重庆邮电大学——现代通信技术ppt课件-绪论
合集下载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办学特色简介PPT

2.1.3三位一体之完满教育
社团活动:现有社团110余个,每年开展2000余个活动,学生 参与超10万人次。
2016年4月,铁人俱乐部荣获“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
2.1.3三位一体之完满教育
志愿服务:围绕“市民学校”、“暖心工程”、“四点半课堂”、“精 准扶贫”等四条主线长期开展志愿服务,超过90%的学生是注册志愿者。
● ● ● ● ● 2011年重庆市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重庆市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2011-2012年度重庆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4年度最具综合实力中外合作院校 2015年度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
主要荣誉
学校资质
● ● ● ● ●
国家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高校 全国十佳优秀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 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 重庆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重庆市数字化校园、重庆市园林式单位
名家大讲坛:自2010年7月以来,已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120多人。如贵州大学校长郑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著名主持人撒贝宁、著名演员六小龄童等。 名师课堂:邀请一流大学的学术大师来校开设选修课。如原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徐仲伟 《网络文化建设》,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副院长尹克林《葡萄酒与西方文化》。
便民志愿者服务队在合川区体育广场设立“e修”计算机流动服务站
2.1.3三位一体之完满教育
志愿服务主要荣誉
团中央常委、团重庆市委书记周波一行莅临 指导志愿服务市民学校建设工作,并给予较 高评价。
2014.6 2014.11 2014.12
“百名特殊人士关怀计划”志愿服务项目荣 获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参与实施的合川区“城乡社区市民学校”志 愿服务项目荣获金奖。
重庆邮电大学——现代通信技术ppt课件-绪论

图:信息技术
•信息传递、分 配
•通信技术
•神经系统
•信息存储、分析、 加工、处理
•计算机技术 •思维器官
•通信技术 •神经系统
•感测技术 •感觉器官
•信息采 集 PPT文档演模板
•外部世界
•控制技术 •施效器官
•信息施效
重庆邮电大学——现代通信技术ppt 课件-绪论
• 上述四种技术就是信息技术中最基本的核心技 术。除此之外还包括微电子技术、存储技术、软 件技术、网络技术、显示技术、声像技术等。
简而言之,利用电或光来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
利用电或光来传递信息,主要是电或光的传播 速度是最快的,可以克服空间的限制,快速地完 成不同地点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而且通信容 量大,尤其是光通信。
在对通信技术学习之前,首先介绍相关的基本 概念。
PPT文档演模板
重庆邮电大学——现代通信技术ppt 课件-绪论
而电话正是实现这种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满足了通信的基本要求,所要求的条件也比较明 确,所以自电话发明以来使用电话与远方的朋友 交谈的通信方式一直沿续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 化,而规模则不断地扩大。
PPT文档演模板
重庆邮电大学——现代通信技术ppt 课件-绪论
②图像通信
人通过视觉所获得的信息是最多的。在视觉信 息中,以文字为主,其次是图形。文字通信包括 沿袭至今的电报和用户直通电报。而传真作为一 种包含有图形的纸面信息如今已非常普及。
四、电 信
1、通信发展的三个阶段
纵观通信的历程可以把通信的发展分为以下三 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
PPT文档演模板
重庆邮电大学——现代通信技术ppt 课件-绪论
重庆邮电大学——现代通信技术ppt课件绪论.pptx

通信包括邮政与电信。本课程讨论的通信 技术主要是电信技术。
13
所谓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 光通信系统,传递、发射或者接收语言、文字、 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活动(摘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
简而言之,利用电或光来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
利用电或光来传递信息,主要是电或光的传播 速度是最快的,可以克服空间的限制,快速地完 成不同地点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而且通信容 量大,尤其是光通信。
在对通信技术学习之前,首先介绍相关的基本 概念。
14
1.1.1 通信系统
通信和基本目的是由信源向信宿传送信息。 eg:广播通信中播音员的声音,通过电台发
送载有声音的电磁波信号,经过大气空间这个 传输媒介(即信道)的传输,到达非常大范围 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大任何一台收音机都可以 把信号接收下来,并把信号还原成声音传送给 听众。
⑷扩展人的施效器官施用信息功能的控制技术。 四种信息技术的关系: 即感知世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分析世 界和改造世界。如此循环。 上面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10
图:信息技术
信息存储、分析、 信息传递、分配 加工、处理
通信技术 神经系统
计算机技术 思维器官
通信技术 神经系统
感测技术 感觉器官
信息采集
外部世界
且可以无损耗地转让、继承。 3、信息的商品性:
即信息的价值在交换过程中实现,但并不失 去其使用价值。交换的次数越多,使用价值越 大。 4、信息的传递性:
7
即信息可以通过媒体广泛传播与反馈。
5、信息的共享性:
即信息可以同时被许多使用者共用,而本身 所含信息量并不减少。 6、信息的时效性:
即信息从发出、接收、加工处理到利用的时 间间隔及其效率。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成正 比。 7、信息的可转换性:
13
所谓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 光通信系统,传递、发射或者接收语言、文字、 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活动(摘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
简而言之,利用电或光来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
利用电或光来传递信息,主要是电或光的传播 速度是最快的,可以克服空间的限制,快速地完 成不同地点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而且通信容 量大,尤其是光通信。
在对通信技术学习之前,首先介绍相关的基本 概念。
14
1.1.1 通信系统
通信和基本目的是由信源向信宿传送信息。 eg:广播通信中播音员的声音,通过电台发
送载有声音的电磁波信号,经过大气空间这个 传输媒介(即信道)的传输,到达非常大范围 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大任何一台收音机都可以 把信号接收下来,并把信号还原成声音传送给 听众。
⑷扩展人的施效器官施用信息功能的控制技术。 四种信息技术的关系: 即感知世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分析世 界和改造世界。如此循环。 上面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10
图:信息技术
信息存储、分析、 信息传递、分配 加工、处理
通信技术 神经系统
计算机技术 思维器官
通信技术 神经系统
感测技术 感觉器官
信息采集
外部世界
且可以无损耗地转让、继承。 3、信息的商品性:
即信息的价值在交换过程中实现,但并不失 去其使用价值。交换的次数越多,使用价值越 大。 4、信息的传递性:
7
即信息可以通过媒体广泛传播与反馈。
5、信息的共享性:
即信息可以同时被许多使用者共用,而本身 所含信息量并不减少。 6、信息的时效性:
即信息从发出、接收、加工处理到利用的时 间间隔及其效率。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成正 比。 7、信息的可转换性:
《现代交换原理》PPT课件

19
分组交换(PS:Packet Switching)
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 的不同在于:分组交换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 割为若干个分组(packet),每个分组中有 一个分组头,含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他控制 信息。
精选课件ppt
20
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比较
报文交换的时延
分组交换的时延
接口
网
接口
中
继
接口
线
控制系统
精选课件ppt
48
电信交换的基本技术
互连技术
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选路策略、控制机理、多播方 式、阻塞特性、故障防卫
接口技术
模拟用户接口、数字用户接口、模拟中继接口、数字 中继接口
信令技术 用户信令、局间信令
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的结构方式、处理机间的通信方式、多处理
机结构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11
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
交换节点可控制的接续类型: 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转接接续
交换节点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 能正确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呼叫
信号、地址信号 能按目的地址正确地进行选路以及在中继线上转
发信号 能控制连接的建立与拆除
精选课件ppt
12
交换节点接续类型图示
精选课件ppt
29
分组交换协议
分组交换基于X.25协议,该协议包含了3层,第一层 物理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第三层分组层,对应于OSI 模型的下三层。
X.25分组层 网络层
3
LAPB 数据链路层 2
物理层
物理层
1
精选课件ppt
30
分组交换协议
X.25
重庆邮电大学——现代通信技术ppt课件-移动通信

■ 10
的用户。适用于专用移动通信网。 的用户。适用于专用移动通信网。 小区制: ③小区制: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 10km的多个无线区链合而 一般指覆盖半径 2~10km的多个无线区链合而 成整个服务区的制式。 成整个服务区的制式。 由于小区往往用正六边形, 由于小区往往用正六边形,这种结构和蜂窝一 故称为蜂窝式 蜂窝式。 样,故称为蜂窝式。 它可以实现频率复用, 它可以实现频率复用,较好地解决信道数有限 而用户数很大的矛盾,同时发射功率很小, 而用户数很大的矛盾,同时发射功率很小,一般 即可。 为1~3W即可。 ~ 即可 目前,大容量公众移动通信网采用小区制, 目前,大容量公众移动通信网采用小区制,设 备复杂些,但可容纳大量用户。 备复杂些,但可容纳大量用户。
■ 12
考虑到经济的原因, 考虑到经济的原因,专用系统大多为中区制组 当服务面积较大时须设立多个基地站。 网,当服务面积较大时须设立多个基地站。 公众移动电话系统; ②公众移动电话系统; 公众移动电话系统是最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 公众移动电话系统是最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 它面向全社会为各种用户所共用,所以使用范 它面向全社会为各种用户所共用, 围广,用户数量大。从容量上分为大、 围广,用户数量大。从容量上分为大、中、小三 种。大容量系统采用很成熟的蜂窝式移动电话系 统。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见下页。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见下页。
接 续 装 置
用户线
手持机
市话局
图4.37 无绳电话系统
■ 17
目前无绳电话的发射功率甚小,只有毫瓦级。 目前无绳电话的发射功率甚小,只有毫瓦级。 无绳电话仅仅是普通电话的一个附加设备, 无绳电话仅仅是普通电话的一个附加设备,比 较简单,成本不高,因此,目前运用得比较多。 较简单,成本不高,因此,目前运用得比较多。 不要求) ⑤集群通信调度系统 (不要求 不要求
的用户。适用于专用移动通信网。 的用户。适用于专用移动通信网。 小区制: ③小区制: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 10km的多个无线区链合而 一般指覆盖半径 2~10km的多个无线区链合而 成整个服务区的制式。 成整个服务区的制式。 由于小区往往用正六边形, 由于小区往往用正六边形,这种结构和蜂窝一 故称为蜂窝式 蜂窝式。 样,故称为蜂窝式。 它可以实现频率复用, 它可以实现频率复用,较好地解决信道数有限 而用户数很大的矛盾,同时发射功率很小, 而用户数很大的矛盾,同时发射功率很小,一般 即可。 为1~3W即可。 ~ 即可 目前,大容量公众移动通信网采用小区制, 目前,大容量公众移动通信网采用小区制,设 备复杂些,但可容纳大量用户。 备复杂些,但可容纳大量用户。
■ 12
考虑到经济的原因, 考虑到经济的原因,专用系统大多为中区制组 当服务面积较大时须设立多个基地站。 网,当服务面积较大时须设立多个基地站。 公众移动电话系统; ②公众移动电话系统; 公众移动电话系统是最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 公众移动电话系统是最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 它面向全社会为各种用户所共用,所以使用范 它面向全社会为各种用户所共用, 围广,用户数量大。从容量上分为大、 围广,用户数量大。从容量上分为大、中、小三 种。大容量系统采用很成熟的蜂窝式移动电话系 统。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见下页。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见下页。
接 续 装 置
用户线
手持机
市话局
图4.37 无绳电话系统
■ 17
目前无绳电话的发射功率甚小,只有毫瓦级。 目前无绳电话的发射功率甚小,只有毫瓦级。 无绳电话仅仅是普通电话的一个附加设备, 无绳电话仅仅是普通电话的一个附加设备,比 较简单,成本不高,因此,目前运用得比较多。 较简单,成本不高,因此,目前运用得比较多。 不要求) ⑤集群通信调度系统 (不要求 不要求
重庆邮电大学-现代通信技术课件-数据通信

3
异步传输
4
不需要时钟信号,通过特殊的起始和 结束符号进行同步。
串行传输
在单个通道上逐位传输,不能同时传 输多个位。
同步传输
数据按照时钟信号传输,收发双方时 钟同步。
数据通信的信号类型
1 模拟信号
连续变化的信号,例如声音信号等。
2 数字信号
离散的信号,只包含0和1的信号。
数据通信的传输介质
有线介质
香农定理
信号的最高速率取决于频带宽度和信噪比。
奈奎斯特采样定理
采样的频率应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以 保证信号的完整性。
调制技术
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模拟 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技术包括调幅、调 频、调相等。
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
1
并行传输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多个通道上同时传输多位数据,速
度较快,但需要的芯片数量较多。
现代通信技术ppt课件-数 据通信
重庆邮电大学-现代通信技术ppt课件-数据通信。在这个世界上,数据传输变 得越来越重要。本课程将介绍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和 概念。
什么是数据通信
1 传输数据
数据通信是指通过特定介质,以二进制信号的形式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过 程。
2 信息交流
使用电缆或光纤等有线介质进行数据传输。优 点是稳定可靠,传输距离远,但安装和维护成 本高。
无线介质
使用无线电波等无线介质进行数据传输。优点 是灵活可移动,但传输距离短,受干扰影响较 大。
数据通信的传输误码率
纠错编码
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提高 传输质量。
CRC校验技术
通过计算每个数据块的校验和,检验接收到的数 据块是否正确。
通信原理——绪论17782ppt课件

来,是与消息对应的某种物理量,通常是时间 的函数,例如随着时间变化的电压(电流)。 通信系统中传送的是信号.
通信是一种产业,它生产的是一种信息在空 间转移的效应
11 通信原理
2. 通信的发展简史
12 通信原理
最早的电通信设想
1753年2月17日,《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 C.M 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 信的大胆设想。他建议:把一组金属线从一个地点延 伸到另一个地点,每根金属线与一个字母相对应。在 一端发报时,便根据报文内容将一条条金属线与静电 机相连接,使它们依次通过电流。电流通过金属线上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线性代数 信号与系统
5 通信原理
关于课程
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课后作业 考试方式:闭卷 成绩评定:70%考试成绩 + 30%平
6 通信原理
主要参考书
樊昌信等编,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 周炯磐等编,通信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曹志刚等编,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Digital and Analog Communication Systems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 Simon Hayk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电子工 业出版社 J.G.Proakis. Digital Communication(4rd Edition). 电子工业出版社 通信原理习题
7 通信原理
课程的基本内容
通信基本概念 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分析 模拟调制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8 通信原理
第1章 绪论 什么是通信? 通信的发展简史 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的分类和通信方式 信息及其度量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信道及其模型 噪声
现代通信技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H0
30PT
120d
(A/ m)
重庆邮电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祖凡
直射波
• 单位面积上的电波功率密度S为
S
PT
4d
2
(W
/
m2 )
• 若用天线增益为GT的方向性天线取代各向同性天线, 则上述公式应改写为:
E0
30PTGT (V / m) d
H0
30PTGT ( A / m)
120d
S
PT GT
式中,v为车速,λ为波长,fm为θi=0°时的最大多普勒频
重庆邮电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祖凡
直射波
• 当收、发天线增益为0dB,即当GR=GT=1时,接收天线 上获得的功率为
PR
PT
4d
2
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fs可定义为
Lfs
PT PR
4d
2
[Lfs](dB) 32.44 201gd (km) 201gf (MH z )
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
假设基站发射的信号为
S0 a0 exp[ j(0t 0 )]
式中,ω0为载波角频率,φ0为载波初相。经反射(或散射)
到达接收天线的第i个信号为Si(t),其振幅为αi, 相移为φi。
假设Si(t)与移动台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i, 其多普勒频
移值为
fi
cosi
fm cosi
1/ 2 1/ 2
(*)
Rv
c sin c sin
c c
cos2 cos2
1/ 2 1/ 2
(**)
式中,εc是反射媒质的等效复介电常数,它与反射媒质
的相对介电常数εr、电导率δ和工作波长λ有关,即
(完整版)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

英文:TheFoundation ofModernCommunicationTechnology
学 分
2。5
授课教师
常成
职 称
讲师
课程性质
学位课( ) 必修课(√ ) 选修课( )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和班级: 2016级应用物理学本科班 共 02个班
课程学时
48学时
周学时
4学时
起止周
10-17
学时分配
7.《现代通信技术概论》,赵宏波著,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薛尚清等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9.《现代通信技术》,李文海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审核
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周 次
第 10周
日 期
节 次
授课内容
§1.1 通信技术的历史演进
教 具 和
媒体使用
PPT、黑板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课程介绍绪论
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任务、学习方法及通信技术的重要地位、学时、考核方式、教学资源网站地址等。
讲授新课
§1.1 通信技术的历史演进
§1。2 通信的基本概念
例1。2—1,例1.2-2,例1。2—3,例1.2-4,例1。2—5,例1.2—6
§1.3 通信网概述
邯 郸 学 院
教 案
2018~2019学年 第二学期
分院(系、部):
机电学院
教 研 室:
应用物理
课 程 名 称: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授 课 班 级:
2017应用物理学本科
主 讲 教 师:
学 分
2。5
授课教师
常成
职 称
讲师
课程性质
学位课( ) 必修课(√ ) 选修课( )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和班级: 2016级应用物理学本科班 共 02个班
课程学时
48学时
周学时
4学时
起止周
10-17
学时分配
7.《现代通信技术概论》,赵宏波著,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薛尚清等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9.《现代通信技术》,李文海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审核
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周 次
第 10周
日 期
节 次
授课内容
§1.1 通信技术的历史演进
教 具 和
媒体使用
PPT、黑板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课程介绍绪论
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任务、学习方法及通信技术的重要地位、学时、考核方式、教学资源网站地址等。
讲授新课
§1.1 通信技术的历史演进
§1。2 通信的基本概念
例1。2—1,例1.2-2,例1。2—3,例1.2-4,例1。2—5,例1.2—6
§1.3 通信网概述
邯 郸 学 院
教 案
2018~2019学年 第二学期
分院(系、部):
机电学院
教 研 室:
应用物理
课 程 名 称: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授 课 班 级:
2017应用物理学本科
主 讲 教 师:
现代通信技术-完整版151页

S lim C lim B log 2 (1 ) s s n0 B
减小噪声功率N (或减小噪声功率谱密度n0)可以增加信道容 量,若噪声功率趋于零(或噪声功率谱密度趋于零),则信道容 量趋于无穷大,即
lim C lim B log 2 (1
N 0 N 0
S ) N
此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在信源(始端)与信宿(末端)之间建 立一个传输(转移)信息的通道(信道)。因此所谓通信系 统就是利用电、光等信号形式来传递信息的系统。
通信的定义:
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以语言、图像、数据、文本等媒体,通过电(光)信
号将信息由一方传输到另一方。
1.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2. 通信系统的分类:
增大信道带宽 B可以增加信道容量,但不能使信道容量无限
制增大。信道带宽B趋于无穷大时,信道容量的极限值为
n0 B S S S lim C lim B log 2 (1 ) lim log 2 (1 ) B B n0 B n0 B S n0 B
S S log 2 e 1.44 n0 n0
(1)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根据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带宽为B的信道,所能传
送的信号最高码元速率为2B波特(Baud)。因此,无噪声离散 信道的信道容量为 C=2Blog2L (bit/s)
式中B的单位为Hz,L为码元所能取的离散值的个数。
在有噪声情况下,传送将会出现差错,信道容量会降低。对于 二进制信道,若1码和0码的发送概率相等,都为0.5,p表示正确传
4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1)模拟通信
点—点单路通信系统
图1-7 点-点单路通信系统
调制器: 使信号与信道相匹配, 便于频分复用等 发滤波器:滤除调制器输出的无用信号 收滤波器:滤除信号频带以外的噪声 一般设n(t)为高斯白噪声,ni(t)为窄带白噪声 *注: 模拟通信也可进行加密 此系统为单向通信系统即单工通信系统,当A、B都有调制解 调器时可实现双工通信。
减小噪声功率N (或减小噪声功率谱密度n0)可以增加信道容 量,若噪声功率趋于零(或噪声功率谱密度趋于零),则信道容 量趋于无穷大,即
lim C lim B log 2 (1
N 0 N 0
S ) N
此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在信源(始端)与信宿(末端)之间建 立一个传输(转移)信息的通道(信道)。因此所谓通信系 统就是利用电、光等信号形式来传递信息的系统。
通信的定义:
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以语言、图像、数据、文本等媒体,通过电(光)信
号将信息由一方传输到另一方。
1.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2. 通信系统的分类:
增大信道带宽 B可以增加信道容量,但不能使信道容量无限
制增大。信道带宽B趋于无穷大时,信道容量的极限值为
n0 B S S S lim C lim B log 2 (1 ) lim log 2 (1 ) B B n0 B n0 B S n0 B
S S log 2 e 1.44 n0 n0
(1)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根据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带宽为B的信道,所能传
送的信号最高码元速率为2B波特(Baud)。因此,无噪声离散 信道的信道容量为 C=2Blog2L (bit/s)
式中B的单位为Hz,L为码元所能取的离散值的个数。
在有噪声情况下,传送将会出现差错,信道容量会降低。对于 二进制信道,若1码和0码的发送概率相等,都为0.5,p表示正确传
4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1)模拟通信
点—点单路通信系统
图1-7 点-点单路通信系统
调制器: 使信号与信道相匹配, 便于频分复用等 发滤波器:滤除调制器输出的无用信号 收滤波器:滤除信号频带以外的噪声 一般设n(t)为高斯白噪声,ni(t)为窄带白噪声 *注: 模拟通信也可进行加密 此系统为单向通信系统即单工通信系统,当A、B都有调制解 调器时可实现双工通信。
通信原理ppt课件

1887 赫兹通过实验加以证实
20世纪初,电子管等器件出现,电报和电 话通信获得迅速发展,相继有了较高水平 的有线通信及长波,中波和短波一类的无 线电通信。
4
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通信理论上,先 后形成:过滤和预测理论,香农信息论, 纠错编码理论,信源统计特性理论,信 号与噪声,调制理论,信号检测理论等。
Hmax=
n
1
log
n log
n
n i1
2
2
(bit/符号)
15
模拟通信系统:
1.5
消息传送速度,均方误差
主 (加性干扰产生的误差,信噪比)
要
性 数字通信系统:
能
传输速率,差错率
指
传输速率可用传码率(RB B)或
标
传信率(Rb bit/s)表示
16
Rb=RB·H
1.5
主 要
二进制下:
RB=Rb
题
(2) 每秒钟内这四个相位出现的次数 都为250,求此通信系统的码速率 和信息速率。
18
解 (1) 每秒钟传输1000个相位,即每秒钟
=
传输1000个符号,故 RB=1000 Bd,每个符号
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0)= 1
2
P
P(π)=
1 8
P
3 = 1 2 4
2=
1 8
,每个符号所含的平均=RB·㏒2N
指 标
差错率也相应分为误码率和误信率。
17
某数字通信系统用正弦载波的四个 相位0、 、π、 3来传输信息, 这四个相2 位是互相2独立的。
3
例 (1) 每秒钟内0、 2 、π、 2 出现的次
数分别为500、125、125、250,求
20世纪初,电子管等器件出现,电报和电 话通信获得迅速发展,相继有了较高水平 的有线通信及长波,中波和短波一类的无 线电通信。
4
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通信理论上,先 后形成:过滤和预测理论,香农信息论, 纠错编码理论,信源统计特性理论,信 号与噪声,调制理论,信号检测理论等。
Hmax=
n
1
log
n log
n
n i1
2
2
(bit/符号)
15
模拟通信系统:
1.5
消息传送速度,均方误差
主 (加性干扰产生的误差,信噪比)
要
性 数字通信系统:
能
传输速率,差错率
指
传输速率可用传码率(RB B)或
标
传信率(Rb bit/s)表示
16
Rb=RB·H
1.5
主 要
二进制下:
RB=Rb
题
(2) 每秒钟内这四个相位出现的次数 都为250,求此通信系统的码速率 和信息速率。
18
解 (1) 每秒钟传输1000个相位,即每秒钟
=
传输1000个符号,故 RB=1000 Bd,每个符号
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0)= 1
2
P
P(π)=
1 8
P
3 = 1 2 4
2=
1 8
,每个符号所含的平均=RB·㏒2N
指 标
差错率也相应分为误码率和误信率。
17
某数字通信系统用正弦载波的四个 相位0、 、π、 3来传输信息, 这四个相2 位是互相2独立的。
3
例 (1) 每秒钟内0、 2 、π、 2 出现的次
数分别为500、125、125、250,求
现代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

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祖凡
光纤的基本特性
• • • •
由于单模光纤具有内部损耗低、带宽大、易于升级扩容和 成本低的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80年代未起,我国在国家干线网上敷设的都是常规单 模光纤。 常规石英单模光纤同时具有1550nm和1310nm两个窗口, 最小衰减窗口位于1550nm窗口。 1550nm 多数国际商用光纤在这两个窗口的典型数值为:1310nm 窗口的衰减在(0.3~0.4)Db/km;1550nm窗口的衰减 在(0.19~0.25)dB/km。
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祖凡
光纤的基本特性
α (dB/km)
OH峰值 峰值
1310nm
1550nm
λ
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祖凡
光传输信道特性
衰减 扩散 非线性 反射 Transmitted data waveform Waveform after 1000 km
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祖凡
1 N
λ1…λ N
光接收机λ n 接收机λ 光发射机λ1 发射机λ
N+1 2N
N+1 2N
λ1…λ N
光发射机λ n 发射机λ
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祖凡
DWDM系统的基本形式
•
双纤单向传输
光发射机λ1 发射机λ 光发射机λN 发射机λ 光接收机λN+1 接收机λ +1 光接收机λ2N 接收机λ 光接收机λ1 接收机λ 光接收机λN 接收机λ
模光纤通信系统,其传输速率为50~100Mbit/s,中继距离为 10km; 第二代光纤通信系统:1976~1982年的长波长(1.3mm)多模 和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其传输速率为140Mbit/s,中继距离为 20~50km ; 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1982~1988年的长波长(1.31mm)单模 光纤通信系统,其传输信号为PDH的各级信号,中继距离为 50km; 第四代光纤通信系统:1988~至今的SDH光纤通信系统,其传 输信可达2.5Gbit/s,中继距离为80km; 未来光纤通信系统:相干光通信系统、全光通信系统、光孤子传 输系统,这些正从实验研究成果逐步走向商用,应用于实际
光纤的基本特性
• • • •
由于单模光纤具有内部损耗低、带宽大、易于升级扩容和 成本低的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80年代未起,我国在国家干线网上敷设的都是常规单 模光纤。 常规石英单模光纤同时具有1550nm和1310nm两个窗口, 最小衰减窗口位于1550nm窗口。 1550nm 多数国际商用光纤在这两个窗口的典型数值为:1310nm 窗口的衰减在(0.3~0.4)Db/km;1550nm窗口的衰减 在(0.19~0.25)dB/km。
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祖凡
光纤的基本特性
α (dB/km)
OH峰值 峰值
1310nm
1550nm
λ
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祖凡
光传输信道特性
衰减 扩散 非线性 反射 Transmitted data waveform Waveform after 1000 km
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祖凡
1 N
λ1…λ N
光接收机λ n 接收机λ 光发射机λ1 发射机λ
N+1 2N
N+1 2N
λ1…λ N
光发射机λ n 发射机λ
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祖凡
DWDM系统的基本形式
•
双纤单向传输
光发射机λ1 发射机λ 光发射机λN 发射机λ 光接收机λN+1 接收机λ +1 光接收机λ2N 接收机λ 光接收机λ1 接收机λ 光接收机λN 接收机λ
模光纤通信系统,其传输速率为50~100Mbit/s,中继距离为 10km; 第二代光纤通信系统:1976~1982年的长波长(1.3mm)多模 和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其传输速率为140Mbit/s,中继距离为 20~50km ; 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1982~1988年的长波长(1.31mm)单模 光纤通信系统,其传输信号为PDH的各级信号,中继距离为 50km; 第四代光纤通信系统:1988~至今的SDH光纤通信系统,其传 输信可达2.5Gbit/s,中继距离为80km; 未来光纤通信系统:相干光通信系统、全光通信系统、光孤子传 输系统,这些正从实验研究成果逐步走向商用,应用于实际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由于传输信道中有许多电感、电容原件,因其直 流截止特性,对线路传输码型的要求如下:
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码型变换设备简单,易于实现。
1.1.3 通信信道
1. 通信媒体 (1) 明线: (2) 双绞线(twisted pair) (3)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4) 光纤 (5) 微波通信 (6) 卫星通信
4. 同步方式 (1) 异步传输 (2) 同步传输 5. 复用方式 (1) 频分复用:在频率上把要传输的几路信
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合成的信号后进行传输。
(2) 时分复用:采用分时技术,每路分配一 个时隙
起始位
字符 数据位
1 0 0/1 0/1 …
校验位停止位 空闲位 0/1 0/1 1 1 1
图1.4 二元码的四种基本形式
在二进制数字通信系统中,每个码元 或每个符号只能是“1”和“0”两个状 态之一。实际通信中也可以有多信号 电平系统即对应多进制码。
进制越高,级差越小,抗干扰能力越差。但是进 制越高,每个符号所代表的信息量越大。在信息 论中对符号所载荷的信息量有严格定义。在二进 制数字传输中,若数字序列里1和0的概率各占1 /2,并且前后码元是相互独立的,序列中每个 二进制码元所载荷的信息量就是1比特;而多进 制每个符号所含的信息量将要增加,四电平的符 号包含log24=2 bit的信息量,八电平的符号包 含log28=3 bit的信息量。
② 信息传输速率,简称传信率,通常记为 R 。它表示单位时间内系统传输(或信源 发出)的信息量,即二进制码元数。
(2) 频带利用率
用单位频带内的符号速率描述系统的 传输效率,即每赫的波特数,符号速 率用η表示。
(3) 可靠性
可靠性可用差错率来表示。常用的差 错率指标有平均误码率、平均误字率、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PPT课件

电信网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传送(Transport)功能 实现任何电信信息从一点到另一点(或另一些 点)的传递 控制(Control)功能 实现辅助业务和操作维护功能
传送:侧重于从信息传递的功能过程描述 传输:侧重于从信息信号通过具体物理媒质
传递的物理过程来描述
传送网:将网络的传送功能的集合看作一 个逻辑的网络
TR
SM
TR
line:线路系统 radio:无线系统
DXC: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EA:外部接入设备
SDH接口的速率等级 STM-N, N=1, 4, 16, 64… STM: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同步传送模块
系列等级
STM-1 STM-4
STM-16 STM-64
(19)N列
RSOH 13 行
MSOH 59 行
l9行 (10270)N列
第4行 l9列
72字节/帧 2349字节/帧 4.608Mbit/s 150.336Mbit/
STM-1(N) 的开销
◆段开销SOH(Section OverHead)
再生段开销RSOH 复用段开销MSOH
(字节的功能与应用P189-196)
◆通道开销POH(Path OverHead)
高阶通道开销HPOH 低阶通道开销LPOH
(字节的功能与应用P200-203)
STM-1段开销安排
1
2
3
4
5
6
7
8
9
1 A1 A1 A1 A2 A2 A2 J0
2 B1
E1
F1
3 D1
D2
D3
4
AU-4 Pointer
传送:侧重于从信息传递的功能过程描述 传输:侧重于从信息信号通过具体物理媒质
传递的物理过程来描述
传送网:将网络的传送功能的集合看作一 个逻辑的网络
TR
SM
TR
line:线路系统 radio:无线系统
DXC: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EA:外部接入设备
SDH接口的速率等级 STM-N, N=1, 4, 16, 64… STM: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同步传送模块
系列等级
STM-1 STM-4
STM-16 STM-64
(19)N列
RSOH 13 行
MSOH 59 行
l9行 (10270)N列
第4行 l9列
72字节/帧 2349字节/帧 4.608Mbit/s 150.336Mbit/
STM-1(N) 的开销
◆段开销SOH(Section OverHead)
再生段开销RSOH 复用段开销MSOH
(字节的功能与应用P189-196)
◆通道开销POH(Path OverHead)
高阶通道开销HPOH 低阶通道开销LPOH
(字节的功能与应用P200-203)
STM-1段开销安排
1
2
3
4
5
6
7
8
9
1 A1 A1 A1 A2 A2 A2 J0
2 B1
E1
F1
3 D1
D2
D3
4
AU-4 Point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包括邮政与电信。本课程讨论的通信 技术主要是电信技术。
13
所谓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 光通信系统,传递、发射或者接收语言、文字、 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活动(摘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
简而言之,利用电或光来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
利用电或光来传递信息,主要是电或光的传播 速度是最快的,可以克服空间的限制,快速地完 成不同地点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而且通信容 量大,尤其是光通信。
5
3、信息量: 消息携带信息的多少。 科学家哈特莱提出了采用消息出现的概率倒
数的对数作为信息的度量单位。即:
I=log2
1 P
单位:比特
一个二进制携带1bit 一个四进制携带2bit
多进制信息传输效率高,但抗干扰差。
6
二、信息的主要特征
1、信息的普遍性: 即信息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
2、信息的无限性: 即信息的资源是无限的,不仅可以再生,而
在对通信技术学习之前,首先介绍相关的基本 概念。
14
1.1.1 通信系统
通信和基本目的是由信源向信宿传送信息。 eg:广播通信中播音员的声音,通过电台发
送载有声音的电磁波信号,经过大气空间这个 传输媒介(即信道)的传输,到达非常大范围 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大任何一台收音机都可以 把信号接收下来,并把信号还原成声音传送给 听众。
且可以无损耗地转让、继承。 3、信息的商品性:
即信息的价值在交换过程中实现,但并不失 去其使用价值。交换的次数越多,使用价值越 大。 4、信息的传递性:
7
即信息可以通过媒体广泛传播与反馈。
5、信息的共享性:
即信息可以同时被许多使用者共用,而本身 所含信息量并不减少。 6、信息的时效性:
即信息从发出、接收、加工处理到利用的时 间间隔及其效率。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成正 比。 7、信息的可转换性:
现代通信技术
第一章 绪 论 2006年9月
1
前言
一、开设本门课的目的; 二、课程特点 三、学习要求 四、辅导时间 星期一晚上
2
第一章 绪 论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即信息的传递与交换。
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文明 与进步的巨大动力。
下面 我们将讨论信息及相关的概念:
在我们的教材上,这样论述的:信息是一切客 观事物之间影响的总合,或者说是不确定性的消 息总量。对信息的一般解释是:人认识或感觉到 的一切有价值的相互之间的影响。
控制技术 施效器官
信息施效 11
上述四种技术就是信息技术中最基本的核心技 术。除此之外还包括微电子技术、存储技术、软 件技术、网络技术、显示技术、声像技术等。
四、电 信
1、通信发展的三个阶段 纵观通信的历程可以把通信的发展分为以下三 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
因此,任何通信系统都可以抽象概括如下图 所示的一般通信系统模型:
15
通信系统模型示意图
g(t)
s(t)
r(t)
g/(t)
信源
发送设备
信道
接收设备
信宿
n(t)
噪声
所以通信系统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
和信宿组成。注意:图中的噪声不是人为设备
16
信源又称信息源或发终端,是信息的产生地, 是各种消息转换成电信号g(t)的转换器。根据消 息的不同,信源可以分成音频信源、视频信源和 数据信源等。而根据转换后输出的信号的类型, 又可将信源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
12
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并设计 出莫尔斯电报码。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 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 传输语音,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 1895年,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设备,从而开 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
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
2、电信
4
那么语言、图象、声音和各种数据等各种消息 是用来干什么的?它们都是用来承载和传递信息 的,同样的信息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消息来承载和 传递。 2、信息:
将消息给予受信者的新知识称为信息,即“信
息是指对消息接收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
(辞海)
所以消息和信息不完全是一会事。
信息是本质,消息是信息载体和表现形式,形 化为多种表现形式,如语言、文 字、图像、符号等等。
8
三、信 息 技 术
信息技术是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主要包括: ⑴扩展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味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器官采集信息功能 的感测技术; ⑵扩展人的神经系统传递和交换信息功能的通信 技术;
9
⑶扩展人的思维器官存储、分析、加工、处理 信息功能的计算机技术;
发送设备是用于将信号发送出去的设备和电路 的总合的概念,包含很多具体的电路和设备。发 送设备的典型组成包括在模拟通信系统中的调制、 放大、滤波和发送功能模块,以及在数字通信系
17
统中特有的编码、加密等功能模块。其主要作用 是将信源产生的信号转换成适合信道的信号s(t)。 转换后的信号应载有信源的信息。
⑷扩展人的施效器官施用信息功能的控制技术。 四种信息技术的关系: 即感知世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分析世 界和改造世界。如此循环。 上面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10
图:信息技术
信息存储、分析、 信息传递、分配 加工、处理
通信技术 神经系统
计算机技术 思维器官
通信技术 神经系统
感测技术 感觉器官
信息采集
外部世界
信道是信号的传输通道,其对信号的传输性能 直接影响系统的通信质量。从形态上划分,信道 主要分成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种。
接收设备也是若干设备和电路的总称,其作用 与发送设备的作用正好相反。接收设备主要完成 从接收到的信号r(t)中正确恢复原始信号g/(t)的工
18
作,如解调、译码等。
信宿又称受信者或收终端,是信息传输的终 点。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成原来的消息。
3
上面的论述我认为不准确,也不好理解。 下面我们重新进行论述。
一、消息、信息和信息量
人类是通过嘴巴、耳朵、眼睛等与对方进行信 息交换的。当想要了解某些东西的时候,往往 都是通过书本、电视和现在的电脑上的文字、 图像、声音和各种数据来获取信息的。因此, 我们作如下定义。 1、消息:一般将语言、图象、声音和各种数据 统称为消息。
13
所谓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 光通信系统,传递、发射或者接收语言、文字、 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活动(摘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
简而言之,利用电或光来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
利用电或光来传递信息,主要是电或光的传播 速度是最快的,可以克服空间的限制,快速地完 成不同地点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而且通信容 量大,尤其是光通信。
5
3、信息量: 消息携带信息的多少。 科学家哈特莱提出了采用消息出现的概率倒
数的对数作为信息的度量单位。即:
I=log2
1 P
单位:比特
一个二进制携带1bit 一个四进制携带2bit
多进制信息传输效率高,但抗干扰差。
6
二、信息的主要特征
1、信息的普遍性: 即信息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
2、信息的无限性: 即信息的资源是无限的,不仅可以再生,而
在对通信技术学习之前,首先介绍相关的基本 概念。
14
1.1.1 通信系统
通信和基本目的是由信源向信宿传送信息。 eg:广播通信中播音员的声音,通过电台发
送载有声音的电磁波信号,经过大气空间这个 传输媒介(即信道)的传输,到达非常大范围 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大任何一台收音机都可以 把信号接收下来,并把信号还原成声音传送给 听众。
且可以无损耗地转让、继承。 3、信息的商品性:
即信息的价值在交换过程中实现,但并不失 去其使用价值。交换的次数越多,使用价值越 大。 4、信息的传递性:
7
即信息可以通过媒体广泛传播与反馈。
5、信息的共享性:
即信息可以同时被许多使用者共用,而本身 所含信息量并不减少。 6、信息的时效性:
即信息从发出、接收、加工处理到利用的时 间间隔及其效率。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成正 比。 7、信息的可转换性:
现代通信技术
第一章 绪 论 2006年9月
1
前言
一、开设本门课的目的; 二、课程特点 三、学习要求 四、辅导时间 星期一晚上
2
第一章 绪 论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即信息的传递与交换。
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文明 与进步的巨大动力。
下面 我们将讨论信息及相关的概念:
在我们的教材上,这样论述的:信息是一切客 观事物之间影响的总合,或者说是不确定性的消 息总量。对信息的一般解释是:人认识或感觉到 的一切有价值的相互之间的影响。
控制技术 施效器官
信息施效 11
上述四种技术就是信息技术中最基本的核心技 术。除此之外还包括微电子技术、存储技术、软 件技术、网络技术、显示技术、声像技术等。
四、电 信
1、通信发展的三个阶段 纵观通信的历程可以把通信的发展分为以下三 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
因此,任何通信系统都可以抽象概括如下图 所示的一般通信系统模型:
15
通信系统模型示意图
g(t)
s(t)
r(t)
g/(t)
信源
发送设备
信道
接收设备
信宿
n(t)
噪声
所以通信系统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
和信宿组成。注意:图中的噪声不是人为设备
16
信源又称信息源或发终端,是信息的产生地, 是各种消息转换成电信号g(t)的转换器。根据消 息的不同,信源可以分成音频信源、视频信源和 数据信源等。而根据转换后输出的信号的类型, 又可将信源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
12
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并设计 出莫尔斯电报码。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 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 传输语音,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 1895年,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设备,从而开 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
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
2、电信
4
那么语言、图象、声音和各种数据等各种消息 是用来干什么的?它们都是用来承载和传递信息 的,同样的信息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消息来承载和 传递。 2、信息:
将消息给予受信者的新知识称为信息,即“信
息是指对消息接收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
(辞海)
所以消息和信息不完全是一会事。
信息是本质,消息是信息载体和表现形式,形 化为多种表现形式,如语言、文 字、图像、符号等等。
8
三、信 息 技 术
信息技术是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主要包括: ⑴扩展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味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器官采集信息功能 的感测技术; ⑵扩展人的神经系统传递和交换信息功能的通信 技术;
9
⑶扩展人的思维器官存储、分析、加工、处理 信息功能的计算机技术;
发送设备是用于将信号发送出去的设备和电路 的总合的概念,包含很多具体的电路和设备。发 送设备的典型组成包括在模拟通信系统中的调制、 放大、滤波和发送功能模块,以及在数字通信系
17
统中特有的编码、加密等功能模块。其主要作用 是将信源产生的信号转换成适合信道的信号s(t)。 转换后的信号应载有信源的信息。
⑷扩展人的施效器官施用信息功能的控制技术。 四种信息技术的关系: 即感知世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分析世 界和改造世界。如此循环。 上面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10
图:信息技术
信息存储、分析、 信息传递、分配 加工、处理
通信技术 神经系统
计算机技术 思维器官
通信技术 神经系统
感测技术 感觉器官
信息采集
外部世界
信道是信号的传输通道,其对信号的传输性能 直接影响系统的通信质量。从形态上划分,信道 主要分成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种。
接收设备也是若干设备和电路的总称,其作用 与发送设备的作用正好相反。接收设备主要完成 从接收到的信号r(t)中正确恢复原始信号g/(t)的工
18
作,如解调、译码等。
信宿又称受信者或收终端,是信息传输的终 点。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成原来的消息。
3
上面的论述我认为不准确,也不好理解。 下面我们重新进行论述。
一、消息、信息和信息量
人类是通过嘴巴、耳朵、眼睛等与对方进行信 息交换的。当想要了解某些东西的时候,往往 都是通过书本、电视和现在的电脑上的文字、 图像、声音和各种数据来获取信息的。因此, 我们作如下定义。 1、消息:一般将语言、图象、声音和各种数据 统称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