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导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第【1】篇〗教学设想:讲古诗最常见的套路,就是读读讲讲,这也是很难讲出新意的讲法。

诗歌要讲出新意,关键在于根据所讲诗歌的内容特点,安排合适的形式。

王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诗中有画”,这一点也是后世所公认的。

而《山居秋暝》恰恰最能体现这一特点,同时也能鲜明地反映王维创作后期的思想上的隐逸倾向。

引导学生学习这一首诗,对于了解王维的创作风格,可以收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我觉得,让学生把握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的特点,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把诗歌的文本还原为一幅山水图画。

在授课过程中,我先带着学生熟悉诗歌内容,然后在黑板上现场手绘一幅横幅的卷轴,接着把诗歌的内容,转化为卷轴画的各项内容:把诗题“山居秋暝”作为画的题目,放在画幅的右上角;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四句是画面的主体,把它放在画幅的中央;把“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变化成“雨后秋晚”,作为时间放在画幅的左侧,再把“王维作”作为落款放在“雨后秋晚”下面。

这样能比较直观地表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最后会发现,诗的尾联无法放到画幅中去,这时候介绍王维的生平和思想,使学生理解王维的隐逸情怀。

教学目标:1、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认识王维创作后期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学难点品味诗中所描写的山村景色,体会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两首古体诗之后,今天我们转入近体诗的学习。

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

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近体诗《山居秋暝》。

二、近体诗简介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产生于唐代,分为律诗和绝句:(1)律诗:诗体名。

高中语文必修三山居秋暝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山居秋暝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格律。

2、体会每首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3、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了解每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如何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如何明白浅层意思?】1、填充内容: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鉴赏一读诗调——整体感悟,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二读诗情——窥斑见豹,抓住反映诗人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词句三读诗境——披文入情,分析诗歌的意象(物象+描写词语→景物特点→气氛)四读诗意——(1)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生平、思想、时代和写作背景——(2)身临其境,想象五读诗趣——景物描写的角度﹑炼字炼句﹑情景关系﹑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立意构思等。

【相关主题词】意境主题词: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热闹:热烈、繁华、淳朴、喧闹、欢快……清冷:凄清、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情感主题词:悲:忧愁、凄苦、悲凉、悲伤、伤感、惆怅、沉痛、消沉、怨愤、寂寞、孤独、烦闷、思念、惜别、依恋、眷恋……喜:欢乐、喜悦、愉悦、恬淡、闲适、悠闲、豪放、赞美、热爱、仰慕……思想(态度)主题词:积极进取、自信豪迈、建功报国、乐观旷达、忧国忧民、批判、讽刺……消极、消沉、颓废、退隐……1、《山居秋暝》二、整体感知:1、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第【1】篇〗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朗读古诗二、介绍相关文化常识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

王维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诗人。

三、分析本诗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物?地点:山中。

时间:秋天傍晚下过一场雨后。

2、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是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间的明丽与清新,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3、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莲,渔舟。

4、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颔联和颈联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面。

5、每一幅画面就象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

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非常宁静,清新,恬然。

6、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你的感觉仍然是“静”呢?以动衬静。

正因为有这些声音,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安静。

7、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

8、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怎么理解?任凭春天的百花凋谢,山中的美景还是让我留恋。

9、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了那么美丽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于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山居秋暝导学案学生版

山居秋暝导学案学生版

山居秋暝王维主备人:李宝涛审核人:杨光旭一、复习检查检查默写《与诸子登岘山》,往来成古今。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羊公碑尚在,。

二、导入新课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

请同学们回忆一些关于秋的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一剪梅》,其实秋不只有悲的,秋还可以是这样的......三、目标展示1、学习本诗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

2、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四、预习提示1、作者介绍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著有《王右丞集》。

2、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是: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达对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的喜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3、山水田园诗所表达的情感:①热爱自然,热爱田园,②厌倦官场,向往隐逸,③(隐居的)恬淡宁静、闲适自得④孤独寂寞,彷徨苦闷(假隐士)五、解惑新授1、初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把握朗读的节奏。

试用“/”标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试说说自己理解的诗中展现出的优美画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歌和体味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诵读诗歌,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味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启发点拨、讲析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解题
1.识作者
2.略说山水田园诗
3.知背景
三、初步感知
1.诵读
1)读准字音
暝()喧()浣()
2)读准节奏
2.初读本首诗歌,本诗给大家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四、品味鉴赏
1、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2、诗人在颔联和颈联中描写了哪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
3、本诗中明明有景有人,可诗人为何却说此山为“空山”?可结合诗句理解。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4、根据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发挥想象力,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描述画中景、画中人。

5、如何理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读下列文字: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王维
请结合诗歌中所写的景和人来分析诗人追求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2.熟背《山居秋暝》。

六年级语文《山居秋暝》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山居秋暝》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山居秋暝》导学案
教学内容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新增古诗《山居秋暝》
学习目标
1.朗读古诗,理解古诗意思,能想像《山居秋暝》所描绘的景象。

2.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背诵、默写古诗。

学习步骤
1.自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理解古诗意思,想像《山居秋暝》所描绘的景象。

3.了解古诗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4.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1.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到网上查找优质资源,用于学生学习。

2.老师利用乐教乐学app布置打卡作业。

学习安排
1.抄写古诗《山居秋暝》
2.观看老师发布的《山居秋暝》的学习内容。

3.背诵、默写《山居秋暝》并在乐教乐学上打卡。

诗题意思:
暝:。

空山:
浣随意
春芳歇
古诗意思:
8:50-9:50语文课(老师答疑)
教学内容
复习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知识
1.读课文。

2.复习重点词句,知识点,课后练习。

3.老师批阅作业。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讲解《山居秋暝》。

教学步骤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

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

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

你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

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

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

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

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

写秋,前人很容易写出一片哀颓萧杀:'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

'(雍陶)'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僧无可)'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第【1】篇〗设计意图《古诗词三首》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内容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范文。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储备,随着年级的增长,古诗词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本节课着眼于通过精读引领教学为学生创设语言构建的学习情境,重点进行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单元要素,教者制定了本课阅读教学主要策略:1.重视学习内容的一课一得。

初步感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课外古诗,拓展能力。

2.构建系统性的学习梯度,渗透“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等学习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

3.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写话,初步掌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实现“认知——实践——迁移”的整合教学。

学习目标1.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并尝试背诵《山居秋暝》。

学习重点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巧妙导入1.点明主题,复习古诗师:同学们,“四时景物皆成趣”,不同的景物都能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你们学过哪些写景的诗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请齐读课题。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3)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4)一、学习目标要理解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及其所蕴含的诗意美,体会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学习王维独特的诗歌风格,提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山居秋暝》,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和欣赏打下坚实基础。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

2. 诗中描写山间雨后傍晚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 “明月松间照”的下一句是“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景象?()A. 明月照松间B. 渔舟唱晚归C. 桃花映水红D. 春山多胜事2. 诗中表达作者对山居生活向往之情的句子是()A. 空山不见人B. 随意春芳歇C. 王孙自可留D. 莲动下渔舟三、简答题1. 请简述《山居秋暝》一诗中“空山新雨后”的意境。

2.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赏析题1. 赏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诗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2. 诗人在《山居秋暝》中如何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三、全诗译文《山居秋暝》的译文如下: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知是少女洗衣归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花草消失,眼前的秋景足以让我流连久居。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间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宁静与和谐。

同时,诗中也寄寓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本真的境界。

四、中心思想《山居秋暝》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1《古诗三首之山居秋暝》第一课时.docx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1《古诗三首之山居秋暝》第一课时.docx

山居秋暝导学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的意境,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方法。

2.背诵全诗。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3.了解王维高洁的情操和追求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1.品味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的意境,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方法。

2,背诵全诗。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学习过程】学习一首古诗,你一般会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意呢?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大致意思。

自由读诗的首联、颔联,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朗读颈联,说说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先看下面的资料,然后品读尾联,想一想:此时诗人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中年的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 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

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山中的生活悠闲自在,王维决定“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本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练习1.王维,字摩诘,世称,唐代诗人。

是苏轼称赞王维之语。

2.“山居秋暝”中“暝”字是的意思,与“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暝”意思相同。

3.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描写绘绘,绘绘。

4.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用四个字概括)的特点,寄托了诗人 o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季节,还点出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雨” o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一一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

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王维是盛唐时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6.下列诗句与“空山新雨后”手法意境相同的一项是()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居秋暝导学案1课时

山居秋暝导学案1课时

第二单元第四课《山居秋暝》导学案制作人郑岩审核人高二语文组使用时间 2016年 12月10 日【学习目标】1、品味诗的意境。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3、了解王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4、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1、诗歌意境的把握。

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第一课时【预习导航】二、预习导航:1、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诗歌发展的概况:《诗经》《楚辞》——汉魏五、七言古体诗——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奇——清(集大成)——现代诗(自由体、律诗)2、识作者: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王维(701—761),①、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②、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第一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721)成进士。

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后官至尚书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别墅,过亦官亦隐的生活。

③、王维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

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

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

此经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

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

④、禅宗始于北魏,在盛唐以后兴起,安史乱后才开始广泛流行,可能与“寒士”阶层(中小地主、庶族地主)的崛起有关。

禅宗比之与道教是较为悲观的,是美好理想幻灭的产物,比较符合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个人在现实社会中被挤压、难以自我主宰的感觉四十岁开始他过上了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以前曾在嵩山隐居过),先是在终南山,以后在蓝田辋川,两处的景色都很优美。

他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

同时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发展,他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

王维往往以最经济的语言来勾勒自然风景和物象,并将参禅妙悟之所得溶入其中,使人读之如万水回野,千峰合抱,风日无边,应接不暇。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完成背诵。

2.了解山水田园诗,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 在诵读中抓住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4. 培养学生鉴赏唐诗宋词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了解山水田园诗,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 在诵读中抓住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学前尝试:(一)知识链接1.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2.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王维的这类诗的题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成就。

3.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背景:《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他在终南山下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二、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渠道,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结合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

3.仔细分析诗歌中选取的意象,联想想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山居秋暝》导学案两篇《山居秋暝》教师导学案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定义: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南北朝的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

二、示例: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三、探究与发现:请结合以上诗歌,归纳出山水田园诗的相关规律。

★常描绘的景物: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蚕、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 ★常出现的人物:五柳、伯夷、叔齐、接舆、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冷清荒僻。

《山居秋暝》优秀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的意境,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方法。

2、背诵全诗。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3、了解王维高洁的.情操和追求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1、品味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的意境,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方法。

2、背诵全诗。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学习难点:了解王维高洁的情操和追求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一、【课前导学】1、请给加点字注音竹喧.归浣.女()()山居秋暝.()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艰难苦恨繁霜鬓..()()只是当时已惘.然()2、填空:诗仙是,诗圣是,诗鬼是李贺,那么诗佛是。

是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二:【学习目标】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三、【导学达标】1、什么叫律诗?律诗的章法是什么?律诗共八句,两句为一联。

根据各个联的位置,一般习惯上称为首联(即诗的前两句),颔联(又叫承接联,即第三、第四句),颈联(又叫转折联,即第五、第六句),尾联(即第七、第八句)。

除了正常的格律以及粘对的要求外,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有时由于首联已经对仗了,颔联可以不对,称为偷春体。

但颈联是一定要对的。

律诗讲究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四项任务,一般分由四联分别来完成。

所以,首联又可以叫起首联,颔联叫承接联,颈联是转折联,尾联合,就是收尾。

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

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

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2、学生思考:诗人写了那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在景物的描写中体现诗人什么样的理想境界?明确:3、学生思考: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明确:4、学生思考:如何理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5、课堂小结四、【课堂练习】(10分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阑无人声的幽寂。

学生用 山居秋暝导学案

学生用 山居秋暝导学案
意境特点:
空寂静谧、幽美、恬静、明净、雅致活泼
深入品味:
2、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角度变化上下、俯仰、高低、远近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3.细致程度:①工笔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
【探究指导】
抓住意象,理解诗歌主要内容,体会意境
诗中有画
理解诗歌主旨,分析情感
表达技巧
方法总结
课外拓展
知识积累
3.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情感。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承。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他是继谢灵运、陶潜之后的有名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早年曾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但由于身在仕途,也曾一度有过匡世济时的理想。特别是在张九龄拜相以后,王维曾极力称颂张九龄的一些政治主张,得到张的赏识与信任。但随着张九龄的罢相,王维的仕途也渐趋坎坷,对当时的官场开始感到厌倦;在这种情况下,早年对佛教的信仰开始在他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40岁以后便“吃斋奉佛”,曾一度在终南山和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以与友人赋诗唱和相酬为乐,其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蕴含禅理,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

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
一、反复朗读诗歌,看看自己达到了第几重境界:
第一重:能正确朗读诗歌。

第二重:能读出停顿和节奏。

第三重:能根据诗意读出语气和感情。

二、在上面右边框里一句句的用现代文翻译这首诗。

不明白的词语可以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字典解决。

如“山居”“瞑”“随意”等。

三、课前能背诵《山居秋暝》。

四、思考题
1、苏轼评价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请根据诗句分析,这画里有哪些景物?中间四句诗,一句一幅画,请你选择其中的一联,用优美的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画面。

提示: 1.抓住意象及其特征。

2.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3.进行生动的甚至是华丽的扩写。

4.融入个人感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选一联作赏析。

3、诗中的画面有许多景物,甚至有人的活动,作者为什么还称之为“空山”呢?
4、请说说你对“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理解,诗人认为春景好还是秋景好?
五、附录
王维,一生信奉佛教。

四十多岁后,过半官半隐的生活。

晚年隐居终南山下的蓝田辋川别墅,拜佛念经,“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诗•王维传》)。

他说自己:“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酬张少府》)《山居秋暝》是他隐居辋川别墅时所写。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山居秋暝》的作者和写作背景;2. 理解《山居秋暝》的主题和表达方式;3. 掌握《山居秋暝》中用到的修辞手法和意象;4. 分析《山居秋暝》的诗意和寓意。

二、课前导学大家好,今天要学习的诗歌是《山居秋暝》。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

《山居秋暝》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至南朝梁初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咏史抒怀、山水田园为主要写作题材,以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情怀享有盛誉。

三、课堂学习1. 阅读《山居秋暝》请大家默读《山居秋暝》。

2. 分析《山居秋暝》《山居秋暝》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入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请大家仔细阅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诗中通过何种手法表达了秋天的景象和氛围?- 诗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从诗中你能读出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四、课堂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课堂学习,我们了解了《山居秋暝》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并且分析了诗中的一些重要元素。

这首诗以其朴素的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艺术魅力。

六、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山居秋暝》的读后感,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你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 你是如何理解诗中的秋天景象和诗人的心境的?- 你能从诗中读出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诗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或触动?七、延伸拓展如果你对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感兴趣,可以选择其中一首进行阅读和分析。

你也可以选择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找到乐趣和启迪。

以上是《山居秋暝》的导学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期待你们的精彩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导学案
主编人:岳春柳协编团队:高一语文备课组
重要作家常识积累:王维
1、人生经历: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第一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721)成进士。

曾一度奉使出塞,这个时期写过的一些边塞诗,成就也较高。

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后官至尚书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别墅,过亦官亦隐的生活。

2、王维与隐居:四十岁开始他过上了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以前曾在嵩山隐居过),先是在终南山,以后在蓝田辋川,两处的景色都很优美。

他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

王维往往以最经济的语言来勾勒自然风景和物象,并将参禅妙悟之所得溶入其中,使人读之如万水回野,千峰合抱,风日无边,应接不暇。

《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寥寥十字,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其中禅意绵长,难怪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

可悟处世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

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诗人玉屑》中也说:“此诗造意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

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


3、王维与山水田园诗:他早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以描写山水田园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一道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合称“王孟”。

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实深,似淡实腴。

4、王维与禅: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

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

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

此经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

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

随着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发展,他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

5、王维与绘画、音律:他是诗人,还精通音律,善绘画,又兼画师,成为“南派泼墨山水”的宗师。

北宋苏轼说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也就是说,王维的诗歌长于描写景物的诗,意境非常优美,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等诗句,简直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整体感知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的重要特点,能用你自己的话了描绘诗中的画境吗
2.诗人为什么要描绘一幅这么美得山居图景呢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3.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作者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4、首联在全诗有什么作用
5、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
当堂训练
6.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课外拓展,王维诗歌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

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

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
诗歌发展的概况:
《诗经》《楚辞》(必修一)
汉魏五、七言古体诗(必修一)
唐诗(必修三)
宋词(必修三)
元曲(必修三)
明传奇
清(集大成)
现代诗(自由体、律诗)
古代诗歌的分类
1.古体诗(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等)
2.近体诗(讲究押韵、平仄、对仗、字数、句数)
律诗(八句):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
绝句(四句):分为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2.词(有词牌限制格律):
依据长短可分为长调、中调、小令
4.曲(有宫调、曲牌限制格律):
可分为杂剧、散曲。

散曲又可分为套数、小令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又有“律诗”、“绝句”之分
近体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

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

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或相粘,有“仄起”与“平起”式。

诗歌的题材
1.山水田园诗
2.边塞诗
3.赠友送别诗
4.游子、闺怨诗
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即事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特点: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达对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的喜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
①热爱自然,热爱田园,
②厌倦官场,向往隐逸,
③(隐居的)恬淡宁静、闲适自得
④孤独寂寞,彷徨苦闷(假隐士)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情感总结: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仕途的厌倦,怀才不遇的苦闷。

(《归园田居》《与诸子登岘山》)
B、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山居秋暝》《过故人庄》《汉江临泛》《归园田居》《绝句二首》《鸟鸣涧》)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村居》《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D、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过香积寺》)
理解诗词情感的方法
1、知人论诗
2、分析诗题
3、抓住注解
4、分析题材
5、揣摩意象、意境
6、品味诗中的议论、抒情句子,或者感情词语
……
描写技巧
1烘托与对比
2细节描写(外貌、神态、心理、动作、语言)
3渲染
4白描
5描写角度: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高低上下俯仰等角度
6修辞手法来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