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 透视投影图 三视图

合集下载

《三视图》投影与视图PPT课件 (共24张PPT)

《三视图》投影与视图PPT课件 (共24张PPT)
从不同的 方向观察同 一物体时, 可能看到不 同的图形.
为了能完整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必须 从多方面观察物体。
从正面看
从左边看
从 上 面 看
概 念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做左视图;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三 视 图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做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a)
(b)
(c)
你会了吗
2、由四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
左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搭
法不能是(
D

B''
A
B
C
D
挑战提高
六棱柱
1.一个直六棱柱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请 补画它的左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Βιβλιοθήκη ( 第1题 )挑战提高
2. 用4个完全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一个主视图和 俯视图都是如图所示图形的几何体,则不同的 搭法有( B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俯视图
主视图
任选两个视图 进行观察, 其中有没有 相等的线段
画三视图必须 遵循的法则:
a
h b h
左视图
a
b h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a b a h
俯视图
b
一个长方体的立体图如图3-18所示,请画 它的三视图.
主视方向 图3-18
已知一个直三棱柱的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 请画出它的三视图.
本节课给我们的启示: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 到不同的图形,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件事 或同一个人,结果可能也不一样。作为我 们同学,要学会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同学, 我们今后看物、看人、看事都应从多角度、 多方向分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美 好的、闪光的东西,从而感受到我们生活 是多么的美好!

计算机图形学 8 投影

计算机图形学 8 投影
0.9354 0 -()」178 0
()3535 0 -0.31 18 0
TT —
1 — 0 0 0.9428 0
H录
上一页 下一贞 退出
斜轴测图是将三维立体向一个单一的投影面 作平 行投影,但投影方向不垂直与投影面所得到 的平面图形。 常用斜轴测图可分为斜等测图和斜 二测图。
斜轴测图也可以看成:先将三维立体图形沿 两个 轴向错切,然后再向投影面作正投影,则得 到立体的斜 轴测图。
斜二测图是作斜轴测投影时,x,y两个方向长 度
不变,z方向的长度改变的斜轴测图。 斜二轴测的变换矩阵为:
■1000
0 i 00
T^~ " 0,3535 -03535 0 0 0001
H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透视图和轴测图都是单面投影图,所不同 的是 轴测图是用平行投影原理形成的,透视图 是用屮心 投影原理形成的。
率-•样时的正轴测图。正二测图是作正轴测投影当 x,z
两个方向长度缩放率一样时的正轴测图。正等 轴测图与 正二测图的变换矩阵为:
0.7071 0 -0.4083 0_
F-
-0.7071 0 -0.4083 0
'等-
0 0 ().8166 0
0 0 0!
L

取0=45% 々=35.27。
取 9=20.7°, +=1947。
坐标值为(0, 0,1/「),此时所有平行于z轴 的直线将延伸
交于该点。
两点透视
H录
T;
下一贞 退出
p,q,d]有两个为非零数,将会生成两个灭点,因
此得到两点透视。
当p\0, 时,结果为:
(x y z I)齐次化得:
100 P 0 00 00 1 000 1

投影与视图三视图ppt

投影与视图三视图ppt
精确性高
CAD软件具有精确的绘图功能,可以确保三视图的比例、尺寸和位置的准确性,避免手动 绘图时产生的误差。
可视化效果好
CAD软件可以生成三维模型,通过旋转、放大、缩小等操作,可以直观地观察三视图的位 置和形状,提高可视化和可理解性。
利用CAD技术辅助三视图的绘制
01
绘制主视图
在CAD软件中,使用平面绘图工具绘制主视图。由于主视图是物体在
投影与视图三视图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投影与视图的基本概念 • 正投影与三视图 • 三视图的画法与技巧 • 三视图的阅读与理解 • 三视图的应用与实例 • 三视图与CAD技术的结合应用
01
投影与视图的基本概念
投影的定义与分类
投影定义
投影是指将物体置于光源与屏幕之间,在 屏幕上呈现出该物体的影子。
技术要求
三视图可以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为加工和制造提供准确的依据。
三视图在建筑制图中的应用
建筑平面图
建筑平面图是三视图的一种应用,可以展示建筑 物的平面布局和各房间的尺寸。
建筑立面图
建筑立面图可以展示建筑物的外观和立面效果, 为设计提供参考。
建筑剖面图
建筑剖面图可以展示建筑物内部的结构和空间关 系,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帮助。
斜投影
光线投射到屏幕上的任意角度,形成物体 的斜投影。
投影分类
投影分为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和斜投影。
平行投影
光线平行投射到屏幕上,形成物体的平行 投影。
中心投影
光线汇聚到一个点,形成物体的中心投影 。
视图的基本概念
视图定义
视图是指从某一方向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图形。
视图分类
视图分为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和轴测图。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透视投影图三视图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透视投影图三视图

计算机图形学程序课程设计题目:分别在四个视区内显示空间四面体的三视图、透视投影图。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oc学号:oc电话:oc邮箱:oc目录一、设计概述(1)设计题目。

2(2)设计要求。

2(3)设计原理。

2(4)算法设计。

5(5)程序运行结果。

9二、核心算法流程图。

10三、程序源代码。

12四、程序运行结果分析。

24五、设计总结分析。

25六、参考文献。

26一.设计概述•设计题目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第二版)陆枫何云峰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P228-7.16:利用OpenGL中的多视区,分别在四个视区内显示图7-41所示空间四面体的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透视投影图。

•设计要求设计内容:1. 掌握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和透视投影变换矩阵;2. 掌握透视投影图、三视图生成原理;功能要求:分别在四个视区内显示P228-图7-41所示空间四面体的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透视投影图。

•设计原理正投影正投影根据投影面与坐标轴的夹角可分为三视图和正轴测图。

当投影面与某一坐标轴垂直时,得到的投影为三视图,这时投影方向与这个坐标轴的方向一致,否则,得到的投影为正轴测图。

1.主视图(V面投影)将三维物体向XOZ平面作垂直投影,得到主视图。

由投影变换前后三维物体上点到主视图上的点的关系,其变换矩阵为:Tv=Txoz= [1 0 0 0][0 0 0 0][0 0 1 0][0 0 0 1]Tv为主视图的投影变换矩阵。

简称主视图投影变换矩阵。

2.侧视图(W面投影)将三维物体向YOZ平面作垂直投影,得到侧视图。

为使侧视图与主视图在一个平面内,就要使W面绕Z轴正向旋转90°。

同时为了保证侧视图与主视图有一段距离,还要使W面再沿X方向平移一段距离x0,这样即得到侧视图。

变换矩阵为:Tv=Tyoz= [ 0 0 0 0 ][-1 0 0 0 ][ 0 0 1 0 ][-x0 0 0 1]Tv为主视图的投影变换矩阵。

《三视图》PPT课件

《三视图》PPT课件
影。
案例二
通过三视图还原组合体的空间 形状,理解辅助线和辅助面在 投影中的作用。
案例三
比较不同辅助线和辅助面对投 影结果的影响,掌握其使用技 巧。
案例四
针对复杂组合体,综合运用辅 助线和辅助面进行投影分析。
05
CATALOGUE
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在三视图 中体现
尺寸标注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
01
中心线平行。
辅助面构造方法及作用
基本辅助面
通过平移或旋转基本投影 面得到,用于生成新的投 影。
局部辅助面
根据需要截取形体的一部 分而构造,用于表达形体 的局部结构。
综合辅助面
结合基本辅助面和局部辅 助面的特点构造,用于解 决复杂形体的投影问题。
案例分析:组合体三视图
案例一
分析组合体的结构特点,选择 合适的辅助线和辅助面进行投
04
CATALOGUE
辅助线与辅助面在三视图中的 应用
辅助线类型及使用场景
中心线
用于表示对称形体的中 心,或用于定位非对称
形体的主要部分。
轮廓线
用于表示形体的外轮廓 或内轮廓,通常与视图
的主要轮廓线重合。
剖面线
用于表示形体被剖切后 的内部结构,通常与剖
视图的剖面线对应。
尺寸线
用于标注形体的尺寸, 通常与形体的轮廓线或
圆锥体主视图为三角形,俯视 图为圆形和圆心点,左视图为
三角形和一条斜线。
球体的三视图
球体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均为圆形。
03
CATALOGUE
物体表面交线与三视图绘制技 巧
物体表面交线类型及特点
截交线
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特点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立体的几 何性质及其与截平面的相对位置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3-透视投影算法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3-透视投影算法
七.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地点
软件实验室
指导教师
李丽亚
在屏幕客户区中心绘制立方体的透视投影线框模型使用工具栏的动画图标按钮或键盘上的方向键旋转视点观察立方体生成立方体的旋转动画
实验报告
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名称
班级
班级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
实验题目
透视投影算法
一、实验目的:
观察变换矩阵
透视投影变换矩阵
一点透视
二点透视
三点透视
二、实验内容:
在屏幕客户区中心绘制立方体的透视投影线框模型,使用工具栏的“动画”图标按钮或键盘上的方向键旋转视点观察立方体,生成立方体的旋转动画。选择工具栏的123图标按钮分别绘制立方体线框模型的一点透视图,二点透视图,三点透视图。
三、实验步骤:
(1)读入立方体8个顶点构成的顶点表与6个表面构成的表面表。
(2)使用透视投影矩阵在屏幕坐标系绘制立方体的透视投影。
(3)旋转视点观察立方体的透视投影。
(4)使用鼠标左键增加视径,缩小立方体的透视投影。
(5)使用鼠标左键减小视径,放大立方体的透视投影。
(6)使用双缓冲技术绘制立方体旋转动画。

投影变换(计算机图形学)资料

投影变换(计算机图形学)资料

2009-2010-2:CG:SCUEC
10
正投影之三视图
当投影面与某个坐标轴垂直 时,得到的空间物体的投影 为正投影(三视图)
1. 三视图分为正视图、侧视图
和俯视图.
2. 对应的投影平面分别与x轴, y 轴,z轴垂直。
三视图
三视图常用于工程制图,因为在其上可以测量距离和
角度。但一个方向上的视图只反映物体的一个侧面,只有 将三个方向上的视图结合起来,才能综合出物体的空间结 构和形状。
2009-2010-2:CG:SCUEC
4
投影变换的概念
近平面
远平面 Z
X
投影平面 V′ U′
窗口 X′ Y′
Y 投影线
视点
透视投影
视点:三维空间中任意选择的一个点,亦称为投影中心 投影平面:不经过视点的任意一个平面 投影线:从视点向投影平面的引出的任意一条射线
2009-2010-2:CG:SCUEC
x
xq zc
yq
0
0 zc
xc yc
0 0
y z
xp
xq q
,
yp
yq q
q 0
0
1
zc
1
2009-2010-2:CG:SCUEC
8
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可以看成投影中心移向无穷远时的极限情况。
设给定的投影方向为( xd , yd , zd )。在要投影的对象附近任取一点
(xs , ys , zs),以此点为起点作一射线,其指向是投影方向的反方向,
oz 和 轴的单位方向向量为 (a11, a12 , a13 ) 、 (a21, a22 , a23 ) 和
(a31, a32 , a33 ) ,那么从坐标系oxyz到 o xyz 的变换是

投影的基本知识三视图的介绍PPT学习教案

投影的基本知识三视图的介绍PPT学习教案
投影的基本知识三视图的介绍
会计学
1
➢三视图的必要性
举例:将下列不同物体向同一投影面投射,得到 同样的视图。
结论:一个视图不能反映空间物体的真实形状, 需用多个视图,常用三视图。
第1页/共22页
➢三视图的形成 1.建立三投影体系
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组成三个投影面 ,即正 面(V表 示)、 水平面 (H表 示)、 侧面(W 表示) 。三面 的交线 称为投 影轴, OX轴是 V和H面 交线, OY轴是 H和W面 交线, OZ轴是 V和W面 交线, 三轴交 于O点 。
b’ b ”
b
a
第12页/共22页
C A
第13页/共22页
c’
a’
c
a”

c a
第14页/共22页
C B
第15页/共22页
c’
c”
b’
b

cbLeabharlann 第16页/共22页运用“三等”规律,画出其他两视图。 检查底稿。加深,完成全图。
第17页/共22页
课堂练习:对号入座
第18页/共22页
对号入座(2)
1、位置关系
以主视图为准,俯视 图在它的正下方,左 视图在它的正右侧, 位置固定,不必标注。
第6页/共22页
2、三视图之间的“三等”关 系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第7页/共22页
3、三视图与物体的方位对应关系 方 位 对 应 关 系口诀 :
物体左右主、俯见。物体上下主、左 见。
俯视、左视显前后,远离主视是前面 。
第8页/共22页
➢三视图画法
1、物体的摆放
原则: 使体上尽量多的面 与投影面平行或垂 直并让形体结构特 征明显的方向为主 视方向。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及课程设计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及课程设计

实验12 颜色渐变立方体
12.1 实验目的
掌握凸多面体消隐算法。 掌握双线性颜色插值算法。 建立基本三维场景。
实验12 颜色渐变立方体
12.2 实验要求


建立三维坐标系Oxyz,原点位于屏幕客户区中 心,x轴水平向右为正,y轴铅直向上为正,z轴 垂直于屏幕指向观察者。 以原点为体心绘制透视投影立方体,立方体8 个顶点的颜色分别为黑色、白色、红色、绿色、 蓝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背景色为黑色, 如图12-1所示。
实验4 二维几何变换
4.2 实验要求
使用静态切分视图,将窗口分为左右窗格。左窗格为继承于
CFormView类的表单视图类CLeftPortion,右窗格为一般视图
类CTestView。 左窗格提供代表“图形顶点数”(4、8、16和32)、“平移变 换”(x方向和y方向)、“旋转变换”(逆时针和顺时针)和 “比例变换”(放大和缩小)的滑动条,用于控制右窗格内的 图形变化。 右窗格内以屏幕客户区中心为图形的几何中心,绘制图形顶点 数从4变化为8、16和32的正多边形。为了表达图形的旋转,多
实验8 动态三视图
8.3 效果图
多面体动态三视图的效果如图8-1所示。
图8-1 多面体动态三视图的效果图
实验9 动态绘制Bezier曲线
9.1实验目的
掌握直线的参数表示法。 掌握德卡斯特里奥算法的几何意义。 掌握绘制二维Bezier曲线的方法。
实验9 动态绘制Bezier曲线
9.2 实验要求
实验8 动态三视图
8.1实验目的
掌握主视图变换矩阵。 掌握俯视图变换矩阵。 掌握侧视图变换矩阵。 掌握斜等测图绘制方法。
实验8 动态三视图

《三视图》投影与视图PPT课件

《三视图》投影与视图PPT课件

小练习
例 :指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对应的俯视图,在括号里填上对应的字母
( C ) ( A ) ( D) ( B)
解析:A是以圆锥,其俯视图是中 间带有一点的圆;B是一圆柱,其 俯视图是圆;C是一三棱锥,其俯 视图是三角形加中心到三个顶点 的连线;D是一长方体,其俯视图 是长方形。故答案为C,A,D,B。
知识梳理
知识点2:三视图的特征 主视图可以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可以反映物体的长和 宽;左视图可以反映物体的高和宽。
例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长 和底面各边长均为2,其主视图是边长为2 的 正方形,则此直三棱柱左视图的面积为____
解析:
知识梳理
知识点3:三视图的画法 画三视图时要遵循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 图的高齐平,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的原则。 例 :画出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三视图。
解析
练习
例 2 :画出下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其中 支架的两个台阶的高度和宽度相等
解析:
知识梳理
知识点1:三视图的概念 一个物体在三个投影面内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 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 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 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29.2 三视图
-.
教学新知 下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的呢?
教学新知
当我们从某一方向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平面图叫做 物体的视图。
主视图的概念: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 叫做主视图。
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 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教学新知

通用技术-第三章第三节透视图和三视图

通用技术-第三章第三节透视图和三视图

A
B
C
D
2 根据如图所示的组合体,选出正确的左视图 B
3
请根据立体图,用铅笔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所缺 线条
三点透视(斜透视)
当物体的三组棱线均与画面斜交时,三组棱线的 透视形成三个灭点,称为三点透视。
透视图的应用
一点透视图可以常用来 制作室内设计效果图 (主要表现物体正面形 象的效果图)
两点透视图常用于 画产品设计效果图
三点透视图常用于画建筑物的效果图(尤其是高大建筑)
消失点
三点透视范例 消失点
透视图的种类
根据消失点的数目,可将透视图分为 一点透视图、二点透视图、三点透视图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当物体的主要面或主要轮廓线平行于画面时,只 有与画面垂直的那一组平行线的透视有灭点,灭点的 位置必落在视平线上,可在物体正中或某一侧。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当物体有一组棱线与画面平行,而另外两组棱线 与画面斜交时,除与画面平行的一组棱线外,其他两 组棱线的透视分别交于视平线上左右两侧的灭点,称 为两点透视。
难以表示清楚物体各个表面的形状。要想把设计产品完全表
达清楚,需要展示几个视图?
[讨 论] 单一投影能不能完整的确定物体的结
构形状?(参考下图)
三视图的形成原理
正投影
㈠ 三视图的原理和识图
⒈ 三投影面体系(图 3-23) 用三个互相垂直相交的平面,构成三投影面体 系,其中:
正立投影面V(简称正面);
⒉ 透视图的画法
长方体两点透视图画法:
画透视图的简单步骤是: 设视平线,取消失点,由基准棱边的端点向消失点连线,图形画在连线内。
正方体二点透视图的画法:
·消失点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图形学程序课程设计题目:分别在四个视区内显示空间四面体的三视图、透视投影图。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oc学号:oc电话:oc邮箱:oc目录一、设计概述(1)设计题目。

2(2)设计要求。

2(3)设计原理。

2(4)算法设计。

5(5)程序运行结果。

9二、核心算法流程图。

10三、程序源代码。

12四、程序运行结果分析。

24五、设计总结分析。

25六、参考文献。

26 一.设计概述•设计题目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第二版)陆枫何云峰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P228-7、16:利用OpenGL中的多视区,分别在四个视区内显示图7-41所示空间四面体的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透视投影图。

•设计要求设计内容:1、掌握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与透视投影变换矩阵;2、掌握透视投影图、三视图生成原理;功能要求:分别在四个视区内显示P228-图7-41所示空间四面体的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透视投影图。

•设计原理正投影正投影根据投影面与坐标轴的夹角可分为三视图与正轴测图。

当投影面与某一坐标轴垂直时,得到的投影为三视图,这时投影方向与这个坐标轴的方向一致,否则,得到的投影为正轴测图。

1、主视图(V面投影)将三维物体向XOZ平面作垂直投影,得到主视图。

由投影变换前后三维物体上点到主视图上的点的关系,其变换矩阵为:Tv=Txoz= [1 0 0 0][0 0 0 0][0 0 1 0][0 0 0 1]Tv为主视图的投影变换矩阵。

简称主视图投影变换矩阵。

2、侧视图(W面投影)将三维物体向YOZ平面作垂直投影,得到侧视图。

为使侧视图与主视图在一个平面内,就要使W面绕Z轴正向旋转90°。

同时为了保证侧视图与主视图有一段距离,还要使W面再沿X方向平移一段距离x0,这样即得到侧视图。

变换矩阵为:Tv=Tyoz= [ 0 0 0 0 ][-1 0 0 0 ][ 0 0 1 0 ][-x0 0 0 1]Tv为主视图的投影变换矩阵。

简称主视图投影变换矩阵。

3、俯视图(H面投影)将三维物体向XOY平面作垂直投影,得到俯视图。

为使俯视图与主视图在一个平面内,就要使H面绕X轴负向旋转90°。

同时为了保证侧视图与主视图有一段距离,还要使H面再沿Z方向平移一段距离-z0,这样即得到侧视图。

变换矩阵为:Tv=Txoy= [ 1 0 0 0][0 0 -1 0][0 0 0 0 ][ 0 0–z0 1]Tv为主视图的投影变换矩阵。

简称主视图投影变换矩阵。

三视图常作为主要的工程施工图纸,因为在三视图上可以测量距离与角度。

但一种三视图只有物体在一面的投影,所以单独从某一个方面的三视图很难想象出物体的三维形状,只有将主视图、侧视图与俯视图放在一起,才有可能综合处物体的空间形状。

总的来说三视图中主视图、俯视图与侧视图都就是通过变换矩阵得来的。

透视投影-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只有一个主灭点。

灭点可以瞧做就是无限远处的一个点在投影面上的点。

一点透视的一般步骤:•将三维物体平移到适当位置l,m,n、•令视点在z轴,进行透视变换。

•最后,向xoy面做正投影变换,将结果变换到xoy面上。

如此一点透视变换矩阵为:Tv=Txoy= [ 1 0 0 0 ][ 0 1 0 0 ][ 0 0 0 1/d ][ l m 0 1+n/d]•算法设计核心算法1、构造类表示三维坐标系下的点struct DefPoint{double x, y, z, tag;}2、为顶点建立顶点表:Point[MaxNum],TPoint[MaxNum],XOZPoint[MaxNum],XOYPoint[Ma xNum],YOZPoint[MaxNum],YOYPoint[MaxNum]3、定义各个视图的变换矩阵以及变换函数变换矩阵:double Matrix[4][4] = { { 1, 0, 0, 0 }, { 0, 1, 0, 0 }, { 0, 0, 1, 0 }, { 500, 300, 300, 1 } };//初始化为单位矩阵double XOZ[4][4] = { { 1, 0, 0, 0 }, { 0, 0, 0, 0 }, { 0, 0, 1, 0 }, { 0, 0, 0, 1 } };//主视图变换矩阵double XOY[4][4] = { { 1, 0, 0, 0 }, { 0, 0, -1, 0 }, { 0, 0, 0, 0 }, { 0, 0, -50, 1 } };//俯视图变换矩阵double YOZ[4][4] = { { 0, 0, 0, 0 }, { -1, 0, 0, 0 }, { 0, 0, 1, 0 }, { -150, 0, 0, 1 } };//侧视图变换矩阵double DD= -400, NN = -200, MM = -360, LL = -500;//DD视点,平移到适当距离NN、MM、LLdouble YOY[4][4] = { { 1, 0, 0, 0 }, { 0, 1, 0, 0 }, { 0, 0, 0, 1 / DD }, { LL, MM, 0, 1 + NN / DD } };//一点透视矩阵变换函数:void TransForm(DefPoint NewPoint[], DefPoint OldPoint[], double Tran[4][4])变换函数主要功能就是将三维图形顶点与变换矩阵相乘得到变换后的矩阵。

4、四个视图的显示算法。

void Display(){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OnCoordinate();glColor3f(0、0f, 0、0f, 0、0f);glBegin(GL_LINES);glVertex2d(winWidth / 2, 0);glVertex2d(winWidth / 2, winHeight);glVertex2d(0, winHeight / 2);glVertex2d(winWidth, winHeight / 2);glEnd();glColor3f(1、0f, 0、0f, 0、0f);OnDraw(XOZPoint);glColor3f(0、0f, 1、0f, 0、0f);OnDraw(XOYPoint);glColor3f(0、0f, 0、0f, 1、0f);OnDraw(YOZPoint);glColor3f(1、0f, 0、0f, 0、0f);OnDraw_O(YOYPoint);glutS();}5、三视图的划线算法//绘制指定的图形void OnDraw(DefPoint TempPoint[]){glBegin(GL_LINES);for (int i = 0; i<FaceNum; i++){int size = Face[i]、size();for (int j = 0; j<size; j++){glVertex2d(TempPoint[Face[i][j]]、x,TempPoint[Face[i][j]]、z);glVertex2d(TempPoint[Face[i][(j + 1) % size]]、x,TempPoint[Face[i][(j + 1) % size]]、z);}}glEnd();}6.一点透视的划线算法//绘制指定的图形void OnDraw_O(DefPoint TempPoint[]){glColor3f(1、0f, 0、0f, 0、0f);glBegin(GL_LINES);glVertex2d(TempPoint[0]、x, TempPoint[0]、y);glVertex2d(TempPoint[1]、x, TempPoint[1]、y);glVertex2d(TempPoint[0]、x, TempPoint[0]、y);glVertex2d(TempPoint[2]、x, TempPoint[2]、y);glVertex2d(TempPoint[0]、x, TempPoint[0]、y);glVertex2d(TempPoint[3]、x, TempPoint[3]、y);glVertex2d(TempPoint[1]、x, TempPoint[1]、y);glVertex2d(TempPoint[2]、x, TempPoint[2]、y);glVertex2d(TempPoint[1]、x, TempPoint[1]、y);glVertex2d(TempPoint[3]、x, TempPoint[3]、y);glVertex2d(TempPoint[2]、x, TempPoint[2]、y);glVertex2d(TempPoint[3]、x, TempPoint[3]、y);glEnd();glColor3f(0、0f, 1、0f, 0、0f);glBegin(GL_LINES);glVertex2d(TempPoint[0]、x,TempPoint[0]、y); glVertex2d(0, 0); glVertex2d(TempPoint[1]、x,TempPoint[1]、y); glVertex2d(0, 0); glVertex2d(TempPoint[2]、x,TempPoint[2]、y); glVertex2d(0, 0); glVertex2d(TempPoint[3]、x,TempPoint[3]、y); glVertex2d(0, 0);glEnd();}(5)程序运行结果(1)矩阵变换函数流程图(2)三视图绘制算法流程图三.程序源代码#include"stdafx、h"#include<glut、h>#include<vector>#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MaxNum = 200;vector<int>Face[10];//最大数,面数vectorint winWidth = 1000, winHeight = 600;//窗口宽高int PointNum = 4, FaceNum = 4; //用户图形的顶点,面数double Matrix[4][4] = { { 1, 0, 0, 0 }, { 0, 1, 0, 0 }, { 0, 0, 1, 0 }, { 500, 300, 300, 1 } };//初始化为单位矩阵double XOZ[4][4] = { { 1, 0, 0, 0 }, { 0, 0, 0, 0 },{ 0, 0, 1, 0 }, { 0, 0, 0, 1 } };//主视图变换矩阵double XOY[4][4] = { { 1, 0, 0, 0 }, { 0, 0, -1, 0 },{ 0, 0, 0, 0 }, { 0, 0, -50, 1 } };//俯视图变换矩阵double YOZ[4][4] = { { 0, 0, 0, 0 }, { -1, 0, 0, 0 },{ 0, 0, 1, 0 }, { -150, 0, 0, 1 } };//侧视图变换矩阵double DD= -400, NN = -200, MM = -360, LL = -500;//DD视点,平移到适当距离NN、MM、LLdouble YOY[4][4] = { { 1, 0, 0, 0 }, { 0, 1, 0, 0 },{ 0, 0, 0, 1 / DD }, { LL, MM, 0, 1 + NN / DD } };//一点透视矩阵//定义图形的顶点struct DefPoint{double x, y, z, tag;}Point[MaxNum], TPoint[MaxNum], XOZPoint[MaxNum],XOYPoint[MaxNum],YOZPoint[MaxNum],YOYPoint[MaxNum];//初始化自定义三维图形void ThPmidInit(){PointNum = 4;Point[0]、x = 400, Point[0]、y = 0, Point[0]、z = 0, Point[0]、tag = 1;Point[1]、x = 400, Point[1]、y = 200, Point[1]、z = 0, Point[1]、tag = 1;Point[2]、x = 0, Point[2]、y = 200, Point[2]、z = 0, Point[2]、tag = 1;Point[3]、x = 200, Point[3]、y = 200, Point[3]、z = 200, Point[3]、tag = 1;FaceNum = 4;Face[0]、push_back(0); Face[0]、push_back(1); Face[0]、push_back(2);Face[1]、push_back(0); Face[1]、push_back(1); Face[1]、push_back(3);Face[2]、push_back(0); Face[2]、push_back(2); Face[2]、push_back(3);Face[3]、push_back(1); Face[3]、push_back(2); Face[3]、push_back(3);}//获得变换后的用户图形的顶点void TransForm(DefPoint NewPoint[], DefPoint OldPoint[], double Tran[4][4]){for (int i = 0; i<PointNum; i++){double tx = OldPoint[i]、x, ty = OldPoint[i]、y,tz = OldPoint[i]、z, ttag = OldPoint[i]、tag;NewPoint[i]、x = tx*Tran[0][0] + ty*Tran[1][0] +tz*Tran[2][0] + ttag*Tran[3][0];NewPoint[i]、y = tx*Tran[0][1] + ty*Tran[1][1] +tz*Tran[2][1] + ttag*Tran[3][1];NewPoint[i]、z = tx*Tran[0][2] + ty*Tran[1][2] +tz*Tran[2][2] + ttag*Tran[3][2];NewPoint[i]、tag = tx*Tran[0][3] + ty*Tran[1][3] +tz*Tran[2][3] + ttag*Tran[3][3];if (NewPoint[i]、tag != 0 && NewPoint[i]、tag != 1){NewPoint[i]、x /= NewPoint[i]、tag,NewPoint[i]、y /= NewPoint[i]、tag,NewPoint[i]、z /= NewPoint[i]、tag,NewPoint[i]、tag = 1;}}}//重新指定窗口的宽高void ReShape(int w, int h){winWidth = w; winHeight = h;glViewport(0, 0, w, h);glMatrixMode(GL_PROJECTION);glLoadIdentity();gluOrtho2D(0、0, winWidth, 0、0, winHeight);}//绘制指定的图形void OnDraw(DefPoint TempPoint[]){glBegin(GL_LINES);for (int i = 0; i<FaceNum; i++){int size = Face[i]、size();for (int j = 0; j<size; j++){glVertex2d(TempPoint[Face[i][j]]、x,TempPoint[Face[i][j]]、z);glVertex2d(TempPoint[Face[i][(j + 1) % size]]、x,TempPoint[Face[i][(j + 1) % size]]、z);}}glEnd();}//绘制指定的图形void OnDraw_O(DefPoint TempPoint[]){glColor3f(1、0f, 0、0f, 0、0f);glBegin(GL_LINES);glVertex2d(TempPoint[0]、x, TempPoint[0]、y);glVertex2d(TempPoint[1]、x, TempPoint[1]、y);glVertex2d(TempPoint[0]、x, TempPoint[0]、y);glVertex2d(TempPoint[2]、x, TempPoint[2]、y);glVertex2d(TempPoint[0]、x, TempPoint[0]、y);glVertex2d(TempPoint[3]、x, TempPoint[3]、y);glVertex2d(TempPoint[1]、x, TempPoint[1]、y);glVertex2d(TempPoint[2]、x, TempPoint[2]、y);glVertex2d(TempPoint[1]、x, TempPoint[1]、y);glVertex2d(TempPoint[3]、x, TempPoint[3]、y);glVertex2d(TempPoint[2]、x, TempPoint[2]、y);glVertex2d(TempPoint[3]、x, TempPoint[3]、y);glEnd();glColor3f(0、0f, 1、0f, 0、0f);glBegin(GL_LINES);glVertex2d(TempPoint[0]、x, TempPoint[0]、y); glVertex2d(0, 0);glVertex2d(TempPoint[1]、x, TempPoint[1]、y); glVertex2d(0, 0);glVertex2d(TempPoint[2]、x, TempPoint[2]、y); glVertex2d(0, 0);glVertex2d(TempPoint[3]、x, TempPoint[3]、y); glVertex2d(0, 0);glEnd();}//绘制坐标系void OnCoordinate(){glColor3f(0、0f, 0、0f, 0、0f);glBegin(GL_LINES);glVertex2d(winWidth / 2, 0);glVertex2d(winWidth / 2, winHeight);glVertex2d(0, winHeight / 2);glVertex2d(winWidth, winHeight / 2);//标记Z轴glVertex2d(winWidth / 2 + 5, winHeight - 15);glVertex2d(winWidth / 2 + 5, winHeight - 25); glVertex2d(winWidth / 2 + 15, winHeight - 15); glVertex2d(winWidth / 2 + 5, winHeight - 25); glVertex2d(winWidth / 2 + 15, winHeight - 25); glVertex2d(winWidth / 2 - 5, winHeight - 5); glVertex2d(winWidth / 2, winHeight);glVertex2d(winWidth / 2 + 5, winHeight - 5); glVertex2d(winWidth / 2, winHeight);//标记Y轴glVertex2d(winWidth / 2 + 25, 0 + 15); glVertex2d(winWidth / 2 + 20, 0 + 10);glVertex2d(winWidth / 2 + 15, 0 + 15); glVertex2d(winWidth / 2 + 20, 0 + 10);glVertex2d(winWidth / 2 + 20, 0 + 10); glVertex2d(winWidth / 2 + 20, 0 + 5);glVertex2d(winWidth / 2 - 5, 0 + 5);glVertex2d(winWidth / 2, 0);glVertex2d(winWidth / 2 + 5, 0 + 5);glVertex2d(winWidth / 2, 0);//标记Y轴glVertex2d(0 + 25, winHeight / 2 + 15); glVertex2d(0 + 20, winHeight / 2 + 10); glVertex2d(0 + 15, winHeight / 2 + 15); glVertex2d(0 + 20, winHeight / 2 + 10); glVertex2d(0 + 20, winHeight / 2 + 10); glVertex2d(0 + 20, winHeight / 2 + 5);glVertex2d(0 + 5, winHeight / 2 + 5);glVertex2d(0, winHeight / 2);glVertex2d(0 + 5, winHeight / 2 - 5); glVertex2d(0, winHeight / 2);//标记X轴glVertex2d(winWidth - 25, winHeight / 2 + 15); glVertex2d(winWidth - 15, winHeight / 2 + 5); glVertex2d(winWidth - 25, winHeight / 2 + 5);glVertex2d(winWidth - 5, winHeight / 2 - 5);glVertex2d(winWidth, winHeight / 2);glVertex2d(winWidth - 5, winHeight / 2 + 5);glVertex2d(winWidth, winHeight / 2);glEnd();}//绘制图形void Display(){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OnCoordinate();glColor3f(0、0f, 0、0f, 0、0f);glBegin(GL_LINES);glVertex2d(winWidth / 2, 0);glVertex2d(winWidth / 2, winHeight);glVertex2d(0, winHeight / 2);glVertex2d(winWidth, winHeight / 2);glEnd();glColor3f(1、0f, 0、0f, 0、0f);OnDraw(XOZPoint);glColor3f(0、0f, 1、0f, 0、0f);OnDraw(XOYPoint);glColor3f(0、0f, 0、0f, 1、0f);OnDraw(YOZPoint);glColor3f(1、0f, 0、0f, 0、0f);OnDraw_O(YOYPoint);glutS();}//三维图形变换主函数void GetThPmidView(){TransForm(XOZPoint, Point, XOZ);TransForm(XOYPoint, Point, XOY);TransForm(YOZPoint, Point, YOZ);TransForm(YOYPoint, Point, YOY);TransForm(XOZPoint, XOZPoint, Matrix);TransForm(XOYPoint, XOYPoint, Matrix);TransForm(YOZPoint, YOZPoint, Matrix);TransForm(YOYPoint, YOYPoint, Matrix);}//初始化void Initial(){for (int i = 0; i<10; i++)Face[i]、clear();glClearColor(1、0f,1、0f, 1、0f, 1、0f);ThPmidInit();GetThPmidView();}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glutInit(&argc, argv);glutInitDisplayMode(GLUT_DOUBLE | GLUT_RGB);glutInitWindowSize(1000, 600);glutInitWindowPosition(150, 100);glutCreateWindow("三维图形透视投影图&三视图演示程序");glutDisplayFunc(Display);glutReshapeFunc(ReShape);Initial();glutMainLoop();return 0;}四.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在程序中预先输入要实现的三维物体的顶点与面的信息,然后经过矩阵变换函数,得到变换后的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