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层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2.1《大气层》教案(5份)
2020-2021学年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教学设计(1)授课对象:初二学生授课类型:新授课(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首先通过读图,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大气分层,再深入了解大气的分层规律。
最后着重介绍了对流层的特点,并通过设计的一个活动,让学生理解对流的形成机理。
同时,对流层中复杂的天气变化这一特点又是作为之后天气要素及变化学习的切入点。
此外,本节有两个重要的动手活动和一个讨论活动,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素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该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
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为此,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将知识点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在做好概念转变工作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能力目标:1. 学会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归纳总结与整理。
2. 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2. 体会互动课堂的融洽气氛和探究的成就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大气的垂直温度规律图掌握大气温度规律并进行分层。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五、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
利用实验演示直观展示教学知识点,让学生直接获取经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精神,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并通过师生互动,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2、图片资料。
大气层范围大,学生不太能接触到,且有些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图片可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大气分层示意图
大气分层示意图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
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按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混和状况,可把大气分为均匀层和非均匀层。
按大气电离状况,可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
按大气的光化反应,可分为臭氧层。
按大气运动受地磁场控制情况,可分有磁层。
地球大气按其基本特性可分为若干层,但按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分层方法。
常见的分层方法有:自地球表面向上,随高度的增加空气愈来俞稀薄。
大气的上界可延伸到2000~3000公里的高度。
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的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大气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特征,一般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又称外逸层或逃逸层)。
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
1 对流层(troposphere)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
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
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
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例如南京夏季对流层厚度可达17公里,冬季只有11公里。
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5℃。
其原因是太阳辐射首先主要加热地面,再由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因而愈近地面的空气受热愈多,气温愈高,远离地面则气温逐渐降低。
(2)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地面性质不同,因而受热不均。
暖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而下降,从而产生空气对流运动。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识较多,是整个单元的基础。
它与后面的大气热力状况、大气运动以及许多天气、气候气象知识都有直接联系,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
对于这些内容主要不要讲得太细,要点到为止,考虑到以后的教学。
二、课表解读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1.区域认知:借助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认知大气层的空间结构,举例例证认识各层对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影响。
(水平1) 2.综合思维:利用图片与表格,分析说明大气的成分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大气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水平1、2) 3.人地协调观:理解大气的存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对流层和臭氧层、电离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
(水平1、2)
4.地理实践力:绘制大气成分比重图与大气垂直分层图,培养读图绘图能力,学会用思维导图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水平1、2)
三、课程导入
创设学习情景,虚构一名飞行员(李想,中国民航大学天津校区)带领大家闯关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板书。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1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Word版含答案
8
1.关于图中 a、b、c 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①a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b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b 代表的辐射比 a 代表的辐射 波长短 ④c 代表的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
1.为什么同一季节的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而夜间多云,气温不会太低? [答案] 同一季节,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得多(吸收、反射多), 故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多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空气中湿度比较大,大气逆辐射强,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2.王明同学认为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不对。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 上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不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因 此说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是正确的,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不一定由高压 流向低压。
(2)山谷风
6
(3)城市风 城市风环流则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工业、居民、交通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 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温度高,从而形成的高空大气由城市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 向城市的环流。 城市规划时,为减轻大气污染,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置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避免污染气体从近地面流向城市;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
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
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2021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大气中有两种气体成分,含量很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它们是(D)A.氧气和氮气B.水汽和杂质C.氧气和臭氧D.臭氧和二氧化碳解析: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
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2.干洁空气中,总体积最大的是(B)A.氧气B.氮气C.水汽D.杂质解析:干洁空气不包括水汽和杂质,氮气总体积最大,占干洁空气的78%。
3.存在于大气中的固定颗粒是(D)A.水汽B.云层中的水滴C.惰性的氮气D.尘埃解析:大气中的尘埃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固体颗粒。
读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4米以下)图,回答4~7题。
4.图中维持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是(B)A.a B.bC.c D.d解析:氧气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占干洁空气的21%。
5.图中因人类活动导致其体积分数增加的是(C)A.a—氮气B.b—氧气C.c—二氧化碳D.d—氩气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因人类活动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含量增加。
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是(C)A.a B.bC.c D.d解析: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应图中的c。
7.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放出的气体分别是(D)A.a和b B.c和dC.a和d D.c和b解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8.一架飞机从赤道飞往北极,一直保持在12千米的高度,这架飞机是从(B)A.对流层飞往对流层B.对流层飞往平流层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解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上界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0~12千米,在高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8~9千米。
所以这架飞机是从对流层飞往平流层。
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完成9~11题。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目的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大气主要成分的环境意义;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
大气环境是人类三大环境,即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之一,是海洋和陆地两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体。
本节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识较多,是整个单元的基础。
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内容要主要不要讲得太细,要点到为止,考虑到以后的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特殊的是它拥有生命,正是因为有了大气才使得生命的形成有了可能,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新课讲授:[板书]第二单元大气环境读书第28页,思考:地球表面的大气有什么作用?[板书]引言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阻挡了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成为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大气既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又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
又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我们的地球模型》说课稿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我们的地球模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地球模型》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制作地球模型,了解地球的结构,以及地球表面的特点。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地球模型的制作和地球表面的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表面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制作地球模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结构,地球表面的特点;2.教学难点:地球模型的制作,地球表面特点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球模型材料、实物展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结构和表面的特点;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的结构,总结地球表面的特点;3.制作地球模型:学生动手制作地球模型,加深对地球结构的理解;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地球模型,互相评价,提高表达能力;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认知水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们的地球模型1.地球的结构2.地球表面的特点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是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效果。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的过程。
2.1 大气层(2)
【答案】 可)
(1)AD
(2) 地表不会出现下雨等现象 ( 合理均
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
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
重要提示
1.对流:由于温度较高的气体(或液体)的密度较小,使得 温度较高的气体(或液体)向上升,温度较低的气体(或 液体)向下沉的运动称为气体(或液体)的对流。
2.大气对流运动:在大气中 ,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 运动,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 气的对流。
科 学 广 场
地球大气的最底层——对流层 对流层是包裹着地球的大气最底层,地球上的各种天 气现象也都发生在这一层,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 切的一层。多年观测表明,对流层的上界随纬度和季节而 变化:在热带平均为 17~18 千米;温带平均为 10~12 千 米;高纬度和两极地区只有 8~9 千米。夏季对流层的上 界高于冬季。
对流层虽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 对流层有三大特点:①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到对流层 顶部时,已降到了-50~-60 ℃;②除了水平运动之外, 大气还经常进行上下垂直运动,气象学上称为对流,或许 这就是对流层得名的原因;③由于水汽充沛和对流强烈, 使得对流层成为各种天气现象活动的舞台,我们在对流层 内可以看到美丽的云彩、雷鸣电闪、漫天大雪和狂风暴雨 等各种天气现象。
解 题 指 导
【例 1】 如图 2.12 所示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关 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正确的是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 ②对流层——与人类生活 ③图中 B 层——航 ④图中 关系最密切
(
)
天飞机活动的主要空间
2-1 冬天,经过在白天太阳下晒过的棉被,晚上盖起来感到很暖和,并且
2-1冬天,经过在白天太阳下晒过的棉被,晚上盖起来感到很暖和,并且经过拍打后,效果更加明显。
试解释原因。
解:棉被经过晾晒以后,可使棉花的空隙里进入更多的空气。
而且空气在狭小的棉絮空间里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是导热,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20℃,1.01325×10Pa 时,空气导热系数为0.0259W/(m·K)),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经过拍打的棉被可以让更多的空气进入,因而效果更加明显。
2-2冬天,在相同的室外温度条件下,为什么有风比无风时感到更冷些?解:假定人体表面温度相同时,人体的散热在有风时相当于强制对流换热,而在无风时属自然对流换热(不考虑热辐射或假定辐射换热量相同时)。
而空气的强制对流换热强度要比自然对流强烈。
因而在有风时从人体带走的热量更多,所以感到更冷一些。
2-3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各环节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以暖气片管内走热水为例。
解:有以下换热环节及热传递方式:(1)由热水到暖气片管道内壁,热传递方式是对流换热;(2)由暖气片管道内壁至外壁,热传递方式为导热;(3)由暖气片外壁至室内环境和空气,热传递方式有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
2-4一双层玻璃窗,宽1.1m,高1.2m,厚3mm,导热系数为1.05W/(m·K);中间空气层厚5mm,设空气隙仅起导热作用,导热系数为2.60×10-2W/(m·K);室内空气温度为25℃。
表面传热系数为20W/(㎡·K);室外空气温度为-10℃,表面传热系数为15W/(㎡·K)。
试计算通过双层玻璃窗的散热量,并与单层玻璃窗想比较。
假定在两种情况下室内、外空气温度及表面传热系数相同。
解:(1) 双层玻璃窗情形,由传热过程计算式:2332211123322111111112121h h )t A (t A h A A A A h t t f f f f ++++-=++++-=Φλδλδλδλδλδλδ=[]W ....)(..8146151051103026010505110320110252111333=+⨯+⨯+⨯+--⨯⨯--- (2) 单层玻璃窗情形:[]W ..)(..h h )t A(t f f 5386151051103201102521111132111221=+⨯+--⨯⨯=++-=Φ-λδ 显然,单层玻璃窗的散热量是双层玻璃窗的2.6倍。
表2-1白天和夜间各种条件下自然光源在地面上形成的照度
白炽灯的灯丝温度常在2800K,远比太阳表层的温度 6000K低得多,因此,它的色温偏低,颜色偏红。
10
2.2.2 卤钨灯
卤钨灯是一种改进的钨丝白炽灯。钨丝在高温下蒸发使灯泡 变黑,如果降低白炽灯的灯丝温度,则发光效率降低。在灯泡中 充入6价元素氟、氯、溴或碘等卤族元素,使它们与蒸发在玻璃 壳上的钨形成卤化物。当这些卤化物回到灯丝附近时,遇到高温 便会分解,钨又回到钨丝上。这样,灯丝的温度可以大大提高, 而玻璃壳也不会发黑。因此,灯丝发光亮度高、效率高,使卤钨 灯具有形体小,成本低的特点。
d
36
1.9×3.7
6.5
d
37
2.3×3.5
6.5
d
38
2.5×5.5
6.5
d
LYQ55- 55 500 13 500~15
50
15
57
45
500
000
5×8
6.5
b
13
2.3 气体放电灯
气体放电灯包含汞灯、钠灯、氙灯和铟灯等。它们是通过高压使气体电 离放电产生很强的光辐射,而不象钨丝灯那样是通过加热灯丝使其发光,因 而也称气体放电灯,它为冷光源。气体放电灯的共同特点是发出的光谱为线 光谱或带状光谱,因为它们的发光机理属于等离子体发光。
2 025~2
50
11.5
52
250
LYQ12- 12 100 2 700~3
50
11.5
52
100
000
LYQ24- 24 150 4 050~4
50
12.5
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件)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课后检测
1.下列关于大气的组成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从低层到高层的大气成分依次是水汽、干洁空气、尘埃 B.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使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C. 平流层既对生物有保护作用,又有利于飞机飞行 D. 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而温度降低、密度减小,与人类活动没有关系 1.C 解析:地球大气由低到高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等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 高层大气。平流层的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水汽、固体 杂质少,天气晴朗,所以在平流层,适合高空飞行。在平流层还存在一个臭氧层,臭 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灼伤,对生物有保护作用。
C. 高层大气 D. 大气层以外
(2)上题所指大气层的气温 ( )
A. 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
B.随高度升高而递增
C. 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
D.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
8
解析:(1)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 千米, 据图可知12 ~ 50 千米 为平流层,因此小行星爆炸发生在平流层。(2)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 温,因此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 答案:(1) B (2)B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
课前预习
一、大气的组成
1.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固体杂质和水汽等。 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 (1)氮气(N2):生物体 健康生必长不可少的元素。 (2)氧气(O2):生物 生命活必动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CO2):植物进行 光合作的用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4)臭氧(O3):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5)水汽(H2O):影响 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气温特点 随高度增加而__递__减__ 随高度增加而__升__高__
2 1大气层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大气层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
这与未来学者喜欢的“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的方法是一致的。
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使他们感到力能应变,而起步之处便是学校。
具有未来概念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面向和适应未来。
由此设计了这一节面向未来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大气层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理解。
2、对对流运动的理解。
难点:1、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对对流运动规律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装水的对流管、药匙、高锰酸钾、线香、橡皮泥、大烧杯学生桌面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装水的对流管、线香、橡皮泥、大烧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嫦娥3号的月球车在月球上拍到月坑图片、太空中拍到的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对比,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月球上有那么多的环形山,而地球上没有,是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层,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学:教师讲述: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就像是给地球穿了一件衣服一样。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
展示发生在大气层的各种天气现象及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回答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说明了一点:地球上有大气层。
教师:那么,大气层对地球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请小组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作用。
讨论结果汇报:大气层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对地球具有保温作用。
提问:同学们在爬山时往往爬得越高感觉越冷,这说明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读图】阅读P47“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寻找分布规律规律:1.在0-12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圈的垂直分层
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① 温度:高低 ② 密度:大小(万有引力有关) ③ 运动状况:水平、垂直
降水形成条件: 水汽;凝结核、低温
① 高度:12千米以下 ② 地面是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 ③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50 0 50 100 温度(℃)
1、大气的组成; 2、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低层大气组成: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干洁空气:除水汽、固体杂质外的气体,主要成分氮和氧。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气: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氧气: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例 大气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据此完成(1)~(2)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 ( ) A. 海平面上升 B. 臭氧的大量减少 C. 全球变暖越来越严重 D. 燃烧煤炭、石油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和森林被破坏 (2)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 ( ) ①土壤酸性增强,文物古迹受腐蚀 ②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 ③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 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
动易成云致雨
垂直 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平 流 层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 而迅速上升
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 线
对流层顶到
50~55千米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气的分层
层序
高度
你知道各 层的名称吗?
温度分布特点
第一层 (对流层) 第二层 (平流层) 第三层 (中间层) 第四层 (暖层) 第五层 (外层)
0--12千米 12---55千米 55---85千米 85--500千米 500-100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1、演示水的对流。
2、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 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 或其他玻璃器皿倒扣在桌面 上,线香置于中间,观察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得出水和空气的 对流运动规律吗?
请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请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四、对流层 1、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小。
又称电离层,完成远距 离无线电通讯
流星体大部分在这燃 尽,是气象研究的上界
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 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
适合高空飞行
雨、雪、暴雨和大部分 云等天气现象
四、对流层 1、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小。
2、对流层聚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 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强烈的对流运动.
C、下雪
D、地震
4、有复杂的天气现象的是___B____层。
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练一练:
5、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空气 的垂直运动呈____上__升_______,冷的地 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___下__降_____.
6、用冰块冷藏海产品时,为什么将 冰块放在海产品上面?
冰熔化要吸热,使海产品表面的空气和水 温度降低,冷的空气下沉,从而使海产品处 于低温环境而保持新鲜,不易变质。
外层
500千米
大
暖层
气 的
80千米
中间层
分
50千米
层
平流层
17千米
对流层
神州五号宇宙飞
船绕地球飞行14圈, 飞行高度最近点200 公里,远地点340公 里,最远点343公里, 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 钟,请问它在大气层 的哪一层飞行?
大气垂直分层
大 气电层话信过的息卫和星各电来视传图送层象通有 什么特点?
2、对流层聚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 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强烈的对流运动. 4、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5、对流层与人类最密切.
思考
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对 地球的大气层造成影响?
臭氧层的破坏
通过今天的课你有哪 些收获?
大气的重要性
大气的温度
大 气
大气的温度 垂直分布图
温度(OC)
讨论: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 分成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层序 高度 温度分布特 点
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
生活在0-12千米的区域内, 大气温度只是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在登山时,人登得越
高,大气温度越低。
为什么哈勃望远镜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高层温度高,太阳辐射强, 这层外壳主要可以反射热辐 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2)图中温度的 变化曲线象什么?
(3)随着高度的 升高,温度呈现什 么样的变化规律?
温度(OC)
二、大气的温度
高 度 (千米)
大
85
气
的
温
55
度
垂
直
12
分 布
0
图
-100 -80 -60 -20 0 20 50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如果 没有大气, 地球会……
第一节 大气层
一、大气的重要性
1. 保护地球 2. 提供资源
珠穆朗玛峰的山顶是 冰天雪地,山脚却是 天气炎热,草木欣荣, 你觉得温度与高度之 间有何关系?
1804年, 法国化学家 盖伊-卢塞卡乘坐一个 氢气球进入7KM的高 空研究大气的温度气
压和湿度。图中是他
们在乘坐的氢气球。
1931年,瑞士级意大 利科学家奥古-比斯 卡乘坐一个和巨型氢
气球相连的密封船舱
到达 16KM 的高空, 图中是他的船舱。。
你能说说大气温度垂直分布
的规律吗?
提示:
高 度 (千米)
大
85
气
的
温55度垂来自直12分 布
0
图
-100 -80 -60 -20 0 20 50
(1)图中纵轴和 横轴分别代表什么?
大气的温度垂
层
直分布规律
大气的分层
练一练:
1、写出各字母所代表的大 气层名称。
2、大气中随高度上升温度 逐渐下降的是__C__和__B__, 随高度上升大气温度逐渐上 升的是__A___和__D___.
暖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练一练:
3、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__D___仍然存在
A、彩虹
B、流星
大气层
A
B
你知道哪副图是地球?
月球
表面环 形山的 形成.
让我们体验一下我们周围的大气
以下各图所示是什么现象?
闪 电
下面的图是什么现象?
龙 卷 风
下面的图是什么现象?
极 光
下面的图是什么现象? 以上的现象发生在哪里?
台 风
1000KM
如果没有大气,地球将会变成怎样?
展开你想象 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