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纵膈肿瘤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课件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课件
早期发现:影像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纵膈肿瘤,提高治疗效果。 准确诊断:影像诊断可以提供纵膈肿瘤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肿瘤类型和分期。 制定治疗方案:影像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监测治疗效果:影像诊断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预后评估:生存率、复发率等
诊断依据: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等
讨论:诊断难点、治疗方案选择等
病例影像诊断的结论和后续治疗建议
病例1:患者男性,50岁,胸痛、呼吸困难,CT显示纵膈肿瘤,诊断 为胸腺瘤,建议手术切除。
病例2:患者女性,45岁,咳嗽、胸闷,CT显示纵膈肿瘤,诊断为神 经源性肿瘤,建议放疗和化疗。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难点分析
肿瘤位置复杂:纵膈肿瘤位于胸腔内,位置复杂,难以准确定位
肿瘤大小不一:纵膈肿瘤大小不一,小肿瘤难以发现,大肿瘤容易遮挡其他器官
肿瘤形态多样:纵膈肿瘤形态多样,难以通过影像学特征准确判断
肿瘤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清:纵膈肿瘤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清,难以区分 影像学技术限制:影像学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全满足纵膈肿瘤诊断的 需求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
汇报人:PPT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概述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流程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典型病例分析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难点和挑战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的未来发展趋势 和展望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概述
纵膈肿瘤的定义和分类
病例介绍:包括 患者基本信息、 病史、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结果 等
诊断思路:根据 影像学表现,结 合临床资料,进 行综合分析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报告(ppt 70页)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报告(ppt 70页)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
imaging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mass
Dept of Radiology. Daping Hospital 王武军 08-7-1
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 结构的病变,可分为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 性疾病
在 纵隔肿瘤中,除血管瘤、纤维瘤、 淋巴瘤、黄色瘤和迷走组织在纵隔内形成 的肿瘤可以在纵隔的任何部位发生外,其 它肿瘤的好发部位常有一定的规律性
淋巴瘤双肺转移

• 恶性淋巴瘤可分为融合肿块型和非融合肿 块型,融合肿块型常需和恶性胸腺瘤、畸
胎瘤等前纵隔好发肿瘤鉴别。以下几点有 助于区别:(l)分辨率较高的CT扫描图像上能
显示未完全融合淋巴瘤可由边缘不甚连续
有相对分界多个小肿块组成,半数可见低 密店坏死灶;(2)完全融合肿块其边缘绝大多


位 胸


• 【临床与病理】 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 含外、中胚层组织;实性畸胎瘤含三个胚 层组织。瘤内含液体、脂肪、汗腺、毛发、 毛囊、肌肉、钙化、牙齿及骨骼。恶性者 呈浸润生长并可发生远处转移
• 【诊断与鉴别诊断】 前、中纵隔含脂肪、 钙化、骨骼、软组织密度肿块是畸胎瘤特 征性表现。少数呈均一软组织密度,需与 纵隔其他肿瘤鉴别

神经鞘瘤食
神经鞘瘤

• 支气管囊肿 • 食管囊肿 • 心包囊肿 • 囊状淋巴管瘤,胃肠源性囊肿,神经肠源性囊肿,
雄导管囊肿(罕见)
• 脂肪瘤,纤维瘤,黄色瘤等 各类囊肿都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如支气管囊肿多位 于隆突下支气管旁与气管旁,心包囊肿多位于心膈 角区,胸腺囊肿多位于前上纵隔胸腺部位,食管囊肿! 神经肠源
前纵隔畸胎瘤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11
CT、MR
• 前上纵隔气管前或气管旁,少数位 于气管后,软组织肿块,与甲状腺 相连。 •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2020/12/15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12
定性诊断
• X线一般不能明确定性,但边缘光滑显示壳状钙化 的甲状腺肿块一般为腺瘤。
2020/12/15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13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17
胸腺囊肿
X线
• 前纵隔中上部椭圆形肿块,其下部略宽。 边缘光化锐利。透视下深呼吸可变形。少数有壳状钙化 CT、MRI
• 呈囊性肿块特点,增强扫描不强化或呈边缘性强化。少数显示液 -液平面
2020/12/15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18
胸腺脂肪瘤
• 胸腺区混杂密度(信号)肿块,边 界清楚,脂肪与软组织密度(信号) 互相搀杂 • X线表现无特异性
2020/12/15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19
侵袭性胸腺瘤
• 组织学呈良性改变,生物学特性呈恶性表现,侵 犯邻近结构。向周围蔓延,通常沿浆膜扩展,可 达后胸部,甚至腹部
• CT、MRI呈软组织肿块密度(信号)特点,增强 扫描中等程度强化,其内可有坏死、囊变区
2020/12/15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20
2020/12/15
恶性胸腺瘤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21
2 胸腺癌
2020/12/15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22
诊断要点
• 肿块位于胸腺内或胸腺区、直径多超过5cm、呈 分叶状、侵犯邻近结构,心包、大血管、纵隔胸 膜较常受到累及
• 胸腺癌的侵犯性更为明显,胸腔、心包腔积液相 对常见。瘤内坏死液化较常见

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

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

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一.纵隔解剖、分区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欠称。

(一)位置:纵隔位于胸廓中央,下部偏向左侧。

前缘短、后缘长,前后径从上向下逐渐增加,横径下部大于上部。

1.前壁:由胸骨和有关肋软骨。

2.后壁:由脊柱和有关肋骨。

3.两侧:由纵隔胸膜所围绕构成。

4.上端:直接与颈部相连。

5.下端:至横膈与腹腔相隔。

(二)组织、器官:主要有胸腺(幼儿)或胸腺遗迹(成人)、心包和心脏、大血管、神经、气管、胸导管、食管等到器官,以及它们周围的结缔组织。

(三)三个薄弱区:是纵隔疝好发部位。

1.前上纵隔:相当于第1---3或4前肋水平,前缘是胸骨,后缘是大血管构成胸骨后三角。

2.后上纵隔:在第3---5胸椎水平面,前缘是气管、食管、大血管,后缘是脊柱,构成主动脉上三角。

3.后下纵隔:前界是心脏,后界是脊柱及主动脉,构成心后间隙。

(四).纵隔分区各家不一,有三区分法、四区分法、五区分法、六区分法、七区分法、九区分法(三种分法)。

最常用的是九区分法,介绍一种如下:1.从前向后分为:(1)前纵隔:位于胸骨之后,心脏、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呈倒置狭长三角形区域。

(2)中纵隔:相当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位置。

(3)后纵隔:位于食管之后至胸椎旁沟区。

2.从上向下分为:(1)上纵隔:自胸骨柄体交界点至第4胸椎体下缘之横线以上区域。

(2)中纵隔:横线以下至肺门下缘(或肺静脉处)水平线之间区域。

(3)下纵隔:肺门下缘水平线以下至横膈间区域。

3.二者将纵隔分为九个区域: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上纵隔胸腺、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组织等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升部、无名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支气管动脉、气管、胸导管、副半奇静脉、迷走神经、喉返神经、膈神经、淋巴结等食管、交感神经节等中纵隔胸腺、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组织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气管、胸导管、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心脏、心包、迷走神经、喉返神经、膈神经、淋巴结等食管、交感神经节、降主动脉等下纵隔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组织等心脏、心包、下腔静脉、迷走神经、膈神经等食管、交感神经节、降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迷走神经、内脏大小神经、淋巴结等二.纵隔的X、C T、MRI表现:(一)X线表现:1.正位胸片:位于胸腔中部,右缘有两个弧形影,上为下腔静脉、下为右心房;左缘有四个弧形影,由上向下为主动脉弓、肺动脉、左心耳、左心室。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纵膈肿瘤影像诊断(Imaging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tumor)思维导图~纵隔(mediastinum)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结构的病变,其形态复杂,病理类型多样,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疾病纵隔病变及肺内病变均可引起纵隔形态、密度和位置改变。

甲状腺肿(Goiter)·原发(迷走胸内甲状腺)甲状腺组织迁徙异常,与甲状腺分离,由胸内血管供血·继发(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腺腺体弥漫或不对称增大胸腔内延伸,主要由颈部血管供血·病理甲状腺增生、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影像表现·胸廓入口水平气管移位·肿块经上纵隔延伸到颈部·75%源于峡部及下叶,气管前方或侧方;25%源于甲状腺下部侧后面,气管后方;·边缘光滑或分叶;钙化常见·CT 高密度(含碘)70-120HU;囊变区呈低密度;增强明显强化·MRI T1WI及T2WI均略高于周围肌肉软组织,信号多不均匀,增强强化明显。

胸腺瘤(Thymoma)·胸腺上皮性肿瘤·前纵隔最常见肿瘤,成年人多见(>40岁)占所有纵隔肿瘤20%;·病理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混合型侵袭性、非侵袭性·临床重症肌无力(胸腺瘤15%)与胸腺相关的重症肌无力65%为胸腺增生而非胸腺瘤<30岁可见正常胸腺,侧缘应为平直或凹陷,向外膨突可考虑增生。

·将胸腺瘤分为A、AB、B三型:A型由梭形或椭圆形上皮细胞组成,缺乏核异型性,不含典型或肿瘤淋巴细胞;B型由圆形上皮样细胞组成;AB型为二者的混合表现,与A型类似,但含有肿瘤淋巴细胞;B型又按照淋巴细胞比例的增加情况进一步分为B1、B2和B3型。

同时将所有胸腺癌分为C型。

·WHO(2004)分类又将胸腺癌分为鳞状细胞癌、基底样癌、粘液样癌、淋巴上皮瘤样癌、透明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等。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课件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课件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恶性淋巴瘤
临床表现 • 临床症状
• 发热和浅表淋巴结肿大 • 纵隔脏器受压症状如呼吸困难 • 临床上表现有病程短、发展快和症状重的特点。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恶性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①纵隔向两侧增宽 ②肿瘤边缘清楚、呈波浪状或呈分叶状。 ③肿瘤常致气管受压、变窄。 ④侧位上,气管透过度下降 ⑤通常无钙化,但何杰金氏病放射治疗后可出现钙化。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CT、MR
• 前上纵隔气管前或气管旁,少数位 于气管后,软组织肿块,与甲状腺 相连。 •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定性诊断
• X线一般不能明确定性,但边缘光滑显示壳状钙化 的甲状腺肿块一般为腺瘤。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CT
• 气管周围软组织肿块, 密度高而不均,伴钙化和 囊变。显著强化,持续时间较长。边缘光滑锐 利或与甲状腺相连提示为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 状腺肿。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胸内甲状腺肿
Intrathoracic goiter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胸 骨 后 甲 状 腺 肿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诊断要点
• 定位诊断 1 X线:PA,前上纵隔半圆形肿块,宽基底与纵隔相连。游离
缘光滑锐利,上缘模糊。L,上缘连至胸腔入口或直接显示与颈 部肿块相连。透视下随吞咽活动。
生殖细胞瘤 —迷走脱落的胚胎生殖细胞
成熟型畸胎瘤 • 畸胎瘤 不成熟型畸胎瘤
畸胎瘤恶变(癌、肉瘤) • 精原细胞瘤 • 胚胎性癌 • 绒毛膜上皮癌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1.成熟型畸胎瘤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1)单囊性 (2)多囊性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结构的病 变,可分为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性疾病
在 纵隔肿瘤中,除血管瘤、纤维瘤、淋巴瘤、 黄色瘤和迷走组织在纵隔内形成的肿瘤可以在纵 隔的任何部位发生外,其它肿瘤的好发部位常有 一定的规律性
4
前纵隔:胸腺瘤、胸腺癌、 胸腺脂肪瘤、畸胎瘤、淋巴管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 、部份淋巴瘤 可出现于前纵隔。 中纵隔;纵隔淋巴瘤 (霍奇金 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食管囊 肿、支气管源性囊肿 、心包囊肿等。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肠源性 囊肿等。
32
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主,边缘呈扇贝样、锯 齿状,侧位片纵隔密度增高
CT:纵隔淋巴结肿大,前、中纵隔最多见,融合 或分散存在,密度均匀或少数中心坏死液化,常 为双侧分布,分叶明显,增强轻至中度强化;放 疗后出现钙化可伴有胸腔积液、胸膜结节、心包 积液、肺内肿块
MRI:肿大淋巴结呈等T1、长T2信号
以良性为主,恶性占10%左右
23
最典型的特征性症状是咳出毛发和油脂样物,提示畸胎 瘤已破入支气管。
当破入心包腔时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心包积液,破入 胸膜腔可致胸腔积液、胸腔感染。
胸痛、咳嗽、前胸部不适、呼吸困难及发热最常见
24
X线:前纵隔内圆形或椭圆形块影,多向一侧突出,可轻 度分叶,肿瘤较大或巨大者,可占据中纵隔及后纵隔,甚 至突向胸腔。若肿瘤内发现牙齿或(和)成熟的骨组织影, 有确诊意义
imaging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mass
1
纵隔是位于两侧胸膜腔之间的组织结构与器官的 总称。
分界: 前界:胸骨 后界:胸椎
上界:胸廓入口 下界:膈肌 分区: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下缘及双侧肺门水平 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中、下纵隔;以 气管、心 包前方至胸骨的间隙为前纵隔:食管、心包后方 及胸椎旁的部分后纵隔:前后纵隔之间为中纵隔 ,因含有多种重要器官的间隙又称内脏器官纵隔
CT:类圆形、分叶状肿块,可有囊变、钙化,均 匀强化;侵袭性肿瘤边缘不规则,脂肪界面模糊, 胸膜结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MRI: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有强化
17
18
胸部正位片见右心缘一巨大占位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侧位片见 病变位于前纵隔,延伸至心膈角;CT肿块沿升主动脉、上腔静脉生长, 与右心缘分界较清,内可见一粗条状钙化影。
7
部分病人有胸闷、胸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瘤体增大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喘鸣 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8
X线:前上纵隔增宽,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随吞咽上 下活动,向一侧或两侧突出,上缘可延伸至颈部,部分病 例有钙化。气管受压、变形移位,严重时食管受压移位
33
34
男/27Y
35
36
淋 巴 瘤3738来自淋巴瘤双肺转移39
恶性淋巴瘤可分为融合肿块型和非融合肿块型, 融合肿块型常需和恶性胸腺瘤、畸胎瘤等前纵隔 好发肿瘤鉴别。以下几点有助于区别:(l)分辨率 较高的CT扫描图像上能显示未完全融合淋巴瘤可 由边缘不甚连续有相对分界多个小肿块组成,半 数可见低密店坏死灶;(2)完全融合肿块其边缘绝 大多数光滑,而恶性胸腺瘤边缘多数可见小结节 样突起或和分叶形成;(3)如见胸膜或心包种植 结节则恶性胸腺瘤可能性极大。
5
(一)胸内甲状腺肿 (二)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 (三)畸胎类肿瘤 (四)淋巴瘤 (五)神经源性肿瘤 (六)纵隔其它少见肿瘤及囊肿
6
包括以下二种: (1)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少见,为胚胎期残
留在纵隔内的甲状腺组织,发育成甲状腺瘤,完 全位于胸内,无一定位置。
(2)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颈部甲状腺沿胸 骨后伸入前上纵隔。 约占甲状腺疾病的9%~15%,占纵隔肿瘤的5.3 %,多位于前纵隔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
CT:肿瘤绝大多数位于心脏大血管前区,个别可位于脊柱 旁沟区。典型的畸胎瘤是含有各种物质的混合物,可见脂 肪、软组织和钙化、骨化密度。良性者边界清楚,恶性者 边界常不清楚,且不均匀强化,周围脂肪界面密度增高、 侵犯胸膜、心包者提示恶性
MRI:肿瘤内脂肪呈短T1长T2信号
25
26
27
CT特征性表现是 以脂肪密度为主 的肿块含有钙化 的实体结节、或 肿块合并液体。 并可区分囊性或 实质性
为恶性,亦称为侵袭性胸腺瘤。
15
Ⅰ期:有完整的包膜,镜下包膜无肿瘤细胞浸润 Ⅱ期:肿瘤浸润包膜、纵隔脂肪或纵隔胸膜 Ⅲ期:侵及心包、大血管或肺 Ⅳa期:胸膜和心包转移 Ⅳb期:远处转移
Ⅰ期为良性胸腺瘤, Ⅱ期以上为恶性。
16
X线:纵隔增宽,前上纵隔边缘清晰锐利或呈分叶 状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影,侧位片胸骨后肿块, 密度较淡,轮廓不清楚
CT:稍高密度,囊变、出血、钙化多见;强化明显、持续 时间长
MRI: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区和钙化;增强 明显强化
9
10
11
12
常见的纵隔肿瘤,占胸腺肿瘤的95% 大多数位于前纵隔,极少数位于后纵隔 多发于20~50岁
13
常见症状:胸痛、气短、咳嗽及前胸不适。 若出现剧烈疼痛、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膈肌麻
28
囊性畸胎瘤
29
纵隔皮样囊肿
30
31
病理分为霍奇金(Hodgkin disease,HD)和非霍 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临床 上以HD多见,以侵犯淋巴结为主,结外少见;多 见于青年,其次老年。NHL主要结外器官受累;多 见青少年,其次为老年
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前纵隔、支气管肺组、气管支 气管组多见,可融合成块。
19
20
21
异 位 胸 腺 瘤
22
为纵隔内残存胚芽和迷走的多种组织所发生的肿 瘤。
包括畸胎瘤(teratoma)和畸胎皮样囊肿 (teratodermoidcyst)
畸胎瘤:来自三个胚层组织的实体混合瘤,除皮 脂腺、毛发外,还可见骨、软骨及牙齿。 。
畸胎皮样囊肿:为囊性肿瘤,以外胚层组织为主 ,囊内含有皮脂腺、毛发及胆固醇结晶,亦可见 中胚层、内胚层组织。
痹、声音嘶哑则考虑肿瘤已有广泛外侵。 1/3患者有伴随症状: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球蛋白缺乏、系统性红斑 狼疮等
14
按细胞种类分型: ①上皮细胞型 ②淋巴细胞型 ③混合型 ④梭形细胞型
恶性胸腺瘤诊断标准:胸腺包膜完整性 包膜完整者为良性,称为非侵袭性胸腺瘤 包膜已受侵犯,侵及临近脏器或有胸内转移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