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疑难问题剖析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疑难问题剖析

初中化学疑难问题剖析

初中化学疑难问题剖析1、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会引发爆炸,但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也可由物理变化或核反应引起)。

2、化学变化中可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和沉淀等现象,但有些现象出现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以是物理变化。

3、人类生存环境:(1)空气污染:①有害气体污染:CO、SO2、NO2、等;②粉尘(所有粉尘)。

(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CO2排放量过多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异常,“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温室效应有关,此外还有甲烷、氟氯烃、氮氧化合物等温室效应更强的气体,但因其排放量小,未被列入主要气体。

(3)酸雨的形成:S+O2==SO2,SO2+H2O==H2SO3;2SO2+O2==2SO3,SO3+H2O==H2SO4;3NO2+H2O==2HNO3+NO(4)赤潮和水华现象:海(赤潮)、江河湖泊(水华)中排入大量的含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使水中植物疯长、繁殖,导致水质恶化,有腥臭味,造成鱼虾死亡。

(5)臭氧空洞: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因素是空气中排放了较多的氟氯烃(氟利昂)、氮氧化合物。

4、“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变化”是指“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了的现象或事件”,而“性质”是指某物质具备“能够发生”的特点,但尚未发生。

5、某些金属表面的“锈”为何物: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铜绿的成分是Cu2(OH)2CO3,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是Al2O3,镁表面的“锈”主要成分是Mg2(OH)2CO3。

6、怎样描述实验现象:a、不能将生成物当作现象来叙述,如将锈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的现象描述成:铁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b、不能片面的描述实验现象,如氢气通入盛有灼热氧化铜的试管,不能只说黑色变红色,还必须说在试管口有水珠生成;7、为什么说呼吸是一种缓慢氧化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部进入血液中,食物中的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通过肠壁吸收也进入血液中,二者在人体内发生下列反应:C6H12O6+6O2====6H2O+6CO2+Q(能量)将化学能转变为人体的内能。

初中化学知识错题剖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错题剖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错题剖析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知识错题剖析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错题是学生学习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通过剖析学生的错题,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知识错题进行剖析,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错题类型及剖析1.概念理解错题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概念理解是基础。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解题时出现错误。

例如,将“氧化还原反应”误认为“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剖析: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化学概念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区分相近概念。

2.知识点掌握错题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点时,容易出现掌握不牢固的情况。

例如,在化学方程式书写、计算等方面出现错误。

剖析:教师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适量练习、巩固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实验操作错题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对实验原理不理解、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出现错误。

剖析: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通过讲解实验原理、示范操作、分组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4.题目理解错题学生在解答化学题目时,可能由于对题目理解不准确而导致错误。

例如,将“增大压强”误认为“增大压力”。

剖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题目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题目的关键词、句子,引导学生把握题目的主旨。

5.解题方法错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由于运用不当的解题方法而导致错误。

例如,在解决化学计算题时,不运用正确的计算公式。

剖析: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并结合题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教学策略1.强化概念教学通过对错题的剖析,教师应认识到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化学概念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中学化学疑难问题解析

中学化学疑难问题解析

退 出
1.正确理解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它是保 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对于分子概念的 理解,要注意如下几点: (1)分子的独立性
退 出
分子是能独立存在的微粒。二氧硅 晶体是由大量Si和O原子组成的原子晶体, 虽然其中Si和O原子数的最简单整数比是 1∶2,它的化学式可以写成SiO2,但晶 体中并没有能独立存在的SiO2单位,就 不能说SiO2是由分子构成的。
退 出
3.怎样测定气体的摩尔体积?
但是,实际气体并非理想气体,因 而用实际气体测定的气体摩尔体积并不等 于22.414 dm3· mol-1。因为真实气体分子的 大小不能忽略,而且不能不考虑气体分子 间的作用力。在增大压力或降低温度时, 实际气体离理想状态更远,摩尔体积更会 偏离22.414 dm3· mol-1。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的气体,如是22.063dm3· mol-1,NH3是 22.094 dm3· mol-1,HCl是22.249 dm3· mol-1 。这就是要用外推法来测定气体摩尔体积 的缘故。
退 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气体的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是指可燃物与空气形成的气体 或粉尘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通 常用可燃气体在爆炸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数 来表示。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以单位体积所 含该粉尘的质量(克)来表示,如铝粉的爆 炸下限为40g· m-3。
退 出
6.气体的爆炸极限
下表列出了部分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

退 出
原子量是对元素而言的,原子质量和原 子质量数是对一个核素而言的。 原子量和原子质量数没有单位,而原子 质量有单位。 原子量的数值与核素的丰度有关,而原 子质量、原子质量数与丰度无关。 初三化学第一章中讲到的原子量,其实 就是元素的原子量,“其他原子的质量”应 理解为平均质量,因为初中还没有学过同位 素知识,也不知道原子百分比问题,对元素 原子量的认识要到高一学过原子的组成和同 位素知识才能完成。 返回

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摘要: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旨在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主要包括化学概念理解、实验操作、题目解答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教学实例一、化学概念理解问题解析1.分子、原子、离子概念混淆在初中化学中,分子、原子、离子是基本概念。

部分学生在理解时容易混淆。

例如,在解释物质的组成时,将分子、原子、离子三者等同起来。

解析:分子、原子、离子是描述物质构成的不同层次。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稳定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在解释物质组成时,应根据不同层次进行描述。

2.溶液浓度的计算学生在解决有关溶液浓度的问题时,常常出现计算错误。

例如,将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混淆,或在计算过程中忽略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解析:溶液浓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在计算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所给出的浓度表示方法,然后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质量分数时,应注意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例。

二、实验操作问题解析1.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例如,在称量物质时,未使用游码或使用不当;在量取液体时,未保持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解析:实验操作规范性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实验基本操作的重要性,并加强实践训练。

例如,教授称量物质时,应强调使用游码的必要性;在量取液体时,应强调保持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的技巧。

2.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错误学生在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常常出现误差计算不准确、趋势判断错误等问题。

解析: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实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和分析数据,如绘制图表、进行误差分析等。

中学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

中学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解析:
1.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和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而反应速率则描述了反应的快慢程度。

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对于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化学平衡至关重要。

2.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共享形成的相互作用力,它决定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的空间构型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预测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3.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化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解释了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机制。

理解酸碱理论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缓冲能力和离子交换等具有重要意义。

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涉及到电子的转移过程。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判断方法,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对于解决化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5.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降解等。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机理,对于理解药物、塑料、纤维等的合成和降解具有重要意义。

6.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反应相互关系的科学。

掌握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原电池、电解池、电极电位等,对于理解能源转化、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这些疑难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模型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学化学学科理解疑难问题解析吴星

中学化学学科理解疑难问题解析吴星

中学化学学科理解疑难问题解析吴星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它们可能困扰着我们的学习进程。

本文将对一些中学化学学科中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以下将分别从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及化学计量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性质对于理解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我们先来讨论几个常见疑难问题。

问题1:物质的状态有哪几种?回答:物质的状态主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在固体状态下,物质的分子紧密排列,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在液体状态下,物质的分子相对较为松散,具有一定的形状但没有固定的体积;在气体状态下,物质的分子间距较大,具有自由运动性,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问题2: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是什么?回答: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它们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

化学元素是构成化合物的基础。

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它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

问题3:如何判断一个物质是酸、碱还是中性物质?回答:酸碱性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

我们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酸碱中性试纸等方法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一般来说,具有酸性的物质会在水溶液中产生酸味、蓝色的酸碱指示剂变红等;具有碱性的物质会在水溶液中产生碱味、红色的酸碱指示剂变蓝等;而中性物质则不会产生明显的酸碱性变化。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性质。

下面我们讨论一些关于化学反应的疑难问题。

问题4:如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回答: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发生状态变化,但其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的过程。

例如,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气态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其化学组成发生了改变的过程。

例如,物质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问题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回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于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所带来的。

初中化学知识错题剖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错题剖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错题剖析第一篇范文在化学的世界里,初中阶段是学生建立基础知识体系和形成科学思维方式的关键时期。

通过对初中化学错题的剖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理解上的不足,进而指导他们更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初中化学中的常见错题,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一、错题类型及原因分析1. 概念理解不清初中化学中,许多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导致在做题时对问题的理解出现偏差。

例如,他们将“氧化还原反应”和“化合反应”混淆,导致在判断反应类型时出错。

2. 实验操作失误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未能准确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

例如,在测定溶液酸碱度时,未能正确使用pH试纸,导致读数误差。

3. 计算能力不足化学学习中,计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部分学生在面对化学计算题时,由于缺乏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导致答案错误。

例如,在计算溶液浓度时,未能正确运用公式,导致计算结果偏差。

4. 分析与应用能力不足初中化学题目往往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然而,部分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未能将所学知识与问题有效结合,导致解题困难。

例如,在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时,未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合理分析。

二、错题剖析与指导1. 概念理解不清的剖析与指导对于概念理解不清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加强对基本概念的学习。

同时,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操作失误的剖析与指导针对实验操作失误,教师应强调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重要性。

通过示范、演练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提高实验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计算能力不足的剖析与指导计算能力不足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一大问题。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基础数学运算训练,通过练习、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此外,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公式,将计算与化学知识相结合。

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剖析及对策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剖析及对策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剖析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取代了应试教育的地位,这给传统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想要在初三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并且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绝非易事,需要教师深刻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

初中化学内容多,从最基础的化学元素,到氧化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再到各种复杂的物质,抽象感念颇多,给学生的理解与掌握造成了一定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应当充分把握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明晰重难点所在,对于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对于基础型知识鼓励学生自学,提升化学教学效率。

1.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作为第一次接触化学的初中生而言,对于化学的诸多概念存在着各种抵触心理,化学概念不同于数学那样公式化,也不同于生物概念直白如话,化学知识点是由元素符号、反应式共同组成的一段文字解读,如果单纯从阅读的层面去理解概念内涵,很难掌握概念的深刻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化繁为简。

然而就目前初中化学教育而言,很少有教师做到这一点。

针对初中生基础薄弱的现象,教师很难做好引导者作用,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背公式、背例题,通过机械化的方式督促学生做好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

这一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同时也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偏低。

其次,初中化学教学轻视实践、重理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学生成绩的提升上,而升学考试对于实验的考查少之又少,为此教师加大了理论课教学,甚至是牺牲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全部用来传授理论课。

这一教学现状严重忽视了化学的实践性,化学来源于生活,许多化学反应、现象、原理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许多的化学概念,都是前人们通过不断的实验,总结归纳出的精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实验教学纳入其中,可以促使学生从生活中贴近化学,降低知识点的抽象性,加速理解与记忆,但是目前这种轻实践的教学理念严重限制了实验教学效果的发挥。

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第一篇范文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1. 化学反应的实质问题描述:学生常常困惑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感觉化学反应的过程抽象且复杂。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元素周期表中的118种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会改变,改变的是核外电子的排列方式。

因此,学生应理解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原子间的电子重新组合。

2. 溶液的性质问题描述:溶液的概念容易混淆,学生不清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本质区别。

解析: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

而不饱和溶液则是指在相同条件下,溶剂还可以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学生应明白,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状态是相对的,取决于溶质在特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3. 化学平衡问题描述:学生对化学平衡的概念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解析: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正反两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平衡常数K表示在特定温度下,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

学生应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4. 酸碱反应问题描述:学生对酸碱反应的判断和中和反应的理解不够深入。

解析: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判断酸碱反应的关键是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

中和反应是酸碱反应的一种特殊情况,指的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学生应熟悉酸碱指示剂的变化,并能正确判断酸碱反应及中和反应。

5. 氧化还原反应问题描述: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电子转移过程不理解。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学生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并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中学化学学科学疑难问题分析和解决讲稿

中学化学学科学疑难问题分析和解决讲稿
中学化学学科学疑难问题分析和解决 讲稿
教学策略: 1、辨别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注意燃 烧热的概念中是指1mol可燃物生成稳定 的氧化物,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 2、辨析训练; 3、建立纠错练习本
中学化学学科学疑难问题分析和解决 讲稿
(二).化学基本理论 1、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中的易错点 (1)错误认为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价都等
中学化学学科学疑难问题分析和解决 讲稿
中学化学学科学疑难问题分析和解决 讲稿
4、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中的易错点
(1)不能正确理解KW及影响KW的因素; (2)对溶液中的c(H+)与水电离出得c(H+)的关系 混淆; (3)误认为溶液稀释时所有的离子浓度都减小 (4)用pH或c(H+)判断溶液酸碱性时忽视温度影 响; (5)误认为相同pH的强酸(强碱)和弱酸(弱 碱)反应能力相同; (6)相同pH值或相同浓度的一元强酸和弱酸分 别与Zn粒反应的比较。
中学化学学科学疑难问题分析和解决 讲稿
(2)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深奥,不易被 学生认知理解的知识。如氧化性酸和酸 的化(能氧学3)准化键由确性,于把,物学握化质生的学的理知平量科识衡等思。,。维如氧水平化平衡还的图原限像反制题应,,,不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化学键的键能与 反应热的关系,化学计算题等。
中学化学学科学疑难问题分析和解决 讲稿
中学化学学科学疑难问题分 析和解决讲稿
中学化学学科学疑难问题 分析和解决讲稿
目录
一、高中化学疑难问题的界定 二、高中化学疑难问题成因探讨 三、高中化学疑难问题分类 四、高中化学主要疑难问题及教学
策略初探
中学化学学科学疑难问题分析和解决 讲稿
一、高中化学疑难问题的界定
化学疑难问题的界定:化学疑难问题 指化学教学中不能准确把握知识的内 涵,外延不清晰,易于混淆的知识,也 是学生容易错的知识点。属于下列情况 之一的都属于化学疑难问题。 (1)正规水平测试中,学生得分率低的教学

初中化学教材疑难问题解析

初中化学教材疑难问题解析

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一、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对于探究活动,教材在设计时有什么考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教材和教学中探究活动设计应考虑和注意的问题●能恰当和适当地体现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明确(突出)探究活动的重点(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2)探究过程和环节的处理时要特别注意:●教师呈现探究过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学生自主完成(需要教师指导)。

(3)在初中阶段探究活动的作用或目的:●学习知识、体验过程、形成观念。

2.能否列举一二个案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与探究”的有关内容是如何处理的?(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3)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二、酸碱盐酸碱盐这部分内容与过去相比,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来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为什么把酸和碱集中?且呈现顺序与以前完全不同?(1)新课程的理念不同,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

(2)教材的处理方式和要求也不相同2:酸和碱这一课题的内容,教材编写有什么特点?(1)从生活引入:从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来简单分类。

(2)在本课题中采用对比的编写方法。

(3)中和反应作为一个课题,更好地认识酸和碱的不同性质,且不重复。

3:对于盐的内容,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和内容要求变化更大,是怎样考虑的?(1)课标要求与过去不同。

(2)教材呈现的线索:用途----性质----规律----应用这样处理,通过典型物质的性质,总结了简单规律,落实在应用。

4:对于酸碱盐的内容,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对于酸碱盐的内容,在归纳与总结中对学过的反应进行归纳,总结出规律,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不必更多地拓展(2)关于酸碱盐的知识,高中已经作了衔接处理。

●电离;●酸和碱的定义;●相互转化关系(典型物质)。

初中化学难题集萃

初中化学难题集萃

初中化学难题集萃化学,这门学科以其独特的神秘感和实用性吸引着无数的好奇心。

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无疑是一门新的、有趣的科目。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许多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本文将针对初中化学的难题进行集萃,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1、酸碱中和问题酸碱中和问题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

许多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酸和碱在一起会发生反应,以及这个反应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解决方案: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关键在于理解酸和碱的离子性质。

酸中的氢离子可以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从而使得酸和碱都失去离子。

通过这种方式,酸和碱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

2、化学方程式配平问题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一种文字表述方式,而配平则是使这个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

然而,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这个过程可能会变得非常困难。

解决方案: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关键。

每个化学反应都有一个特定的质量,反应前和反应后的质量是相同的。

通过保持质量守恒,可以正确地配平化学方程式。

3、物质鉴别问题在化学实验中,物质鉴别是一个常见的任务。

然而,有时候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各种化学试剂来鉴别不同的物质。

解决方案:物质鉴别的关键是了解各种试剂与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特性。

例如,某些试剂可能会与特定物质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或者产生特定的气体。

通过了解这些反应特性,可以有效地鉴别不同的物质。

总结:初中化学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通过深入理解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积极思考实践,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克服这些难题。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竞赛难题_合集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了解常见的危险源和风险控制方法,掌握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技能。

3、培养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责任心,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九年级化学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科目,涉及到了许多基础概念和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需要老师们有针对性地去进行教学引导和解答。

本文将重点围绕九年级化学的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分析1. 元素周期表的运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但是其中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元素类别等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些难以理解和记忆。

尤其是一些非金属元素的命名和元素符号的规律,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

2.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表达方式,其中包含了物质的种类、数量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常常会出现对于配平化学方程式、理解反应类型和物质的状态符号等方面的困难。

3. 化学反应类型的识别在学习反应类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单质氧化反应、双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和双置换反应等多种类型的反应。

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学生需要具备识别和区分的能力,而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4. 化学键和分子式的学习化学键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分子式则是化合物的简单表达形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对于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理解和分子式的推导等方面的困难。

5.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计算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涉及到了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溶液浓度等方面的计算问题。

学生们可能会对于物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存在一定的疑惑。

以上列举的仅仅是九年级化学学习中的一部分疑难问题,但对于教师而言,重点是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九年级化学教学策略探讨1. 元素周期表的教学策略针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符号和元素的性质、应用等信息,增加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制作元素周期表的拼图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元素分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剖析及对策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剖析及对策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剖析及对策研究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学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难点。

本文将从难点剖析及对策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难点剖析1.抽象概念理解难化学中存在许多抽象的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教师的解释和示范来理解。

但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概念是一项挑战。

例如,原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单位,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原子是无比微小、不可再分的。

又例如,离子是带电粒子,但学生可能很难理解离子的带电原因。

2.实验操作掌握难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重要的环节之一,但实验操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否则就难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例如,很多实验需要加热反应物,但学生往往难以控制加热的时间和温度,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3.化学方程式理解难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对学生来说,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用途是一项困难任务。

学生需要理解方程式的原子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同时还需要学会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

二、对策研究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强化实验操作技能针对实验操作掌握难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实验前讲解、实验中示范、实验后讲评的方式进行指导。

在实验前,教师应对实验的目的、原理、顺序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在实验中,教师应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观摩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在实验后,教师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讲评,让学生了解实验结果的意义和价值,并引导他们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

3.突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针对化学方程式理解难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和对比来详细讲解方程式的构造和意义,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则;可以进行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前后物质的变化,帮助他们理解方程式的含义和设立;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研究,自己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问题,提高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范文

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范文

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入门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若干问题进行解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二、常见问题解析1.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新物质的生成。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生成物的分子结构与反应物不同,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判断一个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的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什么是元素?元素如何分类?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非金属元素一般不易导电、导热,具有一定的脆性;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

3.原子和离子的关系是什么?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由核内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组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会形成带电的离子。

阳离子是失去电子后带正电的离子,阴离子是获得电子后带负电的离子。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

4.什么是化合价?化合价如何表示?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或还原态,表示元素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时所具有的氧化还原能力。

化合价通常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号表示正化合价,负号表示负化合价,数字表示化合价的数值。

5.什么是溶液?溶液如何分类?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此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最大值。

不饱和溶液是指溶剂尚未溶解最大量的溶质,此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小于饱和溶液。

6.什么是酸、碱、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知识错题剖析

初中化学知识错题剖析

初中化学知识错题剖析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知识错题剖析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往往是由于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对实验操作的掌握不够熟练导致的。

本篇范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初中化学错题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错误类型:将元素与物质混淆错误表现:将元素符号和物质名称混淆,例如将二氧化碳写作C O2。

剖析: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物质是由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

因此,元素符号和物质名称是不同的,学生需要明确它们的区别。

2.错误类型: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理解不清晰错误表现:将分子、原子、离子混为一谈,例如将水分子写作H2O离子。

剖析:分子、原子、离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原子是构成分子的最小单位,而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学生需要明确这些概念的区别,并正确运用它们。

二、化学反应1.错误类型:对化学反应原理理解不深错误表现:无法正确解释化学反应的原理,例如将燃烧反应简单理解为“物质着火”。

剖析: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其原理涉及到原子、分子层面的重新组合。

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

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才能正确解释各种化学现象。

2.错误类型: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错误表现:化学方程式中元素符号、化学键、计量数等书写错误,例如将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写作2H2 + O2 = 2H2O。

剖析: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其书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包括元素符号、化学键、计量数的正确书写。

三、实验操作1.错误类型:实验操作不规范错误表现: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例如在制取氧气实验中,没有将试管加热至均匀。

剖析: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中学化学疑难问题解析

中学化学疑难问题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电子而表现出氧化性。从这一点来看,酸都具
有氧化性,这是H+表现出的氧化性,它与氧化性酸中中心元 素处于高价态易获得电子具有氧化性是不同的。
第2页,共68页。
2 为什么从氟单质到碘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
在卤素分子内原子间是以共价键相结合,而 在分子内仅存在着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随 着分子量的增大,分子的变形性逐渐增大, 分子间的作用力也逐渐增强。因此卤素单质 的熔点、沸点按F—Cl—Br—I的顺序依次增 大。
第25页,共68页。
25 红磷、白磷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吗?为
什么?
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 成,所以红磷、白磷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第26页,共68页。
26 制备Fe(OH)3胶体的时候,为什么用FeCl3而不 用Fe2(SO4)3 ?
为了获得较大颗粒的Fe(OH)3胶体,人们通 常是把FeCl3加到沸水中煮沸,而不用 Fe2(SO4)3,其原因在于这二者的水解产物的 区别,HCl是易挥发的,而H2SO4却不然, 这样用FeCl3制备Fe(OH)3胶体就可以因为 HCl的挥发而时水解更有利于进行,从而可 以制备得较大颗粒的胶体。
性质与氮分子的性质是不同的。
第8页,共68页。
8 已知血液是一种胶体,其胶粒带负电荷,在实验室中 不慎手指被划破;可用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简述原 因,写出主要离子方程式.
氯化铁溶液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Fe3++H2O Fe(OH)3 + H+ 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铁胶体遇到带负电荷的血 液胶体便发生凝聚,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能用钢瓶贮存氯气是因为在常温下干燥的氯 气与铁不发生反应,两者只有在加热或点燃 的情况下,才能反应生成三氯化铁。而碘单 质与铁在常温下就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碘化亚 铁,而使铁容器被损坏。因此不能用铁容器 盛碘单质。

初中化学:化学疑难问题分析

初中化学:化学疑难问题分析

(2)排水法收集
盐效应
(3)CO2通入紫色石蕊,加热后不会从红变紫 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分数20.24%
3.紫色石蕊试液红色,或滴入碱不变蓝
pH< 5时,为红色,pH>8时为蓝色,当pH在 5~8时,显示紫色
(1)用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紫色.(PH值调 节到8效果最好.)
(2)太浓,原溶液的就会盖过蓝色 ,可以在 100~200mL的清水里加三五滴石蕊试液,再加 一点碱。
NaOH浓 度( mol/L)
2.0
1.0
0.5
0.25
0.1
0.01
褪为无色 的时间 1 (min)
2.5 6
18 不变色 不变色
结论:当NaOH溶液浓度小于0.1mol/L,即溶液pH小
于13时,生成的红色酚酞才是稳定的. (﹤24%)
◆ 使用酚酞试液应注意的问题:
(1)NaOH溶液的pH应小于13( 0.1mol/L)
(1)1升水只能溶解0.3克碘 (2) I2 + I- ⇌ I3-
4. “pH试纸只有14种颜色,是不是酸 性溶液的pH达不到0?”
广范pH试纸 (pH 1-14)
pH:
◆ pH值是用来表示稀溶液氢离子浓度[H+]的 一种简便方法。 ◆ pH=一lg[H+]
[H+] 100 10-2 10-5 10-7 10-9 10-12 10-14
[OH一] 10-14 10-12 10-9 10-7 10-5 10-2 100 pH 0 2 5 7 9 12 14
(2)在酸碱中和滴定时,不宜加入过多的酚 酞试液,以防止酚酞析出出现白色浑浊 。 (3)酚酞在浓酸中也会变色,如酚酞遇浓硫 酸变橙色。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九年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接触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也在逐渐增加。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

教师需要针对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的主要表现1.化学概念理解不清晰: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存在模糊、混淆,比如化学元素、化合物、离子、原子结构等。

2.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和应用上存在困难,不能准确理解方程式所代表的化学反应过程。

3.离子反应和配位化学:学生对离子反应和配位化学的概念和规律理解不深入,无法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4.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常常出现操作不当、仪器玻璃器皿使用不当、实验结果分析不准确等问题。

5.化学知识的记忆和归纳总结:学生在化学知识的记忆和归纳总结上存在困难,缺乏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1.概念理解不清晰对于概念理解不清晰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相关概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如采用实验演示、模型展示等形式。

(2)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实验等情境来理解化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互相交流,帮助理解和掌握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1)分步骤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平衡原则和应用方法,通过具体例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2)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创造性地设计化学方程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3.离子反应和配位化学(1)进行实验演示,通过直观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亲眼目睹离子反应和配位化学的现象和规律,加深理解。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九年级化学是中学阶段学习化学的重要阶段,学生接触到了更加深入的化学知识,其中难度也相对较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和策略安排。

本文将围绕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一、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学生最常见的疑难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书写问题。

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不深刻,常常出现混淆元素符号和化合价、不考虑平衡化学方程式等问题,导致逻辑错误,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 化学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问题。

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常常出现操作不规范、数据处理混乱、无法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等问题,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 化学知识的整合和应用问题。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往往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能力,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 化学概念的理解问题。

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常常出现混淆或不清晰的情况,难以准确把握概念和规律,导致后续学习困难。

5. 化学题目的解答问题。

学生在解答化学题目时,由于对题目要求不清晰或不熟悉解题方法,往往导致答案错误或计算出现偏差。

以上这些疑难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九年级化学过程中比较容易遇到的问题,对老师来说需要有针对性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指导和策略安排,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二、九年级化学教学策略1. 强化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与练习。

针对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理解不深刻和书写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分析、实验观察、让学生自主摆放实验用具和测量实验数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逻辑,同时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和解题能力。

2. 促进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和数据处理。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讲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流程和细节,引导学生合理测量、精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帮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疑难问题剖析1、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会引发爆炸,但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也可由物理变化或核反应引起)。

2、化学变化中可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和沉淀等现象,但有些现象出现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以是物理变化。

3、人类生存环境:(1)空气污染:①有害气体污染:CO、SO2、NO2、等;②粉尘(所有粉尘)。

(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CO2排放量过多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异常,“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温室效应有关,此外还有甲烷、氟氯烃、氮氧化合物等温室效应更强的气体,但因其排放量小,未被列入主要气体。

(3)酸雨的形成:S+O2==SO2,SO2+H2O==H2SO3;2SO2+O2==2SO3,SO3+H2O==H2SO4;3NO2+H2O==2HNO3+NO(4)赤潮和水华现象:海(赤潮)、江河湖泊(水华)中排入大量的含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使水中植物疯长、繁殖,导致水质恶化,有腥臭味,造成鱼虾死亡。

(5)臭氧空洞: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因素是空气中排放了较多的氟氯烃(氟利昂)、氮氧化合物。

4、“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变化”是指“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了的现象或事件”,而“性质”是指某物质具备“能够发生”的特点,但尚未发生。

5、某些金属表面的“锈”为何物: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铜绿的成分是Cu2(OH)2CO3,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是Al2O3,镁表面的“锈”主要成分是Mg2(OH)2CO3。

6、怎样描述实验现象:a、不能将生成物当作现象来叙述,如将锈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的现象描述成:铁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b、不能片面的描述实验现象,如氢气通入盛有灼热氧化铜的试管,不能只说黑色变红色,还必须说在试管口有水珠生成;7、为什么说呼吸是一种缓慢氧化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部进入血液中,食物中的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通过肠壁吸收也进入血液中,二者在人体内发生下列反应:C6H12O6+6O2====6H2O+6CO2+Q(能量)将化学能转变为人体的内能。

上述氧化反应过程缓慢,故称为缓慢氧化。

8、划着的火柴若头向上则会熄灭,为什么9、健康的人为什么不能呼吸纯氧?会导致氧化速度加快,能量释放过多,造成发烧。

10、在盛油液氧的瓶口上方放一根燃着的木条,会出现什么现象11、稀有气体的惰性是绝对的吗Xe和F2在250℃时发生反应,生成XeF2、XeF4、XeF6。

12、出现发光、放热、产生气体或沉淀、变色、燃烧、爆炸等现象,所发生的变化是什么光:物理变化,如灯泡发光;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

热:物理变化,如摩擦生热、电暖气放热;化学变化,如燃烧放热。

气:物理变化,如水受热变成蒸汽;化学变化,如碳酸钠加入盐酸放出二氧化碳。

沉淀:物理变化,如将土放进水中;化学变化,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

色:物理变化,如霓虹灯通电发出有色光;化学变化,如石蕊或酚酞遇酸或碱变色。

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爆炸:物理变化,如啤酒瓶的爆炸、高压锅的爆炸;化学变化,如火药、炸药的爆炸;核反应,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

13、关于催化剂(1)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改变;(2)反应前后质量不变;(3)可以参加反应,但最终退出;(4)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条件;(5)有正负之分。

如二氧化硫被氧化为三氧化硫的过程中,五氧化二钒为正催化剂,为防止食用油腐败而添加的没食子酸为负催化剂。

14、物质溶于水到底发生了那些变化(1)物理变化为主:大多数物质溶于水后并没有和水发生反应,如蔗糖溶于水;(2)化学变化为主:少数物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如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3)两种变化同时明显存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

15、着火点、燃点、闪点有何区别着火点即燃点。

指物质燃烧所必须的最低温度,物质不同着火点也不同,即便同种物质其着火点也受物质表面积的大小、物质组织的粗细等影响。

而闪点是指可燃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汽与空气接触遇闪光的温度,该温度很低,故电火花即可点燃。

16、微波炉的加热原理与普通加热原理有何不同17、原子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有何区别18、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简式)有何异同19、自然界有碳、硅、金等单质,但为什么没有钠、镁、铝、铁等单质20、白炽灯用久了,为什么会在灯泡的内壁出现一层黑色物质21、验证氧气占空气总量的21%,为什么用磷而不用硫、碳、铁等物质做成此实验的两个关键因素是:一要求可燃物必须能在空气里燃烧,二要求在与氧气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

22、加热“△”与点燃的区别许多化学反应须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反应,反应过程中吸热,停止加热,反应即停止。

而点燃是指当可燃物点燃后,不许再加热即可持续燃烧并放出热量。

23、化合物形成的原理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原理;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原理;金属、非金属单质形成的原理。

24、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的是: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类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25、为什么外焰的温度最高火焰是气体燃烧所形成的。

流出的气体外部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所以温度最高。

26、并的密度为何大于水冰和水中都有缔合分子,但二者不同的是,液态水主要以双分子缔合[(H2O)2],冰以三分子缔合[(H2O)3],三分子间呈三角形结构,故占据的空间大,所以体积大密度小。

27、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种碳原子”是指何意在许多元素中,虽然同一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因此,一种元素存在多种原子,例如,碳元素有三种原子:C-12 C-13 C-14 ,氢元素的三种原子是:H-1 H-2 H-3 ,氧元素的三种原子是:O-16 O-17 O-18 等。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种碳原子”是指碳元素中的126C,并将其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所有原子都与其比较,这样就得到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说,微观粒子之间的实际质量比一定等于它们之间的相对质量比。

28、物质具有内能的原因物质的内能是物质中各种微粒动能和势能之和,使微粒运动的结果。

29、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或以单质形式存在,或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在自然界中只有稀有气体和少数不活泼的金属(金、银等)及非金属(石墨、金刚石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其余绝大多数元素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30、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不一定只显示一种化合价。

例,Fe3O4NH4NO3中的铁元素和氮元素均在一种化合物中显示出两种化合价。

31、使用天平时物码颠倒的问题这种操作不应提倡,但也能称量出物质的质量,其质量为:砝码-游码。

32、健康人可以长期吸纯氧吗不行!实验表明,任何其他动物长时间吸纯氧会导致氧中毒。

使人体内氧化速度过快,生理机制发生紊乱,典型症状是发烧。

但短时吸纯氧对于某些原因引起的大脑缺氧症状是有好处的。

以上结论特殊病人除外。

33、潜水员吸入的是纯氧吗不是!原因同上。

潜水员吸入的是“空气”,这种空气是用氦气代替氮气。

为什么不用氮气呢?因为潜水员在海水深处作业时,受到海水的压强很大(Ρ=ρgh),会造成吸入普通空气中的氮气溶解在血液中,当潜水员会到陆地时,在常压下原体内所溶解氮气就会从血液中溢出,造成“气塞症”。

因此,潜水员吸入的空气是由氦气取代氮气(氦气比氮气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小得多)而整合成的专用“空气”。

34、水的比热容为什么大,有何意义水中存在着缔合分子[nH2O====(H2O)n温度降低,从左向右进行,温度升高,从右向左进行],加热时要消耗较多的能量来破坏分子间的缔合,之后才能使水温升高,所以,水的比热容很大。

35、电解水时,为什么要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但为什么不能加入氯化钠?因为纯水中只存在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电性很差,电解速度极慢,为增强导电性,加快电解速率,故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等,但不能加入氯化钠,原因是:2NaCl+2H2O==2NaOH+H2↑+ Cl2↑即生成的不是氧气而是氯气。

36、电解水时两极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是2∶1,但实际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还多,为什么因为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间隔,而与分子大小基本无关,所以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若相同,则所含分子数相等,故氢气体积是氧气的二倍,但在实验中,所生成的氧气比氢气溶解性强,此外,氧气还可能会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进一步导致氧气减少。

37、化学式表示的意义(1)宏观:表示某种物质及该物质组成的元素;(2)微观:表示一个分子及该分子中的原子构成;(3)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计算出该物质所含元素间的质量比,可求出该物质中含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8、臭氧层是怎样形成的,由是怎样被破坏的高空中的氧气被太阳的紫外线(波长在40n m~390nm),中的波长小于185nm的紫外线照射下形成臭氧,而当臭氧吸收波长大于185nm的紫外线后又变回氧气,所以臭氧有抵消紫外线的作用。

大气高层中臭氧和氧气以混合形式存在着。

人类破坏臭氧层的原因主要是由下列气体排放(起催化作用)导致臭氧变成氧气:农药溴甲烷(CH3Br);制冷剂氟利昂(CCl3F CCl2F2);飞机所排放出的氮氧化合物。

39、钾钠镁等活泼金属一旦着火后,为什么不能用二氧化碳熄灭因为这些金属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2Mg+CO2===2MgO+C40、在洗气时,除水用浓硫酸,鉴别水用白色的硫酸铜;除二氧化碳用浓氢氧化钠溶液,鉴别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41、某些物质的毒性原理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是因为它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300倍,因此会导致缺氧,严重者会导致死亡;甲醇中毒是因为它能够破坏动物的神经系统,尤其是视神经,轻则导致失明,重则死亡;重金属离子(含有相对原子质量≥64的重金属离子的物质,且能溶于水)的毒性原理是,它们能使蛋白质变质(凝固,失去生理活性)。

42、金刚石不导电,而石墨的导电性却很好,为什么虽然二者同为碳元素组成,但它们的结构不同。

金刚石中的碳原子的最外层上的四个电子均与周边的碳原子共用电子对,所以没有自由电子,故不导电,而石墨中的碳原子的最外层上的四个电子中只有三个与周边的碳原子共用电子对,每个碳原子剩余一个自由电子,因此石墨导电。

43、蜡烛是何物蜡烛是多种(若干种高级烷烃加入少量的硬脂酸)物质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石蜡(从石油中提取),燃烧时所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2C22H46+67O2=====44CO2+46H2O C17H35COOH+26O2===18CO2+18H2O44、气体的鉴别和除杂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鉴别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除去二氧化碳则用浓的氢氧化钠溶液;(2)鉴别水用无水硫酸铜(白色),除水常用浓硫酸、生石灰等;(3)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杂质,为什么用碳酸氢钠溶液,而不能用碳酸钠溶液,更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碳酸氢钠溶液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只与氯化氢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可达上述目的,但是若用碳酸钠溶液则二者都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O2+H2O==2 NaHC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