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练习(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1(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复习)及答案《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四) 狼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 )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顾.( )野有麦场,场主积.( )薪其中,苫蔽..( )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
狼不敢前.( ),眈眈..( )相向。
少时..( ),一狼径.( )去,其一犬.( )坐于前。
久.之.( ),目似瞑.( ),意.( )暇.( )甚。
屠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其中,意.( )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 ),盖.( )以诱敌。
狼亦黠.( )矣,而顷刻..( )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何..( )哉?止.( )增笑耳。
2、重点句子翻译。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文章里的狼有什么性格特征?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6、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7、下列对本文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应作让步,而是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 和“复投之”表现了刚开始屠户对狼的让步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明了狼人狡猾。
8、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七上 语文 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训练八篇(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训练八篇(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完成1-4题。
(15分)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家无井而出溉汲.汲:_____________(2)国人..道之国人:_____________(3)丁氏对.曰对:______________ (4)得一人之使.使: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个故事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B.本则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C.“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与“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中的“得一人”意思是相同的。
D.《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4.“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溉汲,常一人居外。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选择、文言现象、阅读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C.若屈伸呼吸D.未若柳絮因风起【解析】A像,如。
B如。
C你。
D如。
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D.闻之,欣然规往【解析】A听说。
B听说。
C使知道,使动用法。
D听说。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解析】A助词,的。
B代词,这件事。
C代词,这件事。
D代词,这件事。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D )A.至于负者歌于途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闻之于宋君【解析】A倒装句。
B倒装句,状语后置。
C倒装句。
D被动句,“于”表被动。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C.其人舍然大喜D.因往晓之。
【解析】A“不”同“否”。
B“亡”同“无”。
C“舍”同“释”。
D没有。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宋之丁氏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得一人之使【解析】A助词,的。
B代词,指狼。
C助词,的。
D助词,的。
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C )A.可以..讲论文义..为师矣 B. 与儿女C.其人舍然大喜.. D.亦不能有所中伤..【解析】A古今异义,可以凭借。
B古今异义,子侄辈的人。
C古今同义,很高兴。
D古今异义,古义:击中甚至打伤人;今义:攻击和陷害别人。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同“无”,没有)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2021年同步练习卷(2)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1)那个在电影院门口恶意中伤别人的小伙子,受到大家的谴责后低头认错了。
(2)蚕儿先用吐出的丝粘住纸,然后不停地移动自己的头,不辞辛劳地日夜工作,终于结成茧子。
[知识点]字音[解答过程]答案:(1)zhòng shāng(2)zhān[答案]见解答过程[思路启发]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即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解答过程]A.正确。
B.正确。
C.有误,伊索是古希腊寓言家。
D.正确。
故选:C。
[答案]C[思路启发]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3.《蚊子和狮子》中写狮子与蚊子的“战斗”时主要运用了和。
(只填序号)A.对话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神态描写E.心理描写[知识点]描写手法[解答过程]通过文章可以看出,全文只有蚊子在说话,狮子并没有说话,所以运用的是语言描写;对二者之间的“战斗”的描绘运用了很多动作描写。
故选:B C[答案]见解答过程[思路启发]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解答此题要了解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结合前后文内容来分析其具体作用。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选择、文言现象、翻译、简答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C.若屈伸呼吸D.未若柳絮因风起【解析】A像,如。
B如。
C你。
D如。
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D.闻之,欣然规往【解析】A听说。
B听说。
C使知道,使动用法。
D听说。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解析】A助词,的。
B代词,这件事。
C代词,这件事。
D代词,这件事。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D )A.至于负者歌于途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闻之于宋君【解析】A倒装句。
B倒装句,状语后置。
C倒装句。
D被动句,“于”表被动。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C.其人舍然大喜D.因往晓之。
【解析】A“不”同“否”。
B“亡”同“无”。
C“舍”同“释”。
D没有。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宋之丁氏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得一人之使【解析】A助词,的。
B代词,指狼。
C助词,的。
D助词,的。
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C )A.可以..讲论文义..为师矣 B. 与儿女C.其人舍然大喜.... D.亦不能有所中伤【解析】A古今异义,可以凭借。
B古今异义,子侄辈的人。
C古今同义,很高兴。
D古今异义,古义:击中甚至打伤人;今义:攻击和陷害别人。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同“无”,没有)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伤害)【解析】C若:你,人称代词。
9、下列加点词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B.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增笑耳D.因往晓之.求闻之.若此【解析】A “舍”同“释”,消除,解除;舍:放弃。
【名师部编版】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人阅读答案
穿井得人练习阅读答案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人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2.说、讲3.不如二、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第22课寓言四则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校量(jiào)喇叭(lǎ)粘住(zhān)B.雕像(diāo) 遵重(zūn) 虚荣(róng)C.庇护(bì) 爱慕(mù) 适用(sì)D.凯歌(kǎi) 宙斯(zhòu) 赫赫(h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吾穿井得一人()(3)国人道之()(4)不若无闻也()(5)有闻而传之者()(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3.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B.及其家穿井及其日中如探汤C.闻之于宋君有闻而传之者D.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常一人居外B.吾穿井得一人C.奈何忧其坏D.其人舍然大喜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常一人居外/居功自傲B.奈何忧其坏/杞人忧天C.身亡所寄/亡羊补牢D.得一人之使/晏子使楚6. 根据解释,在括号中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1)因喜爱而向往表面上的光彩。
()(2)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3)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4)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7.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爱慕:(2)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较量:8.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或短语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2)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9.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吾穿井得一人(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10.翻译下列句子(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寓言四则》练习题年级班姓名:一、集腋成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gài jí),常一人居外。
B. 杞( qí )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bēng zhuì ),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C.晓之者曰:“日月星宿( xiù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 zhōng )伤。
”D. 若躇( chú)步跐蹈( chǐ dǎo),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沾住了。
B.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C.其人释然大喜,硝之者亦舍然大喜。
D.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呲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家无井而出溉汲..(打水、浇田) B. 闻.之于宋君(听说)C. 若.屈伸呼吸(如果)D. 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死亡)4. 下列词语不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A. 诚实善良美丽顽强 B.飞快兴奋幸福笔直C. 高红缓慢伟大D. 愿意悲伤优秀卑鄙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贝增心喜、蠢蠢欲动。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殚精竭虑。
D.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6.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B. 中国政府再次发出:"钓鱼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任何人侵犯"的警告。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阅读练习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溉汲..()杞.国()崩坠.()废寝.食()星宿.()耶.()光耀.()充塞.()躇.步()跐.蹈.()舍.然()2、解释下列字词。
宋之丁氏之: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汲:溉:汲:常一人居外常:居:及其家穿井及:穿:吾穿井得一人得: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国人道之道:闻之于宋君闻: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令:于:身亡所寄亡:寄:废寝食者废:寝:食:者:因往晓之因:往:晓:不当坠耶当:坠:耶:天,积气耳积气:耳若屈伸呼吸若:终日在天中行止终日:行止:只使坠只使:积块耳积块: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亦:舍然:3、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6)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7)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8)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9)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课文理解。
(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2)通过《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5、文中杞国人人“忧天地崩坠”,因此“晓之者”从“天”“地”两方面加以开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22寓言四则一、积累运用1.选出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B)A.边塞.(sài)较.量(jiào)剌.叭(lǎ)B.爱慕.(mù) 凯.歌(kǎi) 添.头(tiān)C.赫.拉(hè) 雕.像(diāo) 粘.住(nián)D.崩坠.(zhuì) 舍.然(shì) 庇.护(pì)【解析】A项“剌”应为“喇”;C项“粘”应读zhān;D项“庇”应读bì。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穿.井得一人(挖掘、开凿)(2)溉汲..(打水浇田)(3)及.其家穿井(待,等到)(4)国人道...之(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5)闻.之于宋君(听到,文中指“使听到”)(6)问之于.丁氏(向)(7)得一人之使.(使唤,指劳力)(8)丁氏对.曰(应答,回答)(9)求闻之若此..(像这样,如此)(10)不若..无闻也(不如,比不上)(11)崩坠..(崩塌,陷落)(12)身亡.所寄.(wú无,没有)(依存)(13)因往晓.之(告知,开导)(14)若.屈伸呼吸(你)(15)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16)奈何..(为何,为什么)(17)只使..坠(纵使,即使)(18)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19)充塞四虚..(四方)(20)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21)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3.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
之⎩⎪⎪⎨⎪⎪⎧①宋之.丁氏( 助词,的 )②有闻而传之.者 ( 代词,这话 )③国人道之. (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这件事 )④闻之.于宋君 ( 代词,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 ( 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 ( 定语后置的标志,语序 应为“若此之求闻”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
①穿.井得一人 古义:__挖掘、开凿__ 今义:__破、透__②国.人道之 古义:__国都__ 今义:__国家__③国人道.之 古义:__讲述__ 今义:__道理__5.解释下列多义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4.寓言四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24寓言四则考点1分析形象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表现出他怎样的形象?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表现出赫耳墨斯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
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的形象。
“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一往无前。
考点2概括寓意分别概括这四则寓言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蚊子和狮子》: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穿井得一人》: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杞人忧天》:不要为没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
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的注音或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庇.护(pì)寓.言(yù)凯歌废寝忘食B.溉.汲(ɡài) 星宿.(sù) 雕像杞人优天C.较.量(jiào) 中.伤(zhòng) 奈何屈伸呼吸D.崩坠.(zhuì) 充塞.(sè) 光耀爱幕虚荣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________(2)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3)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4)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5)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6)身亡.所寄________________(7)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__(8)若.屈伸呼吸________________(9)只使..坠________________(10)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____3.选出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D.又有/忧彼之所忧者4.下列“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闻而传之.者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因往晓之.D.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5.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C)A.求闻之若此B.不若无闻也C.若屈伸呼吸D.未若柳絮因风起解析】A像,如。
B如。
C你。
D如。
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C)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XXX于XXXD.XXX,欣然规往【解析】A听说。
B听说。
C使知道,使动用法。
D 听说。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A.XXXB.国人道之C.XXX于XXX.XXX令人问之于XXX解析】A助词,的。
B代词,这件事。
C代词,这件事。
D代词,这件事。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D)A.至于负者歌于途B.XXX令人问之于XXX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XXX于XXX解析】A倒装句。
B倒装句,状语后置。
C倒装句。
D被动句,“于”表被动。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A.尊君在不B.身亡所寄C.其人舍然大喜D.因XXX。
解析】A“不”同“否”。
B“亡”同“无”。
C“舍”同“释”。
D没有。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A.XXX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多少哉D.得一人之使剖析】A助词,的。
B代词,指狼。
C助词,的。
D助词,的。
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C)A.能够为师矣B.与后代讲论文义C.其人舍然大喜D.亦不能有所中伤剖析】A古今异义,能够凭借。
B古今异义,子侄辈的人。
C古今同义,很高兴。
D古今异义,古义:击中以至打伤人;今义:进犯和陷害别人。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同“无”,没有)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什么,为什么)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伤害)剖析】C若:你,人称代词。
《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选择、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七年级上期中后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第16课《诫子书》习题(二)第20课《狼》习题(三)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第16课《诫子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虽.不能明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安陵君其.许寡人。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夫君子之.行。
辍耕之.垄上。
3、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文言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B. 腰.白玉之环C. 长跪而谢.之D. 轻.寡人与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5、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D.《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C.若屈伸呼吸D.未若柳絮因风起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D.闻之,欣然规往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闻之于宋君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C.其人舍然大喜D.因往晓之。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得一人之使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可以..讲论文义..为师矣 B. 与儿女C.其人舍然大喜.... D.亦不能有所中伤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同“无”,没有)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伤害)9、下列加点词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B.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增笑耳D.因往晓之.求闻之.若此10、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地,积块耳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11、对《穿井得一人》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12、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练习共8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 (2)国人道.之()⑶有闻而传之者.( ) (4)闻.之于宋君()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二)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的陪太子去吧)”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1)溉汲..(2)穿.井(3)王信.之乎(4)谓.魏王曰2.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三)【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并,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余乡延溪①有石犀牛,其来颇久。
近岁居民艺②麦,被邻牛夜食几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穿井得一人》 中考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给下文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解释加点的词:及.其家穿井(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翻译句子;(1)吾穿井得一人。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等到…时候 ;议论3.(1)我打了一口井,多出了一个人的使用。
(2)是多出了一个人的使用,而不是从井里得到了一个人。
4.道听途说的话是不足为信的。
试题2: 《穿井得一人》 中考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⑶ 有闻.而传之者 ( )(4) 闻.之于宋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答案:1.(1)等到…时候(2)说,讲 (3)听说 (4)使……听说2.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3.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试题3: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24课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2024年同步练习卷(5)+答案解析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2024年同步练习卷(5)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杞.人忧天______②躇.步跐.蹈______③舍.然______2.文学常识填空。
(1)《杞人忧天》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时期的______家代表人物______。
(2)寓言是用______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______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杞人忧天”的经历?请简要叙述一下,并谈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4.阅读《杞人忧天》,完成问题。
ㅤㅤ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ㅤㅤ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ㅤㅤ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ㅤㅤ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ㅤㅤ其人曰:“奈地坏何?”ㅤㅤ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ㅤㅤ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身亡.所寄(无,没有)B.因往晓.之(告知,开导)C.若.屈伸呼吸(好像)D.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______A.有闻而传之者B.宋之丁氏C.因往晓之D.求闻之若此(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杞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安身,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B.另一个人对杞人的担心进行了开导,他认为天是气体积聚而成的,不会崩塌。
C.杞人又担心日月星辰会坠落,开导者说即使坠落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溉】,【汲】,4、【及】5、【国人】5、【道】6、【闻之于宋君】【闻】,7、【对】9、【得一人之使】《杞人忧天》11、【亡】13、【晓】14、【积气】15、【若】16、【行止】17、【奈何】18、【只使】19、【中伤】20、【积块】21、【四虚】22、【躇步跐蹈】23、【舍然】【舍】,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译:B卷:能力提升三、课内简答题:1、《穿井得一人》中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2、《穿井得一人》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3、《穿井得一人》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什么作用?4、《穿井得一人》中,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讹言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5、《穿井得一人》中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6、《穿井得一人》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7、《穿井得一人》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8、《杞人忧天》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9、《杞人忧天》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什么?“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什么?10、《杞人忧天》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1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
阅读练习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溉汲
..()杞.国()崩坠.()废寝.食()星宿.()耶.()光耀.()充塞.()躇.步()跐.蹈.()舍.然()
2、解释下列字词。
宋之丁氏之:
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汲:溉:汲:
常一人居外常:居:
及其家穿井及:穿:
吾穿井得一人得: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
国人道之道:
闻之于宋君闻: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令:于:
身亡所寄亡:寄:
废寝食者废:寝:食:者:因往晓之因:往:晓:
不当坠耶当:坠:耶:
天,积气耳积气:耳
若屈伸呼吸若:
终日在天中行止终日:行止:
只使坠只使:
积块耳积块:
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亦:舍然:
3、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6)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7)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8)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9)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课文理解。
(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通过《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5、文中杞国人人“忧天地崩坠”,因此“晓之者”从“天”“地”两方面加以开导。
(1)就“天”解说的内容是;(2)就“地”解说的内容是。
6、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
7、《杞人忧天》的理解是?讽喻了什么样的人?
8、问题探究:问题一: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揭示了什么?
问题二:杞人“忧天地崩坠”,“晓之者”的话你赞成吗?
问题三:杞国的那个人为什么担心“天地崩坠”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4、(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那个姓丁的人能够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2)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6、(1)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开导他后,知道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所以不忧了,就高兴.其人大喜是因为,忧天地会崩裂倒塌得人经过自己对他的开导不再忧。
(2)晓之者大喜的原因是:其人舍然大喜,把忧天者劝好了,转忧为喜了,劝人的人当然也欢喜了
7、理解: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那些为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