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的思考

合集下载

最新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最新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1、道德教育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的。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

2、人格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

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人讲涵詠,讲六艺之学,讲礼、乐、射、御、书、数,讲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讲人的品味,人的意境。

人活着,要活得有尊严,有格调,有价值,有意义。

要读书,要静坐,要修养自己。

要养气,养心,养性、养情,养才。

靠什么养?在古代是靠人文的“六艺”之学之教,靠四书五经。

3、智力教育儿童背一点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等,背一点《论语》《孟子》《老子》,背一点古代诗词等,很有好处。

适当背诵一点古代经典,对开发智力很有好处。

这不仅对孩子们学人文有好处,而且对孩子们学科学有好处,对孩子们将来做人、立身行世都有好处。

4、国民教育国语、国文、国学的教育是国本,不可动摇。

中国的教育,一定要以母语与本土文化为主导和主要内容。

中国之为中国,中国文化之为中国文化,一定有自己内在性的东西,有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常道。

这是不可动摇的。

因此,进行国学教育,其实是在养成孩子们的国民意识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对国家与民族大任的自觉担当。

感染分级管理制度一、涵义。

是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建立层级合理、专兼结合、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并有效开展感控工作的规范性要求。

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的各层级主体包括:医院感控委员会、感控管理部门、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控管理小组,以及感控专(兼)职人员等。

感控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医务、药学、护理、信息、总务后勤、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以及教学科研等管理部门;涉及的临床与医技科室包括全部临床学科、专业,并覆盖各学科、专业所设立的门(急)诊、病区和检查治疗区域等。

二、基本要求。

1.按规定建立感控组织体系,结合本机构规模和诊疗活动实际,配置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感控专兼职人员。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化传统的古老国度,其中之一是国学。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推动,国学教育逐渐被应用于中小学的教学中。

那么,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呢?一、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国学课程都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仁、义、礼等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及民族性格紧密相连,能够引导青少年在道德和人生观方面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了解和学习国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提高对祖国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对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积极影响在国学中,很多经典著作能够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和培养他们的毅力和意志品质。

例如,孔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启示学生要做一个宽厚有爱心的人,不要太计较,这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有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在国学中,学生还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形象和精神气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修养和人文素质。

三、促进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作为一门古代文化的瑰宝,国学不仅对文化传承和文化积淀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为其人才培养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国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目标管理与执行能力、思辨能力等,这些都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所急需加强的各方面能力。

同时,国学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态度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寄托,它的精髓经典涵盖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艺术美感。

在国学教育中,学生除了直接学习经典著作,还可以通过国学音乐、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的实际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美之处。

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意义及如何开展国学教育-精选文档

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意义及如何开展国学教育-精选文档

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意义及如何开展国学教育-精选文档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意义及如何开展国学教育一、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的实际意义(一)道德价值的层面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

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

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

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

例如《论语》、《孟子》,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只有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

一个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过了青春期,道德观、世界观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时候才开始进行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教育就太晚了。

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可操作空间比较大,年龄段合适,考试的压力也相对小一些,因此是国学教育的最佳时间。

我们是正处于文化变迁之中,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更多的是在流行网络语言,确实存在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

国学的精粹成为学生们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真正学会如何做人。

(二)人生意义的层面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其目的大致有四个层次,即个人道德素质的全面养成、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核心是崇尚“和谐”。

这既是一种哲学原则,也是一种社会秩序和理想,是和当代社会追求个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家庭幸福、国家安定、世界和平相一致的。

国学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与西方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是截然相反的。

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而来,这些需要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

对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国学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中,充满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国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礼仪观念、自我认知、自信心、社会责任感、自我约束能力等,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质,也是孩子成功的关键。

二、开展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方式
1、教材编写。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学生能够理解的国学教材,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国学教育。

2、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国学,更好的体会国学中的精神。

3、教师培训。

由有经验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国学教育。

三、国学教育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礼仪观念。

国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礼仪观念,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中更好的融入,遵守社会公德。

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国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文化。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国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自信,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面对挑战,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

国学教育在学生学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国学教育在学生学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国学教育在学生学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国学教育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对经典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学生学业发展的积极促进和提升。

国学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国学教育注重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通过深入研究经典文化,学生能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例如,通过研读《论语》,学生可以了解孔子的仁爱思想,培养尊师重道、礼貌谦和的良好品德;通过阅读《史记》,学生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对忠诚、正直等品质的追求,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国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国学经典作品包含了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学生能够获取到多元的知识和智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例如,《红楼梦》通过展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现象,激发学生对于人性、人情、社会等方面的思考,从而开阔他们的思维。

三、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国学教育注重对经典文化的文本阅读和分析,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词汇、短语和句式结构,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语言资源,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地准确、生动和有张力。

例如,《论语》中的智慧格言、《诗经》中的优美诗句等,可以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国学教育通过教授经典著作、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这有助于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升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

同时,国学教育也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和自信。

综上所述,国学教育在学生学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国学教育逐渐被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

在中小学课程中,国学教育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价值观念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本文将探讨国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并分析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

一、国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国学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通过国学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古代经典著作、古代文化思想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国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应用方式中小学课程中的国学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应用,如下所示:1. 教材内容融入:将优秀的国学经典著作融入到学科教材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古代智慧和传统文化。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可以介绍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阅读辅助:国学经典不仅可以作为课堂教材,还可以作为阅读辅助材料。

开设国学读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国学经典,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3. 活动开展:组织国学知识竞赛、朗诵比赛、古文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也可以邀请国学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的国学教育。

三、国学教育的实践效果国学教育的实践在不同的学校中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以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1. 增强文化认同感:国学教育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提升综合素养: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

3. 激发创新思维: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化思想和智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4. 培养优秀品格:国学教育强调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学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它对中小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一、国学教育的地位国学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

国学教育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情操。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力和全球竞争力的终身职业素养。

二、国学教育的作用1. 深化文化传承:国学教育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经典文献、古代诗词、传统文化等。

通过学习国学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源流和精髓,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思想品德: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个人品质,通过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解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世界观。

3. 提升语文能力:国学教育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修辞能力,并培养良好的文学欣赏与表达能力。

4. 培养创新意识:国学教育不仅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国学教育,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灵感,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培养创新精神。

5. 培养文化自信:国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使他们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文化自信,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三、加强国学教育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以下几点建议:1. 制定国学教育课程:学校应制定国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将国学教育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每个学段都应有相应的国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2. 增加传统课文和经典阅读: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传统课文和经典著作的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和研读经典著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小学生国学教育方案

小学生国学教育方案

小学生国学教育方案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国学教育方案,以期为实施国学教育提供一些建议。

一、国学教育的意义国学教育,作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国学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认同。

国学经典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通过学习国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为了有效实施国学教育,需要合理设置国学教育课程。

首先,应该在小学阶段设立国学入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知识和经典作品。

同时,可以通过国学经典选读、国学文化体验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可以在小学的语文、历史等课程中融入国学教育元素,使学生在各个学科中接触和学习国学。

三、培养国学教育师资队伍要想有效传承和弘扬国学教育,需要培养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

为此,可以设立相关专业的培训机构,针对国学教育进行师资培训。

同时,国家可以加大对国学教育师资队伍的支持力度,提高国学教师的待遇,鼓励更多的教师投身到国学教育事业中。

四、营造浸润式的教育环境要想让小学生真正受益于国学教育,需要在教育环境中营造浸润式的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国学经典朗诵、国学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国学经典,感受其魅力。

另外,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国学教育中,鼓励孩子们研习国学,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五、推广国学教育资源为了让更多的小学生受益于国学教育,需要积极推广国学教育资源。

可以建设国学教育平台,提供在线学习和交流的渠道。

另外,可以发展国学教育APP等数字化工具,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

同时,可以加强与国学研究机构和专家的合作,共同开展国学教育项目,丰富国学教育资源。

六、关注国学教育评价体系针对国学教育,应该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意义及如何开展国学教育

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意义及如何开展国学教育

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意义及如何开展国学教育一、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的意义国学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具体表现如下:(一)传承优秀文化。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广阔的视野和深沉的底蕴。

推广国学教育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提高文化素养。

国学包含了诸多的文化知识和经典著作,通过学习,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各种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信心。

(三)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国学教育内涵丰富,蕴含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伦理道德,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智慧。

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学生们深入感知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把握人生的真谛和目标,明确做人的底线和标准,提高自我认识和修养,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国学教育注重的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塑造。

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认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批判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与辨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如何开展国学教育在推广国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改进教学内容与形式。

在学校的各级课程中,加大对国学文化的传承和教学力度,逐步将国学知识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让学生深刻理解和领悟中华民族精髓文化。

同时,探索国学教学新的形式和方法,既要体现传统的文化底蕴,又要符合现代教学的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和形式,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等手段,设计多样化的国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二)丰富教学资源与环境。

建立国学教育资源库,汇集大量优秀的国学文献和经典著作,配备丰富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用具,体现多元化的文化宣传和展示。

关于中小学进行“国学”教育现状和必要性的思考

关于中小学进行“国学”教育现状和必要性的思考

关于中小学进行“国学”教育现状和必要性的思考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国学有两次振兴的机会。

第一次是“五四”后兴起的国学热。

那时,不仅北大、清华等成立了国学研究院!各地还应运而生了不少国学刊物,例如胡适先生的《国学季刊》。

由于战乱,那次图学运动无呆而终。

国学的另一次振兴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有北大版《国学研究》的问世,后有《人民日报》的助燃,之后又有诸多国学大师的呼吁,直到中图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宣布成立国学院,终于投石激浪,引发了关于国人对国学的大讨论。

目前全国各地,至少有三千多所学校恢复教授孔子学说。

在全图上下,正掀起一股“国学热”。

不少学者和专家呼吁,国学教育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但国学教育在中小学的处境仍然尴尬。

作为四川教育大县的百年老校的南部中学,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教育教学质量过硬,在南部教育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与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即国学素养是学校教与学的住旋律,是实行初中义务教育和完成高中新课标的主要任务。

我们应通观全局;放眼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足发展着想,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敢为人先,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披风斩浪,赢得禾愧时代旗手的称号。

我校国学教育是一片空白,还无人无暇顾及,有志之士应立即行动投入到这个工作之中。

二、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国学的当代价值。

人大校长纪宝成认为至少有五个方面:第一,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四,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第五,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对国学教育的可能:(1)时代背景分析:海外掀起了学习汉学的热潮。

国内,于丹,易中天的火。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语文是我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我们认识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国学经典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就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

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积累的智慧结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国学经典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通过国学经典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们深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热爱国学的情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二、培养传统文化素养三、提高语文素养国学经典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直接的提升作用。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拓展学生们的语文知识面,增强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中的古文篇目、古诗词等,都是优秀的语文教材,它们既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古代汉语言文字的用法,也可以让学生们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陶冶情操国学经典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国学经典中的《三字经》、《弟子规》等篇目,都蕴含了博大的中华传统情操,它们强调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五、具体教学建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具体实践:1. 注重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古文可以使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文字特点,增强语文素养。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施策略国学教育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在中小学教育中,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的实施策略,以确保国学教育能够有效地融入学校教学体系,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实施策略。

一、开设国学课程为了促进中小学生对国学的认识与了解,学校可以开设国学课程,使学生能够系统性地学习古代文化、经典著作以及国学知识。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儒家经典、古代诗词、易经、论语等,通过讲授和研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价值观。

二、注重国学文化传统的培养在校园生活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国学活动,如诗词竞赛、国学知识竞赛、古代乐曲演奏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审美情趣。

三、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和选拔具有深厚国学功底的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国学教育。

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学科知识,还应该具备对国学文化的热爱和深入研究。

他们可以通过讲解、讨论、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

四、开展国学社团和研究小组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国学社团和研究小组,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们能够自由地交流和学习。

这样的社团和小组可以组织讲座、读书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经史子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五、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在国学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将国学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

学校可以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国学资源和资料,通过网络教学和在线互动,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与家庭合作学校应与家庭合作,共同促进国学教育的实施。

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家长培训班,提供国学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指导,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关注和支持国学教育。

同时,学校可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学生在国学学习中的表现,共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通过以上实施策略,国学教育可以更好地在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实施和推广。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在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国学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

国学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代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经典著作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探讨国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并着重分析其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

首先,国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国学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深厚底蕴。

国学教育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更能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精神追求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学习国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感受到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培养对家国情怀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其次,国学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经典著作,如《论语》、《诗经》、《周易》等,这些著作代表了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结晶。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经典著作,学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其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

国学教育强调的是人的修养和德行,通过学习国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忍耐力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水平。

另外,国学教育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国学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维方式和智慧。

学生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模式和逻辑推理,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同时,国学中的典故和象征等文化元素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国学教育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文化修养。

国学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内容,通过学习国学,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修养。

国学教育注重的是整体文化的学习和体验,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文化素养和广泛的知识结构。

文化修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面对未来的挑战。

国学在中小学学习中的普及

国学在中小学学习中的普及

国学在中小学学习中的普及国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历史长河中,国学一直是中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它却逐渐被边缘化,淡被忽视。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国学在中小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也开始对其进行普及。

本文将从国学在中小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国学的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以及国学教育的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探讨国学在中小学学习中的普及。

一、国学在中小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国学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国学对于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首先,国学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成为开明、有道德、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而国学正是培养学生这些素质的重要途径。

其次,学习国学可以锻炼中小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国学经典是一份忠实记录中国文化历史的宝库,里面不仅有极具艺术价值的诗歌、文学作品,还包括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思想文化。

通过学习国学,学生不仅可以读到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可以学习到优秀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最后,学习国学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国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还能够了解和认识世界其他主要文化,从而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自信。

以上几点表明,在中小学教育中,普及国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国学的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国学注重精神内涵和精神生活的丰满性,而现代教育则注重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学习。

因此,在国学教育中,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需要有所不同。

首先,国学教学强调传统文化的体验感。

学生需要亲自体验、感受和触摸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才能真正地了解其精髓。

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验和学习国学,可以通过场景式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把学习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小学阶段作为儿童心智发展的关键期,国学经典的引入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自信。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意义及实施策略,以期为推动国学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一、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1. 传承文化根脉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通过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孩子们可以从小接触到《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著作,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与变迁,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塑造品德修养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人生哲理,如“仁爱”、“诚信”、“礼仪”等,这些价值观对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诵读和理解国学经典,孩子们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人品德,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

3. 促进语言能力发展国学经典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律,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对古文的学习,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典故,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策略1. 整合资源,构建课程体系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计划,设计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课程内容。

可以设置专门的国学课时,或在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学科中穿插国学元素,形成系统化的国学教育体系。

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可能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故事讲述、角色扮演、诗词吟唱等,使国学经典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制作互动性强的教学课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家校合作,营造学习氛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对国学教育的成效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会、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等方式,引导家长了解国学教育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家中创造良好的国学学习环境,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意义及如何开展国学教育

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意义及如何开展国学教育

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意义及如何开展国学教育一、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的意义1.弘扬传统文化: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国学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2.培养道德品质:国学教育强调修身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尊重他人和社会公德等道德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3.提升学习能力:国学经典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文学艺术鉴赏能力,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4.塑造良好人格: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使学生具备优秀的品德,如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等,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品质。

5.增强文化自信:国学教育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和价值观念,有助于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亲近感。

1.整合国学经典课程:将国学经典课程融入中小学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文化素养等科目中,形成有机的教学融合,增加国学经典的教育内容。

2.组织国学经典诵读: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熟悉国学经典的经文,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3.开设国学经典研究社团: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国学经典研究社团,由学生自己进行课题选择、参与讨论和展示成果,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4.举办国学经典讲座和比赛: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国学经典讲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究国学经典的内涵与意义,同时组织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5.制定国学教材和读本:编写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国学教材和读本,以简洁、通俗的语言讲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和教育意义,提供有针对性的国学资料供学生阅读。

6.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国学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将国学教育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国学在当代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国学在当代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国学在当代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和道德智慧。

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学在当代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国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国学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代社会,跨国交流与文化冲击日益严重,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认同感和骄傲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和文明的结晶。

国学教育能够使学生明白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从而树立起文化自信心。

学生在接受国学教育的过程中,循循善诱地潜移默化地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对中华文明的骄傲感,激发爱国热情,懂得尊重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国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国学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和道德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通过国学教育,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历史变迁,更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国学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国学教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对古代名人如孔子、墨子等有所了解,懂得尊重传统文化,提升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经典的古代诗词和文学作品也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国学教育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融入与创新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融入与创新

国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融入与创新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小学教育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国学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中小学课程中得到充分的融入与创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将国学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并进行创新。

一、国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国学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国学,学生们可以接触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经典,进而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融入课程的切入点为了让国学教育更好地融入到中小学课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切入点着手。

首先,可以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来传授国学知识,例如选取课文中的古文篇章,让学生们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同时,也可以通过历史、文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三、创新国学教育的形式除了融入现有的课程内容之外,创新国学教育的形式也非常重要。

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互联网、多媒体等,将国学教育的内容进行有趣、形象化的呈现。

同时,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国学教育中来,可以进行一些特色活动,例如举办国学文化节、国学知识竞赛等。

四、教师队伍的培养要想将国学教育融入到中小学课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也非常重要。

因此,学校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国学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有国学研究经验的教师积极参与到国学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来。

五、健全评价体系为了使国学教育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

在中小学课程中,应该加入国学方面的考核内容,以评价学生对国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们主动参与到国学教育中来,并进行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在总结本文的时候,我希望强调的是,国学教育的融入与创新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家庭和社会也应该一起加入进来。

浅谈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渗透作用。

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感体验。

本文从国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及提升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更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智慧。

一、国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国学教育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包含了诗词、经典、文学、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深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渗透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国学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古代文化和传统经典,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情感,从而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面。

2.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功底和阅读能力,提高语文表达和写作水平,增强语文素养。

3.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提升道德修养。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国学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和综合素养培养。

国学经典如《论语》、《诗经》、《孟子》等,是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运用价值。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阅读与理解。

通过教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体味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智慧,从中感悟古人的智慧和道理,提升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2.诵读与背诵。

国学经典中的诗词古文,适合让学生进行诵读和背诵,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体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的思考
11月的深圳依然是披红挂绿,千里之外的北京已是北风清凛,黄叶飘零的初冬。

我们来自宝安区二十多所国学教育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一行三十人,走进了中国最负盛名的百年学府——北京大学。

十三天里,我们屏息聆听,享受着一场又一场国学专家们带来的精神盛宴。

一位又一位大师们以自己渊博的学识,讲经教典,使我们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国学启蒙。

回眸13天的研修之旅,难忘中华国学经典的博大与精深。

来自北大、北师大、人大的李中华、郭家齐、程郁缀等10位教授、博士,围绕国学经典,从文、史、哲等不同角度开讲,虽内容各异,但无一例外地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了虔诚的敬意。

国学,仿佛是一个距离遥远又似乎无处不在的词汇。

说它遥远,是因为一百年来,中国文化与学术系统受到了西方文化与学术系统的猛烈冲击而日渐衰微,但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与骨髓,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旧滋润着人类的心灵。

从80年代“文化热”到90年代开始的“国学热”,中国文化复苏的波澜不断涌起。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愿望日益强烈,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国学越发显出它独
特的价值。

国家把传统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一部分予以支持和推动。

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学”已成为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源。

宝安区教育局敏锐地将国学引入中小学校园,力图将中华文化的源头介绍给孩子们,将国学提升到全区中小学特色教育的高度,实在是高瞻远瞩的决策。

自新课改以来,国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大力加强国学内容也是中小学语文改革的一个倾向。

下面根据本次培训,结合我区实际,就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的意义和如何开展国学教育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谈谈我的体会。

一、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的实际意义。

(一)道德价值的层面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

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

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

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

例如《论语》、《孟子》,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中小学生作为社会
的一分子,只有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

一个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过了青春期,道德观、世界观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时候才开始进行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教育就太晚了。

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可操作空间比较大,年龄段合适,考试的压力也相对小一些,因此是国学教育的最佳时间。

我们是正处于文化变迁之中,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更多的是在流行网络语言,确实存在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

国学的精粹成为学生们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真正学会如何做人。

(二)人生意义的层面
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其目的大致有四个层次,即个人道德素质的全面养成、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核心是崇尚“和谐”。

这既是一种哲学原则,也是一种社会秩序和理想,是和当代社会追求个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家庭幸福、国家安定、世界和平相一致的。

国学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与西方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是截然相反的。

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而来,这些需要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

国学对克服工具理性的片面膨胀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萎缩或失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国学润滑师生和谐关系
国学可以启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于成人。

国学,教给了老师和孩子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

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

处于这种精神熏陶之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向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

同时,古代知识分子十分注重以“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并且主张通过自身的体验而体验到快乐。

也正是因为此,“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循人伦而以和为本,重体验而以乐为本”成为传统人文精神的体现,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有指导作用。

二、如何在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
(一)国学课程进课堂
目前,国学的内容其实在正规教育中存在得很少,语文课有一些,历史课有一些,更多地是侧重于现代科技内容。

把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尚须时日,因此推广
国学教育,首先要解决课程的设置的问题。

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经典书篇来诵读,在1-6年级作为单独的课程列出来,而7-9年级则渗透在语文的教学中。

另外通过开设国学兴趣课,包括书法、武术、民族舞蹈、象棋、古筝、国画、剪纸等,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门课程进行学习。

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校发展等都应围绕国学展开。

有必要建立学生成长的评价体系,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

(二)重视校本教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校本教研,国学教育成功与否和教师有很大关系。

学校开展以国学教育为主题的校本研究,教师须先行一步。

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学校应该用科研促教研的方式不断的探索出科学化、专业化的国学研究道路,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国学教育的水平。

全体而言,可从教师进行培训——骨干教师上引路课——全员教师推进课——教师的
集体研讨等环节入手,反复实验,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授课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的国学教育不断地注入底蕴,争取使国学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前行,真正的达
到枝繁叶茂。

(三)国学教育必须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我认为,必须给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

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此次培训,北京二中课间播放世界名曲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每次课间播放一首世界名曲,一天下来,就有六七首,一星期一轮换。

一学期下来,学生能听数百首世界名曲。

这一做法值得国学实验学校借鉴,如在校园音乐中每天播放古典曲目,让学生在音乐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四)采取较灵活的体制,多方协作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

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

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

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20分钟领着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开展国学教育,还需要制定实施的计划和步骤,包括老师的进修、学校的教育教学决策、校园环境建设、德育的大力倡导和配合、社区的辐射等,只有在家庭、社区和学校的共同
努力下,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从国学中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