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认识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 能够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三、教学重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四、教学难点1. 诗歌形象的具体分析与理解2. 不同类型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形象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好奇心。

2.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教授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描写、感受情感、分析象征等。

4.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练习完成情况、课后阅读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案例,如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鉴赏经验。

2. 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从形象描写、情感表达、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学习。

七、诗歌形象类型讲解1. 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以及通过人物形象传达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2. 景物形象:解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探讨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3. 事物形象:探讨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如器物、动植物等,理解事物形象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教学目标: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3、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诗歌形象的归纳和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基本常识:1、问:诗歌有哪两大传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时期)?特征是什么?要鉴赏诗歌就应该了解有关诗歌的一些常识,如:古诗的不同传统、风格、流派等1、问:诗歌有哪两大传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时期)?特征是什么?《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

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2、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潜诗风——恬淡自如,王维诗风——诗中有画,李白诗风——清新飘逸,杜甫诗风——沉郁顿挫3、流派:文学创作中的派别。

如宋豪放派、婉约派等。

豪放派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气魄大而无拘束。

如:苏辛之作。

婉约派委婉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

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之作。

总结:了解诗作属何种传统、何种风格、何种流派有助于我们整体上把握诗歌内涵。

二、考点要求: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想内容等一般不单独考查。

古代诗歌鉴赏出现在第II卷,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分值8分。

诗歌的形象,包括三个方面:(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前者如曹植《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教学过程:一、考点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

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

《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二.例题分析1、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

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

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

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2、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鉴赏诗歌的形象 教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鉴赏诗歌的形象 教案

专题1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其特征,品味其内涵,探寻其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进而理解作者融注在特定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1.鉴赏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分两类: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二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表达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或隐或显地打下诗人主观感情的烙印。

鉴赏诗歌中诗人的自我形象,就是对诗歌中诗人的“形”和“神”进行描述和赏析。

诗人自我形象之外的人物形象,指在诗歌中(如在送别、怀古、闺怨、爱情等题材的诗歌中)被重点刻画的人物,而诗人只是观赏者。

鉴赏这类形象也同样要从“形”和“神”两大方面来把玩。

2.鉴赏事物形象。

要求我们鉴赏的事物形象,一般指咏物诗中重点描绘的具体对象。

这些具体对象因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而被定义为“意象”。

鉴赏这些对象(或说“意象”)应更多地探寻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3.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

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群体景物形象。

此类试题常常考查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

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即“意象群”,已营造出某种意境。

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方面,还应揭示出其中包孕的思想情感。

(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山东省高密市教科院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

山东省高密市教科院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

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表现手法及诗歌形象教学案2020年高考古典诗歌复习表现手法教学案【学习目标】1、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2、掌握几种重要的描写手法,学会赏析。

学习重点:掌握几种重要的描写手法,学会赏析。

学习难点: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知识准备】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自主探究】1、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3、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4、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5、烘托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形象鉴赏”部分。

具体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表现手法,掌握如何通过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2.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深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深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描绘古代人物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详细讲解如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4. 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5.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一首诗歌的人物形象,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特点及其表现手法2. 人物形象与诗歌意境、主题的关系3.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人物形象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静夜思》中的人物形象。

2. 作业题目:比较《登鹳雀楼》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人物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使学生掌握了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为更好地鉴赏诗歌打下基础。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第一章:诗歌形象概述1.1 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诗歌形象的基本含义强调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1.2 诗歌形象的种类介绍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形象分析各类形象在诗歌中的表现和作用1.3 诗歌形象的特征探讨诗歌形象的生动性、鲜明性、贴切性等特征举例说明诗歌形象的特征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二章:人物形象的鉴赏2.1 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效果2.2 人物形象的特点探讨人物形象的性格、外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人物特点2.3 人物形象的意义强调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三章:景物形象的鉴赏3.1 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描写景物形象的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景物形象时的效果3.2 景物形象的特点探讨景物形象的季节、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景物特点3.3 景物形象的意义强调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景物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第四章:事物形象的鉴赏4.1 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比喻、拟人等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事物形象时的效果4.2 事物形象的特点探讨事物形象的大小、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事物特点4.3 事物形象的意义强调事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事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五章:诗歌形象的综合鉴赏5.1 诗歌形象之间的关联讲解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分析不同形象之间的关系对于诗歌整体理解的重要性5.2 诗歌形象的深层含义探讨诗歌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综合鉴赏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5.3 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与方法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和方法提供鉴赏诗歌形象的步骤和思路第六章: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关系6.1 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通过诗歌语言得到表达和塑造6.2 诗歌语言的特点探讨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修辞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语言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6.3 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形象的深层含义第七章: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关系7.1 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传达和表达诗歌情感7.2 诗歌情感的特点探讨诗歌情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情感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7.3 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第八章: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关系8.1 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揭示和体现诗歌主题8.2 诗歌主题的特点探讨诗歌主题的多样性、深刻性、独特性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主题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8.3 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第九章: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9.1 诗歌形象鉴赏的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诗歌案例,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分析案例中的诗歌形象,解读其象征意义和寓意9.2 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和策略提供鉴赏诗歌形象时的答题步骤和要点9.3 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与反思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提高鉴赏能力第十章:诗歌形象鉴赏的综合提升10.1 诗歌形象鉴赏的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提高诗歌形象鉴赏的能力10.2 诗歌形象鉴赏的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鉴赏水平10.3 诗歌形象鉴赏的综合提升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强调诗歌形象鉴赏在诗歌学习和鉴赏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敏感和鉴赏能力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鉴赏诗歌形象”的专题高考复习教案,内容涵盖了十个章节。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新人教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新人教版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在诗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义,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内涵)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新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歌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或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

[常见设问]1.分析意象含义(内涵)(1)(2013·江西卷)概括“兰”“薰”“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

2.分析意象作用(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2)(2018·全国卷Ⅱ)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方法指导]分析意象含义(内涵)的方法及答题“2步骤”1.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

2.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通过外在的形象特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

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分析表层属性。

第二步:探求深层含义(内涵)。

分析意象作用的“5角度”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作用。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中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力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

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具体作用,则由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定。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则贯穿始终,是诗歌的线索。

[即时训练]1.[分析意象含义(内涵)](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步骤及内容:一、导入考点与考纲阐释——认识形象分类,熟悉常规答题方法(一)人物形象类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年事已高、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词形象的鉴赏能力。

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形象或画面识别其特征,在理解涛歌思想情感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这首词中塑造的形象显然就是诗人自己,前两句回忆当年驰骋疆场的战斗生活;下两句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自己已经身离战场。

下片描绘了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形象;“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不难看出,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作品刻画的第三人称人物形象相关作品: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蜀相》等【知识小结】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二)事物形象类——读王冕的诗歌《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题:请具体分析“墨梅”这一形象。

答:表面上是写画中梅花的高洁、清秀、淡雅、素朴,其实是借梅花这一形象来抒发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第一课时目标: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3、体察诗歌形象的方法重点: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教学难点: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课时安排:4课时明辨题型: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第一课时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示例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思妇、游子、英雄、隐士、诗人等步骤二: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步骤三:名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答题模板:诗歌描写了一个XX特征的XX身份形象;诗句用了XX手法写出了XX;作者通过XX形象表达了XX感情;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的特征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示例简析下面这首唐诗的人物形象;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示例2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1寒冷、寂静或:冷峭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示例3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示例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第二课时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一、导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示例1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二、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2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鉴赏提示:“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理解景物诗的方法:一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示例1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二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示例2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注意粗知简炼的人和事,特别是参与人活动的情节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示例3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问:“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第三课时、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比喻性意象: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烘托性意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象征性意象: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意象之情感示例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就是要求对大雁的意象进行鉴赏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示例2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1、由露重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秋季季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虚实结合或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的处境;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作者的“予心”是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即使申诉也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示例5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⑵①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②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医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第四课时、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就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2、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被寄寓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的着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所以松柏象征着坚贞和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11、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竹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13、长亭送别之意;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4、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15、鸳鸯指恩爱的夫妻,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16、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牛峤感恩多……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浓烈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示例1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6分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2分;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2分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2分示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菩萨蛮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用的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孩年轻秀美的特征;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 “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示例3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中国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这一部分内容。

具体涉及的章节为:第一章《诗歌与人物形象的关系》,第二节《诗歌人物形象的分类与特点》,第三节《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掌握不同类型人物形象的辨识及其所蕴含的意义,学会运用恰当的鉴赏方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鉴赏方法,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和鉴赏方法。

重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类、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歌画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画卷中的人物形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回顾(10分钟):带领学生回顾诗歌人物形象的分类、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以一首具体的诗歌为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步骤和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知识点框架图。

2. 例题解答步骤。

3.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2.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描绘人物形象的诗歌。

答案:自由发挥,符合诗歌创作规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一、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二、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计10课时三、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掌握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3. 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2.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3.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练习和讨论五、教学步骤:1. 引导回顾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能够明确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指诗人在作品中塑造的具有个性和特征的人物角色。

2. 讲解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关注描写人物的词语、分析人物的行为和语言、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等方面。

3. 提供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诗歌,识别和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练习运用方法和技巧进行鉴赏。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和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和回顾本章的内容,强调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重要性和方法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题目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2. 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用于分析和鉴赏。

2. 相关参考资料,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九、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人物形象的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2. 邀请诗人或文学爱好者进行讲座或研讨会,分享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经验和技巧。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能力。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共3篇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共3篇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高三复习课)共3篇《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涵2.掌握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技能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诗歌意境2.能够准确判断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与意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欣赏和理解力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二、教学内容《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导入环节:欣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给好友岑参离别时所作。

诗中通过草原景观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与思绪。

此节课的导入环节将通过欣赏该诗歌,引导学生进入古典诗歌的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二、讲解环节:介绍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涵此环节将着重介绍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常用手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诗歌案例的解读,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写法及其用意有透彻的理解。

三、实践环节:学生自选一首古典诗歌进行解析学生将自主选择一首古典诗歌,深入剖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探究其蕴含的意义,从而实践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内容。

四、总结环节:集中讨论各组学生的分析成果此环节将旨在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分析的成果,通过集中讨论的方式,梳理和总结以前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方法此次教学将采用“讲解+实践+讨论”的教学方式。

在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听诗歌欣赏带入课堂;在讲解环节,通过讲解和案例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手法;在实践环节,学生将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在总结讨论环节,学生将交流各自分析的成果,从而提供一个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对课程内容的回顾和梳理。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打印带解析版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打印带解析版

8诗歌鉴赏形象教学目标1﹒明确诗歌的形象的内涵和种类。

2﹒归纳诗歌形象鉴赏的规律。

3﹒掌握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1﹒归纳诗歌形象鉴赏的规律。

2﹒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情探究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仍是阅读考查的重点。

二、考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级,即鉴赏评价。

三、考点透视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形象”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形象”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形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认识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能够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重要性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重要性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重要性以及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彼此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诗歌作品和鉴赏方法。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诗歌作品,用于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首生动的诗歌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形象的魅力,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

2. 讲授诗歌形象的概念与重要性:简要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讲解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介绍几种常用的鉴赏方法,如观察形象特征、分析形象内涵、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等。

4. 案例分析:分析一首具体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并讨论诗歌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5. 学生实践: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进行自主鉴赏,尝试分析其诗歌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诗歌形象的概念、重要性和鉴赏方法。

2. 强调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鉴赏兴趣。

八、课后作业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概念、重要性和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互动等,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十、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第九章《诗歌鉴赏》第二节“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类及其特点,掌握分析、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理解诗人如何运用诗歌塑造人物形象,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类和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描绘人物形象的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类(如英雄、美人、隐士等)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讲解鉴赏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另一首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描绘人物形象的诗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一首描绘人物形象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案示例:题目:《佳人》答案:本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娴静的女子形象。

诗人通过对女子容貌、举止、神态的细腻描绘,展现出她的美丽与气质。

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窈窕”、“娴静”等,都生动地表现了女子形象的特点。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组织一次诗歌鉴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与案例选取;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操作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针对性教学;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设计;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谒金门(唐·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李煜《虞美人》)—③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

《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⑧松——坚贞高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⑨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12鹧鸪鸟——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五、鉴赏技巧1、明确意象,辨析意象的特征、冷暖色调、季节色彩、虚实动静等存在状态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又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牛峤《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

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2、解读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形象。

比如,元代才子王冕的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3、了解中华民族中的传统审美心理,熟记一些特殊意象的含义再如《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时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再如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课堂反馈: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⑴、请回答这首诗的主旨,并具体分析。

⑵、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⑶、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2、下面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夜直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注:“夜直”即所谓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

⑴、简评本诗的情景交融的特点。

⑵、点评“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句在造语炼字方面的妙处。

3、下面是白居易和元稹的一首诗,阅读后请回答问题望驿台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附:元稹的《望驿台》“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是元稹在三月里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

问题:⑴、高适的《除夜作》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是从对方写起,而本诗却双方同时写。

“两处春光同日尽”,请简评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⑵、全诗是围绕一个——字展开,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