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习资料
20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绪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批判和社会主义展望录绪论01哲学的研究对象探讨宇宙、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等领域的普遍规律。
哲学的派别与流派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等。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自由与必然等关系问题。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 2 3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来源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到列宁、斯大林等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发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和方法学习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重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02物质概念及特性0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0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03物质具有可知性,即物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01 02 0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空的不可分割性,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运动与时空观念意识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体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制约,只有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03实践概念及基本形式实践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
实践基本形式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
政治高考哲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高考哲学知识点整理政治高考哲学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概念解释忠恕: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即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绝不强加给人。
浩然之气: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
即浩大刚正的精神。
良知良能: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
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或根据。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岀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岀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岀来。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
心斋:心斋,谓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
意为打扫屋子里的杂物才可以放更多的东西,放下只为更好的拿起。
心斋就是虚空的心境,即超越功利的审美心境、审美态度。
坐忘:“坐忘”,静坐的姿态,“忘”的状态,是一种用身心求正道的实有的生命状态,不是一种自我陶醉或麻醉。
然而不是他忘完了,而是已经融入到血液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忘记并不见得是坏事,记得也不见得就好。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
行道而不见其行,“心不动故。
”“形都泯故。
”以实现心灵之清净;以超越自我、回归生命为寄托来实践身心的超越境界、完美境界。
化性起伪: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
“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
圣人极其礼、法就是为了改造人类的恶性而产生的。
制名以指实:区分贵贱尊卑,使人各安其位,并揭露诡辩和欺瞒。
三表: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起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有黑格尔、费尔巴哈。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以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第一章1。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
针对此,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一性,事实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相反.(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针对此,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则相反。
2.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1-哲学概论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概论哲学主要研究世界:(1)自然界;(2)人类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哲学与世界观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4.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哲学:世界观——观世界→世界是什么?方法论——论方法→怎么做?注:在我国,只有马哲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题】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
上述事实说明( ) 。
A.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体现)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D.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1)区别: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2)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宏观指导)。
【习题】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科学:历史、政治、经济思维科学:心理、逻辑【习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海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流派与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上海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流派与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中国哲学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传统之一,拥有丰富的流派和思想家。
在考研哲学复习中,了解中国哲学的流派和思想家的主要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性思想家的观点。
第一部分:道家思想道家是中国哲学中的一支重要流派,主要代表为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强调道的无为而治和自然追求。
老子认为人应追求“无为而治”,并实现“道法自然”。
庄子则主张人应达到“心境与自然相通”,在放弃欲望和追求功名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自由。
第二部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中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以孔子为代表。
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孔子主张“仁”作为社会伦理的核心,倡导人们在与他人相处中尽到自己的职责。
同时,儒家思想还强调孝道、礼仪和忠诚等价值观念。
第三部分: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中独特的一支流派,以墨子为代表。
墨家思想强调爱和非攻的信念。
墨子主张爱的普及和公平,反对战争和不公正的行为。
墨子的著作中也提到了形而上学问题,如宇宙的起源和人的本性等。
第四部分:名家思想名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中一个重要但相对较短命的流派,以名家为代表。
名家思想主要关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强调方法、技巧和实践。
名家强调“天下为公”,并提出了各种治国方法和技巧。
第五部分: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以韩非子和李斯为代表。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权威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通过明确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法家追求实际的结果,关注政治和行政管理。
第六部分:禅宗思想禅宗思想是中国哲学中的佛教派别之一,以达摩为创始人,弘一法师和释迦牟尼为代表。
禅宗强调禅修和悟道,通过冥想和默观来达到超越思维的境地。
禅宗思想追求直接体验,强调个体内在的觉醒。
总结:中国哲学拥有多个流派和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了解这些观点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辨析题。
1、哲学等于世界观。
(P9)2、唯物主义就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唯心主义就是重人轻物的理想主义。
(P9)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个独立的哲学派别。
(P9)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P10)5、哲学具有民族性,所以,不同民族的哲学是绝对排斥的。
(P10)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人类”的哲学。
(P10)四、简答题。
1、简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P11)2、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怎样?(P11)3、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二个方面及其关系。
(P12)4、简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P12)5、怎样理解哲学的阶级性?(P12)6、简述哲学与文化的关系。
(P13)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
(P13)8、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特点?(P13)9、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P14)10、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P14)1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15)12、简要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P15)1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P15)五、论述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意义?(P16)2、当代西方哲学主要存在哪两种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如何正确对待它?(P17)3、试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
(P17)4、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P18)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三、辨析题。
1、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P35)2、人类世界就是人类社会。
(P35)3、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P35)4、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因此有了人脑就会自动产生意识。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篇先秦哲学一:易经1易经的符号是卦画,文字是筮辞,卦画有两个基本符号,即两种爻。
由三爻组成一卦,共有八卦(经卦),六十四卦,由八卦两两相重演变而成,两种爻经过后来的发展,逐步成为阴阳的代表。
2后来经过伯阳父的发展与改造,融入了“气”的观念,至此,“气”“阴”“阳”成为一个体系。
他认为天地间有一统一的“气”,叫“天地之气”,其间有一定次序,人事秩序的混乱会导致天地之气的失序。
天地之气中,有一部分叫阳气,有一部分叫阴气,有了“阴”“阳”气的相互关系之后,人们就普遍使用阴阳二气解释星象、气候、灾害、音律、疾病等现象,经过一段的实践,春秋哲人开始用阴阳二气来解释宇宙。
3由此也就开始了中国对宇宙问题的探索,我国的宇宙自然论不是原子论、构成论,而是气论、生成论。
“气”与“阴阳”的范畴表达了一种宇宙的秩序和关系,便于说明宇宙的的生成演化。
“气”具有无形无象、无所不包,弥论天涯能质混一的特性,是能动的、生机的、连续的、整体的。
“阴阳二气”的表述则把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据,规定为内在的诸种力量中的主要的相互克服、制约,这两种力量又是交互作用,相互补充和促进的。
但在一系统中需保持均势和平衡,任何一方偏胜,不能“交通成和”,则失去正常的秩序。
这样一种比较完整的思想论述便于说明自然、人事、社会之间也处于一个大系统之中。
4当然,春秋时期也有思想家把天道和人事分开处理。
5早期易经的思想是由宗教演变而来,是占卜之中总结出来的。
而宗教在原始时期又与政治联系十分紧密,后来的易经中事物的辩证联系也就运用到了政治基础-即九功(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之类的事物之中。
即研究宇宙的天道与人间的人事联系起来的。
6人们总希望能从某种终极意义上去把握关于天和人的一些现象。
在易经早期,但萌发了我国五行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这种“五行”思想也运用到了人事之中。
7易经作为我国哲学思想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一些优秀思想对于我国以后的一些哲学家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我国哲学发展的一个线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哲学的基本问题(3)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本体论与认识论两方面。
本体论: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与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它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它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103)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相对静止(111)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4、规律(120)指物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意识(13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联系(143)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及它们内部诸要素、成分、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7、发展(147)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的过程。
8、矛盾(150)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9、量变(159)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0、质变(159)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11、否定之否定(164)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2、客观真理(236)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13、人口(248)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14、生产力(254)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复习资料
强力意志:不是一般的力量,而是非常强大的力量。
因强大而具有支配力和统治力。
强力意志就是生命意志,然而它所追求的不是生命自身的意志,而是使生命得以超越自身的潜在力量,正是这种对于意志的渴望,表现出了生命那种永不停息的本性。
尼采把它称为:永不枯竭的生命意志。
重估一切价值:尼采认为,要对一切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即对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哲学、艺术等表现出来的西方文明价值_——真善美加以破坏,推倒前人所设立的一切偶像。
尤其是上帝,并认为任何价值都是关于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只是强力意志。
超人:是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现自己、主宰平庸之辈;超人是真理与道德的准绳,是规范与价值的创造者;超人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超人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希望;超人是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坚强。
超人完全按照强力意志行动,是完全拜托了奴隶意志的超级强者,具有伟大的创造力。
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家如何取代“绝对观念”的范畴和原则: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哲学上新时代的开始。
黑格尔之后,建立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已不可能,绝对唯心主义也成为不合时宜的陈述。
黑格尔之后哲学家采取了不同的本体论立场,他们用以取代“绝对观念”的范畴和原则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用“物质”代替“绝对观念”,这是唯物主义的立场,如费尔巴哈、马克思以及19世纪后期在德国流行的“科学唯物主义”。
第二,用康德“先验范畴”式的概念原则代替“绝对观念”,从绝对唯心主义返回先验唯心主义,这是“回到康德”的新康德主义的立场。
第三,用一些主体能够做直观性体验的概念代替“绝对观念”,这些概念有不同名称,如“意志”、“生命冲动”、“存在”等。
把这些概念上升到本体论高度的哲学分别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和存在哲学。
简述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观:1.从世界是我的表象这一本体论出发,认为世界万物存在于我的表象之中,是自我感觉的一种复合。
中国哲学史复习资料重点
中国哲学史一、孔子的正名思想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是一个社会极为混乱的时代。
旧的秩序已经被破坏,新的秩序还未建立起来。
孔子一生的志向就是建立一个理想的秩序。
孔子认为造成这种坏风气的原因是名与实不相符,没有一个共同的道德标准。
正名思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子路》)只有正名,才能够挽救秩序的崩溃,促进周礼的复兴;只有周礼才能恰当的运用刑罚,制止邪说暴行的产生和流行。
1、正名的标准是"礼”,即“周礼”;内容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君之人必须符合“君”应有之义,为臣之人必须履行“臣名规定的为臣之道,为父、为子之人必须遵守父子”之名规定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
所谓“周礼”,就是西周统治者制定的一整套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礼节仪式等。
其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分封制和世袭制。
2、孔子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表现在强调道德教化。
3、周礼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完全是“亲亲”的,孔子主张在维持周礼亲亲的原则下,在一定程度内实行“贤贤”作为补充。
4、孔子为了复兴周礼,对周礼的再一个补充和发展就是提出“仁”" 作为礼的内容。
二、中庸之道1、中庸是一种至高的德行,是小人和君子的区别之一。
2、中庸是处世做事的最佳标准和尺度。
在孔子看来,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最好的状态是中道。
3、中庸要求遵守一定的标准,但又反对不顾一切地拘守某一固定标准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4、强调中庸的灵活原则,完全服从于他所要达到的道义原则。
三、"明于天人相分”的自然主义天道观天道观即关于世界本原的根本观点。
荀子是第一个从理论上较为系统地、明确地对天给予自然的解释的思想家。
荀子的自然观与儒家不同,主要是继承了”道法自然”的思想。
他的《天论》是一篇杰出的黄老之学自然哲学著作。
1、天道自然的思想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把自然界看作是物质的东西,自然界的变化是物质本身固有的规律,没有任何神秘的色彩。
小高考政治哲学复习资料
考点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2.3.考点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哲学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关系)考点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五行、阴阳、形神、气理、活火、水为始基。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元素)是世界的本原。
考点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1.主观唯心主义:我思故我在、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2.客观唯心主义:盘古、上帝、黑格尔的绝对观念论、老子的道生万物、朱熹的理在事先辩证唯物论(考点8—16):物质、运动、规律、意识考点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2.3.物质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考点9【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都是物质的。
2.考点10【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2)(3)考点11【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2.3.和诡辩论。
4.克拉底鲁说:5.考点12-13【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原理:1.2.3.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1.2.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考点14【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意识的本质:1.2.3.意识的作用:1.(1)(2)2.(1)(2)1.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2.如何做到坚持从世界出发,实事求是:(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4)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简明哲学通论复习资料
简明哲学通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反思?答:哲学意义上的“反思”是思维对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就是思维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来思考。
反思有两个维度,“反思思想”维度和“构成思想”维度。
反思有两个层次,一是思想对自己的思想内容的反思,二是思想对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的反思。
2、什么是常识?答:常识就是普通、平常但又持久、经常起作用的知识,是人类把握世界与自我的最具普遍性的基本方式。
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的经验的产物,是人类在最实际的水平上和最广泛的基础上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一般文化环境的适应。
常识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经验性。
3、什么是本体?答:通常认为,本体论是关于一般存在或存在本身的哲学学说,是关于脱离具体存在的超验存在的学说。
4、什么是普遍规律说?答:普遍规律说。
即认为各门科学只是研究世界的各种特殊领域,并提供关于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而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并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运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
5、什么是认识论说?答:认识论说即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关于“普遍规律”的认识,不是通过研究“整个世界”而获得,而是以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方式来实现。
6、什么是知识论立场?答:哲学的知识论立场,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哲学视为具有最高的概括性(最大的普遍性)和最高的解释性(最大的普适性)的知识,并以知识分类的层次性来区分哲学与科学,从而把哲学归结为全部知识的基础,这种知识论立场在西方传统哲学中是根深蒂固的。
7、什么是善?答:善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是人们在与具体事物密切接触、受到具体事物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判明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意向,满足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产生了称心如意的美好感觉后,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恶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哲学: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心主义:断言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机械唯物主义:亦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历史形态(课本为狭义)。
它以近代科学对自然现象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新的实证知识和科学方法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摆脱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自觉提出和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研究了认识内容的来源等问题,确认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性原则。
局限性在于把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规律加以解释(机械性);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具有形而上学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
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基本形式之一,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的存在,并把物质世界说成是“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
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基本形式之一,把个人的感觉、心灵、意识、观念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形而上学: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对象的哲学。
二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即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从感觉上直接或借助中介间接地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能为我们的意志所反映,并能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所改变和确证。
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三种基本类型。
自在世界:属人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人类活动尚未涉及的自然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辅导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辅导资料第一部分一、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条主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世界是什么是物质(唯物)还是精神(唯心主义)的2、世界是怎样的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还是孤立、静止、片面、不动的(形而上学)二、书的整体结构世界构成的两个部分:自然、人类社会书的整体结构:自然一、世界是什么二、世界是怎样的第二章人类社会一、世界是什么第五章第六章二、世界是怎样的第七章辩证法第三章认识论第四章人的问题第八章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的特征和辩证唯物自然观第一章第二章:一、什么是哲学二、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1、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问题唯物与唯心主义区分唯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2、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物质A、什么是物质B、物质的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与时间和空间是密不可分的)2、意识A、什么是意识B、意识的本质内容形式3、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B 旧哲学的基本问题C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D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3、物质的唯一的特性是A、前后相继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运动变化性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是一种A、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B、时间和空间相对性C、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D、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84、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资料
简答题1、哲学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批判继承了以往哲学遗产,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使哲学变成科学。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
3、列宁的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关系是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世界中的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2)物质也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想象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因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5、在主体的能力结构中存在的基本要素6、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指物质世界的现象及其在思维中的反映具有普遍的相互联系的根本特性。
联系作为一般哲学范畴,通常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连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等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点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点复习资料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三方面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引申概念:系统(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a、(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b、(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成方式即结构。
发展(永恒性、普遍性)1、(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质)是创新。
2、(永恒性、普遍性)过程论5要点:a、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e、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b、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
2、哲学的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和时代的关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2、哲学与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都有正误之分)3、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具体科学与哲学的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要反对“替代论”;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要反对“取消论”。
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间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其次,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最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级哲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浙江大学本科哲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未来广博的人文和科学知识素养、系统的哲学专业基础知识、拥有比较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经验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具备在学术研究上进一步培养潜质(为研究生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拥有宽广的理论和实践视野、能够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要求毕业生要求系统掌握中外哲学的理论、历史与方法,基本具备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历史;2、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3、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学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4、了解国内外哲学重要理论前沿、重大实践问题和研究动态;5、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6、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拥有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7、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科技哲学导论 伦理学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Ⅱ 西方逻辑与理性 西方哲学史II:西方近代哲学 西方哲学史I:西方古代哲学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现代西方哲学I 现代西方哲学Ⅱ 中国哲学史Ⅰ 中国哲学史Ⅱ 中国哲学史Ⅲ 中国哲学史Ⅳ 中国哲学原著研读推荐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45+6+8 授予学位 哲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 哲学类交叉学习:辅修专业:32学分,修读标注"*"号的课程。
双专业: 50学分,在修读辅修课程的基础上,修读标注"**"号的课程。
双学位: 68学分,在修读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毕业实习8学分和毕业论文10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 43.5+6学分(1)思政类 14+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371E0010形势与政策Ⅰ+1.00.0-2.0一(秋冬)+一(春夏) 55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2.0-2.0一(秋冬)55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3.0-0.0一(春夏)551E00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3.0-0.0二(秋冬)/二(春夏) 551E004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0 4.0-2.0三(秋冬)/三(春夏) 371E0020形势与政策Ⅱ+1.00.0-2.0四(春夏)(2)军体类 5.5+3学分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
学生每年的体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3110021军训+2.0+2一(秋)031E0020体育Ⅰ 1.00.0-2.0一(秋冬)031E0030体育Ⅱ 1.00.0-2.0一(春夏)031E0010军事理论 1.5 1.0-1.0二(秋冬)/二(春夏) 031E0040体育Ⅲ 1.00.0-2.0二(秋冬)031E0050体育Ⅳ 1.00.0-2.0二(春夏)03110080体质测试Ⅰ+0.50.0-1.0三(秋冬)/三(春夏) 03110090体质测试Ⅱ+0.50.0-1.0四(秋冬)/四(春夏)(3)外语类 6+1学分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要求为6+1学分,其中6学分为外语类课程选修学分,+1为“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必修学分。
学校建议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和“大学英语Ⅳ”,并根据新生入学分级考试或高考英语成绩预置相应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二年级起学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
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本科生“外语类”课程修读管理办法》(2018 年4 月修订)(浙大本发〔2018〕14 号)。
1)必修课程 +1.0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51F0600英语水平测试+1.00.0-2.02)选修课程 6学分或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51F0020大学英语Ⅲ 3.0 2.0-2.0一(秋冬)051F0030大学英语Ⅳ 3.0 2.0-2.0一(秋冬)/一(春夏)(4)计算机类 2学分学校对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
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计算机类通识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11G0230计算机科学基础 2.0 2.0-0.0一(秋冬)(5)自然科学通识类 4学分学校对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
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以下课程二选一: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821T0100高等数学 4.0 4.0-0.0一(秋冬)821T0110应用统计学 4.0 3.0-2.0一(秋冬)(6)创新创业类 1.5学分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任选一门修读。
(7)通识选修课程 10.5学分通识选修课程下设 “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文艺审美”“科技创新”“生命探索”及 “博雅技艺”等6+1类。
每一类均包含通识核心课程和普通通识选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修读要求为:1)至少修读1门通识核心课程;2)至少修读1门“博雅技艺”类课程;3)人文社科学生在“科技创新”“生命探索”两类中至少修读2门;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5)若上述1)项所修课程同时也属于上述第2)或3)项,则该课程也可同时满足第2)或3)项要求。
2.专业课程 90学分(1)学科基础课程 9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41A9061哲学问题 3.0 2.0-2.0一(秋冬)041A9181逻辑学导论 3.0 2.0-2.0一(春夏)041A9031世界文明史 3.0 2.0-2.0二(春夏)(2)专业必修课程 58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4124710中国哲学史Ⅰ* 3.0 3.0-0.0一(春)04124890西方哲学史I:西方古代哲学* 3.0 3.0-0.0一(春夏)04124720中国哲学史Ⅱ* 3.0 3.0-0.0一(夏)04124730中国哲学史Ⅲ* 3.0 3.0-0.0二(秋)04129740现代西方哲学I* 2.0 2.0-0.0二(秋)04124870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3.0 3.0-0.0二(秋冬)04124900西方哲学史II:西方近代哲学* 3.0 3.0-0.0二(秋冬)04190061伦理学导论** 3.0 3.0-0.0二(秋冬)04129750现代西方哲学Ⅱ* 2.0 2.0-0.0二(冬)0412117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Ⅰ* 2.0 2.0-0.0二(春)04124610西方逻辑与理性* 2.0 2.0-0.0二(春)0412118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Ⅱ* 2.0 2.0-0.0二(夏)04129790数理逻辑** 2.0 2.0-0.0二(夏)04194380科学技术史 2.0 2.0-0.0二(夏)0412115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其原著选读Ⅰ** 2.0 2.0-0.0三(秋)04191030中国审美哲学 2.0 2.0-0.0三(秋)04194390科技哲学导论** 2.0 2.0-0.0三(秋)04124750中国哲学原著研读* 4.0 3.0-2.0三(秋冬)0412116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其原著选读Ⅱ** 2.0 2.0-0.0三(冬)04124920宗教学导论** 2.0 2.0-0.0三(冬)04124740中国哲学史Ⅳ* 3.0 3.0-0.0三(春)04190070心智哲学** 2.0 2.0-0.0三(春)04124880哲学逻辑 2.0 2.0-0.0三(夏)04124910中世纪哲学导论 2.0 2.0-0.0三(夏)(3)实践教学环节 13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4188063社会调查 2.0+4二(短)04188074社会实践 3.0+4三(短)04189194毕业实习8.0+8四(春)(4)毕业论文(设计) 10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4189040毕业论文10.0+12四(春夏)3.个性课程 11.5学分个性课程学分是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自主发展学分。
学生可利用个性课程学分,自主选择修读感兴趣的本科课程或用于转换境内、外交流学习的多余课程学分。
本专业学生的个性课程修读还需满足以下要求:(1)通识选修课程认定不得多于2学分;(2)需修读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至少1门;(3)本专业推荐修读以下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4198380印度宗教哲学 2.0 2.0-0.0二(秋)04198400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2.0 2.0-0.0二(冬)04128070科技社会学 2.0 2.0-0.0二(春) 04124661法哲学 2.0 2.0-0.0二(夏) 04190050形而上学 2.0 2.0-0.0二(夏) 04190100工程伦理导论 2.0 2.0-0.0三(秋) 04194400美学导论 2.0 2.0-0.0三(秋) 04198240中西传统宗教精神 2.0 2.0-0.0三(秋) 04198250社会网络 2.0 2.0-0.0三(秋) 04198390道家道教哲学 2.0 2.0-0.0三(秋) 04129780佛教哲学 2.0 2.0-0.0三(冬) 04198410儒家哲学 2.0 2.0-0.0三(春) 04124620认知科学哲学 2.0 2.0-0.0三(夏) 04190080认识论 2.0 2.0-0.0三(夏) 04190030当代宗教哲学 2.0 2.0-0.0四(秋) 04190110亚里士多德哲学 2.0 2.0-0.0四(冬)4.第二课堂 +4学分5.第三课堂 +2学分6.第四课堂 +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