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辨析及指标设定

合集下载

网络舆情基本知识

网络舆情基本知识

网络舆情基本知识网络舆情基本知识引言: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与此同时,网络舆情也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现象。

网络舆情可以理解为在互联网上对于某一特定话题的讨论和舆论集合,它不仅仅是对于公共事件的一种媒体报道,更是民众对于社会问题的普遍关注和表达。

掌握网络舆情基本知识,对于企业、政府、媒体以及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舆情的定义和特点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上的各种社交媒体、论坛、微博等平台,民众对于公共事件和社会问题的集体关注、表达和讨论的行为。

网络舆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互动性:网络舆情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网络舆情的参与者可以进行即时互动,实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

2.广泛性:网络舆情不再受限于时空的限制,任何人只要有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和网络环境,都可以参与到舆论的讨论中。

3.快速性:网络舆情具有较高的传播速度,信息在互联网上可以快速扩散。

一条重要的舆情消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数以百万计的人关注和传播。

4.碎片化:在互联网上,舆情信息的传播是碎片化的,信息内容可能是不完整的、片段的,这给了人们参与讨论的机会,也容易导致信息的误解和偏见。

5.虚构性:网络舆情中的一些信息可能是虚假、夸大或者失实的,这对于识别真伪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舆情监测和处理机构的介入。

二、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和作用网络舆情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1.舆论引导:网络舆情可以引导公众的舆论关注,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一条热点舆情可以迅速影响到更多的人,改变公众对于某一事件或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2.舆情监测: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的态度和情绪,及时发现社会问题的存在和紧迫性,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3.危机公关:网络舆情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通过及时回应和积极引导舆论,可以化解危机,重塑品牌形象。

网络舆情评估指标

网络舆情评估指标

网络舆情评估指标网络舆情评估指标是对网络上生成的各种言论、情绪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评估在政府、企业、媒体等各个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相关机构和个人了解网民对一些事件、产品或话题的态度和情感倾向,观察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引发负面影响的问题。

1.舆情热度:舆情热度指标是评估一个事件或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的关注程度。

可以通过关注度、访问量、浏览量等指标来衡量。

舆情热度的高低可以反映对一些事件或话题的关注度,较高的舆情热度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影响力。

2.舆情情感:舆情情感指标是评估网民对一些事件或话题的情感倾向,主要分为正面、负面和中性。

可以通过情感分析算法对网络言论进行情感倾向分类和打分。

舆情情感的分析有助于了解网民对事件的态度和情感倾向,可以为相关机构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3.舆情议题:舆情议题指标是评估网络上关注的具体议题或关键词。

可以通过对网络文本的关键词提取和频率统计,了解网民对一些事件或话题的讨论焦点和热点。

舆情议题的分析可以帮助相关机构了解网民对一些事件或话题关注的重点和热度,及时捕捉问题,并及时回应。

4.舆情传播路径:舆情传播路径指标是评估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和关联程度,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分析和传播网络模型来研究。

对于物理世界中的舆情传播路径,可以通过分析模拟和数据挖掘方法来进行研究。

舆情传播路径的分析可以帮助相关机构了解舆情发生的原因和传播途径,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及时遏制负面舆情的蔓延,推动正面舆情传播。

5.舆情影响力:舆情影响力指标是评估一些事件或话题在网络舆情中的影响力大小。

可以通过网民参与度、转发量、评论量等指标来衡量。

舆情影响力的分析可以帮助相关机构和个人了解事件在网络舆情中的影响力大小,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传播策略。

综上所述,网络舆情评估指标是对网络上生成的各种言论、情绪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管理与危机处理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管理与危机处理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管理与危机处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管理和危机处理成为了各个企业和组织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网络舆情和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成为了企业和组织在新媒体时代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一、网络舆情管理网络舆情管理是指通过对网络上的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和引导,以达到维护企业声誉和形象的目的。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条负面消息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管理网络舆情。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通过监测网络上的舆情信息,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到公众对企业的评价和关注点,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回应和引导。

监测系统可以通过人工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利用网络爬虫和数据挖掘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和分析。

其次,企业需要及时回应和引导网络舆情。

当企业发现网络上出现负面舆情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回应和引导,以减少负面影响。

回应和引导的方式可以包括发布正面信息、解释事实真相、与网民进行互动等。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媒体合作,利用媒体的影响力来引导舆论,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

最后,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网络舆情管理需要全员参与,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网络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处理。

二、危机处理危机处理是指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和处理危机,以减少危机对企业声誉和形象的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因此,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妥善处理危机。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

危机管理机制包括危机预警、危机应对和危机评估三个环节。

通过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到潜在的危机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化解。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一、本文概述在当今社会,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它不仅是公众意见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政府和企业决策的重要参考。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对网络舆情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包括其形成的背景、传播的方式、影响的范围等。

通过对网络舆情特点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

网络舆情的表达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我们将分析这些表达方式的优缺点,并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表达。

本文将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公众的影响力巨大。

我们将分析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渠道和机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

本文将对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网络舆情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现象或问题所表达的观点、情感、态度和意见的总和。

它是社会舆情在网络空间中的映射,反映了公众对于社会热点、公共事务、突发事件等的关注和态度。

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涵盖了其产生的环境、主体、客体以及表现形式等多个方面。

从产生的环境来看,网络舆情形成于互联网这一特定的信息传播平台。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匿名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得公众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交流意见。

这种特殊的环境为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从主体来看,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广大网民。

网民通过互联网平台表达自己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形成网络舆情。

由于网民群体庞大、构成复杂,因此网络舆情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再次,从客体来看,网络舆情的客体是各种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探析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探析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探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

这种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便利和福利。

但是,新媒体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网络舆情危机是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将会给企业、政府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不容忽视的危机。

因此,本文就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网络舆情危机的定义与特点网络舆情危机是指因舆情事件的发生,社会各界在网络上对有关事情的持续关注、讨论、传播和评价,进而引起了巨大的舆情波动、对不同人群的情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进而对相关组织或个体形象、信誉、业务等造成不良影响的危机事件。

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主要包括:同时性、广泛性、即时性、多元性、情感化等。

网络舆情危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可能给企业和组织的品牌形象和商业利益造成损失2. 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员工心态和职业生涯等造成影响3. 在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政策失信,失去公众信任,出现治理困难等问题。

4. 如果不能有效处理网络舆情危机,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社会安全问题。

网络舆情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传播速度快、人群多元化、事件情感化、信息的失真等因素。

三、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策略和方法针对网络舆情危机,我们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应对和处理。

具体来说,可能会采取以下一些策略和方法:1. 必须及时地识别和分析网络舆情危机,并对危机的根源和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2.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传递,释放真实、准确、及时、全面的消息,避免造成舆情连锁反应,采取危机公关措施,对危机事件做出有效的公开回应。

3. 建立良好的危机预警机制,以及体系化的危机管理体系,提高组织和个人应对危机的能力。

4. 加强舆情监测和干预,修复和改善舆情,积极引导和影响舆情,扭转负面影响。

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

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

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论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网络舆论,简而言之,就是公众通过网络平台表达、传播和交互的观点与情绪。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网络舆论的概念及其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我们将对网络舆论的定义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探讨网络舆论的特征,包括其形成的多元性、传播的迅速性、影响的广泛性以及表达的匿名性等。

通过对网络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时代的舆论生态,为有效应对网络舆论挑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网络舆论的概念界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形态,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网络舆论,顾名思义,是指在互联网上形成的,针对某一事件、现象或话题的公众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它是网络空间中各种信息交互、碰撞、融合的结果,反映了网络用户对特定议题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

网络舆论的概念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界定。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舆论是信息传播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广泛覆盖。

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反映了网络社会中的群体心理、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舆论是公众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它通过网络空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了具有特定情感色彩的意见集合。

网络舆论的概念界定还需要注意其与传统媒体舆论的区别。

传统媒体舆论通常受到媒体机构、编辑记者等特定群体的主导,而网络舆论则更加多元、开放和互动性强。

在网络舆论中,每个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收者,他们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可以直接影响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发展。

网络舆论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化的、互动性强的公众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它不仅是信息传播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舆情管控指标

舆情管控指标

舆情管控指标
舆情管控指标是用于评估和监测网络舆情的关键参数。

这些指标有助于企业或组织了解公众对其的看法,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维护其品牌形象和声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舆情管控指标:
1. 传播扩散:这是衡量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和范围的指标。

例如,一篇文章或帖子在多长时间内被多少人分享或转发。

2. 发布主体:这涉及到发布信息的个人、组织或媒体的性质和影响力。

3. 内容要素:这关注于信息的内容,如其真实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4. 舆情受众:这是关于受众的反馈和参与度的指标,例如网民关注度,它反映了网民对企业网络舆情的参与程度。

5. 民众关注:这是衡量某一特定舆情受关注的程度,即该舆情吸引了多少网民的关注和讨论。

6. 内容敏感及态度倾向:这涉及到信息的内容是否具有争议性或可能引起公众的不满,以及公众对该信息的整体态度倾向。

为了有效地进行舆情管控,企业或组织不仅可以使用各种舆情监测软件或系统,如百分点舆情监测、新舆盾、舆情管家等,还需要结合上述指标,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规避舆情风险并维护其品牌形象。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1.舆情源分析指标:首先,需要对舆情源进行分析,包括发布舆情的网站、平台和账号等。

这部分指标可以包括舆情源的影响力、可信度、发布频率等。

2.舆情传播指标:网络舆情的传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转发、评论、点赞等指标来了解舆情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3.情感分析指标:情感是舆情分析的重要角度之一、通过对网络舆情中情感的分析,可以了解舆情的正面和负面情感的比例、情感的强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舆情的影响力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4.舆情关键词分析指标:关键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舆情的热点和关注度。

通过分析热门关键词、关键词的出现频率等指标,可以了解社会公众对一些话题的关注程度。

5.参与度指标:参与度指标可以反映社会公众对一些舆情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评论数、点赞数、转发数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舆情的影响程度和社会公众对舆情的态度。

6.影响力指标:影响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舆情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舆情的曝光量、阅读量、转发量等。

7.时间特征指标:时间特征指标可以反映舆情的时间分布情况,包括舆情的爆发时间、持续时间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舆情的传播速度和持续时间。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其他相关指标,以更全面地评估和分析网络舆情。

分析网络舆情指标体系可以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来实现。

可以借助一些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来处理和分析大量的网络舆情数据。

总之,网络舆情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和角度。

通过合理的指标体系设计和科学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网络舆情的态势和趋势,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

1、设计原则
网络舆情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指标体系应涵盖网络舆情的各个方面,包括舆情热度、传播渠 道、受众反应等。
(2)客观性: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应基于客观数据,避免主观臆断。
(3)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方便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 分析。
(4)动态性:指标体系应能够适应网络舆情的变化和发展,及时调整和优化 指标。
三、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1、选择关键指标:预警指标体系的关键在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这些指 标应能够反映网络舆情事件的主要特征,包括事件的敏感性、涉及面、传播速 度和影响力等。
2、建立指标体系:在选择关键指标的基础上,构建预警指标体系。这包括确 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计算方法,以及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参考内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 重要渠道。然而,网络舆情信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维护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建立一个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成为了必 要的工作。
一、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的构建
构建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2、信息筛选:通过对信息传播速度、传播范围、真实程度等指标的评估,可 以有效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3、意见引导:通过对意见领袖影响力和网络舆情情绪倾向的评估,可以有效 地进行意见引导,避免不良情绪的扩散。
4、政策制定: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和评估,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 据,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
5、制定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级别的预警,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例如,在低 级预警阶段,可以采取观察和跟踪措施;在中高级预警阶段,可以采取更加积 极的应对措施,如发布官方声明、组织新闻发布会等。

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辨析及指标设定

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辨析及指标设定

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辨析及指标设定作者:孙玲芳周加波徐会侯志鲁许锋来源:《现代情报》2014年第11期[摘要]针对学界对网络舆情危机概念研究模糊不清的现状,本文在总结与探讨舆情、网络舆情的概念的基础上,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提炼出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并指出网络舆情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破坏性、紧迫性、连带性、相对性和波及面广等特点。

初步建立了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为网络真情危机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网络舆情危机;概念辨析;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11-0025-04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人们现实的利益冲突、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心态以及社情民意都更为集中地在网络上反映出来,相对于传统传播环境,网络时代更容易爆发舆情危机。

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匿名性、自由性、渗透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再加上缺乏法律和伦理的强有力约束,互联网可能成为谣言和偏激声音传播的温床。

一些事情,无论大小,只要具有某种敏感特质,通过“蝴蝶效应”和“滚雪球”效应均会迅速形成网络舆情,进而产生巨大的舆情影响力,某些网友曾放言,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随着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几率的走高和危害程度的加深,近年来网络舆情危机引起了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但是略显遗憾的是,人们很容易跳过网络舆情危机本身,而直接进入网络舆情危机的应用研究(如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检测、跟踪、预警、治理策略等)。

虽然这种做法能够在短期内促进网络舆情危机研究的表面繁荣,但长此以往,却会带来认识和研究上的混乱。

例如有的学者将网络舆情危机理解为负面网络舆情,有的简单将其理解为网络危机,有的还称其为网络领域内的公共危机或舆情危机。

在“网络舆情危机是什么”都没搞清楚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到“怎么办”的层面,得出来的结论难免会有隔靴搔痒,不得要领之嫌。

因此,有必要界定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和内涵,提炼相关变量和指标。

网络舆情数据分析与舆情危机管理研究

网络舆情数据分析与舆情危机管理研究

网络舆情数据分析与舆情危机管理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了解和分析网络舆情数据,以及有效地进行舆情危机管理,对于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网络舆情数据分析及舆情危机管理进行研究。

一、网络舆情数据分析网络舆情数据分析是指通过对网络上涌动的海量舆情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挖掘,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力,以指导决策和舆情预测。

网络舆情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热点话题、人们的情绪倾向和态度,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相应的公共政策和公司经营战略。

1.1 舆情数据收集与整理网络舆情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网络舆情数据收集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网络爬虫、社交媒体API、在线调查等途径获得。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合法性。

同时,对于获得的数据,还需要进行清洗和整理,剔除冗杂的信息,提取有用的数据,并将其进行分类和标记。

1.2 舆情数据分析方法舆情数据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情感分析和网络关系分析。

文本分析主要是对舆情数据中的文本进行分词、向量化和聚类分析,以便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情感分析是对文本中的情感倾向进行判断和评估,从而把握舆情态势。

网络关系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网络转发、评论和关注关系,揭示意见领袖和舆论传播路径,从而帮助理解舆情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1.3 舆情数据挖掘应用舆情数据挖掘是利用数据分析方法,从庞大的舆情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规律和趋势。

例如,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找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舆论领袖,寻找特定事件或产品的热门话题,进行舆论焦点的预测等。

舆情数据挖掘的应用还包括信息推荐、舆情预警、品牌管理等方面。

二、舆情危机管理研究舆情危机管理是指在面临网络舆情危机时,有效地处理和应对危机,并最小化危机对组织或个人的负面影响。

舆情危机管理的研究主要涉及危机预警机制、危机应对策略和舆情危机处理案例研究等方面。

网络舆情问题与解决方案

网络舆情问题与解决方案

网络舆情问题与解决方案网络舆情问题和解决方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管理成为了各个企业和组织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网络舆情管理不仅关乎组织的声誉和影响力,还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发展和经营。

由于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很多企业和组织在处理网络舆情问题上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问题的定义、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企业和组织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网络舆情问题的定义网络舆情是指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而引发的一系列公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或事件。

这些话题或事件可能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有时候甚至会对组织的声誉和地位造成不良影响。

网络舆情往往具有即时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对组织的管理、运营和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网络舆情问题的原因1.恶意攻击和造谣:一些不法分子或竞争对手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发布虚假信息,对组织进行攻击和诋毁,从而制造不良的网络舆情。

2.管理失误和危机处理不当:一些组织由于管理失误或者危机处理不当,导致公众产生了负面情绪和观感,形成负面网络舆情。

3.缺乏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一些组织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导致了对网络舆情的忽视和疏漏。

4.公众对组织的不满或者意见分歧:公众对组织的服务、产品或者政策产生了不满或者意见分歧,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形成不良网络舆情。

三、网络舆情问题的影响1.形象受损:负面的网络舆情会对组织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好感。

2.经营受阻:负面的网络舆情会影响组织的市场声誉和销售业绩,从而影响组织的经营和发展。

3.决策困难:负面的网络舆情会导致影响组织的决策环境,使组织难以顺利推进决策和管理。

4.消极情绪蔓延:负面的网络舆情会引发公众的消极情绪和观感,从而影响组织的员工团队和合作伙伴。

四、网络舆情问题的解决方案1.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组织需要建立起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追踪和管理网络舆情,以便迅速反应和处理。

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

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

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网络舆论的概念及特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网络舆论的度越来越高。

那么,什么是网络舆论?它与传统媒体有何不同?本文将详细解析网络舆论的概念,并介绍其独特的特征。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网络舆论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的各种言论、意见和社会舆论。

这些言论和意见可能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和个体,包括网民、专家学者、政治领袖等。

网络舆论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可以形成强大的声势,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舆论具有以下特点:1、传播速度快: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极快,网络舆论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到全球各地。

2、多元化参与:网络舆论的参与者众多,包括各种社会群体和个体。

这使得网络舆论更加多元化,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舆论场的混乱。

3、互动性强:传统媒体一般以单向传播为主,而网络舆论则具有强烈的互动性。

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网民进行实时交流。

4、内容丰富多样:网络舆论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既包括言论、意见,也包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

三、网络舆论的影响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揭露社会问题、表达民意和促进公共讨论来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谣言传播、网络暴力、侵犯他人隐私等。

同时,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也值得我们。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网络舆论可能更加智能化的进行分类和筛选,对于公共议题的讨论也可能更加深入。

四、应对网络舆论的措施面对网络舆论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网络监管,建立健全的网络舆论管理制度,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

其次,学校和家庭应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媒体素养和道德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网络信息。

此外,企业和媒体也应加强自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不实信息和恶意言论要及时澄清和纠正。

同时,我们也需要促进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网络安全水平,保护网民的合法权益。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机制分析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机制分析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机制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影响日益凸显。

一旦出现舆情危机,对于政府、企业和组织来说,预警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运用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机制来提前预防和化解潜在的危机。

一、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网络舆情危机是指在网络上由某一事件引发的矛盾冲突,通过网络传播和扩散,最终导致公共关系失调和企业形象受损的一种危机形式。

网络舆情危机具有以下特点:1. 信息传播速度快。

在互联网时代,一条消息可以在短短几秒钟内被数百万人传播,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2. 网络舆情危机规模广。

由于社交媒体的兴起,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节点,导致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范围愈发广泛。

3. 舆情危机应对困难。

在网络舆情危机中,传统的危机公关手段可能已经不再适用,因此需要有新的预警机制来及时应对。

针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预警机制,以便对潜在危机进行监测、预警和应对。

从技术、组织和制度三个方面建立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机制。

1. 技术手段在技术手段方面,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通过对舆情信息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实现危机预警。

(1)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大量的舆情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和情感识别,从而快速准确地判断舆情的走向和影响程度。

(2)大数据分析。

通过对海量的网络舆情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挖掘出潜在的危机信号,并给出预警提示。

(3)监测工具。

借助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可以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危机。

2. 组织建设在组织建设方面,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舆情预警团队,负责对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提出预警建议,保障危机得到有效处理。

(1)专业团队。

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需要一支具备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的团队来完成,他们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舆情进行判断和分析。

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及几点思考3篇

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及几点思考3篇

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及几点思考第一篇:网络舆情的定义及作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作为一种新的方式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网络舆情,指的是社会公众对于某一事件、话题或者人物的态度和情绪的总体表达。

网络舆情是由众多网络用户所发出的声音所组成的集体意见,这些意见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还有可能是中性的。

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心态,反映了人们对于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网络舆情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组织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

政府、企业和组织需要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了解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情绪,以便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管理。

其次,网络舆情也对个人产生了影响。

我们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和行为,会对我们的形象和声誉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谨慎对待。

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既包括事件本身的性质,也包括媒体和公众的反应等。

因此,在处理网络舆情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正确评估舆情的影响,采用合理的沟通和管理策略,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的挑战。

第二篇:网络舆情的特点与分类网络舆情具有很多特点,其中最显著的一点是其迅速传播的速度和广泛的覆盖面。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影响到很大的人群,同时也能够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限制,在国际范围内产生影响。

此外,网络舆情还具有互动性、匿名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互动性指的是网络舆情中用户可以自由地留言、评价和互动,匿名性则是网络舆情用户的身份往往难以确定,多样性则意味着网络舆情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见和观点,不容忽视。

针对不同的事件和话题,网络舆情可以被分类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1.正面网络舆情。

正面网络舆情通常指的是一些积极向上的话题或者是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赞扬和支持。

正面网络舆情能够促进人们的正能量,增强社会凝聚力。

2.负面网络舆情。

负面网络舆情通常是指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批评和谴责,这些言论往往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给相关方带来巨大的损失。

舆情危机管理.pptx

舆情危机管理.pptx

媒体沟通
及时与主流媒体进行沟通,提供准 确、权威的信息,防止虚假信息的 传播。
公众信息发布
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 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事件进 展和应对措施,保持信息透明和沟 通畅通。
03 舆情危机应对策略
快速反应机制
建立应急小组
一旦舆情危机爆发,应迅速成立 由公关、法务、技术等多部门组 成的应急小组,确保能够迅速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7 总结与展望
舆情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1. 维护品牌形象
2. 增强信任度
在舆情危机中,有效的危机管理能够及时 回应公众关切,减少误解和负面评价,从 而保护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通过及时、透明、负责任的舆情危机管理 ,企业能够向公众展示其诚信和专业素养 ,进而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
3. 降低风险
4. 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迅速回应
品牌方在得知舆情后,立即发布官方声明 ,承认问题并道歉。
积极沟通
通过多渠道与消费者互动,解答疑问,缓 解公众不满情绪。
公开透明
提供详细的事故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同 时承诺对受影响消费者进行赔偿。
案例二:某政府部门舆情引导与处置
主动回应关切
及时发布信息
政府部门迅速组织新闻发布会, 通报事故情况,公布调查结果。
3. 反馈与改进
在培训和演练后,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对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估,并针 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团队沟通与协作
1. 建立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确保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 传递信息。
2. 跨部门协作
加强与其他部门(如市场、产品、技术等)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 力应对舆情危机。

网络舆情与应对措施讲稿

网络舆情与应对措施讲稿

网络舆情与应对措施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我今天交流的内容覆盖四个方面,分别是:舆论、舆情及网络舆情的概念;网络舆情的形成分析;网络舆情的监测以及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个内容。

一、舆论、舆情及网络舆情的概念(一)舆论:公众的意见或言论。

它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舆论的形成:有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

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

当社会出现某一新问题时,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基于自己的物质利益和文化素养,自发地、分散地表示出对这一问题的态度。

持有类似态度的人逐渐增多,并相互传播,相互影响,凝聚成引人注目的社会舆论。

政治领导集团或权威人物,按照人们的意愿,提出某种主张或号召,并引起广泛共鸣,也可转化为社会舆论。

传播工具在反映舆论和形成、引导舆论过程中的作用:社会舆论若只在街谈巷议中存在,或仅记载于决议,其力量是有限的。

只有经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传播工具的广泛传播,唤起人们对某一社会问题的注意,才能把舆论凝聚起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社会舆论的重要性:反映人心的向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舆情的理解:1.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

换句话说,民意是形成舆情的始源,没有民意,就没有舆情;2.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而非民意的全部;3.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网络安全网络舆情PPT

网络安全网络舆情PPT

网络安全网络舆情PPT网络安全网络舆情PPT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指的是保护网络系统、网络设备和网络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修改或泄露的能力。

-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一次网络安全漏洞都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

- 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黑客攻击、病毒和恶意软件、数据泄露等。

2.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黑客攻击:黑客使用各种手段,如破解密码、网络钓鱼等,来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攻击网络系统。

- 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文件下载等方式传播,对用户的计算机造成损害。

-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获取、使用、存储或传输敏感信息的行为,如个人身份信息、财务信息等。

3. 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使用强密码:选择复杂且难以猜测的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

- 安装防病毒软件: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并进行定期的系统扫描。

- 小心网络钓鱼:不轻易点击可疑的链接或附件,警惕钓鱼网站的诈骗行为。

-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用户对网络安全的认识,警惕可能的网络威胁。

4. 网络舆情的定义- 网络舆情指的是人们在网络上对某一事件、产品或组织的评价、意见、态度等的总和。

- 网络舆情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和方法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获取对事件、产品或组织的评价和反馈信息。

5. 网络舆情的影响- 对企业而言,网络舆情可以反映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帮助企业改进产品或服务,提高竞争力。

- 对政府而言,网络舆情可以反映民众对政策的看法和态度,帮助政府调整政策,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 对个人而言,网络舆情可以影响个人形象和声誉,需要注意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举止。

6. 网络舆情的监测方法- 利用社交媒体分析工具,如舆情监测软件,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评论、消息和转发进行监测和分析。

- 利用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了解对某一事件、产品或组织的评价和反馈信息。

网络舆情指数体系介绍

网络舆情指数体系介绍

网络舆情指数体系介绍网络舆情指数体系是指通过对网络舆情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来衡量网络舆情的整体状况和趋势。

它是对网络舆情的定量化测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网络舆情的发展变化,及时了解公众的关注焦点和情绪态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下面将从指标体系的构成和功能两方面对网络舆情指数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一、指标体系的构成:1.舆情热度指标:包括舆情关注度、讨论度等指标,用于衡量舆情在网络上的传播程度和影响力。

2.舆情内容指标:包括情绪态度指标、话题关注度指标等,用于分析舆情内容中的情绪和关注重点。

3.舆情传播指标:包括传播速度、传播路径等指标,用于分析舆情在网络上的传播路径和影响范围。

4.舆情时效性指标:包括舆情爆发速度、持续时间等指标,用于衡量舆情的时效性和持续性。

6.舆情影响指标:包括对公众意见的反馈、对决策的影响等指标,用于分析舆情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和效果。

以上指标可以细分为更多具体的子指标,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选取和调整,构建适合特定领域和情境的网络舆情指数体系。

二、指数体系的功能:1.综合评估:通过将各个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可以给出网络舆情的综合评估结果,提供一个总体的舆情态势展示。

2.趋势预测: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的历史数据和现有数据,可以预测未来的舆情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3.舆情预警:通过设定一定的阈值,当网络舆情指数超过或接近预警值时,可以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决策者注意和采取相应措施。

4.热点监测:可以根据具体的话题或关键词,监测网络舆情数据中的热点话题,及时了解公众关注的焦点,并进行深度分析。

5.决策支持:网络舆情指数体系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公众舆情,制定适当的决策策略。

6.舆情管理:通过对网络舆情指数体系的运用,可以及时监测和掌握舆情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舆情管理,维护公众秩序和社会稳定。

总之,网络舆情指数体系作为一种综合评估和分析网络舆情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网络舆情的动态,及时掌握公众关注焦点和情绪态度。

网络安全舆情

网络安全舆情

网络安全舆情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愈发引人关注。

网络安全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到个人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还对国家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舆情的定义和特点、网络安全舆情的现状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舆情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公众通过互联网络平台传播的有关某一具体事件或问题的一系列言论、情绪和行动。

舆情有快速传播、广泛参与、言论自由等特点,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热点、反映民意,同时也可被恶意利用。

网络安全舆情即指有关网络安全问题的舆情。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网络。

然而,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如个人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并通过网络舆情传播。

在网络安全舆情中,首先是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泄露已成为常态。

无论是商家、社交平台还是政府机构,都有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事件。

泄露个人信息可能导致财产损失,更可能引发个人隐私泄露,给个人带来巨大的困扰。

其次,网络诈骗也是网络安全舆情中关注度较高的问题。

通过各种手段,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活动。

这些诈骗活动手法多样,如虚假中奖信息、电话诈骗等,危害了人们的财产安全和信任感。

网络安全舆情的发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信息泄露和诈骗事件频频发生,不仅削弱了人们对网络的信任,也导致公众对社会治安的担忧。

一旦网络安全问题引发了舆论热点,恶意传播和谣言也可能会加剧社会不稳定。

面对网络安全舆情的现状,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公众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的能力。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网络安全事件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以维护网络安全秩序。

此外,建立网络安全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网络安全舆情,有效遏制谣言、传播恶意信息。

总之,网络安全舆情是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应对。

只有通过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监测和应对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辨析及指标设定作者:孙玲芳周加波徐会侯志鲁许锋来源:《现代情报》2014年第11期[摘要]针对学界对网络舆情危机概念研究模糊不清的现状,本文在总结与探讨舆情、网络舆情的概念的基础上,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提炼出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并指出网络舆情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破坏性、紧迫性、连带性、相对性和波及面广等特点。

初步建立了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为网络真情危机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网络舆情危机;概念辨析;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11-0025-04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人们现实的利益冲突、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心态以及社情民意都更为集中地在网络上反映出来,相对于传统传播环境,网络时代更容易爆发舆情危机。

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匿名性、自由性、渗透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再加上缺乏法律和伦理的强有力约束,互联网可能成为谣言和偏激声音传播的温床。

一些事情,无论大小,只要具有某种敏感特质,通过“蝴蝶效应”和“滚雪球”效应均会迅速形成网络舆情,进而产生巨大的舆情影响力,某些网友曾放言,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随着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几率的走高和危害程度的加深,近年来网络舆情危机引起了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但是略显遗憾的是,人们很容易跳过网络舆情危机本身,而直接进入网络舆情危机的应用研究(如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检测、跟踪、预警、治理策略等)。

虽然这种做法能够在短期内促进网络舆情危机研究的表面繁荣,但长此以往,却会带来认识和研究上的混乱。

例如有的学者将网络舆情危机理解为负面网络舆情,有的简单将其理解为网络危机,有的还称其为网络领域内的公共危机或舆情危机。

在“网络舆情危机是什么”都没搞清楚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到“怎么办”的层面,得出来的结论难免会有隔靴搔痒,不得要领之嫌。

因此,有必要界定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和内涵,提炼相关变量和指标。

1、相关理论研究概况1.1 舆情基本概念界定“舆情”一词古而有之,它是古汉语中由“舆”和“情”两字构成的一个偏正词组。

据最新考证,从词源学首见书证的角度“舆情”一词最早应出自《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朕采于群议,询彼舆情,有冀小康,遂登大用”之句。

此后,虽然在古代文献中“舆情”一词出现的频率逐渐增高,但古代学者并没有对“舆情”的内涵进行系统研究,仅仅作为一个词汇在使用,因此不能称之为概念。

作为一个研究范畴的舆情概念的确立只有10多年的时间。

目前对于“舆情”的定义多达10几种,比较有权威和代表性是王来华、刘毅以及张元龙的观点。

2003年王来华在其主编的《舆情研究概论》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舆情”的概念,他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对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L3J。

这一定义突出了民众与国家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但是它将舆情客体仅限于国家管理者,外延偏窄,与现实情况不相符。

刘毅在此基础上认为舆情是指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该定义将舆情的主体扩展为个人和机构公众,将舆情的客体放宽到与人们关心或利益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缺陷在于没有揭示出舆情与舆论的区别,对舆情客体的把握也不够精准。

张元龙进一步完善了舆情的定义,他认为舆情是社会民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事项)或自己关心的特定事件所持有的群体性情绪、意愿、态度、意见和要求的总和及其表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舆情主体、客体和本体的外延在不断的扩展,由狭义舆情发展到广义舆情,以适应当前我国舆情发展的特点。

笔者认为舆情就是公众对于特定时空中发生的与自身利益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事项所表现出的具有群体性倾向的所有态度、意见、情绪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1.2 网络舆情基本概念界定网络已经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第四媒体”,网络舆情成为反映社会舆情态势的实时晴雨表和温度计。

我国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始于20Q5年,此后众多学者对网络舆情下了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是刘毅和曾润喜所下的定义。

刘毅在《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专著中写道网络舆情就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曾润喜则认为网络舆情就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其他学者如南开大学徐晓日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

纪红则将网络舆情定义为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

通过分析比较上述有关网络舆情的定义,笔者发现网络舆情与现实舆情的本质共同点是公众对于公共事务和现实生活问题的态度、情绪和意见相互交错的总和,两种舆情之间即存在着互动关系又有区别。

网络舆情是对现实舆情的映射,是通过网络媒介的传播形成的舆情,是舆情的重要构成部分。

但是由于网络传播具有隐匿性、便捷性、传受双主体等特点,所以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会呈现出与现实舆情不太相同的特点。

综合以上分析与探讨,笔者认为网络舆情就是公众以网络为平台通过新闻、评论、发帖、微博等为载体表达的对于在特定时空中发生的针对特定组织或个人的与自身利益相关或感兴趣的各种事项的具有群体性倾向的所有态度、意见、情绪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1.3 公共危机基本概念界定网络舆情危机类属于公共危机,要想弄明白网络舆情危机的内涵与本质,就离不开对公共危机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探讨。

美国《危机管理》一书的作者史蒂文·芬克认为危机就像死亡和税收一样不可避免。

由此可以看出危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危机到底是什么?迄今为止,各国学者一直试图全面而确切地对危机下个定义,但是由于危机复杂多变,很难一言以蔽之,使得人们往往只能从危机的不同侧面和要点来定义危机。

危机管理研究先驱赫尔曼认为危机是指一种情境状态,在这种形势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且作出决策的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之外。

罗森塔尔则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性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

巴顿在《危机管理》一书中提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伤害。

我国学者张成福认为危机是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严重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清华大学薛澜教授给危机下了如下定义: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

以上列举的是国内外关于危机定义比较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观点,大概可以划分为危机状态论、危机情景论和危机事件论3类。

在上述危机定义的基础上,笔者将危机简单地定义为危机主体主体预防和控制力以外涉及的,具有某种危害程度的事件或者状态。

2、网络舆情危机概念的界定及辨析为了明确网络舆情危机研究的主题和外延,理清网络舆情危机的本质特征,笔者基于舆情和网络舆情的概念,从公共危机的角度,结合我国特殊的网络舆情环境,提炼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概念。

所谓网络舆情危机就是指网络上突然出现了对特定组织或个人具有严重威胁的舆情,组织或个人必须在物资、时间和信息缺乏的条件下快速做出决策的一种非常危险或者困难的状态。

网络舆情作为公共危机的一种具体表现,既具有公共危机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其特殊性,具体特征如下:2.1 不确定性现实生活中的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官员腐败、食品安全等矛盾和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网络舆情危机。

但是网络舆情危机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式爆发、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却是不确定的。

例如谁也不会想到2011年日本的大地震后网络上一句“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的传言竟然会引发席卷我国31个省市的“抢盐”风波,直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紧急发文称国家食盐库存充裕才平息这场风波。

2.2 破坏性网络舆情虽然只是公众态度、意见和情绪的表达,但有时却危害很大。

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和自由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因此网民可以更为自由、大胆地在网上散布谣言、发泄私愤、传播反动思想等违法行为而不必承担现实责任。

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危机不但会给政府、企业和个人带来暂时的经济损失或现实损失,更严重的是会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形象、信誉和威信带来长期的价值层面上的威胁,这种影响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和祛除的。

例如针对地方政府处理突发事件中的不作为、乱作为、隐瞒真实情况、报喜不报忧等现象,网络上出现了“老不信”、“你信不信”“反正大家都信”等暗讽政府的流行语。

政府部门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尴尬境地,即当政府不受信任的时候,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2.3 波及面广、难控制在信息时代,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更难控制。

互联网是一种超时空的信息链接,理论上讲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点或传播点。

不管信息是真是假,只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信息就会以核裂变的方式在网络中迅速地传播,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看到这些信息并可以发表评论。

另一方面,在Web2.0时代,网络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

传统媒体中“把关人”所具有的信息特权不复存在,随着中心话语权的消解,政府或企业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惯常的“捂盖子”、“鸵鸟政策”等行为,不仅不利于控制危机的传播,反而会加剧危机的扩散。

2.4 紧迫性在传统媒体传播过程中,舆情危机信息由于受到发布内容、发稿时间、版面设计等因素的制约,可以人为地延缓其爆发速度,为政府或企业留有足够的应对时间。

然而,随着微博、微信、论坛以及QQ等网络媒体的出现,一旦危机事件发生,相关信息就会迅速被网络媒体报道并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在网络世界里传播。

因此,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周期较之于传统舆情危机再一次缩短了。

另一方面,当网络舆情危机爆发时,政府或企业必须以最快速度应对,宁可危机信息发布的不全面甚至有错误,也不可给谣言留有产生和传播的余地。

网络传递速度使得危机处理从原来的“黄金24小时”法则转变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的“黄金4小时”原则。

2.5 连带性网络舆情危机具有“涟漪效应”,即一个危机事件有可能导致另一个危机事件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