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如何做血培养(--)

合集下载

临床医生如何做血培养(11-7-17)

临床医生如何做血培养(11-7-17)

接种需氧瓶,然后将剩余的血液接种入厌氧瓶。因
为多数菌血症是由需氧和兼性需氧细菌造成的,而 这些细菌从需氧瓶中更好的被分离。
由于婴幼儿患者厌氧菌所致菌血症比较罕见,婴幼
儿血培养可以仅用需氧瓶,为提高检出率、区分污 染菌,应采用两只需氧瓶为一组血培养。仍然采用 双侧双瓶的采血方式。
真菌血培养采用需氧血培养瓶采集标本。采用中和/
生物的检出率增加3%。
一份标本 2 个瓶子,每瓶 10ml ,共 20ml ;
要求至少采两份血,2份4个瓶子,共40ml。
要采集多少血液?
但并非越多越好,超过一定数量的采血量
会稀释培养瓶内的肉汤,使肉汤无法有效 中和血中的抑制物质(补体、抗体、抗生 素)。
血液与肉汤的最佳比例为1:4-1:10。
大肠杆菌
血培养现状—阳性检出率低(10%)
血流中含菌量低 血液中抗菌物质
抗生素的应用
培养条件限制 临床实践欠规范
血培养现状—假阳性率高
皮肤消毒不彻底 采血操作不规范 临床实践欠规范
优化血培养流程、提高检出率
采血时机 采血份数
采血量
规范操作
问题一: 怀疑血流感染,何时采血最佳?
Sepsis shock: Sever Sepsis 加低血压
明确血培养的临床意义
污染瓶: • 约2%
• 这些菌(阳性杆菌、棒状杆菌、 丙酸杆菌、气球菌、凝固酶-葡 萄球菌、微球菌)也引起全身感 染 • 污染瓶只见于一套瓶中的1-2瓶 • 只有第二套来鉴别 • 不作药敏 • 保留此瓶几天,等待第2套结果 • JCM 2002:40:2437-2444 如何减少污染瓶
是同一菌
没生长
可能污染菌,

血培养采集操作规程

血培养采集操作规程

血培养采集操作规程一、概述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

血液和骨髓的细菌学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菌血症按病程可分为一过性菌血症、间歇性菌血症、持续性菌血症。

菌血症患者多数为间歇性菌血症,病原菌周期性出现在血液中,随之为无细菌时期。

不管临床症状经历的严重程度,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相当低,据此要求临床多次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培养,但24h内一般不超过3次。

血培养常见菌: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伤寒沙门菌、绿脓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念珠菌属等。

菌血症是临床医学急症,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

二、物品准备与检验申请1、领取专用血培养瓶。

请拿检验申请单到病房二楼细菌室登记领取。

细菌室周一到周六上午正常上班。

其他时间如中午、夜班、节假日请到生化室联系。

普通血培养领取普通双相血培养瓶(绿色帽),全自动血培养领取:成人血培养领成人瓶(灰色帽),儿童血培养领儿童瓶(粉红色帽)。

2、填写检验申请单。

用钢笔填写,字迹清楚,填写完整。

填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送检目的、申请医生及送检时间。

三、采集指征一般患者出现以下一种体征时可作为采血的重要指征:发热(≥38℃) 或低温(≤36℃) ,寒战,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 0×109/ L ,特别有“核左移”时) ,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 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而临床可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培养。

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应该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及时做血培养。

四、采集方法1、操作流程: 打开血培养瓶塑料盖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并擦干表面残余酒精→消毒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血液从橡皮塞处注入血培养瓶内→用75%酒精重新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并盖好塑料盖→立即送检。

血培养的概念

血培养的概念

血培养的概念
血培养(Blood Culture)是一种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检测方法,用于从患者体内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接种到含有营养培养基的培养瓶或培养管中,以培养和鉴定可能存在于患者血液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菌血症(Bacteremia)或真菌菌血症(Fungemia)的金标准,即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血培养的主要目的包括:
1. 证实感染性病原体的存在。

2. 鉴定病原体的种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 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血培养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采集血液样本:通常从患者的静脉抽取血液,采集时需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 接种培养:将采集的血液分别注入到需氧瓶和厌氧瓶中,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氧气环境下生长。

- 培养和监测:将血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定期监测培养瓶中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 结果分析:如果培养出微生物,需要进一步鉴定其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最有效的抗生素。

血培养对于诊断和治疗严重感染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

正确执行血培养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血培养方法学

血培养方法学

血培养方法学
血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诊断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存在的细菌感染。

下面是血培养的一般方法学步骤:
1. 血液采集:首先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通常使用无菌针和无菌试管采集静脉血。

采集前要进行消毒。

2. 原液处理: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倒入无菌试管中,一般是
10~20毫升。

如果血液样本较稀,可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
水稀释。

3. 培养基选择:将血液样本接种于适合培养细菌的含有富营养物的培养基内。

常用的培养基有肉汤、布鲁菌培养基和三联培养基等。

4.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氧气条件。

一般常温培养或体温培养,有些特定细菌需要氧气气氛,有些则需要无氧气氛。

5. 培养时间:通常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但也可能需要更长
时间,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细菌如真菌。

6. 结果判断: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

如果有细菌生长,会形成菌落或者液体浑浊。

接着要进行细菌鉴定,通过形态特征、生理和生化反应等方法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7.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如果需要,可以进一步进行抗生素敏感
性测试,以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总的来说,血培养方法学是一种基于培养细菌的技术,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可以检测血液中存在的细菌感染,并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感染病因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血培养方法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血培养方法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血培养方法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一、概述血培养方法是一种常用于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实验技术。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原体。

血液是病原体在人体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通过血液培养可以检测和鉴定出引起感染的病原体。

血培养方法主要利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将患者的血液样本加入培养基中,并提供适宜的温度和环境。

在培养过程中,如果患者患有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病原微生物会在培养基中繁殖增长,形成可见的细菌集落或病毒病变。

血培养方法的发展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血培养,医生可以快速获得病原体的信息,从而选择合适的抗微生物治疗方案。

此外,血培养还可以用于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特性、传播途径等相关问题,在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本文将对血培养方法的背景介绍、具体的方法步骤以及其在临床和科研领域的实际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同时,还将总结血培养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全面地了解血培养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率和治疗水平,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血培养方法学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通过对血培养方法学的概述,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扩展对该主题的认识。

同时指出文章的目的,即对不同的血培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比较。

2. 正文:2.1 背景介绍:对血液样本的培养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传统的血液培养方法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血培养中的应用。

解释为什么血培养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以及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2.2 血培养方法一:详细介绍第一种血培养方法,包括操作步骤、培养介质的选择、培养条件的控制等。

同时讨论该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2.3 血培养方法二:详细介绍第二种血培养方法,包括操作步骤、培养介质的选择、培养条件的控制等。

血培养标准操作

血培养标准操作

3
什么是血培养?
• 血培养是实验室试验,从患者体内采血,并将其装入含有培 养基的瓶中,以此来确定导致患者感染的微生物(细菌或真
菌)是否已经浸入患者的血液。
• 完整的血培养过程包括:
收集样本 检测、分离并鉴定导致血流感染的微生物 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4
血培养过程
• 医师开出医嘱 • 护理人员收集送检样本 • 实验室培养、分离并鉴定导致血流感染的微生
• 当可疑临床症状出现后,应尽可能早地采血培养。在应用抗
菌药物之前采血培养是最理想的。如果患儿已经开始应用抗 菌药物进行治疗,则应该在下一次用药前采血培养。
8
采集血培养的时间
血培养采血时机
细菌浓度
体温
0
30 时间 (分钟)
60
9
血培养的采血量 要提高血培养检测阳性率,增加采血量是最显著的
• 成年人推荐的采血量是每对培养瓶接种20毫升血液。 每对培养瓶包括一个需氧瓶和一个厌氧瓶。 每个瓶子应该接种5-10ml的血液。
• 每一对瓶血培养应该从身体的不同部位采取 • 用来培养的血应该是外周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动脉血诊断意义不大。 • 根据推荐,应该避免从静脉导管或动脉导管抽血,因为通常这些装置 污染率较高。 • 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 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的判读。
19
皮肤消毒
13
Weinstein et al. Detection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dults: How Many BloodCultures Are Needed J Clin Microbiol. 2007; 45:3546-3548

血培养及骨髓培养操作规程

血培养及骨髓培养操作规程

血液及骨髓细菌鉴定操作规程文件号:HY-021-XJ-001 发布日期:2005年8月7日版本:B1版编写:王磊共:2 页审核:李茹平更新发布日期:审批:张久德1、检验目的:血液及骨髓标本的鉴定2、标本的接种:2.1培养基2.1.1血培养基中都必须添加SPS。

2.1.2双相培养基,即在培养瓶内有琼脂层于肉汤垂直(有商品供应)。

2.2 取血量:采血量一般以肉汤培养基的1/10为宜。

2.2.1急性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急性未处理的细菌性肺炎、肾盂肾炎。

应该在治疗前从不同部位采血分别接种于需氧,厌氧血培养瓶内。

2.2.2可疑为心内膜炎,体温不太高的持续菌血症。

2.2.2.1急性病例:治疗前在1~2H内在3个不同部位取3份标本。

2.2.2.2亚急性病例:第1天取3个标本,24H后,若全阴性再取3个标本。

2.2.2.3若已用抗生素的心内膜炎患者,连续3天每天取2个标本。

2.3已用抗生素治疗的其他患者:在48H内取6个血标本,每次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3、检验步骤:3.1 严格无菌技术取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后立即送实验室,放35℃孵育7天,送实验室之前,不可放冰箱暂存。

3.2下面几种情况提示细菌生长。

(1)琼脂层有细菌生长。

(2)均匀混浊,发酵葡萄糖产生气泡。

(3)微混浊有绿色变化。

(4)血球层上面出现颗粒状或絮状沉淀物生长,或自下而上的严重溶血。

(5)混浊并有胶冻状凝固,瓶壁有颗粒状粘附。

(6)表面有菌膜、菌环状生长,下层混浊。

3.3肉眼见有细菌生长,做如下处理:(1)取生长物涂片,做革兰染色。

(2)取生长物做药敏试验。

(3)取生长物做相应的生化鉴定。

(4)取生长物移种血瓶板、巧克力和中国蓝/麦康凯/伊红美蓝等平板或厌氧平板,进行分离以获得纯培养。

(5)革兰染色所见结果应急时报告临床医生。

(6)涂片结果证实为一种细菌生长,则可直接以增菌液做鉴定试验。

如有二种或多种细菌同时生长,则必须经过分离培养,以获得纯菌后再鉴定。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标准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标准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培养标本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血培养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2 术语一套血培养:从同一穿刺点同时采集的血液标本,分别注入需氧和厌氧瓶;静脉输液港:一种植入皮下,可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HACEK菌群:嗜沫嗜血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人心杆菌、啮氏艾肯菌和金氏金菌;血培养污染率:一般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阳性棒状杆菌、芽孢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和微球菌等污染引起的阳性瓶占总送检瓶数的比例。

3 导言人体血液中有很多物质,包括溶菌酶、白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可在几分钟内将入侵血流的微生物清除。

当微生物感染超出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时,人体不能将微生物局限于原始感染的部位,或在治疗中不能通过切除、引流等措施清除感染源,那这些微生物将侵入血液迅速繁殖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一过性菌血症常发生于对感染灶的外科处理、黏膜的创伤操作和易污染的外科手术,亦可发生于全身或局部感染的早期;间歇性菌血症常发生于腹腔等部位未能及时引流的脓肿;持续性菌血症常发生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血管内膜感染以及伤寒和波浪热的最初几周。

菌血症是临床急症,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

血培养是对入住急诊科、ICU患者、移植患者以及静脉插管患者的败血症进行早期诊断的一种方法,并根据阳性血培养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最佳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降低病死率有很大帮助,血培养对于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4 血样采集和培养瓶接种4.1 采血指证可疑感染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特征时,可以考虑采集血培养: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109 /L,特别有“核左移”时)或减少(计数<3.0×109 /L),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1,3-β-D-葡聚糖(G试验)升高及突然发生的急性呼吸、体温和生命体征改变。

血培养采集流程标准操作

血培养采集流程标准操作

血培养采集流程标准操作
一、采集指征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进行血培养:
1.高烧: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

2.寒战。

3.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或减少。

4.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5.疑似血液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二、采集时机
血培养的最佳采集时机是在患者发热或寒战发作时,或者在未使用抗生素前。

如果已经使用抗生素,应在下次用药前采集血培养。

在成人中,血培养应在发病后72小时内采集。

三、采集方法
1.准备:准备好所需器材,包括血培养瓶、注射器、消毒剂等。

2.消毒: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确保采血过程的无菌操作。

3.采集:从患者不同部位采集两套血培养,分别用于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培养。

每套血培养应抽取8-10ml血液,儿童为1-5ml。

4.轻摇:采血后轻轻摇动血培养瓶,确保血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合。

5.送检:将血培养瓶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培养和鉴定。

四、运输和储存
血培养瓶应在室温下运输,并避免阳光直射。

在储存期间,应保持血培养瓶直立,避免剧烈震动,以确保细菌的正常生长。

以上是血培养采集流程的标准操作,遵循这些步骤可以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血培养的原则和流程

血培养的原则和流程

样本采集和运输
• 样本拒收标准
– 标签错误或在血培养瓶上未贴标签 – 破损的或渗漏的血培养瓶 – 血液凝固的血培养瓶
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关键点
1. 时机:一旦怀疑血流感染,应该立即采 集血培养(尽可能在患者寒战或发热 时),无须等到发热最高峰。 2.次数:每名患者应至少采集2次血培养, 最好为 3 次,每次间隔不超过 30 分钟且 为不同部位。 3. 采样要求: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血药浓 度最低时。如果已经使用抗菌药物,使 用能中和抗菌药物的血培养瓶。
是否进行厌氧培养
• 血培养在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的分配
– 对于常规的血培养,建议采取包括需氧和厌 氧的一套血培养瓶
– 当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采血量时,首先应 进行需氧瓶的培养
要不要做厌氧培养?
菌血症病原菌种类构成 需氧瓶
需氧菌
厌氧瓶
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病原菌培养更完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样本采集和运输
• 样本的转运
– 血培养瓶应立即被送往实验室 – 血培养瓶保留在室温不得超过数小时 – 接种后血培养瓶禁止冷藏或冷冻
Blood Culture Set:一套组合的血培养瓶,其接种的是同一来源的 标本(同一穿刺)
血培养现状
• 阳性率不高,但2次送检阳性率明显提高
RJH 0704
每日送检1套阳性率 3.8%
每日送检2套阳性率 17.6%
采血量
– 对于成年患者,每套血培养瓶推荐的采血量 为20至30ml
– 对于婴幼儿患者,采血量不超过患者总血量 的1%
CLSI 血培养的原则和流程: 基本内容
• • • • 范围 定义 血培养的临床重要性 标本采集和运输

血培养操作规范及临床意义

血培养操作规范及临床意义

评估治疗效果
判断感染类 型
指导临床用 药
评估治疗效 果
预测疾病预 后
预测预后
指导抗生素使用: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预测病情进展:阳性结果提示感染,阴性结果提示感染可能较小 评估预后:根据培养结果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指导治疗: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监测耐药性
血培养在监测耐药性方面的作 用
采血次数
成人:至少2次 儿童:至少1次 特殊情况:根据临床需要,可多次采血 注意事项:避免在同一天内多次采血
培养基选择
选择无菌、无毒的培养基 根据培养目的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成分和浓度应符合要求 培养基应在使用前进行灭菌和质量控制
培养温度和时间
培养温度:35-37℃ 培养时间:通常为2-4周,根据具体病原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而 定
感谢观看
汇报人:
临床医生需要 综合考虑多种 检测结果和临 床表现,以做 出准确的诊断 和治疗决策。
06
血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
提高培养阳性率
优化采血技术:提 高采血技巧和操作 规范,减少污染和 交叉感染
改进培养基:研发 更高效的培养基, 提高培养阳性率
自动化技术应用: 引入自动化技术, 提高培养效率和准 确性
临床意义:提高培 养阳性率有助于更 准确地诊断感染, 指导临床治疗
扩大检测范围:将血培养检测范围扩展到更多病原体种类,如真菌、寄生虫等
提高检测灵敏度:通过优化培养基和检测方法,提高对低浓度病原体的检测灵敏度
实现早期诊断:通过缩短检测时间,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有助于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
自动化技术:利用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进行血培养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 准确性

血培养操作规范与临床意义

血培养操作规范与临床意义

培养时间长:需要数天才能得到结果,不利于早期 诊断和治疗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敏感性低: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血培养的敏感性 较低,可能导致漏检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快速检测技术:采用快速检测技术,缩短检测时间, 提高诊断效率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自动化操作:采用自动化操作技术,减少人为因素 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血培养的定义:血培养 是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标 本,在适宜的培养条件 下,对血液中的微生物 进行培养和鉴定,以确 定病原菌的一种方法。
血培养的目的:血培养主 要用于诊断和治疗感染性 疾病,特别是败血症、菌 血症等严重感染。通过血 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的种 类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医 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 治疗方案。
添加标题
血培养可以检测出多种病原微生物
血培养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 用价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血培养阳性结果指导抗生素治疗:通过血培养结果,确定病原体类型, 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血培养阴性结果指导抗生素治疗:在血培养阴性时,仍需要根据临床情 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避免延误治疗。
血培养与PCR 技术的结合: 提高病原菌检 测灵敏度和特
异性
血培养与质谱 分析的结合: 鉴定病原菌种
类和耐药性
血培养与生物 标志物的结合: 辅助诊断感染
性疾病
血培养与基因 测序的结合: 揭示病原菌基 因变异和演化
趋势
血培养与其他诊断方法的比较:血培养与其他诊断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在诊断 感染性疾病时的优缺点比较。

血培养操作方法

血培养操作方法

血培养操作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血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微生物。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治疗感染性疾病,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血培养的操作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检验过程。

一、准备工作1. 收集标本:首先需要收集病人的血液样本,通常是通过采血管方法获取。

在采集样本之前,务必进行充分的消毒和穿戴手套,以避免污染。

2. 准备培养基:选择适用于血液培养的培养基,通常是含有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

确保培养基处于无菌状态。

3. 准备培养皿: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

然后将培养皿封闭并标记上相关信息。

二、操作步骤1. 开启培养皿:取出封闭的培养皿,用无菌物品打开培养皿盖。

注意不要将培养皿底部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以免污染。

2. 加入血液样本:用无菌的采血针或吸管,取出一定量的血液样本,滴入培养皿中。

通常每个培养皿中需要滴入约1-2毫升的血液样本。

3. 均匀涂抹:用无菌的吸管或细胞平板,将血液样本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确保血液样本与培养基完全混合,以促进微生物生长。

4. 封闭培养皿:将培养皿盖盖好,避免培养过程中的外界污染。

封闭后,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或恒温箱中,以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5. 观察生长情况:在培养过程中,定期观察培养皿的生长情况。

通常在24-48小时后,可见到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

三、结果解读1. 阳性结果:如果在培养皿上观察到有微生物的生长,表明血液样本中存在感染源。

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阴性结果:如果在培养皿上未观察到微生物的生长,表明血液样本中未检测到感染源。

医生需要综合其他检查结果,继续诊断病因。

血培养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检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感染性疾病。

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结果解读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希望大家能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血培养的操作技巧,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血培养的意义及操作程序

血培养的意义及操作程序

培养瓶的选择
成年人的常规血培养应该用一对瓶 需氧瓶 + 厌氧瓶
对已经使用 抗菌药物治 疗的患者 用含活性炭 的抗菌药物 吸附瓶 FA FN
对未使用 抗菌药物 治疗的患 者 用标准血 培养瓶
SA
SN
应用厌氧瓶的原因
保证足够的采血量 便于解释血培养结果是污染还是真正感染 保证兼性厌氧菌的生长 保证厌氧菌的培养
解读注意事项
4、对葡萄球菌一代比三代头孢治疗效果好。 5、有些药物不适用于单独使用,仅用于联 合用药,如利福平。 6、因为是体外药敏试验,有些药体外试验 敏感,可能临床治疗无效。 7、同一菌株可能出现亚种,导致连续药敏 结果不吻合。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1、我们想用的药物在药敏试验中没 有做?
阴性报告结果的解读
阴性报告提示以下可能 非感染性疾病 感染已治愈 感染未治愈,但各种原因导致病原体未检测出来 采样运送不当:标本采集、送检、保存不当,导致 病原菌死亡,污染菌大量增殖; 抗生素影响:经抗菌治疗,标本中含大量抗生素, 病原菌受到伤害,不能正常生长; 苛养菌:如嗜血杆菌、淋球菌等因标本采集、送检、 保存不当,导致漏检。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6、选择药敏报告敏感的药物,为什么临床治疗无效?
体外药敏试验只能预测体内治疗效果,并不等同; 一般来说,耐药=治疗无效; 敏感≠治疗有效。 • 可能不是真正的致病菌(污染或定植菌) • 细菌本身因素(如诱导耐药,生物被膜) • 感染部位与药代动力学因素 • 细菌的MIC,给药剂量和用药方式 • 药敏试验药物中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无效,但可以与其他 药物联合用药 • 药物剂型及生物利用度(纯品、商品)
血培养的意义及操作规范
共同学习的三部分内容

血培养(临床篇)

血培养(临床篇)

针对特定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掌握采血指征、采血时机和采血套次。

同时,应严格执行指南要求,以诊断或鉴别诊断CRBSI。

血培养的意义菌血症高危人群国内血培养的现状阳性检出率<10%(国外约为15%)原因何在?1.血流中含菌量低2.血液中含抗菌物质3.抗生素的应用4.血培养的临床实践欠规范(时机、套数、量)5.只做需氧培养,不做厌氧培养完整的血培养过程1.医生开出医嘱2.护理人员收集送检样本3.实验室检测、分离并鉴定导致血流感染的微生物4.三级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采血指征▪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白细胞计数增多(>10.0×109/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或减少(<3.0×109/L)▪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RP升高▪PCT升高▪G试验升高▪突发的急性呼吸、体温和生命体征改变采血时间▪宜在寒战或高热高峰前采集▪尽可能在使用(或下一次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采血部位▪成人:同时采集2套(4瓶,需氧和厌氧各2瓶)▪儿童及新生儿:1瓶儿童瓶,只需做需氧培养,特殊情况才做厌氧培养,宜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医嘱:血培养及鉴定,每个瓶子开1条医嘱,如需要采集2套,则共计4瓶,需要开4个医嘱标本应隔多久采集▪蓝色:需氧瓶▪橙色:厌氧瓶▪黄色:儿童瓶采血量▪成人:每瓶8~10ml(如采集2套,需2个穿刺点,每个穿刺点需抽16~20ml静脉血)▪儿童:每瓶1~5ml▪新生儿:0.5ml▪采血量充足时,应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采血量不足时,应先注入需氧瓶,后注入厌氧瓶采血的先后顺序关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管可拔除的,应采集外周静脉血2套做血培养,同时送检导管尖端5cm做一般细菌培养及鉴定▪导管不可拔除的,应采集外周静脉血2套做血培养,同时采集导管血1套做血培养,同时送检临床护士应严格按要求执行医嘱,把握采血量和采血程序,着重关注消毒环节,最大限度降低血培养的污染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培养现状—阳性检出率低(10%)
血流中含菌量低 血液中抗菌物质 抗生素的应用 培养条件限制 临床实践欠规范
血培养现状—假阳性率高
皮肤消毒不彻底 采血操作不规范 临床实践欠规范
优化血培养流程、提高检出率
采血时机 采血份数 采血量 规范操作
问题一:
怀疑血流感染,何时采血最佳?
患者有发热、寒战或低血压等临床症状且血 培养有致病菌
基本概念:血培养
血培养是一项实验室检查,从患者体内采 血,并将其装入含有培养基的瓶中,以此 来确定导致患者感染的微生物(细菌或真 菌)是否已经侵入患者的血液。
血培养非常重要
菌血症和真菌血症 → 早期诊断 阳性血培养:证实有感染性的病原体
→ 鉴定病原体 → 优化抗菌药物治疗 → 改善预后
成功治疗感染症的因素
成功分离病原菌 – 标本收集、运送、保存 – 标本处理方法 – 检验医师专业知识
医师判读病原菌培养结果 选择适当治疗方法
如何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
标本采集时机 标本采集方法 标本的质与量 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镜检筛选合格标本 高质量、多种分离培养基 培养环境 合理的收费制度
明确血培养的临床意义
按出现时间特点的菌血症的分类 BSOP 3715
一过性菌血症(transient):持续仅数分钟
感染组织、粘膜表面‘、管定居的微生物 [钻牙、导尿、挤压毛囊]、 通过植入、手术进入
多次一过性菌血症(intermittent)
未引流的腹腔脓肿 肺炎球菌肺炎
持续性菌血症(Continuoys)
是同一菌 草绿色链球菌?
不是
可能污染菌, 不作药敏,除 非医生要求
按菌谱评 估
评估内容: 阳性瓶数 第2套结果 病史 白细胞数 体温 影像学 病理 与医生讨论
是病原菌
是病原菌,作药敏
Richer JCM, 2002; 40:2437-2444
血培养瓶可疑污染菌
48小时内留取 第2套血培养?
留取
未留 按菌谱评 估
治疗感染性疾病必须掌握两个评估
评估病原体、评估耐药性 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提高感染样本送检率 加强细菌耐药监测
关注细菌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已成为 临床工作者、临床微生物与微生态工作者、 药学家和从事感染控制的工作者共同关注的 热门焦点。
临床医生要合理用好两种数据
1. 本地区、本单位病原流行病学资料,指导经验 用药。(微生物室、院感科、临床科室)
Sepsis shock: Sever Sepsis 加低血压
明确血培养的临床意义
污染瓶:
• 约2%
• 这些菌(阳性杆菌、棒状杆菌、 丙酸杆菌、气球菌、凝固酶-葡 萄球菌、微球菌)也引起全身感 染
• 污染瓶只见于一套瓶中的1-2瓶 • 只有第二套来鉴别 • 不作药敏 • 保留此瓶几天,等待第2套结果 • JCM 2002:40:2437-2444
寒战
血培养
体温
细菌浓度
0
30
60
时间 (分钟)
研究表明:细菌通常在病人寒战和发热前1h进入血流
为了提高病人血培养的阳性率, 最好的抽血时间是:
生长菌是同一菌? 没生长 可能污染菌,
是同一菌
作药敏
按菌谱评 估
评估内容: 阳性瓶数 第2套结果 病史 白细胞数 体温 影像学 病理 与医生讨论
是病原菌
临床医生如何分析血培养结果
明确菌血症
大肠 肺链 金葡 肠杆菌科菌 脑膜炎奈瑟菌 乙链 伤寒杆菌 布氏杆菌 淋球菌
如何减少污染瓶
Pseudobacteraemia: 病原菌来源于病人血流之

不正确采血 实验室操作 可产生暴发性,消毒液被
菌污染
仪器问题
白细胞过多 过量的血量 其它
血培养瓶可疑污染菌
细菌室如何分析研究污染瓶
48小时内又收 到第2套否?
收到了
没收到 按菌谱评 估
生长菌是同一菌? 没生长
什么时候进行血培养?
脓毒症患者应常规行血培养 怀疑血流感染患者常规行血培养,如:
不明原因的发热(>37℃)或体温过低(<36℃) 休克,寒颤,僵直 严重的局部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肾盂肾炎,腹
部术后感染,…)、假体植入后感染〔人工关节、人工瓣膜〕 心率异常加快 低血压或高血压 呼吸频率加快
医院获得性菌血症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大肠、 • 金葡、 • 肠杆菌科菌、 • 绿脓杆菌、 • 肠球菌 • 厌氧菌 • 肺链、 • 酵母菌
明确血培养的临床意义
儿童菌血症的分类 BSOP 3715
儿童:
肺链 脑膜炎奈瑟菌 金葡菌 大肠杆菌
新生儿
• B群链球菌 • 大肠杆菌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酵母菌
世界人口死因 感染性疾病:25%
抗生素时代,感染仍是人类健 康的主要“杀手”
高死亡率原因
新现传染病:近30年,已有近30种新的病原生物, 其中包括HIV、 SARS、禽流感和各种新型肝炎病 毒等引起的各种疾病。
再现传染病:以往已被认为得到很好控制的传染 病,如结核、登革热等的流行和传播又重新抬头。
如何获得准确的微生物培养结果
------- 临床与检验科需要沟通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ICU 冯伟
临床与医技的不和谐
“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正确的标 本采取。临床医师、护师及检验技 师都必须通晓其要领。”
著名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专著《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的主编 Patrick Murray
2.药敏试验报告,纠正经验用药。 重视病原学检查,尽可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留 取标本送检。以提高病原学诊断率,为选药和调整 药物提供依据。
微生物的培养流程
临床 医生
细菌 检验
培养
医生
病人 病情
何种 标本
留取 标本
标本 合格
细菌 培养
结果 回报
临床 分析
血流感染
基本概念:血流感染
血流遭受的微生物(细菌或真菌)侵入所引 起的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 化脓性 凝血性脉管炎 防御低下的严重感染
明确血培养的临床意义
其它菌血症的分类 BSOP 3715
Sepsis:具有全身反应,如发热、心动过速,的 感染
Sever Sepsis :Sepsis 加任何一器官功能不正 常,加以下症状之一:血乳酸盐升高,尿少,意 识障碍,动脉压低 (hypox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