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及发展_吴国清

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及发展_吴国清
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及发展_吴国清

第37卷第3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7,No.3 2008年6月 Journal of Shanghai Nor 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08,Jun1

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及发展

吴国清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200234)

摘 要: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都市旅游正日益成为推动当地旅游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综合现象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都市旅游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服务链系统,是都市旅游目的地运行的核心系统,其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赖社会各系统的综合协调.基于相关概念与研究背景分析与梳理,探究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构成、特征及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发展趋向主要表现为:旅游产业集群化与融合化、旅游环境生态化与人文化、旅游服务多元化与时尚化、旅游管理法制化与标准化等,旨在推进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发展趋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137(2008)0320321205

0 引 言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环境下,大都市是具有世界和区域中心地位和影响力的现代城市.作为都市与旅游两者复合体的都市旅游,不仅在国际城市的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丰富了现代旅游的内涵.都市旅游作为现代旅游和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都市的基本功能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与关注.都市旅游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和高层次阶段的产物,与一般城市旅游的最大区别在于都市旅游拥有强劲的再生产功能,即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组合和扩张功能[1].都市旅游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结构优化和国际化,标志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旅游产业的素质提升和质量飞跃[2].都市设施现代化、功能国际化、形象主题化、服务产业化已成为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全方位需求.

都市是以其整体属性以及能提供一系列专业化功能和服务而吸引旅游者将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构建科学、完善的都市旅游服务体系正是发挥大城市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同时,随着都市旅游发展的不断深化与市场快速变化,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发展与创新就成为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而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又是大都市功能的重要标志.基于我国都市旅游处于发展阶段,尝试性地分析与探究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相关概念、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向等问题,对我国都市旅游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1 相关概念及研究背景

1.1 都市、都市旅游目的地

都市尤其是国际大都市,是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通过发展都市旅

收稿日期:2007211221

基金项目:上海旅游资源与文化发展创新基地(C LA601).

作者简介:吴国清(1964-),男,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22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

游可以促进城市设施及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城市的开放度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什么是都市,什么是都市旅游目的地,以及都市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特征以及评判指标等基本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目前都没有一个可借鉴的标准[3].就发展而言,都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和阶段性产物,都市并非等同城市,“都市”在英文中对应“metr opolis”,与城市“t own”或“city”的区别在于:都市拥有相当数量的人口,目前国际公认的人口规模超过500万;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甚至是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对本国、某区域甚至世界经济起控制作用;具备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有高度发达的第三产业,特别是繁荣的商业,具有高强度的综合服务功能,还有完善的中心商务区;具备一流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电讯和信息网络全球化,物质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都十分畅通;科学文化交流频繁,有广泛开展国际性科技文化交流的设施和能力;有一定比率的境外和外籍居民;有现代化的城市环境,拥有高质量的工作、生活和环境条件,能够反映当前世界的时尚、潮流和趋势[4].

从现代意义上的旅游诞生之日起,都市就与旅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都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门户,因此,都市往往不仅是区域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原因就在于都市往往具备了完善的接待服务设施、文化游览设施,同时,都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在空间上集聚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设施和吸引物,这从国际上著名的都市旅游目的地巴黎、东京、纽约、伦敦等都市可见一斑.目前,以商务休闲和观光娱乐为主的都市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强,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随着技术和交通工具的进一步发展,都市旅游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普遍和成熟,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城市也都同时是知名的都市旅游目的地.因此,可以将都市旅游的定义概括为“以都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要素为吸引物,开展商务会议、休闲购物、探亲访友、文化修学以及观光度假等为主要目的地的旅游活动.”类似的,都市旅游目的地则是以都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要素为吸引物,开展商务会议、休闲购物、探亲访友、文化修学以及观光度假等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为国内外游客及本地市民提供完成旅游体验、享受旅游服务的经济地域综合体. 1.2 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

目前国内关于旅游服务体系的研究尚不多.邹慧萍等(1996年)探讨了建立灵活快速反应的旅游服务系统ATSS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构想[5];郎富平等(2002年)从旅游服务质量体系角度分析了杭州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改善途径[6];赵洁(2002年)意识到了互联网对旅游行业的机遇和挑战,构建了旅游服务系统TSS,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功能、特点、网络结构、软件结构和关键技术[7];张文建(2001年)分别从旅游和服务两个角度提出了旅游服务系统模式以及旅游服务传递系统等[8];李季(2004年)将旅游服务体系分为主系统和社会支持保障系统,并对天津市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设想[9];张懿玮等(2005年)介绍了上海市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原则、内容、使用管理等方面内容,为旅游服务体系标准化提供了借鉴[10];石长波等(2006年)将旅游服务体系分为主系统(包括旅游者群体和旅游业群体)和旅游服务体系支持系统[11].

总体来看,学术界对旅游服务体系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及专项性旅游服务体系等方面分析与探讨,对旅游服务体系内涵、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功能效用及发展趋势等缺乏深度系统研究.本文作者认为旅游服务是指旅游业及其相关部门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也是旅游者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则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多样化旅游需求,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共同完成旅游服务(产品)组合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组织序列系统.

2 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结构分析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旅游业的“窗口”、“支柱”、“基地”和“辐射中心”,几乎都在都市,尤其是大都市.巴黎、伦敦、悉尼、东京等国际大都市都是本国或地区旅游业的辐射基地.一个国际大都市往往集旅游、观光、度假、商贸、会议、展览、购物、文化、体育为一体,拥有先进的接待设施,一流的服务水平,可以满足国际游客多种多样、内容广泛的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因此,拥有系统化、人性化、专业化、信息

化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对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都市旅游服务体系在空间上表现为旅游经济地域综合体,是一个结构复杂分工有序的高级旅游服务系统,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依据都市旅游性质、特征及旅游服务需求态势,将都市旅游服务体系划分为旅游服务核心体系、旅游服务公共体系、旅游服务辅助体系、旅游服务管理体系等四大服务功能体系(图1).建立和完善以旅游产业为主体、以政府和相关部门旅游支持系统为保障的都市旅游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整合优化各子系统内部资源,更重要的是利用系统的整合作用发挥整体优势,尤其是整体促销和信息平台的优势,提升都市旅游的整体水平和服务效率,促进都市旅游和谐发展

.

图1 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及相关性分析

2.1 都市旅游服务核心体系

为旅游者提供所有标准和个性化旅游服务的企业集合体,是都市旅游目的地生存发展的核心体系,主要为旅游者提供食、宿、行、游、娱、购等基本功能的服务体系.实施主体为直接提供旅游服务的经营企业,在市场规律和政府调控作用下,构成包括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业、旅游餐饮业、旅游商贸业和旅游娱乐业等为一体的管理先进、规模庞大的现代旅游行业体系,其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和影响都市旅游这一庞大系统发展进程,并成为都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2 都市旅游服务公共体系

为方便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需要而提供物质流、信息流、旅游流等网络化的、非排他性服务的盈利或非盈利机构的集合体,是都市旅游目的地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旅游预订服务、旅游集散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等现代化、信息化的网络服务平台.实施主体为政府、旅游商务和政务网站及旅游集散与咨询中心等部门,在政府规划、企业参与下,按照都市旅游发展目标和要求,对都市旅游功能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诸如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培训中心、旅游人才交流中心、旅游呼叫中心、旅游纪念品展示中心等全面覆盖的旅游服务功能设施,构筑便捷、高效的都市旅游服务平台.

2.3 都市旅游服务辅助体系

为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需要而提供相关其他服务的企业集合体,是都市旅游服务体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持系统,是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拓展和完善的重要表现.从产业关联度的角度分析,旅游产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的产业,不仅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内部行业,还同时与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娱乐、金融业、邮电通讯业、房地产业、环保等产业相互依托.实施主体为农副业、商业、建筑业、制

323 第3期 吴国清: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及发展

42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

造业等行业和公安海关、邮电通讯、银行保险、医疗卫生、旅游教育与培训等部门,都市旅游拓展了这些产业的服务内容和范围,共生共荣,促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4 都市旅游服务管理体系

为都市旅游发展、旅游者享受旅游产品而制定、宣传、贯彻与执行相关旅游政策、法规及旅游服务标准的相关旅游政府、行业部门集合体,是都市旅游服务体系赖以健康、持续发展规范保障系统.实施主体为相关旅游政府、行业等部门,主要为旅游者提供政策、法规、产业服务质量标准要求等,发挥其规划、调控和管理的职能,共同制定保障旅游者权益,提供旅游服务所需的相关政策、法规及产业标准等体系.

3 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发展趋向

3.1 旅游服务产业集群化与融合化

都市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产品或产出的构成涉及多种产业,具有产业融合化的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特点,因而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完全形成了一种互动的产业优化联动,使相关社会经济系统的功能在共生中强化发展,带动了都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产业关联度的角度分析,旅游产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的产业,不仅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内部行业,还同时与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娱乐、金融业、邮电通讯业、房地产业、环保等产业相互依托,共生共荣,旅游产业的发展拓展了这些产业的服务内容和范围,促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实践证明,在上海都市旅游发展中,“旅游产业集群”已经不止是科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前后关联、紧密结合、涉及154行业的产业集群.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自2000年至2005年,上海旅游产业总收入由716.10亿元上升至1604.26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8.98%;上海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 DP 的比重由的5.2%上升到6.4%,上海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能力有较大提高,已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发达的,包括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业、旅游餐饮业、旅游商贸业和旅游娱乐业为一体规模庞大的旅游产业体系,都市旅游已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3.2 旅游服务环境生态化与人文化

都市旅游与都市建设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现代都市旅游发展的实践模式,都市旅游的发展离不开都市这一大环境,加强旅游产业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全面提升都市的素质,尤其注重营造旅游大环境,营造方便散客的大环境.都市旅游环境建设对都市旅游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良好的旅游环境已经成为都市保持其旅游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是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生态化是指都市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体现自然环境、社会功能、文化意识三重和谐构建,打造都市旅游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旅游是和谐社会的推进剂,因此,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需求导向原则,强调有效供给,并同时考虑政府、企业、投资者、本地居民、旅游者等各方利益的共赢,让社区居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吸收社区居民到旅游企业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参与程度,使游客与社区居民和谐相处.

3.3 旅游服务产品多元化与时尚化

都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综合性的有机体,具有极其丰厚文化内涵,是现代经济、生活、文化和商贸的中心,因此,都市的综合性功能决定了旅游产品具有多元化的形态,各种旅游形式如:商务旅游、购物旅游、观光旅游、节庆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等都在都市旅游中存在,而能满足旅游者的多种旅游需求.同时,都市始终处于时代潮流的前端,迎合与引导市场消费而不断发展创新,时尚性是都市的特点之一,并成为都市旅游的重要吸引力.如:北京的什刹海地区、上海的新天地、衡山路酒吧街等都是当代都市时尚元素的代表,对当地居民和外地旅游者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3.4 旅游服务管理法制化与标准化

为了营造诚信公平的经营消费环境,规范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长期有

效的旅游行业管理制度.倡导旅游企业树立良好的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文明经商,守法经营,以诚信赢得游客.努力提高全行业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经营服务和管理水平,形成旅游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建立全天候旅游投诉制度,及时处理各种有关旅游方面的投诉,加大旅游执法处罚力度,认真查处对游客的各种欺诈现象、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和违法经营,维护都市旅游的良好形象.

从满足旅游者需求出发,以信息化为依托,以网络为载体,全面强化与更新旅游服务理念,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努力消除旅游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并加快与国际旅游业服务标准的全面接轨,即构筑适应旅游发展趋势的都市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将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符合“以人为本”和“游客至上”的理念,也符合旅游企业的长远利益发展.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标准,建立和完善都市旅游产业标准化体系,是当前都市旅游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 林洪岱.中国都市旅游发展的新趋势[C ].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0~200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 郑杨.城市旅游休闲服务网络的建设[J ].旅游学刊,1998,(2):34-37.

[3] 石培华.中国都市旅游发展的现状特征与解决对策[C ].都市旅游国际会议论文集,上海,2006.

[4] 高峻.都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C ].都市旅游国际会议论文集.上海: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5] 邹慧萍,汪应洛.建立灵活快速反应的旅游服务系统[J ].管理工程学报,1996,10(6):109-116.

[6] 郎富平,金平斌,王啸啸,等.杭州市旅游服务质量体系存在问题分析及完善途径[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31

(9):52-55.

[7] 赵洁.一个基于B r owser/Sever 体系结构的旅游服务系统[J ].系统建设,2002,(4):14-17.

[8] 张文建,王晖.旅游服务管理[M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

[9] 李季.关于天津市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J ].商业研究,2004,(4):173-176.

[10]张懿玮,姚昆遗.上海市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研究[J ].中国标准化,2005,(8):59-61.

[11]石长波,李东.建立哈尔滨市“大冬会”旅游服务体系的构想[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67-69.

Preli m i n ary study on the serv i ce system of m etropolit an tour is m desti n a ti on

WU Guo 2qing

(College of Touris m,Shanghai Nor 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

Abstract:W ith the devel opment of modern metr opolis,metr opolitan t ouris m is becom ing a main force t o drive the l ocal t ouris m industry and t o i m p r ove the l ocal econom ics .A s a new econom ical phenomenon,it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 on t o .M etr opolitan t ouris m service syste m is an open and comp rehensive service chain syste m and is the key fact or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the met 2r opolitan t ouris m.Based on the structures of such service syste m,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 ouris m industry asse mblage and in 2tegrati on,ecol ogical and hu manity envir on ment,multi -oriented and fashi onable t ouris m service,and legal and standard man 2age ment are the basic fact 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 opment of the metr opolitan t ouris m.

Key words:metr opolis;t ouris m destinati on;service syste m;devel opment orientati on

(责任编辑:郁 慧)

523 第3期 吴国清: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及发展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 一、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现状及态势 武汉城市圈国土面积约5.80万平方公里。据统计2007年常住人口2987.65万人,占全省的52.5%,统计口径城镇人口1399.17万人,城镇化水平46.8%,按照建设部《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测算,城镇化水平56.6%。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一般占全省60%左右,是湖北经济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 综合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特征鲜明,基础优势较为突出。一是武汉城市圈土地类型多样,地域分异明显,呈“一分山、两分水、三分丘陵、四分平原”的基本格局。二是水资源优势突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生态、人文资源较具特色。三是交通区位优越,产业基础较好。四是城镇布局与经济格局的圈层特征显著,沿长江、汉江以及京珠、沪蓉高速等轴线拓展趋势明显,其中沿沪蓉高速公路和长江的城镇产业发展轴具有相当的发展优势与潜力。同时,武汉城市圈整体发户不足的特征也十分显著,面临的挑战也十分突出。一是总体经济发展处于雏形阶段,城镇密度偏低。二是城市体系不够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明显。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空间布局具有明显的趋同特征,产业集群发展滞后。四是发展模式粗

放,武汉处围城镇发展动力不足。五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自然生态保护有待加强。 二、规划理念与发展目标 1、空间规划理念 “两型”社会建设赋予了武汉城市圈前所未有的艰苦使用命,其本质是要求武汉城市圈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要素集聚能力强、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道路。空间是区域发展的载体,因此,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需要贯彻全新的理念,在空间统筹领域大胆突破和创新,构建新型的空间格局,探索形成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空间机制。 本次规划突出“两型”社会发展导向,着重体现四大空间发展理念。即,强调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整合理念,加强对各类空间要素的统筹,处理好发挥武汉中心城市作用和促进周边城市加快发展的关系,着力提升区域整体功能;突出绿色工业化的空间集聚理念,以发展多层次循环经济空间为切入点,引导工业相对集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空间配置的优化提升,实现产业与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空间协调;贯彻健康城镇化的空间品质理念,发挥武汉城市圈后发优势,注重城乡建设标准的科学性、空间的集约性、规划的合理性,坚持环境优先,建设高品质的城乡生产生活空间;坚持生态现代化的空间管制理念,以生态保护为基础,推行科学的分

武汉市中心体系结构专题研究(核心摘要)

武汉市中心体系结构专题研究(核心摘要) 城市中心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核,是构成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大要素之一。城市中心体系的规模等级、职能类型、使用效率、空间形象等特性是城市影响力、实力、活力及魅力的直接体现。中心体系的发育状况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城市的运行发展。因此,研究中心体系的特征及发展规律,对把握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制定未来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以及确定近期建设重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相比巴黎香榭丽舍、东京银座、纽约曼哈顿、上海陆家嘴、北京国贸等鲜明的城市中心形象,武汉的中心在哪里?这是作为中部地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未来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世界城市的武汉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基于对武汉城市中心结构体系不清晰、中心形象不突出等特征的基本认识,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中心结构体系,支撑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框架,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特开展《武汉市中心体系结构研究》工作。研究涉及范围涵盖武汉城市圈、武汉市域、武汉都市发展区以及武汉市主城区。其中,主要研究范围为武汉市全域8569平方公里;重点研究范围为现行都市发展区3261平方公里和中心城区678平方公里。 研究采取“问题与目标”双导向结合的工作思路,聚焦武汉现状城市中心体系结构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重点关注武汉未来城市中心体系的“三个重要方面”。两个核心问题包括中心体系结构不够突出与中心发展路径不够明确。三个重要方面包括中心在哪里、中心缺什么、中心怎么建。 二、城市中心体系的案例借鉴及发展规律

(一)案例借鉴 1、中心体系的维度及层次性 中心体系发展具有两个维度:城市维度和组团维度。 城市维度的中心体系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国内外城市如巴黎、东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中心体系,基本上都由“主中心+副中心+新城中心”三类构成。 组团维度的中心体系中包涵了国内多数城市提出的组团中心,即服务于社区组团、提供城市最基本公共服务的生活圈中心,是构成城市中心体系扁平化结构的基本单元。 2、中心体系的功能分布特征 从特大城市的功能布局研究来看,具有如下特性:0-5公里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集聚区(中央活动区);5-10公里为城市专业功能分布区域;10-30公里是边缘城市或副城的重要功能节点地区;30-60公里是新兴功能培育区域地区; 60-120公里是综合性城市培育区域。此外,港口(空港、河港)等特殊地区承载了临空经济区、分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重工制造业、化工等特殊功能。 城市中心体系布局是与城市功能的圈层布局相对应的。通常,主中心位于城市 0-5公里范围内,集聚了金融、商务、办公等现代高端服务职能;城市副中心布局在5-10公里范围,依托某项市级功能发展专业化中心,如文化中心、商务中心、博览中心、体育中心等,副中心同时兼顾有服务区片基本生活功能;新城中心则布局在10公里以外,依托产业发展成为辐射区域或片区的新城。

(完整版)世界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案例

《世界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案例》读书笔记 我选择的书是世界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案例,这本书是以旅游地理学为视角进行的一些世界上旅游目的地的经营管理案例的分析。该书提供了36个典型案例,都是目前学术界和业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旅游业在城市复兴中的作用、生态脆弱地区的旅游开发、旅游危机管理、旅游生态税的合理性问题、扶贫与旅游的关系、滞缓旅游地的愿景规划、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开发等。因为该书讲解的知识都是以案例的形式出现,使我更容易理解书中关于经营管理的知识,以及旅游目的地经营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该书中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对知识的实际操作和运用。下面是我针对本书一些我已阅读并感兴趣的一些内容进行的而一些摘要: 一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业的平衡发展(以格拉帕戈斯群岛为例) (一)格拉帕戈斯群岛简介 格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瓜亚基尔以西1000公里的天平洋上,这些岛屿上的野生动植物既是世界级的旅游景观,又是不可再生的的资源,因此成为世界知名的世界遗产和生物圈保护区。以前,哟与地理位置偏远和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少,格拉帕戈群岛处于良好的保护状态之中。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人数的逐步增加,一方面,公众开始对群岛进行关注,为保护群岛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却进一步加剧对群岛上脆弱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严峻的问题。 (二)资源管理 1 国家公园的认定,致力于保护群岛内的生态系统,并设置“游客禁区”,限制游客数量。 2 区域划分国家公园划分为五个区域,给予不同的保护级别,很据保护区的首要目标达到游客需求的平衡: ●特别利用区——比邻居住区,当地居民在严格的控制下使用 ●集约利用区——包括大部分旅游景点,每天最大接待量为4~5个旅游团队, 每个团队的人数不超过20人 ●保护利用区——包括了较少旅游景点,之允许每天不超过20名游客观光

海洋旅游第5章 试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试题参考答案 五、填空题 1、自然与社会和客观事物与现象成为旅游资源,一般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对旅游者要构成一定的吸引力,具有游览观赏价值;其二,对旅游经营者有经济价值,经营者凭借这种客观事物与现象,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旅游目的地是一种集旅游资源、旅游活动项目、旅游地面设施、旅游交通和市场需求为一体的空间复合体。 3、目的地系统由吸引物、设施和服务三方面要素组成。 4、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吸引力的主体因素。 5、目的地系统,需要一个整合发展的过程,并且形成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自动修正的、持续发展的自组织系统。 6、3S指的是阳光、沙滩、海水。 7、游客管理的目标是在不破坏旅游地资源环境质量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求和提供高质量的游客体验。 8、目前, 游客冲击管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三个方面。 二、判断题 1、旅游吸引物不等同于旅游产品,只是旅游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一个地区内旅行社的数量直接决定看这个地区旅游需求规模以及旅游经济规模大小(×) 3、旅游业通常并不是目的地唯一的产业或经济活动,必须将旅游业整合到该地区总体发展模式中去。(√) 4、一个目的地可以成功存活多长时间将取决于其管理方式是否可持续。(√) 5、在旅游行为中,地理、社会等因素是影响旅游者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的最直接因素(×) 6、旅游目的地既是一个要素综合体,也是一个地域综合体。(√) 7、没有游客去的地方不能算作旅游目的地。(√) 8、马尔代夫位于斯里兰卡南方的海域里,被称为太平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 9、欧洲是海滨度假旅游的发源地。(√) 10、热带和亚热带已成为世界海洋旅游的重心。(√) 三、选择题

英语阅读: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Top10

两分钟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英语水平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8931586.html,/test/kuaisu.aspx?tid=16-73675-0 With a world full of fascinating destinations, choosing the perfect vacation spot can present a challenge. We hope these recommendations can help you craft your travel bucket list. Take a photo tour of the World's Best Places to Visit. 世界上到处是令人心醉的美景,想要选出最完美的旅游去处就成了难题。我们希望如下推荐的这些地方能帮助你制定出自己的旅游导航图。随着照片来游览一下“必去的世界最美胜地”吧。 1. Great Barrier Reef 大堡礁 Why go: The world's largest coral reef system boasts incredible scenery, whether you view it underwater, from the air or by boat. 前往理由: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以动人心魄的美景著称,无论你从水底,空中还是船上欣赏都一样美! 2. Paris 巴黎 Why go: Year after year, the magnetic City of Light draws travelers looking to cross the Eiffel Tower and Notre Dame off their bucket lists. 前往理由:年复一年,这座被称为“光之城”的魅力之都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实现自己游览埃菲尔铁塔和圣母大学的愿望。

黄鹤楼景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_基于深度旅游的视角

第64卷第1期2011年1月 Vol.64.No.1 Jan.2011.112~ 117 黄鹤楼景区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 基于深度旅游的视角 张 薇 张晓燕 摘 要:黄鹤楼景区是国家首批5A 级旅游景区之一,但目前面临着旅游文化主题不够明显、展示载体单一、生态景观效果不佳、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旅游深度吸引力不足的困境。提升黄鹤楼景区旅游吸引力,对于顺应国家最新旅游战略导向、提升武汉都市文化品位、迎合深度旅游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突出历史名楼文化休闲产品的参与性、倡导都市绿脉低碳旅游产品的宜人体验性、构建旅游信息系统数字化是培育黄鹤楼景区深度旅游吸引力的适宜路径。 关键词:黄鹤楼;旅游吸引力;深度旅游 一、引 言 黄鹤楼具有约1700多年历史,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武昌城,具有独特的坐山拥水地理优势,享有 天下江山第一楼 的美誉。自古以来就以 登高极目 的佳境和 千古名楼 的文化意蕴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对景抒怀,名诗美文源远流长。黄鹤楼景区现由主楼、南楼、落梅轩等大小70余处景点组成,被国家旅游局评为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列为国家首批5A 级旅游景区,在国内具有最高等级的旅游品牌地位。2009年旅游者接待量为150万人次,门票收入为6684万元,旅游综合收入为6696万元,旅游发展水平在武汉市主要旅游景区中名列榜首。但从收入结构看,仍然没有摆脱以门票创收为主的经营模式,旅游方式仍以简单的观光为主,对经上千年沉淀的名楼文化内涵体验不深,停留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天,与国内外许多运营成功的景区或文化主题公园相比,深度旅游吸引力明显滞后,因而成为制约其向高端文化休闲旅游景区发展的瓶颈。 二、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研究述评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主要包括文化、服务、景观环境以及娱乐吸引力等方面 ,能促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形成旅游需求,做出旅游决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文化内涵和自然景观差异性是决定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关键要素 ,而创造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设计原真性旅游产品是塑造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而且,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内涵,精心打造诉诸旅游者感官系统的体验场景,突出 兴奋点 和 消费点 ,诱发深层体 保继刚: 城市旅游:原理、案例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4页。 邸明慧,广新菊: 差异形成旅游产品吸引力研究 ,载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年第6期。 张薇,张晓燕: 世界文化遗产地殷墟旅游可持续吸引力提升研究 ,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张栋: 兴奋点 和 消费点 :旅游产品设计的两个重点 ,载 旅游学刊 2006年第3期。

06.武汉都市发展区多中心体系评析

武汉都市发展区多中心体系评析 徐幸子 摘要:武汉市在《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中提出在都市发展区构建两个层面、三个层级的多中心体系结构,为缓解中心城区过度集聚的发展压力,并适应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武汉都市发展区多中心体系的发育情况如何,以及是否符合规划预期,本文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人口、用地、交通三方面要素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武汉都市发展区的中心体系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多中心,中心体系等级结构不完善,3个规划副中心除鲁巷副中心已初步形成,其余副中心尚未建设,外围新城组群中心发育缓慢。武汉多中心体系发展仍存城市快速扩张的在阶段性特征。最后应对未来的规划编制和城市发展的规律,提出了针对下一阶段多中心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武汉都市发展区多中心体系空间结构 ArcGIS 核密度分析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 (Jenks)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国内大城市的发展越来越突破原有主城区单中心发展的格局,进入到大都市区多中心发展的空间结构模式。“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提出多中心空间结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年)”提出构建多核的市域空间结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 年)”提出建设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这些国内大城市的规划编制中,都从区域的层面进行城市建设发展的考虑。 在《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总规评估中,对武汉都市发展区的多中心体系进行识别,并对照规划分析武汉都市发展区多中心体系发育情况和表现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城市中心体系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1 概念辨析 本研究范围是武汉都市发展区,为适应武汉城市区域功能拓展提供空间准备,并对城市发展区域的生态空间、农田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为城乡统筹提供保障,因此提出“都市发展区”的概念,不具有行政区划的意义。某种程度上武汉“都市发展区”等同于国外的“大都市区”的范畴。周一星教授在《城市地理学》中对大都市区的概念定义为“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由一个中心城市和外围县组成”[1]。

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方式解析.pdf

摘要: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在全域旅游实施过程中,旅游目的地城市必须从全局出发整合区域内的所有旅游资源,转变传统旅游营销观念,重新制定旅游营销策略,积极推进旅游营销方式创新,以确保旅游业覆盖整个城市。本文论述了全域旅游视域下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创新营销方式,希望对提升城市全域旅游综合竞争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目的地;营销方式;创新 全域旅游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通过优化配置全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全域内的相关产业,打破各地方的行政界线,构建适应主流旅游消费市场的统一旅游管理体制,从而实现全域范围内的旅游开发共建共享。旅游目的地城市作为全域旅游的实施主体,要采取有效的旅游营销方式,提高全域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1重新定位全域旅游营销策略 旅游目的地城市要根据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制定营销策略,将打造城市品牌形象、实现旅游资源保值增值、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营销的中心任务,明确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科学制定旅游营销策略。1.1制定全域旅游营销整体规划。旅游目的地城市要在全面考虑城市定位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制定旅游营销整体规划。其一,资源依赖型城市。资源依赖型城市利用资源消耗发展重工业和基础产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枯竭问题。该类型城市在制定旅游营销策略时,要依托城市优势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积极创新旅游项目,实现城市形象转型。其二,超大型城市。超大型城市的人口密集度高,各项产业发展速度快,易超出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在超大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以城市周边一体化发展为主导,转移城市的非核心功能,通过周边旅游带动区域旅游,增强周边旅游的辐射作用,形成由点及面的旅游格局。其三,中小型城市。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为中小型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小型城市要充分依托自然环境优势,积极推进特色旅游业发展,为特色旅游业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利用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增强中小型城市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2更新全域旅游营销理念。旅游目的地城市要立足于全域旅游视角,对传统的城市旅游营销理念进行变革,以确保全域旅游跟上时代发展,增强城市的全域旅游竞争力。一是旅游目的地城市要从传统的建设热门景区向塑造城市整体形象转变,以城市品牌形象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充分整合区域内的冷门景区与热门景区,形成一体化的旅游景点建设与发展模式。二是旅游目的地城市要从打造世界遗产、A级景区等重点旅游产品,向构建全程优质体验转变,目的地城市要整合休闲度假区、旅游观光带、文化创意街区等新兴旅游资源,延伸重点旅游产品的服务链,为游客带来全程旅游舒适体验。 2创新品牌营销方式 品牌营销是指通过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认知程度,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一种营销方式。在全域旅游视域下,旅游目的地城市要实施品牌营销策略,重塑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对旅游城市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使城市成为游客旅游的首选目的地。2.1开展品牌产品营销。旅游目的地城市要充分发掘城市特色旅游资源,构建起城市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增强城市旅游品牌对游客的吸引力。旅游目的地城市应在原有旅游品牌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原产地品牌、老字号品牌、中外驰名产品品牌,充分发挥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如在旅游资源中,打造景区品牌、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在商品品牌中,依托本区域的知名企业,积极开发农副产品、工业品、旅游休闲产品和文化娱乐产品,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为游客提供周全的产品服务。旅游目的城市在全域旅游营销中,要集合城市知名产品,强化名牌产品之间的联系,通过激发游客对名牌产品的购买欲望,进而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促使旅游业带动工业、农业和商贸业的协同发展。2.2开展事件营销。事件营销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形象传播等功能于一体,通过策划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力的事件,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旅游目的地城市可采用事件营销方式,打响全域旅游的知名度。一是节日庆祝活动营销。目的地旅游城市可在一年四季或一年十二个月份中设定主题节庆活动,如国际服装节、啤酒节、赏灯会、迎春会、国际艺术博览会、冬泳节等,推动旅游全域化发展,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参与节日活动,加强游客与市民的互动交流,使游客体验宾至如归的感受,进而将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成旅游胜地。二是会展旅游营销。目的地旅游城市要体现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特色,策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旅游事件。如举办重要国际性会议,吸引政界、经济界的高层人士,权威性新闻媒体,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参与会议,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承办各类国际国内赛事,吸引国内外体育名将以及广大体育爱好者前来城市,积累城市的潜在游客群体;举办全国性和地区性会展,吸引中外商家前来交易商品,促进交流,为投资城市旅游业开辟绿色通道。 3创新整合营销方式 整合营销是指通过对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各项资源价值增值的一种营销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全域旅游营销中,可采用整合营销方式促使旅游业内和旅游业外资源的高度整合,充分发挥各产业的核心优势,共同扩大全域旅游的发展规模,实现各个产业与全域旅游的同步发展。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整合营销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3.1开展异业整合营销。目的地旅游城市要在全域范围内建立起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结盟发展体系,积极创新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多样化合作内容,从而以旅游业为驱动力,带动各个产业协同发展。一是旅游业与银行业结盟。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银行业要针对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开展信用卡业务、分期付款业务、旅游产品专享业务等,为游客旅游过

新城和边缘城市与大都市区空间发展

新城和边缘城市与大都市区空间发展 新城的概念源于19世纪规划鼻祖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后先在英国兴起,目的是疏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和产业,防止大城市郊区无计划向外蔓延的有效引导手段。要弄清边缘城市的概念,首先要知道城市群的概念。所谓城市群或城镇集群,是指在一定规模的地域范围内,以一定的超大或特大城市为核心,以众多中小城镇为依托,以多个都市区为基础,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紧密联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城镇密度的城市功能地域。而边缘城市,是指离省会城市或者非省会副省级城市以及城市群(圈)较远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的规模较小,很多是老少边穷地区。边缘城市的经济多数较为落后,每年在全省的GDP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边缘城市的教育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因为全国的高校大都分布在城市群内,这也是促进城市群发展的一支有利力量。但边缘城市正是因为其边缘位置,自然人文环境往往很好,很适合人群居住,是人们旅游休闲的理想去处。除此之外,边缘城市的农业多数较为发达,在全省中常常充当着菜篮子、粮仓和后花园的角色。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都市圈”的发展日趋明朗化。北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等相继“亮相”,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新的动力。在都市圈的构建和区域整合过程中, 核心城市是最主动、最具前途的大“赢家”,而大量处于都市圈边缘地带的城市. 简称边缘城市则面临着如何应对的新问题。因此, 调整发展思路、寻求新的发展, 是边缘城市面临的急迫课题。由于多种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 边缘城市一般不会被列为区域发展重点, 在起点上就与中心或副中心城市差了一步. 另一方面, 都市圈合作协调机制的本质是竞争协调机制, 它在规范竞争秩序的同时, 也使得竞争更为激烈, 并且这种竞争在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 特别是对边缘城市不利。因为, 边缘城市不仅在接受核心城市辐射方面处于较低的能级, 而且还面对着由于核心城市、副中心城市的吸引而产生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失。对此, 边缘城市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切实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边缘城市的发展战略一一积极融入都市圈之中。因而, 研究城市发展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行政区划, 而应该从区域经济、交流地位分析发展策略, 认识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作为边缘城市,“都市圈”背景下的发展战略, 应该是以区域发展为前提, 以接受核心城市辐射为途径, 以创优环境为手段,吸引周边地区生产要素, 增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要把依托区域整体优势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 进一步强化与核心城市及其副中心城市的经济协作与联合, 有效地利用区域教育、科研资源, 为自己培养所需人才、孵化科技成果。要辩证看待边缘城市的区位劣势。表面上看, 边缘城市离核心城市较远, 在接受辐射方面处于较低的能级。而正是这种“劣势”,才使得边缘城市比那些与核心城市距离更近的城市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更有可能形成特色化的产业优势和相对超脱的发展环境。因为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区域, 边缘城市更便于建立独特的吸纳、传导、协调和发展机制, 更便于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更有可能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彰显个性, 尽显其能, 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 不能把区位劣势绝对化, 而应该正视现实、创新思路, 借助都市圈形成机遇寻求更快的发展。在区域整合的过程中, 边缘城市面临的不仅仅是发展机遇,同样也要面对圈内各市之间的竞争。一方面, 由于经济基础,边缘城市不论发达与否, 都应该正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及时地从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上调整思路, 主动应对都市圈日

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1 2009-01-22 12:24:56| 分类:旅游目的地发展实|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一些旅游教科书上,旅游被划分为三个部分,主体、客体和媒体。主体即旅游者,客体即旅游对象,也被称作旅游吸引物,媒体即各类旅游服务要素,这是从旅游活动过程展开的一种分析框架。另外也有一种划分方式,同样是把旅游划分为三部分,即客源地、目的地和中间体。客源地是旅游者的出发地,目的地是旅游者的到达地,包括了各类旅游要素,中间体主要是指交通运输,及由此产生的旅游者的位移,这是一种基于空间基础展开的分析框架。第一种三分法比较微观,其中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把旅游吸引物大体限定在传统的旅游资源概念上,而现实中,旅游吸引物越来越多样化,媒体本身也具有吸引物的意义。第二种三分法又过于宏观,其中比较大的局限性就是把中间体仅仅局限于交通运输方式,所以对有些问题的分析在这个框架之内难以进一步深化。 从研究的基础来说,任何一个不同的角度都会形成不同的分类体系。科学的基础就是分类,分类形成不同的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包容了不同的功能。而不同的分类又取决于不同的出发点,取决于不同的研究目的。首先是从学科的角度,就

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分析框架,比如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地理学等学科,对于旅游分析的出发点就显然是不同的。其次从研究方法的角度也形成不同的分类框架,至少包括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大类。第三是从实际发展需要出发的分类框架,这就要求跨学科、跨领域,针对实际进行分析。而旅游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涉及方方面面,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对旅游发展的分析,尤其是在旅游目的地的研究上,还要超越旅游产业的传统概念,所以自然而然倾向于第三种方式。黑格尔曾经有过一句名言,一切事物的本质都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之中。所以相应问题的探讨也必然要在各类相关关系中全面和深化,而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要把一件事情的研究扩充到外延所及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各类关系的把握,恐怕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而本质往往是简单的。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研究界于上述的两个三个之间,看起来是其中的一个题目,但是分析过程会涉及到两个三分法的各个方面,这样也会更容易把握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从一般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来说,在第一阶段,研究阶段,首先采用的是传统的归纳法,是从个别上升到特殊再上升到一般,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式。但在第二阶段,在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表述上,则采取演绎法,即从一般到特殊到个别。本章作为全书的导论,也试图在丰富的实践中抽象出一般,再通过一般逐步推演到特殊和个别。严格地说,理论

基于旅游吸引力的古村落旅游开发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8931586.html, 基于旅游吸引力的古村落旅游开发初探 作者:卢易红 来源:《中国市场》2018年第17期 [摘要]湖南岳阳张谷英村是湖南省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拥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目前,以张谷英村为代表的很多古村落,在旅游开发管理当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对于此类古村落,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旅游吸引力的提升,以此为基础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关键词]旅游吸引力;古村落;旅游开发;湖南张谷英村 [DOI]10.13939/https://www.360docs.net/doc/4918931586.html,ki.zgsc.2018.17.062 旅游吸引力是反映旅游目的地对游客吸引能力的量化指标,一般在引力模型中应用。湖南张谷英村是湘楚地区著名的古村落之一,这种传统聚落类型在当今旅游背景下,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人文旅游资源。[1]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 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2月4日,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内容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此为背景,对于湖南张谷英村来说,基于旅游吸引力的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将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影响着张谷英村的经济发展建设。 1 旅游吸引力综述 旅游吸引力指的是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刺激程度。旅游吸引力包括旅游资源吸引力、服务设施吸引力、旅游形象吸引力和旅游便利性吸引力等,其中旅游资源吸引力所占比重最大。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固定,旅游资源越丰富,旅游吸引力越大,就会引起越大的旅游动机,得到越大的旅游经济规模。旅游吸引力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同一种旅游资源,对于部分旅游者可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对于另一部分旅游者就没有吸引力。[2] 在旅游地区,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产生旅游吸引力之外,当地的餐饮、医疗、生活、通信、交通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性、旅游价格的合理性、服务经营管理的优质性等,也会影响其旅游吸引力。景点拥有越大的旅游吸引力,就能够吸引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所以,旅游区为了使旅游吸引力提高,一方面保护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价值、夯实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提高旅游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要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缩短游客和旅游目的地的心理距离。 2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方向 古村落旅游的开发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对村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并积极与周边区域加强联合营销、客源互动、景区组合、资源共享等合作,使旅游产品整体优势度、类型组合度、地域组合度得到提升。张谷英村应紧抓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泛珠三角等

影视外景地旅游吸引力分析

影视外景地的旅游吸引力分析 (一)影视外景地资源吸引力 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大体可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而影视外景地因其有供影视拍摄之功能而成为旅游者新宠,因此,我们可以讲影视外景地的资源吸引力可以分为:人文旅游资源的引力、自然旅游资源引力以及拍摄资源引力三部分。 1.影视外景地的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资源以其自然性、完整性和优美性等特征成为影视基地内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一个地方的总体自然风景状况是影响旅游者前往旅游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环境整洁和自然特征特别突出的地方。不少旅游地自然风光独特,成为了影视外景地和影视旅游的好去处。如《英雄》、《神雕侠侣》、《风云2》的外景地蜀南竹海和九寨沟,《可可西里》的外景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无不以其优美的风光吸引剧组,吸引上万的游客。因电影《无极》、电视剧《康熙王朝》和《还珠格格》而闻名国内外的外景地昭乌达(赤峰蒙古名)草原就以其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内蒙古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昭乌达草原由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草原、巴林草原所组成。其中,贡格尔草原上有约40平方公里高原湖内陆湖—达里诺尔湖,是国家级珍稀鸟类自然保护区,被称为“百鸟乐园”,也是亚洲的重要湿地之一。其东缘的白音敖包沙地云杉林,是世界上仅存的沙地上大面积生长的云杉,素有“生物基因库”、“活化石”的美称,现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布统草原是著名的清代古战场遗迹,成为了影视旅游的天堂。 2. 影视外景地的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它也分为三大类,即古迹与建筑类、休闲求知健身类(包括科教文化设施、疗养和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场馆、游乐场所、节庆活动、文艺团体等)和购物类(包括市场与购物中心、著名店铺、地方产品等)。影视剧的拍摄除了选取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地外景外,也会考虑生活、文化气息较浓的人文旅游地。比如周庄、同里、乌镇、苏州园林、三苏祠、三国城等等。2005年红遍

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及发展_吴国清

第37卷第3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7,No.3 2008年6月 Journal of Shanghai Nor 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08,Jun1 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及发展 吴国清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200234) 摘 要: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都市旅游正日益成为推动当地旅游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综合现象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都市旅游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服务链系统,是都市旅游目的地运行的核心系统,其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赖社会各系统的综合协调.基于相关概念与研究背景分析与梳理,探究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构成、特征及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发展趋向主要表现为:旅游产业集群化与融合化、旅游环境生态化与人文化、旅游服务多元化与时尚化、旅游管理法制化与标准化等,旨在推进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发展趋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137(2008)0320321205 0 引 言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环境下,大都市是具有世界和区域中心地位和影响力的现代城市.作为都市与旅游两者复合体的都市旅游,不仅在国际城市的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丰富了现代旅游的内涵.都市旅游作为现代旅游和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都市的基本功能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与关注.都市旅游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和高层次阶段的产物,与一般城市旅游的最大区别在于都市旅游拥有强劲的再生产功能,即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组合和扩张功能[1].都市旅游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结构优化和国际化,标志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旅游产业的素质提升和质量飞跃[2].都市设施现代化、功能国际化、形象主题化、服务产业化已成为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全方位需求. 都市是以其整体属性以及能提供一系列专业化功能和服务而吸引旅游者将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构建科学、完善的都市旅游服务体系正是发挥大城市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同时,随着都市旅游发展的不断深化与市场快速变化,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发展与创新就成为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而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又是大都市功能的重要标志.基于我国都市旅游处于发展阶段,尝试性地分析与探究都市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相关概念、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向等问题,对我国都市旅游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1 相关概念及研究背景 1.1 都市、都市旅游目的地 都市尤其是国际大都市,是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通过发展都市旅 收稿日期:2007211221 基金项目:上海旅游资源与文化发展创新基地(C LA601). 作者简介:吴国清(1964-),男,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武汉都市发展区生态框架

一、编制背景 “十二五”开局年,武汉市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城市总体规划”)和《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主城+新城组群…1+6?城市格局”,“突出抓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划定主城和新城组群生态隔离带,界定城市增长边界,防止城市无序蔓延”的重要决策,特组织编制《武汉都市发展区“1+6”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规划》(以下简称“实施规划”),作为武汉市“十二五”期间新城建设的行动纲领,也是下层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主要任务 1、实施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当前武汉迈入快速发展期的新机遇,着眼于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立足长远、结合实际,以工业化为动力,推进新城跨越式发展。同时,正确处理好促进“大发展”与保护“大生态”的关系,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城乡统筹,促进武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按照“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实施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借鉴国际国内特大城市发展经验,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前城市发展重点,深化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落实用地拓展空间,明确城市增长边界,提出主城与新城的联动发展策略。 (2)围绕城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结合武汉独特的地理环境特色,构建生态框架,划定生态底线,制定管控政策,奠定武汉未来百年发展的空间格局。 三、武汉市城市生态框架规划 (一)规划目标 严格保护山水资源等生态要素,大力发展观光游憩、休闲度假、户外运动以及特色农业等各类功能,使城市生态框架区域成为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都市农业,促进防灾减灾,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区,成为新城组群的有益补充。 (二)规划原则 生态框架区域遵循“三化”发展原则:即生态保护法定化,坚守底线,确保都市发展区“1+6”空间结构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生态保护功能化,主动实施,推进旅游度假项目发展;发展保护同步化,既切实保护生态资源,也兼顾生态功能发展,并同步安置好农民生产生活。(三)空间结构体系 都市发展区构建“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生态框架体系。 “两轴”,即以长江、汉江及东西山系构成“十字”型山水生态轴,是展现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独特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意象的主体。其中,长江生态轴是展现两江四岸城市景观意向的核心轴线,承担重要的城市滨江绿化休闲游憩功能;汉江生态轴以汉江及两岸江滩绿化为依托,串联月湖、南岸嘴等文化景观节点,形成具备生态、景观双重功能的轴线;东西山系生态轴以东西向山体为依托,是城市周边生态基质深入城市核心地区的重要生态廊道,也是串联城市文化意象节点的重要轴线。 “两环”,即以三环线防护林带及其沿线的中小型湖泊、公园为主体形成“线性”生态内环,是主城区和新城组群的生态隔离带;都市发展区外以生态农业区为主形成“片状”大生态外环,是武汉都市发展区与城市圈若干城市群的生态隔离带。 “六楔”,是都市发展区水系山系最为集中,生态最为敏感的地区,是防止六大新城组群连绵成片的组群间生态隔离区,也是确保“1+6”城市空间有序拓展的重要控制地带和“1+6”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点和风险点。规划在主城周边六个外围空间方向,依大中型湖泊水系、山系,形成武湖、府河、后官湖、青菱湖、汤逊湖、大东湖水系等六个以水域湿地、山体林地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总则 一、编制背景 1.《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对武汉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为落实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建设部批准,武汉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2.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际国内制造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区域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武汉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城乡统筹,建设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 3.总体规划本着延续历史,面向未来,立足武汉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突出按照“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法制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积极促进工业化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3)培育和提升金融商贸、科教文化、交通物流和通信信息产业功能,形成系统完整、特色突出、集聚力强、辐射面广的现代服务功能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多元化服务能力。 (4)建设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进一步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

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竞争力提升 饶奔奔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21班姓名:饶奔奔)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旅游市场越来越大,旅游产品越来越多,旅游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旅游地已经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化为形象的竞争,好的形象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秘密武器”。因此如何加强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管理变得异常重要。随着旅游目的地形象重要性的日益凸现,构建一套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系统迫在眉睫。 随着旅游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旅游业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其相关研究先后得到了国外和国内的重视。各大旅游地点纷纷采取各种营销策略提高其竞争力,提升其旅游业竞争力对于增强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论述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与竞争力地因素,以及如何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竞争力提升 一、相关概念 (一)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所谓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 “从传统的旅游理论来看,旅游目的地的范围更多地是从地理意义上来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城市、地域等进行分类。霍洛韦(英)指出具体的旅游胜地、一个城镇或整个国家或者地球上一片更大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当前,伴随旅游产业蓬勃的发展,旅游目的地成为了一个见仁见智的主观概念。布哈利斯(2000)把旅游目的地的范围设定为一个特定的已知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当中旅游消费者被看作是一个政府框架,这个政府框架是独立的完整的且有统一旅游业管理和规划。即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来对这个区域进行管理。具体说来,旅游目的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景点型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国家级

商务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研究

《城市旅游》课程论文 学院工商管理班级旅游1211 姓名黄安利学号 201221085023 成绩任课老师郑慧芬 2014年12月20日

商务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研究 ——以厦门为例 (学号201221085023 姓名黄安利班级旅游1211) 【摘要】目前,商务旅游市场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活跃且不断增长的市场。虽然一直以来欧洲都在商务旅游市场中占主要地位,但随着亚洲各国经济的复苏,亚洲许多知名度高的大城市,在商务旅游目的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大中城市应该抓住机遇,打造有影响力的商务旅游目的地,推进商务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首先对商务旅游做了简单介绍,然后对厦门发展商务旅游做了SWOT分析,阐述了厦门发展商务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就此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着重讲了如何借助厦门数量众多的星级酒店,现代化的场馆设施,较好的旅游环境和有力的区位条件等优势,来发展会展旅游。 【关键字】商务旅游对台区位发展机遇会展旅游 引言 在绝大数人的传统思维中,旅游是一个与消费者和家庭相关的休闲和娱乐概念。然而,从酒店以及航空公司的客户构成的发展趋势看,单纯以休闲、观光等纯旅游为目的的顾客所占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而以从事商务活动、参加会议和展览会等公务活动为主要出行目的的消费者群体正在悄然形成。商务旅游属于高消费的活动,可以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于旅游目的地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真正成为商务旅游目的地是有条件的。要想在商务旅游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受益,城市旅游目的地需要把握机遇,作出努力。

一、商务旅游的概念 随着商业活动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商务旅游作为一种高端旅游业态日益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正成为一块利润丰厚的蛋糕。商务旅游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并没有很明确的界定。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 (一)商务旅游者出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公务或商务活动。 (二)商务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客户以政府、企业、协会等机构为主,而传统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主要以个人和家庭为主。 (三)尽管商务旅游者不是为了审美和愉悦的目的而出游,但他们在旅途中进行了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产生了旅游消费,所以仍然属于旅游者的范畴。 从广义上来讲,商务旅游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奖励旅游、会议旅游、单独外出的商务旅游、展览旅游、特殊活动旅游、培训和教育旅游。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进入了持续快速的发展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和政局的稳定发展为商务活动的活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商务旅游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并在旅游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商务旅游有着其他休闲旅游所缺少的一些优势,并且有助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因此众多城市纷纷加入商务旅游市场的竞争。厦门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也应该顺应潮流,把握机遇,积极发展商务旅游。 二、厦门发展商务旅游的SWOT分析 商务旅游发展的优势。 区位优势:厦门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部、闽南金三角的中心,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作为一个海滨城市,海对厦门发展旅游业有关键性的作用。厦门海湾宽阔,滨海风光旖旎,适合开展海上帆船,摩托艇,观光,垂钓等海上运动和娱乐活动。另外厦门作为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城市,在两岸交流日益热络的今天,很多游客选择经由厦门游走两岸,从厦门进大陆,或经厦门入宝岛,厦门成为两岸旅游的重要枢纽城市。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