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计时报时工具
古代的计时工具都有哪些?
古代的计时工具都有哪些?你知道古人都是怎么计时的吗?有哪些计时工具呢?今天,小谱给大家介绍下古代的计时工具!1、圭表和旦盛圭表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仪器,实际发明年代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圭表的使用在商代及周代已经是有相当的发展并且是重要的计时方式。
圭表是以太阳厉观测目标的言时仪器,结构相当的简单,所谓的圭表就是由「表」所发展而来,再由圭表发展演变为日晷。
「表」,最初就只是一-根直立于地上的竹竿或石柱,即为我们所熟知的「竿影测日」,利用竿影的变化来了解时间的变化,远古的人们在平日生活中发现太阳照射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所在位置而改变其影子方向与长短,并且有一定的规律,如在北半球夏至时竿影或圭表的影子马一年中最短,北半球冬至时则正好相反竿影或圭表的影子昏- -年中最长。
2、天于地支记日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做「天干」,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地支」。
依照甲子、乙丑、寅.的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篇- -周,所以中国人以六十篇一甲子。
古人常用干支记日法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一般人认为干支纪年从东汉建成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依甲子、乙..至癸亥为止又重新由甲子数起,到2002年就是壬午年;而在干支纪月法中,每年各个月的纪月地支是固定的:正月马寅、二月马卯、.十一月咴子、十二月写丑。
3、阴历除了依据太阳,古代的中国人很早就知道藉由观测月相遇期性的规律变化来计算每个月份的日子,这就叫做「阴历」,「阴历J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古中国人称月球为「太阴」,因此又称它乌「太阴历」。
阴历每月的长短不-一,大月30天,小月29天,而且阴历的日期和月相关鲧着;如初一是朔(新月);初七、八是上弦月;十五、十六为望(满月);下弦月是在二十二、二十三。
正因鸟这样,人们可以很容易根据月相的圆缺状况, 去判断当时的日期了。
此外,元祐年间(公元1088年),吏部倘书苏颂观察太史局与翰林两天文台不同构造之天文观测仪器后,兼探自汉唐以来诸家对于浑仪、浑象、激水运输之说法,将此三者合而为一,仪象装置分别置于-台中之上下隔,而枢机轮轴等隐藏于木台中;司辰、击鼓、摇铪、执牌等的报时设备连于输轴之上且出没于五层木阁内,以水力激输的方式使仪象运作。
古人的计时方法范文
古人的计时方法范文古代人的计时方法取决于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水平。
在没有现代钟表和计时设备的时候,古人采用了一系列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和记录时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计时方法:1.日晷:日晷是一种使用太阳光来测量时间的设备。
它通常由一个平面上竖立的石柱或者木杆组成,上面有一根指针。
根据阳光的投射角度,人们可以通过指针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等文明都使用过日晷。
2.水钟:水钟是一种使用渗漏的水来测量时间的设备。
它通常由一个大的容器和一根穿过容器底部的细管组成。
当容器被注满水后,水会慢慢渗漏出来,人们可以根据水位的变化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古埃及人发明了最早的水钟。
3.零漏仪:零漏仪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计时仪器,它使用水铜铃和滴水器。
滴水器装在上方,通过调节漏水速度来控制时间的流逝,而下方的水铜铃则用来测量时间的长度。
4.地下日晷:地下日晷是在大地上设计的日晷。
它是通过一个位于地面上的垂直柱和地上的一个凹槽相配合来工作的。
日晷的阴影投射到凹槽中并根据太阳的位置变化来测量时间。
5.沙漏:沙漏是使用流动的沙粒来测量时间的设备。
它由两个连接在一起的玻璃或木质漏斗组成,漏斗中有一条狭窄的通道。
当沙子从一个漏斗流入另一个漏斗时,人们可以根据沙子的流动速度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6.八时分:古代中国的定时法之一、古代将一天分为12时辰,每个时辰又分为八分,所以一天总共分为了96个八时分。
通过水银仪或太阳盘来测量太阳的位置,从而确定时间。
7.寺钟:在一些文化中,寺庙或宫殿会安装大型的钟楼或钟塔。
寺钟通常使用摆钟或铜钟的方式来测量时间。
通过敲钟来报时。
8.火计时:一些文化中使用火焰作为计时工具。
例如,古希腊运动会中的火炬传递,现代奥运会开幕式上也会点燃圣火。
古代人计时的方法多样,虽然相对现代的计时设备而言更为不准确和繁琐,但在当时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计时需求。
这些方法展示了古代人类进行科学观察和测量时间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时计时方法
古时计时方法
古时的计时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其中最初的计时方法是根据日升日落进行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日升日落并不太准确,于是就开始采用更加准确的计时方法。
以下是古时常见的计时方式:
1. 日晷:日晷是古代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
它是一种把太阳的投影映射到刻度上的仪器。
通过观察太阳投下的影子,人们可以确定时间。
2. 水漏:水漏是古代常用的计时工具之一。
它是一种通过水流量来确定时间的仪器。
通过调整水龙头的流量,水漏可以显示出一定的时间。
3. 灯烛:灯烛是古时候照明和计时的主要工具之一。
通过烛芯的燃烧时间来确定时间。
4. 钟表:钟表是古代计时工具的发展成果。
在中国,古代使用的钟表是铜钟和漏刻钟。
在欧洲,机械钟表的发明使得计时更加准确。
总的来说,古代计时方法虽然不如现代计时器那样精准,但它们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分别是日晷、水钟、沙漏和鸟鸣石。
这些计时方法在古代被广泛使用,用于测量时间、指引农事、统计天气并规定法律等方面。
1. 日晷,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定时间的一种计时器,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个放置在朝向太阳的台子上的三角尺、瞄准镜等。
2. 水鐘,即把装有一定量的水的容器(如漏斗、蚌壳等)放在高处,等水从下面流出时,就可以根据水位的变化来计算时间。
3. 沙漏,沙漏是使用玻璃或竹子等材料制成的一种计时器,大约由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们发明,其原理是通过沙子的流动来计算一段时间。
4. 鸟鸣石,是一种类似于风铃,将小块的石头用线串在一起挂起来,鸟儿停留或飞过时,石头会碰撞发出声响,按照不同的声响可以判断出不同的时间,这种计时方法在古代日本被广泛地应用于指导田间耕作和民生计划等。
古代计时工具知识
古代计时工具知识
古代计时工具主要包括日晷、水钟、沙漏、蜡烛钟等。
这些工具在不同的文明中都被用于测量时间,虽然精度相对较低,但在古代已经是先进的时间测量手段。
1.日晷:日晷是一种通过太阳光影的移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它由一个直立的棍子(称为"指南针")和一个指示时间的刻度板组成。
太阳照射在指南针上,通过影子的位置来判断时间。
2.水钟:水钟利用水的流动来测量时间。
通过设定水的流速和容器的刻度,人们可以大致估算过了多少时间。
古代的一些水钟使用漏斗形状的容器,水从中流出,通过标尺上的刻度来测量时间。
3.沙漏:沙漏是一种利用砂粒流动的方式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两个连接的玻璃或金属容器中,上面的砂粒逐渐流向下面的容器。
通过设定容器的大小和砂粒的流速,可以估算出经过的时间。
4.蜡烛钟:蜡烛钟是一种利用燃烧蜡烛的时间来测量的工具。
通常是把蜡烛划分成不同的段,每段燃烧完表示过去了一定的时间。
这在古代的一些寺庙或教堂中用来进行宗教仪式和祈祷。
这些古代计时工具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不如现代的钟表那样精确,但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衡量时间的方式,帮助人们组织生活和工作。
中国古代是用什么来计时?古人计时工具大全
中国古代是用什么来计时?古人计时工具大全本文导读:日晷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后来则指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现在,我们到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地旅游参观时,还可以看到日晷的身影。
圭表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
作为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作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作圭。
圭表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定回归年或阳历年。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斗居世界第一。
通过进一步研究计算,古代汉族学者还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圭表日影长度。
这样,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节令的日期,作为指导汉族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汉书》《元史》中都对圭表的形制、构造、材质做了详尽的记述。
漏刻漏刻日晷和圭表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一旦遇到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
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
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
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
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
如唐代诗人李贺诗曰:“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宋代苏轼也写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佳句。
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中国古代从周代起,官方就已经开始懂得用漏刻来计时了,为此朝廷还专门设有计时的专职机构。
秦朝时就设有“太子率更令”,专门负责管理漏刻,然后为皇家报时服务。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古人在计时方面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古人常用的计时方法和工具。
1.水钟(水漏):水钟又称漏壶,是古代常用的计时工具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水从壶中流出的速度来计算时间的流逝。
古人通常使用漏壶来计算较短的时间段,如一刻钟、半个时辰等。
2.钟鼓:钟鼓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它是利用鼓声和钟声来记录时间的流逝。
在古代社会中,钟鼓常被用来表示每天的时辰。
3.日晷: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古代人利用倾斜的杆和影子的长度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在古代中国,日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和时间日程的安排。
4.阴阳历:古代人还使用阴阳历来计算时间。
阴阳历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来制定的,它将一年分成了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特定的天数。
古代人通常使用阴阳历来安排农事活动和节日庆典。
5.沙漏:沙漏是一种利用流动的沙子来计时的工具。
它由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圆锥形容器组成,上面装有细砂。
当沙子从一个容器流到另一个容器时,时间也就过去了。
古代人经常使用沙漏来计量短暂的时间段。
6.钟表:钟表是一种用于测量时间的机械设备。
在古代,钟表主要是利用机械装置来驱动指针的运转,从而指示时间的流逝。
古代的钟表通常由机械师制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7.十二时辰:古代中国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大约等于两个现代小时。
这种方法通常用来表示时间的大致范围,而不是精确的时间。
8.古代算盘:算盘是古代一种计算工具,用来做简单的算术计算。
尽管算盘不能直接测量时间,但它在计时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古代人通常使用算盘来计算时间的分割点,以及表示时间的数量和顺序。
以上是古人常用的一些计时方法和工具。
尽管它们在准确度和精确性上不能与现代的计时工具相比,但它们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组织生活和工作,并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中国古代十大计时器介绍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计时器介绍资料
1. 铜壶:也称为漏刻,是以漏壶滴水在刻箭上表示出时刻的计时器。
最早的漏壶是沉箭漏,随后发展为四级漏壶,增加了加水漏壶的方法,使计时更加精确。
2. 圭表:由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和测日影的竿子或石柱组成,用于观测太阳射影来定时刻的仪器。
3. 辊弹:唐代僧人文诰发明的计时器,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在宽高各三尺的屏风上装贴一根七尺五寸长的竹管,竹管分为四段做成“之”字形,管顶是一朵铜制的莲花。
4. 浑天仪: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模拟天体运动,是中国古代的浑天说。
5. 水运仪象台:利用水力驱动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于一体。
6. 日晷:利用太阳射影方向测定时间的仪器,也称“日规”,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7. 刻漏:利用滴水和刻度显示时间的计时器,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泄水型漏刻中,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
8. 沙漏:采用流沙代替水流转动的计时仪器。
9. 节气晷: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仪器,通常又称日晷或阳晷。
10. 香篆:一种以篆香制成计时器,通过燃烧篆香的不同长度或数量来显示时间的计时器。
以上是中国古代的十大计时器介绍资料,这些计时器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古代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日晷、水钟、漏壶和沙漏等。
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最简单的工具之一。
它利用太阳的光线来测量时间。
早期的日晷通常由一个竖直的棍子或柱子和一个水平的标尺组成,标尺上刻有不同的刻度。
当太阳升起或者降落时,太阳的影子会在标尺上移动,从而可以通过影子在标尺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水钟是一种利用水流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它由一个储水器和一个出水管组成。
储水器上有一个标尺,当水流从出水管流出时,可以通过水位的变化来判断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水钟技术相对较为简单,常常需要进行频繁的调整和校准。
漏壶是一种利用水滴落下的速度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漏壶和水钟类似,但是漏壶在出水口处有一个小孔,水滴从小孔中滴出,滴到一个容器中。
漏壶的容器上也会刻有刻度,通过统计水滴滴落的数量和时间,可以测量出时间的长短。
沙漏是一种利用砂子流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它通常由两个玻璃或木制的酒杯和连接两者的细颈组成。
砂子被放在上面的杯子中,当上面的杯子中所装的砂子完全流到下面的杯子中时,就表示时间过去了一段固定的长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工具,古代还有一些其他的计时方法和工具,
如蜡烛、钟表和小时蛋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出现,不仅提供了计时的工具,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钟声偈之前的报钟
钟声偈之前的报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总是在探索着更好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便捷,而钟表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工具。
在现代,钟表已经十分普及,它持续不断地提醒我们时间的流逝。
但其实在过去,报时的方式却非常原始,而“钟声偈”则是古代社会中一种最早的报时方式。
那么,在“钟声偈”之前,我们的祖先如何报钟呢?下面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一、竹枰报时竹枰,指的是一种可以敲击的用竹子制成的简易乐器。
在古代,人们就发现了竹枰的报时功能,只需在不同时间段敲击不同次数的竹枰,就能够告诉大家当下的时间。
比如,敲击1下表示一时,2下表示二时,3下表示三时,一直到12下表示十二时。
二、蜡烛计时法蜡烛计时法,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计时方式之一。
人们燃烧一定长度的蜡烛,根据燃烧的快慢来推算出当下的时间。
但由于受到空气质量、风力和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这种方式并不精准。
三、筛漏法筛漏法,是指将水倒入一个已知容量的容器中,让其自然流出,通过计算流出的时间和流出的水量,推算出当下的时间。
但同样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和流速等,结果也不能完全准确。
四、指南针报时在航海时,指南针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古代,人们也利用指南针来报时。
指南针在一定角度上震动会发出特定的声音,人们只需要静静地聆听,就能够知道当下的时间。
总的来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报时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
从竹枰、蜡烛、筛漏到指南针,人们在不断地探索中一步步接近更加精准、方便的计时方式。
而今天,我们只需要轻轻按下手表、手机等设备上的按钮,就能够准确地知道当下的时间。
这样的便利,得益于我们祖先们千辛万苦的探索和努力。
古人测量时间的方法
古人测量时间的方法在古代,古人用各种方法来测量和计算时间,这在当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在古代被使用的测量时间的方法:1. 日晷: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影子的仪器。
古代人使用日晷来确定白天的时间。
它通常是一个悬臂杆,其上有一个标记或刻度,太阳的影子会落在其中之一上。
通过观察太阳影子的位置,人们可以大致确定时间。
2. 水漏:水漏是一种利用水的流动来测量时间的装置。
一个水漏通常是一个中间有孔的容器,例如一个陶罐或一个石头容器。
当水从容器中流出时,时间可以通过水的流速和容器的大小来估计。
3. 寺庙钟:在古代,寺庙钟被广泛用于报时。
寺庙钟通常是巨大而庄严的,可以通过铜鼓敲击来表示时间的进展。
每隔一段时间,钟声响起,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
4. 仪器观测:一些古代的学者使用仪器进行时间观测,例如星盘、光学仪器等。
这些仪器可以通过观察天体的位置和运动来测量时间。
例如,古代中国的史家、天文学家司马迁使用了观测日食和月食来纪录历史事件发生的日期和时间。
5. 演绎法:在古代,人们通常使用演绎法来测量时间。
他们会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例如花开花落、树叶的颜色、鸟儿的迁徙等来判断季节和时间。
人们还通过观察作物的生长和收获来估计时间的流逝。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古代人还可能使用一些独特的方式来测量时间。
例如,古埃及人使用了日历和日晷来测量时间,而古罗马人则使用了日晷、水钟和沙漏来计算时间。
另外,佛教文化中使用的“刻漏”也是一种特殊的时间测量工具,它将时间划分为一刻一刹那。
总体而言,古代人测量时间的方法虽然简陋,但仍然能够有效地满足当时人们的需求。
这种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古代社会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基础,并对后来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代计时工具有哪些
古代计时工具有哪些
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有:
1.日晷。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2.圭表。
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3.漏刻。
漏刻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铜壶漏刻是公元1745年制造的,最上面漏壶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壶,箭壶盖上有个铜人仿佛报着箭杆,箭杆上刻有96格,每格为15分钟,人们根据铜人手握箭杆处的标志来报告时间。
4.浑仪。
浑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
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圆环构成,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圆球。
有资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中国就已经使用浑仪观测天象了,比古希腊约早60年。
5.天体仪。
天体仪,古称“浑象”,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演示天象
的仪器。
我国古人很早就会制造这种仪器,它可以用来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可以说天体仪是现代天球仪的直接祖先。
6.水运仪。
水运仪象台是在北宋时代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结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仪器,是苏颂、韩公廉等人在开封设计制造的。
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开始设计,到元佑七年全部完成。
中国古代常见的三种计时工具
中国古代常见的三种计时工具
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三种计时工具分别为太阳钟、沙时钟和水时钟。
太阳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计时工具,用太阳的位置来计时。
中国古代
的太阳钟主要有立柱阳光钟、圆钟、圆柱式钟、射钟、悬挂钟等,它们能
够标示中午、日出日落的时代,因此非常适用于历法测量。
沙时钟,也叫漏沙,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计时工具,是用细沙在罐
内积满注水漏去,沙漏从上到下一滴一滴漏下来,从而计算时间的。
水时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利用水的涨落来计时,往往在池
塘中安装水闸,一次出水一个均勺,依据出水的量来渐渐积累出一个时辰,这样可以很精确的计算出时间的。
中国古代的三种计时工具是太阳钟、沙时钟和水时钟,它们能够精确
计算出时间,在中国古代历法测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人计时工具和方法
古人计时工具和方法
古代的计时工具和方法有:
1. 日晷:日晷是古代最常用的计时工具之一。
它利用太阳的位置和日影的长度来确定时间。
日晷的原理是:设置一个直杆在水平面上,通过日晷的标线和太阳射线的角度变化,可以得出时间的变化。
2. 漏刻:漏刻是一种利用水流量计时的工具。
漏刻的原理是:将水透过一个小孔的速度计算出来,用一个容器去接这个水,然后根据容器中水的容量来估算时间的流逝。
3. 水钟:水钟是利用水的重量和流动速度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水钟的原理是:通过将一定量的水流入容器来推动一块浮子,等到浮子到达设定刻度时即为计时结束。
4. 等时蜡烛:等时蜡烛是利用蜡烛燃烧的时间来计时的方法。
等时蜡烛的原理是:将一根蜡烛分成相等的部分,然后将每一部分点燃,这样燃烧完全蜡烛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来。
5. 黄纸时图:黄纸时图是一种利用月相变化来计算时间的方法。
黄纸时图的原理是:将月相变化记录在黄纸上,通过黄纸时图可以测算月相变化的时间及节气变化的日期。
6. 动物骨骼:在古代,人们还用动物的骨骼来计算时间。
通过对鸟群和昆虫群的迁徙、繁殖期以及动物骨骼中年轮的形成情况等来测算时间。
古代计时工具
古代计时工具
答案:
古代四大计时工具是日晷,刻漏,沙漏,香篆钟。
扩展:
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间的。
刻漏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受水型精确度更高。
沙漏在冬天时使用广泛,在明朝的时候就记载有五轮沙漏。
香篆钟是流行于12世纪中叶的古代计时器。
日晷,刻漏,沙漏,香篆钟特点:
日晷在古代汉语中本意指的是太阳的影子,后来人们利用太阳的影子测得时刻,并成功得到了一种计时仪器,也由此命名,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间。
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刻漏又被称为漏刻,它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刚开始的刻漏大多都是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出来,遇到格叉和关舌时上升,让服饰在水面上的漏箭随着水面下降,再从漏箭上面的刻度来表示时间。
受水型则是将水从漏壶里面用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让漏箭随水面上升来表示时间,这种方法其泄水型精确度更高。
沙漏特点,刻漏虽然计时准确,但是到了冬天温度比较低容易结冰,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改用流沙驱动,《明史天文志》中记载早在明初的时候詹希元就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又改成了六个轮子。
根据记载,香篆钟是一种在12世纪中叶时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计时器,在《狄仁杰断案传奇》中记载了唐朝宫廷内使用香篆钟计时的情况,香篆钟是一个梅花形状的黄铜盘子,盘子里面有梅花五瓣,每瓣梅花上都缭绕了一圈盘香,焚烧后可以根据盘香的烧没程度计时。
古代计时器和计时方法
古代计时器和计时方法
古代的计时器很少,但是古代的计时方法有很多。
古代中国的计时方法有日晷、漏斗、鬼算机、木槌等等。
日晷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方法,它即是一种日历也是一种计时器,古
代人们使用日晷来计算昼夜之长,从而计算出时间。
日晷由一个圆盘组成,圆盘的正上方有一个与圆盘轴心重合的洞,洞中有一根竹竿。
竹竿外有一
圆形的满天星,这是专门用于测量时间的装置。
日晷非常精确,测量的时
间精确到分钟。
漏斗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计时方法。
它由一个圆筒和一个底部有孔的器
皿组成。
底部有一个烧嘴孔,烧嘴放入漏斗内,圆筒有一根竹竿,竹竿有桶,桶的底部有一个孔,这个孔可以控制水的流速,从而计算出一段时间。
鬼算机是古代中国的另一种计时方法,它由一个轮子组成,轮子上有24个字母和数字,它每转动一次,字母和数字就会发生变化,并用来计
算时间,可以精确地算出时间,精确到秒。
木槌是中国古代另一种计时方法,它由一根竹竿和一把木槌组成,木
槌每把槌头打落,便能产生一个声音,由此可以推算出一段时间。
古代中国的计时方法既简单又有效,既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时问题,也可以精确计算出一段时间。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古人计时主要使用了以下方法和工具:
1. 阴阳历法:古人使用了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来计算时间。
太阳日是以太阳从一天的最高点到下一个最高点的时间为单位,太阳年是以太阳从一个春分到下一个春分的时间为单位;月亮月是以从一个新月到下一个新月的时间为单位。
2. 水漏和砂漏:使用水漏和砂漏来计时是古代常见的方法。
水漏通过水从容器中流出的速度来计时,容器内的刻度表示时间的流逝。
砂漏则是利用砂子从一个玻璃容器的一个部分流到另一个部分的时间来计时。
3. 日晷:日晷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计算时间的工具。
它通常由一个垂直的杆和一个水平的观测板组成。
太阳的光线会投射到观测板上的刻度上,观察太阳的位置可以判断时间的流逝。
4. 火漆计时:古代使用火漆计时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将火漆点燃并开始计时,通过观察火漆的燃烧速度来计算时间。
除了以上的方法和工具,古代也使用了一些基于自然现象的计时方法,如观察星星的运行、借助鸟鸣的频率等。
虽然这些方法和工具在精确度上不能与现代的计时方法相比,但在当时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古代人常见的计时方法
古代人常见的计时方法
在古代,人们常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时。
以下是一些古代常见的计时方法:
1.日晷:日晷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利用太阳的光线投射来显示时间。
通过太阳的位置和阴影的角度,可以确定时间的大致范围。
2.水钟:水钟是一种利用水流来测量时间的装置。
通常使用一个容器装满水,然后通过一个小孔或管道让水以固定速率流出。
当水流完或水位到达特定标记时,就表示经过了一定的时间。
3.漏壶:漏壶是一种利用流体流动来计时的工具。
漏壶通常由一个装满水的容器和一个底部小孔组成。
当水逐渐流出时,可以根据流出的速率和容器的容量来推算时间的流逝。
4.香炉:在古代,人们有时会使用香炉来计时。
他们点燃一根香,并根据香燃烧的速度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通常香花或香杆被分成等长的段落,每段表示一定的时间。
5.沙漏:沙漏是一种装有沙子的玻璃器皿,通常有两个上下连接的圆锥形容器。
将沙子放在上部容器,当沙子从上部到下部完全流过时,时间就过去了一段固定的时长。
6.钟鼓:古代宫廷和庙宇常常使用钟鼓来报时。
钟是使用机械装置蓄力,通过撞击钟体产生声音来表示特定的时间间隔。
鼓则是通过敲击鼓面来产生节奏。
根据钟鼓的声音和次数,人们可以判断时间的流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
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
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
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
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
日晷不用说了,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
诗词中所常用的漏壶,即刻漏制记时法,最早出现于西汉,将一昼夜平分为一百个等分,也称百刻记时制。
昼夜的比例是40:60,冬夏相反。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从上而下互相迭放的组合。
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
一刻又分成三份,一昼夜共有二十四份,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
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
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
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更”是一种在晚上以击点报时的名称。
从酉时(今之晚上七点)
起,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鼓,此称为“打更”。
七点至九点一击,为一更;九点至十一点两击,为二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三击,为三更;一点至三点四击,为四更;三点至五点五击,为五更;此时天亮了,不再打更。
夜半或半夜之说一般是泛指,如《夜半歌声》,没有实指某点时唱,而是一段时间唱。
若要实指,就得在半夜之前后加字,那就有实指了,如三更半夜,实指了三更。
又如过了半夜,实指“过了”,这时就有说法了;夜的一半在何时点,在正三更处,即子时四刻,现之零点正。
另外,在古军队营寨里也有打更的,不过击打的,不是木制的梆子,而是金质的,叫做“金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