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六):饮食、器用、建筑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题之饮食器用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题之饮食器用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题之饮食器用篇【五谷】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论语》“四体不勤,无谷不分”。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
流传较广的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麏、糜、鹿、狼、兔;还有一种指麏、鹿、熊、狼、野猪。
【五荤】也叫“五辛”,具体说法不一。
炼形(道教名称,指修炼自身的形体)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老子》“五味令人口爽”。
【五香】烹饪食物所用的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五种香料。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古代的八种烹饪方法,后指八种珍贵的食品。
即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羹】即肉汁。
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脍炙】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
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
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相当于现在简谱上的1、2、3、5、6。
【六律】我国古代律制。
古代称为六律,实际上有十二律,即古乐的十二个调。
律,本来指用来定音的竹管,据说古人用十二个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高低,因此,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叫“十二律”。
【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分类。
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宫调】音乐术语。
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器具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器具发展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器具发展浅谈中国饮食文化及餐具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
中华各族人民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注重色、香、味、意、形的中国菜特点;在与外域的友好交流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饮食文化,并深深影响着东亚地区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饮食主食“五谷”:黍、稷、麦、菽(大豆)、麻其它:禾、粟、粱、玉米、花生肉类“六畜”:马、牛、羊、鸡、狗、猪“五牲”、“太牢”、“少牢”野畜、家禽、野禽蔬菜:“五菜”:葵、藿、薤、葱、韭外来蔬菜:甘薯、菠菜、辣椒、胡萝卜调料“五味”:酸、苦、甘、辛、咸炊具:鼎、釜一、先秦时期农耕社会发展使人们定居下来以族群为生产单位,开始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人们的进食方式常常是席地而坐,取火烤制而食,随着此时制陶业开始诞生,从而衍生对容器和食器的要求,从早期造型简单的陶器,发展到后来对陶罐、陶釜、陶甑等炊具的使用,在这过程中也促进了陶器制作业的发展。
日趋精美的陶制食具更反映了古人对美器的追求与重视,这不但印证了中国的文明进程,更足见饮食与美器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国饮食的礼器,可以说在新石器时代已基本齐备,后来所有的食具和炊器,除了所用原材料和造型的变化外,其功用方面鲜有超出其用途者。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随着夏、商、周及春秋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中国的饮食器具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食礼仪亦逐步完善。
春秋战国时期,南北两地各自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差异渐显,北方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南方,占有“鱼米之乡”的楚人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再与南夷特色相结合,形成了苏菜的雏形。
中国人的饮食生活随着农耕生产的不断发展,以谷物为主,辅之以果、肉、菜的饮食基调和格局已初步奠定,更为重要的是饮食礼仪也随之完善,这一时期随着美食日盛,旧有的食器有的已不适应当时的礼制的要求,或改制或隐退,与饮食文化相适应的新食器不断出现。
如三足鼎、鬲、簋、簠、方彝、觥、爵、盉、觚、觯等饮食器已完全消失,而那些造型生动,且有象征的器具一时大为兴盛。
高中文化常识之饮食器用、古代服饰、天文历法(练习)
文化常识:服饰、饮食、器用、历法一、思维导图杀青二、练习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楷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沿用至今。
“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
B星宿,我国古代为观测天象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徘徊于牛斗之间”即指其中的牛宿和斗宿。
C下九,即二十九。
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初九为初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
在汉代,每月二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D变徵,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羽声则声调激愤。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B彭殇:指生命的长短。
彭,彭祖,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活了八百岁。
殇,未成年而死。
C修禊:古代的一种风俗。
临水为祭,以消除不祥,古时选在三月三日。
D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
即阳历三月。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胜,赵国的平原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B“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中的“节”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D“玦”是半环形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
4.“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D门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法家、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尤以老子、孔子、韩非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2019人教版高中语文饮食、器用知识点总结
2019人教版高中语文饮食、器用知识点总结(一)饮食1.五谷。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2.五牲。
五种动物,具体所指的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
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3.五味。
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4.六畜。
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5.八珍。
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不同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鹗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6.羹(gēng)。
即肉汁。
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7.脍炙( kuài zhì)。
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
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
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
(二)器用1.古代食器。
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ǐ),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ǎ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ǔ),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盆盂,均为盛物之嚣。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物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39
爵
▪ 爵是古代饮酒器的通称。但是作为专名, 爵是用来温酒的,它有三只脚,下面可以 举火。上古常用的饮酒器是觚和觯,觯比 较轻小,所以古人说“扬觯”。战国以后 出现了一种椭圆形的杯,两侧有弧形的耳, 后人称为耳杯,又叫羽觞。杯可以用来饮 酒,也可以盛羹。《史记·项羽本纪》说: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羹。”杯的质料 有玉、银、铜、漆等,汉代很流行。
最新版整理ppt
20
▪ 簋、簠、豆、皿、俎
最新版整理ppt
21
簋簠
▪ 古人盛饭盛菜不用碗。《说文》虽有盌字,
那是“小盂”(水器)。传世古器自铭为盌
的,实际上是一个小盂旁边加上一个柄,那
是用来舀水的。上古盛饭用簋,一般圆腹圈
足,两旁有耳,是青铜或陶制的,也有木制
或竹制的。又有一种簠,长方形,用途和簋
一一祭也。故封土的这一突出地位是由它对人们生
活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最新版整理ppt
4
▪ 麦子的地位似乎没有黍和稷那么突出。麦 子有大麦小麦之分,古代称大麦为麰。
最新版整理ppt
5
▪ 菽就是豆子,原指大豆,又作豆类的总名。
最新版整理ppt
6
麻
▪ 麻之所以列入谷类,是因为麻籽可以充饥。麻 籽叫黂(fēn,分)、苴(jǖ,居),又叫枲 (Xǐ,喜)。
最新版整理ppt
2
▪ 我国自进入农业社会后,就以粮食作物为 主食,所以自周秦以来,诗文中关于粮食 的记述很多。粮食作物古代统称五谷或六 谷。至于五谷六谷所包括的品种,则历来 说法不一,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黍、稷、麦、 菽、麻为五谷,六谷即再加上稻。现在依 次叙述。
最新版整理ppt
3
▪ 黍即现代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状似小米,色黄而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之一,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
从古至今,中国人注重饮食的品味与养生之道,在饮食方面积累了许多独特的知识和智慧。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1. 食材的选择与搭配中国古代注重食材的选择和搭配,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
根据不同季节、地域和个人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食材。
比如,北方人喜欢食用麦面制品,南方人则更多地以米饭为主食。
在烹饪过程中,还会注意不同食材之间的搭配,以达到味道的协调和营养的均衡。
2. 烹饪方法的多样性中国古代的烹饪方法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炒、炸、蒸、煮、炖、烤等。
每种烹饪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应场合。
比如,炒菜可以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烤肉则可以锁住肉质的鲜嫩和香味。
不同的烹饪方法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食材加工和调味的不同需求。
3. 节令饮食的重要性中国古代人们非常注重节令饮食,即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日来选择相应的食材和菜肴。
比如,春季注重滋补清肝明目,夏季则重视清热解暑,秋季追求润燥养肺,冬季则注重温补保暖。
同时,节日也是古代人们享用美食的时刻,比如春节时吃饺子和年糕,端午节时吃粽子等。
4. 美食与礼仪的结合中国古代人们将美食和礼仪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在宴会和重要场合,人们会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进行就餐,注重用餐的仪态和礼貌。
同时,在宴席上,菜肴的摆设、颜色的搭配和餐桌的布置也讲究一定的礼仪规范,以彰显主人的身份和待客之道。
5. 养生与药膳的传统智慧中国古代人们注重饮食与养生的结合,探索出许多药膳和保健食品。
根据《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的记载,古代医家总结了许多食材和食谱,以满足不同体质和疾病的需求。
比如,人参、灵芝等被广泛应用于药膳中,认为它们具有补气血、健脾养胃等功效。
总之,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传统。
通过对食材选择与搭配、烹饪方法的多样性、节令饮食的重要性、美食与礼仪的结合以及养生与药膳的传统智慧等饮食文化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用、音乐文娱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用、音乐文娱饮食器用【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麏、鹿、熊、狼、野猪。
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炊具】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ò)、甑(zènɡ)、鬲(lì)等。
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
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
【古代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
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
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彝、卣(yǒu)、罍(léi)、缶(fǒu),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
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
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
觥(ɡōnɡ),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
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
小杯为盏、盅。
卮,也是一种盛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
2019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饮食器用
【古代家具】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 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 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 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 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 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如《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 [chuí] 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 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 并用,故有“床榻”之称。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 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 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 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 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 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独特风格与样式”,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 角、徵【zhǐ】、羽。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 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 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如 《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 皆垂泪涕泣。”文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 的声音,声调悲凉。 【宫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 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音阶的起点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 各声为主者则称“调”,如商调、角调等。也统称为“宫 调”。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ǐ],形似大碗,人 们从甗[yǎ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guǐ]中再食用。簠[fǔ],是一种 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fǔ]簋[guǐ] 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 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 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圈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 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讲究 “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 上,然后用刀割着吃。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 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 任人宰割的境遇。如《鸿门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说的就是这种境遇。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 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 为“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 铜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 多。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饮食文化古代饮食文化知多少一、古代食器1.鼎鼎,是用来煮肉盛肉的器皿,一般是圆腹三足,所以也叫“鼎足而立”,鼎的下面可以烧火。
有几种肉,就分几个鼎来煮,煮熟后就在鼎内取食,所以说“列鼎而食”。
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
只有得到九鼎的人才能成为天子,所以,称它是传国之宝,当之无愧!2.簋簋,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ǎ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fu簋对举”的说法。
(fu,生僻字,原创作品,字打不出来)3.豆豆,外形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
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 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4.5.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
下有圆形之足。
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5.案案,又称食案。
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
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6.俎俎,古代的案板,鼎内取出肉,在俎上用刀割,所以刀俎并用。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7.匕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
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
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例如:《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
8.箸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
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
一般百姓的食器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
古代君王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极尽奢华。
9.镬,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犯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
二、古代酒器1.樽樽,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用名,是一种盛酒器,外形敞口,高颈,圈足,樽上常饰有动物形象。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常识专题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常识专题第一篇: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常识专题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常识一、中国古代的饮食结构(一)、主食1、主食品种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黍、稷、麦、菽、稻;另一种指黍、稷、麦、菽、麻。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
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
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
国外输入的五谷杂粮:豌豆(西汉-希腊)、胡豆(南北朝-西亚)、绿豆(北宋-印度)、玉米(明-美洲)、番薯(明-美洲)、高粱(非洲)♣2、主食食俗(南人食米、北人食面)♣糗(qiǔ):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饭或面食粘连成块状或糊状。
糗一筐。
——《国语·楚语》舜之饭糗茹草也。
——《孟子·尽心下》♣饼:麦粉所制♣飺zí :米粉所制糗饵粉飺。
——《周礼·籩人》♣饵:米粉所制的饼状物饵,粉饼也。
——《说文》♣粥:♣饡zàn:以羹浇饭,与今天的“盖浇饭”相似♣(二)肉食♣1、肉食品种♣牛羊猪(三牲):♣狗:♣鱼:鲤、鲢、草、青四大家鱼♣2、肉食的制作♣炙:烤肉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诗·小雅·瓠叶》饮醇酒,炙肥牛。
——《乐府诗集·西门行》♣脍:细切的肉生肉为脍。
——《汉书·东方朔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乡党》♣醢hǎi :用肉、鱼等制成的酱♣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脯fǔ :肉干,亦称“脩”♣(三)蔬菜♣1、五菜♣葵、藿、薤、葱、韭♣2、其他蔬菜♣蔓菁(又称葑feng,俗称大头菜,)、萝卜、蒜、菰(茭白)、菘(白菜)、竹笋、苋菜、藤藤菜、大葱、花椒♣3、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莴苣(西汉-地中海沿岸和西亚一带)、苜蓿(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和土库曼高地)、扁豆(汉、晋-印度)、大蒜(西汉-地中海)、香菜(西汉-地中海)、茄子(南北朝-印度)、菠菜(唐-波斯)、芹菜(中国古代称为“胡芹”,唐代经丝绸之路由西域时传入)、冬寒菜(唐-非洲)、胡萝卜(元-英)、丝瓜(元-印度)、苦瓜(明-印尼)、花生(明-巴西)、番茄(清-秘鲁)、四季豆(清-南美洲)、莲白(清-地中海)、花菜(清-地中海)、土豆(清-南美)、辣椒(清-中南美洲)、洋姜(北美洲)、芦荟(唐时由波斯人传入)♣(四)水果♣1、中原地区原产果类♣樱桃、桃、杏、梨、李、柰、山楂、柿子、枣、板栗、♣2、南方原产果品♣枇杷、荔枝、龙眼、甘蔗、香蕉、柚子、猕猴桃♣3、国外引入果品♣葡萄(西汉-欧洲)、石榴(西汉-伊朗)、核桃、西瓜(五代-非洲)、甜橙、酸橙、柠檬、花生、草莓、向日葵、苹果、椰枣(西汉-西亚)、芒果(明-印度)、菠萝(清-巴西)、腰果(20世纪30年代-美洲)、胡桃(原产于伊朗和阿富汗,后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五)酒和调料♣1、酒的出现♣夷狄造酒、杜康造酒、猴儿造酒♣酒的出现,似可上推到新石器中期以前,《世本》称“仪狄始作酒醒变五味。
中国古代生活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生活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是一个悠久的历史文明国家,中国古代生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点,涵盖了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娱乐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生活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生活方式。
一、饮食中国古代饮食以粮食为主,主要种植稻谷、小麦、黍、粟等粮食作物,其中稻米是主要的主食。
在饮食方面,中国古代重视饮食的平衡和调养,强调五谷杂粮、鱼肉蔬菜的合理搭配。
古代人们还喜欢饮茶,茶叶被视为一种高雅的饮品,不仅有助于消化,还具有一定的提神作用。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些特色的饮食习俗,比如宴席上要按照尊卑轻重的顺序摆放,酒席上要按照宾客身份和桌面位置的远近来称酒杯。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一些节庆饮食,比如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这些都是传统的习俗。
二、服饰中国古代的服饰主要分为男装和女装两大类。
古代男士的服饰以长袍为主,长袍的颜色、袖口的宽窄、袖子的长度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而古代女子的服饰更加繁琐,主要包括上衣、下裙、外衣、鞋袜、发饰等多个部分,而且还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来选择不同的服饰。
在服饰方面,中国古代也有一些特色的习俗,比如新婚之夜新娘要穿着红色的婚纱,古代婚礼上也有“纳彩”的习俗,新郎要送给新娘一些彩礼。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新年穿新衣的风俗,人们会在新年之前赶制新衣服,以示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三、居住中国古代的居住主要是以房屋为主,主要有四合院和围屋两种类型。
四合院是中国古代一种典型的住宅建筑,以围合形式建造,中心空地称为天井,四周围合着房屋。
而围屋则以木头和土坯等为建材,围墙外面土坯墙,里面三间两厢,中间天井。
在居住方面,中国古代还有一些特色的建筑风格,比如城楼、角楼等。
古代城楼主要是用于城防,能够观察、预警和抵御敌人。
而角楼则是在城楼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形成了角楼的特色建筑风格。
四、交通中国古代的交通主要是以陆地交通为主,主要是人力车、牛车、轿子等交通工具。
在水路交通方面,古代的船只主要是用木头制造而成,主要以浆和帆作为动力,能够载人和货物出行。
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06饮食器用
06饮食器用【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
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
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
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
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6-9: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天文历法、古代地理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6-9: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天文历法、古代地理六、饮食器用◆■※★●【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
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
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古代炊具】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
古建筑的建筑艺术与饮食
古建筑的建筑艺术与饮食在古建筑的建筑艺术中,饮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时候,人们为了生存,在建筑中不仅考虑到居住的需要,而且需要考虑到饮食的问题,所以在建筑中设立了众多与饮食相关的地方,如菜园、农户等。
这些地方的存在,既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也为人们的饮食提供了便利。
古建筑中最常见的设施之一就是厨房。
古时候的厨房不像现在那样普及,大多数人还是在家中自备灶台来做饭。
而富有的人则会在自己的宅邸中建造一个特别的厨房,供自己或者厨师们使用。
这些厨房通常都很大,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和设备,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
比如说在中国的汉代时期,有些官员宅邸中的厨房就会设立一个水池,让食物泡在里面后再洗净,以保证食物的卫生。
而在欧洲的古代城堡中,厨房则略微简陋一些,通常只有一个大炉子和一些锅碗瓢盆之类,不过由于城堡的规模通常比较大,所以厨房的面积也相对比较大。
除了厨房之外,饮食在古建筑中还表现在了其他方面,比如说餐厅。
餐厅是人们进餐的地方,通常都是在居住区的一角,与厨房相邻。
在封建时代,一些富有的人家的餐厅通常都是装饰得非常华丽,有很多珠宝、金器、雕刻等装饰品,以展示出主人的富有和地位。
在欧洲中世纪的城堡里,餐厅通常会位于一楼,因为那里比较宽敞,可以容纳较多的客人。
由于餐厅是人际交往的场所,所以很多时候餐桌上的布置也非常讲究,需要考虑到客人数目、菜品等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饮食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有所改变。
在近代的工业化时代,食品加工技术逐渐成熟,人们不再需要在家中厨房里手工制作食物,而是可以购买到各种不同种类的食品。
同时,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食品的来源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
这样一来,古建筑中的饮食设施就逐渐式微了,原来的厨房、餐厅等也逐渐变成了一些意义不太大的空间。
不过,即使是在今天,古建筑中的饮食设施也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对这些设施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古建筑的历史遗产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
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甗。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炊具可分为陶制、青铜制两大类。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铜炊具为贵族所用。
6.羹(gng)。即肉汁。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
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7.脍炙( kui
zh)。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
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卮,也是一种盛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
4.古代家具。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棉、指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有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过,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厂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棋牌,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独特风格与央视,对世界不少国家产生过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六):饮食、器用、建筑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六):饮食、器用、建筑
(一)饮食
1.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5.常用器具词语释义(1)榻。一指狭长而低的坐卧用具。《后汉书·陈蕃传》:部人周璎,高挚之士。………特为,置一榻,去则具之。《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曰床,…………长狭而卑曰榻,言其体榻然而近地也。二指几案。《三国志·鲁肃传》: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三指榻登。置于大床前,上榻上,用以登床(2)机子。又称机,有方机、圆机、交机等。兀字说文解释是高而上平,《玉篇》的解释为木无枝也集韵解释是木短出貌。可见古代机是一种矮而无枝上平的光木头,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坐具。迟至宋代,才逐渐成为正式坐具。《宋史·丁谓传》:(帝)遂赐坐,左右欲设墩,调顾曰:‘有管复平章事,乃更以(3)案几。即几案。几是古代人们坐时依凭的家具;案是人们进食、读书写字时似使用的家具。这些家具的形式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拥有特定的制式了。因为两者形式和用途上很难划出截然不同的界限,人们常把几何图案并称。唐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诗:扣关无僮仆,窥屋唯案几(4)拂尘。拂尘,又称尘拂、拂子、尘尾,是一种于手柄前端附兽毛(如马尾麈尾)或丝状麻布的工具或器物,一般用作扫除尘迹或驱赶蚊蝇之用。《红楼梦》第三回: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筑、凤姐立於案边步让。在道教文化中,拂尘是倒是常用的器物,在道门中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超凡脱俗之一,也是道门中人们外出云游随身携带之物。通俗小说《镜花缘》中亦有忽见远远来了两个道人,手执拂尘,飘然而至句。拂尘也是在封建时代皇家卤博仪仗之一。按等级各有定制。拂尘也有洗尘之意,即谓设宴慰劳远方来人。(5)掸子。掸子,生活清洁用具之一,扫把的旧称。掸子历史久远。传说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少康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即很干净。于是用野鸡毛制成了第一把掸子。这也是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所用的野鸡毛太软,又不耐磨损,之后换上竹条、蒿草、高粱秸秆等为原料,改制成了耐用的扫把,(6)八仙桌。八仙桌指桌面四边长度相等的,桌面较宽的方桌,每边可坐两人,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故汉族民间雅称八仙桌。八仙桌结构简单,用料经济,一件家具仅腿、边、牙板三个部件。(7)交椅。因椅下身椅足成交叉状,故名。源于古代的马扎,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扎。(8)奁。本义为大号盛食器具。后用作指古代改族女子存放梳妆角品的镜箱。圆形,直壁,有盖,一般腹较深,下有三兽足,旁有兽御环耳。流行于战国至唐、宋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9)鉴。盛器。一是盛水以为镜子之用,所谓以人为鉴以史为鉴即其功能性作用的引申。二是盛冰,《周礼·天官·凌人》中载:春始治鉴,注中解释:以盛冰,置食其中,以御温气。可见与后来的冰箱功用是一样的。三即沐浴洗澡用。古代的镜子用铜打磨而成,称铜鉴。(10)绣架。苏绣、湘绣、蜀绣、汴绣等经典传统必备的专业工具之一,上面部分叫绣绷,起固定绣布的作用,下面部分又叫绷架,用三脚凳一副。(11)斤。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斧子一类的工具。《说文》段注:凡祈物者皆曰斧,祈木之斧,则谓空斤。又指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国语》:恶金以铸锄、夷、斤。(12)罾
3.古代酒器。
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园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彝、卣(yu)、罍(li)、缶(fu),都是盛酒器。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的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觥,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着,众宾欢也。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
2.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的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3.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4.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5.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不同而不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鹗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2.古代炊具。
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甑(zng)、觑(yn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之宝。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
(二)器用
1.古代食器。
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f),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
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