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城市建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课题名称:济源市碑子村美丽乡村概念规划
1.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现状综述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一些地方根据本地实际,基于对美丽乡村建设
概念的不同理解,探索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实践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早在2008 年,浙江省安吉县就立足县情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用10 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构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被一些学者誉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1.1 国内美丽乡村研究综述
1.1.1 理论研究在国内美丽乡村的建设经验共同特点在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项目推
进,产业
支撑、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给外人观赏的,不能仅仅以城市人休闲旅游养生为目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生活在本地的农民提升幸福指数。评价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标准是增进农民民生福祉,让农民真正享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发动、部门协调、规划引领、财政引导上,形成整体联动、资源整
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政府主导不是政府包办一切,美丽乡村建设要形成多元参与机制。
(2)规划引领,项目推进。从实践来看,注重规划引领,并通过项目形式进行推进,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第一,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做到统筹兼顾、城乡一体。第二,做到规划因地制宜。第三,尊重
群众意愿。第四,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3)产业支撑,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有产业支撑。无论是浙江的永嘉县、安吉县还是江苏南京市的高淳区、江
宁区,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产业发展中都体现了乡村经营的理念,通过空间改造、资源整合、人文开发,达到美丽乡村的永续发展。
1.1.2 国内案例研究
(1)安吉县
安吉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县,经历了工业污染之痛以后,1998 年安吉县放弃工业立县之路,2001 年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2003 年,安吉县结合浙江省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在全县实施以“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为内容的“两双工程”,以多种形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工业污染、违章建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突出问题,着重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固废处理、化肥农药污染治理、河沟池塘污染治理,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安吉县于 2008 年在全省率先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
计划用10 年时间,通过“产业提升、环境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把全县建制村建成“村
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以经
营乡村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安吉立足本地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茶产业、生态
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仅竹产业每年为农民创造收
入6 500 元,占农民收入的60%左右;农民每年白茶收入2000 多元,休闲旅游每年人均增收 2 000
多元,各占农民收入的 13.5%左右。
(2)永嘉县浙江省永嘉县以“环境综合整治、村落保护利用、生态旅游开发、城乡统筹改革”
为主要内
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一是以“千万工程”为抓手,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县通过推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卫生
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立面改造、广告牌治理、田园风光打造、
高速路口景观提升等重点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以古村落保护利用为重点,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对境内 200 多个历史文化、自然生态、
民俗风情村落进行梳理、保护和利用。对分散农村居民进行农房集聚、新社区建设,推进中心村
培育建设,从而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布局。
三是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线,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积极挖掘本地人文自然资源,精心打造美
丽乡村生态旅游;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养生保健产业,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四是以城乡统筹改革为
途径,促进城乡一体发展。通过“三分三改”(即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
户改),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民过上市民一样的生活。
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文资源开发,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资源、人口和土地的最优化配置和利用。
1.2 国外乡村建设的研究综述乡村建设的根本就是为了实现工农协调、城乡统筹。不同的国家
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
式,美、英等国的城市化带动模式、日本的中介组织推动模式、韩国的政府推动模式、德国的农村
工业化模式等等, 均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日、韩两国在新村
建设的初级阶段以硬件反哺为主, 重点是提高固定资产装备水平, 加速农村建设, 政策导向是为
扩大再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打下坚实基础; 高级阶段则是采取软、硬反哺相结合,以软哺
为主的方针, 政策导向放在结构调整、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村组织水平, 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化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无一例外。面对不可阻挡的城市化进程,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在探索实践着可以替代传统
模式的城市化模式, 归根结底就是实现农村人口就地城市化。其中, 政府在乡村建设中的巨大推
动作用、民众的广泛参与、体制保障与革新以及中介组织的培育等是各国乡村建设得以成功的不
可或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