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
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模式、方法研究的方案
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模式、方法研究的方案吴江市第二职业中学课题组(2006年4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支撑。
我校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苏州吴江市,吴江在2005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榜上名列第六,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排名县级市第三,并荣获2005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长三角洲最具投资价值县市。
并正在打造闻名遐尔的“吴江速度”,以丝绸纺织、通讯电缆、IT产业为三大支柱产业的吴江经济正在跃上新的台阶。
我校所在盛泽镇又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纺织大镇,国家级丝绸星火密集区和中国丝绸名镇。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全镇云集了各类工业企业共1300多家,总资产达150亿元,并出现了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如祥盛集团、鹰祥集团、盛虹集团等。
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这些大型集团员工的素质、技术水平都必须是一流的。
同时,这对职业学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要求的是有知识、懂技术、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那么,学校必须按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
否则,学校的办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发展就没有后劲。
所以,职业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不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没有严格的操作训练,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人才。
因此,职业中学进行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所决定的。
职业中学的办学宗旨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性”人才。
这些“应用性”人才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技能,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关键则在于实践性教学这一环节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学生前途。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江苏省职业学校先进单位。
我校《丝绸服装》、《计算机及应用》、《会计》专业先后被评为省、市级示范专业。
学校十分注重专业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办学水平,使学生与社会形成无逢对接。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以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问题 : 作业 批 改要 求不
一
致 : 考 老 师 不 遵 守 监
有关规定 , 看报 、 阅试 批 卷 、 M 3等 , 卷 批 听 P 试 改 有漏洞 : 过程 管理 流 于 形式 。 留在 一般 检 停 查层面. 价、 评 反馈 、 激 励 等不完 善 , 已经不 适 合现 代管理要 求 ; 师教研 氛 围不浓 厚 , 堂优课率 不 教 课 高等等 。 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管理方面下了一番工 针 夫, 重建教学管理制度 , 不断出台一些具有开拓 性的“ 新
扁平 化二级 管理体 制 。专业 系职能 概括为 以下十个 方
2 0 1
0 . 江苏 目4, 1 -, /5 1 . 、 ,- 4 , 。 瓣 r
匝 圉 隆
I
GUA IHH NL IUl Z
E malc mT 1 iac m - i:g B @sn o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教 学 管 理 的 创新与实践 以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职 业 学 校 管 理 的 一 项 核 心 内容 。 维 持正 常 是 教学 秩序 , 现教 学 质 实 量 目标 的根 本保 证 , 是
竞 赛与技能鉴定 、 招生与宣传 、 师德建设及出勤管理 。 学 学管理 上的盲从无 序 、 成管理 死角 ( 区) 形 盲 的现象 , 又
中等 职 业 学 校 专 业 建
一 刘 雪 调动 近几年来 , 教学管理绩效显著 。 设 创 品牌 、 特 色 的基 莲 了专业系的积极性 , 创
点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苏省 教育厅表 彰为全省 职业 教育与社
会 教育 先进 单位 ,0 0年 5月学校 被评 为江 苏省课 改 21 实验学 校 , 学校 坚持学 生培养 目标多元 化模式 ( 升学 与 就业并举 )学 校在 2 1 , 0 0年 国家 、 苏省技 能大赛 中取 江 得 “O金 、0银 、 1 1 4铜” 佳绩 , 总分在全 省排名第 十一位 , 学校坚持为 高等院校输送 高素质人 才 ,每年均有 近 3 O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改革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越来越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尤其是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标志着高职教育驶入内涵发展的轨道。
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的发展阶段,高职教育的重心从重点抓规模扩张向以内涵建设为中心,重点抓教学质量上。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所有教学内容和进程规划的总和,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教育类型与层次的差别主要通过课程理念、模式、结构来体现,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成功,关键在于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
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
需要职业院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因而主动地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在提高教学效率上下工夫,注重内涵提升,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关乎自身生存的行动。
许多院校、教师开始探索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在这些改革中,最具广泛性的就是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改革方向。
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方向,源于当前职业教育课程面临的大量深层次问题。
许多教师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了2-3年后竟然不会。
学生职业能力水平不高导致就业竞争力低下。
【总结】谈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及改革分析
【关键字】总结教学管理是教育教学的热门话题。
尤其是中职教育的特殊性,教学管理一直成为困扰中职教育教学的难点。
本文在总结和反思中职教学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成败与得失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强化中职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一、目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现状(一)教学管理观念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
建国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学管理体制。
在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下,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当干部型技术人才,而市场经济体制下培养的是自主择业的技能型人才。
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部门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有统一的课程安排,每一门课程都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
只要认真贯彻这部“王法”,就等同于走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不会有任何风险和偏差。
在那个年代,任何一个自然人都可以搞教学,都可以当教育处长。
很多中职学校只能沿袭“王法”照搬照抄过去老一套做法。
直到现在,有很多学校仍然走不出那种教学管理模式的阴霾。
缺乏对现代职业教育趋势的了解和驾驶现代职业教学管理的能力。
在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时,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观念陈腐,凭主观意志,教学管理没有明确目标,就像在黑夜中走路一样,走到哪里算到哪里,使中职教育的管理滞后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教师能力不强,教学管理缺乏推助器。
就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状况看,严重断层已是普通现象。
相当部分老教师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教学管理思想的束缚,教学方式方法多是沿用过去旧的教学管理模式,加上不肯动脑筋,不善于探索和总结,造成很多老师从事一辈子的教育教学,到头来没有总结和发表属于自己独到见解和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和教学论文。
教师“关门教书”学校“封闭管理”,不仅使中职教学管理缺乏推助器和时代气息,而且成为严重制约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创新的瓶颈。
(三)教学内容繁杂,教学管理随机性大。
自从中职教育进入自主择业的教育体制改革后,教育部门对各类中职学校的管理和要求也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扩大学校办学和教学管理的自主权。
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学企业化管理模式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学企业化管理模式与实践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出掌握较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
实训教学是培养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最有效方式,在学校我们一般把实训教学重点放在操作技能上面,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模式的培养,我们没有加以重视。
具体表现为,我们的毕业生尽管具有高技能,但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要求,甚至出现刚就业就下岗。
因此,本文以企业的角度提出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论述了在学院现实基础上如何在实训教学中构建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学企业管理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16-011 实训教学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1.1 毕业生的生存需要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必将通过应聘环节。
面试时,我们会发现学习成绩较高的好学生不如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他们往往落选而不被选中。
这说明我们的评价标准不够全面,企业需要的人才与我们培养的不尽相同。
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由于在学校没有学习企业文化相关的内容,不理解企业管理制度与自己的关系,无法正确定位,最终被企业淘汰。
解决以上问题,除了改革评价标准外,还要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企业文化知识。
在实训教学中,既把操作知识传授给学生,又把企业文化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掌握立足于企业的本领。
实训教学有很好模拟、再现企业的管理模式的条件。
1.2 毕业生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只是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他们还是可以定位为技师、班组长,通过磨练还可成长为车间主任、项目经理等。
在实训教学中,我们可以效仿企业生产流程的全部来进行实训教学管理,通过模仿企业管理流程培养出千千万万的班组长。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是用人单位很看重的。
在实训教学中可以进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实训教学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构建2.1 企业的管理职能对于企业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企业管理因素是企业的管理对象;企业的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项目计划、项目组织、项目指挥、项目协调和项目控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制度调整,更是对学校教育理念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本文从学生管理模式的理念、管理方法、师生关系和学生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学生管理模式的理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理念应该以人本主义为核心,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关怀。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往往过分注重纪律与规矩,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和发展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摒弃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因材施教的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不仅要看到学生的缺点和问题,更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和潜力。
树立“容错纠错”的理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二、管理方法的创新在管理方法上,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倡导多元化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实训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开设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发挥特长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管理方法上,中等职业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往往过分强调学生的被动接受和服从,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校应该倡导“自我管理”的理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学生会、班级委员会等组织形式,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能力。
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课题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急需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研究,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传统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相对较少。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导致他们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无法胜任工作。
2.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有效解决。
3.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经费、设备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学校无法提供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进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增加实践教学资源。
通过改革,可以增加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为了改革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比例,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
加大投入,建设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4.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
论中职学校校本管理与改革实践
向 和 专 业设 置 。 学 校 近 年 来 开 设 的新 专 业 都 具 有 社 会 的需 要 性 、 业 的特 色 性 和专 业 的 超 前 性 , 新 专 业 具 有 较 强 的 生命 专 使 力 , 正 做 到 “ 会 需 要 什 么 从 才 , 校 就 开 办 什 么 专 业 , 养 真 社 学 培 什 么 人 才 ” 。 另 一 方 面 , 校 坚 持 以财 经 类 专 业 为 主 , 渠 道 办 学 , 我 多 目 前 根 据 社 会 市 场 变 化 已开 设 了 财 经 类 、 工 类 、 理 类 、 术 理 管 艺 类 等 专 业 。《 育 法 》 四 十 六 条 指 出 , 家 鼓 励 企 业 事 业 组 教 第 国 织 、 会 团 体 及 其 他 社 会 组 织 同 高 等 学 校 、 等 职 业 学 校 在 社 中 教 学 、 研 、 术 开 发 和 推 广 等方 面 进 行 多 种 形 式 的合 作 。企 科 技 业 事 业 组 织 、 会 团 体 及 其 他 社 会 组 织 和 个 人 . 以 通 过 适 社 可 当形 式 , 持 学 校 的建 设 , 与学 校 管 理 。随着 知 识 经 济 和 信 支 参 息 时 代 的 到 来 , 会 竞 争 日趋 激 烈 , 些 企 业 也 产 生 了 参 与 社 一 教 育 的 愿 望 , 步 形 成 了 诸 如 投 资 取 向 、 险 意 识 、 润 导 逐 风 利 向 、 约 原 则 的 企 业 教 育 理 念 , 也 为 我 校 实 践 校 本 管 理 提 契 这 供 了 现 实 基 础 。近年 来 , 校 与 相 关 行 业 、 业 和 有 关 部 门开 我 企 展 各 种 形 式 的 “ 单 式 ” 合 办 学 , 积 极 开 拓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订 联 并 移 技 能 培 训 市 场 , 系 组 织 多 批 次 农 村 贫 困 学 员 培 训 班 。我 联 校 坚 持 “ 职 业 教 育 精 品 , 精 品 职 业 教 育 ” 办 学 总 目标 . 创 办 的 积 极 推 进 中职 教 育 产 业 化 实 践 。2 0 年 , 我 校 大 力倡 导 下 , 08 在 成 立 了 由 中职 学 校 、 地 中学 、 东 地 区 各 行 业 企 业 单 位 及 各 广 事 务 所 等 一 百 多 家 单 位 组 成 的湛 江 商 贸 职 业 教 育 集 团 , 校 学 与 学 校 之 间 、 校 与 企 业 之 间 紧 密 合 作 , 利 互 赢 已经 成 为 学 互 企 业 与 学 校 的共 识 .学 校 借 助 职 教 集 团成 立 带 来 的 机 遇 . 有 效 提 升 了 培 训 工作 质 量 , 过 扩 大 培 训 规 模 为 学 校 带 来 了显 通 著 的经济效益 。 我 校 在 校 本 管理 实 践 中 尤 为 重 视 教 师 队伍 管 理 。人 是 一 切 管 理 活 动 的 主体 , 教 育 管理 中 , 人 尤 其 是 对 教 师 的 管 理 在 对 始 终 是 管 理 的基 本 内容 。 理 学 指 出 , 师 对 组 织 的 自豪 感 源 心 教 于 教 师 对 教 育 事 业 蒸 蒸 日上 的发 展 和 未 来 美好 发 展 前 景 的憧 憬 而 产 生 的情 感 体 验 。 而 教 师 对 组 织 的 自豪 感 是 教 师 对 组 织 归 属 感 形 成 的基 础 。 此 , 校 极 为 重 视 培 养 教 师 对 学 校 组 织 因 学 的归 属 感 . 升 教 师 在 学 校 发展 中 的 主 体 地 位 及 主人 翁 精 神 . 提 调 动 教 师 积 极 性 。通 过 校 本 培 训 , 教 师 提 供 成 功 的机 会 , 为 搭 建 成 长 的舞 台 。 方 面 . 校 通 过 建 立 合 理 的 激 励 机 制 . 动 教 师 参 与 学 学 调 校管理 、 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 提 如在 职 称 评 定 的基 础 上 实 行 “ 秀 青 年 教 师 ” “ 师 ” 教 师 专业 化 评 价 制 度 , 教 育 教 学 优 、名 等 对 有 突 出贡 献 的教 师 实 行 低 职 高 聘 等 .使 教 师 评 价 与 教 师 专 业 化 程 度 .教 师履 行 职 责 的 情 况 与 教 师 的 实 际 岗 位 结 合 得 更 加 紧密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面对当前职业教育生源数量逐渐减少,质量逐年下滑的现状,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笔者所在学院从2005年起就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教学模式,开始试行“理论―实践―创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009年又参加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一体化课程改革”项目的研发工作,目前已经初现成果。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把转变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进程之中,只有转变教学理念,才能推动课程改革。
职业学校要根据行业需求进行大胆改革,摒弃过去以学科为导向的旧理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课程形式,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决定了专业课教学必须强调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的能力不仅指具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包含了学习、思考、交往、合作、知识使用等技能。
“一体化教学”是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实施“做中学、做中教”,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习与训练。
“一体化教学”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劳动使人聪明。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这样意思的话。
给学生更多自己做的机会,学生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
让学生切实动起来是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一转变的关键。
“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原来的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或各自精彩的“填鸭式”课堂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动”了起来。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大实践的力度,讲解理论时多和实际相联系,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从而逐渐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
职业学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2.No1 0改革与探索摘 要 实验室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文章根据职业学校实验室的特点及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只有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才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并实现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实验室 管理模式实验室是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场所,是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载体,其建设及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改革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体制和模式,使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已成为目前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1 职业学校实验室的特点1.1 专业多,实验室种类多、功能分散目前,许多职业学校为了提供更多的专业供学生选择以吸引生源,都向小而全的方向发展,一般学校都会有十个左右的专业,有的多达三四十个专业,每个专业的都会有数间本专业实验室,一般不易与其他专业共享共用。
这样,一所学校往往少则几十间、多则上百间实验室,种类繁多、功能分散。
1.2 实验室利用率高,兼有实验与实训功能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因此,学生在实验室里除了做常规性理论验证实验外,还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如考证训练、岗前训练等。
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求实践教学课时远大于理论教学的课时,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的时间相对增多,实验室的利用率高,各种损耗也增大。
1.3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素质要求高由于受人员编制数的限制,实验室工作人员往往既是保管员、设备维修工、又是实验指导教师,有的由专业教师兼任实验室保管员,这就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有实验室管理的知识,也要有扎实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
2 职业学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现状分析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特别是三年职业教育攻坚的实施,职业学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报读职业学校的学生逐年增多,目前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已基本持平,学校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也在不断扩建扩招,设置的专业数增多,在校生人数也不断增加,一些学校仅几年时间就由原来几百人的办学规模增加到几千人的规模,这就给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出现了跟不上学校发展的现象,实验室分组实验的人数越来越多,实验工位数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给教学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其建设及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实践论文
关于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摘要教学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的根本保证,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创品牌、创特色的基础。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管理内涵不断加深,要求日益提高,教学管理如何达到“科学、和谐、创新、高效”,教学管理者面临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教学管理体制质量监控常规管理教学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的根本保证,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创品牌、创特色的基础。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时代的不断变化,教学管理内涵不断加深,要求日益提高,教学管理如何达到“科学、和谐、高效、创新”,我们教学管理者面临巨大的挑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许多问题已凸显出来,诸如教师备课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教师上课不按时、不候课,课堂上随意出入教室等;作业批改要求不一致,实训类课程作业布置与批改无要求等;监考老师不遵守有关规定,看报、批阅试卷,试卷批改不规范等;教师教研氛围不浓厚,课堂优课率不高等;教学过程管理流于形式,停留在一般检查层面,评价、反馈、激励机制不完善,不适合现代管理要求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机制,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管理措施,形成了我校的教学管理特色。
一、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我校办学层次分中职和高职两个层面,目前有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000 人(不含已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教职工220余人,五大专业群共10余个专业方向,专业跨度大,教学管理战线长,且中职、高职(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科)、高考升学班等办学的体系和流程各不相同,单凭教务科的管理,只能勉强维持教学的秩序,难以做到管理的务实、高效。
学校改革校内教学管理体制,于2011年9月开始打破原“教务科(实训科)——教研室(教研组)——教师”的管理体制,设立了专业部,实施以专业部负责制、教务、实训等职能部门参与具体管理的扁平化二级管理体制,让专业部成为教学管理的实体。
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一、现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的高尔夫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现有的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只注重教学的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缺乏专业的实践教学设施和设备,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接触到高尔夫运动的实践环境,影响了其专业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改革方向与探索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与探索。
可以加强对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虚拟仿真技术、实践操作模拟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需要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提高高尔夫教学场地和器材的质量和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还可以探索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结合我国高尔夫运动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高尔夫专业人才。
三、教学模型构建在改革与探索的基础上,建立适合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型至关重要。
可以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互补作用,让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具备了实际操作能力。
要建立“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业界优质资源和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
要构建“个性化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点,以及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模型构建的基础上,需要对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可以围绕高尔夫运动的基本技能,如挥杆动作、姿势控制、球道打球等,设计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全面掌握高尔夫运动的基本技能。
要结合国际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趋势和现状,设计前瞻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展团体项目实践和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改革背景下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变革及实践——以溧阳职业教育中心校为例
教 育 资源 和 就 业 市 场对 城 市 和农 村 的 重 要性 , 进
一
就 业 为导 向 , 能力 为 本 位 ” 以 的思 想 指 导 下 , 强 要
步推进 城 乡之 间职业 院校 的联 合 招 生 、合 作办
化 职 业学 校 学 生 实 践 能 力 和 职业 技 能 的 培养 , 切 学。通过联合 、 合作办学 , 促进农 村职业教育的发 实 加 强学 生 的生产 实 习 和社会 实践 ;要 构 建科 学 展及 劳动 力 的转移就 业 。从 上述 认识 中可 以看 出 , 的人才 培养 体 系 , 以学 生 的职业 能 力为 本位 , 提升 课 程改 革使 职业 学 校教 学 逐步 摆脱 了普通 教 育 的 其就业 、 业 能力 ; 让 接受 职业 教育 的人 成 为 全 理 念 , ~步 彰显 出职业 教育 的特色 。 创 要 进 面建设 小康 社 会所 需 的生 产 、服 务和管 理 一 线 的 技能 型人才 和具有 鲜 明技 能特 征 的职 场 “ 家 ” 专 。
No720 9 ., 0 Vo.4 1 2 Ge e M . 8 n r No21
课程改革背景下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的
变革 及实践
— —
以溧 阳职业教育 中心校为例
史
益
大
( 阳职 业教 育 中心 校 , 苏 常州 2 30 ) 溧 江 13 0
摘
要: 随着职业教 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 开,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 式与新课程 实施的 矛盾逐渐 凸显。面对新课程
作者简介 : 史益大(9 1 )男 , 1 6 一 , 江苏溧 阳人 , 溧阳职业教育 中心校校长 , 中学高级教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学校管理。
第7 期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统 的一张试卷 、 百分制考 核难 以符合 高职院校人 才 培 养的需 要 ,考核 方式 和考 核形 式应 采用过 程考
核, 实行等级制 。考核形式 的改变促进 了教学方式 的转 变 , “ 为 工学 结合 ” 实训 教学工作 的开展奠定 了
基础 。
般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 3 、在实验 实训 和实 习条 件建设上 突 出真 实职 业环境 的“ 教学做” 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 的实施 要求 将学 生 的学 习过程 与工 作过 程归结 出专业人 才的知 识 、 力与 素质结 构要求 。 成 与 岗位 工作 对 接 的 能 形
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 中要制订校企合作 的 长效运行机制 。 实现 与企业共 同管理 人才培养 的过 程, 提高企业 参与人才 培养的主 动性 和积极性 。这 就对教 学管理 提 出建立 灵 活 的教 学 管理制 度 的新 要求 , 以适 应这种模 式运行的需要。 2 在 教学 团队 管 理上 要 求 突 出 “ 、 专兼 结合 ” 工学结 合人 才培 养模 式 ,实施 需要 一支 “ 专兼 结 合 ”的教学 团 队。 因此 ,对 教学 团队 的管理方 式 要发生 变化 ,一 是要研 究采 取什 么 方式 ,将企 业 中的能 工巧 匠和 技术 与管 理骨 干聘请 到 学校 来承 担主要 实践技 能课 的教 学 ,并解 决 企业人 员企 业 工作 与教学 任务 之 间的矛 盾 :二是 要研究 用 什么
练职业 动手能力 , 教师 的职责更 多的是训练学生 。 4 公共课教 学改革 。为便 于院 系开 展“ 、 工学 结
能养成 、 项核心 技能形 成 、 专 职业 环 境下 的综 合职 业技 能培养 ” 的职业技 能形 成 内在要 求 , 建立 校 内 生产性 实训 与校 外顶 岗实 习有 机衔 接与 融通 的教 学环境 , 实现“ 教学做 ” 一体化 , 教师在做 中教 , 学生 在做 中学 。 4 在教学管理模 式上要求突出灵活性 。工学结 、 合人才 培养模式 的实施 具有很 强的灵活性 , 要求我 们要创 新 以学分 制及 弹性 学制 为核 心 的一 系列教 学管理 制度 , 实行柔性 管理 。一 是 当前 高职教育 以 真实 ( 企业 ) 工作 任务 为载 体 的工学 结合 人才 培养 模式 的改 革 . 面推 动课程 体 系 、 学 内容及 其教 全 教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和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呼声也越来越高。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旨在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本文将就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展开讨论。
一、深化教育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为此,我们应该深化教育教学理念改革,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改革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
要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必须加强教师培训,引导教师不断学习和进修。
同时,学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接触到社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宽课程设置职业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差异,拓宽课程设置,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多样化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五、加强实习实训机会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六、构建评价体系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应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如实践能力评价、创新能力评价等,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七、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要与产业结合紧密,在产业升级和转型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前了解企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实习实训机会,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浅谈职业学校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
OCCUPATION|职业浅谈职业学校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文 / 常胜明 常胜军■摘 要:笔者在经过大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实践,在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抓住课程教学改革这一核心主题,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推进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技能人才一、调整专业结构,丰富专业内涵和层次,培养复合型人才职业学校必须根据厂矿企业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来进行专业设置。
笔者所在学校在不断完善教学设备设施、改变师资状况的前提下,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结合社会需求,调整了现有专业。
如将医学卫生类专业调整为: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修复工艺和康复技术等专业;教育旅游类专业调整为:幼儿保育、旅游服务与管理、运动训练等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调整为:汽车运用与维修、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专业;加工制造类专业调整为:机械加工、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等专业;财经信息类专业调整为:电子商务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
通过对这五大类专业的调整,确保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
具体做法是:本着一专多能的原则,根据专业的内在联系,分清主次,适当地合并具有必然联系的专业或工种,形成复合型专业。
以掌握某个工种的基本技能为主,根据相近工种的技能要求,横向迁移或纵向延伸专业技能。
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到两种以上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劳动岗位的要求。
将车工专业和钳工专业合并,以车工为主,定名为机械加工专业;汽车驾驶专业与汽车修理专业合并,定名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可适当增加农业机械修理方面的教学内容。
通过丰富专业内涵和层次,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在专业设置上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22 | 202311|教学探索TEACHING EXPLORATION和水平,又能培养出适应性较强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推行知识结构的“模块”化笔者所在学校原有的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方式进行设置的,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中职新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中职新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中职人才的重要基地,面临着培养质量提升、教学内容更新以及学生发展需求多样化等挑战。
因此,开展中职新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目标设定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2. 更新教学内容: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适应就业的能力。
3. 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其适应市场变化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三、具体改革内容1. 引入垂直管理制度:设立教学管理专班,由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2. 推行项目化教学:将课程内容按项目进行组织,注重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加大实习实训的时间和强度,与企业合作,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提供职业素养培训: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软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实施步骤1. 组织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中职新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制定改革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和时间节点。
2.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培训教师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 配置教学资源:更新教学设备和教材,提供先进的教育技术支持,为实施新教学模式提供基础保障。
4. 开展示范校建设:选取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示范校,进行试点工作并总结经验,为其他学校的改革提供借鉴。
5. 建立评估机制:建立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估体系,定期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改进措施。
五、预期效果通过中职新教学模式的改革,预计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毕业后更具竞争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职业院校实践型教学(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实践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从实践型教学的内涵、特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实践型教学的内涵实践型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实践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实践型教学的特点1. 实践性:实践型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2. 综合性:实践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3. 创新性:实践型教学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实用性:实践型教学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开放性:实践型教学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实践型教学的实施策略1. 改革课程体系: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使课程体系更加贴近实际。
2. 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职业院校应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竞赛等。
4. 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水平。
6. 营造良好实践氛围:职业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7. 加强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知识与 高新 技术最佳过渡 ,使毕业生 能 真正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 。
3 改革教 学方法 . 传 统 的教 学 已经 不适 合 现 在 的 实 际, 因此我们 开展 了 “ 行动 导 向” 学法 教 的学 习与实践 。 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 , 教 师营造一种类 似于实际工作 的学 习环境 和气 氛 , 引导 学生 同时用 心 、 、 进行 脑 手
单一 ;而现 代企 业劳动组 织方式是 每个
要进 行教学改革首 先要 以教育 思想 和教 育观 念转变为先导 。为 了能使 学校 的教 改工 作顺利推进 ,我校整编并 印发 了多期教 改文摘 , 中教 改文 摘——“ 其 关 于职业教 育与教学改革 的新 思路和新 方 法” 中收录 了 : 原教育部 职业 技术教育 中
法, 同时还要注重综合 能力 的培养 , 使新
一
与措施 ;现代职业学校 市场化专业设 置 《
与课程 开发实务全书》 中的当代职业 教 育体 系专 业设置 、课程结 构改革与 开发 的主要思路 和新方法 。教改文摘——项 目教学 , 中包括项 目教 学 的意义 ; 其 教学
床 的编程与操作技术 ; 综合技 能训练 ( 模 具 的设计与制作 ) 这种模块式结构 重视 。 知识 间的相 互联系与渗透 、 融合 与转化 ,
以能力 为本 位 , 以企业 需求为基本依 据 ,
业 劳动 组 织 方 式 发 生 了根 本 性 的 改 变 。
综合 能力 的培养 。 因此 , 毕业生在工作 中
的技能拓展和创新 能力不强 ,这些 问题 已经严重阻碍 了教学 目标 的实现 。
二 、改 革 的 具体 思路 和做 法
要 求员 工具 有很 高 的综合职 业 能力 , 因 此职业教 育 ,对人才培养 的模 式也要 随
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学企业化管理模式与实践
1 实训教学采用企 业化管理模式 的重 解决 问题 , 就 必 须 建立 独 立 、 完 整 的 实训 体
要 性
1 . 1 毕业 生 的生存需 要 毕 业生进 入社会后 , 必将 通 过 应 聘 环 节。 面试时 , 我 们会 发 现 学 习成 绩 较 高 的 好 学 生 不 如 学 习 成 绩 平 平 的学 生 , 他 们 往 往 落 选 而 不 被 选 中。 这 说 明 我 们 的 评 价 标 准 不够全面 , 企 业 需 要 的 人 才 与 我 们 培 养 的 不尽相 同。 毕 业 生 进 入 企 业 后 ,由于 在 学 校 没 有 学 习企业文化相关 的内容 , 不 理 解 企 业 管 理 制 度 与 自己 的关 系 , 无法 正 确 定 位 , 最终
摘 要: 中等职业 学校教 育的根本任 务就是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 培养 出掌握较 高技 能的技 术 型人 才。 实训教 学是 培 养固家需要 的技 能型人 才的最 有效方式 , 在 学校我 们一般 把实 训教 学重点放在操作技 能上 面, 而对企业文化 与企业 管理模式的培 养, 我们没有加 以重视 。 具体表 现 为, 我 们的毕业 生尽管 具有高技能 , 但不能 满足 用人单位 的管理制度要 求, 甚 至出现 刚就业就下 岗。 因此 , 本文 以企业 的 角度提 出对于 学生职业 素质的要求 , 论 述 了在 学 院 现 实 基 础 上 如 何 在 实 训 教 学 中 构 建 企 业 化 的 管 理 模 式 。 关键 词 : 中等 职 业 学 校 实 训 教 学 企 业 管理 中图分 类号 : G6 5 7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1 3 ) 0 5 ( b ) -O 1 1 6 —0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1-03-15T15:35:11.560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张秀芳凌高本秦宝军[导读] 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为依据,以满足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挑战,改革方向面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有技能人才教育特色教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培养能力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有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主要问题是专业课程结构、专业技术单一,与生产实际要求技术工种相脱离,与学生自身发展相脱离。
没有真正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有技能人才教育特色教学管理模式。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积极吸取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研究探索“大专业、细分流”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新的课程结构,形成新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职业教育课程观,并通过实践与探索,寻求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有效途径;探索实现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新思路,解决学生所学专业单一与实际生产要求工人技术全面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为依据,以满足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
1、打破分专业教学的模式,实行“大专业、细分流”
打破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学科性、系统性体系,突出“大专业”。
根据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的原则,精心选择文化基础课的内容;探索开发与专业教学相适应的“大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和“细分流”课程,达到必需和够用为度。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施专业教育实际化
在对专业(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中级工的标准为依据,遵循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3、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宽基础、活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
4、具体实施
(1)、根据专业岗位工作需求设置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实行“大专业、细分流”的教学管理模式,扩展学生选择专业的空间。
①对相近、相通的各专业(如车工、钳工、焊工等)整合成“大专业”进行教育教学。
②在学生升学和就业的专业主攻方向上进行“细分流”(如车工、钳工、焊工等),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广度,增强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按照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与生产实习紧密结合的原则,本着“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方针,适时根据教学大纲、生产实际、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验实习设备情况,对各专业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将课程分为为提高综合素质而开设的文化基础课、面向某个职业群体而开设的“大专业”专业基础课和面向某个岗位而开设的“细分流”课程。
该教学管理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情况及“大专业、细分流”教学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基础素质教育阶段(第一学期)。
这一阶段期间对学生进行整体搭配编班,不分专业,主要开设文化基础课程,学期末根据学生对学校开设专业的了解、自身意愿和学校实际选择“大专业”,进行初次专业定位。
第二阶段:“大专业”教育阶段(第二、三学期)。
这一阶段期间按专业类群进行专业整合教学,主要开设文化基础课和“大专业”专业基础课,在第三学期末进行“细分流”,根据学生意愿、高职升学政策、社会需求等情况,让学生在升学和就业的专业主攻方向上进行选择,再次进行专业定位。
本学期所开设的文化基础课的课时相对于上一学期将进行压缩。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理论和实训1:1的比例安排课时,理论课和实训课穿插进行。
实训教学均按照“先分课题训练,最后综合训练”的基本模式进行,使技能教学更具有层次性。
第三阶段:“细分流”教育阶段(第四、五、六学期)。
这一阶段期间按“细分流”的指导思想,分就业和升学两大类进行编班教学。
对有升学意愿、基础较好的同学组建高考辅导班,按高职院校招生专业和考试科目进行重点集中辅导;对准备就业的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学生意愿和岗位技能要求,按学生选择的主攻专业编班,集中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
⑶、突出一个主导专业,辐射一至两个辅助专业,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在按照“大专业、细分流”的教学管理模式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在“大专业”教育阶段(第二、三学期),按照教学计划让学生学习、训练多种技能。
以机械类“大专业”为例,在本阶段,不分主次,所有学生都学习车工、钳工、焊工等专业技能,掌握各工种的基本操作技术。
在“细分流”教育阶段(第四、五、六学期),根据学生所报专业,确定一个主导专业,集中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
这样,引导学生向着“精
一、会二、学三”的方向发展,即精通一项专业技能,会第二项技能,学习第三项技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二、实践成效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大专业、细分流”的教学管理模式组织教学,制定、修改相应的专业教学计划,合理调整课程设置,认真组织编写教学案例并加以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过我们几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大专业、细分流”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了成熟的课程结构体系。
经过“大专业、细分流”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拥有两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能够适应多个岗位的工作,因而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实行该管理模式的探索过程中,还可以促使相关专业教师积极钻研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式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青州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