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解读

合集下载

2020成都市街道设计导则

2020成都市街道设计导则
目前,成都市正处于城市空间结构转型和轨道加速成网的阶段,市民出行方 式正在由机动车交通向绿色交通转变,街道将回归市民的慢行空间、活动空 间、交往空间和休闲空间。
《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是成都市首 部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充分贯彻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落实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工作要求,以“公园城市街区场景理论” 和“街道一体化”理念为指导,是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理念在街道层面的具体落 地。
城市交通方式转型
成都市处于轨道加速成网阶段, 交通出行方式由机动车交通向 绿色交通转变:
规 划2 0 2 2年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运 营 里 程 达 到6 0 0公 里 以 上 ,2 0 3 5年 规 划 线 网 规 模 达1 6 9 9公 里 , 加 上 大 铁 公 交 化8 6 0公 里 , 共 计2 5 5 9公 里 。 城市中心城区外围主要区(市)县利用轨道交通完成进出城出行将成 为常态化选择。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 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 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方针,提升规划水 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 规合--”,全面开 展城市设计,加快建设绿色城 市、 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全面提升 城市内在品质。
Design guidelines
③ 路口开放空间节点的设置
更加注重文化特色彰显
支矶石街 ①彰显人文特质的建筑立面 ②展现街道特色的地面铺装 ③融入地域文化的街道家具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

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

成都简州新城分区详细规划

成都简州新城分区详细规划

成都市简州新城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 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目录
总则 第一章落实独立新城定位,明确目标规模 第二章保护山水生态资源,加强空间管制 第三章对接区域因地制宜,塑造空间结构 第四章区域借力创新发展,增强产业动力 第五章科学配置资源要素,优化用地布局 第六章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强化支撑系统 第七章加强城市设计引导,彰显城市风貌 第八章有序推进规划落地,保障规划实施
3
成都市简州新城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 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育辐射川东北、川东南和成渝的新兴产业,吸引和集聚相当规模的 高端人才,支撑成渝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建设。 第9条 国家中心城市的先进制造基地
第一节 战略定位
第7条 简州新城战略定位是成渝走廊新支点、成都东进服务新中心 简州新城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建设“成渝走廊新支点、成都东
进服务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履行为成都东进及成渝相向发展提供 支撑,为高附加值、多元化、本土化的制造产业服务,为“东进” 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 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 略定位相一致。
第2条 主要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 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1): 5. 《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 6. 《四川省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规定》; 7. 《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2016); 8. 《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14-2020); 9.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1); 10. 《成渝城镇群发展规划》(2016); 11.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送审稿); 12. 《成都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16-2035 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成都TOD项目经济圈培训课件

成都TOD项目经济圈培训课件
上广深之和,东京60%的人口,55%的住宅,80%的商业写字楼,都在轨道交通站点400—800米内。“轨道上 的东京”奇迹般让大城市病变成了大城市红利,高度繁荣,日夜怒刷GDP。
在生活节奏快到窒息的东京,人们出行频率极高,但东京却极 少拥堵,一切井然有序。就连污染,嘈杂等大城市病也几乎难 寻踪影——TOD功不可没
➢ 今年上半年,将确保陆肖站(高新区)、梓潼宫站(郫都区)、 昌公堰站(天府新区)、行政学院站(龙泉驿区)、万盛站 (温江区)5个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全力推进陆肖站项目在 一季度开工。
➢ 今年下半年,计划开工四川师大站(锦江区)、新津站(新津 县)、龙潭寺东站(成华区)、韦家碾站(金牛区)、双凤桥 站(武侯区)、马厂坝站(青羊区)、廖家湾站(新都区)、 牧华路站(双流区)8个TOD示范项目。
➢ 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成都市域面积将达到1.43万平方公里,超过东京都市圈,人口达 2300万,逼近东京主城,且会形成多个卫星城,成都未来的发展与东京极其相似。
2
成都TOD发展规划
数据分享
➢ 日本国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6亿;东京都市圈约有4200多万人,人口密度是北京的8倍; ➢ 日本的轨道交通线路图如迷宫一样,全域覆盖,光是东京主城区的轨道就多达42条,里程达2246公里,超过北
1 TOD简介
TOD模型
➢ 城市型TOD社区是指位于公共交通网络中的主干线上,将成为较大型的交通枢纽和商业、就业中心。一般以步行10分 钟的距离或600m的半径来界定它的空间尺度;
➢ 社区型TOD社区则不是布置在公交主干线上,仅通过公交支线与公交主干线相连,公共汽车在此段距离运行时间不超 过10分钟(大约5公里)。
成都? 成堵?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班级:09城乡城市规划原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小组成员:邓静管念廖灿鹏小帕刘谨赫樊琪指导老师:张贞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川府发〔1997〕15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1、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理利用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3、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32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要优化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

要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规划的绿色隔离地带,防止连片发展。

4、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

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

5、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

重点建设中心城周边卫星城镇,特别是龙泉、华阳等中小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严格控制好的净空条件和铁路站场及公路枢纽建设用地。

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安全、高速的轨道交通体系。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一章规划概况 (2)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二、修编背景 (4)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四、成都概况 (6)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七、规划重点 (22)八、技术路线 (25)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一、发展总目标 (28)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一、区域协调策略 (34)二、城乡统筹策略 (35)三、生态优先策略 (35)四、空间优化策略 (36)五、产业转型策略 (36)六、枢纽强化策略 (36)七、文化引领策略 (37)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第六章城镇体系 (59)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二、发展策略 (64)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四、规划建设指引 (71)五、规划措施 (76)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一、第一产业 (78)二、第二产业 (80)三、第三产业 (87)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三、规划布局 (103)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三、商业设施 (110)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六、体育设施 (118)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八、殡葬设施 (123)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十、农贸市场 (125)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一、现状及分析 (142)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一、总体要求 (154)二、抗震工程 (154)三、防洪工程 (163)四、消防工程 (169)五、人防工程 (174)六、灾后重建 (178)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二、给水工程 (187)三、排水工程 (195)四、电力工程 (204)五、通信工程 (212)六、燃气工程 (218)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八、能源发展 (232)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一、城市性质 (241)二、城市职能 (242)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43)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分析 (243)二、规划目标 (251)三、发展策略 (251)四、中心城区布局调整优化 (252)五、城市绿线、黄线、蓝线、紫线控制 (257)六、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59)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 (266)一、现状及问题 (266)二、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 (271)三、对外交通规划 (272)四、道路交通规划 (273)五、公共交通规划 (278)六、停车场规划 (283)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 (286)一、现状概况与问题 (286)二、发展策略 (287)三、级配体系 (288)四、规划布局 (288)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 (296)一、现状概况 (296)二、规划目标 (297)三、住房发展策略 (297)四、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299)五、居住区与住房建设指引 (302)第十九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05)一、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价值 (305)二、现状保护概况及存在问题 (307)三、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310)四、古城格局保护 (313)五、历史文化街区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群保护 (316)六、文物古迹保护 (320)七、历史文化名城展现体系 (323)八、规划实施措施 (326)第二十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328)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328)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329)三、绿地系统结构 (331)四、绿地系统规划 (331)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区景观系统 (333)一、城市景观风貌基本特征 (333)二、现状存在主要问题 (334)三、规划目标和原则 (335)四、中心城区总体景观风貌架构 (336)五、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37)第二十二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 (341)一、抗震工程 (341)二、工业危险品安全规划 (354)三、防洪工程 (362)四、消防工程 (368)五、人防工程 (377)第二十三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市政基础设施 (383)一、环境保护 (383)二、给水工程 (388)三、排水工程 (392)四、电力工程 (401)五、通信工程 (404)六、燃气工程 (411)七、环境卫生设施 (415)第二十四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建议 (418)一、循序渐进,完善规划研究编制体系 (418)二、明确事权,优化规划管理体系 (418)三、创新管理制度,促进规划管理的跨区域协调 (419)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引导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420)五、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420)六、完善土地收购储备与使用制度 (421)七、强化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 (422)八、创新城乡建设的投融资方式 (422)九、推进规划的“精英参与”与“公众参与” (423)附录:环境影响评价 (424)第一部分总则第一章规划概况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一)项目准备1.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受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2003--2020--16页)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2003--2020--16页)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目录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 1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3【1】总规修编历程 3【2】规划期限 3【3】规划范围 3【4】发展目标与战略3【5】城市性质与职能5【6】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5【7】主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5【8】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9】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6〖1〗主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6〖2〗主城区空间布局形态6〖3〗主城区空间布局结构7〖4〗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7【10】都市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7【11】主城区对外交通规划7【12】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8【13】主城区公共设施规划8【14】主城区居住用地规划8【15】主城区工业及物流系统规划9【16】主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9【17】主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9【18】城市远景发展构想102)成都市十一五规划情况103)成都市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10【1】1号线(新都大丰站—华阳广都站) 10【2】2号线(龙泉东站—郫县石牛站) 11【3】3号线(新都红星车站—双流板桥南站) 11【4】4号线(温江站—龙泉西河站) 11【5】5号线(驷马桥站—华阳江河站) 11【6】6号线11〖1〗6号线主线(沙湾站—华阳四河站) 11〖2〗6号线支线(琉璃场站—双流航空港站) 11【7】7号线(郫县生态站—龙潭东站) 114)成都城市规划解读12【1】城市发展战略———扇叶绿楔、向东向南、七星拱月12 【2】城市交通发展格局———“井”字加“环”状12 【3】市域城镇体系12【4】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12【5】未来成都模式是“一城三圈六走廊”13【6】未来主城区扩容的主要城市组团13〖1〗基本情况13〖2〗各组团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职能、空间发展策略13 [1]华阳组团———小康居住新城13[2]新都、青白江组团———大型制造业基地14[3]双流(东升)组团———新型工业基地14[4]龙泉驿组团———山地型休闲旅游区14[5]温江(柳城)组团———花园居住新城15[6]郫县(郫筒)组团———高新技术产业中心15【7】成都“11858”规划发展构想15【8】高密成都规划15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1】总规修编历程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7•【文号】国函〔2024〕146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成都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1.国外公园城市起源英国着名的社会活动家艾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首次提出“花园城市”的理论,这一理论可以看做是公园城市理论的雏形,20世纪初,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Canberra)把“花园城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1911年美国芝加哥设计师沃尔特·格里芬为堪培拉进行城市规划,提出在莫朗格洛河上筑水坝,形成广阔的湖面,结合地形打造城市轴线,用多角几何形和放射线路网布局,将2.2013重要性。

年9公的社区公园或滨河带状公园;2公里半径内居民可以到达一个不小于10公顷的区级公园;每个城市片区有一个面积不小于20公顷的市级公园)。

3.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2018年2月,习近平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明确指示,支持成都建设全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天府新区表示要率先建设公园城市,为新时代城市绿色发展提供更多新经验。

同年3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主要建设内容:强化生态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

把龙泉山由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绿心,两侧分别是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通过天府绿道建设,构建大尺度生态绿色空间,形成“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网络化空间结构;通过新建、增建不同类型城市公园及绿地等绿色生态工程,塑造林湖交汇、蓝绿交织生态本底;破除城乡差别,把城乡作为互补互衬、共融共生的有机整体来打造。

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将农村作为城市的生态景观、将城市作为农村的消费场景。

具体措施: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考核目标,构建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及微绿地五级绿化体系,形成共享的绿色开敞空间。

在中心城区及东部城市新区增建城市公园及微小绿地做1.694.20145.贵阳市公园城市建设2014年9月,贵阳市生态文明大会首次提出“着力推动公园城市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贵阳公园城市建设坚持以区域生态安全为总体原则,保护山体和水体,形成绿地体系完整、园林景观风貌良好、人文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环境;与此同时,贵阳坚持加强各类公园建设,构建纵横双向公园体系,增加公园数量、丰富公园类型,提高公园质量,提升服务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四川 城乡融合内容

四川 城乡融合内容

四川城乡融合内容四川地区城乡融合政策分析一、政策背景城乡融合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促进城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川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实施城乡融合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四川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加快城乡融合步伐,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实施进展1.城乡规划一体化:四川省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通过制定统一的城乡规划,实现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

例如,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通过编制《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明确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为城乡融合提供了基础。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四川省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目前,四川省已建成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实现了城乡之间的快速交通连接。

3.产业融合发展:四川省鼓励城乡之间的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发展。

例如,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引导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三、效果评估1.经济增长:城乡融合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四川省经济的快速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四川省的GDP增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尤为显著。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随着城乡融合政策的推进,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农村居民通过参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了收入的增加;城市居民则通过投资农村项目、购买农产品等方式,增加了对农村地区的支持。

3.社会福利提升:城乡融合政策的实施,使得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社会福利得到了提升。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也得到了加强。

四、未来展望1.深化城乡体制改革:未来,四川省应进一步深化城乡体制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方案汇报4-1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方案汇报4-1
(二)特别协调建设发展层面
1. 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新都、温江设区。 2. 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选线定位(成渝高速铁路、成都 铁路编组站、成都双流机场扩建第二条跑道等) 3. 东郊工业区搬迁改造、城市东部和南部副中心(市政府 南迁)工程启动。城市核心区(含CBD)、危旧房改造、水 环境治理、沙河综合整治、交通畅通工程、清理处置停工工 程等工作已经开始进行。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都 成
阳 沈
春 长
哈尔滨
岛 青
汉 武
安 西
京 南
南 济
州 广
门 厦Biblioteka 圳 深连 大州 杭
波 宁
2002年15个副省级城市地方财政收入比较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成都 沈阳 哈尔长滨春 青岛 武汉 西安 南京 济南 广州 厦门 深圳 大连 杭州 宁波
(一) 特别关注政府管理层面
1.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等五个统筹发展新思 路”,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 全。”
2. 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 并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 。
3. 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 国西部创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 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 发展。
• 2002年全市总人口1028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439万人。
•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6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40亿元,第二 产业758亿元,第三产业765亿元.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_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_成都城市简介

城市简介(Chéngdū)位于中国省中部,是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古为蜀国地,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2007年,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浦东新区和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历史沿革市名来历历史悠久。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构筑城池。

关于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因之名曰”。

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四十里为锦绣”,故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的(建于前514年)。

历史沿革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有确切记载算起。

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因名,相沿至今。

汉时期,经济文化发达。

公元前316年,国吞并巴蜀。

公元前311年,人按建制修筑城垣。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

末、汉初取代中原而称“天府”。

西汉末年,公述称帝,定为“成家”。

东汉末年,焉做“益州牧”,移治于,用作为州、郡、县治地。

西汉时期,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

2020成都市街道设计导则

2020成都市街道设计导则

城市发展新理念
New concepts of urban development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新要求
New requirements for building a park city in Chengdu
成都城市发展转型的新需要
New Needs in Chengdu Urban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58
2.4 多元复合的活力街道
64
2.5 低碳健康的绿色街道
70
2.6 集约高效的智慧街道
84
三、街道场景分类设计引导
3.1 街道分类
94
Hale Waihona Puke 3.2 街道场景设计引导95
四、设计实施建议
124
4.1 设计工作模式
125
4.2 实施策略建议
126
相关研究
Correlative research
研究背景
Research background
目录
CONTENTS
相关研究
研究背景
01
国内外街道营造趋势
12
成都街道现状特征及问题
21
导则作用及思路
28
一、总则
1.1 目标与原则
33
1.2 设计范围
34
1.3 设计理念
35
1.4 规划衔接
36
二、公园城市街道目标引导
2.1 慢行优先的安全街道
40
2.2 界面优美的美丽街道
52
2.3 特色鲜明的人文街道
公园城市对成都街道设计提出新的理念要求:
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设计街道,满足不同人群的 使用需求。
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工作新要求。

四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实践分析

四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实践分析

2021年2月錄色科仗Jo u rn al of G reen Science and T echnology第23卷第4期四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实践分析张德荣\严红2,唐自慧S文军3(1•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81;2.四川省委党校区域经济教研部,四川成都610072;3.成都树德中学,四川成都610091)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为解决日益凸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统筹推进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

四川省委、省政府开创性地提出构建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

通过做强成都“主干”,将主干优势层层辐射和扩散,引领带动“多支”形成支点支撑,再向外层辐射扩散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统筹“五区协同”联 动,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发挥成都的主干引领作用。

关键词:成都主干;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4-0264-041引言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党 的“十九大”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即“东部引 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

从党的“十八 大”召开到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共3次来到四川,尤 其是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赴四川看望慰 问各族干部群众,深人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坝藏 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看望 慰问群众,到成都天府新区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 次发表重要讲话,20余次对四川做出重要的批示。

四川地处西部地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推动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

四川省委、省政府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在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 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 出构建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1],做强成都主干,统筹五区协同发展,为成都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成都市规划及人口情况

成都市规划及人口情况

成都人口情况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总规修编历程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1、行政区划调整2、城市规模突破3、工业产业调整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4、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综合协调三、规划成果、期限和范围(一)规划成果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6个专题研究报告、45张规划图纸。

新时代成都协调发展的新特征

新时代成都协调发展的新特征

新时代成都协调发展的新特征作者:盛毅来源:《先锋》2019年第06期坚持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必须坚持的五大理念之一。

在不同发展阶段,协调发展的内涵有着很大差别。

如果说过去强调的协调发展,主要是为了处理发展中遇到的局部矛盾和平衡短期利益关系的话,那么,随着我们对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协调发展理念已经上升到追求全面和系统的、可持续的发展。

成都市目前关于协调发展的部署和举措,不仅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协调发展的理念,而且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作为推进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促进协调发展中,表现出诸多新的特征。

坚持协调发展从全面系统长远着眼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大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五大统筹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明显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这是当前和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协调发展比作“制胜要诀”,强调了协调发展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成都市加大了协调发展的探索,尤其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

此外,成都市在促进区域、产业、经济与社会、人与环境等的协调方面,也作了大量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然而,由于受发展阶段的制约,过去的协调发展探索与实践,更多局限于某些领域、某些环节和某个时段,更多是面对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而采取的措施,更多针对经济发展领域,总体上表现为立足于局部而不是立足于全局的协调,立足于短期而不是立足于长远的协调,特别是缺乏全面、系统和长远的顶层设计。

进入新时代以后,成都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市空间优化调整力度加大,经济社会环境互动性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质量要求提高,对协调发展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始终能够在长远发展中保持各方面的协调,成都市以长期规划为引领,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红线,以创新协调方式为手段,以加强各方面工作的统筹为保证,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系统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