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名人_李世民的故事
唐太宗有什么故事
唐太宗有什么故事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唐朝开国功臣,他称帝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为百姓努力。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唐太宗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太宗的故事唐太宗原名叫做李世民,有人说他的名字暗藏着济世安民的意思,他是汉族人,除了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外,还是非常有名的诗人和书法家。
他一生有很多功绩,其中被很多人称道的就是他非常知人善任。
他推行了众人皆知的贞观之治,在他继承皇位之后,对大臣们非常尊重,努力学习治理国家的方法,非常积极地向爱卿们吸取经验教训,贞观年间,他主张削弱地方割据势力,但是又不是强迫他们服从他,而是知道包容的力量是无穷的,他积极听取各个小国的治国方法,尽量让他们都满意,从而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他在位的时候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人才,设立了让人才们自由学习的弘文馆,以备不时之需,希望在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
他受文人们敬仰的另一大原因是他不分贵贱,用人的时候以贤德为唯一的标准,这就为非官宦子弟的廉洁之士提供了为国家效力的机会。
这些寒门弟子也为政界带来了一些新鲜空气。
这对整顿政绩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对待大臣方面,李世明以隋炀帝为戒,成为皇帝之后积极鼓励各位大臣给自己提意见,而且把谏言的权利放宽,这样可以有力的减少他决策的失误。
有时候甚至有些大臣在朝堂之上都让李世民有些下不来台的状况发生了,他也不会因此怪罪他们而是与他们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就是因为他这样的清明政策和用人之道才为国家带来了国泰民安的时期。
唐太宗不徇私的故事唐太宗是历史唐朝第二代君主,也是唐朝开国功臣,在他统治期间,唐朝是很兴荣的,而当时的大臣也都很忠诚,有什么事,都是敢于直言进谏,不会刻意阿谀奉承。
李世民在要求群臣时,也是很严格要求自己的,不会随意徇私。
一次,还是他做秦王时,就在门下做事的官员犯了错,找来求他饶恕,李世民有些为难,念及旧情,想要赦免他的罪,不撤他的官职,可是遭到了魏征反对,觉得他做秦王时,在他手下的人数颇多,如今都是天下四处都有,要是都犯点事,就找他徇私舞弊,他都要念及旧情,饶过他们,那那些进谏的官员不就无法声张正义了,所以觉得那样做可能让进谏的官员寒心,以后不愿直言提议事情了。
有关唐太宗李世民作文600字伟大的历史人物
有关唐太宗李世民作文600字伟大的历史人物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
有关唐太宗李世民600字内容如下。
他,是一位伟大的君主。
他,是一代文武双全的皇帝。
他虽然是玄武门政变的制造者,但也开创了名噪一时的贞观时代。
他一度推崇佛教,导致出现了玄奘一类的名僧。
他就是当时以及是现在都是中国的代表,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乃是一代著名的军事家。
破窦建得、刘武周,定河南、北京,无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军事奇迹。
一时间声名鹊起,威望大增,人心纷纷沸腾,歌颂秦王的伟大功德。
而李世民也是一代谦虚自律的臣子,在赞扬声中,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没有骄傲自大,这样人心都归附到秦王这边,甚至一度出现民众提出了换太子的建议。
当时的太子李建成顿时慌了手脚,和四弟李元吉计划向秦王集团发起猛攻。
李世民集团毫不示弱,给予还击。
后来兄弟反目成仇,屡屡发生惨案,一时人心惶惶。
太子李建成又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告李世民。
李世民忍无可忍,带领门下的武将在玄武门外发动政变,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囚禁父皇,得到军权,正式接管大唐。
李世民坚持“以人为本”的王道政策,外交内好,大力发展农业和学业,屡派使者出使西域。
和房玄龄等大臣养民爱民,讨论尧舜之道,探索最终的王者之道。
家家有饭吃,户户有衣穿,人人有农田。
太平盛世,歌舞升平,人人皆大欢喜,出现了鼎盛的人间。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李世民为太子之位伤透了脑筋。
最后废太子李承乾,弃魏王李泰,反倒选择了温和怯懦的李治,这个选择显然是非常明智的。
在人生暮年,唐太宗李世民又一次作出了伟大的选择。
贞观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版图广阔,势力强大,更重要的是有了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贤明的君主,还有房玄龄这样的大臣。
这样的时代,能不叫人佩服、赞叹?。
敬佩的人作文之李世民500字
敬佩的人作文之李世民500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君主,是唐代历史上一位文武双全的皇帝。
他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
他立志皇位,志在必得。
小时便“善于骑马,好弄弓矢”,16岁那年,巧用疑兵,雁门解围,看到随朝天下大乱,天下需要治世之主,便开始树立平定天下、治理八荒的雄心壮志。
他立下了目标之后就去实践。
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网络能人志士,共同磋商天下大事。
他劝父反随建唐,披褂上阵屡立战功,很多有识之士便把天下重新统一的希望寄托在年轻的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功业超过李建成和李元吉,但身为次子,不能继承皇位;太子李建成亦知李世民终不肯为人下,于是以李世民为一方,以李建成、李元吉为另一方,展开了争皇位继承权的斗争。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终于登上了帝位!他是一个才能出众的人。
登上帝位了的李世民谨记天下苍生,推行贞观之治,大纳贤才,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
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从一个军事家成功转型为杰出的'政治家与一代明君。
唐太宗在位共二十四年,虽然他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远远比不上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但其业绩却是在历史上最杰出的,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当时的世界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古代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几乎是唐朝的翻版,至今日本中央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就是来源于唐朝中央的三省制。
所以,后来人就用“贞观之治”来表达对唐太宗政绩的肯定和对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向往。
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学习、借览和创新,李世民成长为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他既爱江山,又爱美人。
他爱的也大都是极品女人:最贤慧的长孙无垢、天才美女徐惠妃、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前朝公主大杨妃等。
唐太宗有眼光、有能力,真的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吗?若论完美,唐太宗李世民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李世民的小故事
李世民的小故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而李世民则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他的才智和智慧使得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统治者,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李世民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他聪明机智,善于思考,对于政治和军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在他的父亲李渊建立唐朝后,李世民被任命为太子,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李世民年轻时就表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
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分析问题,并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他深知一个好的统治者需要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因此他积极学习各种学问,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他还经常与学者和智者交流,以获取更多的见解和建议。
李世民的领导能力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他善于制定战略和战术,善于调动军队的力量。
他带领唐军在多次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扩大了唐朝的疆域。
他的军事才能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受人敬仰的统帅,也为他赢得了许多忠诚的将领和士兵。
除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李世民还以他的仁德和公正而闻名。
他重视人民的福祉,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他还注重司法公正,打击腐败和贪污行为,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李世民的小故事中有一则关于他的仁德和公正的故事。
有一次,李世民听说有一个农民因为欠债而被迫卖掉了自己的儿子。
李世民听后非常愤怒,他立即下令取消了这个农民的债务,并将他的儿子送回给他。
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对李世民的敬仰更加深了。
李世民的统治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繁荣和稳定的时期。
他的智慧和勇气使得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皇帝,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树立了榜样。
他的小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
总结起来,李世民是一个杰出的统治者,他的才智和智慧使得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皇帝。
他的领导能力、仁德和公正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他的小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
李世民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努力地追求卓越和伟大。
李世民成就的作文素材
李世民成就的作文素材
《李世民的那些厉害事儿》
嘿,咱今天来说说李世民哈!你知道不,这李世民可真是个牛哄哄的人物呀!就说他打江山那会吧。
有一次,李世民带着他的军队去攻打一个敌城。
那场面,好家伙,人山人海的呀!他骑在马上,威风凛凛的样子,可帅啦!
李世民那是相当有智谋,他没有傻乎乎地直接就往上冲,而是先观察了一下城墙的情况和敌人的布局。
他就像个聪明的猎手,在寻找最佳的进攻时机呢!然后呀,他瞅准了一个地方,大喊一声:“兄弟们,跟我冲啊!”那声音,那气势,简直了!士兵们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嗷嗷叫着就往前冲。
李世民自己更是勇猛无比,挥舞着他的宝剑,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敌人在他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呀!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奋勇作战,很快就攻克了这座敌城。
哇塞,那胜利的喜悦呀,别提多让人激动啦!
你看看,李世民就是这么厉害,靠着他的智慧和勇气,打下了大大的江山,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他的这些事儿呀,真的是让咱佩服得五体投地哟!真不愧是一代雄主呀!咱呀,就得多学学人家李世民,那股子冲劲儿和聪明劲儿,说不定咱也能成就一番自己的小事业呢,哈哈!。
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的故事李世民,唐朝的一位伟大皇帝,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和智慧。
他的治理手段和政策,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他的早年经历、登基为帝、改革政策和对外征战等方面,来讲述李世民的故事。
一、早年经历李世民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母亲是文成公主。
从小,李世民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他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和思考,对于国家政务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李世民的成长过程中,他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训练。
他学习了文学、历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和领导能力。
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治理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登基为帝李世民在唐太宗去世后,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他登基后,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调整,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首先,李世民注重选拔人才。
他设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政府中的官员能力更加优秀,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李世民重视农业发展。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农田水利政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李世民还注重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建设。
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加强了对官员和百姓的监督,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三、改革政策李世民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他进行了军事改革。
他建立了军队的统一指挥系统,加强了军队的组织和纪律,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这使得唐朝能够在对外征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其次,李世民进行了财政改革。
他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度,调整了税收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李世民还进行了教育改革。
他注重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修建了学校和图书馆,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四、对外征战李世民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征战,扩大了唐朝的疆域和影响力。
他先后征服了东突厥、高句丽、吐谷浑等国家,将他们纳入了唐朝的版图之中。
【名人故事】李世民用人_名人故事
李世民用人_名人故事在唐朝初年的长安城里,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巍峨的皇宫之上,金碧辉煌中透着一股不凡的气息。
在这座权力的中心,一位年轻的帝王正用他的智慧与胆识,书写着属于他的传奇——他,便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不久,便深知治国之道,首在用人。
然而,这朝堂之上,人才济济却也鱼龙混杂,如何慧眼识珠,成为他日夜思索的问题。
一日,宫中传来消息,说城外有位名叫“怪才李”的奇人,行为举止怪异,却满腹经纶,无人能解其深意。
李世民闻言,心中一动,决定亲自召见这位“怪才”。
当“怪才李”被带进金銮殿时,满朝文武皆是一惊,只见他衣衫褴褛,头发蓬松,手中还拿着一把破旧的扇子,一副不修边幅的模样。
众臣心中暗笑,以为陛下这次是看走了眼。
李世民却不为所动,他缓缓起身,走到“怪才李”面前,轻声问道:“听闻先生才华横溢,朕有一事不明,愿闻其详。
”“怪才李”微微一笑,也不客气,张口便道:“陛下心中所忧,无非是如何选贤任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此言甚是!”李世民心中暗暗称奇,面上却不动声色。
“怪才李”接着说:“陛下若欲得人才,需不拘一格,不以出身论英雄。
且听我讲一个故事。
”众臣一听,纷纷竖起耳朵,连那些原本轻视“怪才李”的大臣也好奇起来。
“昔日有一国,国王求贤若渴,然朝中大臣皆以门第为重,忽视真才实学。
一日,国王得一奇人,此人出身贫寒,却精通兵法,能言善辩。
国王初时不信,命其于朝堂之上,与群臣辩论。
奇人毫不畏惧,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最终令群臣心悦诚服。
国王大喜,遂委以重任,此人后来果然成为国之栋梁。
”故事讲完,大殿内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似乎变得沉重起来。
李世民若有所思,转头看向那些曾经轻视“怪才李”的大臣,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先生所言极是,朕受教了。
”李世民缓缓说道,随即下令,“即日起,凡有才能者,不论出身贵贱,皆可入朝为官,为国效力。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那些原本靠门第立足的大臣们面面相觑,神色各异;而那些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之士,则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有关李世民的民间故事
有关李世民的民间故事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关于他的民间故事有很多,以下列举其中两个:
故事一:鹞死怀中
一天,李世民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
李世民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
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
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李世民的怀里。
故事二:太宗与鹦鹉
有一次,一个少数民族的首领送给李世民一只鹦鹉。
这只鹦鹉不仅羽毛漂亮,而且能说话唱歌,深得李世民的喜爱,给他带来了许多欢乐。
然而,李世民在享受这份欢乐的同时,还要防着大臣们知道,尤其是那位谏议大夫魏征。
因为魏征时常会让李世民下不了台,所以李世民非常怕他知道自己玩物丧志。
有一天,李世民忙了大半日,刚放出鹦鹉,让它唱支歌让自己轻松一下。
此时,他听到太监唱道,谏议大夫魏征求见。
李世民一听,生怕魏征看见鹦鹉,赶忙将鹦鹉塞进自己的手袖里。
然而,魏征早已看到了李世民手袖里有东西在动,于
是他慢条斯理地向太宗皇帝奏报了一个时辰才告退。
这些民间故事不仅丰富了李世民的人物形象,也展示了他的智慧和胸怀。
同时,这些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环境。
请注意,以上只是虚构的民间故事,并非真实历史。
如需了解李世民的真实历史,建议查阅相关史料。
李世民的5个有趣小故事
李世民的5个有趣小故事
1. 李世民的第一个有趣小故事是关于他童年时的调皮捣蛋。
老师曾经责备他对着书本偷笑,李世民却说是看到书本里的故事太有意思了,忍不住笑了出来。
2. 李世民小时候喜欢捉弄他的弟弟李元吉。
有一次,他在院子里装了一个假蜘蛛,把李元吉吓得躲在一旁不敢出来。
后来才被李世民逗得哈哈大笑。
3. 李世民曾经在一次狩猎中遇到了雄壮的猛兽,但他却没有动手去猎杀,而是用手里的吹箭演奏了一曲优美的乐章,结果猛兽被深深吸引,悄悄靠近了他。
4. 李世民年轻时擅长马术和射箭,常常和好友们比赛。
有一次比赛中,他一箭中的,让所有人都赞叹不已,从此声名鹊起。
5. 李世民晚年时曾请来一位道士,希望得到长寿之术。
道士说他的寿数天定,但可以给他一句开心每一天的话。
李世民颇感兴趣,道士告诉他,“心若不忧,身自安康。
”从此,他颇有所悟,安然度过晚年。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与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与简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与简介,供大家阅读!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改名世民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李世民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
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并非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箭术无双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
李世民有次与敌对战前,仅率领一名骑兵一起充当侦查工作。
途经一处草原高地,因为太累与士兵一起睡着,被敌人发现,本来意欲围杀李世民。
此时突然有一条蛇追老鼠,奔到骑兵脸上,惊醒骑兵,才发现身边都是敌人,于是李世民与骑兵上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开弓,百发百中,终于逃出追击。
虎牢关之战时,李世民对尉迟恭说:“我拿着弓箭,你手持马槊相随,即使有百万大军又奈我如何!”足见他对自己箭术的自信。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天策,设天策府。
李世民继位后在苑囿内狩猎,有一群野猪奔了出来。
李世民四箭射杀了四只,但还是有一头雄壮的公野猪冲到近前。
吏部尚书唐俭慌忙下马,与之搏斗。
李世民拔剑砍死野猪,笑着对唐俭说,“天策长史,不见击贼耶?何惧之甚!”原来唐俭曾任天策府长史。
唐俭当即回答道:“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理之。
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李世民觉得唐俭说得有理,于是停止了狩猎。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小鸟依人成语小鸟依人出自唐太宗之口:褚遂良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变化多姿,自成一家。
因为精通书法,被魏徵推荐给唐太宗,并受到太宗的赏识。
唐太宗任命褚遂良担任起居郎一职,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起居。
有一次,唐太宗问褚遂良:“你每天记载我的言行起居,我可以看看吗?” 褚遂良回答说:“如今设立起居郎的职务,如同古代的史官,善行恶行都要记录在案,以督促皇帝不犯错。
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仰的故事。
李世民出生在一个富贵之家,但在他年幼时,他的父亲被废黜,家道中落。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相反,他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在唐太宗武德年间登上了皇位。
在位期间,李世民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改革措施。
他推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重用贤能,使得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他还实行了均田制,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外交方面,他以武力征服了吐蕃和高丽,扩大了唐朝的疆土,使得国家更加强大。
李世民一生勤政爱民,深得人民的爱戴。
他善于用人,善于借力,善于团结人心,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他还提倡儒家思想,注重教育,使得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李世民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他晚年时,因为一些错误的决策,使得国家
出现了一些问题。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努力调整,最终使得国家重新回到了正轨。
李世民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他的勤政
爱民、善于用人、善于团结人心的品质,都是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学习的。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努力奋斗,不断充实自己,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有哪些
太子李建成认为秦王李世民的功劳太大,会威胁自己的太子之位,屡次加害于李世民。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害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并且将他们的孩子一网打尽,稳固了自己的权力。同年,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李世民是唐高祖的儿子,唐高祖去世后,李世民成为了唐朝新任继承者,即为唐太宗。那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是唐高祖和窦皇后所生的孩子,大哥是太子李建成。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是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出生后,父亲李渊在隋朝为官,李世民四岁时,一位会看面相的秀才说,李渊是位贵人,李渊的儿子是贵子。
历史上,与李世民相关的大事件之一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听从手下谋士的意见,在玄武门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一并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一网打尽。后来,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玄武门之变爆发不久之后,唐高祖就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的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方面逐步走向开明。
李世民登基后,在处理政事问题上悉心听取朝中大臣的意见,贞观年间,因为李世民虚心纳谏,劝课农桑等措施,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内外一片安定祥和。李世民在治理国家方面很有自己的见解,在治理边疆问题上,李世民设立安西四镇,保障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得到了百姓们的称颂。
虽是看着只是唐太宗为了想要试探官员受贿情况员敢勇于直谏。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李世民是唐高祖的儿子,唐高祖去世后,李世民成为了唐朝新任继承者,即为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598年出生,卒于公元649年,共享年五十二岁。
李世民的小故事
李世民的小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使得唐朝达到了繁荣昌盛的巅峰。
然而,他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他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李世民的小故事。
李世民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是文成公主。
从小,李世民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他聪明机智,善于思考,对于国家政务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年轻的李世民在父亲的庇护下,逐渐接触到了政治的实际操作。
他积极参与朝政,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然而,他的才华和能力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忌恨。
有一次,李世民在朝会上提出了一项重要的改革方案,但遭到了一些官员的反对。
他们认为李世民年轻轻狂,没有资格干涉朝政。
这些官员纷纷向皇帝告状,希望将李世民排除在朝政之外。
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并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他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行动,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李世民开始更加勤奋地学习历史和政治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他还积极参与军事训练,提高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
他深入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研究各种政策和改革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世民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他在军事上屡次获得胜利,赢得了士兵和将领们的尊重和信任。
他在政治上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得到了一些官员的支持。
李世民的努力没有白费,他逐渐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皇帝开始将一些重要的决策交给李世民来处理,他也逐渐成为了朝廷中的核心人物。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他深知,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继续学习和思考,不断提出新的政策和改革方案。
在李世民的领导下,唐朝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包括农田水利的开发、军队的改革、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等。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使得唐朝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李世民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政治家成长故事_盛世君王李世民
公元599年,李世民出生在武功郡(今陕西武功)。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他的长兄叫李建成,还有李元吉、李元霸等几个弟弟。
李家是陇西人,有鲜卑人的血统。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最有作为的君王。
他在位期间,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能任贤纳谏,减轻人民的负担,重视维护民族团结,发展西域交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在历史上被誉为“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鼎盛时期。
另外,他还是著名的军事家、书法家。
李世民少年聪颖,胸怀大志。
不断的读书求学使他逐渐具备了不凡的气概和胆略。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兵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应募勤王,崭露头角。
大业十三年(617),李渊被任为太原留守,李世民随从来到晋阳(今山西太原)。
这时隋政已衰,天下大乱,李世民便广交英雄豪杰,积极招兵买马,准备举兵反隋,夺取天下。
他的密友、晋阳县令刘文静因受瓦岗军首领李密株连,被捕入狱。
李世民以探视为名,与他在狱中拟定了招募兵士、西入关中、创立帝业的起兵计划,并将这个计划转告给了李渊。
李渊在晋阳起兵以后,李世民与其兄李建成分统左、右两军,并肩作战,于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攻克长安。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因功被拜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
李世民实为唐王朝之开国皇帝。
武德元年(618)三月,盘踞金城(今甘肃兰州)薛举、薛仁果父子率部进犯关中,李世民奉命率兵征讨。
将其击败。
薛仁果投降后被处死。
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称王称帝的很多,鹿死谁手一时还很难预料。
年轻的李世民领兵出征,开始了统一之战。
经过多年不停的征战,李世民终于率领唐军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公元621年,李世民带着盖世无双的战功,回到长安。
他的声誉、威望超过了太子李建成,引起了李建成的妒恨。
为了保住太子的地位,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联合起来,一同对付李世民。
而李世民既然名气“奄有四海”,也并不掩饰自己想当皇帝的欲望。
两大集团之间终于发生了殊死决斗。
关于李世民的故事
关于李世民的故事1、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说为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
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也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
此时,高祖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来,准备查验这件事情了。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了变化,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
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连两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中。
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将他射死了。
尉迟恭带领骑兵七十人相继赶到,他身边的将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
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门旁边的树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
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
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赶紧放开李世民。
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父皇庇护,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他,放箭将他射死了。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
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
张公谨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
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着宿卫军,驻扎在玄武门。
他挺身而起,准备出战,与他亲近的人阻止他说:“事情未见分晓,姑且慢慢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到兵力汇集起来。
结成阵列再出战,也为时不晚。
”敬君弘不听从,便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向敌阵冲去,结果全部战死。
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持续了很长时间,薛万彻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
李世民得民心的例子100字
李世民得民心的小故事(精选15篇)李世民得民心的小故事篇1唐贞观年间,在太宗李世民的倡导之下,朝廷开展了大规模的人才选拔推荐活动。
由于这个活动规模声势宏大,就有人打算浑水摸鱼。
太宗听说有人谎报官阶和资历,就命谎报的人自首并警告说,如果不自首,一经查出,便处以死刑。
过了不久,有一个谎报资历且不自首的人被抓了。
唐太宗将他交给大理寺处理,大理寺根据国家的法律,将这个人判处了流放。
太宗听说这件事以后,就把大理寺少卿戴胄找了过来,问他:“你应该知道我当初下的诏书上说,不自首的人处死刑。
现在,你判处他为流放,这不是向天下人表示我说话不算数吗?”戴胄回答说:“要是陛下当时就杀了他,那是陛下的事。
但是,现在你既然已经把他交给大理寺处理了,我就不能违背法律。
”太宗问戴胄:“那么,你自己遵守了国家法律,却让我失信于天下人吗?”戴胄说:“法律,是国家用来取信于天下的保证,国家的信用才是最大的信用。
您所说的话,只是当时凭着一时的喜怒讲出来的。
陛下一时发怒,想要杀死他。
后来知道不能这样,才将他送给大理寺按照法律处置。
这正是您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的结果。
我觉得陛下的做法非常可贵,因此很值得珍惜。
”听了戴胄的这番话,太宗说:“在我认识有误的地方,你能够纠正我,我非常感谢你。
”于是,唐太宗李世民改变初衷,同意了大理寺的判决。
李世民得民心的小故事篇2贞观七年(655年),宫中发生了一桩丑闻。
有个叫杨誉的好色之徒,行为放荡不羁,竟然在皇宫禁地追逐、挑逗宫女。
这件“逐婢”丑闻事涉皇亲国戚(杨誉的女儿是唐太宗第六子的妃子),所以影响极其恶劣。
消息一传开,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都官郎中薛仁方闻讯后,将杨誉扣留起来查问,准备依法处置。
此案尚未来得及裁决,担任皇帝侍卫保镖的杨誉之子却出来发难了。
他不但不为杨誉所为感到羞耻,反而为其大诉冤屈,向唐太宗告状说:“因为我父亲是皇家亲戚,薛仁方才故意节外生枝,把他老人家扣留起来,又迟迟不做决断,这是在拖延时间,有意刁难皇上啊。
盛世君王-李世民_名人故事素材
盛世君王-李世民唐朝在中国历史上不容小视,不仅因为当时中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还因为当时经济、文化鼎盛,最繁荣时莫过于贞观之治,而这些则要归功于唐太宗李世民。
和汉高祖刘邦不同的是李世民出生于贵族之家,父亲李渊七岁时就世袭当上了唐国公,是隋朝独孤皇后姐姐的儿子,母亲窦氏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他是正宗的豪门公子哥,他的出现不但没让家族丢脸,反而锦上添花。
他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他知人善任,开明治国;他虚怀纳谏,济世安民。
他在位时的贞观时期,是盛世的代名词。
他的身上凝聚着时代赋予的特殊英雄气度,有着让人有所感悟却又难以说透的历史智慧,历史给了他成为英雄的机会,而他也牢牢抓住了机会,为世人仰止。
从名门望族的聪明小子到南征北战的少年英雄,他的每一步都是自己辛苦征战得来,为大唐打下大半个江山,也为自己打来良好人脉和口碑。
但继位之路曲折坎坷,经过充满血腥的“玄武门之变”,经历残忍野蛮的兄弟相残,他胜利的得到了皇位,也赢得了天下万民和文武百官的认同。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成为贞观之治的伟大帝王,李世民也经历着一系列的蜕变,采取一些措施:推行均田,奖励垦荒,让老百姓有田可种;推行租庸调法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守农时,鼓励老百姓们务农种桑;兴修水利,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例外推行科举制度和依法治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作为大唐的第二任皇帝,李世民在短短的二十年间,打造出了一个辉煌伟大的盛世,成就了一代伟业,使中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除了李世民的骁勇善战外,还和他的知人善用有很大关系。
唐太宗李世民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会用人的一位皇帝了,他对自己这一点是很有自信的,他曾说:“用人啊,首先是要知人,得知道这个人适合干什么,舍短取长,然后把他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去。
”但是真正知人又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李世民对知人、用人运用的炉火纯青。
他在用人方面最大特点是“知而能用”,只要有才能,他就会举用,给他官做,让他忠心耿耿地给自己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壮志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妻子窦氏的次子,生于公元599年1月23日。
据说在他4岁那年,有个书生说他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弱冠之年就能够济世安民。
”李渊便采用书生的话为儿子取名为“世民”。
李世民从小就开始习艺练武。
他善于骑马,喜欢射箭,好弄弓矢,机智果敢。
他还熟读兵法,经常引用《孙子兵法》里的话和父亲讨论排兵布阵的策略。
由于李世民年轻有谋,所以结交和网罗了不少英雄豪杰。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隋炀帝杨广被突厥始毕可汗率数十万骑围困在雁门。
情势万分危急,隋炀帝派人将诏书缚于木上,投入汾水,这才传出消息,在全国招募勤王之师。
16岁的李世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救驾的队伍里。
雁门之战是李世民有生以来第一次正式参与军阵,而他的军事才能和谋略也在此战中初露头角。
两年后(公元617年),李渊就任太原留守,18岁的李世民跟随父亲来到了太原。
当时的隋王朝各地战火纷起,李渊率部出击,深陷敌阵。
在这个紧要关头,李世民飞骑冲入万军阵中与父亲会合,父子合力最终突围而出。
这时的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李世民审时度势,广交各路英豪,所有结识他的人无不愿为他效死。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建立了唐王朝,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秦王破阵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三月,甘肃军阀薛举、薛仁杲父子举兵10万进犯关中,李世民率部出击。
在战役中他巧用谋略,在实战中又亲率左右数十骑领先冲入敌阵,唐军士气顿时大振,薛仁杲大败投降。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四月,李世民歼灭了刘武周的军队,收复河东全境。
同年七月,刚刚结束征刘之战的李世民没有多松一口气,便率3万军出关,攻打已经自立为郑皇帝的王世充,一举将其击败。
接着,李世民又以3500人战胜窦建德的10万大军,获虏5万余人。
22岁的李世民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贞观之治
公元627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了帝位,开始了对唐朝为时23年的统治。
他在位时,年号贞观。
贞观年间,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了很多开明的政策和利国利民的措施,使唐朝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出现了比较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历史学家
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知道要做到政治清明,就要善于用人,还要广泛听取意见。
因此只要有才能的人,不管出身贵贱,都能够得到他的重用。
魏微敢于向太宗直言进谏,即使太宗生气,也不退让。
太宗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合并州县,节省开支;让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减轻劳役负担,让农民的生产时间得到保证等。
这些措施很得民心,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皇帝是舟,人民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唐太宗采用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护,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天可汗”。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他将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使汉藏民族关系更加友好亲密,促进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两族的联系,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