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有没有字
中国历史故事:李世民智毁飞白书
这篇《中国历史故事:李世民智毁飞⽩书》是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马上皇帝,却酷爱书法,特别喜欢王羲之垂范千古的草书。
他苦⼼琢磨,勤于练习,竞在王羲之的基础上,创出⼀种独特的飞⽩书来。
这种飞⽩草书⾮常独特,墨迹实有似⽆,笔过处如枯丝飞⾏,笔尽处如浮尘甩出,实在是难得⼀见的珍品。
可是这李世民却有个顶顶古怪的脾⽓,天下的名家法帖他恨不得都尽数搜罗,可他⾃⼰写的书法作品却绝少轻易与⼈。
却说在长安城南三⼗⾥外有⼀个柳庄,⽼庄主姓柳,是收藏界的铁公鸡,他收藏的书法名帖可称得上是汗⽜充栋,特别是那幅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更是难得⼀见的珍品。
李世民曾经派⼈花重⾦求购,可柳庄主根本不为所动。
不过,柳庄主对李世民的飞⽩书也是⾼价求购。
虽然他也买到了⼏幅李⽒的真迹,可那⼤多是不起眼的⼩幅作品,和当今天⼦君临天下的⽓度也不相匹配。
于是他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取得李世民的⼤幅书法作品。
李世民是个马上的皇帝,对围营追狐、弯⼸射猎最感兴趣。
离长安⼀百⾥有⼀座险峻异常的黄草⼭,獐狍野⿅甚多,当年那⾥还是隋炀帝杨⼴的围猎场呢!可是⼏年前,⼭上出现了⼀伙打家劫舍的强匪,他们的⾸领⼈称⽩狼王。
因为窦建德的余部尚未肃清,所以李世民对这股疥癣之疾的匪患还⽆暇顾及。
但这样⼀来,长安城外就没有了猎场,也叫李世民伤透了脑筋。
柳庄主在⾃⼰的庄⼦外有⼀座占地百亩的废园,这废园原来是隋朝废弃的军粮城。
他领⼈把废园精⼼收拾了⼀下,然后买来不少⼭狐草兔放养到了⾥⾯,四门⼀关,半年后,这⾥的野物可就多得数不清了。
李世民⼀听到这消息,⽴马来了兴趣,率领五百御林军来到了废园的城门⼝。
柳庄主急忙给李世民见礼,叫道:“⼤唐天⼦光临废园,那是柳庄的福⽓啊!赶快开门,欢迎陛下进园射猎!”李世民⼀眼看到废园荒草中出没的猎物,⽴刻眼睛发亮,他领着御林军冲到了⾥⾯,⼀时间锣⿎声四起,箭⽮横飞,捕猎捕得好不痛快。
柳庄主为了讨好皇帝,把家酿的五柳酒也搬了出来。
天下第一行书碑——唐太宗李世民《晋祠之铭并序》碑探析
天下第一行书碑——唐太宗李世民《晋祠之铭并序》碑探析李燕【摘要】行书起源于汉末,其具有书写简单的特点,对于书写速度慢的楷书是个很好的补充,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魏晋时期是行书最流行的时期,唐初受魏晋文化影响较明显,在书法上也比较重视行书字体.《晋祠之铭并序》是唐太宗李世民御书的碑文,碑首左右雕螭首对,并头下垂,身尾盘绕,无空隙,特别雄丽,碑阴有七位重臣的署名.整碑共一千余字.《晋祠之铭并序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深入研究.【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2页(P66-67)【关键词】行书;碑;晋祠之铭并序;书法艺术;治世【作者】李燕【作者单位】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正文语种】中文《晋祠之铭并序》碑撰写与唐贞观二十年,也就是公元646年。
同年,立此碑于太原西南处的晋祠中。
李世民的《晋祠之铭并序》可谓名冠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碑。
对此,我国历史各时期著名书法家均对此有所描述。
在写作《晋祠之铭并序》时,李世民正亲征高丽国,途中遇到唐军士气下降的问题,于是李世民放弃战略计划,班师回朝。
途中,李世民患病,于公元645年十二月到晋阳养病。
因就别故地,因此触景生情。
李世民回顾一生,突发感慨,于是创作了这篇著名的碑文。
1 《晋祠之铭并序》概述《晋祠之铭并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制御书,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撰写,目前存放于山西太原晋祠内。
碑高1.95米,宽1.2米,厚0.27米。
在碑首的左右各有一对雕螭,并且保持头部下垂,身尾盘绕,没有空隙,显得十分雄丽。
碑文中最特别的就是其飞白体,李世民以飞白体所书的碑额,传世仅有九字[1]。
碑阴处有当时朝廷七位重臣的署名。
碑题+铭+序总共一千二百零三个字。
纵观《晋祠之铭并序》书法,具有王者风范,书法笔力苍劲,起落转侧,干净利落。
而碑文内容更多含而不露,独具老成,具有显著的理性化风格。
李世民在世时,偏爱王羲之书法艺术,推崇备至并大力称赞。
有关唐太宗李世民作文600字伟大的历史人物
有关唐太宗李世民作文600字伟大的历史人物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
有关唐太宗李世民600字内容如下。
他,是一位伟大的君主。
他,是一代文武双全的皇帝。
他虽然是玄武门政变的制造者,但也开创了名噪一时的贞观时代。
他一度推崇佛教,导致出现了玄奘一类的名僧。
他就是当时以及是现在都是中国的代表,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乃是一代著名的军事家。
破窦建得、刘武周,定河南、北京,无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军事奇迹。
一时间声名鹊起,威望大增,人心纷纷沸腾,歌颂秦王的伟大功德。
而李世民也是一代谦虚自律的臣子,在赞扬声中,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没有骄傲自大,这样人心都归附到秦王这边,甚至一度出现民众提出了换太子的建议。
当时的太子李建成顿时慌了手脚,和四弟李元吉计划向秦王集团发起猛攻。
李世民集团毫不示弱,给予还击。
后来兄弟反目成仇,屡屡发生惨案,一时人心惶惶。
太子李建成又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告李世民。
李世民忍无可忍,带领门下的武将在玄武门外发动政变,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囚禁父皇,得到军权,正式接管大唐。
李世民坚持“以人为本”的王道政策,外交内好,大力发展农业和学业,屡派使者出使西域。
和房玄龄等大臣养民爱民,讨论尧舜之道,探索最终的王者之道。
家家有饭吃,户户有衣穿,人人有农田。
太平盛世,歌舞升平,人人皆大欢喜,出现了鼎盛的人间。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李世民为太子之位伤透了脑筋。
最后废太子李承乾,弃魏王李泰,反倒选择了温和怯懦的李治,这个选择显然是非常明智的。
在人生暮年,唐太宗李世民又一次作出了伟大的选择。
贞观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版图广阔,势力强大,更重要的是有了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贤明的君主,还有房玄龄这样的大臣。
这样的时代,能不叫人佩服、赞叹?。
中国书法史上的三大行书
中国书法史上有三大行书,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分别是《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
下面爱书法的为大家带来天下三大行书的介绍与书法鉴赏。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了谢安、孙绰等41位名士贵族,来到绍兴郊外的兰亭。
众人在举行修禊仪式后,在兰亭下的溪水两旁席地而坐。
雅士们将酒杯放在溪水中,杯子顺流而下,遇到障碍,停到谁的面前谁就要写诗助兴,吟不出诗的就被罚酒。
这次聚会,共成诗37首。
微醉的王羲之在众人的簇拥下,提笔作序,他乘兴写道: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序》点击查看大图《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信手拈来、挥洒自如,笔法遒媚飘逸、浑然天成,全帖二十个“之”字、八个“以”字、七个“不”字,反复出现,却各具奇妙而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
据说王羲之后来多次重写此帖,均不如初作满意,遂感叹道:“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
”兰亭修禊两年之后,王羲之因与扬州太守王述有矛盾,便在父母墓前发誓辞官,从此退隐田园。
王羲之一生作品丰厚,这篇随手写下的《兰亭序》,因其情感与书法水平的自然流露,而被奉为“登峰造极,风神盖代”的宝书。
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
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
”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
《兰亭序》不仅以书法优美著称,也是著名的文学作品。
王羲之在《兰亭序》中以充满诗意的优美语言,追忆春天的氛围和友朋陶醉于自然之中的安逸。
随之笔锋一转,欢聚转瞬即逝,抒发了好景不长、死生无常的感叹。
千百年来,人们喜欢《兰亭序》,不仅是喜欢王羲之飘逸的笔法,更喜欢文章里描绘的自由精神世界,茂林修竹,曲水流觞,无拘无束。
那天的兰亭雅集,也成为中国文人的一种终极生活态度,被后人所长久地向往。
《兰亭序》真品一直保存宫中,梁朝战乱流落民间。
和唐字有关的典故
和唐字有关的典故唐字是汉字中的一个重要字,它有着丰富的典故。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唐字相关的典故。
第一个典故是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
在唐太宗即位之前,他曾经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当时他的名字叫李建成。
李建成非常聪明机智,但是他的性格却有些刚烈,不善于忍让。
李建成的弟弟李世民与他相比,性格更加温和,善于观察和思考。
李渊看到李世民的聪明才智后,决定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而不是李建成。
李建成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他认为自己应该继承皇位,于是发动了一次叛乱,试图夺取皇位。
然而,李建成最终失败了,被李世民击败,被迫自杀。
而李世民则成为了唐太宗,开创了唐朝的繁荣时期。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唐字与唐太宗的名字李世民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寓意着李世民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领导能力。
第二个典故是关于唐玄宗的。
唐玄宗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他是唐太宗的孙子。
唐玄宗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被誉为盛世。
然而,唐玄宗晚年沉迷于享乐,荒废政事,导致朝政腐败,国力衰弱。
这个时候,宦官魏征上书进谏,指出了唐玄宗的错误,并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然而,唐玄宗却没有听取他的劝告,反而下令将魏征投入监狱。
不久后,唐玄宗听信了其他宦官的谗言,将魏征杀害。
唐玄宗的这种行为被人们称为“杀魏征”,成为了负面典故。
唐字与唐玄宗的名字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寓意着唐玄宗的荒废政事、固执己见的错误行为。
第三个典故是关于唐僧的。
唐僧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高僧,他的真名叫玄奘。
玄奘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是他对佛教充满了向往,决定出家修行。
为了寻找真经,玄奘历尽艰辛,四处奔波。
最终,他到达了印度,取得了佛经,带回了中国。
他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佛教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唐字与唐僧的名字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寓意着唐僧的修行和奉献精神。
第四个典故是关于唐朝的文化繁荣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一个时期,被誉为“盛唐”。
这个时期,诗人杜甫、李白等人活跃于文坛,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作。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公元598年,李世民出生在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当时隋朝的官员李渊,而母亲则是北周皇族窦氏。
再来说说李世民名字的由来,他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个算命先生,对他父亲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
”那个算命书生见到李世民,看看了他的面相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
”所以,李渊就用“济世安民”里的两个字给儿子取名“李世民”。
公元617年,李世民和父亲起兵反隋,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晋阳起兵。
他父亲李渊废黜杨侑,创立唐朝,而李世民被封为尚书令、右翊卫大,进封秦王。
本来李渊是答应李世民立他为太子的,但是唐朝建立后,李渊还是立了他的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而李世民当然也不肯屈为人臣,所以李世民、李建成等兄弟之间猜忌越来越深。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打探到消息说,李建成要设计杀自己,所以他决定先发制人,在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而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决定斩草除根,于是也杀掉了他那几个兄弟的儿子。
所以现在有很多人批评李世民的狠毒,为了皇位,自己的兄弟乃至只有几岁的侄儿都不放过。
李世民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做太上皇,而李世民登基,年号为贞观。
后人称呼李世民为唐太宗。
李世民之所以可以之所以可以被后人评价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文学家是有道理的,因为李世民的丰功伟绩让他值得有这样的赞美。
他对唐代立下了很多丰功伟绩,主要有以下的几点:1.人才有很多,但是如果没有慧眼识珠人才就会被淹没,李世民用人不拘一格,让人才有了发挥的机会。
李世民重用人才也是他的功绩,因为他没有让人才埋没。
2.他对政治管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没有独断专行,而是确立了政治管理制度,杜绝了老百姓被不良的决策危害。
3.他胸怀大局,采取四海统一的外交政策,使得不仅是中国之内,四海之内都是一片祥和的局面,人们安居乐业,国家也繁荣富强。
4.李世民在文学上也有很大的作为,他的个人修养极高,精通书法,因此在他大力弘扬之下唐代成了中国历史上书法艺术的鼎盛时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2人物评价:唐太宗李世民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生平简介: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生于陕西武功,是李渊次子。
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
公元617年,逼父起兵反隋,攻入长安,灭隋后,进封为秦王。
唐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而后高祖让位,他即位称帝,次年改国号为贞观。
贞观22年(649年),唐太宗薨,仅52岁,葬于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昭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尝百草的神农,禅位的尧,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开创贞观盛世的唐太宗,弯弓射雕的成杰思汗,陈桥兵变的朱元璋等等,对于这些千古帝王,或褒或贬,各家不一。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有两点必须把握住。
第一点,要全面。
要根据不同的历史事实。
其次,要客观。
不可带有个人的主观倾向,要从矛盾的两方面去看。
这就要求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所参考的文献必须是第一手材料,必须是还原历史本原的东西。
一.功绩关于唐太宗的功绩,这里主要是通过他的管理思想来论述的。
(一)政治管理思想“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①这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对其的赞美。
谈到唐太宗的政治管理思想,就不得不说到他的用人之道。
1.任人唯贤,重视人才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魏征。
魏征,魏征是何许人也?魏征,字玄成。
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在投入李世民之前,他就是一“倒霉蛋”,“墙头草”。
他曾经投靠过瓦岗李密,而后又投入窦建德门下,再后来他投入到了李世民的哥哥——当时的太子李建成门下。
当然,魏征并非无才之人,他早就提醒李建成要留心李世民,也主谋导演了一场鸿门宴,这场鸿门宴的结果大家①欧阳修《新唐书太宗本纪》都知道了,太子党败了。
魏征又该何去何从呢?他并没有随大流,一死保节,而是成了阶下囚。
等待他的却不是死亡。
面对昔日想除自己而后快的魏征,惜才的唐太宗非但没有杀他,反而给了他一个谏议大夫的职位。
唐太宗命人制作百家姓,国姓李氏仅列第三让他实在看不下去了
唐太宗命人制作百家姓,国姓李氏仅列第三让他实在看不下去了贞观六年(纪元632年)唐太宗勅命制作《氏族志》,调查天下名门世家所付与家世等级中,仍然是清河崔氏被推第一,范阳卢氏第二,唐朝国姓陇西李氏仅列第三,震怒的太宗亲加修改,抑压崔氏为第三,与李氏倒易。
至次代高宗而续有《姓氏录》的再编定,姓氏排列次第再调整。
虽然此一大事的背景,也与唐朝抑或其先行朝代隋朝开国期,包括两朝代各别的创业主杨氏与李氏,所有活跃于其时的权力世族,于五世纪北魏世族固定化形成基盘的社会地位上,都仅系二、三流而非一流世族有关,此从《氏族志》最早的编定可知,也因而招致太宗的赫然斯怒。
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图为《老子出关》然而,用政治压力对世族地位重加组合,固不失为大打击,却非绝对有效,尤其关于毁坏名门久已深厚的社会根底。
所以,通唐朝一代,崔氏、卢氏等一流名门望族受社会尊敬的事实与社会习惯仍在,其完全没落,须连续经过黄巢之乱与五代军阀动乱的唐末以来大变革期。
然而,前后十个世纪左右的豪族—世族—望族盛极而衰,瓦解其最后堡垒的动力,则不得不注视系唐朝正面加诸名门世家压力的强烈意志表现,强力中央集权制国家必需与必然的方针。
南朝世族早便自坏,北朝系世族的阶级高墙也自隋朝而至唐朝,着手拆除,其手段,端恃强力的政治力剥夺其所附着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特权,对其根源的社会门望,则顺随一流世族与大门阀,所谓“四姓”的政治权威原自北朝崩坏期先已失坠,隋唐开国结合的都属原二、三流世族的趋向,于唐朝断然续以“功勋”、“贵戚”的政治准则替代,由国家改评氏族等级高下以加制压。
唐文宗曾感慨,我李家两百年天子,还不如山东的豪族。
图为《唐文宗过莲塘》唐文宗在位时期,想为皇太子迎娶另一大豪门荥阳郑家郑覃的女儿。
可是郑氏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不和李唐联姻,抢在唐文宗正式提亲前,就把女儿嫁给了崔家的孩子。
当时那崔氏的嫡系家长,在朝廷不过是九品芝麻官。
历史趣谈:唐太宗李世民有几个儿子 唐太宗比较器重哪个儿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太宗李世民有几个儿子唐太宗比较器重哪个儿
子
导语:说到唐代的历史无人不提及唐太宗李世民,从他如何获得皇位到贞观之治,也是颇受争议的的人物。
今天kk历史网的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唐太宗有几个
说到唐代的历史无人不提及唐太宗李世民,从他如何获得皇位到贞观之治,也是颇受争议的的人物。
今天kk历史网的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唐太宗有几个儿子?对于唐太宗来说他比较器重那个儿子。
一起来看看。
唐太宗李世民的14个儿子
恒山王李承乾:是唐太宗极为宠爱和最为器重的儿子
李承乾3岁时,唐太宗便让长孙皇后的侄子长孙家庆担任了他的侍读,承乾5岁时,唐太宗又让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秦王府十八学士教导儿子儒学经典。
唐太宗即位后没多久,就将年仅8岁的李承乾立为皇太子。
从贞观4年起,唐太宗便开始让李承乾处理朝中庶务,以及在自己居丧或离京时担负起监国的重任,李承乾“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小小年纪却干得相当出色。
李承乾生病后,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唐太宗却下旨请了天竺高僧波颇与道士秦英来为爱子祈福。
承乾病愈后,太宗大喜之下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此为承乾祈福。
又为了不让儿子太辛苦,唐太宗特别准许承乾不用多读书,只要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
不过李承乾并没有借机放纵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治国安邦的卓越才能,有一次唐太宗让他试着写一写治国的策
生活常识分享。
唐太宗《百字铭》人生哲理歌诀系列
唐太宗《百字铭》人生哲理歌诀系列唐太宗(599—649)是唐代盛世明君。
姓李,名世民,是高祖李渊的次子。
由于李世民深得高祖李渊的宠爱,因而在李渊建立唐王朝不久,便立李世民为太子。
李渊传位后,李世民登基,史称唐太宗,改元贞观。
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盛局面。
唐太宗在位期间重视对佛教事业的发展,并采取各种政策调整佛教制度,保持僧团纯洁。
他还通过在全国大量建立寺院,恭请僧人超度阵亡将士,广泛与高僧往来等形式,支持和推动佛教事业的发展。
他本人还经常向高僧探讨佛法,了解佛经教义。
他还经常在诗文中阐述佛教思想,劝人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方法。
唐太宗曾写了多首《百字铭》,现就对如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铭文作简要解读。
唐太宗《百字铭》云:大着肚皮休问,苍天自有安安排。
得宽怀处且宽怀,事是有成有败。
快乐亦曾过了,艰难我也经来。
看来由命不由乖,好歹自家忍耐!和气立身之本,刚强惹祸之胎。
不争不斗是贤才,亏我些而何害!钝斧砍石易破,钢刀剐水难开。
试看古往如今来,多少英雄何在。
这首《百字铭》可以每四句分为一部分。
其中每个部分讲述了一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教人为人处世应当具备的基本修养。
铭文第一部分共有四句:“大着肚皮休问,苍天自有安排。
得宽怀处且宽怀,事是有成有败。
”这四句话是让人在为人处世时应当学会忍辱宽容。
其实,人生在世,我们有很多看不惯的人和事。
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人与事,如果我们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做,不仅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很多时候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当我们不能改变世事时,学会宽容对待无异是最好的方法。
除了我们看不惯的事之外,在我们周围,总有一些人整天无事生非,今天道东家的长,明天说西家的短,仿佛除了他本人以外,人世间没有一个完美的人。
这些人不只是评论别人的不是,有时还会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使本来关系融洽的人之间,因这些人的挑拨而心存隔阂。
不仅如此,他们有时还会无中生有地捏造事实,以诽谤他们看不惯的人,使之每天处于他们的造谣中伤之中而不能自拔。
历史趣谈:李世民有几个儿子?为何最终选定懦弱的李治接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世民有几个儿子?为何最终选定懦弱的李治接班导语: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小名雉奴,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第九子,唐朝第三位皇帝。
共在位34年(649-683年)。
由于李治生性儒弱、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小名雉奴,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第九子,唐朝第三位皇帝。
共在位34年(649-683年)。
由于李治生性儒弱、平庸无能,导致当政时期大权旁落,皇后武则天垂帘听政,他死后不久,武后临朝称制直至代李唐建武周,成就一代女皇梦。
那么,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偏偏选了这样一个近似窝囊废来接班,还差点把大唐江山给断送了?李世民与后妃们共生有14个儿子,依次是太子李承乾(619-645年)、楚王李宽(619-?年)、吴王李恪(619-653年)、魏王李泰(620-652年)、齐王李佑(?-643年)、蜀王李愔(?-667年)、蒋王李恽(?-674年)、越王李贞(?-668年,武则天称帝后发起“越王之乱”而被灭族)、唐高宗李治、纪王李慎(?-689年)、江殇王李嚣(?-632年)、代王李简(?-631年、赵王李福(?-670年)、曹王李明(?-682年)。
其中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系由聪明贤淑的长孙皇后所生,其余均出于后宫妃嫔。
根据立嫡立长的传统皇位继承制,李世民受父皇之禅当上皇帝的当年,就将时年8岁、原本聪明可爱的嫡长子李承乾确定为皇太子。
贞观九年(635年)太上皇李渊去世,太宗守孝期间,李承乾第一次掌管朝政,表现非常好,大臣们有口皆碑。
史书载:“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太宗对他的表现也十分欣赏。
从此以后,凡是太宗离开长安,都让太子监国。
但是年长后,由于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最奇妙声明 李世民声明还未与弟媳乱伦
历史上最奇妙声明李世民声明还未与弟媳乱伦唐代史书上曾经严正声明说,大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兄弟媳妇杨氏之间:未及以乱……啥意思呢?意思是说,李世民是个正经人,没有和自己的亲弟弟李元吉的媳妇杨氏上过床,真的没有……好端端的,突然声明这事干啥?由于李世民真的和杨氏上过……这事太龌龊,还是阳光点说吧。
阳光点就是,当李世民讨平窦建德,回师之后,惊发觉隋炀帝杨广的妹妹已经被弟弟李元吉娶走,李世民不移不饶,大吵大闹,一口咬定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和父亲的宠妃张氏有一手。
之所以他敢这么瞎嘞嘞,是由于他觊觎兄弟媳妇杨氏的事情被李元吉发觉,李元吉很是生气,所以李世民这边也豁出去了。
吵闹之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心里郁闷,不知道该拿家里的老二怎么办,两人就一边商议一边去上朝,刚刚行至玄武门,突听一声吼叫,就见老二李世民率领家将尉迟敬德,手持凶器,气概汹汹的杀了过来,李建成和李元吉呆了一呆,眼见老二李世民满?杀气,不象是开玩笑的样子,两人惊心之下,掉头便走。
杀啊!李世民一马当先,气概汹汹的追逐而来,后面跟着黑面煞神般的马仔尉迟敬德。
太子李建成吓得呆了,在前面舍命的跑,不提防脚下一拌,吧唧一声,摔了个大马趴,还等爬起来,就听马仔尉迟敬德一声疯吼:砍啊,不砍白不砍,砍了也白砍……噗哧一刀,可怜的太子李建成,已经莫名其妙的身首异处。
老三李元吉究竟年轻,反应机敏,眼见得二哥是真的翻了脸皮,不由分说,掉转马头,策马狂逃。
二哥李世民随后狂追,一边追还一边喊:?三,你别跑,你听我跟你解释,二哥我也没别的意思,只要你把你媳妇让给我……砰,哎哟哟哟我的娘亲……原来李世民只顾两眼血红的盯着三弟,却没有留意到路边斜伸过来一根树杈,他的马速又太快,脑壳正好撞在树杈上,痛叫一声,栽下马去。
老三李元吉掉马返回,用弓弦一下子勒住二哥的脖子,怒骂道:操你娘,有你这么当哥哥的吗?跟大哥争皇位,抢弟弟的媳妇,还学了黑社会拿刀子砍人,你说你爹妈是咋训练的你呢……怒骂声中,就见李世民一张脸由白转红,由红转紫,由紫转黑,眼看就要一命呜呼。
李世民一生武功赫赫,为何逝后谥号是文皇帝?
李世民⼀⽣武功赫赫,为何逝后谥号是⽂皇帝?“秦皇汉武,略输⽂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短短⼗六个字包括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位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可能有⼈会有疑问,同样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称呼的格式怎么不太⼀样呢,汉和唐都是朝代名称,这个好理解,重点是后⾯两个字,“武帝”和“太宗”。
其实啊,“武帝”是谥号,“太宗”是庙号,两者还真有很⼤不同。
谥号是帝王驾崩后,继任者或⼤⾂们对其的褒贬评价,“⽂”、“武”这些都属于褒义的评价,“炀”就属于很恶劣的贬义评价,如隋炀帝。
庙号则是帝王驾崩后⽴⾝于庙中被供奉祭祀的称号,西汉时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景之治”的汉景帝就没有庙号。
但是,这么崇⾼神圣的称号也会被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混乱,政治更迭频繁,各地各族武装势⼒都是你⽅唱罢我登场,庙号原本的审慎取⽤原则被踩得稀巴烂,已然成为每⼀位皇帝都能享受的荣誉,不管其德⾏是否配位。
简⽽⾔之,谥号是评价⼀个⼈(不⽌帝王有)⽣前的功过是⾮,庙号是帝王驾崩后被⼦孙供奉于庙时的称号。
汉武帝那么,李世民有谥号吗?答案当然是有,那叫什么呢?在⼈们的印象当中,李世民的⼀⽣与军事紧密相连,从⿎动李渊起兵建⽴⼤唐,到纵横疆场⼤杀四⽅割据势⼒,为⼤唐统⼀⽴下不世功勋,再到⽞武门之变、亲征⾼句丽。
种种光辉武功事迹皆表明李世民是个“很能打”的皇帝,谥号怎么说也得跟“武”字挂上钩吧。
然⽽世事就是这么奇妙,李世民⼀开始的谥号竟然是“⽂皇帝”,真的是让⼈摸不着头脑。
因为李世民他爹李渊的谥号是“太武皇帝”,作为⼉⼦,为了避讳,“武”字肯定是不能⽤的。
别⼩看讳名这种事,古⼈是极其重视、⾮常认真严肃的。
先秦时期,农历的正⽉不叫“正⽉”,叫“政⽉”,意思是朝廷在每年的第⼀个⽉集中颁布政令,以指导接下来⼀整年⾥地⽅百姓的⽣产⽣活,后来为了避秦始皇赢政的讳,就把政⽉改称正⽉。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但“病已”这名字在民间有太多⼈⽤了,登基后汉宣帝体恤民情,不想让民间深陷⼤规模改名的⿇烦,就⾃个⼉改名为刘询。
历史人物李世民简介
历史人物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政治1.任用人才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
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
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
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
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
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2.从谏如流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包含了唐朝历代皇帝的庙号、谥号、姓名、年号、在位时间、陵寝、皇帝在位顺序、皇帝简介等资料,以列表形式展现,查询快捷方便。
景宗:李柷当国,一切政事都由朱全忠决策,所谓“时政出贼臣,哀帝不能制”。
他即位以后甚至都没有改元,一直在使用“天佑”年号。
然而,不幸的是,天不佑唐,大唐帝国近300年的基业注定要在他手里倒塌了。
后唐明宗李嗣源追谥他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因其系篡国者朱温所立且父母也被朱温所杀并最终亡国,在后唐群臣议论下,庙号景宗未被采用,故后世称李柷为“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关中十八唐帝陵:大唐帝国共经历21位帝王,除唐昭宗的和陵位于河南偃师、唐哀帝李柷的温陵位于山东菏泽外,其余十九位帝王陵墓(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乾陵)都位于陕西的关中。
自高祖李渊开始,唐代二十座帝王陵中的十八座帝陵成扇形状分布于关中北部的台原与崇山之间,横跨陕西省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六县,包括献、昭、乾、定、桥、泰、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贞、简、靖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被称为“关中唐十八陵”。
唐朝皇帝世系图唐朝李家祖籍在今河北省赵县,李渊生于关陇,自称祖居关陇,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也有称这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世代贵胄,是陇西成纪一带的名门望族。
李渊的爷爷李虎,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少师、大都督、陇西公;李渊的父亲李昞,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陇西公、唐国公;李渊的外公独孤信,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大司马、大都督、卫国公而且是皇帝的岳父;李渊的大姨,北周皇后;李渊的七姨丈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李渊的表弟杨广,隋朝的第二任皇帝……说李渊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一点也不夸张,其血统之高贵令人艳羡,其家世之豪华让人惊叹。
李渊,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千万人之上的人。
从七岁那年起,他就承袭了父亲唐国公的封号,小小年纪,就得以封侯袭爵,可谓童年得志。
关于李氏的望族之说在历史上还有这一段插曲,本来西魏以前以山东地区的李姓一门为望族,这一地区有五大望族姓氏——王、卢、崔、李、郑,其中李姓又是鲜卑族中的一大姓氏。
唐太宗历史故事50字
唐太宗历史故事50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649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他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使得大唐帝国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鼎盛时期。
唐太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历史故事至今仍被后人传颂不衰。
唐太宗出生在贵族家庭,自小聪慧过人,善于学习。
他十分热爱文学,经常与文人雅士交往,并鼓励文化艺术的发展。
在位时,唐太宗不仅倡导文艺复兴,还颁行文学政策,广招贤士,积极推动文学创作。
在政治方面,唐太宗奉行仁政,重视民生。
他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百姓的负担,励精图治,修筑水利工程,改良农业生产,使得国家经济持续繁荣。
他还提倡节约,推行廉政,使得政府清明廉洁,国家治理得以高效运转。
唐太宗还极力推行教育改革,兴办官学,推广科举制度,注重教育平等,鼓励人才选拔。
他注重尊师重教,推动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为后世立下了良好的典范。
唐太宗不仅是一位文明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位铁腕的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征战,统一了中国版图,开创了大唐帝国的辉煌时代。
在征战中,他提倡“以战养和”,注重政治外交,成功缔结了多个友好盟约,使得大唐帝国在周边地区享有崇高声誉。
第二篇示例: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王。
他在位期间,奠定了唐朝的基业,被后人誉为"唐文化之父"。
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安定有序,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在一个充满战乱的时代。
他在位时,积极推行"贞观之治",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他重视文学教育,提拔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建立了像贞观大典这样的重要法典。
唐太宗一生热爱文学,曾经亲自撰写《帝京篇》、《潼关意难忘》等诗作,开创了盛唐诗歌的黄金时代。
他还广纳贤才,以贤能任事,相亲相爱,达到治国安邦之功。
唐太宗有着高瞻远瞩的统治思想,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制度,确立了科举制度,倡导"仁爱之政",使得国家长期处于繁荣昌盛的状态,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唐朝历代帝王简历
唐朝历代帝王简历唐朝共历289年,20位皇帝,907年亡于农民战争,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大唐帝国也由此覆灭!1、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汉族,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祖父是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
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高祖李渊是西汉大将军李广的二十三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的六世孙。
2、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
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3、唐高宗李治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字为善,汉族人,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年),享年56岁,谥曰“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庙号“高宗”。
唐太宗百字箴言
唐太宗百字箴言篇一: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的百字箴言是他对后人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
以下是这份箴言的正文:“善哉,善哉!视人之国,如视其国;视人之家,如视其家。
夫所以广泽之下,莫非莫非王土,而之所以能载舟覆舟,亦莫过于此。
是以君子善视人之国,莫若善视其国;善视人之家,莫若善视其家。
人主者,所以安民而治天下也,所以使人民安乐而服从也。
所以称尊贤能,礼遇嘉宾,而百姓悦服,天下太平也。
所以善哉,善哉!”这份箴言主要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他人的国家和土地。
唐太宗认为,每个人的国家都是一片土地,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因此,他强调尊重他人的国家,这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情感和道德要求。
2. 尊重他人的家庭和家族。
唐太宗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家,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关爱。
因此,他强调尊重他人的家庭,这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情感和道德要求。
3. 强调领导者的责任和使命。
唐太宗认为,领导者应该以安民治国为己任,使人民安乐并服从于自己。
他强调领导者应该称贤能、礼遇嘉宾,以此来增强人民对领导者的信任和尊重。
这份箴言不仅是唐太宗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后人的警示。
它表达了一种关于尊重和领导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篇二: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百字箴言是他留给后人的重要遗产之一。
这句箴言“民为重,粮为贵,国无粮,不安其民;民无粮,无以生存,国无粮,不安其国。
”在唐太宗的治理下,成为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重视人民的粮食需求,以粮食为重要资源。
在古代,粮食是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因此,国家治理必须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
唐太宗通过这句话,强调了国家治理的人民性,指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关键因素在于满足人民的粮食需求。
这句话也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他认为,国家治理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保障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注重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繁荣。
唐太宗的书法字体
唐太宗的书法字体
唐太宗李世民的书法初师承于隋之书家史陵,又常常与当时的书法大家虞世南、欧等交流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既有魏晋遗风,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在书法史上,唐太宗的书法艺术成就被广泛认可,他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书法作品《晋祠铭》更是被誉为“千古第一铭”。
总的来说,唐太宗的书法字体既有魏晋的古朴之风,又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天姿英迈,骨力雄健,精妙圆润,严谨工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来,长孙皇后为了李世民,向李渊争取对李世民的信任,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时,长孙皇后亲自慰劳将要出战的士兵,为他们加油鼓劲。626年,李世民成功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同党,而后被李渊立为皇太子。同年,长孙皇后被立为皇太子妃,李世民登基后,立为皇后。长孙皇后是一国之母,她品行端正,以自己的举动来约束他人。常常借古喻今提醒李世民在政治上的失误,并且极力向唐太宗推荐有才之士。和李世民结婚后,长孙皇后先后生下三子,分别是李承乾、李泰、李治;四女为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
古人在称呼方面有很多的礼仪。比如当上皇帝后,任何人都不可以直呼皇帝的名字。更有甚者,帝王的名字要避讳,在诗书作品之中不能有所提及。李世民登基后,对于称呼方面比较开明,他下诏说明:“世民”两个字如果没有连起来用在作品中,就没有多大的关系。
唐太宗李世民几岁登基
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598年出生,公元626年登基为皇帝,这一年他28岁。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去世的消息,十分悲痛。三天之后,李渊下令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过了几天后,李渊表示禅位于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有几个皇后
李世民只有一个皇后,即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便没有再立皇后。李世民十五岁的时候,就和长孙氏喜结良缘。此后,李世民和长孙氏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长孙皇后是隋朝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皇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此后,长孙皇后被舅父收养,在她13岁的时候,嫁给了李世民。和李世民成婚后,长孙皇后勤俭节约,深明大义,深受家人的称赞。大概是因为父亲常年征战的缘故,长孙皇后特别支持和理解李世民,有时候还会和他探讨军事上的策略,长孙皇后知书达理,为李世民排忧解难,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贤内助。李世民一生娶了很多位妻子,长孙皇后贤淑恭谨,为李世民打理好后宫事宜。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那么唐太宗李世民字什么?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字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太宗李世民字什么
关于李世民字什么,没有相关的记载。李世民在18安。李渊拥护杨侑为皇帝,杨侑随即加封李渊为唐王,李建成为王世子,李世民为秦国公。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终年三十六岁,谥号为文德顺圣皇后。
李世民登基后,改国号为贞观,期间治理国家的政策,被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在唐高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任用贤能,安定国内外环境,促进唐朝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发展。通过唐太宗治理国家措施,唐朝逐步走向繁荣,后人在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作为时,认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社会中期的繁荣。
因为隋末战争的缘故,唐朝人口不到三百户,为了兴旺人丁,唐太宗决定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除此之外,他亲眼见证隋朝的灭亡时因为朝廷的腐败,为了汲取经验,唐太宗一直虚怀若谷,励精图治,积极听取朝中大臣们的意见。经过一系列的稳定措施,社会各方面逐步呈现回升趋势。唐太宗积极和其他国家展开友好外交政策,使国内外保持密切频繁的联系。促进了唐朝和印度、吐蕃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唐太宗重视教育的发展,他在唐朝首都设立弘文馆,欢迎各地学子来此交流。唐太宗酷爱书法和诗歌,在他的推动下,唐朝文化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