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3

合集下载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3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3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3第一编语言知识和运用三综合2011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有一道题目,要求考生用一种植物来形容国民性,这个问题可以转换成一个比喻句:在你心目中,国民性像××(植物名)的品格。

尽管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包括比喻在内的多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但说好这个比喻句还是很有难度。

第一,我们对“国民性”(不妨暂时理解为“中国人的性格”)的优点和缺点要有自己清晰的认识;第二,要寻找到合适的喻体,这个喻体的性质要跟“国民性”有多个相似点,这些相似点中又要包含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这道题既考了考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能力),也能检测考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假如你有机会参加这样的面试,你做好准备了吗?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但任何一个高中生都需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那么,怎么提高呢?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就得做一个磨砺思维的有心人。

对一个高中语文学习来说,仅仅止步于摘录好词好句,恐怕于事无补。

要学会品味语句包含的意蕴和意味,要探究使其有意蕴有意味的形式,要揣摩其打动你的原因。

要有意识地运用新接触到的语言表达形式。

据湖州中学的一项调查,某高二文科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照分析自己初中和高中的作文,发现作文用词和句式很少发生变化,有同学甚至说,现在作文中所用的词语、句式几乎都是初中作文中出现过的,高中一年多学的课文对作文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文章的主题和材料上。

通过比较分析,这个班的同学增强了尝试运用“新”词、“新”句式的自觉性,一段时间之后,作文的语言面貌得以明显改观。

除了有意识,还要注意模仿。

由模仿到创造是语言学习的一条铁律。

下面的练习,侧重在模仿。

做题时要注意领会例句的语意和表达方法、修辞手段,努力模仿,在形似的基础上做到神似。

【练习】1.在下面一句话的后面续写一个语意相关的句子。

人类的脉搏是阳光和土地,2.下面一段文字,句式灵活,富于变化,在连贯性上较差一些,请改一下,使之语气更连贯。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3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3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第3讲文言句式、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高频词(一)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 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3)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既没有“者”字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5)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个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6)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为”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 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2)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3)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兵败地削,亡其六郡。

3. 倒装句见前一期内容4. 成分省略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

中考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三

中考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三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第3讲文言句式、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高频词(一)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 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3)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既没有“者”字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5)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个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6)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为”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 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2)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3)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兵败地削,亡其六郡。

3. 倒装句见前一期内容4. 成分省略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资料(Word版,61页,含答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资料(Word版,61页,含答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资料前言语文是容易的:母语习得,自然天成;语文又是艰难的:微言大义,弦外有音。

语文是有趣的:唐诗宋词,英雄美人:语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语如山。

语文是快乐的:风花雪月,刀枪剑戟:语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烟海。

诗人艾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人年轻的时候。

”同学们,高一就是其中紧要处的紧要一步:一方面,大家刚刚通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考试——中考,刚刚享受到“彻底获得自由”的感觉,正想好好休息休息、娱乐娱乐;另一方面,在没有什么准备甚至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崭新的高中生活就杀到了大家眼前。

处于休闲状态的我们,不免有点儿措手不及: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与同学、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学习方法、新的学习要求……总之,一切都是新的。

此外,初、高中语文教材知识体系的脱节,更是给大家在新阶段的学习带来了新障碍。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资料》的初衷,就是想解决上面提到问题中的一些。

为此:一、本资料尽力弥补初、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的脱节;二、尝试解决初、高中教材编排体例、学习内容及要求的异同问题,尝试解决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衔接问题;三、本资料既回顾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又初步介绍高中语文学习的新内容。

本资料原始来自于相关教学书籍、杂志、网站,由南外仙林李欣于二〇〇九年暑假根据江苏高考以及本校的具体情况修订,增加了某些个人的观点和具体实践。

本资料的一切不足,敬请同行和同学们谅解、指正!本资料欢迎大家下载、引用、分发及再编辑等一切操作。

目录前言 (1)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资料:方法篇 (1)如何迈过高一这道坎? (1)进入高一的十个要点 (2)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区别 (5)语文的学习方法 (6)语文学习方法三字经 (7)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技巧汇总 (9)如何写语文笔记 (9)怎样学好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0)培养自己的文言文自学能力 (12)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资料:知识篇 (14)奠定语文学习的基石——现汉语法 (14)概述 (14)一、词类 (14)二、短语 (17)三、句子 (17)四、病句 (18)练习一 (25)理解文言的绿色通道——文言语法 (27)一、文言实词的几种活用 (27)练习二 (30)二、几种重要的文言句式 (31)练习三 (34)练习四 (35)附录 (39)高考文言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39)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39)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40)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49)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49)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49)六、表示时间的词 (50)七、其他常用词语 (50)诗歌鉴赏答题模式例析 (52)一、形象(意象)类 (52)二、意境类 (53)三、情感主旨类 (54)四、表达技巧类 (55)五、语言类 (56)六、多角度综合类 (59)练习参考答案 (62)练习一 (62)练习二 (63)练习三 (63)练习四 (63)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资料:方法篇如何迈过高一这道坎?对每一个高中新同学来说,如何使自己能顺利完成初高中衔接、尽快适应高中生活,都是眼下关键的问题。

初升高衔接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升高衔接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提高衔接考试知识点总结随着中级教育学校的结束,同砚们将迎来升入高中的大门。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进修的要求,许多学校会组织初提高衔接考试,用以评估同砚的基础知识并建立起与高中进修内容的衔接。

本文将总结初提高衔接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援助同砚们有一个全面的复习。

语文语文是初提高衔接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主要的考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文言文阅读理解:同砚需要通过阅读文言文文章,并回答相关的理解和分析问题。

2. 古诗文鉴赏:文言文鉴赏主要是考察同砚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包括解读古诗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3.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同砚对于现代散文和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作文: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砚需要依据提供的题目或素材,进行写作训练。

数学数学是初提高衔接考试中另一个重要的科目,主要考察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点:1. 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同砚需要精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利用方程求解实际问题。

2. 几何图形的熟识和性质:同砚需要熟识和精通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如直线、角度、三角形等。

3. 几何证明:同砚需要学会进行简易几何问题的证明,包括运用几何定理和定律进行推理和证明。

4. 数据统计和概率:同砚需要学会整理和处理数据,精通统计方法和概率计算的基本知识。

英语英语是初提高衔接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科目。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点:1. 阅读理解:同砚需要通过阅读短文,回答相关的问题,理解短文的主旨和细节。

2. 语法和词汇:同砚需要精通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如时态、语态、虚拟语气等,以及一些常用的高级词汇和短语。

3. 写作技巧:同砚需要学会写作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议论文等,精通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4. 听力和口语:同砚需要通过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提高听力和口语的能力。

综合科目综合科目通常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科目。

初高中语文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语文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语文衔接知识点初高中语文衔接知识点整理《登楼》作者: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翻译】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__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

《塞下曲》作者: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翻译】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从军行》作者: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翻译】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过华清宫》作者: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翻译】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雨霖铃》作者: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初升高衔接(高一新生)语文语法知识课件(25张PPT)

初升高衔接(高一新生)语文语法知识课件(25张PPT)

定语(的)( ) 状语 地 [ ] 补语<得> < >
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石拱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 与谓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
石拱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三步分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2、薄薄的轻雾浮起在池塘里 。
1.并列短语 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
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 合,没有轻重主次只分。
例如:报纸杂志 老师和同学 调查研究 唱歌和跳舞
2.偏正短语
定义: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头起修饰作用 的词组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 的词是定语(有的定语后头要用结构助词“的”),修 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有的状语后头要用结构助 词“地”,也可以用“的”)。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 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 B擦边球,打乒乓球时擦着球台边沿的球,后来
• 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 A.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 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 B.老李已年近六十,风华正茂,干起活来不亚 于年轻人。
• C.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 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例如: ⑴什么叫信息? (2)我们爱北京 ⑶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
4.定语 定语是在主语、宾语前面,表示
修饰、限制的关系。用结构助词“的” 来连接。
例如: ⑴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 黄)的珍珠。 ⑵(三杯)美酒敬亲人。 ⑶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
5.状语
状语是在谓语前,用来修饰、限制动 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 间、处所或程度等。用结构助词“地”来 连接。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能有效地衔接初高中语文知识,更好地适应高中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能有效地衔接初高中语文知识,更好地适应高中

同步训练胡同文化课内同步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

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

这是外地少有的。

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

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1.“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是一个比喻,目的是说明北京城的方正,你能不能再打几个比喻,同样说明是方正。

【解析】具有方正特点的事物都可做喻体。

【答案】像一张大棋盘;像一块大手帕;像一张大方桌等等。

2.“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结合原文看,影响了北京人的哪些生活?又影响了北京人的哪些思想?生活:。

思想:。

【解析】综观全文,注意概括句的作用。

这是一个起领句,生活就是衣食住行;思想就是性格态度等等。

【答案】吃、住、行封闭思想、易于满足、冷眼旁观、安分守己、逆来顺受3.你读了这段文字,体味到了汪曾祺怎样的写作风格?【解析】从文段内容、语言及给人的感受分析。

仔细品味可以得出,疏淡自然,不事雕琢。

【答案】从大处着笔,从细小处感受;语言清淡、朴素、口语化;给读者散淡、平和的感觉。

二、阅读下文,完成1~2题。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

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

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

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

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

初升高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升高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升高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学科是中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科目,它既包含了语言文字学习,也包含了文学知识和修辞学。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语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和修辞学知识等。

一、语文基础知识1. 汉字知识汉字是中文的基础,初中语文课程中会学习一些基础的汉字知识,如基本的汉字笔画、结构和部首等。

此外,还会学习一些常用词语的解释和用法,掌握汉字的基本读音和笔顺。

2. 词语知识初中语文课程中会学习大量的词语知识,包括常见词语的词义、词性和搭配法则等。

学生需要逐步积累词语知识,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3. 语法知识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句子成分、词类和句型等。

通过学习语法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古诗词知识初中语文课程中会学习一些古代诗词的知识,包括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等。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古诗词,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精髓。

5.写作知识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写作知识,包括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和写作范文等。

通过学习写作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文学常识1. 文学常识初中语文课程中会学习一些文学常识,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一些代表作品、著名作家和文学流派等。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文学常识,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2. 小说知识小说是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初中语文课程中会学习一些著名的小说作品和小说家,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特点。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小说知识,提高自己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散文知识散文是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初中语文课程中会学习一些著名的散文作品和散文家,了解散文的写作特点和表现形式。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散文知识,提高自己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4.戏剧知识戏剧是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初中语文课程中会学习一些著名的戏剧作品和戏剧家,了解戏剧的表演形式和创作特点。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戏剧知识,培养自己的戏剧审美和理解能力。

初高中衔接知识(语文)

初高中衔接知识(语文)

现代汉语语法及练习一、词类汉语的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具有比较实在的意义,包括六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意义,包括六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词的兼类汉语中有少数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的语法功能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这种语言现象就叫词的兼类。

例如:①他在北京工作..。

(名词)..。

(动词)这就是他的工作②他是人民代表..人民。

(动词)..。

(名词)他代表③老爷在.家吗?(动词)启明星在.东方闪着银光。

(介词)④你用.毛笔,我用钢笔。

(动词)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改过了。

(介词)⑤你要端正..。

(形容词)..学习态度。

(动词)他坐得很端正★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和、跟、与、同”的区别: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连词)我和弟弟谈话。

(介词)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介词)★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例如:①天雨.墙坏。

(《智子疑邻》)——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②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当作宾客③会宾客大宴.。

(《口技》)——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④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快马。

⑥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五柳先生传》)——亲旧: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2021—2022学年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讲义

2021—2022学年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讲义

初高中衔接内容:第一讲汉字与词性汉字一、汉字特点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围绕字形所形成的字形、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

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字义从字形上直接显示出来,只有把握了字的造字法,才有可能对字义作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只有真正弄清了汉字的造字法,才说得上深入了解了汉字的基本特点。

二、造字方法东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总结了前人造字经验,提出了“六书”的说法。

所谓“六书”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

这六种造字法是古人在研究汉字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来的,是先有实践然后才有理论的,而不是先立下了六种造字法,然后才按照这些方法造字。

根据一般的解释,“六书”当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确实是汉字的四种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只是汉字的两种用字的方法。

(一)象形象形就是描摹事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

用这种造字法造出的字,叫象形字。

这里所说的象形,是就古汉字来说的。

现代汉字已完全失去了象形特点。

象形这种造字方法最古老。

例如:(日):像太阳的轮廓。

(月):像一弯新月。

(目):像眼睛的形状。

(山):像峰峦层叠的山。

(木):像有树根、树枝的树木(草):像一株株草。

(竹):像竹叶下垂。

(二)指事指事一般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或用纯符号组合来创造新字的方法。

用指事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

指事字有以下两种情况:1、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简单的符号,用来指示所要说明的事物。

例如:(本):在木下面加一短横,指出这儿是树根。

(寸):在手腕上加一短横,表示手下一寸的地方。

(亦):“亦”是“腋”的本字,“”像正面的人形,加两点指示两腋的所在。

(甘):在口字中加一短横,表示口中含着甜美的东西。

这类指事字都是指示事物的具体部位的,是在象形字上附加指示符号来表示词义的。

这类指事字是指事字的主体,在所有指事字中占绝大多数。

2、用纯粹的符号来指明或象征某种事物、某种意义。

例如:“上”和“下”都是以一条长横线表示位置的界限,线上加一短横表示“上”,线下加一短横表示“下(三)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组合起来另造新字、以表示一个意义的方法。

高一语文衔接知识点

高一语文衔接知识点

高一语文衔接知识点语文课程在高一阶段起到了扎实基础和桥梁衔接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衔接高一语文课程,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高一语文的衔接知识点,包括词语搭配、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修辞手法和作文写作。

1. 词语搭配在高一阶段,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词语搭配的规律。

词语搭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常用的词语搭配,如形容词+名词、动词+副词等,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 古代文学作品在高一语文中,我们将会接触到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如古诗词、古文等。

这些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我们需要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常识,如作者、背景、创作特点等,同时也要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解读和欣赏。

3. 现代文学作品在高一阶段,我们将会接触到更多的现代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等。

与古代文学相比,现代文学作品更加接近我们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当代社会与文化。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高一语文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高一阶段,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提升写作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5. 作文写作高一语文中,作文写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高一阶段,我们将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议论文、说明文、叙事文等。

为了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我们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积累。

我们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作文范文,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如逻辑清晰、语句通顺、结构合理等。

初升高如何做好语文的学习衔接?

初升高如何做好语文的学习衔接?

初升高如何做好语文的学习衔接?初上升如何做好语文的学习连接?关于语文的学习,目前中存在的两个误区:一个误区是:轻视语文学习,对语文的重视程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工具,其他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并且离不开阅读力量、理解力量、表达力量,都需要正确、规范地书写。

那如何做好初上升语文学习的连接工作呢?下面,我整理了从“心态”、“要点”、“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整理,供老师同学们参考。

一、心态1、调整心态。

首先,熟知盲点。

即了解初高中语文课标的要求差异及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连接过渡的着力点。

初、高中语文,考查的重点基本上聚焦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语言运用和作文这五个方面。

①语法修辞进考查要求。

学校对语法、修辞、文言文词法、句法等学问,侧重于了解,教学中淡化且不作为考查内容;而在高中则重在运用,对语言学问的要求较高,教学中强化且作为重要的考查内容。

②诗歌阅读增加了难度。

从学校的了解到高中的学习,从学校的重在考查积累,到高中强化理解分析,体现了初高中诗歌学习的变化。

③文言文阅读要求提高。

学校强调“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淡化词法、句法考察;而高中则要“把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端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并力争在实践中一反三,力量要求明显增加。

④新增精读的阅读要求。

学校现代文阅读仅仅要“娴熟运用略读、扫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而高中则要能依据阅读的不同目的、阅读材料,敏捷运用精读、略读、扫瞄法,“作出自己的分析和推断”,并从不同角度评价、质疑。

⑤课外练笔要求数量陡增。

学校要“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高中则要“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

课外练笔新增一万字。

总之,“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学问”,是制约初高中语文学习连接的“瓶颈”、“盲点”。

为此,在初高中语文学习连接时,同学们要加以重视。

2、摆渡自我。

⑴做好心态“摆渡”,提前“上岗”。

语文初高中衔接语法基本常识

语文初高中衔接语法基本常识

5.区分动词和介词,做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 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6.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 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7.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 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应用体验]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所属词性。
(1)教育要面向未来。
分。一般位于主语后、谓语前,
制后面的动词,是状语。“实在”修饰后面的形容词,
用“地”做标志。
是状语。
成分 补语
定义
补语是在动词、形容词之 后,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的 成分。位于谓语后、宾语前, 一般用“得”做标志。
②可与数量词、形容词、动词相结合,不受副
词修饰。
②抽象名词
举例
人、牛、山、水、 对联
友谊、立场、观 点、思想
名称 动词
定义
语法特点(或功能)
类别
举例
表示人或事 物的动作、 存在、变化 的词
①能做谓语,多数能带宾语。 ②前面可以加副词(刚 走、很想)。 ③后面一般能加“着” “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 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宾语
宾语是动词所支配、影响或所涉及的对 象,能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一般 也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我赞美在天津特大 火灾中牺牲的英雄。
“英雄”是动词 “赞美”所涉及的对象, 回答“赞美什么”的问 题,是宾语。
成分
定义
举例说明
定语
定语是在名词前起修饰(描写)限 制作用的成分。通常位于主语前或 宾语前。一般用“的”做标志。
( 副词 ) ( 介词 ) ( 连词 ) ( 助词 ) ( 叹词 )
结构类型 并列短语 (联合短语)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附练习及答案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附练习及答案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下按词类活用的类型举例说明。

(一)名词用作动词1.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籍”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

这个意思与“籍”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是登记户籍。

2. 用一个动宾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宾语,根据文意,在它的前面加上能恰当支配它的动词。

如: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狼》)“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

3. 用一个状动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介词“以”“在”的宾语,在这个介宾短语的后面加上一个与原有名词的意义相关的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蹄”用作动词,译为“用蹄踢”(二)名词作状语1. 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似的)”。

如: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云”“响”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

如: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木格”是名词作状语,译为“用木格”。

(3)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

如: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赤壁之战》)“水陆”是名词作状语,译为“从水上和陆上”。

(4)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作……”。

如: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对待哥哥那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隶”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把……当作奴仆”。

(5)表示行为的根据,译为“按……”。

如: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按秦朝的法律”。

2. 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向(到)……”。

如: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第3讲文言句式、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高频词(一)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 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3)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既没有“者”字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5)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个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6)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为”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 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2)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3)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兵败地削,亡其六郡。

3. 倒装句见前一期内容4. 成分省略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

省略情况大致有六种:(1)主语省略:主语省略主要有主语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和对话省略三种形式,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皆死。

(主语承前省略)②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主语蒙后省略)③(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主语对话省略)(2)谓语省略:在并列的句子里,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

常见省略谓语的句子有以下三种,如: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谓语承前省略)②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谓语蒙后省略)(3)宾语省略:文言文宾语省略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如:①已行,非弗思(之)也。

(宾语省略)②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

(介词宾语省略)(4)兼语省略:“使”“命”“令”等动词作谓语时,它后面有一个主谓词组做宾语,这个主谓词组的主语有时省略,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兼语省略)(5)介词省略:介词“于”“以”“自”等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作补语,有时省略,如:①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介词“于”省略)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介词“以”省略)(6)量词省略:古汉语量词不发达,一般情况下,数词直接与名词或动词连接。

如:①蟹六(条)跪而二(只)螯。

②寒暑易节,始一(次)反焉。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高频词我们所说的“高频词”指在高中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但不包括常见的20个文言虚词,也不指惯常碰到的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中要求学生必须识记的那些实词,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之类。

这儿的高频词指的是高考试题选段这样一种特殊的“文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从1993年至2004年,内容为史传散文。

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

在人物传记中,身份不同,则行止不同。

官员的政绩不同,上司的喜好各异,或是因人事制度的变更,官员的职位高低相应就会发生变化。

常见的表职官变更的“专业术语”有如下几类:一是授官。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拜:授予官职。

安帝雅闻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史记·李将军列传》)除:任命,授职。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起:任官。

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

(《1日唐书·列传三十五》)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史记·项羽本纪》)二是罢官。

罢:免去,解除官职。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黜:废掉官职。

(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国语·普一》)免:罢免。

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削除。

胁服夺其官。

(高启《书博鸡者事》)三是升官。

升:升官。

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

程鸟、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

(《后汉书·公孙述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闭绝私路,拔进英隽。

(《汉书·李寻传》)迁:一般指提升。

孝成帝说之,超迁,一岁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陟:进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四是降职。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贬:降职。

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五是调动。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迁东郡大守。

(《汉书·王尊传》)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徙王信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转: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

(《张衡传》)补:补充空缺官职。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

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六是兼职。

兼:兼任。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领:兼任。

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署:代理官职。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后汉书·范睢传》)权:唐代以来称暂代官职。

改江陵法曹(参)军,入为权知国子博士,……权知三年,改真博士。

(李翱《李文公集·韩吏部行状》)判:高位兼低职。

除镇安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七与诉讼和刑罚有关的词语“案、狱具、系狱、收、牵累、录、执、大辟、坐、诛、族灭、贷”等。

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囚当大辟(死刑)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元史·耶律楚材传》)即贷(饶恕)而后闻。

(《新唐书》)(徐)有功故出反囚,罪不当赦,请推按(通“案”,查办,核实)其罪。

则天虽不许系(拘囚)问,然竟坐(获罪)免官。

(《1日唐书·列传三十五》)尝于县南郭凤埭(地名)助人引船,遇有斗者为吏所录(抓捕),斗者逃散,唯原平{人名}独往,吏执以送县。

(《南史·郭世通传》)八“铨选制”中国古代对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也有较为完备的一套制度,称之为“铨选制”和“考绩制”。

有关的词语也成了我们关注的对象。

如:而翁长铨。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九求取功名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士子认为“不仕无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都可能干方百计去求官。

隋以后,还可参加科考得官。

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

如:司马郎中王缮,潍州人,治三传《春秋》,中第(科考及第),再调沂州录事参军。

(《宋书·王缮传》)某贫不济,以干(求取)于公。

(《宋书·王缮传》)【模拟试题】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①。

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

二子取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

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

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②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③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刖④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

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

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⑤,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选自《列子》)注:①军正:军国执法官。

②宫:古代刑名,阉割生殖器。

③摄:夹处。

④刖(yuè):古代刑名,断足。

⑤吕尚:姜子牙,相传他精通兵法。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适.于他国②好学者以术.干齐侯③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④焉往而不穷.哉A. ①适合②冒犯③谦让④贫穷B. ①往②谋求③责备④不得志C. ①适合②谋求③谦让④贫穷D. ①往②冒犯③责备④不得志2.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而摄乎.大国之间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B. 羡施氏之.有吾知之.矣,子勿重言C. 遂刖之而.还诸鲁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D.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3. 对“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现在诸侯们卖力气争夺,主要任务就是打仗和生产粮食B. 现在诸侯们靠实力争夺天下,主要任务就是打仗和生产粮食C. 现在诸侯们卖力争夺,所追求的只是兵马粮草D. 现在诸侯们靠实力争夺天下,所追求的只是兵马粮草4. 对“投隙抵时,应事无方”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A. 钻空子,赶时髦,做起事来,不择手段和方法B. 抓住时机,行动及时,应付事物(形势的变化),不受固定方法局限C. 钻空子,赶时髦,应付事物(形势的变化),不受固定方法局限D. 抓住时机,行动及时,做起事来,不择手段和方法5. 能概括施氏二子成功、孟氏二子失败原因的文句是()A. 诸侯力争,所务兵食B. 理无常是,事无常非C.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D. 用于不用,无定是非6. 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A. 这个故事说明孟氏二子远不及施氏二子聪明能干,由于智谋不足,才吃了苦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