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举措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
导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高中生得以有比以往更多的机会和途径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也造成每年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由此导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愈发突出。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用人单位时常岗位过剩,甚至出现“招工难”的情况,一方面大量离校未就业的高校生处于毕业即“失业”的状态。如何有效地做好岗位对接,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已是目前职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现状;措施
近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人数直线上升,从2003年的56.3万人上升到近几年的200万人,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如果他们毕业后不能得到妥善安置,不但会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费现象,更关系到个人家庭、高校及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和援助工作,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计民生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近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及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相应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人数也不断升高。目前,应届毕业生择业主要有3种渠道:校园招聘会求职、网上求职、人力资源(人才)市场现场招聘会求职。经调查,约65%的高校生能够自主选择和联系用人单位,但其中仅有一小部分人求职成功,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一)基础信息薄弱,采集更新缓慢
一是因高校生源遍布全国各地,很多毕业回乡后就变更了手机等联系方式,致使相当一部分失联;二是各移动通讯运营商不时推出各类优惠套餐,很多人频繁变动联系电话;三是不同地区受财力、人力、物力局限,离校毕业生信息采集工作不力。以上都给联系离校毕业生,并为其提供配套的就业援助和职业指导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二)机构服务落后,信息渠道不畅
目前大部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仍处于被动服务模式,主要靠组织现场招聘会为求职人员提供服务,职业指导尚未真正走进基层、企业和校园。有些地方网上就业服务多以宣传就业政策、市场动态为主,开发和利用网上人力资源市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的少之又少。同时,一些落后地区的高校生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及时得到最新的招聘、岗位信息。
(三)择业方向不明,缺少职业规划
多数毕业生仍倾向于选择稳定、高薪、轻松不累的工作岗位,对用人单位未来的发展和个人发展空间考虑较少。调查发现,只有30%左右的学生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且有比较明确的中长期目标,但这其中也仅有很少一部分人制定了较具体的计划,大多抱着走一步看一步,四处“撞”的心态,缺少必要的计划和打算。
(四)学习专业受限,缺乏实践经验
经调查,约30%的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时,选择了与自身专业完全无关的零工,还有20%左右的学生直接选择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家教等工作,缺乏面向社会、应聘岗位所必要的业务经验和业务技能。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生在择业时又过于执着于所学专业,宁可千军万马挤一条独木桥,也对短期内可能没有太大发展的工作不予考虑。
(五)掌握知识脱节,与社会需求不符
一方面,部分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以及制定人才培育计划时,只顾眼前利益,设立专业看冷热,不考虑长远及社会潜在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没有对专业的前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跟风情况严重,导致出现人才供应过剩、岗少人多的情况。
(六)自身经验不足,缺乏自信力
一些高校生对自身、社会了解不够,社会交际能力不
足,面试时易陷入紧张、害怕的情绪中,表现力差。经调查发现,心理素质已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够健全的心理素质往往会让求职者出现退缩、逃避、紧张、自卑、畏惧等心理状态,遇到挫折更是容易产生放弃心理,影响到其成功求职及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一)采集信息,建立统一的人才库
高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在校期间即开展实名采集工作,要建立国家级高校毕业生人才数据库,有效地掌握毕业生的基础信息,跟踪毕业生的就业动向,有的放矢的提供就业和职业指导服务。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服务平台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摸查本区域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人员情况,及时登记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对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要及时摸清其专业特长、求职意向、培训需求、就业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工作。针对毕业生流动性强、联系方式更换频繁的特点,要加强引导和宣传,帮助他们了解就业渠道,自主择业,从基础上做好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工作。
(二)多方联合,开展职业指导入高校活动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在校园搭建职业指导工作平台,定期开展针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课程。高校应开设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并注重在教学环
节中向学生渗透就业动态、择业理念,创造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积极参加职业指导训练,形成校园职业指导氛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联合学校,定期组织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就业规划活动,让学生提前具备规划意识,接受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职业指导,合力形成完善的贯穿教育全过程的职业指导体系,帮助学生确立清晰准确的个人定位,及早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为下一步成功求职、创业做好准备。
(三)细化服务,开展“保姆式”职业指导服务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平台要及时开展保姆式、一对一的职业指导服务,使职业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他们在主动的自我探索中获得职业决策和心理调整,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决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合理定位,尽早实现就业。要大力推进基础业务进社区工作,打造半小时就业服务圈,让有就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能够就近享受就业政策,查询岗位信息,提高就业水平。(四)搭建桥梁,有效促进供需匹配
定期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及时掌握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建立完备的、互通互连的岗位信息库。对有求职需求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项招聘、网络招聘、远程视频招聘等活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