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案例设计
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共5篇]
![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c65d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e.png)
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共5篇]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根据动物影子寻找相应的动物,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
2、有观察、发现、比较的兴趣,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幼儿已有在太阳下和影子做游戏的经验。
2、动展板,贴有小动物的图片。
4、塑封的.小动物影子图片。
活动过程:一、分享交流,再现经验1、宝贝,你喜欢哪个动物宝宝?为什么呢?(幼儿发表自己的的想法,如:小猫,追问:你喜欢小猫什么呢?)小结:动物宝宝很可爱,还有很多的本领呢。
二、情景导入,感知特征1、今天,草地上来了一群小动物,想和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
它们是谁呢?它们躲在哪里?请你仔细找一找,再和好朋友说一说。
(幼儿相互交流,自由表达。
)2、提问:你找到了谁?它躲在哪里?(我看到了小兔,在草丛里)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小兔呀?(长耳朵)我们大声地把小兔请出来吧!小兔小兔,快出来吧!我们来学小兔。
小兔小兔真可爱,长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
3、提问:大象在哪呢?我怎么没看见?你怎么知道这是大象的呢?(长鼻子)大象的长鼻子甩起来。
大树后面躲着的真的是大象吗?你们找对了,真的是大象。
大象有两个大耳朵,象扇子;四条腿粗粗的,象柱子;小尾巴,细细短短的,象个小辫子。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大象大象真可爱,长长鼻子甩一甩,吸足水儿洗个澡。
4、刚才有宝宝说看到小鸡和小鸭了,那么小鸡和小鸭在哪里呢?为什么你觉得这是小鸡和小鸭?(小鸡嘴巴尖尖的,小鸭嘴巴扁扁的)除了嘴巴,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它们是小鸡和小鸭呢?(小鸡的脚像树枝是分开的,小鸭的脚上是连起来的)小结:我们可以从上往下看,小鸡、小鸭的嘴巴、身体和脚长的不一样。
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1、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对科学、对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纸,各种种子若干3、视频转换仪。
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培养小班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培养小班幼儿对科学的兴趣](https://img.taocdn.com/s3/m/400d896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1.png)
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培养小班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培养小班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二、实验材料饮料瓶、小球、醋、小苏打粉、气球、磁铁、不锈钢针、硬纸板、鱼缸、透明塑料膜、水、沙子、小树苗。
三、实验步骤1.醋和小苏打反应实验将醋倒入饮料瓶中,再加入少量的小苏打粉,然后用小球盖住瓶口,小班幼儿可以观察到瓶子里冒出了白色的气体,同时瓶子外侧也有气泡冒出,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可以跟孩子们讲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2.气球静电实验将气球用头发或者毛巾擦一下,然后带着气球去靠近磁铁,可以看到气球被吸附在了磁铁上,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讲解静电的原理。
3.不锈钢针浮力实验将不锈钢针放入水中,孩子们可以看到针直接沉到了水底,然后老师将针放到硬纸板上,再将硬纸板放到水中,孩子们会发现针居然漂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讲解浮力的原理。
4.透明塑料膜鱼缸实验将透明塑料膜拉紧,然后放到鱼缸里,将塑料膜的四周沙子压实,然后在中心埋上一颗小树苗,用水浇透沙子,孩子们可以观察到小树苗在透明塑料膜下逐渐生长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讲解温室效应的原理。
四、实验效果通过以上四个实验,孩子们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理解科学的原理,培养科学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同时,这些实验也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
五、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孩子们误食或者误伤。
同时,老师要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六、总结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小班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探索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方法,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3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996e8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8.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活动目标:1、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感知空气的存在。
2、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
3、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自制火箭、可乐瓶与幼儿人数相同,视频一个,图片____张。
活动过程:1、谈话引题,结合课件的播放,激发兴趣。
前几天呀,我们中国发射了一枚火箭,它的名字叫嫦娥一号,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是怎样飞上天的?(播放视频)2、第一次操作后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枚自己做的火箭(出示并介绍火箭、瓶子助推器)。
小朋友们每人拿一枚小火箭、一个瓶子助推器玩一玩,试一试,想办法让自己的小火箭飞起来。
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你们的小火箭飞起来了吗?(2)你是怎样让小火箭飞起来的?(3)为什么我们一拍瓶子,小火箭能飞起来?(4)小实验:瓶子里的空气。
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瓶子里装有许多空气宝宝。
我们一拍瓶子(附动作),空气宝宝就被挤出来了。
出来的空气宝宝推动火箭,火箭就飞起来了(附动作,结合图片)。
3、第二次操作。
师:小朋友们再去试一试,想办法让自己的小火箭都能飞起来。
4、第三次操作。
引导幼儿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的小火箭部飞起来了。
老师发现有的小火箭飞得很高很高,有的小火箭飞得低低的,这是为什么呢?请小朋友再去玩一玩、想一想,试试怎样让小火箭飞得高?怎样让小火箭飞得低?师:你是怎样让小火箭飞得高高的?又是怎样让小火箭飞得低的?幼儿再次带着问题操作、尝试。
小结:当我们很用力地拍打瓶子时,里面就出来很多空气宝宝。
这些空气宝宝推动火箭,火箭就飞得高;当我们轻轻拍打瓶子时,里面的空气宝宝出来得少,火箭就飞得低。
活动延伸:今天我们玩了一个火箭飞起来的游戏。
如果用瓶盖把瓶子盖起来,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回去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这个小游戏。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分享(二)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和分享的兴趣,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交流经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科学实验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2a09ec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2.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科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玻璃杯、水、食用油、食盐、小蛇若干。
2.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科学是什么吗?我们为什么要学科学?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科学实验的过程,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实验介绍(20分钟)1.讲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我们将通过实验研究一种奇妙的现象,“水和油为什么不融在一起?”2.展示实验器材:玻璃杯、水、食用油。
3.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实施实验。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将玻璃杯装满水,留出一部分空间。
2.缓慢倒入食用油,观察水和油的现象。
3.让学生观察、描述、思考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实验讨论(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水和油不融在一起?是否有类似的现象?2.解释现象:水和油是不溶于对方的,所以它们不会混合在一起,而是形成两个分层。
3.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与预想结果对比。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通过PPT或课件等辅助工具,总结今天的课堂内容。
2.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六、实验延伸活动(20分钟)1.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其他类似的自然现象,如油漆和水不能混合、溶质不能与溶剂完全溶解等。
2.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实验问题,并尝试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反思:1.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合实际生活和自然环境,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并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小班科学《种花生》活动案例
![小班科学《种花生》活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4f3b53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2.png)
小班科学《种花生》活动案例
《小班科学《种花生》活动案例》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对种植有兴趣,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2.迁移种大蒜的经验,巩固用按的方法种植花生。
3.关注植物生长,愿意连续观察自己种植的花生。
活动准备:
1.供种植的花生种子若干、松软的泥土。
2.废旧的杯子、罐子人手一个。
小铲子若干,水桶盛好水,浇水用的小水壶若干。
幼儿的小动物标签一套。
预设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花生。
让幼儿看看、说说、玩玩花生。
师:这些花生是什么样的?种下的花生能长大吗?会长成什么样子。
2.与幼儿共同回忆种大蒜的经验,尝试种花生。
师:你们种过大蒜吗?是怎样种的?那么花生又是怎样种的?
师:你想把花生种在哪里呢?
3.体验"种花生"游戏
交代玩法与规则
(1)引发猜测:你觉得该怎么种花生呢?
(2)交代玩法:
(3)宣布规则:
4.幼儿尝试播种
(1)幼儿轮流掷骰子种花生;
(2)教师记录幼儿种花生的不同方法。
5.归纳总结
6.比比哪队花生种得快。
小班科学《种花生》活动案例这篇文章共1205字。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80fa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a.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科学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科学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为你介绍四个适合小班幼儿进行的科学活动。
一、观察水的流向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流向及其原因。
活动准备:透明塑料杯、水、纸巾、颜料。
活动过程:1.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波浪线,并向班级展示一杯水。
2.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将杯子中的水倒在黑板上的波浪线上。
3.观察水的流向,并让孩子们说出可能的原因。
4.引导幼儿思考并实践,用纸巾吸干波浪线上的水,再用一个纸巾在黑板上的波浪线上涂抹一些颜料。
5.继续观察水的流向,与孩子们探讨原因。
活动扩展: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引导幼儿了解水的自然流向以及颜料是否会影响水的流动。
二、种子发芽观察活动目标:通过观察种子发芽,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透明塑料袋、白纸、种子、湿棉球。
活动过程:1.将湿棉球放入透明塑料袋中。
2.让幼儿将一颗种子放在湿棉球上,并封好塑料袋。
3.将带种子的袋子固定在班级的窗户上。
4.每天观察袋子内的种子是否发芽,并记录下来。
5.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活动扩展:可以让幼儿在同样的条件下比较不同种子的发芽时间和生长情况,促进他们对植物的认识。
三、观察生长的植物和昆虫活动目标:通过观察生长的植物和昆虫,让幼儿了解生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花盆、土壤、种子、昆虫捕捉器。
活动过程:1.给每个幼儿一个小花盆和一颗种子,让他们亲手种下种子并照顾花盆。
2.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过程、植物的生长情况。
3.在户外或花坛里放置昆虫捕捉器,观察并记录被捕捉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
4.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幼儿认识到植物和昆虫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活动扩展: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昆虫的分类和交流,并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探索材料的特性活动目标:通过探索材料的特性,让幼儿了解不同材料的用途和性质。
B4小班科学活动《地球小卫士》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活动案例
![B4小班科学活动《地球小卫士》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活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7f3cda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5.png)
教学资源
资源名称
清单及描述
形式(类型)
来源
课件PPT
《垃圾分类》PPT
演示文稿
教师自制
希沃课堂
《垃圾找家》游戏
触屏操作
教师自制
操作材料
《垃圾分类》操作盘
教师的支持
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1.垃圾分类课件;教师出示垃圾图片,直观的图片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发现垃圾乱丢的危害,从而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垃圾桶及标志,帮助幼儿学习垃圾应该如何分类等知识。
2.垃圾分类视频;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画、朗朗上口的歌曲可以帮助幼儿巩固习得的知识,方便幼儿记忆。
3.希沃课堂,教师展示自制的游戏,介绍游戏玩法,邀请幼儿两两对战进行垃圾分类,适时地给予小奖励,提升活动趣味性、有效性、针对性;可以及时发现幼儿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并且视游戏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小结。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垃圾桶,学习简单的分类投放垃圾小知识。
2.尝试根据不同的垃圾桶标志,进行垃圾分类。
3.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卫生习惯,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问题情境
1.看了这张图片你的心情如何?垃圾乱丢会怎么样?请你想想可以怎样处理垃圾?
2.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桶?你是如何区分的?
3.这个垃圾应该投放进哪个垃圾桶?为什么?
自评等级
优秀合格不合格
(2)师:如果我们幼儿园也这样,你喜欢吗?为什么?
(3)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请幼儿说说垃圾处理的办法,引导说出垃圾分类的方法。
2.知道不同颜色垃圾桶有不同的用处。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牛奶和饮料健康教学案例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牛奶和饮料健康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f62d3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5.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牛奶和饮料健康教学案例一、概述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对于孩子的教育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
而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选取与孩子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科学奥妙。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的一个案例展开讨论,具体内容为牛奶和饮料的健康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教学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幼儿了解牛奶和饮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区别,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饮食选择。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促使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提高科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实验器材和步骤1. 实验器材:- 牛奶和常见的饮料(比如碳酸饮料、果汁等)- 透明玻璃杯- 醋- 勺子- 纸巾2. 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同等份量的牛奶和饮料倒入两个透明玻璃杯中。
- 步骤二:在每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醋,并用勺子轻轻搅拌。
- 步骤三:观察并记录下每杯液体发生的变化,比较两种饮料的不同反应情况。
- 步骤四:用纸巾将杯口擦干净,再让幼儿通过观察瓶中的沉淀物和液体颜色的变化,分析出牛奶和饮料的成分区别。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 对于加入醋的牛奶,会从深度白色变浑浊,出现明显的凝固物,即酸奶成分,而加入醋的饮料则没有这种变化。
2.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引导幼儿明白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钙质,饮料中则更多的是水和糖分。
五、教学总结本次实验以牛奶和饮料为对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到牛奶和饮料在化学成分上的区别。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成因,引导幼儿明白正确对待饮食选择的重要性。
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轻松学习并掌握知识。
六、个人观点教育孩子要从小抓起,科学实验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班科学变魔术教案8篇
![小班科学变魔术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531b8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b.png)
小班科学变魔术教案8篇一份周密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主动性,结合实际案例的教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科学变魔术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科学变魔术教案篇1一、活动名称:神奇的魔术师二、活动目标:初步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三、活动准备: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14个图形卡通挂饰、三种图形宝宝的家。
四、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
(边说边转一圈,从帽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1)我变出了什么?你们认识吗?幼儿自由回答(2)那请你们说说它的特征。
幼儿自由回答(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幼儿自由回答2、用同样方法,从帽子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请小朋友到魔术帽里变出图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己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2、图形宝宝累了,我们带宝宝回家吧!介绍游戏规则,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宝找得又快又准。
3、进行游戏,游戏时可随意变换标志牌的位置,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随时结束。
(三)课堂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并且还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家,大家高不高兴?好啦!下次老师再带你们认识更多的图形宝宝。
五、教学反思: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例幼儿园经典案例500
![例幼儿园经典案例500](https://img.taocdn.com/s3/m/6bdb072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5.png)
例幼儿园经典案例5001.案例一:小班的“彩虹糖实验”在幼儿园小班,老师准备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彩虹糖实验。
她将不同颜色的彩虹糖放在一个盘子里,让孩子们观察并猜测糖果的颜色。
然后,老师将糖果放入清水中,孩子们惊讶地发现,糖果的颜色逐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彩虹图。
这个实验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颜色,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案例二:中班的“环保小卫士”3.案例三:大班的“小小科学家”大班的孩子们对科学充满好奇。
在一次科学课上,老师带来了一些植物种子,让孩子们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每天记录种子的变化,最终成功种植出绿色的小苗。
这个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
4.案例四:小班的“快乐运动会”幼儿园小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快乐运动会”。
孩子们穿着统一的运动服,参加了跑步、跳远、投掷等比赛项目。
在比赛中,孩子们互相鼓励、团结协作,充分展现了他们的运动天赋和团队精神。
5.案例五:中班的“小小艺术家”中班的孩子们在艺术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创作了一幅幅美丽的画作。
他们用彩笔、水粉、剪刀等工具,绘制出了各种图案,还将作品展示在幼儿园的走廊里,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他们的艺术才华。
6.案例六:大班的“小小主持人”大班的孩子们在语言课上,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
他们练习发音、表情、语气等技巧,还自己编写了节目单。
在毕业典礼上,孩子们担任了主持人,为全体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7.案例七:小班的“亲子游园会”幼儿园小班举办了一场亲子游园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与。
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了各种游戏任务,增进了亲子关系,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8.案例八:中班的“小小志愿者”中班的孩子们在社区开展了“小小志愿者”活动。
他们穿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如整理书籍、清洁环境等。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关爱他人,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声音9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声音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82be3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5.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9篇有趣的声音 1一、活动背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而小班的小朋友对倾听很感兴趣,他们对大自然的声音充满着好奇和探索,而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又是以倾听为基础的,因此,我选择了这一内容设计本次活动。
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玻璃球、沙子、雪花片。
2、打击乐器若干。
3、活动室的四处分别布置成小兔、小猫、小狗、小鸡的家。
4、会发声音的玩具及录音机一台。
(三)活动过程:1、听声音引出课题。
(1)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室,请配班老师启动“会发声的玩具狗”。
师:哎呀,活动室里真安静。
听,谁在叫?幼:是小狗,它在叫“汪汪汪”。
师:哈哈,原来是玩具狗叫了,你们的耳朵真灵!为了奖励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吧!幼:太好了!师:那么我们做客时要怎么样呢?幼:应该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评析:在安静的环境中,以玩具狗的叫声吸引幼儿的兴趣,同时,又以奖励的方式带小朋友去做客。
更加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幼儿此时的情绪非常高涨,都有了迫不及待想去做客的愿望。
)2、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玻璃球、沙子、雪花片在饮料瓶里发出的声音。
(1)听辨硬币在红茶瓶中发出的声音。
a、师:这是谁的家?幼:小兔的家。
幼:小兔你好!……师:小兔家有什么?幼:红茶。
师:那里面装得是不是红茶呢?请小朋友不要去打开盖子,自己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马上告诉我,看谁最能干。
b、幼儿操作:摇红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幼:老师,我好象听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是石头吗?幼:不对,是硬币。
幼:对,是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请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评析:通过让幼儿自己探索、操作,来感知瓶中的东西,幼儿很感兴趣。
)(2)听辨玻璃球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DIY小乌龟家,营造有趣的科学学习环境
![小班科学教案:DIY小乌龟家,营造有趣的科学学习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9bce835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b.png)
小班科学教案:DIY小乌龟家,营造有趣的科学学习环境营造有趣的科学学习环境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小班科学教学需要创造性地制定教育课程,挖掘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他们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为他们创建一个有趣的、可参与的、实用的和安全的环境。
本篇文章将分享一个小班科学DIY小乌龟家的案例,旨在营造有趣的科学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乌龟的基本特征和需要的生存环境;2.通过DIY小乌龟家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几何形状和体积的概念,锻炼幼儿的手工制作和想象能力;3.以小乌龟家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为基础,让幼儿对身边的环境和物品有更深入的观察和理解,感受到科学教育的趣味和实用性。
二、教学准备1.合适大小的塑料盒子、石头、还原土、海藻等材料,以及粘合剂、小剪刀等工具;2.教学PPT或幼儿科普书籍,介绍乌龟的特征、习性和环境需求;3.制作模板,包括乌龟壳、四肢、头部的形状和大小等,以方便幼儿制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PPT或科普书籍,介绍乌龟的特征、习性和生存环境,引导幼儿对乌龟进行初步认识。
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乌龟为何需要壳?”等问题,促进幼儿启发性思考和好奇心。
2.实践活动1:制作小乌龟由教师向幼儿介绍小乌龟家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幼儿通过制作小乌龟,了解几何形状和体积等概念。
将制作模板分发给幼儿,并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将小乌龟的壳、腿、头等部分拼合完成,利用粘合剂加固。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和颜色,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乌龟。
3.实践活动2:DIY小乌龟家教师利用左右侧,长和宽都一样的塑料盒子,教幼儿如何制作小乌龟家。
首先将盒子中心位置划分为区域,代表水域和陆地;然后在水域区域中添加石头和海藻等道具,以营造水底生态环境;在陆地区域中加入还原土、松果、叶子等道具,营造林地环境。
在此基础上,幼儿根据小乌龟的生活习性,选择适宜的位置,将其放在小乌龟家中。
小班教案案例10篇
![小班教案案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e30b93af1ffc4fff47acd6.png)
小班教案案例10篇《小班教案案例1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教案案例10篇!(1)小班科学教案《秋天的树》含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不同特征,尝试有规律的排序。
2、在交流分享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收集的树叶若干;绿叶树、常绿树图片若干。
2、课件树妈妈的话一份。
活动过程:一、经验回忆:说说自己收集的各种树叶1、说一说: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表达。
2、谈一谈:你捡到的是什么树叶?它象什么?3、教师小结:原来这些树叶有的会在秋天变成黄颜色或者红颜色,有的一年四季都是绿颜色的,而且不同的树叶都有它不同的样子,真是太漂亮了。
4、提问:mdash;mdash;为什么这些树叶有的到了秋天会变成黄颜色,然后枯掉了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还是绿绿的留在大树妈妈的身上呢?mdash;mdash;让我们听听大树妈妈是怎么说的。
二、播放课件,幼儿拓宽经验mdash;mdash;为什么有的树叫落叶树?而有的树叫常绿树?mdash;mdash;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是落叶树、哪些是常绿树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
) mdash;mdash;师小结:有些树一年四季常绿,秋天也不例外,这叫常绿树。
如棕榈树、冬青、桂花树等。
有些到了秋天叶子就枯黄,树枝变成光秃秃的,这叫落叶树。
如水杉、枫树、柿子树等等。
三、文学欣赏:树真好树真好。
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
树真好。
能挡住大风,不许风沙到处乱跑。
树真好。
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飘呀飘。
树真好,天热了,我们躺在树下睡午觉。
四、操作活动:种树1、欣赏常绿树、落叶树的图片,引发幼儿对间隔排列的关注。
2、操作种树。
活动反思:这次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
小班科学活动《天气预报》案例分析
![小班科学活动《天气预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9cd76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a.png)
小班科学活动《天气预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小班科学活动《天气预报》1. 活动背景和目标这个小班科学活动的背景是教授孩子们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和技能。
活动的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天气状况,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并能够模拟天气预报的过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活动过程和教学策略(1)引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天气图标和讨论孩子们对天气的观察,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说:“今天的天气是晴天,我们可以出去玩耍,但明天会下雨,我们需要带伞。
”引导孩子们思考不同天气状况的特点。
(2)观察天气:教师可以利用摄像头或窗口展示外面的天气情况,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天气的变化。
例如,教师可以问:“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云朵?有没有风?温度是多少?”(3)记录天气变化: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发放天气记录表,并让他们每天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
记录表可以包括日期、温度、天气状况等内容。
然后,教师可以请几个孩子上来汇报他们的记录,让其他孩子进行对比和分析。
(4)制作天气图标: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不同天气状况相对应的图标,例如太阳、云朵、雨滴等。
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天气情况选择相应的图标,贴在大型天气图表上。
这样,孩子们就可以通过观察图表来预测未来的天气。
(5)模拟天气预报:教师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模拟一个天气预报节目。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天的天气进行预报,并可以使用天气图标、天气记录表等辅助工具。
孩子们可以扮演天气预报员,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当天和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3. 教学资源和评价为了支持这个活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教学资源,例如天气图标,天气记录表以及大型天气图表。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以便评估孩子们对于天气预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教学反思和改进这个小班科学活动《天气预报》是一个有趣和互动的活动,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引导,以确保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024年小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案例参考
![2024年小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案例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6a91df8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2.png)
2024年小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优秀案例参考2024年小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的优秀案例分析如下:
在小班科学领域的活动中,常常能够看到学生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收获。
例如,在一次科学实验课上,老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些种子,让他们思考如何研究种子发芽的因素。
学生们积极思考,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最终,他们发现了种子发芽的最佳条件,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享。
在另一次活动中,学生们进行了有关太阳能的实验。
通过搭建太阳能电池板和发光二极管的实验装置,学生们探讨了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并且对太阳能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小班科学领域的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总的来说,小班科学领域的活动方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独立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 1 页共 1 页。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案例谁咬了我的大饼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案例谁咬了我的大饼](https://img.taocdn.com/s3/m/3b50f63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0.png)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案例谁咬了我的大饼设计案例:谁咬了我的大饼?一、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认识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
二、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形状相似的两个大饼、一块面布、一把刀。
2.实验工具准备:一副显微镜、一块小黑板和白板笔。
3.学生准备:组织学生分成几组(每组3-5人)。
三、活动过程:1.导入:老师讲述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村庄,每天早上村民们都会发现自己的大饼被人咬了一口。
大家非常想知道是谁咬了他们的大饼,你们有什么想法?”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用白板笔讨论一下,提出一些他们认为有可能咬大饼的情况,并理由。
3.提出假设:请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进行一定讨论。
4.实验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1:用显微镜观察大饼上咬出的牙印。
实验2:根据大饼上的牙印形状,用面布模仿并咬一个相似的形状。
5.实验操作:每组学生轮流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6.结果分析:回到教室,每组学生将实验结果集中在小黑板上进行呈现,并展示他们的实验数据和分析。
7.结论提炼: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逻辑推理,提炼出一些可能的结论,并对比一下自己最初的假设。
8.对比研究:学生将自己提出的假设和其他小组的假设进行对比和讨论,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9.思考提问:老师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大饼上的牙印形状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牙印形状来推测咬大饼者的牙齿形状?”、“还有其他什么实验方法可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等。
四、活动总结:老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并总结活动的要点,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的重要性和合作的意义。
五、延伸拓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一步展开相关科学实验,如研究其他食物被咬的痕迹,探究不同人的牙印形状等。
这样一次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案例,通过引入趣味的问题,结合实验的方法和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教学案例精选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教学案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1bca0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1.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教学案例精选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科学探索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幼儿园小班阶段是幼儿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何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每位幼儿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精选一些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教学案例,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展示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1. 自然界中的颜色在幼儿园小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孩子们进行“自然界中的颜色”科学探索活动,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不同颜色。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校园内的花园或者公园,观察植物的颜色以及不同季节的变化。
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小型的实验器材,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家中继续观察植物、食物颜色的变化,引导他们亲身体验以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 温度的变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引导小班幼儿感知温度的变化。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冷热两种水,让孩子们感知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变化。
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冰块融化和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理解温度变化的概念,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探索简单机械原理在幼儿园小班阶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探索活动,比如用小木块搭建简易的斜坡,让小朋友们观察小小汽车在斜坡上的运动轨迹。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小朋友们感知到力的存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 探索水的性质教师可以组织小班幼儿进行一系列有趣的水性质实验,比如让孩子们在浅盘中观察水的表面张力,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尝试用饮料吸管吹气,观察气泡在水中的表现等等。
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不仅能够感知到水的特性,还能够理解水的分子构造等知识。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探索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幼儿园小班阶段,通过组织孩子们进行自然界颜色观察、温度变化感知、简单机械原理探索以及水性质实验,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幼儿园科学活动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幼儿园科学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10c3cd5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e.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幼儿园教育也逐渐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科学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精神、观察力和实验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丰富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探究活动,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成功的活动案例,供幼儿园老师们参考。
一、活动主题:小蚂蚁的奇妙世界1. 活动目标:1)引发幼儿对蚂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发现能力;2)让幼儿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3)通过观察实验,促进幼儿对动物世界的探索和认识。
2. 活动内容:1)带领幼儿到操场旁边的绿地上观察蚂蚁;2)播放蚂蚁的生活视频,让幼儿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3)制作简易收集器,带领幼儿捕捉蚂蚁,并观察其行为;4)在教室中进行蚂蚁穴的模拟实验,观察蚂蚁的社会行为。
3. 活动评价: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同时也扩展了他们对动物世界的认识。
二、活动主题:探索水的奥秘1.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水的认识和感知;2)激发幼儿对水的好奇心,开展与水相关的探究活动;3)让幼儿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和使用方法。
2. 活动内容:1)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如蒸发、冰冻等;2)利用水的不同性质进行实验,如水的密度、浮力等;3)进行简单的水上实验,如放飞船、测量水的深度等。
3. 活动评价: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幼儿对水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三、活动主题:植物生长的奥秘1.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关注;2)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所需条件;3)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对植物生长的认识和探索。
2. 活动内容:1)观察不同阶段的植物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幼苗成长等; 2)进行植物的播种和栽培实验,在小花盆中自己动手培育植物; 3)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记录生长过程,并分享观察心得。
幼儿园小班自然科学乐园教学案例
![幼儿园小班自然科学乐园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a14612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a.png)
幼儿园小班自然科学乐园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3.让幼儿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地球仪、太阳能灯等教具。
2.一些常见的自然物体或生物标本。
3.幼儿户外活动的场地和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太阳的奥秘1.利用地球仪介绍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基本原理,让幼儿了解太阳对人类的重要性。
2.利用太阳能灯等教具,展示太阳能的应用,引导幼儿思考太阳能如何给人类带来便利。
3.带领幼儿制作太阳模型或绘制太阳的图片,加深幼儿对太阳的认识。
第二课:昆虫的世界1.展示一些昆虫标本,让幼儿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引导幼儿发现昆虫的多样性。
2.带领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观察昆虫,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细节。
3.制作昆虫标本:引导幼儿捉到一些昆虫,并帮助幼儿将昆虫安全地固定在纸张上,制作成昆虫标本。
第三课:动物的习性1.利用一些动物标本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习性,引导幼儿发现动物习性的差异。
2.引导幼儿模仿不同动物的走路方式和叫声,让幼儿感受不同动物的特点。
3.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动物的行为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和总结动物的一些基本习性。
第四课:植物的生长1.带领幼儿去幼儿园的花坛或周围的公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和花。
2.利用幼儿园的花坛进行实地探究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浇水、撒种、培育植物,培养幼儿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3.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季节里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的生长规律。
第五课:地球的四季1.利用地球仪和图片,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自转引起的。
2.制作四季倒流瓶:引导幼儿选择适合四季的图片贴在瓶子内侧,并倒置瓶子观察四季变换时的景象。
3.进行四季游戏:幼儿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季节,通过模仿季节特点的动作或词语切换季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活动案例设计
活动的名称:物体动起来
活动的材料:图书、拼插玩具、积木、橡皮泥、毛绒玩具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对物体施力后使物体动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能简单描述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乐于参加探索活动,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想象使物体动起来的方法。
(1)我们的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鼓励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
(2)这些东西放在桌子上,它们自己会动吗?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动起来?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可以使物体动起来的方法,并积
极地用语言表达。
2、幼儿探索让物体动起来的各种方法。
(1)请你用刚才想到的方法试一试,让桌子上的这些物体动起来。
(2)幼儿探索,教师帮助幼儿完善想法,并积极地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推、吹、转动等。
3、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探索发现。
(1)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桌子上的物体动起来的?教师协助幼儿用图标代替想到的方法进行记录。
(2)有个小朋友也想到了一些移动物体的办法,你想到了吗?出示画面,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都用了哪些方法。
(3)鼓励幼儿试一试小朋友的方法让物体动起来
4、引导幼儿小结让物体动起来的方法。
(1)大家一共想到了几种让物体动起来的方法?
(2)这些方法虽然不同,但是物体怎么都能动起来呀?(都要施加力)
(3)鼓励幼儿选用不同的施力方法再次使物体动起来。
活动拓展:
可提供一些电动玩具、遥控玩具等,让幼儿探索、了解使这些玩具动起来的不同方法。
在幼儿充分感知玩具多样性的前提下,还可以让幼儿了解到:除了可以人工对物体施加力外,还可以借助外力(如电力)是物体动起来。
关注的问题:强调让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无意识玩的过程中,发现动作施力与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