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CC2016】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展掠影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名词解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名词解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是一种利用高精度放射束传递,以非入侵性方式治疗脑内疾病的方法。
它是通过引导系统将放射束聚焦到异常组织上,从而使正常组织受到最小的辐射损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治疗良性和恶性脑内病变,如肿瘤、动脉瘤和神经元疾病等。
它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放射肿瘤学和神经放射学等领域。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核心原理是利用三维空间定位系统精确测量和定位要治疗的病灶。
基于这些定位数据,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确保放射束准确地照射到病灶上,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
具体治疗过程包括影像学评估、放射学计划和治疗传递。
影像学评估常常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以获取准确的病灶位置和形状信息。
医生根据这些数据制定治疗计划,确定放射束的大小、形状和方向。
在治疗传递过程中,患者通常需要佩戴特殊的头架或面面罩,以固定头部位置,保证放射束准确照射到病灶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诸多优点。
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因此能够避免传统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可以实现亚毫米级的病灶定位和准确照射。
它还可以一次性完成治疗,无需分次治疗,减少了盲区的风险。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显著的副作用,使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正常生活。
然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对于一些特殊的病灶和位置,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能无法实现完全覆盖,需要采用其他治疗方式进行补充。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选择,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费用较高,并且在一些地区可能无法得到普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一种高精度、非侵入性的脑内疾病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
通过精确的定位和放射传递技术,它可以实现对病灶的精确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进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进展任正婷;王宗烨【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3(018)002【总页数】2页(P333-334)【作者】任正婷;王宗烨【作者单位】100101,北京,安徽医科大学附属解放军第306临床医院放疗科;100101,北京,安徽医科大学附属解放军第306临床医院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是精确放射治疗的一种方法,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精确的立体定位系统:该系统是一个以基准点(能够准确联系靶目标及治疗传出设备的标记点)为参考的三维系统。
2. 在参照系统上直接进行靶区验证(考虑到器官的运动,为了准确定位及复位)。
3.剂量特点:采用小野集束照射,使高剂量集中在靶区,靶区周边剂量呈梯度变化,靶外剂量递减十分陡峭,靶区内及靶区边缘剂量分布不均匀,半影区范围小,20%~80%等剂量线范围在2~10 mm,其最大优点是在提高临床肿瘤剂量的同时,极大程度地减少周围正常器官和组织的照射剂量。
4.短时间内以小分割大剂量的方式给予强有力的生物学处方剂量[1]。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及远地转移[2]。
SBRT(Stereotactoc Body Radiotherapy),即为了区别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而定义为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其通过采用三级准直器系统和多弧非共面旋转聚焦技术产生高度聚焦的剂量分布区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局部复发及远地转移。
一、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全世界都在开展关于SBRT治疗肺部原发肿瘤和转移瘤的研究,到目前为止,SBRT 大多用于治疗不适合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
其中很多报告描述的都是因其他医学因素不能手术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周围型肺肿瘤。
这些患者因其他合并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说明其不仅可能死于肺癌还有其他更多原因会威胁他们的生存。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72Y 男 右肺腺癌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51
55Y 女 右下肺癌术后化疗后复发 中分化鳞癌 T3N2M0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52
67Y 男 左肺中分化鳞癌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前
53
纵膈肿瘤气管气管受压狭窄支架置入后 伽玛刀治疗后56周
右肺鳞癌治疗前后10周对照
治疗前
治疗后10周
肝癌
腹膜后肿瘤
AVM的血供
AVM伽玛刀治疗后随访
治疗后常见反应为局部再出血及放射性
损伤 闭塞时间多在治疗后1年-3年开始闭塞, 早期主要表现为流空效应的减少,一般 每年复查一次MRI,2-3年以后复查 DSA 一般1年闭塞率70%,2年85%, 3年90%左右
动静脉畸形(AVM)
治疗前
治疗后12个月
17
1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0Y 右肺中分化腺癌术后化疗后 12 脑内多发转移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19
20
垂体瘤
垂体瘤为垂体前叶的肿瘤,99%以
上为良性。 为放射敏感性肿瘤,为伽玛刀治疗 的较好适应症。 生长较慢,正常垂体射线耐受量大。
垂体瘤的伽玛刀治疗
目的 消灭肿瘤,防止复发 减轻周围结构的受压 控制内分泌症状 最大程度的保护正常垂体结构及
头部伽玛刀治疗流程
立体定向框架安装
MRI定位扫描
TPS治疗计划制定
治疗的实施
疗效
疾病
垂体瘤 脑膜瘤 听神经、三叉神经鞘瘤 脑转移瘤 血管畸形 脑胶质瘤 功能性疾病
肿瘤局部控制率(%)
90-100 85 80-95 >95 78-92 74-87 60-80
我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陈超敏;周凌宏;吕庆文
【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
【年(卷),期】2003(0)S1
【摘要】近年来放射治疗技术出现了质的飞跃,体现在以下三项新技术中,即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穴3D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雪和逆向计划调强放射治疗。
其中前两项较为成熟,相关的硬件和软件业已商品化,临床应用普及率较高鸦第三项穴IMRT雪则因涉及更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穴剂量算法及加速器准直器叶片控制技术等雪而稍稍滞后,整体上仍处在研制阶段。
本文就我国目前的这三项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和现状作了阐述,并对各个生产厂家产品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和比较。
【总页数】2页(P124-125)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作者】陈超敏;周凌宏;吕庆文
【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医学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774
【相关文献】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立体定位附属设备对射线衰减的测定 [J], 辛炜;刘志春;马铁英;霍智锋;汪跃;马景光
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现状及发展 [J], 祝淑钗
3.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比较的荟萃分析 [J], 杨鹏飞;刘雅洁;邓灵波;王树滨
4.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比较的荟萃分析 [J], 杨鹏飞; 刘雅洁; 邓灵波; 王树滨
5.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需求评估与配置研究 [J], 霍添琪; 李春霞; 费晓璐; 陈鹏宇; 成学慧; 曹晓萌; 赵颖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合常规放疗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合常规放疗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申泓;罗卫华;黄江;李宏斌;付红【期刊名称】《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年(卷),期】2002(013)004【摘要】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技术结合常规放射技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OUR-XGD型全身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系统,结合常规放疗(钴60机)治疗20例食管癌,比较治疗前后的食道吞钡片、胃镜、CT片中病灶的大小、临床症状,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17例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85%,其中CR6例,PR11例,3月内死亡者2例,治疗后病灶无明显变化1例.治疗中5例出现明显恶心、呕吐,胸骨后烧灼样疼痛,5例无明显不适感,10例稍感疲乏无力.结论:立体定向放疗结合常规放疗治疗食管癌有显著的近期疗效,但如何防止远处转移及提高生存率仍很困难.【总页数】2页(P209-210)【作者】申泓;罗卫华;黄江;李宏斌;付红【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成都363医院,610041;泸州医学院附属成都363医院,610041;泸州医学院附属成都363医院,610041;泸州医学院附属成都363医院,610041;泸州医学院附属成都363医院,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相关文献】1.洛铂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J], 周广禹;李明君2.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结合放疗治疗胸段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J], 岳光成;张艳锋;苏文中3.三维调强放疗与传统常规放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效果比较 [J], 王玥玥4.替吉奥胶囊口服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 [J], 崔力;王伟明;鲁光平5.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营养支持联合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全梗阻性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J], 赵辉; 朱成斌; 章恒; 张建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早期不能手术切除的NSCLCl中运用进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期公布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许多发达国家包括我国已经列为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是女性发病率第四,死亡为第二位的肿瘤,2008年肺癌分别占总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的13%和18%(1)。
目前吸烟依然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原因,然后依次废气(如PM2.5)、油烟和感染因素(2)。
肺癌组织学分类75%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l)(3),大约10-15%的NSCLCl 患者为局部(Ⅰ期)肿瘤(4)。
Ⅰ期NSCLCl标准化治疗方案是肺叶或全肺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5年生存率达60-80%(5)。
但是大多数患者诊断明确时常合并各种并发症,因此失去手术机会,以往应用常规放疗技术替代手术治疗NSCLCl疗效差且毒副作用大。
过去十年里,立体定向全身放疗技术已成为一种广泛性应用于早期难治性肺癌患者的新技术,SBRT的实现方式包括:3D-CRT,IMRT,VMAT,X-刀,R-刀,Cyber-刀。
大量国际性回顾性和前瞻性报告充分证实:采用不同剂量分割方式和技术的SBRT治疗肺癌有可行性强,安全性和疗效好等优点。
早期NSCLCl放疗和SBRT的发展常规放疗杀灭肿瘤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肿瘤靶区的总处方剂量、每日分割剂量和瘤器官照射剂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由于肺构造和呼吸动度大等原因,肺耐受性有限,每日分割越大晚期副反应越大,肿瘤体积越大正常组织照射体积越大,而且常规放疗靶区不仅包括可定义的肿瘤体积,还要考虑到肿瘤的运动、微观变化、患者体位和摆位误差等因素对靶区的影响。
所以临床试验证实总剂量60-70GY,每次2GY的肺癌标准剂量分割方式是安全的,尽管(RTOG)#7301的研究(6)结果提示这种剂量下肿瘤的疗效甚微。
在SBRT出现之前,不能手术的早期NSCLCl通常单独采用常规外照射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其疗效始终不如经报道的手术切除的患者的疗效。
脊柱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随着肿瘤患者 生 存 时 间 的 延 长,脊 柱 转 移 发 生 率越来越高。 大 约 40% 的 肿 瘤 患 者 会 出 现 脊 柱 转 移 。 [1] 传统常规分割的脊柱姑息性放疗随着随 访 时 间的延长局部控制失败率越来越高[2]。尽管常 规 分 割放疗是脊柱转移 瘤 放 疗 的 基 本 方 式,但 其 靶 区 适 形 性 和 精 确 性 都 较 差 ,治 疗 常 受 到 脊 髓 受 量 的 限 制 , 往往 难 以 达 到 满 意 的 疗 效。立 体 定 向 放 射 治 疗 (SBRT)联合先进的 逆 向 计 划 算 法 和 图 像 引 导 技 术
大型 回 顾 性 研 究 表 明 不 论 是 在 首 次 放 疗、再 程 (次 )放 疗 还 是 术 后 放 疗 中 ,相 较 于 常 规 分 割 放 疗 ,脊 柱转移瘤 SBRT 具有 更 持 久 的 局 部 控 制、更 长 的 无 进展 生 存 期 (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和 约 70%~90% 的 疾 病 缓 解 率[12-14]。SBRT 还 可 以 缓 解 肿瘤硬膜 外 扩 张 导 致 的 脊 髓 压 迫 。 [15] 最 近 两 项 前 瞻性研究 均 认 为 脊 柱 转 移 瘤 SBRT 是 可 行 且 有 效 的,可以作为某些脊柱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 ,特 [16-17]
Abstract Duetothedevelopmentofcomprehensivetreatmentofmalignanttumor,thelifeexpectancyofpatientswithspinalmetastasesisprolonged.Toimprovethelocalcontrolrateofspinal metastaseshasbecomethefocusofclinicalattention.Stereotacticbodyradiotherapy(SBRT),whichuseshighlyconformaltreatmentplanningtechniquescoupled withimage guidedtechnology,hasenabledthesafedeliveryoftumor-ablativedosesofradiotherapy.Atpresent,moreandmoreSBRTtechnologyisusedinthetreatmentofspinalmetastases.Theneurologic,oncologic,mechanical,andsystemic(NOMS)frameworkhas beendevelopedasatooltoaidinthedeterminationoftheoptimaltreatmentofspinalmetastases,incorporatingradiosurgery, separationsurgery,stabilizationtechniques,andconventionalradiation.SpineSBRT canprovideahighlikelihoodofdurable tumorcontrolwithverylow ratesofserioustoxicity,andcarefulattentionshouldbepaidtodoseconstraintsoforgansat risk.Here,somesuggestionsonSBRTofspinalmetastasesinNOMSwereinterpretedtoprovidereferenceforclinicaltumorradiologists.
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学备课笔记(讲稿)内容教师班级时间第八章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常规放射治疗技术是使用单一或多个照射野从一个或多个方向照射,在病人体内形成一个形状规则的三维立体高剂量区来包含在三维形状上实际是不规则的病变,这必然会较多地包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
因此,常规外照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正常组织损伤和肿瘤未控或复发。
为了避免造成这些正常组织的过度损伤,照射剂量的提高势必受到限制,因而使得肿瘤得不到足够量的照射而造成局部未控或复发。
这从放射物理和放疗技术的角度上,是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长期得不到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推出了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 SRS主要包括γ刀、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技术、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 3DCRT )、调强适形放疗(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 IMRT )、四维调强适形放疗等。
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历史:1951年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构想,利用立体定向技术,使用大剂量聚焦的γ射线束一次性摧毁需治疗的病灶。
1959年日本Takahashi提出了适形放射治疗的概念及原理(称原体照射)。
1977年美国Bjangard, Kijewski等提出了调强放射治疗的原理。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计算机及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精确放疗设备的开发,如美、德等国相继开发了商用的X刀系统,瑞典开发了第三代γ刀系统。
1994年,Spirou等人提出了使用动态多叶准直器(DMLC)来实现IMRT,而Bortfeld 和 Boyer 则首先进行了多个静态野的实验(SMLC),发展至今已出现各种束流强度算法及各种调强方式,并在全身各部位肿瘤进行了临床实验,获较佳效果。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是什么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是什么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是一种精确治疗肿瘤的方法,通过使用三维
成像技术和精确的定位系统来将放射照射限制在肿瘤组织中,尽量
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该技术允许医生以更高的剂量辐射肿瘤,
并在放射源的不同角度和位置之间切换,从而达到更精准的放疗效果。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凭借其精确性和安全性,在治疗各种肿瘤类
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脑肿瘤、头颈部肿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该技术需要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检查,以生成肿瘤的三维模型。
医生根据这些模型,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使用立体定
向装置将放射源定位到精确的位置,确保辐射照射仅限于肿瘤组织。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 高精度:通过使用成像和定位系统,可以将辐射照射限制在
肿瘤组织中,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 安全性:由于放射源的精确定位和剂量的可控性,立体定向
放疗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免受辐射损伤。
- 个体化治疗: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允许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是一种通过精确的成像和定位系统,将辐射限制在肿瘤组织中,以达到更精准和安全的肿瘤治疗方法。
这种技术在不同类型的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肿瘤40例临床报告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肿瘤40例临床报告赵帆;陈展中;杨友瑛;罗新梅;唐伟建;孙延亮【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03(013)001【摘要】目的:研究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SCRT)对体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应用X线SCRT治疗体部恶性肿瘤40例,其中肺癌19例,宫颈癌4例,宫体癌1例,食道癌3例,胰腺癌2例,肝癌4例,鼻咽癌2例,直肠癌2例及其它癌3例.SCRT剂量及分次方法因肿瘤部位而异:对于中央型肺癌,原发灶和纵隔外照射常规分割26~40Gy/18~20次:SCRT补量40Gy/6次:外周型肺癌,病灶给予SCRT54~60Gy/6次,纵隔外照射40Gy/20次;宫颈癌、鼻咽癌、食道癌和直肠癌为常规外照射和内照射后局部未控者,SCRT局部追加剂量12~36Gy/2~6次,其余恶性肿瘤为单一SCRT放疗,剂量为40~50Gy/6次.以上均为隔日1次SCRT.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最长随访已15月,平均6.5个月,1例失随访,按死亡计算.结果:40例恶性肿瘤SCRT后有效率(CR+PR)为31例(77.5%),病情不变或进展(NC+PD)为9例(22.5%),随访中死亡13例(32.5%).结论:SCRT定位精确、适应症广、疗效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总页数】2页(P67-68)【作者】赵帆;陈展中;杨友瑛;罗新梅;唐伟建;孙延亮【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巾第一人民医院,418000;湖南省怀化巾第一人民医院,418000;湖南省怀化巾第一人民医院,418000;湖南省怀化巾第一人民医院,418000;湖南省怀化巾第一人民医院,418000;湖南省怀化巾第一人民医院,4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5【相关文献】1.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J], 张遇;姜炜;赵卫生2.体部恶性肿瘤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118例 [J], 侯友贤;李工;陈海;王雷;伍军峰3.26例晚期肝内恶性肿瘤的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J], 闫卫平;陈龙华;许志新;邓小刚4.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评价 [J], 文世民;李光明;潘荣强;胡欣5.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胸、腹部恶性肿瘤18例报告 [J], 师国珍;郭跃信;杨震;阎艳红;兰合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引导立体定向内放射治疗脑肿瘤:30例临床病例报告
CT引导立体定向内放射治疗脑肿瘤:30例临床病例报告田增民; 汪允干
【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卷),期】1991(17)3
【摘要】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术注射胶体^(198)Au或^(32)P治疗脑肿瘤30例,术后随访1年,其中19例(63%)临床症状改善,并经头颅CT扫描复查证实肿瘤体积缩小。
无手术死亡、颅内感染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认为此法操作容易,适应证较广,并发症少,效果确实;适合治疗开颅手术难以切除的肿瘤以及位于脑深部中线结构、运动区、语言区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肿瘤。
本方法对于囊性肿瘤及体积较小的实质性肿瘤治疗效果较好,对于体积巨大的实质性肿瘤治疗效果较差。
【总页数】3页(P129-131)
【作者】田增民; 汪允干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5
【相关文献】
1.立体定向脑肿瘤内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J], 林岩崇;陈伟建
2.立体定向脑肿瘤内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J], 林岩崇;陈伟建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脑血管介入栓塞疗法联合治疗高血运性脑肿瘤的临床效果[J], 聂卫国
4.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脑血管介入栓塞疗法联合治疗高血运性脑肿瘤的临床效果
[J], 聂卫国
5.CT引导立体定向脑肿瘤内放疗 [J], 田增民;刘宗惠;汪允干;袁卓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中晚 期肿 瘤 患者 常伴 有 远 处 脏器 的转 移 , 而脊
mm( 通常 1 ~ 2 mm) , 注 射 或 不 注 射 造 影 剂 进 行 扫 描, 根 据C T图像 或 C T与 MRI 图 像 融 合 勾 画 靶 区 。 国际 脊 柱 放 射 治 疗协 会 明 确 定 义 脊 柱 转 移 瘤 S B R T靶 区 勾 画 指 南“ 3 ] : 大体肿瘤体积 ( g r o s s t u mo r v o l u me , G T V) 包括 全部大 体肿 瘤 、 硬 膜 外 和 椎 旁 侵犯病变 ; 临床靶体积( c l i n i c a l t a r g e t v o l u me , C T V) 包 括 整个 椎 体 , 避 免包 绕 脊 髓 , 除 非 脊髓 受侵 或有广 泛的硬膜外转移 ; 计划靶体积 ( p l a n n i n g t a r - g e t v o l u me , P T V) 为C T V外 扩 至 多 3 I T I I T I , 邻 近 脊 髓 部位靶区收回, 避 免脊 髓 受 照剂 量 过 多。脊 髓 和 马 尾是关键的危及器官, 通 常 外扩 1 . 5 ~3 1 T i n 1 作 为 危
b o d y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 S B R T) 因 高 精 准 性 及 靶 区 适 形 性, 保 证 肿 瘤 周 围 正 常组 织 受 到 相 对 少 的 剂 量 照 射, 更好 地 保 护 脊髓 等 危 及 器 官 , 广 泛应 用 于脊 柱 转 移 瘤 治 疗 。本 文 就 脊 柱 转 移 瘤 立 体 定 向放 射 治 疗研 究进 展 进行 综 述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现状及发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现状及发展
祝淑钗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年(卷),期】2000(024)002
【摘要】介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特点与设备。
【总页数】4页(P102-104,122)
【作者】祝淑钗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5
【相关文献】
1.贵州人口老龄化现状及中长期发展趋势研究——贵州人口老龄化现状及中长期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组 [J], 韦璞;武学丽;程邦嘉;
2.面肌痉挛治疗现状及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可行性 [J], 王静辉;范振增
3.我国牛仔布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r我国牛仔布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J], 侯锋
4.我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J], 陈超敏;周凌宏;吕庆文
5.把握政策强化领导全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大写蓝图谱华章强化领导者影响力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农水结合是灌区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浅谈监理日记的规范化管理渭南市水资源费征收应解决的几个问题浅谈陕西无公害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合理利用渔业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分析扶风县水利发展现状及对策汉阴县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加强县城饮用水源保护的思考以水养水自我发展一汉阴县南窑村人饮工程管理侧记把握政策强化领导全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32例临床研究
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32例临床研究郭跃信【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06(35)5【摘要】目的:探讨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肺癌的近期疗效和避免肿瘤遗漏的方法.方法:对32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用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肿瘤直径最小者为1cm×1cm,最大者为6.4cm×6.0cm.肿瘤直径≤5cm者直接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而对于直径>6cm者则先用常规外照射的方法,剂量40~45Gy/20~23F,然后对残留的病灶再施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周边剂量5~8Gy/次,每周3次,共6~10次,使生物效应相当于常规外照射的70~80Gy.结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的2~3个月CT复查,客观有效率(CR+PR)为93.7%(30/32),好转率(MR)为6.2%(2/3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2%,42.8%和32.5%.结论: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可以起到良好的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的作用.【总页数】3页(P536-538)【作者】郭跃信【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光子刀治疗中心,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早期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J], 叶露茜;何健2.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评估 [J], 叶春林;潘绵顺;李勇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不同剂量分割方案对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与安全性[J], 张富宏; 石萌4.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同分割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肿瘤标志物、NRS评分、侵袭性及预后的影响 [J], 李晓宇;张倬彬;廖晓宁;李书桢;张富亿;邱丽芳;罗彪5.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J], 程岩;王丽梅;张雪彬;张伟;陈立杰;陈刚;张文泉;杨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肿瘤进展显著
我国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肿瘤进展显著
佚名
【期刊名称】《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年(卷),期】2006(10)2
【总页数】1页(P71-71)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肿瘤进展;放疗技术;王忠诚院士;靶向治疗技术;学术研讨会;放射技术;国肿瘤;工作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R734.2
【相关文献】
1.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结合化疗治疗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癌疗效观察 [J], 涂瑞沙;余书勇;徐小江;李嫚;高鹏
2.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进展 [J], 陆意;黄闽杰;仇建波;张占春
3.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结合化疗治疗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癌的效果探讨 [J], 吕坤鹏; 荆明; 李林
4.螺旋断层放疗技术辅助立体定向放疗与射频消融治疗晚期HCC的疗效观察 [J], 张生;苗志钊;李少英;周兵
5.单中心多靶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多发性肺转移瘤放疗中的位置偏差研究[J], 明学中;顾洁;王凤仪;张丝雨;孙丽;钱普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肿瘤X线立体定向放疗近期疗效观察
颅内肿瘤X线立体定向放疗近期疗效观察周业琴;谭榜宪;李贤富【期刊名称】《肿瘤预防与治疗》【年(卷),期】2006(019)002【摘要】目的:分析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5例颅内肿瘤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计划和直线加速器6MV X线进行多弧旋转或非共面射野照射.根据肿瘤情况、部位选择参考等剂量线,间隔1天,单次剂量3Gy~8Gy,总量50Gy~70Gy.效果评价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结果:25例患者近期均取得满意效果,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21个月复查,CR 10例(40%),PR 12例(48%),NC 2例(8%),PD 1例(4%),总有效率达88%(22/25).结论:X 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痛苦的治疗方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并发症,优化剂量选择,可控制肿瘤达一定效果,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总页数】3页(P122-124)【作者】周业琴;谭榜宪;李贤富【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疗科,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疗科,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疗科,四川,南充,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5;R739.41【相关文献】1.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双膦酸盐治疗脊柱转移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J], 蔡树华;张东成;桂东2.颅内肿瘤CT立体定向放疗后近期疗效观察 [J], 纪彦林3.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肿瘤27例近期疗效观察 [J], 段永建;唐文春;韩晓莉;吴大鹏4.体部γ刀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高龄局部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J], 郝光远;庞军;陈燕;姜林;魏从全5.颅脑肿瘤X线立体定向放疗疗效观察 [J], 黄志宇;刘秀英;李建成;吴君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LCC2016】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展掠影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宫友陵
2016年4月13~16日,欧洲肺癌大会(ELCC)在著名的时间之城——瑞士日内瓦顺利召开,约4000名全球肺癌诊疗专业人士参加此次盛会。
在本次会议上,放射治疗尽管没有出现类似小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那般如火如荼的进展,但是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领域的部分摘要仍然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在目前临床实践中,SBRT 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不能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式,也成为肺部转移瘤的局部治疗策略之一。
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专家组不仅明确指出了不同部位肺部肿瘤的推荐放射剂量以及分割方式,同时也建议了部分危及器官的剂量限制参数。
但是,不同于局部晚期肺癌的常规根治性放疗技术,SBRT 尚有许多的问题需要继续探索和总结。
探索放射性损伤新的评价参数
早期NSCLC不能手术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心肺功能较差。
既往的研究表明,患者基础肺功能状况可能与SBRT 治疗后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或放射性肺炎)相关。
本次大会上,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多个放疗中心共同发表了一项回顾性研究,通过分析505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响学资料,试图建
立肺功能指标和放射治疗剂量与放疗前后患者肺密度之间
的关联模型。
除了肺功能常规应用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其预测值(FEV1%和DLCO%)之外,研究者同时设定了另外2个新的评价参数:2Gy等效平均肺剂量(MLDEQD2)和肺密度权重后的平均肺剂量(MLDDWD)。
(见下图1)。
记录患者治疗前、短期随访(0~6个月)和长期随访(6~24个月)的相关评价参数,通过斯皮尔曼关联建立数学模型。
两两配对的Wilcoxon检验发现,患者在短期随访和长期随访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EV1%为63.9%±23.8%、59.6%±20.8%对65.7%±24.7%(P<0.05);DLCO%为49.9%±19.2%、47.4%±18.5%对52.7%±19.1%(P<0.05)]。
尽管指标FEV1%变化明显,但是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值0.8%±22.4%也是变异度最大的,很难就此得出可靠的结论。
图1:左侧为放射治疗射野示意图,右侧为短期随访中的肺密度权重下的平均肺剂量示意图。
遗憾的是,研究者设定的2个新的评价参数MLDEQD2和MLDDWD,在患者治疗前后没有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因此并未建立出有效的数学模型。
研究者之一的Roesch博士表示:“正如不能以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的生物学效应(DNA断裂)来解释SBRT的生物学效应一样,SBRT
对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也需要全新的评价参数,这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弧形强调技术用于SBRT的研究
在局部晚期肺癌的常规分割根治性放射治疗中,目前指南推荐了正常肺组织的剂量限制参数:V205
长期随访结果显示,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5年生存率为39.4%;20%的患者出现了Ⅱ度及以上的治疗相关毒副作用,包括放射性肺炎9例、胸部疼痛5例、邻近肋骨骨折2例以及气胸1例;截至摘要投稿时,33例患者死亡,包括疾病进展所致17例、非治疗相关的其他原因所致15例和致死性放射性肺炎1例。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次放疗计划叠加后的V35Gy≥6.5%(等效于2Gy/分割次数)是最佳的Ⅱ度及以上治疗相关毒副作用的预测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报道中所采用的VMAT,与常规静态调强或者三维适形技术相比,VMAT可能增加正常肺组织中低剂量受照射区的体积。
这个结论能否直接应用于其他技术实现的SBRT?值得商榷。
另外,在临床实践中,单个小靶区肺部肿瘤SBRT 治疗计划的V35常低于5%,因此该研究预测多个肺部病灶SBRT治疗的指标可能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同时,国内复旦大学的学者也发布了研究数据。
在一个入组67例患者的队列研究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以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为基础的肺组织参数V2.5、V5、
V10、V20、V30、V40、V50和MLD均与症状性放射性肺炎(≥Ⅱ度)显著相关(P<0.05);而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仅有V10与其相关(p=0.049)。
以上2个回顾性参数分析都没有做其他队列数据的验证,因此距离真正的临床应用尚有些许距离。
SBRT在高龄中心型肺癌患者的研究
SBRT治疗早期原发性肺癌或者转移性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业内的公认。
在我们国家,部分地市级医疗机构如果安装了相应的放射治疗设备,都开始实施肺部小病灶肿瘤的SBRT治疗。
但是,作为不能耐受手术[包括目前胸外科广泛开展的胸腔镜下辅助肺癌切除术(V ATS)]患者的替选方案,放射治疗医师常常会收治到心肺功能较差或者高龄的患者。
另外,放射治疗医师对SBRT技术能否安全应用于“支气管树”周围2cm之内或者CT图像上其短径的直径≥5cm的肺部肿瘤是极为谨慎的,尽管NCCN指南已经有相应的处方剂量推荐。
在本次会议上,Tekatli博士及其团队发布了在VU 放射治疗中心以60Gy/5Gy/12分割次数经治的高龄中心型肺癌患者的随访结果。
从临床基本特征来看,纳入研究的47
例患者一般情况相当差:中位年龄高达78岁,所有肿瘤均位于肺门区,50%的患者体能状态(PS)评分≥2分,60%的肿瘤直径≥5 cm,其中位PTV体积为104.5 cm3
(17.7~508.5 cm3)。
从临床分期来看,Ⅰ、Ⅱ和Ⅲ期患者分别占了9%、36%和38%的患者,其余17%的患者为肺门区局部肿瘤复发。
在中位随访接近3个月显示。
3年生存率20.1%;中位生存时间为15.9个月;仅有30%的患者在随访中出现了疾病进展,而且未出现局部未控或者复发。
在治疗相关毒副作用评价中,38%的患者出现了3度及以上的治疗毒性。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21%(10例)患者在随访的第5至18个月间可能死于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而其中的8例患者的死因均为致死性肺出血。
仔细分析报道结果,疾病进展的患者数量较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疾病PD之前患者死于肺部出血。
研究者在后续的治疗相关毒性反应和计划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未能得出有效的结论。
显然,与常规分割的放射治疗相比,该报道中的致死性肺部出血率超出预期,值得每一个国内的放疗医师引以为戒。
当然,研究者也提出了进一步甄别肿瘤或者治疗相关因素来减少出血可能的设想,但是其结果能否得到还尚未可知。
我国学者也有类似的结果报道。
在25例超过75岁的肺癌患者中,T1和T2肿瘤分别是17和8例,PTV体积为33.8±26.7 cm3。
中位随访时间17.1月结果显示,1年和2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是93.8%和82.0%。
而患者群中,总体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是48%,症状性肺炎仅为16%。
同比来说,其治疗效果颇为理想。
后续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症状性肺
炎的发生与R40%和R80%显著相关(p<0.05)。
国外同行分析认为,25例患者的放射剂量及分割次数变化较大(共计6种总放射剂量/分割次数),而且仅有25组数据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统计效能稍显不足。
近年来,在实体和血液肿瘤领域小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免疫/细胞治疗的迅猛进展让患者获益非浅,获得长期生存的同时也保证了较高的生活质量。
就肺癌而言,放射治疗在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地位相对萎缩:在早期肺癌治疗中受到V ATS的挑战,局部晚期肺癌领域的联合靶向/单抗治疗折戟沉沙…期望今后放射治疗的进展不仅仅依靠放疗设备或者放射物理技术的进步,而多从肿瘤增殖/转移的分子机制着眼,找到适合其发展的道路,并最终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使更广泛的患者群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