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3作业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后练习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后练习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后练习
第1题【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年世界部分地震发生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区主要分布在雨热同期的地区
B、地震发生区主要分布在风力作用明显的地区
C、地震发生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
D、地震发生区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地震灾害一般会与其他自然灾害之间存在关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地发生的滑坡、泥石流一定与地震有关
B、在寒潮多发季节,地震也会多发
C、人类修建水库等大型工程可能会诱发地震
D、地震和火山活动联系紧密,地震活动可能会诱发火山喷发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国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是( )
A、旱涝
B、地震
C、台风
D、寒潮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新社北京2010年1月18日电:一股凶猛寒潮正扑向新疆,尔后这股强冷空气将裹挟大风、剧烈降温和雨雪,自西向东先后横扫中国西北和中东部大部地区,这些地区气温将普遍下降8至12摄氏度,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8至22度。

气象专家说,此次寒潮具有气温下降幅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雨雪范围大等特点。

据此回答:
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强冷空气南侵
B、冷锋南下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答案】:
【解析】:。

2018-2019学年 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3.2 作业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 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3.2 作业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的目标包括()①减少甚至消除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②防止和杜绝灾害消息的发布和泄漏,维护社会稳定③恢复灾区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④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⑤疏散人群,动员灾害多发区人们迁出原居住地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⑤解析:灾害发生后应即时发布灾害消息,采取救援与救助措施。

有些自然灾害多发区,如干旱多发区,无法大规模地动员人们迁出原居住地。

答案:A2自然灾害救助的三个核心环节的实施程序是()A.准备—应急—恢复B.应急—准备—恢复C.准备—恢复—应急D.恢复—准备—应急解析:根据自然灾害救助的先后顺序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A3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A.确定储备物资的种类B.储备救灾物资C.保证交通便捷D.确定储备物资的地点解析:储备救灾物资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答案:B4下列不属于我国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是()A.沈阳B.哈尔滨C.重庆D.长沙解析:我国国家级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有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答案:C泰国宣布建成东南亚地区最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可在2分钟内分析出海啸方向、速度和抵达海岸的时间,并在15分钟内发出预警。

据此完成第5~6题。

5在防灾减灾工程中,预警属于哪种手段?()A.灾害监测B.灾害预报C.防灾D.抗灾6为减少海啸带来的损失,海啸易发区为提高应急能力,可建设()A.灾害监测系统B.灾情预报系统C.救灾物资储备基地D.沿海防护工程解析:第5题,预警属于灾害预报。

第6题,“提高应急能力”是关键信息,即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将救灾物资送到灾区,这就需要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答案:5.B 6.C7我国各类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灾物资包括()①生活类用品②救生类物品③医用物品④取暖御寒类物品⑤建筑装修材料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解析: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灾害种类不同,救灾物品的储备要求因时、因地、因灾种不同。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2作业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2作业含答案

8 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C.低温冻害
B.干旱 D.滑坡、泥石流
9 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黄河下游地区 C.云贵高原
B.长江中游地区 D.珠江三角洲
解析:图中河流为“地上河”,且湖泊众多,海拔较低,可能为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荆江河段地势平缓,河流曲折,排水不 畅;上游的泥沙易堆积抬升河床,出现洪涝灾害。 答案:8.A 9.B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曾发生里氏 8.9 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给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的国家带 来史无前例的灾害,造成 15 万人死亡。下图为“地震及其可能的次生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0~12 题。
D.干旱
A.地形为盆地
B.受盛行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
解析:第 3 题,从等值线看,此气象灾害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发生次数增多,且源地位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因此可判断
此灾害为寒潮。第 4 题,通过经纬网可知,图中的甲地是四川盆地,受寒潮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位于盆地中,北部有秦
岭、大巴山地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
能力提升
2015 年 1 月 5 日,一股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西部局地降温 10~14 ℃,华北、东北及黄淮、江淮和江南等地降温 6~10 ℃,其中内蒙古、辽宁、吉林局地降温超过 14 ℃,部分地区伴有降雪天气。据此完成第 1~3 题。
1 这次天气过程为( ) ①寒潮 ②冷锋 ③暖气团因含丰富水汽而降雪 ④因冷气团不断增温而降雪
13 造成意大利威尼斯水灾的原因是( )
A.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高山冰雪融水 C.受到锋面气旋控制 D.台风导致风暴潮
14 引起威尼斯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本地经济衰退,收入大幅度下降 B.世界文化遗产,为保护环境而迁出 C.位于板块的张裂边界,地壳下沉 D.温室效应,气候异常,环境变迁 解析:第 13 题,由材料知,水灾与连续暴雨有关,而造成暴雨最可能的原因为锋面气旋。第 14 题,威尼斯位于亚欧板块 与非洲板块的碰撞边界;威尼斯人口外迁主要是由于全球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 答案:13.C 14.D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习题1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习题1

一、选择题(2011年黄冈模拟)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图回答1~2题。

1. 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1题,从示意图来看,t1至t4时期出现城市化和坡地开垦现象,植被覆盖率明显降低,因此植被截留雨水和涵养水源的功能均减弱,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升高,春旱可能加剧,春季流量应该减小。

第2题,由图可看出该地区林地面积减小,城镇面积扩大,故选D。

答案:1.A 2.D2011年5月16日晚上21时20分左右,兰州九洲开发区石峡口小区西面山坡突然滑坡,导致山坡上住宅小区4号楼两个单元坍塌,事故发生后,公安、武警、安监、国土、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救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抢救。

据此回答3~4题。

3.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A.灵江水对土体的长期浸泡B.降水增加了斜坡物质的转化C.坡体载重过大D.建筑抗震能力差4.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A.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B.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C.人类通过生态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D.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解析:本题组以时事材料考查人类活动对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此次自然灾害为滑坡,其发生和人类在坡面建设大量人工工程,使坡面载重过大有关,再加上雨水的触发机制,促使其发生,这也是不同人类活动形成不同土地利用形式,进而导致不同易损程度的体现。

2018-2019学年新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讲义: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新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讲义: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习目标定位]1.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结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理解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正面影响(1)表现: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①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2)举例:修建水库可以稳定②水循环,减轻③旱涝灾害的发生;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2.负面影响(1)表现: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④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2)举例:破坏⑤森林和草场植被,使洪水和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震或塌方。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答案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诸要素都会产生影响。

如城市化会改变下垫面热力性质,影响局部气候,产生热岛效应,加重空气污染;再如城市化会破坏河网系统,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地面积水,使残留河道水质变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根据卫星照片描绘的黑龙江在同江县附近的网状河段的平面形态特征。

简要分析图中网状河道的成因并说出其对防治洪水灾害的不利影响。

答案成因:地势低平(地势平坦、坡度小),水流不畅;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导致径流不稳定;河水含沙量大,原河道泥沙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致使河流改道。

不利影响:洪水暴发时排水能力低,很容易导致河水漫出河道,造成洪水泛滥,使修建防护堤长度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水文灾害。

图示区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坡度小,水流不畅;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导致径流量不稳定。

农业生产破坏植被,河流含沙量大,原河道泥沙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致使河流改道。

当洪水暴发时,因排水能力低,很容易导致河水漫出河道,造成泛滥,使修建防护堤增长。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人教版习题精选

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人教版习题精选

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人教版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冬春沙尘暴天气频发。

下列受沙尘暴天气危害较重的一组城市是( )A、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B、成都、武汉、南京C、沈阳、天津、青岛D、贵阳、昆明、重庆【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关我国鼠害的叙述,正确的有( )A、我国农田鼠类每年吃掉的粮食与我国每年进口的粮食数量大致相当B、鼠害只会加剧草场退化,草原退化不会使鼠害密度增加C、近年来,由于技术得当,我国林业鼠害已越来越轻D、鼠类不会传播疾病、危及人体健康【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图示自然灾害是( )有误A、台风B、鼠灾C、寒潮D、风暴潮【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其致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A、西部—畜牧业—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C、东部—种植业—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D、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北京时间2009年2月12日1时34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3.9度,东经126.6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

据此回答下题。

地震波(横波和纵波)从地壳传向地幔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横波、纵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横波、纵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纵波完全消失,横波的波速突然下降【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关于寒潮活动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夏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B、它会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C、它的大风会带来干旱现象D、它的影响范围(在我国)很小,且属单一灾害【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的事件才称为灾害B、灾害是由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造成的,二者可以叠加造成灾害C、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主要发生在人口较多的地区,自然变异造成的灾害则相反D、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比自然变异造成的灾害少得多【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电影《海底总动员》中活泼可爱的小丑鱼令人记忆犹新,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海水酸化使海洋中小丑鱼本世纪末可能失踪,而这也将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B、地震C、台风D、寒潮2、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A.、修筑堤坝和植树造林 B、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C、修建水库和分洪区D、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3.我国的洪水灾害A.. 多发生在西部地区B. 多发生在东部地区C. 多发生在春季D. 多发生在冬季4.人类的下列行为不会加剧洪灾的是A.. 破坏流域内植被B. 大规模围湖造田C. 修建水库D. 建筑物占据河道5.对农业生产来说,寒潮危害最大的是A.. 早春季节B. 盛夏季节C. 早秋季节D. 寒冬季节6、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植被D.河道7、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A..植树造林B.蓄洪泄洪C.围湖造田D.修建水库8、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9.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寒潮、泥石流等B.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多地震、火山、泥石流构成的灾害系统C.各种地质灾害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D.地质灾害是自然形成的,具有突发性,无法预测和防御10下列各种地质灾害中,对人类影响和危害最大的是 ( )A..地震B. 火山C.滑坡D. 泥石流11.下列属于我国滑坡、泥石流频发的地区,正确的是 ( )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新疆天山地区12.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上升,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B.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C.风化、侵蚀作用增强D.全球气候变暖,降雨时空分布更不均衡13.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 )A..山体崩塌——地震——海啸B.火山喷发——暴雨——全球气候变暖C.台风——泥石流——山洪暴发D.滑坡——水土流失——疾病蔓延14.下列影响地震结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和火山B.暴雨和泥石流C.洪涝和台风D.滑坡和沙尘暴二.综合题2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情景导入先思考———————如今可以“去武汉看海”“到杭州观水漫金山”“坐北京地铁赏水帘洞景”。

暴雨过后,积水成涝,已然不是新闻,2019年5月10日早晨,广州2小时雨量达81.4 mm。

根据广州市三防办通报,全市多个区域交通受到影响。

天源路,华南植物园路段,地铁站外水浸已过腰;由于路面排水问题,马路水流进了长湴地铁站。

思考探究:(1)城市内涝带来的主要危害是什么?提示:交通受阻、低洼地被淹、造成人员的伤亡等。

(2)城市内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过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或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

——————基础知识要记牢———————1.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减轻作用:科学防治可以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

(2)加剧作用: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以及战争等,会加剧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1)不合理的开山筑路、修渠建库、乱砍滥伐引发泥石流。

(2)大型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

(3)通过河流及人工排污渠道向沿海海域输入过多的营养物质形成“赤潮”。

(4)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易发生暴雨灾害。

(5)化石燃料消耗的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各种气候异常与海平面上升等现象。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过度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图示的是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 )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 ②加固了防洪大堤 ③开辟了运输线 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D .②④2.若图示为某地区城市化前后地面径流变化曲线,则表示城市化后的曲线和城市化对灾情产生的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 .a 放大B .b 放大C .a 缩小D .b 缩小解析:1.C 2.B 第1题,a 、b 两条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a 曲线起伏和缓,说明径流量季节变化小;b 曲线起伏大,说明水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易出现洪灾,枯水期时易发生旱灾。

高中地理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一、选择题1.如果右图表示的是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②开辟了运输线③加固了防洪大堤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图回答2~3题。

2.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3.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水土流失严重 B.洪水频发C.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D.海水入侵5.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A.过量开采地下水 B.实施南水北调工程C.沙尘暴盛行 D.拉尼娜现象的影响6.该问题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 B.滑坡 C.山崩 D.地面沉降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读图回答7~8题。

7.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判断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变化曲线B.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变大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D.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8.为了减少城市洪水的频率,应采取的措施是( )A.架设高架桥,增高道路的路基B.对楼房建筑进行加固,减小易损性C.开辟绿地,转变土地利用类型D.使河流渠化,加快泄洪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9.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5地理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人教版习题精选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5地理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人教版习题精选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5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人教版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滑坡分布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B、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C、我国的滑坡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新华网青岛2011年6月26日电:受台风“米雷”影响,山东海域26日清晨发生3起船舶遇险事故。

据此回答:造成上述事故( )①强风②风暴潮③特大暴雨④干旱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极其严重,这主要是( )A、幅员广阔,纬度跨度广B、多山的地形,气候复杂C、地势西高东低,海洋气流极易深入D、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季风环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瑞雪兆丰年”这一农谚反映出的寒潮的益处是( )A、有利于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交换B、有利于保持物种的繁盛C、有利于缓解冬季旱情D、能带来风力资源【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和夏季B、夏季和秋季C、秋季和冬季D、春季和秋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渭河所在区域的自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①渭河有结冰现象②渭河比汉江含沙量较大③渭河的水量比汉江大④渭河处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16年7月初,汉江下游的武汉发生百年难遇的洪涝,形成其的风是( )A、西南季风B、东南季风C、东南信风D、盛行西风【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A、水体富营养化B、湖区气温日变化减小C、洪水调蓄能力减弱D、湖区水循环速度减慢【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我国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构造活跃②地形复杂③冬季多暴雨④破坏植被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关于热带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气旋就是台风B、非洲西海岸受其影响严重C、中心附近达12级或以上时,称台风D、其危害主要是由狂风造成的【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2009年第八号台风“莫拉克”给我国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省市带来严重的损失,因灾死亡8人,直接经济损失97.2亿元。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习题精选九十九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习题精选九十九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
害及其影响习题精选九十九
第1题【单选题】
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
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灾害发生最多的地区
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
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 )
A、左右摇晃
B、先摇晃后颠簸
C、先颠簸后摇晃
D、上下颠簸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目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在1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十几个被老鼠掏空的洞。

被鼠类危害过的草地变成了“鼠荒地”,草皮遭到严重破坏,草场退化甚至沙化。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作为地表生态屏障的草皮,原本就是在冻土地带勉强成活,而现在一只青海田鼠一年就要吃掉60千
克的鲜草。

如不及时治理鼠害,藏羚羊、藏原羚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保护区的生态链条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据此回答:
危害该自然保护区的鼠类属于( )
A、喜湿鼠
B、耐旱鼠
C、耐寒鼠
D、喜温鼠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哪些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 )①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②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③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④上海地面下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读漫画“人类破坏了我的伞”,回答:以上情况告诉我们( )。

人教版地理选修五同步配套练习: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3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地理选修五同步配套练习: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3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读图,完成第1~2题。

1若图示为某条河流在a、b两个不同年份的流量变化曲线,其中,x表示月份,y表示流量,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①修建了水利工程②开辟了运输航线③加固了防洪大堤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若图示为某地区城市化前后地面径流变化曲线,则表示城市化后的曲线和城市化对灾情产生的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a放大B.b放大C.a缩小D.b缩小解析:第1题,图中a、b线具有明显的差异,a曲线起伏和缓,说明流量季节变化小;b曲线起伏较大,说明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易出现洪灾,枯水期易发生旱灾。

由两条流量过程曲线可知,若是由b曲线变为a曲线,说明径流受到了有效调节,有可能在河流上游修建了水库;若是由a曲线变为b曲线,有可能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河流径流得不到调节,出现“大雨大水,无雨无水”的现象。

第2题,城市化的过程会使得地表径流变化加大,且引发洪涝灾害,会“放大”灾情。

答案:1.C 2.B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4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解析:第3题,由图示信息知,地震对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条件。

第4题,调整产业结构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大城市人口外迁不合实际,不属于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答案:3.B 4.D5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A.抗灾能力不断提高B.财产损失总体上减少C.活动总是使灾情“放大”D.活动总是使灾情“缩小”解析:人类活动可使灾情“缩小”或“放大”;财产损失总体上是增大的。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习题: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习题: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含解析

2012年9月3日,河南宜阳县宏源氧化钙厂发生一起因雨后在山体上放炮打眼而发生的山体滑坡事件,造成2人死亡,一辆挖掘机被石块压在底部,事故发生后,宜阳县相关单位及领导立刻赶到现场抢救。

据此完成第1~2题。

1.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A.雨水对山体的浸泡B.降水增加了斜坡物质的转化C.在山坡放炮打眼D.植被稀少2.下列人类活动属于降低受灾体易损性的是()A.家中没人时关闭煤气阀门B.地震发生时跳窗逃生C.山区砍伐森林减轻对水流的阻力D.开垦草原,增加耕地面积解析:第1题,此次滑坡灾害的发生与人类在坡面放炮采石有关,再加上雨水的触发机制,促使其发生,而在山坡放炮打眼采石,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第2题,A项是灾前正确的防范意识,有利于降低受灾体的易损性,而B、C、D三项为错误的应急措施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

答案:1.C 2.A2014年春,珠江口咸潮活动强烈。

在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调度下,珠江三角洲地区未发生咸潮影响生活用水的事件。

据此完成第3~4题。

3.以下措施中,可减缓咸潮危害的是()A.修筑堤坝,抵御海水入侵B.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增加河流入海量C.全部改种耐盐碱的作物D.减少抽取地下水,多用河水作水源4.当河流咸潮发生时,除造成淡水短缺外,还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三角洲海岸侵蚀B.地面沉降C.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加剧D.发生赤潮解析:第3题,上游水库适当开闸放水,增加河流的入海水量,可以缓解咸潮的危害。

第4题,咸潮发生时,海水沿河道上溯,造成河流水和河流两岸地下水变咸,引起淡水短缺,同时加剧土壤的盐碱化。

答案:3.B 4.C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读图,完成第5~6题。

5.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判断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变化曲线B.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变大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D.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6.为了减少城市洪水的频率,应采取的措施是()A.架设高架桥,增高道路的路基B.对楼房建筑进行加固,减小易损性C.开辟绿地,转变土地利用类型D.使河流渠化,加快泄洪解析:第5题,图中有三条曲线,其中一条表示自然降水过程,在图中已有说明。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5第1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规范训练-含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5第1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规范训练-含答案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难度及题号考查知识点及角度基础中档稍难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3 1、2、4、7 6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5 8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图回答1~2题。

1.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1题,从示意图来看,t1至t4时期出现城市化和坡地开垦现象,植被覆盖率明显降低,因此植被截留雨水和涵养水源的功能均减弱,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升高,春旱可能加剧,春季流量应该减小。

第2题,由图可看出该地区林地面积减小,城镇面积扩大,故选D。

答案 1.A 2.D2011年5月16日晚上21时20分左右,兰州九洲开发区石峡口小区西面山坡突然滑坡,导致山坡上住宅小区4号楼两个单元坍塌,事故发生后,公安、武警、安监、国土、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救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抢救。

据此回答3~4题。

3.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

A.灵江水对土体的长期浸泡B.降水增加了斜坡物质的转化C.坡体载重过大D.建筑抗震能力差4.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 ( )。

A.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B.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C.人类通过生态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D.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解析本题组以时事材料考查人类活动对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此次自然灾害为滑坡,其发生和人类在坡面建设大量人工工程,使坡面载重过大有关,再加上雨水的触发机制,促使其发生,这也是不同人类活动形成不同土地利用形式,进而导致不同易损程度的体现。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5单元检测卷: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5单元检测卷: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2014年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江苏昆山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拋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截止下午3时,共有68人遇难B.新华社2017年1月11电欧洲大陆近日寒流肆虐,已导致至少30人死于低温天气,其中包括一些无家可归者C.南太平洋中部海底发生的火山喷发D.2014年7月24日,一架由西班牙Swift Air运营的阿尔及利亚航空MD83客机坠毁,116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答案 B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A地区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时旱情加重B.暴雨时出现山洪C.地势高易出现霜冻D.土地易沙漠化3.C地区因受侵蚀易诱发的地质灾害是()A.火山B.地震C.泥石流D.地裂缝答案 2.A 3.C2012年8月中旬,四川暴雨不断,导致山谷中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致使道路损毁中断,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此完成4~6题。

4.此次地质灾害是()A.洪水B.地震C.泥石流D.暴雨5.四川此次发生灾害的相关因素不包括()A.暴雨B.植被破坏C.山高谷深D.火山喷发6.灾害发生后为减少损失,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预警、预报B.抢修道路C.植树造林D.修护坡工程答案 4.C 5.D 6.B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

完成7~8题。

7.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D.①飓风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海啸8.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答案7.C8.B下图为卫星拍摄的旋涡状云团。

读图完成第9题。

9.有关该云团及其所反映的天气系统,正确的是()A.该天气系统可能是热带反气旋B.从气压角度看,该系统可能是一个低压系统C.该云团位于南半球D.该系统中心气流下沉,给当地带来大量降水答案 B10.每晚19:00的新闻节目之后是天气预报,每当播报天气预报时都要出现一幅卫星云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习题精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习题精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与平原交界地带B、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原区交界的西南山地地带C、南方湿润多雨的丘陵山地和西北山麓地带D、北方暴雨集中的太行山区与黄土高原地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诱发的地质灾害有( )①泥石流②滑坡③地震④火山喷发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A、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沿岸地区B、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平原及四川盆地D、四川盆地及珠江流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右图所示的工程建设。

图中边坡上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 )A、加速径流B、保持水土C、促进蒸发D、美化环境【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都是自然灾害B、自然变异现象都是自然灾害C、自然灾害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D、目前,人类遇到的灾害都是自然灾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渭河所在区域的自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①渭河有结冰现象②渭河比汉江含沙量较大③渭河的水量比汉江大④渭河处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16年7月初,汉江下游的武汉发生百年难遇的洪涝,形成其的风是( )A、西南季风B、东南季风C、东南信风D、盛行西风【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目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在1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十几个被老鼠掏空的洞。

被鼠类危害过的草地变成了“鼠荒地”,草皮遭到严重破坏,草场退化甚至沙化。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作为地表生态屏障的草皮,原本就是在冻土地带勉强成活,而现在一只青海田鼠一年就要吃掉60千克的鲜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读图,完成第1~2题。

1若图示为某条河流在a、b两个不同年份的流量变化曲线,其中,x表示月份,y表示流量,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①修建了水利工程②开辟了运输航线③加固了防洪大堤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若图示为某地区城市化前后地面径流变化曲线,则表示城市化后的曲线和城市化对灾情产生的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a放大B.b放大C.a缩小D.b缩小解析:第1题,图中a、b线具有明显的差异,a曲线起伏和缓,说明流量季节变化小;b曲线起伏较大,说明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易出现洪灾,枯水期易发生旱灾。

由两条流量过程曲线可知,若是由b曲线变为a曲线,说明径流受到了有效调节,有可能在河流上游修建了水库;若是由a曲线变为b曲线,有可能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河流径流得不到调节,出现“大雨大水,无雨无水”的现象。

第2题,城市化的过程会使得地表径流变化加大,且引发洪涝灾害,会“放大”灾情。

答案:1.C 2.B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4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解析:第3题,由图示信息知,地震对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条件。

第4题,调整产业结构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大城市人口外迁不合实际,不属于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答案:3.B 4.D5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A.抗灾能力不断提高B.财产损失总体上减少C.活动总是使灾情“放大”D.活动总是使灾情“缩小”解析:人类活动可使灾情“缩小”或“放大”;财产损失总体上是增大的。

答案:A6下列人类活动属于降低受灾体易损程度的是()A.家里没人时关闭煤气阀门B.地震发生时跳窗逃生C.山区砍伐森林减轻对水流的阻力D.开垦草原,增加耕地面积解析:A项是灾前正确的防范意识,有利于降低受灾体的易损程度,而B项为错误的应急措施,C、D项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

答案:A7下列人类活动能“放大”灾情的是()A.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B.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救援C.在洪水高风险区开垦耕地D.修建水库,避开断层解析:灾害发生后,政府高度重视并及时组织救援,迅速恢复灾区的生产和生活,能“缩小”灾情。

在洪水高风险区开垦耕地,势必对灾情有“放大”作用。

在断层等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修建水库,增加了地表的重量,能诱发断层活动,从而产生地震。

答案:C8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①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②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③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④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社会经济基础雄厚就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

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地进行救援,但不能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无论社会经济基础是否雄厚、政治是否稳定,都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答案:A9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经济发达且防灾措施完善的地区()A.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小B.绝对损失小,相对损失大C.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大D.绝对损失小,相对损失小解析: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密度大,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绝对损失大,但又因其有较强的抗救灾能力,因此相对损失小。

答案:A10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华北某山区泥石流危险性区划示意图图2华北某山区A—B剖面示意图(按2∶1编制)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2)判断图中①②③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时间,主要取决于降水时间,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这段时间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所以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一年中发生的概率最高。

第(2)题,从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分析,从水源条件分析,该地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图中①所示区域为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从地形条件分析,①所示区域坡度更陡,易使泥石流形成;从物质条件分析,①所示区域有一断层,且松散碎屑物更多,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稳定性变差,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因此判断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答案:(1)月份:7、8、9月。

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高。

(2)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能力提升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修建水库后()①河流径流量增加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④旱涝灾害的发生几率减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①植树造林②人工降雨③疏浚河道④退耕还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水库具有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修建水库后,径流量季节变化会减小;旱涝灾害发生几率也会降低。

第2题,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除了修建水库外,还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湖等。

答案:1.D 2.B3不能减小地震时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做法是()A.用现代抗灾技术加固房屋B.当地政府要保守地震灾情秘密,以免造成社会失稳C.搞好防震知识的宣传和教育D.进行抗震演习解析:加固房屋是通过工程措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防震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及抗震演习可以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答案:B经核定,2015年上半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7514.6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92.4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

据此完成第4~5题。

4材料充分反映了()A.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B.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C.人类通过生态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D.自然灾害可造成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5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类可以对地面状况施加影响从而改造局部地区环境,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B.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能以各种行为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C.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往往受灾严重,“放大”灾害效应D.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也在扩大解析:第4题,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第5题,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一般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缩小”灾害影响。

答案:4.D 5.C6下列自然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①滑坡、泥石流②洪涝③火山喷发④台风⑤地震⑥寒潮A.①④⑥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⑤解析: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破坏植被,在山区可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同时由于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遇到暴雨还能诱发洪涝灾害;另外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震。

答案:B7因人类活动给我国南方农业带来的灾害性影响有()A.湖面萎缩,土壤盐渍化B.河道淤积,稻田减少C.毁林开荒,坡地盲目垦耕D.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贫瘠解析:我国南方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毁林开荒,会加剧水土流失,使土壤贫瘠。

答案:D8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生态环境建设B.人类排放二氧化碳过多,温室效应日趋严重C.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D.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解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使得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增高。

答案:D9日本建筑业所需石材多依赖进口的原因可能是()A.日本多平原,石材缺乏B.别国的石材质量更好C.日本处在地震带上,采石可能导致地震发生D.为保护生态,且能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解析:日本虽然石材资源不缺乏,但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多进口石材。

答案:D10人是最活跃的受灾体,主要是因为()①灾害损失中人员伤亡最重要②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③人能影响到自身的易损程度④人能够避免灾害的发生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人之所以是最活跃的受灾体,是因为人的各种行为既能影响自身的易损程度,也能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答案:B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时期至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至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1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使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1题,由图可以看出,图4与图1相比,林地面积减少,耕地、城镇、村落增多,这样使得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降低,从而使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第1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区林地的减少会使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导致洪涝灾害多发;同时因城镇数量的增加,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的汇集速度,也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多发。

答案:11.A12.B广东省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大坝工程于1958年7月动工,翌年10月蓄水。

蓄水后不久,这个以往地震极少的地区,地震活动开始频繁发生。

从1960年5月开始不断有有感地震发生。

下图是“1962年3月19日河源地震(里氏6.1级)等震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以上材料说明()A.地震活动具有平静期与活跃期交替的特点B.图示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C.各种地质灾害在成因上有关联性D.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震14本次地震对图中A、B两地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强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A.B地的经济更发达B.B地的震级小于A地C.A地城市分布更密集D.震中距A地大于B地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地震的发生与修建新丰江水库大坝关系密切,因此说明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