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计算机及计算机数据管理程序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引言计算机实验室是提供给学生进行计算机相关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为了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实验室使用规定1、实验室应按规定时间开放,学生需提前预约,并按预约时间进入实验室。
2、实验室使用者应爱护设备,使用前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管理人员。
3、使用者在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禁止大声喧哗,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吃东西。
4、任何人在使用实验室设备时,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
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拆卸、移动或更改设备。
5、使用者在完成实验后,应关闭所有设备,并清理实验现场。
三、实验室设备管理规定1、实验室设备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任何使用者在使用设备时,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不当使用造成设备损坏。
3、任何使用者在使用设备后,应将设备恢复原状,如发现设备有异常或丢失,应立即报告管理人员。
4、任何非实验室人员不得私自使用实验室设备,如有特殊需要,需经过管理人员许可。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1、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安全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
2、实验室使用者应了解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如遇紧急情况,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3、实验室钥匙应由专人保管,无关人员不得私自配制或借给他人使用。
4、实验室内的危险品和易燃物品应按规定进行管理,严禁私自存放或使用。
5、实验室使用者应在使用设备时注意安全,严禁私自拆卸、改装或破坏设备的安全装置。
五、违规处理和责任追究1、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人员,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暂停使用实验室等处理。
严重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对于因违规操作造成设备损坏的,应按照设备的原价进行赔偿。
3、对于丢失或损坏实验室设备的,应立即报告管理人员并配合进行调查。
如属使用者过失,将按照原价进行赔偿。
4、对于私自使用实验室设备或未经许可改装、拆卸设备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理。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使用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场景版)1.引言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降低实验室运营成本,保障实验室安全,本文将介绍一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使用场景。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实验室管理工具,通过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实验室相关信息,实现对实验室资源、样品、数据和人员的有效管理。
2.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2.1实验室资源管理实验室资源管理模块负责管理实验室的设备、试剂、耗材等资源。
通过该模块,管理员可以实时查看实验室资源的库存情况,合理安排资源采购和领用,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此外,实验室资源管理模块还支持设备预约、试剂领用、耗材申领等功能,方便实验室人员高效使用实验室资源。
2.2样品管理样品管理模块负责管理实验室的样品信息,包括样品的接收、登记、存储、分发和处置等环节。
通过该模块,实验室人员可以快速查找样品信息,确保样品的安全和合规性。
此外,样品管理模块还支持样品预约、样品检测、样品报告等功能,提高实验室样品处理的效率。
2.3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模块负责管理实验室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实验数据、检测数据、分析数据等。
通过该模块,实验室人员可以方便地录入、查询、统计和分析实验室数据,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数据管理模块还支持数据共享、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功能,保障实验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2.4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模块负责管理实验室的人员信息,包括实验室人员的基本信息、岗位信息、权限信息等。
通过该模块,管理员可以实时掌握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效率。
此外,人员管理模块还支持人员请假、人员出差、人员加班等功能,方便实验室人员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3.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场景以下是一个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场景的示例:3.1实验室资源管理场景描述:实验室管理员需要采购一批新的实验试剂,以便实验室人员开展新的实验项目。
ISO17025-2017实验室数据控制与信息管理程序

XXXXXXXX有限公司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程序文件编号:版本:编制:审核:批准:XXXXX有限公司发布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程序1.0目的为保证检测数据和信息的采集、计算、处理、记录、报告、存储、传输的准确、可靠、有效和保密,特编制本程序。
2.0范围2.1检测数据和信息的采集;2.2临界数据和信息的处理;2.3检测数据和信息的计算和处理;2.4数据和信息的修约;2.5数据和信息的判定;2.6数据和信息的转移;2.7错误数据和信息的更正;2.8可疑数据和信息的处理;2.9计算机以及数据和信息的管理。
3.0职责3.1 技术负责人:a)组织编制、修订和批准自动化测量程序软件;b)组织对自动测量软件的验证;c)检测室负责人:d)定本部门检测原始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方法;e)组织制定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规程。
3.2 监督员:a)校核检测数据和信息和判定结果;b)对可疑数据和信息进行验证。
3.3 检测员:a)认真采集和记录原始数据和信息;b)按规范计算和处理数据和信息。
3.4 技术负责人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程序4.1数据和信息的采集4.1.1检测室负责人应按照本部门承检标准和检测细则的要求,规定出每一类承检产品或项目的检测原始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方式和格式。
4.1.2如采用自动采集或打印原始数据和信息,检测室负责人应对采集数据和信息所用的测量系统实施验证和控制,控制方法参见本程序第4.4.4条。
4.1.3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应进行修约或截尾,遵循先修约后运算的原则,最终报出数据和信息的有效位数应当遵循标准的规定或多出标准规定一位。
4.2临界数据和信息的处理4.2.1当测得值接近临界控制值时,检测人员应当增加测量次数,以观察测量结果的发散趋势。
如果连续观测到的测量值趋于平稳或收敛,则可以按照数据和信息处理的规定或程序进行数据和信息处理。
4.2.2如果连续观测到的测量值趋于发散,应查找发散原因,以判断是测量仪器还是被测物品的问题。
实验室信息管理程序

实验室信息管理程序实验室信息管理程序是一种用于管理实验室相关信息的软件工具。
这个程序可以帮助实验室管理员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组织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和安全性。
该程序的主要功能包括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材料管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室人员管理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等。
在实验室设备管理方面,该程序可以记录实验室内的各种设备的基本信息,例如设备名称、型号、购买日期、维护记录等。
管理员可以随时查看设备的状态,及时维修或更换老化的设备,以保证实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实验材料管理是指对实验室所需材料的管理,包括化学试剂、实验耗材、实验样本等。
程序可以实时记录材料的库存量,并在库存不足时提醒管理员及时采购。
此外,程序还可以记录材料的有效期,提醒实验人员使用即将过期的材料,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数据记录是实验室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该程序可以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数据记录界面,实验人员可以将实验数据直接输入到系统中,并进行分类和整理。
这样可以方便实验人员随时查看自己的实验数据,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实验室人员管理是指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包括人员信息的记录、权限分配和工作安排等。
该程序可以记录实验室人员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职位、联系方式等,并根据需要分配不同的权限和访问权限。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该程序可以记录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和安全规章制度,并提供相应的安全培训材料和测试。
实验人员可以通过该程序学习和考核实验室安全知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总之,实验室信息管理程序可以帮助实验室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实验工作,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这个程序,实验室管理员和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协作,共同推进实验室的科研工作。
实验室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程序

1 目的为识别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校准或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获得开展实验室活动所需的数据和信息,确保电子储存的数据、记录、报告等的保存、更改、传输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有效、安全运行,制定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中心使用计算机或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及数据处理。
3 职责3.1 检测组负责获取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及信息获取、数据计算和传送的检查;3.2 技术质量控制组负责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确认、人员培训及系统维护;3.3 综合组负责保存备份软件及数据;3.4 检测员负责操作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及系统维护;3.5 技术负责人负责校准设备计算机自动采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确认;3.6 主任负责自动采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的审批。
4 工作程序4.1 计算机自动采集系统管理要求4.1.1计算机自动采集系统的确认4.1.1.1 新购置的设备如果具有数据自动采集功能,供应商必须提供有效软件及其说明文件;4.1.1.2 由检测组指定相关专业人员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并将测试认结果记录于《软件适用性验证记录》,经技术负责人确认,主任批准,方可投入使用;4.1.1.3 软件升级或修改需按4.1.1.2条要求重新确认审批;1054.1.1.4 检测组每年对自动采集系统进行一次再确认,当对软件产生怀疑时,应将设备送至上级部门进行确认;4.1.1.5 计算机所用通用商业软件,在设计应用范围内使用,视同已经过确认。
如果对软件进行配置或调整,则进行再确认。
4.1.2 自动采集系统的通用要求4.1.2.1 自动采集系统应由相关检测员负责在供应商规定的环境中运行;4.1.2.2 检测组应将自动采集软件进行备份,综合组指定专门人员进行保管;4.1.2.3 为保证资料不被遗失,软件使用说明书统一由资料管理员管理,检测员随时可查阅;4.1.2.4 检测人员不得随意修改软件程序;4.1.2.5 用于校准工作的计算机不得安装未经许可的应用软件。
医院检验科计算机使用管理程序

医院检验科计算机使用管理程序1 目的规范检验科计算机使用管理,确保计算机以及网络资源高效安全地用于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2 范围适用于检验科所有办公电脑及用于检验工作的计算机的管理。
3 职责无4 工作程序4.1 办公电脑4.1.1 新员工到岗后,由检验科主任安排向综合管理组申请并登记领用电脑;员工离职前须取消登陆密码,便于下位员工的使用。
4.1.2 电脑的操作系统、网络IP地址的配置均由公司统一安装、设置,实验室个人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增删软件或更改各项设置。
4.1.3 不得将任何与工作、业务等相关的文件保存在电脑系统中。
4.1.4 电脑上不得存放有影响和破坏公司电脑网络正常运行的软件。
4.1.5 必须定期给电脑进行杀毒操作,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如发现病毒应及时与IT人员联系。
4.1.6 工作时间禁止使用电脑或通讯软件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禁止在工作时间打游戏、看电影、视屏等,禁止播放与工作无关的视频、影像、音乐等。
4.1.7 禁止利用公司电脑传播法律禁止的文字、图片,禁止传播损害公司形象和利益的文字、图片资料等。
4.1.8 不得私自拆卸电脑及外设,禁止私自更换电脑机箱内的硬件设备。
4.1.9 检验科各专业组应定期备份工作文档、数据、图纸等文件,对重要的或涉及公司机密的数据文件应在相关负责人的监督下进行备份操作,并由技术负责人保存。
实验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为他人复制公司内部任何数据资料。
对与严重构成有损公司利益、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或刑事责任。
4.2 检验用计算机4.2.1 对实验室内用于检验工作的计算机,由仪器工程师安装与检测相关的系统和软件,其他人员禁止安装任何软件,对因私自安装软件造成系统错误或影响正常检测工作者,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4.2.2 用于检验工作的计算机出现故障,应联系仪器厂家工程师到场进行校检和维修,禁止私自拆卸或处理。
4.2.3 对于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应按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如工作中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反馈至技术负责人,禁止私自调试。
实验室计算机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XXXXXXXX有限公司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本规程为实验室计算机关于数据备份恢复的基本操作规程。
规程涉及了数据的存储和归档,采用移动硬盘备份以避免系统因意外故障、病毒攻击、系统或软件参数修改等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实验室所有计算机的电子数据备份与恢复。
3 责任:质保部QC人员。
4 内容:4.1 实验室使用移动硬盘将计算机产生的重要电子数据进行周期性的备份,并做好备份记录。
重要数据包括高效液相图谱、气相色谱图谱、红外光图谱、紫外光图谱、原子吸收光谱图、薄层扫描图谱。
4.2 备份硬盘存放在质保部文件柜,按照文件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一律不准外借,不准流出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取用,更不得私自再备份。
必要时,取用需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并填写《文件借阅记录》。
借用人员使用完备份硬盘后,应立即归还。
由文件管理人员检查,确认备份硬盘完好。
文件管理人及借用人须分别在《文件借阅记录》上签字确认。
4.3 备份周期为三个月。
在备份的同时应对之前的备份数据进行一次检查,应随机抽取至少1个备份数据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数据异常、硬盘损坏,应立即更换,并对损坏的硬盘进行受控的销毁处理,销毁处理方式与作废的文件处实验室计算机数据备份及恢复管理制度共2 页第2 页理方式一致。
4.4 备份文件的保存时间与纸质数据文件的保存时间一致。
4.5 存放备份数据的移动硬盘应具有明确的标识,标识包括设备编号、设备的启用日期、保留期限等重要信息。
4.6 实验室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可以由计算机管理员调取备份的电子数据进行恢复。
包括系统故障和数据错误在内的所有事故都应当被记录和评估,重大的事故应当进行彻底调查,识别其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7 在备份、归档和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异常情况应详细记录在备份记录中,必要时报告偏差,并进行调查处理。
计算机资源管理

计算机资源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然而,计算机资源的管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计算机资源管理的定义、重要性、策略和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计算机资源管理的定义计算机资源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等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实践活动。
这些资源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数据文件和网络资源等。
通过对这些资源的管理,可以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保障信息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二、计算机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通过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等资源的管理,可以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的性能,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例如,通过对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避免硬件资源的浪费;通过对软件的合理选择和使用,可以避免软件冲突和病毒攻击;通过对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可以避免数据丢失和损坏。
2、保障信息安全计算机资源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还可以保障信息安全。
例如,通过对用户权限的管理,可以限制用户的操作权限,避免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敏感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加密和备份,可以避免数据被篡改和泄露;通过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可以避免网络攻击和病毒传播。
3、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计算机资源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通过对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可以减少重复性劳动;通过对电子邮件和文件的管理,可以避免信息混乱和丢失;通过对任务分配和进度的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计算机资源管理的策略1、制定合理的规划在进行计算机资源管理之前,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
规划应包括硬件配置、软件选择、数据备份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同时,规划还应考虑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计算机资源有效管理的关键。
管理制度应包括人员职责、操作规范、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等方面。
同时,管理制度还应注重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实验室信息管理程序

实验室信息管理程序1. 引言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场所,负责进行各种实验和测试。
为了更好地管理实验室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需要开发一个实验室信息管理程序。
该程序将帮助实验室管理员记录、查询和统计实验室的各项信息,以便更好地协调和管理实验室的工作。
2. 功能需求2.1 实验室基本信息录入该功能允许管理员录入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包括实验室名称、所在地点、负责人等。
管理员可以通过输入相应的信息来完成录入操作,并且系统应提供验证机制确保输入的准确性。
2.2 实验装备管理该功能允许管理员对实验装备进行管理。
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和修改实验装备的信息,并且可以查看特定装备的详细信息。
系统应提供搜索功能,方便管理员快速找到所需装备。
2.3 实验项目管理该功能允许管理员对实验项目进行管理。
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和修改实验项目的信息,并且可以查看特定项目的详细信息。
系统应提供搜索功能,方便管理员快速找到所需项目。
2.4 实验人员管理该功能允许管理员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管理。
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和修改实验人员的信息,并且可以查看特定人员的详细信息。
系统应提供搜索功能,方便管理员快速找到所需人员。
2.5 实验室资源预约该功能允许实验室成员预约实验室资源,包括装备和场地等。
成员可以选择预约的时间和所需资源,并且系统应提供冲突检测机制,避免重复预约或时间冲突。
2.6 实验室日志记录该功能允许管理员记录实验室的日常活动和事件,包括装备维护、项目进展等。
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和修改日志,并且可以查看特定日期的日志记录。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该功能允许管理员对实验室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系统应提供数据可视化功能,以图表形式展示实验室的各项指标,如装备使用率、项目进展情况等。
3. 系统设计3.1 数据库设计为了存储实验室的各项信息,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数据库来存储数据。
数据库应包含以下表格:•实验室基本信息表:存储实验室的基本信息。
检验科计算机信息资料管理制度

检验科计算机信息资料管理制度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国家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作为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检验科计算机和信息资料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检验科计算机和信息资料管理制度进行检验,并提出优化建议。
检验科计算机和信息资料管理制度是指针对检验科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资料存储与管理的制度。
它包括硬件设备的选购与维护、软件系统的建设与运营、信息资料的采集、存储和利用等方面。
优良的管理制度对提高检验科的工作效率、保障数据安全、促进科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计算机和信息资料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硬件设备选购与维护机制。
首先,对于硬件设备的选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选择性能稳定、适应检验科需求的设备。
其次,在设备的维护方面,需要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的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其次,为了提高计算机和信息资料的利用效率,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软件系统建设与运营机制。
在软件系统的建设阶段,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结合实际需求,开发出用户友好、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
在运营方面,需要配备专人进行系统维护和更新,并定期组织培训,提升使用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信息资料的利用能力。
此外,信息资料的采集、存储和利用也是检验科计算机和信息资料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的采集需要有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信息的存储方面,需要建立安全可靠的存储设备和备份机制,以防止数据丢失。
在信息的利用方面,需要建立权限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合理利用和保密性。
综上所述,检验科计算机和信息资料管理制度对科学研究和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一套完善的硬件设备选购与维护、软件系统建设与运营、信息资料的采集、存储和利用机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数据安全、促进科研合作。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能够重视并优化这一管理制度,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更好的支持。
实验室计算机文件及数据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了对检测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网络系统、计算机软件、以及电子存储数据,实施管理,确保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保密性,并符合工作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所计算机系统工作的管理及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0职责3.1技术负责人3.1.1负责检测用计算机程序软件的应用及更改的审批;3.1.2负责组织定期对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系统及检测数据的核查。
3.2质量负责人3.2.1负责本程序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3.3检测组主任3.3.1负责组织人员控制工作中的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网络系统、计算机软件的保密与安全;3.3.2负责组织人员采集、记录、计算、转换和传递检测数据,控制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和保密性。
3.4测试工程师3.4.1负责控制检测数据的采集、记录、计算、转换和传递,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完整、安全和保密。
3.5资料员3.5.1负责检测数据的归档。
3.6全体人员3.6.1负责网络系统、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系统管理软件的安全使用、保密和日常维护工作。
4.0工作程序4.1本所用于检测工作的计算机及其自动化设备,检测用计算机软件,保密电子信息实行统一管理。
4.2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文件的编制、验证和变更。
4.2.1经安装调试合格后的计算机系统,应由检测人员统一管理,并按工作的性质把访问权限分配给相应的岗位人员。
4.2.2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随意安装使用未经许可的软件,不得随意调整、变更各类检测软件和网络文件。
当需要变更时,应填写《计算机内容变更申请表》,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4.3数据和软件的保存4.3.1数据的采集4.3.1.1检测人员应负责控制检测数据的采集、记录、计算、转换和传递,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完整、安全和保密。
4.3.2文件和数据的保存4.3.2.1全体人员应对计算机中的重要文件和检测数据逐日进行保存,以保证文件和数据的安全性,并检查其正确性和完整性;4.3.2.2全体人员应将存有数据和文件(包括光盘和软盘)交办公室归档,实验室管理员应对其进行登记签收,按《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实施。
ISO15189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程序

ISO15189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程序修订页序号文件编号页码需更改的内容更改内容批准人批准日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程序1总则1.1检验结果和信息是医学实验室的产品。
因计算机系统可以各种方式被损坏或毁坏,因此有必要制定政策以保护患者免受因资料丢失或改变而导致的伤害。
本程序给出的建议旨在保证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数据/信息的高度完整性。
注:这些要求不适用于:台式计算器;小型可编程的技术计算机;购买的服务和外购品;仅用于进行文字处理、制作表格或类似的具有单一用户功能的计算机;作为某一检验设备整体的一部分、具有专门用途的微处理器。
2环境2.1计算机设施及设备应保持清洁,妥善维护并放置在符合通风要求的位置和环境中。
2.2应在计算机部件及其存放区域内配备适当的方便取用的灭火设备。
2.3应对穿过交通区域的电线和计算机线缆进行保护。
2.4应具备不间断电源供应(UPS)的条件。
2.5应保护信息设施,避免无关人员接触。
3程序手册3.1应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程序手册(可以是电子形式),以备所有经授权的计算机用户使用。
3.2应由实验室负责人或被指定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对实验室的计算机程序手册定期进行复核、批准。
3.3应有书面程序对火灾或硬件/软件出现故障时,为保护数据和/或计算机设备而需采取的措施进行规定。
4系统安全性4.1应对计算机程序进行充分保护,以防止无关的或非授权的用户对其进行更改或破坏。
4.2应就计算机系统的授权使用制订严格的政策。
该政策应该明确授权哪些人可以接触患者资料,哪些人可以输入患者结果、更改结果、更改帐单或改变计算机程序。
4.3如果通过LIS(如药房记录或病历)可以接触到其它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应制定适当的计算机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通过LIS接触这些数据。
LIS 不应危害其它系统内数据的安全。
5数据输入和报告5.1应定期将报告以及视频材料中的患者数据与原始输入数据相比较,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并检查在数据传输、存储以及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程序文件SOP标准化程序文件操作文件--最终完成

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程序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Management Procedure1.目的规范科室计算机有效使用,确保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安全,保障病人信息的私密性;规范科室信息系统管理、使用及安全维护。
2.范围科室所有计算机的使用及信息系统。
3.职责3.1 信息系统管理员负责全科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管理。
3.2 各专业实验室组长负责本实验室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管理。
3.3 只有本科室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检验科LIS 系统,登陆后可以进行以下操作:3.3.1 访问患者的数据和信息;3.3.2 输入患者数据和检验结果;3.3.3 修改患者数据或检验结果;3.3.4 经授权后发布检验结果和报告。
3.4 信息中心:负责计算机和LIS 系统的维护和维修。
3.5 通过数字证书认证的方式来设定登陆权限:3.5.1防止非授权人员通过实验室的计算机系统,获得其他计算机系统(如药房或病历记录)的信息。
3.5.2 防止非授权人员通过其他计算机系统(如药房或病历记录)获得或更改任何患者实验室信息。
4.计算机使用权限4.人员要求:4.1 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管理员:4.1.1 掌握必要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维护和管理知识,了解计算机及外设的一般使用原则和操作规程。
4.1.2 遵守落实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保养、维护制度,确保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1.3 要时常观察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停止操作,及时处理,自己独立不能处理的故障,需请信息中心等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4.1.4 按照科室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维护制度,定期维护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在科室主任的指导下调配科室各组之间的计算机配备情况,保证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在医、教、研中的正常运行。
4.1.5 自觉执行并督促他人严格执行科室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使用规程,避免违规操作。
4.1.6 自身因故不能在位时,应指定计算机小组其他成员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
实验室计算机及计算机数据管理程序

实验室计算机及计算机数据管理程序在当今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们不仅用于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还在实验设备控制、模拟仿真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计算机在实验室中的广泛应用,如何有效地管理实验室计算机以及其中所存储的数据,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实验室计算机的管理。
为了确保计算机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满足实验工作的需求,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硬件和软件管理体系。
在硬件方面,实验室计算机的配置应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对于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处理和复杂计算的实验,应配备高性能的处理器、大容量的内存和高速的存储设备。
同时,为了保证计算机的可靠性,还应选择质量可靠的品牌和型号,并定期进行硬件维护和检测。
例如,清洁机箱内部的灰尘、检查风扇是否正常运转、测试硬盘是否存在坏道等。
此外,对于一些关键的实验设备所连接的计算机,还应配备不间断电源(UPS),以防止突然停电造成数据丢失和设备损坏。
在软件方面,实验室计算机应安装正版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的选择应考虑稳定性和兼容性,同时要及时进行系统更新和补丁安装,以修复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应用软件的安装则应遵循实验室的规定和实验的需求,避免安装未经授权或与实验无关的软件。
另外,为了防止计算机受到病毒、恶意软件的攻击,还应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定期进行病毒扫描和更新病毒库。
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一下实验室计算机数据的管理程序。
数据是实验研究的重要成果,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数据的采集是数据管理的第一步。
在实验过程中,应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使用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和软件,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校验。
同时,要为采集的数据建立清晰的标识和记录,包括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实验人员、采集设备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查询和追溯。
数据的存储是数据管理的关键环节。
实验室应建立专门的数据存储服务器或存储系统,将实验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
实验室电子数据管理规程

5.2.4 是否有序列异常中断、未经批准重复运行同一序列;
5.2.5 积分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5.2.6 是否未经批准进行手动积分;
5.2.7 是否有样品瓶丢失报错现象;
5.2.8 是否有单针运行现象;
5.2.9 运行中是否出现漏液、超压、管路堵塞等报错情况。
4.2.1.3 其他数据库文件储存路径的建立
在设备电脑D分区下建立DATA文件夹,在该文件夹下建立以年(4位)月(2位)命名的文件夹,该文件夹储存当月的数据。例如:201810为2018年10月建立的数据存储文件夹。在年月文件夹下建立各项目的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为各品种中文名称。
4.2.1.4 其他数据存储路径的建立
在D分区下建立DATA文件夹。在DATA文件夹下建立年(4位)月(2位)文件夹,例如:201810表示2018年10月的文件夹。在年月文件夹下建立各项目的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为各项目的中文全称。储存该项目阶段性研究所做的数据、图谱。
4.2.1.5 对于一些特殊设备无法实现以上存储路径的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无法改变默认路径的数据库文件可按照其默认路径储存。
1.2 对于软件支持多级权限管理的分为三级:1级、2级、3级。部门计算机管理员管理计算机化系统的1级管理权限;分析员负责管理计算机化系统的2级管理权限;研发QA管理计算机化系统的3级权限。
1.3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实现两级管理,最高权限设置管理员账户,其余用户设置标准用户或受限用户账户,来宾账户一律禁止使用。
4.4 对于纸质数据,应严格执行《原始记录管理规程》,定期存档。
5 审计跟踪检查
5.1 带审计跟踪功能的仪器必须开启审计跟踪功能。
5.2 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复核者每日在复核检验数据时需进行审计跟踪日志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以下: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规定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规定计算机实验室是学校计算机教学与科研的基地,为了有效管理实验室资源和保障实验室的安全与秩序,制订了一系列的实验室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实验室使用管理、设备维护保养、网络安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实验室使用管理实验室使用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它包含着实验设备的运行管理、实验项目的管理和实验人员的管理。
1. 设备运行管理实验室设备运行管理是指对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进行规范管理。
首先,要做好设备清点,制定设备使用计划,确保设备的充分利用。
其次,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检查和更换配件等,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同时,合理安排设备使用时间,避免过度使用造成设备损坏。
2. 实验项目管理对于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项目,需要制定项目管理制度。
这包括项目的选题、立项、执行和结题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实验项目需要制定执行计划,确定项目的内容、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建立项目组成员的责任制。
同时,要建立项目的评估和总结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3. 实验人员管理实验室的人员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需设立管理员,负责管理人员的考勤、培训和安全工作。
实验室要建立健全的人员考核机制,激励人员工作积极性;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人员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在实验室使用中的问题。
二、设备维护保养实验室设备日常的维护保养对于延长设备寿命和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1. 设备保养实验室设备保养工作应该定期进行。
对于计算机等设备,要及时清理内部和外部的灰尘,保证设备散热良好;检查设备电缆的插拔情况,防止松动;定期更换设备的滤网和风扇等易损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服务器和网络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软件和硬件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
2. 设备维修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实验室管理员需要及时寻找原因并进行维修。
可以根据设备故障现象进行初步诊断,如果无法解决,及时与供应商或维修人员联系。
检验科计算机管理程序

检验科计算机管理程序目的:为了加强检验科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检验工作的作用,保证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数据/信息的高度完整性,特制定本程序。
适用范围:本科内各实验室和办公室的所有计算机,包括联在LIS内的计算机、储存数据的单机及相关设备.职责1 计算机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使用状况起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2 本科全体工作人员熟悉本程序的内容,并严格按本程序的各项规定进行计算机的管理与操作.3 对违反本程序的人员将按医院内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后果严重的按国家刑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执行。
程序1 计算机使用权限1。
1 科主任授权各级人员使用计算机。
1.2 只有本科室工作人员可使用检验科的计算机设备。
1。
3 本科室工作人员可以凭个人密码进入网络系统,访问患者数据,输入数据.1.4 授权审核人员可以更改数据,但应给予记录并说明更改数据的原因.1.5 只有计算机管理人员可以更改系统。
2 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管理2.1 实验室管理层负责组织对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定期评审.2。
2 定期将报告以及视频材料中的患者数据与原始输入数据相比较,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并检查在数据传输、存储以及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3 本系统内保存着数据的多份备份,各工作站电脑、科内服务器和医院信息系统的总服务器内各有备份。
计算机管理人员定期(一般为三个月一次)对这些备份进行比较,以保证所使用的各备份之间的一致性。
建立有适当的复制或比较程序.2。
4 定期审核由计算机对患者数据进行的计算并记录.2。
5 实验室负责人对系统设定的实验室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进行审核、批准,以确保将实验室结果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地沟通并符合其需要。
2.6 由人工或自动化方式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在最终接受并由计算机进行报告之前,须经审核确认其正确性后才能成为有效的数据。
2.7 在LIS中对各个检验项目设定某些报警指标,当检验结果处于报警指标范围时,LIS自动提示对这些结果的注意,以发现不合理或不可能的结果。
实验室计算机系统权限管理规程

5.3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5.3.2.3.3运行确认(OQ):是指通过草拟的标准 操作规程进行单机或系统运行试验,以证明设备和系 统的各项技术参数能否达到设定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5.3.2.3.4性能确认(PQ):是为了确认系统运行 过程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应在正常生产环境下进行 测试,测试项目依据对系统运行希望达到的整体效果 而定。
5.4计算机化系统审计追踪
5.4.1定义:是一系列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及用 户操作等事件的记录,用于帮助从原始数据追踪到有 关的记录、报告或事件,或从记录、报告或事件追溯 到原始数据。 5.4.2审计追踪的管理:检验设备所使用的计算机 软件应具有开启审计追踪功能,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审 计追踪的功能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关闭,审计追踪记录 不得删除,不能使用新的记录覆盖旧的记录。计算机 软件的关键数据、所用方法的关键数据改变时,应在 有能记录改变原因的审计追踪中记录改变内容的简略 描述。
5.7计算机化系统备份、恢复管理
5.7.2数据恢复
5.7.2.1当仪器连接的电脑中的数据丢失时,可将使 用恢复功能,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此电脑中。 5.7.3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具体操作参见《电子数 据备份和恢复标准操作规程》SOP3QC015。
5.3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5.3.2.4验证文件:包括验证项目、验证方案的批准、 验证小组成员、验证项目认可标准、验证实施方法与 步骤、检验方法、验证过程的记录数据、验证报告等。 验证报告须写明计算机化系统是否通过验证的明确结 论,明确验证过的计算机化系统的使用限制,并对验 证中产生的各种偏差进行调查。验证文件须由质量管 理中心经理批准并统一归档保存,新购进的仪器也可 由仪器厂家做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

.目的:规范我公司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管理,确保其准确、稳定、可靠运行。
.范围:适用于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责任:负责对本规程的编写、修订、审核、培训和执行;负责对本规程的执行进行监督;质量部负责人负责对本规程的批准。
内容:计算机化系统定义:计算机化系统由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组成,利用一系列指令(软件)执行自动功能的设备(硬件)。
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分类没有测量能力或没有常规校验要求的检验设备;没有用户界面,不产生原始数据及测试结果。
如氢气发生器、冰箱、磁力搅拌器、微波消解仪、离心机、菌落计数器等。
提供测量值的标准仪器和设备;仪器可通过需要校准的物理参数(如温度、压力、或流量)进行控制;仪器提供的功能和操作限制与用户要求一致;没有用户界面,产生原始数据及测试结果但不存储及处理。
如硬度仪、崩解仪、折光仪、旋光仪、电子天平、滴定仪、恒温恒湿箱、计等用户对于功能、运行和操作的限度要求与实际的分析应用相关;配置参数可存储并可再使用;没有用户界面,产生原始数据及测试结果但不存储及处理,如键盘控制仪器。
仪器结构复杂,包括仪器和与之相关的计算机化系统;有单一用户界面,配置参数可存储及再使用,但软件不能配置;产生原始数据及测试结果及处理。
如、、、、等。
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管理原则计算机化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时,不会对产品的质量、过程控制和其质量保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不增加总体风险。
风险管理应当贯穿计算机化系统生命周期全过程,应当根据书面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和数据完整性控制的程度。
制定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供应商管理规程,供应商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企业应当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协议,明确双方责任。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供与供应商质量体系和审计相关的文件。
计算机化系统权限管理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实行三级管理权限:管理员权限(管理员)、标准用户权限(实验室负责人、经理)、受限制用户权限(仪器分析员)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修改计算机系统的任何设置。
如建立各种计算机化系统账户,设置电脑系统时间、系统日志、操作员权限、增减登录帐户和初始登录帐户密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信诚培训网实验室计算机及计算机数据的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检测中所用计算机的正确运行和实现自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特编制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文件包括以下工作:
1)测量、采集、计算、保存数据用自动化设备的管理;
2)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文件的管理;
3)文档打印用计算机的管理。
3 职责
3.1技术负责人
1)组织编制、修订和批准自动化测量程序软件;
2)组织对自动测量软件的验证;
3)组织制定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规程;
4)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3.2 检测员
1)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检测操作;
2)执行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的管理规定。
3.3 资料员应建立并保管全部自动测量所用的软件档案。
4 程序
4.1 技术负责人应对试验室所有用于检测的计算机、自动化设备、文档打印的自动化化设备,以及自动化设备所用的软件和网络文件实施统一有效的管理。
4.2 测量软件的编制和验证
4.2.1 技术负责人应组织编制试验室检测用计算机或自动测量设备的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文件。
4.2.2 测量软件应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对其使用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
验证可参照《数据控制程序》。
4.2.3 经验证合格的测量用软件和在网络上发布使用的网络文件应形成书面文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编号后控制使用。
形成书面文件的测量软件和网络文件应由资料员保存。
4.2.4 经安装调试合格后的测量软件和网络文件,应由技术负责人加密码锁,实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