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吃多久
童大焕 中国20年后或将面临全线大衰退
四年前的2010年,中国GDP比日本54742亿美元多出4044亿美元,正式成为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很多中国人为此着实亢奋了一阵子。
随后,英国《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将在2021年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声称,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成既定事实,21世纪注定是中国的世纪。
美国花旗银行一份最新的报告则预测印度将在2050年超过中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但是,我们将很快发现,GDP总量世界第二将有可能是当代中国昙花一现的一个巅峰,它完全有可能迅速从世界第二的位置上开启一个相当长期的大衰退旅程。
站在2014的时间窗口上向未来眺望,也许英国《经济学家》和美国《时代周刊》当年的结论都得改写,因为中国的国企红利、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城市化红利、城市化创新红利等已经显而易见地呈现颓势,它们正在全线消失甚至越来越成为未来发展的陷阱。
随着中国历史上千载难逢的最大也是最后一波城市化浪潮在20年后结束,中国这头沉睡了百年一直没有真正苏醒的狮子将有可能永远沉沉睡去。
最迟20年,中国将要面临的是全线大衰退。
这是有别于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真正的失去!因为在过往岁月里,我们的自然环境、社会的基础保障、教育的自由、人口增长等等,都已失去太多。
不论走到哪里,中国人都堪称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但再怎么勤劳,也抵不住国内不合理制度安排对人口资源、对人的创造力的毁灭性打击。
美国这样的超发达国家,GDP增速不可能像发展中国家那样快,一般维持在2%左右,有时2%都不到。
中国过去几十年GDP增速平均每年将近两位数,但若以此来计算未来多少年中国GDP总量将赶超美国成世界第一,无疑只是在做一个简单幼稚的小学算术题。
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许多变量,这些变量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以往我们津津乐道自以为豪的“中国模式”,事实上正在遭遇戛然而止的短路风险。
中国过去用降低劳动力、土地和环境成本、用政府投资砸出来的GDP不值得夸耀甚至必将成为今后的包袱。
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 简介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1]简言之,人口红利就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年龄结构,即形成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
在此阶段,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储蓄和投资不断增长,社会负担相对较轻,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人口红利”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则“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
但“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因此,在享受“人口红利”丰厚回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今后可能会面对的人口“负债”。
[2]人口红利- 计算方式随着出生率的下降,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枯竭估算人口红利的方法是使用时间序列的宏观人口经济数据,用多元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在回归方程中带入人口及其他各种因素,观察人口变化对经济增长解释能力的贡献。
另一种计算人口红利的方法是,通过计算有效生产者与有效消费者人数,然后把这两类人数的比例作为抚养比。
注意,这里所使用的抚养比与通常所说的抚养比不一样。
这种计算人口红利的方法是,把经济变化的指标——人均产出增长率——分解为两个部分,即有效生产者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与抚养比的增长率。
这两个组成部分中,第一个是劳动生产率,第二个是人口因素。
在假设有效生产者人均产出增长率不变的条件下,抚养比增长率的变化便可直接等同于其对人均产出增长率的贡献,也即人口红利。
实际上,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不仅包括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还包括扩大积蓄以及人力资本投入与回报上升。
由于人口在40岁-60岁年龄段积蓄的可能性最大,更多的人能活到这个年龄,就会带来更多的积蓄。
中国人口红利真的结束了吗?
中国人口红利真的结束了吗?【摘要】中国人口红利在过去几十年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人口红利是否已经结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引言为开端,接着分析了人口红利的背景和意义,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人口红利的因素。
然后探讨了人口红利的现状及未来走向,指出中国人口红利仍在持续但面临挑战。
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人口红利以及应对人口红利变化的策略。
通过全面分析,本文旨在解答中国人口红利是否结束的问题,并为未来的人口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人口红利、结束、背景、意义、变化趋势、影响因素、现状、未来走向、持续、有效利用、应对策略。
1. 引言1.1 中国人口红利真的结束了吗?中国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人口结构向青壮年群体倾斜而带来的人口结构优势,这一现象在长期内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如今,随着中国的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人口红利正在被外界质疑是否已经走到尽头。
人口红利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口红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市场,带动了生产力的提升和商品的产出,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随着中国的人口结构逐渐向老龄化发展,人口红利的规模在缩小,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供需矛盾逐渐加剧的趋势。
影响人口红利的因素人口增长放缓、少子化趋势加剧、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都影响着人口红利的发挥和规模。
人口红利的现状当前,中国的人口红利仍在持续,但规模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庞大,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一些挑战和变化。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中国人口红利并没有完全结束,而是在不断地调整和转变中。
如何有效利用人口红利、应对人口红利变化的策略,将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我们有必要重视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保持人口红利持续发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2. 正文2.1 人口红利的背景和意义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结构处于劳动年龄群体比例较高,即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的情况。
人口红利知多少
名人有话
对此现象,经济学家 厉以宁用“技工时代论” 做出了理论解释。他认 为这背后,是“廉价劳 动力时代的结束”, “一定意义上宣告了技 工时代的到来”,他判 断“技工时代后面还有 高级技工时代、专业人 才时代”。
人口抚养比的变化
劳动人口 60周岁以 60周岁以 劳动人口 劳动人口 降幅(万 上人口数 上人口占 数(万人)占比(%) 人) (万人) 比(%)
2012年 93700 69.2 345 19390 14.3
2013年
2014年
92000
91629
67.6
67.0
244
371
20243
21242
14.9
15.5
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逐 渐减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 会发布的报告认为,从2010年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 多万人;与此同时,人口抚养比相应上升。生之者寡,食之 者众, 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趋于消失。
2.质量型“人口红利”:通过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提高劳动技 能所带来的
现实中,在“招工难”、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倒逼下,已有越来越多 的企业放弃依靠低要素成本扩张的惯性思维,加快生产自动化改造,更加关注 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寻求质量和品牌效益,并向生产链的高端演进。 因劳动力结构改变逼迫而来的不仅仅是产业升级,甚至还会体现在产业布 局调整上。那些以劳动力输出为主的内陆地区会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从东部沿 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素质较高、技能较为成熟产业 工人的东部地区,则将借助质量型“人口红利”向产业高端延伸。
非劳动年龄人口数 人口抚养比 劳动年龄人口数
人口红利消失后果
劳动力投 入下降
• 劳动力减少
刘易斯拐点将到来中国人口红利期已近尾声
刘易斯拐点将到来中国⼈⼝红利期已近尾声最近⼏年,“民⼯荒”“招⼯难”问题愈发突出。
对此,有专家指出,中国的⼈⼝红利期即将结束,“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中国长期被抑制的劳动⼒收⼊将迎来抬升的转折。
那么,⼈⼝红利究竟是什么?⽽“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会对国民经济和百姓⽣活带来哪些影响呢?⼈⼝红利对中国经济贡献⼏何所谓“⼈⼝红利”指的是在⼀个时期内⽣育率迅速下降,少⼉与⽼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中劳动适龄⼈⼝⽐重上升,从⽽在⽼年⼈⼝⽐例达到较⾼⽔平之前,形成⼀个劳动⼒资源相对⽐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分有利的黄⾦时期。
为了便于分析,⼈们将总抚养⽐⼩于50%(14岁及以下少⼉⼈⼝与65岁及以上⽼年⼈⼝之和除以15岁~64岁劳动年龄⼈⼝)称为⼈⼝红利时期,进⼊⼈⼝红利时期为⼈⼝机会窗⼝打开,退出⼈⼝红利时期为⼈⼝机会窗⼝关闭。
⽽⼈⼝总抚养⽐超过60%时则为⼈⼝负债时期。
⼈⼝红利并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经济增长⼀旦步⼊快车道,则⼈⼝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助推剂。
由于年轻⼈⼝数量增多形成⼤量的廉价劳动⼒,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
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是发展的⼀个重要因素,这⼀点,在我国⽬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中国社科院⼈⼝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持续保持⾼增长,得益于中国独特的⼈⼝结构所带来的⼈⼝红利。
⼈⼝结构较好,社会就可以获得充⾜的劳动⼒供给。
1983年~2000年,中国的劳动适龄⼈⼝快速上升,总抚养⽐下降对⼈均GDP增长的贡献率在26.8%。
也就是说,这⼀时期我国可以获得的⼈⼝红利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占到26.8%。
根据这⼀研究结论,蔡昉对社会上流⾏的经济增长并没有伴随就业同步增长的观点提出了⾃⼰的不同看法。
他认为,实际上,农村改⾰以来,⼴⼤农民从⼟地上逐渐解放出来,先是转向乡镇企业,接着向⼩城镇转移,再接着⼤规模向城市和沿海地区转移。
因此,经济增长的每⼀步都吸纳了⼤量的城乡劳动⼒。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ppt课件
3、人口红利+经济结构转型
需消费基本靠着人口红利在支撑——两家三代攒出一套房的首付——这些年 刚需市场里买房的80后,有几个首付是靠自己打工挣出来的? 这当中不能不涉及的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这使得我们父母一代这辈子基 本没有类似于买房这样的大宗消费支出,才得以为下一代提供资金。同时, 独生子女政策又保证父母可以用全部财力帮助一个孩子,父母一辈兄弟姐妹 众多也变成了一项资金来源(借钱啊!)……总之,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的变 化,为近十年的房地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大市场。 人口红利还能吃多久?唱衰房地产的人估计是3-5年,但我相对乐观的估计是 8-10年,因为接下来走入社会的90后依然有类似的状况,并且比80后更具优 势——他们有积累更丰厚的父母——60后。 在我看来,60后是建国以来最幸运的一代:大饥荒和 文 革时还小,上学时学 校已逐步复课,考大学时高考恢复,毕业了赶上改革开放,工作几年迎来中 国经济第一个活跃期和充满不可复制的财富积累机会的90年代。这也可以解 释为什么“富二代”现象更多地出现在90后身上。所以,我判断8-10年之间 ,90后在房地产市场上的购买力仍然会支撑起一个、信息充分、管理有序的租房市场,其实是 最有效减少刚需客群的大水池,将从很大程度上调节地产 市场的供需关系。
一个成熟的租房市场对中国社会面貌的改变会是难以估量 的:年轻人的财富和消费能力得到巨大的释放,不再承受 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用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去追求更多非物 质的生活,对财富、工作、生活的认识、甚至整个世界观 都会发生改变。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新兴中产阶级什么都能 做的出来。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分析
中国的高房价
两税制引发地方 政 府 收入下降,对卖地有了极高 的热情,诚然不假,但各位有没有想过另一个问 题—为什么土地越来越贵也依然能卖得掉? 我对中国的房价现象(我用的是现象,不是“高 ”,高不高且听分解)的看法是:这是中国社会 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口红利拐点
人口红利拐点:人口红利顾名思义就是因为人口所带来的(红利)经济增长或者财富增加。
人口红利拐点指一个社会人口结构中,劳动人口增长率低于非劳动人口(特别是退休劳动人口)增长率的时候。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大多数学者认为,从发展中经济到发达经济,都要经历“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是由落后走向先进经济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比如,战后日本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出现在1960年前后,韩国则出现在1975年前后,大致都是战后经济恢复的15年甚至15年不到的时间。
劳动密集型:(Labour-intensive)为生产一定产量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劳动投入的比例高于其它生产要素比例的产业。
如轻纺工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
这些产业占用资金少,设备的技术程度低,容纳劳动力较多。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或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或者在新的物质技术上形成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
产业结构升级资本密集型产业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
指需要较多资本投入的行业、部门。
如冶金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等重工业。
特点:技术装备多、投资量大、容纳劳动力较少、资金周转较慢、投资效果也慢。
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比,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产量同投资量成正比,而同产业所需劳动力数量成反比。
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技术密集型产业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学者:中国2035年将面临人口负债 经济或停滞倒退
中国2035年将面临人口负债经济或停滞倒退王羚人口数量依然是世界第一的中国,正在经历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
0~14岁青少年迅速减少,60岁以上老龄人口加速增多,出生性别比达到118∶100的超常状态,劳动年龄人口正在持续老化并且已经在2012年出现净减少……这些变化正在并且将会更加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过去数十年里,中国可以说是充分品尝了人口红利的甜头。
GDP增长的28%来自人口红利。
但人口红利不是永远存在的。
面对即将消失的红利盛宴,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负债,中国将如何应对,来确保经济列车继续保持相当的速度?人口红利的消失不可避免,人口负债的到来同样不可避免,在低生育率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之后,生育政策应该做怎样的调整,以延长红利期,推迟负债期的到来?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危机,而低生育率陷阱,中国是站在边缘还是已经掉入?日前,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者陈友华向《第一财经日报》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2035年后可能面临“人口负债”第一财经日报:关于人口红利这个窗口期,学者有不同判断。
有认为2013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
有的则认为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你的观点是什么呢?陈友华:不同年龄人口的社会经济意义是很不一样的。
过去我们主要研究人口数量,特别是劳动力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不仅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也会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
人口红利就是考察人口结构本身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一个指标。
所谓人口红利,就是人口负担轻,劳动成果有很多,不是被消费掉,而是被积存下来,成为收入,成为储蓄,变成投资,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按照我2005年的估算,当总抚养系数【指人口中处于被供养年龄(一般指15岁以下和64岁以上)的人口与处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的比】低于53%时(65岁为老年起点),这时人口负担较轻,处在人口红利时期。
中国大约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人口红利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红利由少到多,也就是说人口红利逐渐增多,2013年前后处在人口红利最为丰厚的时期,此后,不是人口红利结束,而是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大约在2030年前后将完全消失,进入人口盈亏平衡时期,但历时很短,大概在本世纪30年代中后期进入人口负债时期。
中国正在透支未来吗
中国正在透支未来吗作者:邓荣霖来源:《人民论坛》2010年第10期国家的财政不是公共财政,而是投资型财政,老百姓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都没有解决好;政府不是服务型政府,而是生产型政府,都热衷于抓生产、抓项目。
这些问题都是导致透支未来的根本原因。
透支未来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确实发展了,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这的确很振奋人心。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透支未来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
我感觉“透支未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就是只着眼于现在。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透支未来的现象:其一,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口负债。
中国从1964年开始,人口大量增加,劳动力的比例开始上升,直到2008年,劳动力的比例仍然在上升。
1964年,劳动力的比例为56%,2008年为73%。
但是现在,中国劳动力的比例开始下降,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未来的年轻人,就要担负起养活更多老年人的重任。
人口红利开始转向人口负债,这是透支未来的典型表现。
其二,国家经济实力越来越强,老百姓的实惠并没有相应地增加。
与国外相比,中国劳动者工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劳动者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
劳动者创造的财富更多地转移到了企业的利润、政府的财政中,而劳动者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但是养老、医疗、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恰恰都是关乎未来发展的长远支出,这些方面发展的落后,势必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透支,就是一种寅吃卯粮的短期行为。
其三,民间资本发展缓慢,企业科技投入不足。
目前,中国的科技创新仍然大量地由政府来负担,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科技创新行为比较少。
国家推广科技成果,可往往是推而不广,为什么呢?其原因主要是源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企业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就可以实现短期扩张;相比之下,科技创新则需要通过大额的投资、长远的发展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很多企业都愿意通过廉价劳动力实现短期扩张,而忽视了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科技创新,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无疑也是一种透支未来的行为。
我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及其他地区情况分析-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
我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及其他地区情况分析-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中国经济的趋势对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经济的前景,学界有不同观点,有的学者预计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还能有年均8%的增速。
但我的判断是中国经济的增速在下滑,得出这个结论是受凯恩斯的影响。
凯恩斯提醒经济史学家注意一个明确的结论:各国利润的膨胀时期和萎缩时期与国家的兴盛时期和衰败时期异常地相符。
看这个国家繁荣还是不繁荣,要看各行各业赚不赚钱,如果所有的企业都不赚钱,那这个国家的经济就在下行。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经济的角度图1展示了中国经济3次增长的情况。
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市场改革是正确的,但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会不会再往上拉,得出的结论并非如此。
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下降,这意味着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还想继续高速增长已不可能了。
二、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分析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十几个季度在下行。
全球经济往下走,金砖4国都在往下走。
至少到目前为止,经济下行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中国经济下行,可从以下表层现象来看:从外贸出口看,有学者认为,未来的外贸出口因为全球经济向好而会走好。
中国外贸出口4个问题面临着挑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升高、企业税收负担相当重、人民币升值和融资成本相当高。
这4个因素决定了中国企业正在丧失全球竞争力。
2013年8月,我去了美国,发现在超市、高档店里中国的商品已减少,一般都是德国、中欧生产的。
这与劳动力成本相关,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高了。
我认为减税是的宏观经济措施。
目前,我国还是稳定税负,增值税没有减,企业的税收负担非常重,中国的流转税高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的融资成本也相当高。
所以,即使美国经济或者欧洲经济复苏,中国的外贸出口也不会有很大的增加。
如果外贸出口订单没有大增,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就会下降,唯有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在上升。
结果导致中国投资在未来几年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增长了。
人口红利
中国人口红利发展
特征
人口红利正在迎来转折点——刘易斯拐点 1
人口红利低质性未改变
2
中国人口转变具有强烈的区域特征
3
人口红利阶段性持续短暂
4
Page 12
刘易斯拐点
解释: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剩余劳动力工资从不变到增 长的拐点
关注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变,涉及人口存量结构的改变
二元经济发展理 论——把一个典型 的发展中国家区分 为农业经济部门和 现代经济部门。
4、伴随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人口红利或人口负债也会 在国家和地区间发生转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就是 通过青壮年源源不断的流入,从而保证了经济发展所必需 的充足的廉价劳动力的供给,也即分享了其他地区的人口 红利,为这些地区的发展创造了超额利润,从而成为中国 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然而对于那些流出地而言,却 难以享受到人口红利的成果,可能不仅意味着人口红利的 流失,而且可能还意味着在人口红利消失以后,还得比发 达地区偿还更多的人口负债
2、中国的人口红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 出现,大约一直要持续到21世纪30年代初,前后 历时40多年,2010年前后人口红利最为丰厚。中 国的情况与日本较为相近,而与西方发达国家存 在很大不同。
Page 20
结果
3、人口红利不是免费的午餐。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加速 了中国的人口转变,使中国提前进入人口红利阶段。但是 它来得早去得也快,严格的人口控制使中国人口老龄化速 度大大加快,人口红利也会因此而加速消失。
也称“总抚养比”(GDR),即人口总体中非
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人口数之
比。也有的学者认为不同人口尤其是劳动力、老
年人口和少儿人口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数
浅谈中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
浅谈中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摘要】根据数据确认了中国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关闭。
这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利益将逐渐减少,面对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国应如何面对,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关键词】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的积极作用人口红利的消极影响用工荒弥补人口红利衰减的负面影响正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持续9年实现了9%的增长速度,这在世界各国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被称为“中国奇迹”。
对于这种经济增长奇迹的解释,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其中有研究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和适龄劳动力的大量低成本供给密切相关的,并把这种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人口红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中国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关闭。
何为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过去三十年中国人口红利对经济的积极影响过去三十年里,在改革开放的领导下,中国GDP持续高速度增长。
当然这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在于中国的人口红利。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在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大量的工厂涌现,中国开始快速进入和发展加工制造业,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一段时间廉价劳动力成为中国的一个标志。
同时城镇化加剧,城市建设也在快速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硬件设施要不断改善,中国的公路桥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社会基础设施大大的扩大了内需,人们对住房要求要逐步提升导致了中国的房地产业的快速的发展,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动力。
未来中国人口红利变化
专 家 特 稿 Cni t 。Ep t ot 。 f e i b I
“ 口红利 ”是指 当人 口生 人
育 率 下 降 时 ,人 口抚养 比 随之
下降 ,在 照顾 儿 童 和 教 育青 少 年等 方面 的开 支可相应地 缩减 ,
节 省 下来 的资 金 可 用于 推 动 经 济发展和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 一 I
四川 省情 /09年 / 期 20 1
C mi tnoEpi o tuosf xes专 家 特 稿 b i t
表 1 我国总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 ) %
年份 少年 老年 总抚 年 份 少年 老年 总抚 抚养 比 抚养 比 养 比 抚 养比 抚养 比 养 比
932 0 0
996 0 7 9 11 2 6 9 4 414 907 5 3 98 5 71 965 62 9 20 79 988 79
关 系 ,不仅可 以看 出人 口年龄结 构状 况 ,也可 以大致 体现
人 口作为生产者 和消费者 总体 的相互关 系。 当前 我 国低生 育水平 继续保 持 稳定 ,妇女 总和 生育率 保持在 更替 水平 以下 ,人 口规模 得 到了有 效 的控 制 。20 06 年末 ,我 国总人 口为 1 14 3 4 8万人 ,与此 同时 ,人 口年龄 结 构也发 生 了明显 的变 化 ,少年儿 童人 口比例降低 . 老年 人 口比例上 升 。2 0 0 6年我 国 0 4岁的 少年 儿童 人 口 比例 为 1 1.%. 口为 26 98 人 . 0亿 ,6 5岁及 以 上 比例 为 7 %,人 口为 . 9 1 4亿 。劳动年 龄 l 4岁人 口比例为 7 . . 0 56 23 %,人 口为 95 . 0
关于中国人口红利的内涵解读、定量分析及政策建议
第 二 产 业 快 速 发 展 的 经 济 起 飞 阶段 结 合 产 生 第 一 次 人 口红 利 ;人 口转 变 的 第 三 阶 段 与 第 三 产 业 比较 成 熟 的 大 众 消 费 阶段 结 合 产 生 第 二 次 人 口 红 利 。 P ADI 百 年 人 口预 测 显 示 ,2 1 S 0 0~ 2 3 00 年 是 中 国 劳 动 力 最 为 丰 富 的 时期 ,1 8 9 7~ 2 3 0 4年 是 第 一 次 人 口 红 利 期 ;2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2 8 0 0年 6 岁 O
“ 口红 利 ” 是 指 人 口年 龄 结 构 转 变 所 导 致 人
的 积 极 经 济 后 果 。宏 观 经 济 学 研 究 显 示 ,人 口转 变 带 来 的 是 机 遇 , 一 方 面 人 口增 长 率 的 下 降 将 促 进 更 多 的 投 资 用 于 工 厂 、 设 备 和 住 房 ;另 一 方
少 儿 、低 老 年 型 的 低 人 口抚 养 比 ,再 到 低 少 儿 、
高 老 年 型 的高 人 口抚 养 比 的 3个 不 同 阶 段 。 另 一 方 面 ,在 经 济 成 长 的 阶 段 中 ,分 别 有 传 统 社 会 阶
人 口以 更 快 的速 度 增 长 ,第 一 次 人 口红 利 每 年 对 G DP的 贡 献 是 1 4— 1 9个 百 分 点 ,相 当 于 经 济 . .
基金项 目:中国人 口与发展研 究中心 2 1 年度科研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研 究阶段性成果 01 作者简介 :陈佳鹏 ,中国人 口与发展研 究中心副研究员、博 士 ( 北京 ,10 8 ) 00 1 。 ①蔡 叻 :《 超越人 口红利》 ,北京 : 社会科学 文献 出版社 , 0 1 。 21年
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了吗
前面两讲,我们讲了宏观经济学里面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持续的经济增长,对于我们人类的现代文明来说,有着多么生死攸关的意义。
那从这一讲开始,我就开始为你一个一个地拆解,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
只要你搞明白这个问题,那么无论你是要评估自己这个国家现在的经济增长状况,还是要预估它未来的增长趋势,你心里就都有谱了。
这一讲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因素,就是人口。
人口在经济发展当中有多大作用,我们中国人是最清楚了。
任何人只要谈到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他就一定要考虑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超级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就是中国的“人口红利”。
我们觉得中国的人口优势,是我们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但是最近几年你可能听到过一种说法,就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比如,我们现在正面临老龄化的问题,估计再有个30年,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就能达到35%,也就是每三个人里就有一个是老人。
所以现在大家就在担心,年轻人口一少了,中国经济是不是就不行了?中国的经济增速是不是要跟日本一样,变成零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挽回这个趋势,能维持中国的人口优势呢?1、出生率下降的必然性根据经济学家的计算,要把人口维持在原来的水平上,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就是一对夫妇至少要生两个孩子。
但是现在生育率有多少呢?即使按照比较乐观的估计,也只有1.7。
形势逼人啊,那怎么办呢?有人说,生育率这么低,是因为过去我们搞计划生育,现在的老龄化问题,都是我们当年采取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所以只要放开生育,人口红利就还能维持一段时间。
听上去有道理吧。
但是事实怎么样呢?我们确实也在逐步放开生育,比如2016年全面放开了二孩。
但是2017年的出生人口不仅没增加,反而还比2016年少了60多万。
到了2018年,出生人口比2017年又少了200万。
也就是放开生育之后,大家不光没有多生,生的还更少了。
这说明生育率低不能全让计划生育政策背锅。
那是别的什么原因么?你可能会说,因为确实生不起啊。
关于中国人口出生率危机的金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中国人口出生率危机的金句1.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危机在望。
2.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面临挑战。
3.谁来承担老龄化带来的负担?4.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产业发展受限。
5.家庭规模减小,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6.教育资源匮乏,下一代发展困难重重。
7.国家政策需要加大力度,扭转人口危机。
8.提高生育率是全社会的责任。
9.年轻人压力大,无法承担照顾父母之责。
10.强调生育率提升的紧迫性。
11.引导年轻人对生育有正确的认识。
12.国人普遍独生子女,养老问题将日益尖锐。
13.人口结构失衡,社会问题不断增加。
14.从长远角度看待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15.加大生育政策宣传力度,提升人们的生育意识。
16.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合理政策来缓解。
17.提高生育率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
18.解决人口危机要有长远规划,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19.制定更加灵活的生育政策,适应不同家庭的需求。
20.各级政府应积极响应,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
21.人口出生率下降,中国面临人口危机。
22.家庭成本高涨,生育意愿下降,出生率难以提升。
23.低生育率导致劳动力减少,经济发展受到威胁。
24.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负担重。
25.政府加大生育政策调整力度,但效果并不明显。
26.城市化进程加快,家庭规模减小,人口出生率受到影响。
27.社会观念转变,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个人发展。
28.女性地位提升,生育压力减轻,出生率下降。
29.教育成本上升,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较高,影响生育意愿。
30.人口结构失衡,性别比例失调,可能引发更多社会问题。
31.出生率下降,将影响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32.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增长受到挑战。
33.国家出台鼓励生育政策,但短期内难以扭转低生育率的趋势。
34.人口危机不只是一个数量问题,更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35.年轻人生活成本高涨,加之房价压力,影响生育意愿。
36.劳动力减少将对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带来冲击。
37.生育政策松动带来一时效果,但长远影响有待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吃多久?
近些年来,虽然中国的人口仍还保持着较高的人口增长数目,但由于房价居高不下,生活成本的提高,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导致对未来中国人口数量的担忧却不断加大。
此前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断增加的人口所带来的中国经济的腾飞。
最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人口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
虽然国内专家早有预期2018年人口会比2017年人口稍有跌幅,但此数据中的中国人口增长速度的降幅确仍然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相比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已经减少了200万人,且死亡人口第一次突破千万。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图片转自中商情报网
虽然早在2016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
但2016年和2017年起表现低于预期。
一部分生育较为积极70后人群已经被计划生育耽误而超过了生育年龄。
未来可能会出现V 型人口结构,也预示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
此外中国的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单身率离婚率的升高,也将影响着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图片转自:智妍咨询
男女比例的失调,不仅会影响生育率,还可能会增加社会压力,以及增长社会中的不安情绪。
人口负增长可能离我们并不远了,预计2025年将可能看出端倪。
希望中国能重视人口问题积极转变政策,开始鼓励生育,解决养孩难,买房难等一系列影响人口生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