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笛声2 沪教版(2015秋)

合集下载

《笛声》教学设计

《笛声》教学设计

《笛声》教学设计《笛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笛声的美妙,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笛声的美妙。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生字词、重点句子和段落。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人物形象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声,让学生感受笛声的美妙。

提问学生:“你们听过笛声吗?笛声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笛声》,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笛声。

”2. 讲授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悠扬”“清脆”“嘹亮”等词语。

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精读课文,感受笛声的美妙让学生找出描写笛声的句子,读一读,感受笛声的美妙。

引导学生从笛声的音色、音量、节奏等方面来感受笛声的美妙。

让学生想象自己听到笛声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对笛声的喜爱之情。

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对笛声如此喜爱?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思念等方面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事情。

让学生听一听其他乐器的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美妙。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作文,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笛声》教学设计

《笛声》教学设计

《笛声》教学设计《笛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笛声》,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能够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笛声》,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追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优美的笛声音乐,让学生感受笛声的美妙。

(2)提问学生:你们听过笛声吗?笛声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笛声的文章——《笛声》。

讲授新课 (1)作者简介 ①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聂耳的生平事迹和音乐成就。

②教师对聂耳进行简单介绍,强调他的音乐才华和爱国精神。

(2)朗读课文 ① 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②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③ 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3)翻译课文 ①让学生对照注释,自行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向老师请教。

②教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式的翻译方法。

③ 让学生再次翻译课文,要求翻译准确、通顺。

(4)理解课文 ① 让学生思考:聂守信为什么会被笛声吸引?他是如何学习吹笛子的? ② 引导学生理解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③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笛声的句子,体会笛声的美妙。

④ 让学生思考:笛声对聂守信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⑤ 引导学生理解笛声不仅让聂守信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也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5)背诵课文 ① 让学生自由背诵课文,要求背诵熟练、准确。

② 让学生分组背诵课文,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③ 教师对学生的背诵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背诵的方法和技巧。

笛声教案范文

笛声教案范文

笛声教案范文笛声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渴慕”、“茫然”、“若有所失”、“莫逆之交”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感情朗读描写笛声美妙的语句,并能理解、积累、运用。

3、了解聂守信和老木匠成为莫逆之交的过程;4、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了聂守信和老木匠之间有着相同的爱好和情趣,了解民间音乐滋养了聂耳这样的人民音乐家。

教学准备:学生:1:按要求预习课文。

2、可以收集资料,对聂耳的生平等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教师:1、了解聂耳的生平,欣赏、感受民间音乐(笛声)的魅力等2、准备与教学设计相匹配的powerpoint,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聂耳,揭示课题1、出示聂耳的照片和简介板书:聂守信出示:聂耳,原名:聂守信。

他自幼爱好音乐,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演奏多种乐器,被人称作“天才少年”。

2、揭示课题欣赏笛声(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这位人民音乐家小时候和他的邻居老木匠之间的故事。

板书:老木匠(2)出示课题:(3)欣赏笛声生谈感受二、概括聂守信被笛声吸引的表现,感受少年对音乐的热爱。

(1)静心读文,找出聂守信被笛声吸引的句子。

交流板书:板书:深深吸引(2)自由读句子,找出聂守信被笛声吸引的词语。

出示句子:聂守信不由得出神了。

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满脸渴慕的神情,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似乎在寻找童话中的秘密。

(3)朗读交流,随机理解“渴慕”。

(4)用上“出神”、“情不自禁”、“渴慕”说一说笛声响起来了,/聂守信的表现。

出示(在最上方):笛声响起来了,//聂守信……(5)出示画面,积累运用不同的描写黄昏的短语。

(6)理解“笛声又响起来了”表示这样的事情每天发生并适时引读。

出示:当时,笛声响起来了,聂守信……三、研读、积累描写笛声的句子,感受笛声的美妙1、研读描写笛声“嘹亮”、悠扬”、激越”的句子,初步感受笛声的美妙并积累(1)自由读出示: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笛声》教学设计

《笛声》教学设计

《笛声》教学设计《笛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笛声的美妙和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仿写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笛声的美妙和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体会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以及他在追求音乐梦想过程中的坚持不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如笛声的美妙、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等。

讲解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 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课文的情感和语言之美。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如聂守信为什么会被笛声吸引?他是如何学习吹笛子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仿写练习法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文字。

通过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美妙的笛声音乐,让学生感受笛声的美妙。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听笛声吗?为什么?引出课题:《笛声》。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精读课文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聂守信为什么会被笛声吸引?他是如何学习吹笛子的?笛声对聂守信产生了什么影响?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笛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笛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笛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笛声》,能初步认识诗歌。

2.培养学生的语感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优美韵律感。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悉《笛声》诗歌的韵律。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2.帮助学生在朗读时把握好节奏和抑扬顿挫。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观看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笛声》。

2. 阅读环节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及阅读能力。

3. 韵律学习环节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笛声》的韵律,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感悟,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4. 诗歌解析环节教师分段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 朗读演练环节教师导入音乐,带领学生感受音乐及韵律,配合课文的朗读演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韵律。

6. 总结感悟环节教师与学生重新朗读课文,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思考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反思本次《笛声》的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充分的思考和安排,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感受诗歌中的音乐同时,更好的掌握和理解韵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认为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注意到有一部分学生尚未完全掌握课文中的韵律,可以加强相关的学习内容和过程。

通过本次教学,教师及时总结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笛声第2课时 沪教版(2015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笛声第2课时 沪教版(2015秋)

笛声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积累词语“嘹亮、悠扬、渴慕、聪颖、余晖、严厉、若有所失、莫逆之交”。

积累表示时间是傍晚的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描写笛声句子的作用。

理解文章开头和结尾相同句子的不同含义。

3、通过想象聂守信和老木匠的对话,进一步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描写老木匠笛声的语句的品读,以及对聂守信心理活动的揣摩,引导学生由笛声走进心声,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2、想象聂守信向老木匠拜师学艺的过程,加深对聂守信的认识。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配图朗读文中描写笛声的语句。

(媒体出示)“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2、配乐朗读文中描写笛声的语句:(媒体出示)“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二、研读课文(一)学习二——六小节1、默读课文,思考:聂守信是怎样倾听这优美的笛声的?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媒体出示)2、组织交流,出示有关语句。

(媒体出示)聂守信不由得出神了。

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一个小小的脸庞,满脸渴慕的神情,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似乎正在寻找童话中的秘密。

3、从聂守信倾听笛声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什么?(聂守信对笛声十分着迷,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吹出如此美妙的音乐。

)4、师生合作朗读第二——六小节。

5、小结:对音乐的热爱,使小聂守信一遍一遍地陶醉在这动人的笛声中。

(二)学习七——九小节1、出示第七节:(媒体出示)(1)理解“茫然若有所失”。

(形容失意的样子)(2)“茫然若有所失”是一种怎样的心情?2、这天工作后,老木匠和聂守信会说些什么?(出示想象说话)(要求能联系上下文注意合理想象,若能适当加入人物的动作、神情就更好。

四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笛声》说课稿 沪教版(2015秋)

四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笛声》说课稿 沪教版(2015秋)

沪教版四下《笛声》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笛声》是沪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第32课。

课文继续了聂守信(聂耳)小时候受老木匠的笛声的吸引,跟随老木匠学吹的故事,表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课文第1-6节写聂守信被老木匠优美的笛声吸引,产生了学吹笛子的强烈愿望。

第7-9节写聂守信用真诚打动了老木匠,在共同的劳动里,他们成为莫逆之交,聂守信跟随老木匠学会了吹笛子。

文章开始和结尾都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语言清新优美,心理活动刻画真切自然。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的生字,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渴慕、莫年之交”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笛声的美,体会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以第八节为切入点,进行说话训练。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表示时间是傍晚的词句。

3、教学的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4、教具准备:课件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

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

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提取信息法、概括法、朗读法。

34、笛声

34、笛声
①夜色渐浓。听,小小的作坊里又响起了悠扬的笛声!想象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②留给学生想象的时间,但不作交流,让学生感受结尾的精妙之处。
1、介绍聂耳名字的由来,进一步感受他对音乐的喜爱。
聂耳,原名守信,是中国作曲家、音乐活动家。他自幼喜爱音乐,能敏锐辨别声音,模仿能力特别强,能奏多种乐器,并对学习各种乐器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天不亮就到城外练习演奏,直到深夜才回来。由于他听觉灵敏,又姓“聂”,大家就叫他“耳朵先生”。后来,他便改名为聂耳。
环节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体现
走进笛声,感悟心声
1、走进笛声
①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句子中听到了老木匠的笛声,自读欣赏。
②交流,并出示有关句子,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笛声的神奇魅力。
出示句子: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③交流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聂守信和老木匠成为莫逆之交的原因。
板书:
34笛声
老木匠聂守信
莫逆之交
④简要小结课文的写作结构。
自由读
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2—8节
指名理解“莫逆之交”
学始就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子独奏曲,并用视频文字十分简洁地向学生介绍笛子这种乐器,可以创造一种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带进学习氛围中。
教学难点
想象聂守信向老木匠拜师学艺的过程,加深对聂守信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老师:(1)制作教学课件
(2)收集有关聂耳的生平介绍
2、学生:预习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渴慕、茫然若有所失、莫逆之交”等词语的意思。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笛声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笛声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笛声》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制作笛子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2.理解笛声传递情感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朗读和解释课文。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笛声》这篇课文,让学生对古人制作笛子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明白了笛声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笛声所传达的情感,通过感官接受和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好笛子的模型、课本、PPT课件、录音机等设备。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加强互动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运动会后的废弃塑料瓶、旧报纸以及废弃的铝箔纸等废品,要求每位同学自己带来一只废弃物品,作为制作橡皮笛的原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开始本节课前,先为学生制作好一只展示用的橡皮笛,同时播放笛声,让同学们对课文《笛声》有初步的认识。

2.老师向学生介绍此节课目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深入学习1.课文讲解:在课文中找出古人制笛所需的原材料,使用怎样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古代笛子的制作过程和艺术形态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2.学生动手制作:让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亲手制作橡皮笛,加深学生对古代笛子制作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从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演奏感受:每位同学制作完成橡皮笛后,利用录音机分组进行演奏,以此强调笛声的重要意义以及感性体验。

收尾环节1.老师引导学生梳理此节课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古代文化的重要性。

2.强调笛声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自主探索、发现。

3.提醒学生做好笛子的收纳和保养工作。

鼓励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橡皮笛留作纪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橡皮笛引入和讲解课文《笛声》,在动手实践中深入了解古代笛子的制作过程和艺术形态,并在演奏环节中感受笛声的传递情感的方式。

笛声阅读教案

笛声阅读教案

笛声阅读教案标题:笛声阅读教案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培养对笛声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 教学资源:- 笛声录音和音乐播放设备;- 笛声相关文本材料;- 白板、彩色粉笔/标记笔;- 学生阅读材料。

3. 教学步骤:3.1 导入 (5分钟)-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一段优美的笛声音乐;-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妙和表达。

3.2 激发兴趣 (10分钟)- 分享一些关于笛声的有趣事实,如笛子的制作和历史;- 谈论学生对笛声的感受和印象;- 引导学生向往了解更多关于笛声的知识。

3.3 阅读理解 (15分钟)- 分发给学生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关于笛子的历史、不同类型的笛子以及笛声的艺术表达等;-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在阅读过程中帮助他们理解生词和难句;- 提问学生关于笛声的内容问题,引导他们运用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分析和回答问题。

3.4 批判性思维 (15分钟)- 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如笛声在不同音乐风格中的运用和表达等;-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探讨来回答这些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举例或创作等方式,发展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能力。

3.5 语言表达与写作 (15分钟)- 要求学生以笛声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他们对笛声的理解和感受;- 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和框架,引导学生组织思路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个人观点的陈述。

3.6 总结和展示 (5分钟)- 学生互相展示他们的短文或口头表达;-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和收获,强调对笛声的理解和表达所取得的进步;- 播放一些其他笛声的音乐,让学生在课堂结束时再次欣赏和感受。

4. 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和分享不同国家及文化中对笛声的看法和运用;- 邀请音乐老师或专业演奏者到班级进行笛子演奏示范和讲解;- 安排学生在音乐课或文化活动中,欣赏和参与笛声的演奏。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笛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笛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笛声》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1、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自主理解“渴慕、茫然若有所失、莫逆之交”等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体会老木匠那神奇、美妙、变化多端的笛声中走进聂守信的心声,并通过想像聂守信和老木匠的对话,进一步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3、体会本文中首尾呼应表达方式的特有韵味。

教学重点:通过对描写老木匠笛声的语句的品读,以及对聂守信心理活动的揣摩,引导学生由笛声走进心声,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难点:想象聂守信向老木匠拜师学艺的过程,加深对聂守信的认识。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收集有关聂耳的生平介绍。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听,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出示介绍我国民间乐器——笛子的一段话,让学生边欣赏笛声,边自读感受。

笛是我国最古老、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

笛子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很强,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都有其独到之处。

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能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2、板书课题:34 笛声3、齐读课题。

4、认识首尾呼应的写法。

出示句子: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找一找,这两句话在课文的哪里?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发现?交流、随机板书:老木匠聂守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由老木匠的笛声到老木匠和聂守信的共同笛声,中间发生了什么事?通过刚才的朗读,同桌讨论完成这个填空:课文主要写了聂守信小时候被,随后跟随区校本培训展示课,最后两个人成为。

笛声老木匠聂守信莫逆之交2、理解:“莫逆之交”(板书:莫逆之交)三、走进笛声,感悟心声。

1、走进笛声快速默读课文2-6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笛声的句子。

交流,并出示有关句子,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笛声的神奇魅力。

出示句子●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这句中有三个描写笛声的词语,谁愿意来念一念?笛声富有变化,你能通过这三个词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笛声》教学设计

《笛声》教学设计

《笛声》教学设计笛声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笛声》是一首具有中国特色的曲子,适合作为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和演奏《笛声》,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民乐的魅力,发展听觉和演奏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笛声》这首曲子的背景和特点。

2.学会正确吹奏笛子的姿势和发音技巧。

3.熟练掌握《笛声》的乐谱,能够准确演奏。

4.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笛子。

3.教学录像或音频材料。

4.乐谱和教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 (5分钟)教师播放《笛声》的音频,让学生静听,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然后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音乐背景介绍 (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笛声》的背景和特点,如该曲出自何时何地,演奏乐器等。

同时,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激发学生对这首曲子的兴趣。

3.手持姿势教学 (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手持姿势,包括手指的位置和放置笛子的方法。

学生们跟随教师的示范,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

4.发音技巧教学 (15分钟)教师细致地讲解吹奏笛子的发音技巧,如嘴唇的姿势、气息的控制等。

学生们跟随教师的指引进行练习,直到掌握吹奏的基本技巧。

5.乐谱解析 (20分钟)教师逐行解读《笛声》的乐谱,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结构和节奏。

重点讲解高低音的转换和音符的连贯性。

学生们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演奏。

6.分组合奏 (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指挥,其他成员依次吹奏不同的音符。

通过合奏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协作能力。

7.集体演奏 (15分钟)学生们按照各自的能力水平,进行《笛声》的集体演奏。

教师要耐心指导和纠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力发挥。

8.欣赏交流 (10分钟)学生们欣赏自己的演奏录音或实地演奏,并互相评价和交流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音乐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掌握了笛子的正确持笛姿势和发音技巧,并能够演奏《笛声》这首曲子。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笛声 沪教版(2015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笛声 沪教版(2015秋)

34、笛声教案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渴慕、茫然若有所失、莫逆之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描写笛声的比喻句的作用。

3、理解文章开头和结尾相同句子的不同含义。

4、感受老木匠笛声的优美以及老木匠、聂守信对音乐执着的热爱。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体会课文中描写笛声的比喻句作用。

难点:理解、欣赏、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教学方法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设计语言训练(想象说话)抓关键词体会句子的含义学生学法根据上下文理解、借助工具书等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同桌合作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说话练习四人小组合作对本课重难点的学习自由朗读,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含义不懂则问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学过程:一、笛声导入师: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生:笛声师:板书:34、笛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生:齐读课题。

二、教学课文2—6节。

1、引出人物及关系师:(1、)媒体出示学习要求:边读边思考,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你能从文中找出一词来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生:自由读课文。

(2、)师生交流。

交流过程中,理解莫逆之交。

师:板书:老木匠聂守信莫逆之交2、教学笛声优美师:过渡:是什么让年龄相差半个世纪的两个人成为“莫逆之交”?生:笛声师:过渡:笛声让聂守信和老木匠成了莫逆之交,老木匠的笛声到底怎样呢?让我们从2—6节划出描写笛声的句子。

生:分节轮读课文。

生:说出描写笛声的句子。

师:出示句子一: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生:说说感受。

笛声很美师:过渡:在如此美丽的傍晚,荡漾在静静的甬道街的笛声也是如此的美。

谁来展现一下?(个别读)生:齐读。

师:出示句子二: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外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生:说说感受。

笛声很神奇。

师生配合:笛声像鸟儿婉转的叫声,难怪文中说鸟儿在——,如吟口里一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笛声教案关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渴慕、茫然若有所失、莫逆之交”等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体会老木匠那神奇、美妙、变化多端的笛声中走进聂守信的心声,并通过想像聂守信和老木匠的对话,进一步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3、体会本文中首尾呼应表达方式的特有韵味。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描写老木匠笛声的语句的品读,以及对聂守信心理活动的揣摩,引导学生由笛声走进心声,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三、教学难点
想象聂守信向老木匠拜师学艺的过程,加深对聂守信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1、老师:(1)制作教学课件
(2)收集有关聂耳的生平介绍
2、学生:预习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渴慕、茫然若有所失、莫逆之交”等词语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聂守信和老木匠为什么会成为“莫逆之交”的。

五、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初识笛声
1、板书课题:34 笛声
2、出示介绍我国民间乐器——笛子的一段话,让学生边欣赏笛声,边自读感受。

出示句子:
笛是我国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

笛子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很强,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都有其独到之处。

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能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说明:
上课一开始就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子独奏曲,并用视频文字十分简洁地向学生介绍笛子这种乐器,可以创造一种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带进学习氛围中。

3、齐读课题。

4、由课文开头、结尾导入,尝试简要概括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基本写法。

①认识首尾呼应的写法。

出示课文开头与结尾,让学生读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出示句子: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交流后随机板书:老木匠聂守信
②由老木匠的笛声到老木匠和聂守信的共同笛声,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2—8节,边听边思考。

(随机正音,如“啼啭(zhuàn)”、“啁(zhōu)啾(jiū)”、“作(zuō)坊”等。


③交流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聂守信和老木匠成为莫逆之交的原因。

随机板书:
34 笛声
老木匠聂守信
莫逆之交
(相机理解“莫逆之交”)
④简要小结课文的写作结构。

说明:
以课文很有特点的开头与结尾导入,要求学生对前后字面完全相同的句子进行辨析,而后引导学生概括发生在这两句话中间的故事,这样学生既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也自然领悟了文章的特有写法。

(二)走进笛声,感悟心声
1、走进笛声
①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句子中听到了老木匠的笛声,自读欣赏。

②交流,并出示有关句子,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笛声的神奇魅力。

出示句子: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只能歌唱的小鸟。

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
说明:
在指导朗读以上句子时,可以采用读、听、想象、表演等多种手法,让学生感受笛声的神奇、变化多端。

三句话中,第三句最有韵味,从对笛声的描绘中,
我们也最能体会聂守信
学笛的心情之切,在引导学生体会那只有灵性的小鸟“啼啭”、“喧噪”、“啁啾”声时,教
师要给学生品读的时间,还可以用口技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样避免错过语言文
字,同时又让孩子有体验的机会。

2、走进心声
①学习描写聂耳对笛声反应的语句,理解聂守信学笛的渴慕之心。

②当又见红霞飞上西天,聂守信没有等来老木匠的笛声时,他茫然若有所失。

“茫然若有
所失”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③当聂守信茫然若有所失,急急来到木工间,原来老师傅正忙着赶制一个大件。

想想,这
天工作结束后,他们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
④学生准备后请几组同学交流,并进行评价。

随机板书:热爱音乐
说明:
这里设计一个补白,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前面学到的语言转述出来,从而完成从品味语言、
积累语言、到内化、重组语言的过程,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聂守信的心灵世界,体会
其对音乐的热爱。

3、走进师徒的笛声
①夜色渐浓。

听,小小的作坊里又响起了悠扬的笛声!想象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②留给学生想象的时间,但不作交流,让学生感受结尾的精妙之处。

说明:
此处创设情景安排学生想象,但不交流,一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文章结尾的精妙之处,
(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创造了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二是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可以创造
美好、温馨的人间场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时不需要一定用语言来表达,共同的兴趣,共
同的理想,可以使我们彼此心心相印。

(三)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介绍聂耳名字的由来,进一步感受他对音乐的喜爱。

聂耳,原名守信,是中国作曲家、音乐活动家。

他自幼喜爱音乐,能敏锐辨别声音,模
仿能力特别强,能奏多种乐器,并对学习各种乐器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天不亮就到城外练
习演奏,直到深夜才回来。

由于他听觉灵敏,又姓“聂”,大家就叫他“耳朵先生”。

后来,
他便改名为聂耳。

2、作业:
(1)收集介绍聂耳的相关资料。

(2)摘录课文中表示时间是“傍晚“的词句,并能再写两句。

附板书:
34 笛声
老木匠
莫逆之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