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核算指导书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4e8759f9f8c75fbfc77db2b7.png)
Ei
b
j 1 n i 1
n
ij n
(
i 1, 2,, n
)
1 n bij
j 1
第二讲
1 2 …
投入产出核算
j
SNA
n
b12 … 2 b21 b22 … … … … …
1
b11
b1 j
… …
n
b1n
b
j
b2 j b2n j 1 … …
投入产出核算
最终使用 小计 总产出
SNA
n
x11 x21 xn1
x12 x22 xn 2
x1n x2 n xnn
x1 j
j 1 n
n
Y1 Y2 Yn
x2 j
j 1
X1 X2 Xn
x
j 1
n
nj
小 计
xi1
i 1
n
xi 2
i 1
n
xin
二、投入产出的理论基础(P56) 一般均衡理论又称全部均衡理论
第二讲
投入产出核算
SNA
三、列昂惕夫对投入产出分析的贡献 1.将瓦尔拉斯模型体系中多得不可胜数的方程式和变量简 化到可以实际应用和计量的程度。 2.模型中省略了生产资源(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大大 缩减了一般均衡模型中所包括的联立方程组的数目。 3.从根本上改变了瓦尔拉斯的以论证一般均衡理论为目的 的模型体系,使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成为以生产技术联系为基础 的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相互依存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也 使这种方法有了实际应用的可能。
X ( I A)1Y
第二讲
(二)列模型
第四章投入产出核算
![第四章投入产出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f37fb2510b1c59eef8c7b480.png)
... 0 ... 0 ... ... ... 1 acn
中间流量模型
ˆ X Aq ˆ A Xq
其中:q ˆ ——以q j 为元素的对角阵
1
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一、最终需求变化对各部门生产规模的影响——行模型 二、最终需求变化对各部门之间流量结构的影响——中间 流量模型 三、各部门总产量变化对增加值的影响——列模型 四、大型建设项目投产对最终需求和各部门生产的影响 五、各部门最终需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工资(V)、税收(T) 和营业盈余(M)的变化 六、价格变动影响分析
移项整理:
n ai1 ) q1 y1 (1 i 1 n (1 ai 2 ) q2 y 2 i 1 ... n (1 ain ) qn y n i 1
价值模型(2)
写成矩阵形式:
ˆ c ) q y q (I A ˆ c ) 1 y (I A 0 1 ac1 0 1 ac 2 ˆ ( I Ac ) ... ... 0 0 acj aij
n
展开为线形方程组:
a11q1 a12q2 ... a1n qn f1 q1 a q a q ... a q f q 21 1 22 2 2n n 2 2 ... an1q1 an 2 q2 ... ann qn f n qn
七、部门影响力和灵敏度分析
表4-1
中 间 投 入 最 初 投 入
部门1 部门2 部门3 合计 折旧 工资
生产税
盈余 合计 总投入
××年度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最终 中间产品 部门1 部门2 部门3 合计 产品 20 10 40 70 120 40 600 100 740 160 10 30 100 140 240 70 640 240 960 520 10 30 15 55 20 40 50 110 40 90 45 175 50 100 30 180 120 260 140 520 190 900 380 1470
投入产出核算(第一节)2017.10
![投入产出核算(第一节)2017.10](https://img.taocdn.com/s3/m/c181df5d33687e21af45a9ed.png)
第Ⅱ象限 (最终产品或最终使用 ) : 反映各部门提供
最终产品的数量和构成情况(细分为消费、投资和
净出口)。
第Ⅲ象限 ( 最初投入或增加值 ) : 反映各部门的最初
投入数量及其构成(细分为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盈余和折旧)。
第Ⅳ象限:空白(可在国民核算矩阵中适当开发)。
13
二、准确理解投入产出表中数据的含义
采用 产品部门×产业部门 表式 行 表示:各种产品的使用去向的 列 表示:各产业部门都消耗了那些产品 此表又称投入表,或U表
第一产业行第二产业列的数据(24917)的含义:
24917个单位的农产品提供给用于第二产业生 产活动用 或第二产业部门所消耗的农产品的数量24917
29
不同国家公布的投入产出表的类型不同
11
第Ⅰ象限(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核心。反映各部门之间相 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技术经济联系。 特点: 1、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是名称、排序相同的产品部门, 具有严整的棋盘式结构;
2、横行:提供中间产品的部门(产出部门); 纵栏:消耗中间产品的部门(投入部门); 表中每项数据都具有“产出”与“消耗”的双重涵义。
如某年,产业部门口径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总产值为1989.37亿元,而产品部门口径的该部门 总产值为1631.39亿元。
产业部门和产品部门举例
假设一个经济体只有两家企业,
企业 A B 主要生产 次要生产 总产值 活动产出 活动产出 按产业部门统计 按产品部门统计 22 23 发电20万 炼焦2万 33 32 炼焦30万 发电3万
为获得这些成果,要进行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
8
中间投入共计20234亿元,包括: 消耗了6877亿元的本部门产品、10260亿元的 第二产业产品和3097亿元的第三产业产品。
教学课件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教学课件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b55b928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5.png)
12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和数据
二、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第Ⅰ、Ⅱ象限连接在一起,通过各横行反 映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 第I、Ⅲ象限连接在一起,各纵行反映各产业 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也反映生产过 程的价值形成。
2007-9-13
13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和数据
三、 投入产出表中的基本平衡关系
四、我国的投入产出表
我国现行使用的投入产出表编制使用供给表(V表)和 使用表(U表)方式搜集数据。供给表(V表)和使用表(U 表),因为第一象限中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品使用的部 门分类不一致,而被称为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 在搜集好供给表和使用表后,可以推算出产品部门 x 产品部门的投入产出表。被推算出来的产品部门x产 品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因为第一象限中的中间投入和 中间产品都是按照一致的产品部门分类的,因此,也 称为对称型投入产出表。
二、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第Ⅰ象限(中间产品象限)
第Ⅰ象限反映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中间消耗。 行表示产出,表明每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 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 品或中间使用,行的总计反映了产业部门的中间使 用。 列表示投入,它表明每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 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或中 间消耗。列的总计反映了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
投入产出表种类:教材P45。货币为计量单位的静态宏观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教材P48表3-3、4)。
2007-9-13
3
投入产出表一般格式
产出
投入
1
中
1
x11
间
2
x21
投 ┇┇
入 n xn1
最初投入 v1
总投入 X1
3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3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d38876fe2b160b4e777fcf8e.png)
你能准确理解 投入产出表中 数据的实际含
义吗?
6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生产法
GDP =第一产业总产出-第一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二产业总产出-第二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三产业总产出-第三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即GDP=(26448-11152)+(172970-124517) +(58135-29537)
❖ 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
❖ 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 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
❖ 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浙江财经学院
3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 投入产出表入门 ❖ 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 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浙江财经学院
2、由以下五部分数据构成:
总产出、最初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进出口部分
浙江财经学院
17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总产出
1、农业总产出
农业部门总产出加上商业部门代征的农产品税
2、工业总产出
1)现有核算资料是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而 投入产出表中的总产出应包括全部企业的产值;
2)现有核算资料是产业部门口径,而投入产出表 是产品部门口径;
本地区部门对进口品 的中间消耗
n×n
消费
对本地区产品 的消费
对进口品的消 费
最终使用 投资
由本地区产品形成的 固定资产和存货
由进口品形成 的固定资产和存货
出口
本地区产 品
的出口
进口品的 出口
总投入
总产出 本地区总产出
总进口
最初投入
投入产出核算(精品)
![投入产出核算(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5746727767f5acfa1c7cdc9.png)
用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总投入去除该产品(或 产业)部门生产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的 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用公式表示为:
(i,j=1,2,3…n)
示例以P82表3-2资料为例。(请同学上来计算)
(四)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P87
将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 式表现出来,就是直接消耗系数表或直接消耗系数 矩阵,通常用字母A表示。计算公式为:
二、投入产出核算
(一)涵义 P88(见书) 1968年被有机结合到严密的SNA体系,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
普遍推广和运用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就成为了国民经济核 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称为投入产出核 算,是在GDP核算基础上的扩展。所以,投入产出核算又称 为投入产出法、部门联系平衡法等。 是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把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 但互有联系的部门或产品群,并借助于现性方程组,来模拟 现实经济结构和社会再生产过程,通过有关技术系数,编制 国民经济计划、预测经济未来。
最后,借助于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进 行各种经济分析。
(三)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特点 P78
1、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形式; 2、投入产出分析能够深入分析各部门之间(或各种产品之
间)复杂的依存关系以及主要比例关系,揭示国民经济各种 活动间的连锁反应,分析国民经济复杂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 系; 3、投入产出分析是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用线性代数 等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据此进行各种经济数量分析; 4、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有很大的灵活性。既可解决具体的 经济问题,也可研究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国际贸易问题、人 口问题、教育问题; 5、投入产出分析的局限性。如编表的技术性很强;同质性 假定的满足;比例性假定等。
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e05ee933e2bd960590c677d4.png)
(4)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问题,编 制不同的投入产出表,以研究和解决具体的经济问 题。(如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治 理问题、国际贸易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等)
(5)投入产出分析的局限性。
–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是建立在一 定的技术假定之上的。但这些假定并不完全符合实际,从
(1)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形式。
• 投入产出表采用矩阵表的形式,行列交叉,能够从投入来源和产出 去向两个方面反映产品在各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
(2)投入产出分析能够深入分析各部门之间(或
各种产品之间)复杂的依存关系以及主要的比例 关系,揭示国民经济各种活动间的连锁反应,分 析国民经济复杂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系。 (3)投入产出分析是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利 用线性代数等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据此进行 各种经济数量分析。
去向和数量,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两大类。
• 在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既是消耗产品(即投入) 的单位,又是生产产品(即产出)的单位,同时具 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
最新三章节投入产出核算
![最新三章节投入产出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d0f2956569dc5022aaea00d8.png)
上例中: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I A 1 BI
1.1849 0.2663 0.0786 0.6184 1.445 0.5846
0.1197 0.2369 1.1623
4、影响力系数
初
投
报酬 545
10249 6669
17462
入
生产 765 税净
8373
9603
18741
营业 赢余
2005
13961 10740 26706
增加 值
16630
55101
50127
12185 9
总
28579 19055 94293 31343
投
9
1
入
313431
(例)投入产出简化表
投入/产出
农业
汽车 铜
汽车 电 铜
汽车 钢 电 铜
汽车 钢
铁矿石 电 铜
1、直接消耗系数
生产单位J部门的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I部门产品的数量,用aij 表示。反映总产出与中间消耗间的平衡关系。
a ij
x ij qj
直接消耗系数的性质:反映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0<aij<1 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 生产的技术水平 生产结构的变化 价格
消费 消费 形成 货
增
加
出口 合计
中
一产 4637
10168 1534
16339 10464 164
773
332
474
12207
间
投
二业 5043
10061 23493 12914 18936 0
3
9
入
40438 1420 23902 84696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88a073c2172ded630b1cb694.png)
3.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正规方法是调查法--依据 实际调查资料编制。有两种主要模式: ▪ 直接分解法
➢ 理论上精度最高,但工作量也最为浩大。 ➢ 我国采用此种方法。
▪ 间接推导法
➢ 优点是工作量相对较小, ➢ 缺点是需要依赖于一些特定假设。
30
3.3.1 直接分解法
▪ 基本思路:
▪ 我国目前逢2、7年份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编制基 本表,逢0、5年份编制延长表。
5
投入产出核算的意义与地位
▪投入产出核算作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扩展和延 伸,反映了国民经济内部各组成部分复杂的相互关 系与因果关系,从而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整个 社会再生产过程,为改进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 控提供数据支持。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以及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帮 助人们树立起系统科学的思想,并掌握现代的分析 方法与计算手段。
▪ 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 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 ▪ 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
和方法
2
投入产出核算的起源与发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剔 夫初创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列昂剔夫集前人之大成,在理论上吸收了法国经济 学家弗魁奈的《经济表》所反映的有关国民经济各 部门和各要素相互依存的思想,在方法上借鉴法国 数理经济学家瓦尔拉的均衡方程式,同时又将原苏 联国民经济平衡表式移植过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 投入产出理论。
➢ 最终使用是指被用于最终消费、投资和出口的部分
11
▪ 投入产出表的列向,表示投入,是指 各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 入,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者 之和就是总投入。
➢ 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国民经济各 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各种原 材料、燃料、动力及各种服务的价值。
《投入产出核算》课件
![《投入产出核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3060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1.png)
业划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投入产出核算的需求。
动态性不足
03
投入产出核算是一个静态的过程,不能及时反映经济活动的动
态变化,导致核算结果滞后。
投入产出核算的改进方向
加强数据收集和整理
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机制,提高数据 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细化行业划分
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不断调整和细化行 业划分方式。
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03
更加深入的研究成果
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方法,推动投入产出核算的
发展和完善。
THANKS
投入产出核算可以评估不同产业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为制定 产业发展政策和战略提供参考。
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
1 2
经济预测
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利用历史数据对未来经 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政策模拟
投入产出核算可以模拟不同政策方案对经济的影 响,评估政策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3
财政税收分析
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核算的基础,它以 矩阵形式展示了生产过程中各种投入和产 出的数量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是对投入产出表进行数学分 析,以揭示生产过程中各种经济关系和规 律。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假设
01
生产技术假设
假设生产技术是线性的,即生 产过程中各阶段的消耗系数是
固定的。
02
供求平衡假设
假设市场供求关系是平衡的, 即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等于总
计算分析
根据整理后的数据计算各部门间的投入 产出关系。
整理数据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汇总 。
编制表格
将计算结果编制成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核算》课件
![《投入产出核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3772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5.png)
总结投入产出核算方法 的优点和局限性。
2 对投入产出核算的
看法和建议
提出对投入产出核算的 个人看法和进一步的改 进建议。
3 课程总结
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和学习收获。
《投入产出核算》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课程的《投入产出核算》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 深入探讨投入产出核算的概念、模型建立、分析方法和应用,以及其在可持 续发展和经济社会中的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概述
什么是投入产出核算?
介绍投入产出核算的定义 和基本概念。
投入产出核算的意义
探讨投入产出核算在经济 分析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 性。
解释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
介绍如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 包括指标计算和结果解读。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探讨投入产出分析在实际经济 中的应用场景。
案例分析
选取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选择一个真实的案例来展示投入产出分析的具体应用。
案例的背景和数据
介绍选取案例的背景信息和相关数据。
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果
详细解析案例的分析步骤和得出的结论。
未来发展
投入产出核算的未 来发展趋势
展望投入产出核算在未来的 发展方向和趋势。
投入产出核算在可 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前景
探讨投入产出核算在可持续 发展领域的应用前景。
投入产出核算对经 济社会的影响
评估投入产出核算对经济社 会的影响和价值。
总结
1 投入产出核算的优
投入产出核算的历史
回顾投入产出核算发展的 历史背景和重要里程碑。
模型建立
1
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
2
探讨投入产出模型的特性和基本假设。
ch03投入产出核算
![ch03投入产出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6046532e69eae009581becb1.png)
生了SAM研究。
1.投入产出表,是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2.投入产出表,揭示了各部门间复杂的关联关系。
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棋 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投入 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 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
§3.1.1 投入产出表入门
投入产出表的内容: (一)行列含义
行:记录各个部门产品的使用去 向(产出)。
列:记录各个部门生产过程的投 入结构。
(二)三类数据
(1)中间流量数据,反映各部门 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2)各部门最终使用(又称最终 需求)数据。
(3)各部门最初投入数据。
政府 消费
164 0
18956 19120
最终使用
固定资 本形成 总额
存贷 增加
773
332
40438 1420
2421
181
43632 1933
出口
474 23902 6568 30944
合计
进口
12207
681
84696
24360
51297
1901
1482010 26942
产出表
统计 误差
总产出
生产税净 额
营业盈余
合计(增 加值)
总投入
1 第Ⅰ象限
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流量
3 第Ⅲ象限
最初投入(收入形成)流量 26448 172970 58135 257553
政府 消费
最终使用
固定资本 形成总额
存贷 增加
出口
合计
进口
统计 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一、简答题
1.试述投入产出表中四个象限各自所包含的内容。
2.在投入产出表中,如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计算方法?投入产出表的优势体现在哪
里?
3.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二、单项选择题
1.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行与第一产业列交叉项的数值,从横向上看表示_______,从列向
上看表示_______。
A.第三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B.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一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C.第一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D.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2.一家企业主要生产钢铁,同时从事小规模的煤炭开采和炼焦,则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该
企业创造的总产出应该计入_______。
A. 钢铁业
B. 炼焦业
C. 煤炭开采业
D. 分别计入以上三个产业部门
3.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21的数值为0.2864,则它所代表的含义是
_________。
A.第一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
B.第二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一产业的消耗量
C.第一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二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D.第二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一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答案:1.B C 2.D 3. A
三、多项选择题
1.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_______。
A.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B.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
C.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总产出
D. 总投入=总产出+进口
E. 总投入=总产出
2.在居民最终使用部分,被称为虚拟消费支出的是______。
A. 所在单位提供的实物报酬
B. 实物转移
C. 自有住房服务
D. 金融保险服务
E. 自产自用的货物
3.应用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一般都是各类投入产出系数,而非各种流量,其原因是
各种系数_______。
A.剔除了部门规模的影响
B.可以直接反映出由经济技术因素决定的部门投入结构
C.可以反映出部门间的依赖程度
D.具有可加性
E.以上都可以成立
答案:1.ABE 2.ABCDE 3.ABC
四、判断题
1.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同属于生产核算的范畴,前者是对后者的进一步延
展。
2.在实际统计体系中,各项最终使用数据往往按购买者价格汇总,因此在编制表时不能直
接放入投入产出表中,必须从中扣除各项流通费用,并将这些扣除项分别归入到货物运输与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等各流通部门中。
3.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而固定资本一般主要指厂房设备等,所以第一产业产品
不会形成固定资产。
答案: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