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概况28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优质课件
(2)唐代文化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 唐代文化全而繁荣,史学及艺术的 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都有很大的发展。这些文化的繁荣 对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史学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 唐初设立史馆,史学上的求实与文学上的 求真,同是崇实思想的产物。史家对文学 问题的论述,更直接影响着文学的走向。 如《隋书•文学传论》、《北齐书•文苑传 赞》、《周书•王褒庾信传论》和各史中的 作家传、传论中精彩的文学见解,与初唐 诗风朝着合南北文学之两长,旨深、调远、 辞巧、声律风骨兼备的方向发展不无关系。
三、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 1.唐代儒、释道的融合 a.唐代近三百年间,思想取兼容态度。以儒为主, 兼取百家。立国之本是儒学,在思想领域,则儒、 释、道并存。 b.儒、释、道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在政权运作、人材选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 位。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 式方面,则时时杂入释、道。这些极大影响了唐 文学的发展。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发展概况
隋唐五代的历史起讫 • 隋朝(581-618)37年 • 唐朝(618-907)289年 • 五代(907-960)53年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
隋
581
唐
618
五代十国
907
宋
960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 1. 国力的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融 (1)唐代国力的强大 : 军事,东突厥、吐谷浑、高昌,西突厥。 政治,势力强大,天可汗的实际存在,达 120余年 之久 经济,唐朝建立不久迅速发展了经济,天 宝中达于顶点。
• 在唐代作家中,大多儒释道思想都 有,少有单独受一种影响的。儒家 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精神, 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心境的表现, 道教的影响则丰富了唐诗的想象。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概述 ppt课件
► 漫游名山大川,除了山水游赏之外,可能还与神仙 道教信仰有关。名山访道,成为一种时尚。这种风 气也在唐诗中留下了印记。
► 漫游的又一重要去处是边塞。边塞诗是唐诗的一个 重要题材。到过边塞的诗人,一是入节镇幕府;一 是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王 昌龄,以及李白、王之涣等人。边塞漫游为唐诗带 来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
▪ 《旧唐书·王翰传》说王翰“神气豪迈,……发言立意, 自比王侯”。
▪ 陈子昂《答洛阳主人》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良城璧,三陟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 李白自比;高适、岑参、王昌龄、祖咏等, 无不如此。
▪ 唐代士人功名心特重,安史乱后,虽有所变化,渐至晚 唐而渐见纤弱,但积极入世的总趋势并未改变。这种积 极进取的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特别是诗) 中的昂扬情调,即通常所说的“盛唐气象”。
ppt课件
5
► 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 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 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
▪ 八史的修撰:唐初修《梁书》、《陈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五史,后又以太宗御撰的名义修 《晋书》和以私修官审的形式修《南史》和《北史》。
▪ 史家求实的思想倾向与文学潮流的发展同步。初唐的文 学潮流,逐步的向着反伪饰、求真情的方向发展,并从 此一步步地摆脱南朝文风的影响。
►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艺术特质得到充分的 发展,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唐代文学的繁荣提供 了很好的基础。从永嘉南渡开始的漫长岁月里,文学一直在 南北分裂的局面中发展,带着明显的地域色彩,有待纳入统 一的进程之中。唐人的贡献,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 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的文学。
► 漫游的又一重要去处是边塞。边塞诗是唐诗的一个 重要题材。到过边塞的诗人,一是入节镇幕府;一 是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王 昌龄,以及李白、王之涣等人。边塞漫游为唐诗带 来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
▪ 《旧唐书·王翰传》说王翰“神气豪迈,……发言立意, 自比王侯”。
▪ 陈子昂《答洛阳主人》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良城璧,三陟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 李白自比;高适、岑参、王昌龄、祖咏等, 无不如此。
▪ 唐代士人功名心特重,安史乱后,虽有所变化,渐至晚 唐而渐见纤弱,但积极入世的总趋势并未改变。这种积 极进取的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特别是诗) 中的昂扬情调,即通常所说的“盛唐气象”。
ppt课件
5
► 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 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 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
▪ 八史的修撰:唐初修《梁书》、《陈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五史,后又以太宗御撰的名义修 《晋书》和以私修官审的形式修《南史》和《北史》。
▪ 史家求实的思想倾向与文学潮流的发展同步。初唐的文 学潮流,逐步的向着反伪饰、求真情的方向发展,并从 此一步步地摆脱南朝文风的影响。
►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艺术特质得到充分的 发展,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唐代文学的繁荣提供 了很好的基础。从永嘉南渡开始的漫长岁月里,文学一直在 南北分裂的局面中发展,带着明显的地域色彩,有待纳入统 一的进程之中。唐人的贡献,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 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的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古代文学课件
附三:唐人咏蝉三绝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清华人语)(垂緌饮清露,流响出梧桐。居 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尽,风多响 易沉。”(患难人语) 李商隐《蝉》:“本是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牢骚人语)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 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4、刘希夷(651—679):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惜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不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成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2、文学主张(《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 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此序成为唐 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 立了正确的方向。(复古革新)
3、文学创作
(1)《感遇》三十八首——“始扫艳丽 之旧习,而趋于雅正劲练”(郑振铎) (2)《登幽州台歌》——“得风气之先 的伟大孤独感”(李泽厚) 《楚辞· 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 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 不闻。”诗意、诗格、诗语皆脱胎于此 。
5、贺知章(659—744):《咏柳》、《回 乡偶书》二首。 6、张九龄(678—740):“首创清雅一派” (明 • 胡应麟 )《感遇》十二首为其代表作,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二句犹为传诵。
第三章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69页]
23
剑门关,是蜀 道上最重要的关隘。 这里山脉东西横亘 百余公里,72峰绵 延起伏,形若利剑, 直插霄汉。连山绝 险,独路如门,素 有“剑门天下雄” 之说。
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
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
9
赏析
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 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 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 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 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
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 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 的清影、 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 不打上情感的烙印。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 的顶峰”。
7
赏析
诗歌融入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 人间的情。一洗六朝以来、流毒于初 唐的宫体诗空洞艳俗之风,意境开阔 高远。
8
赏析
•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
•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
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
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
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
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
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
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
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13
题解
•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1
题解:
蜀道,北起陕西 汉中宁强县,南到四 川成都,全长450公里, 入川经广元、剑阁、 梓潼、绵阳、德阳等 地。沿线地势险要, 山峦叠翠,风光峻丽, 关隘众多。
剑门关,是蜀 道上最重要的关隘。 这里山脉东西横亘 百余公里,72峰绵 延起伏,形若利剑, 直插霄汉。连山绝 险,独路如门,素 有“剑门天下雄” 之说。
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
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
9
赏析
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 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 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 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 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
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 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 的清影、 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 不打上情感的烙印。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 的顶峰”。
7
赏析
诗歌融入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 人间的情。一洗六朝以来、流毒于初 唐的宫体诗空洞艳俗之风,意境开阔 高远。
8
赏析
•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
•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
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
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
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
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
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
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
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13
题解
•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1
题解:
蜀道,北起陕西 汉中宁强县,南到四 川成都,全长450公里, 入川经广元、剑阁、 梓潼、绵阳、德阳等 地。沿线地势险要, 山峦叠翠,风光峻丽, 关隘众多。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隋唐五代文学 (共25张PPT)
隋唐五代文学
初唐诗坛
初唐四杰:初唐时期四位文学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 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李白诗词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 留别》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杜甫
字子美,被誉为“诗圣”“少陵野老”,诗被誉为“诗 史” 诗特点:(1)多反映“安史之乱”前后人民的疾苦,如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其他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穷兵黩武 (3)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怀;《绝句》、《登高》、 《望岳》、《蜀相》
(4)自由奔放,不受诗歌格律形式的束缚,灵活采用古风和乐府歌行体 式创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美诗篇。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律诗较少,五、 七言律诗一共只有八十多首,大部分是乐府和歌行。这两种体式,字数灵 活,格律不严,能够比较自由地表达诗人深刻的思想、奔放的情感和丰富 的想象。例如《将进酒》开头就是一个十字长句“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 来”,中间杂有三字句、五字句,运用自如。
2018年真题链接:山东编导统考:杜甫诗歌的特色
(1)杜甫擅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 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 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 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初唐诗坛
初唐四杰:初唐时期四位文学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 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李白诗词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 留别》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杜甫
字子美,被誉为“诗圣”“少陵野老”,诗被誉为“诗 史” 诗特点:(1)多反映“安史之乱”前后人民的疾苦,如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其他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穷兵黩武 (3)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怀;《绝句》、《登高》、 《望岳》、《蜀相》
(4)自由奔放,不受诗歌格律形式的束缚,灵活采用古风和乐府歌行体 式创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美诗篇。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律诗较少,五、 七言律诗一共只有八十多首,大部分是乐府和歌行。这两种体式,字数灵 活,格律不严,能够比较自由地表达诗人深刻的思想、奔放的情感和丰富 的想象。例如《将进酒》开头就是一个十字长句“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 来”,中间杂有三字句、五字句,运用自如。
2018年真题链接:山东编导统考:杜甫诗歌的特色
(1)杜甫擅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 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 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 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课件
目录
❖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 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 第四章 李 白 ❖ 第五章 杜 甫 ❖ 第六章 中唐诗歌 ❖ 第七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 第九章 晚唐诗文 ❖ 第十章 唐代传奇 ❖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7
(三)五代的社会状况
❖ 历史进入五代的分裂时期,北方的政权频繁更替、战乱不息; ❖ 五代:后梁、李存勖在洛阳建立后唐、石敬瑭推翻后唐在开
建立后晋、刘知远建立后汉、郭威在开封建立后周) ❖ 十国:前蜀、后蜀、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刘俨在广州建立
南汉、杨行密在扬州建立吴国、李昪灭吴建南唐、钱镠在杭 州建立吴越政权、马殷在潭州建楚国、王审知在福州建立闽 政权、高季兴在荆南被奉为南平王。 ❖ 南方诸国虽也有战乱,但局势相对稳定尤其是南唐和后蜀的 经济和文化,都有所发展。
环境。科举制度和多种入仕途径也为士人提供
了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
5
3.唐代的社会矛盾
❖ 但是,唐代后期由于,土地兼并、藩镇 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等社会矛盾 的渐渐积聚,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 而走向了灭亡。
6
二、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一)隋代文学概况 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
唐文学的前奏。隋代文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 道衡等;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虞 世基、虞世南等。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 形式技巧与北朝文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 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人的创作。之于作家虽 各有所取,但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并 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
25
24
五代文学(907——960)
❖ 五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创作中心一在 西蜀,一在南唐。
❖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 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 第四章 李 白 ❖ 第五章 杜 甫 ❖ 第六章 中唐诗歌 ❖ 第七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 第九章 晚唐诗文 ❖ 第十章 唐代传奇 ❖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7
(三)五代的社会状况
❖ 历史进入五代的分裂时期,北方的政权频繁更替、战乱不息; ❖ 五代:后梁、李存勖在洛阳建立后唐、石敬瑭推翻后唐在开
建立后晋、刘知远建立后汉、郭威在开封建立后周) ❖ 十国:前蜀、后蜀、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刘俨在广州建立
南汉、杨行密在扬州建立吴国、李昪灭吴建南唐、钱镠在杭 州建立吴越政权、马殷在潭州建楚国、王审知在福州建立闽 政权、高季兴在荆南被奉为南平王。 ❖ 南方诸国虽也有战乱,但局势相对稳定尤其是南唐和后蜀的 经济和文化,都有所发展。
环境。科举制度和多种入仕途径也为士人提供
了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
5
3.唐代的社会矛盾
❖ 但是,唐代后期由于,土地兼并、藩镇 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等社会矛盾 的渐渐积聚,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 而走向了灭亡。
6
二、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一)隋代文学概况 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
唐文学的前奏。隋代文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 道衡等;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虞 世基、虞世南等。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 形式技巧与北朝文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 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人的创作。之于作家虽 各有所取,但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并 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
25
24
五代文学(907——960)
❖ 五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创作中心一在 西蜀,一在南唐。
隋唐五代文学 PPT
乙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壹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贰初唐近体诗的形成古体与抒情韵律与气律声律与风骨叁开元时期以诗赋取士肆长安成为文人聚散地风格群体形成一山水田园诗人王维诗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代诗匠山居秋暝孟浩然终身不仕天下称其尽美矣较王维的诗歌更贴近生活朴实淡然?世称王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春眠不觉晓其他山水田园诗人二豪侠诗人?热衷功名富贵自信与自负横绝一世狂傲气概追求理想失意颇多雄杰之气清刚劲健之美王翰王昌龄七绝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过阴山出塞崔颢李颀祖咏南北漫游诗风融合晴川芳草鹤楼川历历汉阳树草萋萋鹦鹉洲黄楼崔颢三边塞诗人高昂意气悲壮之美高岑忽如千树万官归京岑参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京其他边塞诗人
◆杜甫的律诗绝句
1、五律七律皆擅长 七律的第一位大家——整体连贯感,不受律体束缚,浑然天 成,古今七律第一——《登高》 2、以律诗写组诗(七律为主,连章体)——秋兴八首 3、拗律:能律则律,当拗则拗,同中求异 4、绝句:七绝
●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作为盛唐转中唐时期的杜甫
回答 1、主要风格 2、集大成者 3、地位和影响
贰 “张王” 张籍 王建 乐府诗
叁 韩孟诗派 尚怪奇,重主观,自负才高, 风格不同,对中唐创作变革贡献重大。
◎韩愈:“以文为诗”追求怪奇 ——《调张籍》
乞顾腾刺精我流仙平翦帝唯垠想徒夜伊蚍不李 君语身手诚愿落官生翎欲此崖当观梦我蜉知杜 飞地跨拔忽生人敕千送长两划施斧多生撼群文 霞上汗鲸交两间六万笼吟夫崩手凿见其大儿章 佩友漫牙通翅者丁篇中哦子豁时痕之后树愚在 ︐︐︐︐︐︐︐︐︐︐︐︐︐︐︐︐︐︐︐︐ 与经不举百捕太雷金使故家乾巨不昼举可那光 我营著瓢怪逐山电薤看遣居坤刃瞩思颈笑用焰 高无织酌入出一下垂百起率摆磨治反遥不故万 颉太女天我八毫取琳鸟且荒雷天水微相自谤丈 颃忙襄浆肠荒芒将琅翔僵凉硠扬航茫望量伤长 ⒀ ⑿ ⑾ ︒ ⑽ ⑼ ⑻︒ ︒ ︒ ︒ ︒ ⑺︒ ⑹︒ ⑸ ⑷ ⑶ ⑵ ︒︒︒ ︒︒︒ ︒ ︒ ︒︕︒︒
◆杜甫的律诗绝句
1、五律七律皆擅长 七律的第一位大家——整体连贯感,不受律体束缚,浑然天 成,古今七律第一——《登高》 2、以律诗写组诗(七律为主,连章体)——秋兴八首 3、拗律:能律则律,当拗则拗,同中求异 4、绝句:七绝
●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作为盛唐转中唐时期的杜甫
回答 1、主要风格 2、集大成者 3、地位和影响
贰 “张王” 张籍 王建 乐府诗
叁 韩孟诗派 尚怪奇,重主观,自负才高, 风格不同,对中唐创作变革贡献重大。
◎韩愈:“以文为诗”追求怪奇 ——《调张籍》
乞顾腾刺精我流仙平翦帝唯垠想徒夜伊蚍不李 君语身手诚愿落官生翎欲此崖当观梦我蜉知杜 飞地跨拔忽生人敕千送长两划施斧多生撼群文 霞上汗鲸交两间六万笼吟夫崩手凿见其大儿章 佩友漫牙通翅者丁篇中哦子豁时痕之后树愚在 ︐︐︐︐︐︐︐︐︐︐︐︐︐︐︐︐︐︐︐︐ 与经不举百捕太雷金使故家乾巨不昼举可那光 我营著瓢怪逐山电薤看遣居坤刃瞩思颈笑用焰 高无织酌入出一下垂百起率摆磨治反遥不故万 颉太女天我八毫取琳鸟且荒雷天水微相自谤丈 颃忙襄浆肠荒芒将琅翔僵凉硠扬航茫望量伤长 ⒀ ⑿ ⑾ ︒ ⑽ ⑼ ⑻︒ ︒ ︒ ︒ ︒ ⑺︒ ⑹︒ ⑸ ⑷ ⑶ ⑵ ︒︒︒ ︒︒︒ ︒ ︒ ︒︕︒︒
隋唐五代文学
有关参考书及资料:
《中国历代文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东方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各类作家诗集及评论文章
四、唐诗的分期和发展概况:
初唐:618-713 盛唐:713-766 中唐:766-875 晚唐:876-906 准备时期 95年 鼎盛时期 53年(安史之乱) 衰而复兴时期 70年 衰落时期 70年
盛唐之音
盛唐气象
唐朝诗人别具一格的特点: 刚健、放荡、浪漫、洒脱
原因是:
1、唐帝国君王血液中流淌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血液。 2、游侠之风加进了盛唐诗人对礼法束缚的反炕,对自由精神的张扬。 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归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 后。” 《白马篇》夸耀自己杀人“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 剧孟同游遨。”李白;大诗人、才气横溢、侠客、凶手、性情高傲、脾气暴 躁、强悍、粗旷。 李白诗句“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不佩服陶渊明。认为“苟无 济代心,独善复何益。”李白的诗有了盛唐前期的代表;欢乐中的忧虑,兴 奋中的苦闷,希望中的失望,歌颂中的批判。使诗歌;浪漫但不轻浮,批判 但不冷漠。未完待续(请点击此处)>>
隋唐五代文学
(581-618-907-960)
主要是讲唐代文学,因为魏晋南北朝是大分裂时期,隋代文学只有短短的37年。
概
述
一、唐代文学的主要样式 二、唐诗繁荣的情况 三、唐诗繁荣的原因 四、唐诗的分期和发展概况
一、唐代文学的主要样式:
1、诗歌、散文、传奇、词、(变文) 诗歌是最繁荣的,而且是贯穿于整个唐 朝,散文只在中唐达到高潮,传奇和词兴起于 唐朝中期,至唐末达到高潮。 全唐诗 48900多首(现有五万余首) 2300多人 全唐文 18400多首 3000余人 全唐词 1160余首 传奇 近百篇
隋唐五代概述及基本史料ppt课件
11
炀帝时期:
1、积极措施 ⑴政治制度:深化三省六部制,使之最终
得以确立;开创了唐代以知政事官为宰相 先河,进一步限制和削弱门阀士族。 ⑵科举考试:增设进士科,完善科举制, 最终完成了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过渡。 ⑶开凿运河:开凿贯通南北大运河,有助 于沟通南北经济联系,加强中央集权经济 基础。
12
2、消极举措
(1)滥用民力,大兴土木:掘长堑、筑西 苑;营修离宫别院;修驰道、御道、长城 等。经年常役一二百万人。
(2)爱慕虚荣,大肆巡游:北出长城、西 游张掖,南巡江都;在位14年,留京不足 一年。
(3)穷兵黩武,发动对外战争:征林邑 (今越南中部)、吐谷yu浑,三征高丽等。
四、南方九国与北汉:公元907~979年,历时70年
——吴(公元902~937)、南唐(公元937~975)、吴越 (公元907~978)、楚(公元927~951)、闽(公元 909~945)、南汉(917~971)、前蜀(907~925)、后蜀 (公元934~965)、南平(公元924~963)、北汉(公元 951~979)
9
二、隋唐五代时期历史发展大势:
(四个阶段)
(一)隋朝(公元581~618年):文帝时期 1、结束长达四百年分裂局面,形成全国统
一新局面。 (1)南北民族间的大融合 (2)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3)文帝加强中央政权措施 (4)北强南弱形势日益明显
10
2、总结秦汉以来社会制度,推行一系列对 后世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革。
3
一、隋唐五代时期世界与中国
(一)隋唐五代时期的世界演进趋势 1、西欧: ⑴封建割据(5~11世纪) ——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公元395~476)
灭亡,日耳曼民族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了 一系列新兴封建国家,这些国家处于封建割据 和分裂状态,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1世纪。 ⑵大国衰落(7世纪后)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公元395~ 1453)幅员辽阔,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 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以及埃及等,首 都君士坦丁堡扼黑海出海口,是欧亚交通枢纽, 7世纪以来不断遭受阿拉伯国家从东部的侵扰, 以及斯拉夫人从北方的进逼,亦很快衰落下去。
炀帝时期:
1、积极措施 ⑴政治制度:深化三省六部制,使之最终
得以确立;开创了唐代以知政事官为宰相 先河,进一步限制和削弱门阀士族。 ⑵科举考试:增设进士科,完善科举制, 最终完成了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过渡。 ⑶开凿运河:开凿贯通南北大运河,有助 于沟通南北经济联系,加强中央集权经济 基础。
12
2、消极举措
(1)滥用民力,大兴土木:掘长堑、筑西 苑;营修离宫别院;修驰道、御道、长城 等。经年常役一二百万人。
(2)爱慕虚荣,大肆巡游:北出长城、西 游张掖,南巡江都;在位14年,留京不足 一年。
(3)穷兵黩武,发动对外战争:征林邑 (今越南中部)、吐谷yu浑,三征高丽等。
四、南方九国与北汉:公元907~979年,历时70年
——吴(公元902~937)、南唐(公元937~975)、吴越 (公元907~978)、楚(公元927~951)、闽(公元 909~945)、南汉(917~971)、前蜀(907~925)、后蜀 (公元934~965)、南平(公元924~963)、北汉(公元 951~979)
9
二、隋唐五代时期历史发展大势:
(四个阶段)
(一)隋朝(公元581~618年):文帝时期 1、结束长达四百年分裂局面,形成全国统
一新局面。 (1)南北民族间的大融合 (2)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3)文帝加强中央政权措施 (4)北强南弱形势日益明显
10
2、总结秦汉以来社会制度,推行一系列对 后世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革。
3
一、隋唐五代时期世界与中国
(一)隋唐五代时期的世界演进趋势 1、西欧: ⑴封建割据(5~11世纪) ——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公元395~476)
灭亡,日耳曼民族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了 一系列新兴封建国家,这些国家处于封建割据 和分裂状态,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1世纪。 ⑵大国衰落(7世纪后)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公元395~ 1453)幅员辽阔,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 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以及埃及等,首 都君士坦丁堡扼黑海出海口,是欧亚交通枢纽, 7世纪以来不断遭受阿拉伯国家从东部的侵扰, 以及斯拉夫人从北方的进逼,亦很快衰落下去。
中国文学史之隋唐五代文学篇 ppt课件
1、诗人多。清彭定求等人编《全唐诗》收诗近 五万首,是唐以前诗歌总和还多(近二万首, 据逯钦立编《全上古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 诗》)。今人陈尚君辑《全唐诗补编》收诗 5000首。
2、诗歌多,艺术成就高;大家辈出、名作多。 范文澜:“唐朝文人几乎无人不是诗人。” 《全唐诗》录有2200余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 《诗薮·外编》卷三(胡应麟):“甚矣,诗之 盛于唐也!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 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十国:前蜀、后蜀、北汉、南汉、吴国、南 唐、吴越、楚国、闽政权、南平。
南方诸国虽也有战乱,但局势相对稳定尤其 是南唐和后蜀的经济和文化,都有所发展。
第二节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一、隋代文学概况
隋代文学(581—618)
(1) 国家统一与南北文学的合流; (2) 齐梁宫廷文学的延续与变革; (3) 边塞诗唐人之先鞭。 (4) 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到唐代文学的过渡阶段。
隋唐五代文学史
(581—960)
学习要求
1,勤读勤诵 2,从语言入手,体会诗歌的意与境 宣示义、启示义(双关义、情韵义、象
征义、深层义、言外义等) 物境、情境、意境等
目录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第四章 李 白 第五章 杜 甫 第六章 中唐诗歌 第七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
“终唐一代,几乎找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 (闻一多语)有唐一代,乃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 诗星璀璨,诗风万端,诗歌题材高度丰富闳阔。 就表现领域来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 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 格调来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 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 境界,而且还出现了具有美学范畴意义的诗论, 如“骨气”、“兴象”、“境界”说;就诗歌形 式说,唐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 是把四声二元化,过渡到唐诗的平仄律;一是解 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形成律篇。创 造了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性自由空间的新 诗体——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