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的递呈

合集下载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DC不但参与固有免疫应答,还是连接固 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是适应性 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DC的类型
➢经典DC(cDC):主要参与IR的
诱导和启动
➢浆细胞样DC(pDC):活化后可
快速产生大量Ⅰ型干扰素,参与抗病毒 固有免疫应答,在某些情况下也参与自 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也能加工抗原提 呈。
根 据 成 熟 状 态 分 类
P95:表 11-1
未成熟DC
- 存在于非淋巴组织中 - 摄取抗原能力强 - 抗原加工能力强 - 低水平MHC分子 - 缺乏共刺激分子 - 递呈抗原能力弱
成熟DC
- 存在于淋巴组织中 - 摄取抗原能力弱 - 表达共刺激分子 - 高表达MHC分子 - 抗原递呈能力强
根据组织分布分类:
➢表皮和胃肠上皮组织的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非专职性APC:通常不或低表达MHCⅡ 类分子,但在炎性过程中或某些CK的作 用下,可被诱导表达MHCⅡ类分子、共 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
➢相对于专职性APC,其抗原的加工和提 呈能力较弱。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 上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CTL的靶细胞能将内源性蛋白抗 原降解、加工为多肽,并以抗原 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 表达于细胞表面,提呈给CTL细 胞,以便被识别和杀伤。
➢输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的隐蔽细胞(veiled cell)
➢血液中的外周血DC(迁移形式的DC和DC前体)
各组织器官中的未成熟DC
➢黏膜中的未成熟DC:在粘膜局部摄
取抗原并发育成熟和提呈抗原,诱导粘膜局部的免 疫应答
➢胸腺中的未成熟DC:摄取自身抗原
并发育成熟,提呈抗原给未成熟T细胞,诱导T细胞 的中枢免疫耐受
➢专职性APC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递呈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递呈

3)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吞噬作用乃指细胞非特异性吞入较 大颗粒或分子复合物(如细菌、细胞碎片等)的过程。
4)表面捕获:FDC通过FcR和C3bR捕获并滞留抗原于细胞表面。
(2)调节免疫应答 DC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6、IL-8、 IL-12、TNF-、IFN-及GM-CSF等),能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发 育、活化及移行等
APC
特 异
性 第八章 抗原呈递细胞及抗原呈递作用
免 疫 应 答
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是能摄取、加 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APC细胞表面 膜分子表达情况和功能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专职 (professional) 和非专职APC两类:前者组成性表达MHCⅡ类抗原和其他参与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分子,包括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 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N ;后者包o 括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
No Image
No Image
APC


性 免
2、生物学功能


答 (1)抗原递呈功能 DC通过如下机制摄取抗原:
1)吞饮作用:细胞吞入液态物质或极微小颗粒的过程称为吞饮 或胞饮(pinocytosis)。
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大分子 物质首先被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识别并与之结合,经过内化并通 过膜囊泡系统完成物质的转运。
1、生物学特征:
(1)来源及组织分布:不同组织器官的M具有不同的名称和 功能特征。

8DC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7、10章

8DC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7、10章

Maturation and loading of MHC class I
PePpetpidtiede Peptide
Endoplasmic reticulum
Calnexin binds to nascent
class I chain until 2-M binds
B2-M binds and stabilises
DC的分化和成熟:髓系 DC
1、DC前体细胞:尚无 DC表型和功能。 外周血单核细胞 (monocyte,Mo)被 认为是Mφ和DC的共同 前体。
巨噬细胞
2、未成熟DC:稳态条件下,体内绝大多数DC处于未成熟状 态
(1)存在部位:广泛存在于全身非淋巴组织,包括上皮组织、 胃肠道、生殖和泌尿管道、气道以及肝、心、肾等实质脏器 的间质等。
• 除了具有强大的抗原提呈功能外,DC还表达丰富的 免疫识别受体,能够敏感的识别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快速的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因此,DC被视为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
DC分类
根据DC来源分类 髓样DC 淋巴样DC
根据DC分布部位分类
1、淋巴样组织DC 包括滤泡DC、并指状DC、胸腺DC。
(一)抗原的摄取:外源性抗原进入机体后,数分钟 内即在淋巴结中两个主要区域被捕获。
• 初次应答中:抗原在淋巴结T细胞区和淋巴窦壁被巨 噬细胞或DC捕获。
• 再次应答中:抗原与体内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形成 IC,在淋巴滤泡内被FDC捕获。
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1、吞噬作用——是指细胞吞入颗粒抗原,如细菌、细 胞及其碎片等。
组织中未成熟DC
- 强吞噬和吞饮作用 - 处理抗原能力强 - 低水平的MHC - 缺乏共刺激分子 - 递呈抗原能力弱

APC

APC
M φ是分泌性蛋白的主要来源。一般情况下, M 是分泌性蛋白的主要来源。 是分泌性蛋白的主要来源 一般情况下, φ处于静止状态。激活之后的 φ功能明显增强, 处于静止状态。 功能明显增强, 处于静止状态 激活之后的M 功能明显增强 具有活跃的分泌能力, 具有活跃的分泌能力,可以分泌多达一百种以上 的生物活性物质。 的生物活性物质。 细胞因子 激活后 溶酶体 酶溶菌 酶 活化的M 分 活化的 φ分 泌功能增强
非专职APC 非专职APC
4
树突状细胞(DC) 树突状细胞
DC( Dendritic cell),是目前所知体内功 cell) 能最强的专职APC,能够刺激初始 细胞增 能最强的专职 ,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增 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DC的来源 DC的来源
主要由骨髓中髓样干细胞分化而来,这类DC 主要由骨髓中髓样干细胞分化而来,这类DC 髓样DC MDC) 少数DC DC( DC是由淋巴样 称为髓样DC(MDC)。少数DC是由淋巴样 干细胞分化而来,这类DC DC称为淋巴样DC 干细胞分化而来,这类DC称为淋巴样DC LDC) (LDC)。
内体溶酶体 晚期内体 早期内体
病原体
APC
早期内体
20
调节免疫应答
ICAM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调节免疫应答。 调节免疫应答。
MHC
表达黏附分子有 助T细胞的结合 细胞的结合
表达MHC分子, 分子, 表达 分子 激活T细胞 细胞。 激活 细胞。
CD80
分泌趋化因子 趋化T细胞 趋化 细胞
皮肤
体内几类主要的DC
朗格汉斯细胞
隐蔽细胞
15
外周淋巴器官
输入淋巴管

抗原的加工与呈递

抗原的加工与呈递
摄取、加工抗原
成熟DC -/+ -/+ ++
大于100小时 7×106 ++ -/+ ++ 提呈抗原
2、巨噬细胞 (Macrophage, Mφ)
来源、分布
前单核细胞(骨髓) 单核细胞(血液) 巨噬细胞(组织器官)
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 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丰富、胞浆
指由细胞外进入细胞的蛋白质抗原
细胞摄入的各种病原体和疫苗 在吞噬体和内体中生长的病原体 摄入的自身蛋白
抗原递呈细胞内加工,由MHCⅡ分子递呈
Listeria
M
M
M
M
二、抗原递呈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
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Ag信 息递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细胞) 的一类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 状细胞、成熟B细胞等
Uptake and degradation of exogenous antigens
APC以胞吞作用摄入Ag,形成内体 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内体/溶酶体 Ag被蛋白酶降解成Ag肽
抗原加工区室(compartments)
APC以胞吞作用摄入Ag,形成内体
Membrane Ig receptor
2、MHCⅡ类分子的合成及转 运
Biosynthesis and transportation of MHC classⅡ molecules
粗面内质网中MHCⅡ类分子合成 与Ii链结合成 (αβIi)3复合物
Conception
Ⅰi链
Ⅰa-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Ⅰa分子相关的不变链 协助Ⅱ类分子折叠和装配 阻止Ⅱ类分子与ER中的新合成的肽或内源性抗原肽结合 引导Ⅱ类分子进入内体

免疫学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课件PPT

免疫学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课件PPT

(2)分化、发育和迁移
目前,对淋巴样DC的分化发育过程知之甚少,而髓样DC 的分化发育过程已逐渐清楚,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DC 其表面标志和功能存在差别。 ① 前体期:髓系前体细胞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血及 胎肝中,在某些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分化发育为单核 -吞噬细 胞和 DC ;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受 GM-CSF 、 TNF-a 、 IL-4 等作用,也能发育为DC。
专职APC: 组成性表达MHC-Ⅱ类抗原和其他参与T细胞 活化的共刺激分子,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树突状 细胞、B细胞等。
非专职APC:
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它们通常情况 下并不表达MHC-Ⅱ类分子,但在炎症过程中或受到IFN-γ诱导, 也可表达MHC-Ⅱ类分子并处理和递呈抗原。 另外,机体有核细胞能将内源性蛋白抗原降解处理为多肽 片段,后者与MHC-I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表面,并 递呈给CD8+T细胞。以前曾不将此类细胞归于严格意义上的 APC,而是称其为靶细胞,但近年亦将其称为APC。 目前,对APC的定义为:所有表达MHC分子并能处理和 递呈抗原的细胞。
一、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APC,
与其他APC相比,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而 MΦ、B细胞则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故DC是机
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在免疫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1. 来源、分化和种类
(1)来源
DC 主要由骨髓中髓样干细胞分 化而来,与单核-吞噬细胞有共同的 前体细胞。部分DC由淋巴样干细胞 分化而来,与淋巴细胞有共同的前 体细胞。上述两类DC各有不同的组 织分布、表面标志和功能特点。多 数骨髓来源的DC由骨髓进入外周血, 再分布至全身各组织。

抗原递呈的名词解释

抗原递呈的名词解释

抗原递呈的名词解释抗原递呈是指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它在机体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异常细胞的免疫应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抗原递呈的概念、机制和意义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抗原递呈的概念抗原递呈是指细胞表面的抗原被免疫细胞摄取、分解,并通过特定分子的结合和展示,呈现给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以引发针对该抗原的免疫反应。

这个过程是免疫系统有效应对外来病原体的关键环节。

二、抗原递呈的机制抗原递呈的机制主要涉及抗原提呈细胞(APC)和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APC通常是树突状细胞(DC)、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它们具有递呈抗原的能力。

在抗原递呈过程中,APC首先摄取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并将其分解成小片段。

然后,这些片段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结合,形成MHC抗原复合物。

这样,抗原被呈现在APC表面的MHC分子上。

一旦抗原呈现在MHC分子上,它就可以与T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即T细胞受体(TCR)结合。

这个结合会触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事件,最终导致T细胞的活化。

被活化的T细胞可以释放细胞因子,调节和增强免疫应答。

这种抗原递呈和T细胞激活的机制保证了机体对病原体和异常细胞的有效识别和清除。

三、抗原递呈的意义抗原递呈对于维持机体免疫状态和应对病原微生物非常重要。

通过抗原递呈的过程,机体可以识别和区分自身抗原和非自身抗原,从而避免自身免疫反应。

同时,抗原递呈还能够引发免疫耐受,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抗原递呈还对疫苗设计和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递呈抗原的载体、调节抗原递呈细胞的活性和改变抗原递呈方式,可以增强或抑制机体特定免疫反应的程度和效力。

这为疫苗的研发和免疫疗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最后,抗原递呈还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深入研究抗原递呈的机制和调控方式,可以探索机体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提供新的认识和思路。

综上所述,抗原递呈作为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过程,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免疫学课件)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免疫学课件)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3.1 MPS来源
多能造血干细胞
淋巴系前体细胞
髓系前体细胞
髓 系 DC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NK
T
B
NK细 胞 T细 胞 B细 胞 淋 巴 系 DC
髓 系 DC
巨噬细胞
骨髓
多能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血液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肺:肺泡巨噬细胞 肝:枯否细胞 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噬细胞 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骨:破骨细胞 关节:滑膜A型细胞
一、概念与分类
定义
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 T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
名称
专职性APC
Professional APC
MHC分布 细胞
组成性表达 MHC-II类分子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非专职性APC
non-Professional APC
诱导性表达 MHC-II类分子
摄取抗原的主要方式
mIg介导的内吞
补体受体介导的内吞
Y
APC
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NhomakorabeaY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胞饮作用 Pinocytosis
Fc受体介导的内吞
3.2 MPS表面标志
补体受体
ICAM 黏附分子
MHC分子
细胞因子受体
Fc受体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一、概念与分类 ** (Definition & Classification) 二、树突状细胞 *** (Dendritic Cell, DC) 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 四、B细胞 (B lymphocyte)

医学免疫学在线功课答案3

医学免疫学在线功课答案3

医学免疫学在线功课答案31.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C 特异性)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3.关于TI-Ag的描述,错误的是(D 可引起再次应答)4.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C 抗原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5.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Ig是(C SIgA )6.关于TD-Ag的描述,正确的是(D 具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7.免疫防御功能过强易发生(A 超敏反应)8.免疫的现代概念是(D 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排除“非己”的功能)9.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D 与MHC结合)10.对SIgA的错误描述是(D 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11.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 蛋白质)1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B 肿瘤)13.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C 反复感染)14.哪一类Ig升高提示机体近期感染?(B IgM )15.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A 通过遗传获得)1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B 表位性质)17.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CK是(D TNF )18.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材料是(D 基因工程疫苗)19.主要刺激粒细胞系前体细胞分化的CK是(B G-CSF )20.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Ig是(B 凝聚的IgA)21.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D 自身免疫(病))22.下列对HLAⅡ类分子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B 识别与递呈内源性抗原肽)23.APC递呈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是(B MHCⅡ类分子)24.对NK细胞的错误描述是(D 杀伤靶细胞受MHC限制)2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表示(C 已感染过结核而获得了抗结核杆菌的细胞免疫能力)26.Ⅲ型超敏反应涉及多种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除了(D IgE )27.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C 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28.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是(C 通过细胞因子受体发挥作用)29.有宫内感染的新生儿,脐血中升高的Ig是(A IgM)30.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B IgG )31.Th2细胞通过分泌哪种CK抑制Th1细胞(B IL-4 )32.迟发性超敏反应皮肤试验阳性与下列哪些免疫分子、免疫细胞有关?(B Ag、Th1、MФ、CK )33.对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的各项描述中,错误的是(A 适用于已查明而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的个体)34.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 IgM )35.IDC的特点是(D 高表达MHC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能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36.活化T细胞表面表达的HLA分子有(C A与B均有)37.下列对T细胞活化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C 第二信号是T细胞的CD28与APC的B7分子的结合)38.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C C5b6789 )39.根据单元型遗传规律,同胞之间2个单元型完全相同的几率是(B 25%)40.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Ig是(D IgE )41.下列对MHC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C HLA复合体位于第17号染色体)42.CD4+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其主要炎症细胞是(A 巨噬细胞)43.下列对HLAⅠ类分子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D 分布于有核细胞表面)44.病人反复局部注射胰岛素,引起局部红肿、出血和坏死,与此有关的超敏反应是:(C Ⅲ型超敏反应)45.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B IgG )46.再次免疫应答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是(D 以上全对)47.既具有调理作用,又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裂解成分是(DC3b)48.Th1细胞的功能是(D 促进细胞免疫应答)49.下列对T细胞双识别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C TCR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识别MHC分子)50.LC的特点是(C 摄取处理抗原能力强)51.Th1细胞通过分泌哪种CK抑制Th2细胞(A IFN-γ)52.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APC是(A IDC )53.TNF-α的主要产生细胞是(A 单核/巨噬细胞)54.CD8+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C 靶细胞发生裂解和凋亡)55.通常所指TCR对抗原的识别是指(C TCR对MHC:抗原肽的双识别)56.下列补体裂解成分中,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A C3a)57.对于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描述,错误的是(B 有抗原特异性)58.预防因Rh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有效措施是:(A 在第一胎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抗Rh血清)59.HLAⅡ类分子主要表达于(A 树突状细胞)60.下列对IFN的描述是正确,除了(B IFN-γ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61.可通过内分泌方式作用于远处细胞的CK是(A IL-1)62.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D 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63.能够抵抗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B 芽胞)64.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是(A 荚膜)65.干扰素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的?(B 中和外毒素)66.与Ⅰ型超敏反应无关的细胞是(B NK细胞)67.MHCⅡ类分子递呈抗原的特点是(D MHCⅡ类分子: 抗原肽复合物递呈给CD4+ T细胞)68.列提示乙肝传染性强的血清学指标是(D 抗HBc )69.常引起内源性感染的厌氧菌为(C 脆弱类杆菌)70.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与下列细菌感染有关(D 幽门螺杆菌)71.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病有关的补体成分是(D C2a)72.下列病毒中,属于缺陷病毒的是(D HDV )单选题73.实验室培养真菌常用(A 沙保培养基)74.下列叙述哪项是错的?(C F质粒决定细菌的耐药性)7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致病机理为破坏(A CD4+T细胞)76.具有高度感染性的衣原体形态为(A 原体)77.病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引起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称(C 败血症)78.构成细菌侵袭力的是(C 荚膜、菌毛和侵袭性酶类)79.检测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中,哪项不能从血清中检测到?(B HBcAg)80.由蚊虫叮咬可传播的病为(B 流行性乙型脑炎)81.急性肾小球肾炎由哪种细菌引起?(B A群链球菌)82.能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B 支原体)83.紫外线最适合于下列物品的消毒(D 手术室空气)84.以外毒素作为主要致病物质的细菌是(C 霍乱弧菌)85.除什么病外,下列传染病愈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C 流行性感冒)86.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性代谢产物的是(D 抗毒素)8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B 外膜)88.下列什么传染性疾病外,目前可用疫苗预防(B 梅毒)89.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常用于(D 风湿病的辅助诊断)90.钩端螺旋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B 接触疫水或疫土)91.鼠疫的传播主要通过(B 蚤)92.下列哪个概念是错误的?(D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是医院感染常见菌)93.下列病毒中,核酸类型为DNA的是(B 乙肝病毒)9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A AIDS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填空题1、免疫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2、免疫的防御功能正常时表现为(抗感染--),如水平过高可导致( 超敏反应) 的发生,如水平过低可导致( 免疫缺陷)。

免疫学第十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课件

免疫学第十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课件

1. 外源性抗原的摄取
• 通过胞吞作用,外源性抗原由细胞外进入 细胞内,形成内体。
• 内体:胞吞的抗原被质膜包围形成的空泡, 是外源性抗原加工的场所。
• 内体成熟后与溶酶体融合。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 MHCⅡ类途径。 • 分为抗原的摄取、加工、 MHCⅡ类分子的
合成与转运、MHCⅡ类分子荷肽、递呈几个 阶段。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小分子抗原肽后,与MHC-I类分子结合,形 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供CD8+T 细胞识别的过程。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 组织抗原等主要经此途径递呈。其具体过 程如下: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生物学特征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
1.来源及组织分布: • 骨髓造血干细胞髓样干细胞单核母细
胞前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组织中的各 种巨噬细胞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大二上学期免疫学习题库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大二上学期免疫学习题库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
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
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
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E.将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
4.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DC是重要的专职APC
B.FDC滞留抗原-抗体复合物于细胞表面,有利于B淋巴细胞摄取抗原
C. DC提呈外源性抗原能力强
D.DC提呈内源性抗原能力强
E.DC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
5.下列哪种物质与MHC- II类分子抗原提呈有关
A. Ii B.LMP C.TAP1 D.泛素E. TAP2
6.关于APC提呈抗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内源性抗原经APC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
A.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上皮细胞D.B淋巴细胞E.成纤维细胞
10.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形态呈树突状
B.高水平表达MHC- II类分子
C.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强,摄取抗原能力弱
D.未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弱,摄取抗原能力强
E.细胞膜上有SmIg
11.体内最重要的APC
三、名词解释
(见网络课件内容)
四、问答题
1.内源性抗原是指APC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的细胞所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以及胞内某些自身成分等。提呈内源性抗原的APC主要是一些病毒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等广义的APC。
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又称为胞质溶胶或MHC-I类途径,其具体过程是:指内源性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合成的蛋白被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LMP)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8-13个氨基酸)后,经TAP转运至内质网,在内质网中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APC表面,供CD8+T细胞的TCR识别。

免疫学复习资料汇总

免疫学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绪论1.世界上第一个疫苗:牛痘,防备天花第二章免疫器官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免疫细胞——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扬功能的物质根底2.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功能:免疫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粘膜免疫系统。

功能: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3.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4.胸腺细胞的概念:成熟T细胞的前体细胞5.骨髓:其内的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共同祖先,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6.生发中心:B细胞同意抗原刺激后发生活化和扩增的区域。

7.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胚胎期的造血器官。

第三章抗原1.抗原:是一类能被T、B淋巴细胞识不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免疫反响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有免疫原性一定同时有抗原性〔对〕;有抗原性一定同时有免疫原性〔错〕3.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载体:与半抗原结合而给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半抗原+载体〔蛋白质〕——完全抗原4.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异物性:一般来讲,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理化状态:分子大小:分子量〔一般在10Kpa左右〕化学组成与结构:蛋白质>多糖>核酸、脂类物理性状:细胞性〔颗粒性〕>可溶性〔分子状态〕与宿主相关的因素:机体的遗传因素年龄、性不和健康状况抗原进进机体的途径、数量〔剂量〕: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5.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全然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全然单位。

6.抗原决定簇的分类:构象表位:能被B细胞识不线性表位:能被T细胞识不7.共同表位: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表位。

抗原递呈细胞名词解释

抗原递呈细胞名词解释

抗原递呈细胞名词解释
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简称APC)是一类免疫系统中的专门细胞,负责捕获、处理和展示抗原给免疫系统中的其他细胞,以激活和调节免疫反应。

APC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巨噬细胞(Macrophages)和B淋巴细胞(B Lymphocytes)。

它们在体内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分布广泛,并具有相似的功能:通过识别并结合抗原,将其内部化,并将抗原片段加工成能够与T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的复合物,最终将抗原片段展示在细胞表面上。

这种展示过程被称为抗原递呈。

抗原递呈细胞起到了连接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桥梁作用。

当抗原递呈细胞捕获到外来的抗原后,它们会迁移至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在那里与特异性的T细胞相遇。

这个过程引发了免疫应答的启动,激活和扩增免疫细胞的数量,并促进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除了抗原递呈的作用外,APC还能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调节免疫反应的程度和方向。

它们在感染、肿瘤免疫监视以及自身免疫等免疫相关疾病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抗原递呈细胞是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细胞类型,通过捕获、处理和展示抗原来引发和调节免疫反应,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袭和异常细胞的威胁。

抗原呈递细胞和抗原呈递 APC

抗原呈递细胞和抗原呈递 APC
1. 活化初始化和效应性 T 细胞 2. 递呈抗原给T细胞(第一信号), 并提供第二信号 3. PAMP分子增强APC的抗原递呈能力 4. APC 和 T 细胞的双向作用
抗原递呈细胞 (APC)
1. 活化初始化和效应性 T 细胞 • 都表达 MHC II类分子 • 树突状细胞活化初始化 T 细胞 • 巨噬细胞和B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相 互作用
• 外源性途径:细胞外环境中蛋白抗原被内吞至吞 噬体 抗原肽-MHC II类分子 CD4 辅助性T细胞
树突状细胞的两种主要亚型
经典DC(Conventional DC, cDC) 浆细胞样DC (Plasmacytoid DC, pDC)
表皮朗格汉氏细胞
The Langerhans cell is named after Paul Langerhans, a German physician and anatomist, who discovered the cells at the age of 21 while he was a medical student. Because of their dendritic nature, he mistakenly identified the cells as part of the nervous system.
• 转运含8-16氨基酸残基的多 肽
• 转运羧基端为疏水或碱性 残基的多肽
• MHC I类分子的 α 重链和β2微球蛋白在内质网中合成
• 伴侣蛋白协助新合成的α 链的折叠及与β2m组装成完整的MHC I类分子
• TAP、Tapasin、钙联蛋白、钙网蛋白和羟基氧化还原酶Erp57等形成了 一抗原肽装载复合物
杀伤靶细胞
活化巨噬细胞
产生抗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大量MHC-Ⅱ类分子及树枝状突起,包括:
血液DC 郎格汉斯细胞(表皮和消化管) 间质DC(心、肝、肺、肾、消化管) 面纱细胞(淋巴) 交错突细胞(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它们是一种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现形式,以胞饮
的方式捕获抗原。
扫描电镜图 左:面纱细胞 右:培养的树突状细胞
I 郎格汉斯细胞 ( Langerhan’s cells )
不成熟DC和成熟DC的特点
不成熟DC
成熟DC
形态 抗原摄取能力 胞浆内MHC含量 表面MHC-II类分子水平 表面协同刺激分子水平 表面FcR水平 IL-12分泌水平 活化初始T细胞能力
星形 强 多 低 低 高 低 无/很弱
树枝状突起 弱或无 少 高 高 低 高 强
3. DC的组织分布,分类及功能性亚群
是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细胞
形态:多伪足,呈树突状 分布于全身除脑以外的各脏器 通过胞饮摄入抗原,对颗粒性抗原的吞噬能力很弱
1、DC的特点: • 高水平表达MHC-II类分子 • 表达参与抗原摄取和转运的特殊膜受体 • 能有效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迁移至T细胞区 • 抗原提呈效率高 • 能活化初始T细胞
glomerulus ) – 小神经胶质细胞 Microglia ( brain ) – 肺泡巨噬细胞 Alveolar macrophages ( lung ) – 组织细胞 Histiocyte ( connective tissue )
(1)淋巴样组织中的DC
• 并指状DC: 分布于淋巴组织胸腺依赖区和次
级淋巴组织
• 滤胞样DC: 分布于外周淋巴器官淋巴滤泡生
发中心
• 边缘区DC
(2)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间质性DC: 分布于实质器官间质毛细血管附近 郎格汉斯细胞: 位于表皮和胃肠上皮部位
(3)体液中的DC 输入淋巴液中的DC及外周血中的DC
第10章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的递呈
概念(Definition)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
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并将抗原信息向 T细胞递呈的细胞称为APC。
The recognition of MHC antigens by T cell requires cell-cell contact, cells that express MHC molecules involved in presentation of antigens to T cells are called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
T cell
APC
Definition
专职APC (professional APC) :一般所谓的抗
原 递呈细 胞只 指 M 、树 突状 细胞 (DC ) 和 B细 胞 表达 MHCⅡ类分子的细胞。
非专职性APC:加工、处理、提呈抗原能力弱的 APC。如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内源性靶细胞等。
存在皮肤组织
上皮组织中的LC(1,普通光镜)捕捉外来抗原后即进入 淋巴结的T细胞区,成为IDC(2,扫描电镜照片)。
II 并指状树突细胞(interdigitating DC)
存在于淋巴组织的胸腺依赖区
IDC表达高水平的II 类MHC分子和共刺激 分子B7,具有激活T 细胞的能力。
III 滤泡树突细胞(folicular DC, FDC)
多能干细胞
IL-3

G-CSF
髓样干细胞

GM-CSF
M-CSF GM-CSF

单核细胞


穿越内皮

细胞单层



巨噬细胞
伪足
The mononuclear phagocytic system consists of monocytes circulating in the blood and macrophages in the tissue.
FDC定居于淋巴结淋巴滤泡生发中心
FDC通过Fc受体 和补体受体捕获 被致敏的抗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将其递呈给B 细胞
FDC B cells
4. DC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表达多种趋化性细胞因子 • 通过表面丰富的MHC-抗原肽结合大量TCR; • 高表达辅助刺激分子; • 高表达粘附分子; • 分泌IL-12等细胞因子。
Monocyte
Nucleus lysosome
Macrophage
Nucleus
Phagosome
Pseudopodia
Phagosome
Phagosome
lysosome
Phagosome
Macrophage
--Different names in different tissues
– 单核细胞 Monocyte ( blood ) – 库普弗细胞 Kupffer cells ( liver ) – 肾小球间质细胞 Mesangial cells ( kidney
二、单核巨噬细胞
(monocytes and macrophages)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 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 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
• 骨髓内中的髓样干细胞受细胞因子的作用发 育成前单核细胞。前单核细胞进一步发育成 为单核细胞进入血流。然后移行至全身各组 织器官内,发育成熟为巨噬细胞。
靶细胞:如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等,其合成 Ag为内源性Ag。
一、Dendritic cells (树突细胞)
树突细胞是骨髓衍生的专职提呈抗原至B 或T 细胞,启动初期免疫反应。
Dendritic cells are bone marrow-derived cells specialized to present antigen to B or T cells in order to initiate a primary immune response.
2、DC的来源:
骨髓DC前体 血流 非淋巴组织 分化
上皮组织、胃肠道、生殖道和 泌尿管道、气道以及实质脏器的间质
非成熟DC
定居
具有很强的摄取、处理和加工 抗原的能力,但提呈抗原能力弱
细胞因子和抗原刺激下
DC细胞成熟并迁移进入局部淋巴结
摄取、处理和加工抗原的能力变弱, 但提呈抗原能力逐渐增强
树突状细胞迁移成熟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