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的电磁学研究

合集下载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与法拉第定律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与法拉第定律

工业生产
利用电磁感应实 现生产自动化
通讯科技
电磁感应技术提 高通讯效率
医学影像
医学利用电磁感 应技术进行影像
诊断
● 02
第2章 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电动势的概念
电动势的定义
电动势是指单位正电荷在 电路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电动势等于电路中单位电 荷所获得的能量
电动势和电压的区别
电动势是指感应电流产生 电压的根本原因
● 0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电磁感应现象的总结
01 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性
影响科学发展进程
02 法拉第定律的应用价值
推动电磁技术发展
03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展趋势
未来应用前景展望
未来电磁感应技术的展望
电磁感应技术的发 展方向
智能化应用 绿色能源技术
电磁感应技术的创 新应用
医疗设备 智能交通系统
电磁感应技术的社会 影响
感生电动势的应用
感生电动势 的产生原理
霍尔效应
感生电动势 的应用领域
发电机、变压器
感生电动势 与感应电动 势的区别
方向不同
磁通量的概念
磁通量是磁感应强度在一定面积上的总量,通常 用Φ表示。根据磁通量的定义,磁通量可以通过 在磁场中的磁感应线的数量来表示,计算方法为 磁感应强度乘以面积。磁通量与法拉第定律的关 系紧密,是电磁感应现象中的重要物理量。
总结
电磁感应是电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法拉第定律 提供了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关键数学工具,实验 验证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理论的正确性。深入研究 电磁感应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磁场的特 性和应用。
● 04
第四章 电磁感应的应用
发电机原理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是电磁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也是电磁波理论中的重要基础。

该原理由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是指一个导体中,如果有磁场线或磁通通过,那么该导体内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本文将从原理、应用以及实验三个方面来阐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一、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又称为法拉第定律。

该定律表明:当一个导体相对于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有变化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换句话说,磁场的变化是导致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

这里所说的磁场可以是恒定的磁场,也可以是变化的磁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公式可以表示为:ε = -dΦ / d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Φ表示磁通量,t表示时间,d表示微小的变化。

这个公式可以解释为:如果一个线圈或导体被放置在一个磁场中,且磁通量发生变化,则在线圈或导体中将产生一定的电动势,这就是感应电动势。

二、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广泛应用于电磁感应传感器、变压器、电机、发电机等领域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用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发电机通过将导体圆盘和磁体排列在一起,然后通过转动导体圆盘,产生旋转磁通,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驱动电流产生。

另外,电磁感应传感器是另一种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实例。

这种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转向器的位置,或者用于检测机器人的关节位置。

这些任务都需要测量一个导体在磁场中的位置,并从导体中获得感应电流。

三、实验为了更好地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这些实验可以展示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实验,可以用来演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将一个螺形导线放在一块磁铁上,将一个电池与一个电灯泡连接到导线的两端。

当磁铁靠近导线时,灯泡就会发光,因为在导线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当磁铁被远离导线时,灯泡就会熄灭。

这个实验后可以改进,用来演示变压器的原理。

总之,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是电磁学的基础定律之一,了解这个原理对于深入理解电磁学及其应用来说至关重要。

物理学史3.7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物理学史3.7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3.7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1820年起,电磁热席卷欧洲,研究结果大量发表,众说纷纭,真伪难辨。

1821年英国哲学学报(Annal of Philosophy)杂志编辑约法拉第写一篇关于电磁问题的述评,这件事导致法拉第开始了电磁学的研究。

法拉第当时正在英国皇家研究所做化学研究工作。

他原来是文具店学徒工,从小热爱科学,奋发自学。

由于化学家戴维的帮助,进到皇家研究所的实验室当了戴维的助手,1821年受任为皇家研究所实验室主任。

法拉第在整理电磁学文献时,为了判断各种学说的真伪,亲自做了许多实验,其中包括奥斯特和安培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新现象:如果在载流导线附近只有磁铁的一个极,磁铁就会围绕导线旋转:反之,如果在磁极周围有载流导线,这导线也会绕磁极旋转,如图3-9。

这就是电磁旋转现象。

与此同时,法拉第对安培的“分子电流”理论提出不同看法。

他设计了一个表演。

取一支玻璃管,在上面缠以绝缘导线,做成螺线管,水平地半浸于水中。

然后在水面上漂浮一只长磁针。

按照安培的观点,载流螺线管对应于长条磁铁,螺线管的一端相当于南极,另一端相当北极。

磁针如果是南极指着螺线管的北极,应该会吸向螺线管的北极并停于北极的一端。

法拉第指出,这与实验结果不符。

他做的实验是磁针的南极继续穿过螺线管,直至磁针的南极接近螺线管的南极。

法拉第论证说,如果磁针是单极的,它就会沿磁力线无休止地运动下去,就象电磁旋转器那样。

法拉第认为,和载流螺线管对应的不是实心磁体,而应是圆筒形磁铁。

安培则反驳说,圆筒形磁铁和螺线管并不一样。

按照他的分子电流假设,圆筒形磁铁中的电流是一小圈一小圈,而线圈中的电流是沿着大圈的(如图3-10)。

为了证明圆筒形磁铁中的电流是互相抵消的,他当众作了一个表演:把绝缘导线绕许多圈,做成线圈,在线圈内部放一个用薄铜片做成的圆环,取一磁棒置于圆环近旁,如果铜环里有宏观电流,磁棒就会驱使铜环偏转。

否则,只可能有分子电流。

安培的实验表明铜环里只有分子电流。

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方法与结果

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方法与结果

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方法与结果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揭示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该定律的实验方法和结果,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探究。

首先,为了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材料:一个长导线圈、一个磁铁、一个直流电源、一个螺旋测微计、一只开关和一只示波器。

实验一:探究导线移动速度对电磁感应的影响1. 将长导线圈连接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并通过螺旋测微计固定在一张光滑的水平面上。

2. 将磁铁靠近导线圈,注意磁铁的北极和南极的位置。

3. 在示波器上调节适当的时间和电压参数,并将示波器连接到导线圈上。

4. 在实验过程中,缓慢移动导线圈,观察示波器上的电流信号。

实验结果显示,当导线圈静止时,示波器上不显示电流信号。

然而,当导线圈相对于磁铁移动时,示波器上出现了随导线圈运动而改变的电流信号。

这表明导线圈相对磁铁的移动速度与感应到的电流强度有关。

实验二:探究磁场强度对电磁感应的影响1. 将长导线圈连接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并通过螺旋测微计固定在一张光滑的水平面上。

2. 在示波器上调节适当的时间和电压参数,并将示波器连接到导线圈上。

3. 将磁铁悬挂在导线圈上方约10厘米的位置,并通过开关控制直流电源的通断。

实验结果显示,当直流电源通断时,示波器上出现了相应的电流信号。

当直流电源通电时,导线圈中的电流信号显示为一个方向;当直流电源断电时,导线圈中的电流信号显示为相反方向。

这说明改变磁场强度也会影响感应到的电流方向。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指出,通过导线的磁力线的变化可以感应出电流的存在,其大小与变化速度成正比。

当导线相对于磁场运动时,感应出的电流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由此可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揭示了磁场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利。

例如,发电机的原理就是基于该定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探索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及应用

探索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及应用

探索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及应用引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导体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本文将通过实验探索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阐述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实验一:磁铁穿过线圈实验目的: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原理:当磁铁穿过线圈时,由于磁感线的变化,线圈中的电流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磁铁和一个线圈。

2. 将线圈接入一个示波器,调节示波器使其显示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 将磁铁快速穿过线圈的中心。

4. 观察示波器上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在磁铁穿过线圈的瞬间,示波器上显示的电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随后回归到零值。

实验分析: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场穿过线圈时,导体中的电流会随之产生。

因此,在磁铁穿过线圈的瞬间,线圈中会产生瞬时电流,进而产生感应电动势。

实验二: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实验目的: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发电机是利用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引起电磁感应的装置,通过转动磁铁和线圈的相对运动产生电能。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磁铁和一个线圈。

2. 将线圈连接到一块电阻上,并将电阻接入电路中。

3. 保持磁铁静止,转动线圈。

4. 观察电路中电阻上的电压,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当线圈转动时,电路中的电压明显升高,电阻上出现了电流。

实验分析:在发电机中,当磁铁通过线圈时,线圈会受到磁通量的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

将线圈连接到电路中,电流便会通过电阻产生功率,从而发电。

实际应用:1. 发电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使得发电成为可能。

利用发电机,我们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满足我们生活和工业上的用电需求。

2. 电磁感应传感器:电磁感应技术在温度计、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中广泛应用。

传感器中的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压可以通过测量来得知温度、压力等物理量的变化。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故事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故事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故事
19世纪,法拉第研究磁场,想出了一个想法:磁场的变化是否会引起电流的变化呢?于是他开始了电磁感应实验的探索,最终发现了
电磁感应现象。

首先,法拉第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将铁环包围在一根导线旁边。

他发现,当通过这根导线通电时,铁环中会出现一个磁场,但是当导
线上的电流变化时,铁环中也会出现电流。

这意味着磁场和电流之间
存在某种联系。

接着,法拉第进行了更加具体的实验。

他将一个金属环套在一个
木制的圆形框架上,并放置在连接两个电极的电导线的中心。

当电导
线通电时,金属环中会产生电流,但当导线上的电流改变时,金属环
中也会出现电流。

这实际上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存在。

在这些实验中,法拉第也注意到,电磁感应现象与导线和磁场的
相对运动速度有关。

具体来说,当导线相对于磁场运动时,电磁感应
现象就会发生。

这个原理现在被称为法拉第定律。

事实上,在法拉第之前,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电场和磁场之间
的关系。

例如,欧姆定律已经确定了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而安培
定律则使我们能够了解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但法拉第的贡献在于
他将电场和磁场结合起来,提出了电磁感应现象。

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制造各种电器,例如发
电机。

通过旋转导线,我们可以通过电磁感应来产生电流。

这个过程
被称为“机械化电磁感应”。

法拉第的成果不仅开创了新的领域——
电磁学,而且对我们理解电子学、电力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电磁感应定律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

电磁感应定律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
磁悬浮列车的优势:速度快、无摩擦、低噪音、低能耗
无线充电的原理
法拉第电磁感 应定律:变化 的磁场会产生
电场
无线充电原理: 通过磁场的变 化产生电流,
为设备充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无线充电设备: 发射器和接收

应用场景:手 机、耳机、智 能手表等电子
产品
法拉第电磁感应 实验的意义
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
验证了电磁感应 定律,为发电机 和感应电动机的 发明奠定了基础。
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变换 和电能传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过改变输入输出的匝数比,实现 电压的变换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 要设备之一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揭示了磁场与电流的相互作用关系
磁悬浮技术: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于轨道之上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改变磁场的极性,从而实现列车的加速 和减速
实验意义:为电磁感应定律 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法拉第的实验探索与发现
法拉第通过实验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法拉第在实验中发现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即变化的磁场。
法拉第通过实验进一步揭示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从而完善了电磁感应定 律。
法拉第的实验探索与发现对于电磁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 持。
电磁感应定律与法拉第 电磁感应实验
汇报人:XXX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
0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的原 理
0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的应 用
04

大学物理中的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研究

大学物理中的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研究

大学物理中的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研究大学物理中的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研究在大学物理学中,电磁感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感应的基础原理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科技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研究,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提出与表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由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在19世纪初提出的。

该定律描述了磁场变化引发感应电流的现象。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

该定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ε = -dΦ/d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Φ表示磁通量,t表示时间,d/dt表示对时间的微分运算。

2. 研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重要实验为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实验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

他将一个线圈与一个磁铁放在一起,并使磁铁相对线圈运动。

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可以发现当磁铁相对线圈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表明在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这一实验结果验证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正确性。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应用案例:3.1 发电机发电机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当导体线圈处于磁场中,并通过旋转或震动等方式改变磁通量时,感应电动势被激发,从而在导线中产生电流。

这一电流可以被用来驱动设备或供电。

发电机是现代发电设备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

3.2 变压器变压器也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原理。

当交流电通过一个线圈时,线圈中的磁场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磁通量的变化。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通量会在另一个线圈中诱发感应电动势。

通过绕制不同匝数的线圈,可以实现电压的升降变换。

3.3 感应炉感应炉是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产物之一。

感应炉通过交变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并利用感应电流中的焦耳热来加热物体。

研究电磁感应的法拉第定律与电流的关系

研究电磁感应的法拉第定律与电流的关系

验证影响因素
实验数据 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与结论
综合影响 验证法拉第定律
探索电磁感应的深层规律
电磁感应现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通过研究磁场 强度、磁通量变化速率和导体特性等因素,揭示 了电磁感应的内在关联。实验设计可帮助验证这 些影响因素对电磁感应的影响规律,为法拉第定 律与电流关系的理解提供重要依据。
工作原理
通过热传导产生 电流
应用范围
工业生产、科学 实验等领域
优势
稳定性高、精确 度好
结构
由两种不同金属 连接而成
热电转换效率的优化
方法和策略
提高材料导热性能 优化热电偶结构设计 控制温度差异条件
效率提升
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降低能量损失 提升系统热利用率
指导作用
推动热电转换设备技术发 展 促进节能环保理念落地 促使工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 03
第3章 电磁感应现象的影响 因素
磁场强度对电磁 感应的影响
磁场强度的增加会导 致电磁感应效应增强。 当磁场强度不同时, 感应电流的变化也会 有所不同。通过实验 探究不同磁场强度下 的感应电流变化,以 及磁场方向和位置对 电磁感应效应的影响 机理。
磁通量变化速率的影响
探究法拉第 定律关系
研究背景与意义
电磁感应的法拉第定律是电磁学的基础定律之一, 描述了磁场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现象。对法拉第 定律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磁感应的机 理,进而应用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控制和设计中。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一法拉第 定律
电压的大小与电 磁感应的速率成
正比
第二法拉第 定律
感应电流的方向 使引起感应电流 的磁通量变化所 产生的磁场方向
定律内涵解释

电磁感应的奥秘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探究

电磁感应的奥秘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探究

电磁感应的奥秘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的奥秘: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探究引言: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其背后蕴藏着奥秘的物理原理。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是揭示电磁感应本质的经典实验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的探究,揭开电磁感应的神秘面纱。

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的基本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是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于1831年提出的,通过改变磁场强度或导体周围的磁通量来诱导出电动势和电流。

实验通常采用一个导体线圈和一个磁铁来构建。

当导体线圈与磁铁相对运动时,导体中就会诱导出电流。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的具体过程1. 实验装置搭建:准备一个导体线圈和一个磁铁,将它们安放在一起,保持一定的相对运动自由度。

2. 磁场变化:改变磁铁与导体线圈的相对位置或改变磁铁的强度,使磁场发生变化。

3. 电流诱导:观察导体线圈中是否产生电流。

可以通过连接电路中的灯泡或伏特计来验证电流的存在。

4. 分析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时的参数变化、电路的连接方式和测量结果。

三、电磁感应的物理原理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发现,当磁场变化时,导体内部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流。

而磁场的强度和变化速率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相关。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变化率成正比。

2. 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中,磁场通过导体线圈的总磁通量是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重要因素。

当磁通量改变时,感应电动势就会产生。

四、电磁感应的应用与意义电磁感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和感应炉等各种电力设备。

它不仅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也为科学家们深入研究电磁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结论:通过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的探究,我们发现磁场变化会诱导出电动势和电流的现象,这就是电磁感应的奥秘所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不仅揭示了电磁感应的本质,也为后续的电磁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电磁感应的应用也广泛而深远,推动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电磁感应中的法拉第定律研究

电磁感应中的法拉第定律研究

电磁感应中的法拉第定律研究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而在电磁感应的研究中,法拉第定律是一个基础而且重要的定律。

本文将探讨法拉第定律的研究。

1. 法拉第定律的基本原理法拉第定律是由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在1831年提出的。

该定律描述了磁场变化引起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根据法拉第定律,当一个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 法拉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法拉第定律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即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ε = -dΦ/dt。

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Φ表示磁通量,dt表示时间的微小变化量。

这个公式说明了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反比。

3. 法拉第定律的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法拉第定律,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法拉第将一个线圈放置在一个磁铁附近,并将线圈的一端连接到一个电灯泡。

当法拉第移动磁铁时,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从而点亮了电灯泡。

这个实验结果验证了法拉第定律的正确性。

4. 法拉第定律的应用法拉第定律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原理。

发电机利用法拉第定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当发电机中的线圈旋转时,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

而变压器则利用法拉第定律实现电压的升降。

5. 法拉第定律的发展和扩展法拉第定律在迈克尔·法拉第提出后,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和扩展。

其中最著名的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发展。

麦克斯韦方程组将法拉第定律与其他电磁学定律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电磁学的基础理论。

6. 法拉第定律的局限性虽然法拉第定律在描述电磁感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在高速变化的磁场中,法拉第定律可能不适用。

此外,法拉第定律只适用于闭合线圈,对于开放线路的电磁感应现象无法解释。

总之,法拉第定律是电磁学中的一个基础定律,描述了磁场变化引起的感应电动势。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描述了磁场和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这个原理对于我们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是指,当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者磁场的强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这个原理是由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的。

这个原理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都是基于这个原理工作的。

在电动机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磁场与外部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力矩,使得电动机转动。

在发电机中,通过旋转导体产生的磁场与外部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电动势,产生电流。

在变压器中,通过变换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实现电压的升降。

除了电器设备,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

例如,磁共振成像技术就是基于这个原理工作的。

在磁共振成像中,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使得人体内部的原子核发生共振,从而产生信号,用于成像。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是电磁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描述了磁场和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这个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电器设备、医学成像等多个领域。

法拉第效应实验报告

法拉第效应实验报告

法拉第效应实验报告法拉第效应是指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这一现象是由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在19世纪首次发现并描述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来观察和验证法拉第效应的存在,并对其产生的原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实验材料和装置:1. 直流电源。

2. 导线。

3. 磁铁。

4. 电压表。

实验步骤:1. 将直流电源连接好,接通电源。

2. 将导线绕制成一个小圈,将磁铁放入圈内。

3. 将电压表连接到导线两端,观察电压表的读数。

实验结果: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明显的电压表读数变化。

当磁铁在导线圈内运动时,电压表的读数随之发生变化,表明在导线两端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这一现象正是法拉第效应的典型表现。

实验分析:根据法拉第效应的原理,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从而在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一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的速度、磁场的强度以及导体的长度等因素有关。

在本次实验中,磁铁在导线圈内运动,导致导线内的自由电子受到磁场力的作用,从而产生了感应电动势,表现为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法拉第效应的存在,并对其产生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法拉第效应在现代电磁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对于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设计电磁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法拉第效应是电磁学中的重要现象,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本次实验能够对大家对法拉第效应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对电磁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

法拉第实验的科学原理

法拉第实验的科学原理

法拉第实验的科学原理
法拉第实验是法拉第在1831年设计和进行的实验,通过该实验,法拉第揭示了电磁感应现象的一条重要规律,即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当导体内有一个闭合线圈,磁场磁通量变化时,会在闭合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下面将详细介绍法拉第实验的科学原理。

法拉第实验的主要设备是一个闭合线圈和一个磁铁。

闭合线圈由导体材料制成,可以是铜线圈或导体线圈的组合。

磁铁被放置在闭合线圈的附近,可以靠近或离开闭合线圈。

科学原理如下:
1. 磁场的产生:当磁铁靠近闭合线圈时,磁铁产生的磁场穿过闭合线圈的每个回路。

这个磁场可以通过库仑定律中的洛伦兹力来描述,洛伦兹力指的是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2. 磁通量的变化:当磁铁靠近或远离闭合线圈时,磁铁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磁通量是磁场通过闭合线圈的表面积的乘积,用Φ表示。

当磁场的强度变化时,磁通量Φ也会随之变化。

3. 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通量的变化会引起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感应电动势可以通过磁通量Φ对时间t的导数来计算,即ε= -dΦ/dt。

感应电动势的负号表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方向相反。

4. 感应电动势的电流:当感应电动势产生后,如果闭合线圈是一个导体,电荷会开始在线圈内运动,产生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闭合线圈中的电流可以通过感应电动势除以线圈的电阻来计算,即I = ε/R。

综上所述,法拉第实验的科学原理主要包括磁场的产生、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和感应电动势的电流。

该实验揭示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并为电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法拉第的电磁学研究

法拉第的电磁学研究

法拉第的电磁学研究李佳41111072物理1102法拉第(Miched Faraday,1791-1867)是19世纪电磁学领域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

他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而是通过刻苦自学成才。

他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磁旋转现象和电磁感应现象,用力线概念描述电磁作用,这些工作为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铺平了道路。

一、电磁偏转现象的发现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消息传到英国后,法拉第开始关注电磁学的进展情况,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工作,由此导致他发现电磁旋转现象等重要成果。

法拉第关于电磁旋转现象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821年9月3日至10日,法拉第进行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发现了电磁旋转现象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同年12月21日至25日,他对地磁和电流之间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1823年1月23日至28日,他做了一些判决性实验,对电磁旋转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1821年9月3日,法拉第将一段导线与伏打电堆连接,是其中有电流通过,然后将小磁针方在导线周围不同的位置,发现在导线周围存在4个位置,小磁针的一极在两个位置受到导线的吸引,两个位置受到导线的排斥。

因此他认为,磁极与通电导线之间的作用力并不是直线式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而是圆周力。

9月4日,他设置了简单装置。

关于磁体围绕导线转动的装置,法拉第在日记中写到:“将磁体的一极利用铂块坠入到水银面以下,只留下另外一极露出水银面,连接导线使得导线一端进入磁极附近的水银里”。

通电后磁体的一极即围绕导线的一端旋转。

至此,法拉第完成了电磁学转现象的发现。

1821年10月,法拉第在《科学季刊》上发表了《论某些新的电磁运动兼论磁学的理论》一文,其中描述了自己的这一发现。

同年12月21日至25日,法拉第对通电导线在地磁作用下的运动现象进行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他成功地使通电导线在地磁作用下进行了旋转运动。

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电磁转动效应实验的成功,大大鼓舞了法拉第在这一领域里继续进行深入探索的信心,并引导他同样想到奥斯特发现的逆效应是否存在的问题。

探索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探索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探索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引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导体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本文旨在探索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和研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和材料1. 直流电源2. 直流电动机3. 磁铁或电磁铁4. 导线5. 电压表和电流表6. 轴承7. 辅助工具(如螺丝刀、扳手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磁铁或电磁铁固定在电动机的转子上。

b. 固定电动机的轴承,确保其稳定运转。

c. 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动机的转子上的铜环,另一端连接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

d. 使用螺丝刀或扳手固定导线,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e. 将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连接到电路中,以测量感应电动势和电流的大小。

2. 实验操作:a. 打开直流电源,启动电动机,使转子开始旋转。

b. 启动电压表和电流表,记录感应电动势和电流数值。

c. 按照不同电动机转速和磁铁强度的组合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a.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以便于后续分析。

b. 分析数据,观察感应电动势与电流、转速、磁铁强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c. 根据实验结果,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进行结果解释和讨论。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1. 感应电动势与电流:实验结果表明,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电流存在一定关联性。

随着电流的增大,感应电动势也随之增大。

这符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的基本原理。

2. 感应电动势与转速: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感应电动势的大小随着电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这表明,转子的旋转速度对于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3. 感应电动势与磁铁强度:实验中改变磁铁的强度,我们可以观察到感应电动势特征的变化。

随着磁铁强度的增加,感应电动势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结论通过探索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我们验证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正确性,并深入了解了感应电动势与电流、转速和磁铁强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探秘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历程

探秘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历程

探秘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历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揭示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

本文将带您探秘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历程,介绍相关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以及这一定律的重要意义。

19世纪初,当时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电磁现象,并尝试寻找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是一个英国物理学家,他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现象,即通过磁场的变化可以诱导电流的产生。

这一现象引发了法拉第进行一系列深入研究的兴趣。

为了探索这一现象的规律,法拉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他采用了一根导体线圈,并将其接通电源。

然后,他将一个磁铁靠近导体线圈,并迅速接近和远离它。

在这个过程中,法拉第观察到导体线圈两端会产生明显的电压。

这一现象被称为电磁感应现象,即通过磁场的变化诱导电流的产生。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现象,法拉第进行了更多的实验。

他发现,当磁铁静止不动时,导体线圈中没有电流产生;而当磁铁接近或离开导体线圈时,电流才会产生。

同时,他还发现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或导体线圈的面积,可以改变电压的大小。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电磁感应现象与磁场的变化以及导体线圈的特性有关。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法拉第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他的定律可以简洁地概括为:当导体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其中,磁通量是磁场通过导体线圈的总磁力线数,它与磁场的强度以及导体线圈的面积有关。

感应电动势则是导体两端产生的电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它揭示了磁场与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电磁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它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电磁设备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

此外,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还广泛应用于电磁波的传输和无线通信等领域。

总结一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科学研究。

通过一系列仔细的实验,法拉第观察到磁场的变化可以诱导电流的产生,从而揭示了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

简述法拉第电磁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简述法拉第电磁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静电力平方反比律是如何建立的?最早提出电力平方反比定律的是普瑞斯特列。

普瑞斯特列的好友富兰克林曾观察到放在金属杯中的软木小球完全不受金属杯上电荷的影响,他把这现象告诉了普瑞斯特列,希望他重做此实验。

1766年,普瑞斯特列做了富兰克林提出的实验,他使空腔金属容器带电,发现其内表面没有电荷,而且金属容器对放于其内部的电荷明显地没有作用力。

他立刻想到这一现象与万有引力的情况非常相似。

因此他猜想电力与万有引力有相同的规律,即两个电荷间的作用力应与他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1767年普瑞斯特列写了一本《电的历史和现状》。

1769年,爱丁堡的约翰·罗伯逊首先用直接测量方法确定电力的定律,他得到两个同号电荷的排斥力与其距离的2.06次方成反比。

他推断正确的电力定律是平方反比律,他的研究结果是多年之后(1801年)发表才为人所知。

1772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遵循普瑞斯特列的思想以实验验证了电力平方反比定律。

他将一个金属球形容器固定在一绝缘支柱上。

用玻璃棒将两个金属半球固定在铰链于同一轴的两个木制框架, 使这两个半球构成与球形容器同心的绝缘导体球壳。

用一根短导线连接球形容器和两个半球,利用一根系于短导线上的丝线来移动导线。

卡文迪许先用短导线使球形容器与两半球相连。

用莱顿瓶使两半球带电,莱顿瓶的电位可事先测定,随后通过丝线将短导线抽去。

再将两半球移开,并使之放电。

然后用当时最准确的木髓球静电计检测球形容器上的带电状态。

静电计并未检测到球形容器上有任何带电的迹象。

他用实验和计算的方法得出电力与距离成反比的方次与2的差值不大于0.02。

卡文迪许的实验得出的定量结果与十三年后(1785年)库伦用扭秤直接测量所得的结果的准确度相当,但他的研究成果都没有发表。

是一百年后麦克斯韦整理卡文迪许的大量手稿时才将上述结果公诸于世的。

最为著名的是法国物理学家库伦的研究工作。

库伦曾从事毛发和金属丝扭转弹性的研究,这导致他在1777年发明了后来被称为库伦秤的扭转天平或扭秤。

1831年谁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

1831年谁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

1831年谁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1831年,法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次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

在进行实验时,他发现当磁铁在闭合线圈内运动时,线圈内会产生电流。

这一发现引发了电磁学领域的革命,也为后来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等电磁设备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法拉第的实验是在英国伦敦皇家研究所进行的。

他使用了一个铜线圈和一个磁铁,当磁铁在铜线圈内运动时,铜线圈内会产生电流。

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了电磁感应的原理,即磁场的变化会引起感应电流。

这一发现对当时的科学界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也为后来的电磁学理论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法拉第的实验结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他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电磁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电磁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法拉第之后,许多科学家们都对电磁感应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逐渐揭开了电磁学的神秘面纱。

除了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法拉第还在电磁学领域做出了许多其他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磁通量的变化会引起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他还发现了电磁感应的相互作用,即电流会产生磁场,磁场变化也会引起感应电流。

这些成果为后来的电磁学理论和技术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法拉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为后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实验和理论成果为发电机、变压器等电磁设备的发明奠定了基础,也为电磁波的发现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可以说,法拉第的发现对于电磁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1831年是电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节点,法拉第的发现为电磁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的实验和理论成果为后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可以说,法拉第的发现是电磁学领域的一次革命,也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07-34法拉第

07-34法拉第

观念的差别
1938年发现,法拉第在一封封存的信中写道: “前不久在皇家学会宣读了题为《对电做的实验工作》 的两篇论文,文中所介绍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由于其他 观点与实验而产生的一些问题使我得出结论:磁作用的 传递需要时间,即当一个磁铁作用于另一个远处的磁铁 时,产生作用的原因(我以为可以称之为磁)是逐渐地 从磁体传播开去的:这种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个 时间显然是非常短的。 我还认为,电感应也是这样传播的。我以为,磁力从 磁极出发的传播类似于起波纹的水面的振动或者空气粒 子的声振动,也就是说,我打算把振动理论应用于磁现 象,就象对声作的那样,而且这也是光现象最可能的解 释。
第三步 1864~65《电磁场的动力理论》,场论的观点 提出场理论,得到场方程 1868《关于光的电磁理论》,1873《电磁通论》
思考线索 类比描述
建立模型
深入场理论本质
五 电磁波的检验和电的应用
一、电磁波检验 赫兹(1857~1894) 1879年 柏林科学院设奖征文,检验位移电流在介质和 真空中的存在,并证明它产生磁效应.
三、电磁感应的发现
1821年末“电磁旋转 实验”:载流导线周围有 一种圆形的作用,一种 “张力”状态。
1822年“对称性思想”
磁铁
感应 感应
磁化
静电
电流
静电

电流


• 在电磁感应现象发现之前6年, 法拉第仿 照静电感应, 在日记中就使用了“感应” 这个词。
• 从法拉第的日记中看到, 明确记载的失 败就有三次:1824年12月28日; 1825年11 月28日; 1828年4月22日。
•1812年秋, 法拉第参加了戴维 ( H. Davy, 1778--1829)在 皇家研究院的4次化学讲演会 •1813年2月, 戴维推荐法拉第做了他的助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拉第的电磁学研究
李佳
41111072
物理1102
法拉第(Miched Faraday,1791-1867)是19世纪电磁学领域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

他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而是通过刻苦自学成才。

他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磁旋转现象和电磁感应现象,用力线概念描述电磁作用,这些工作为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铺平了道路。

一、电磁偏转现象的发现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消息传到英国后,法拉第开始关注电磁学的进展情况,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工作,由此导致他发现电磁旋转现象等重要成果。

法拉第关于电磁旋转现象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821年9月3日至10日,法拉第进行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发现了电磁旋转现象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同年12月21日至25日,他对地磁和电流之间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1823年1月23日至28日,他做了一些判决性实验,对电磁旋转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1821年9月3日,法拉第将一段导线与伏打电堆连接,是其中有电流通过,然后将小磁针方在导线周围不同的位置,发现在导线周围存在4个位置,小磁针的一极在两个位置受到导线的吸引,两个位置受到导线的排斥。

因此他认为,磁极与通电导线之间的作用力并不是直线式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而是圆周力。

9月4日,他设置了简单装置。

关于磁体围绕导线转动的装置,法拉第在日记中写到:“将磁体的一极利用铂块坠入到水银面以下,只留下另外一极露出水银面,连接导线使得导线一端进入磁极附近的水
银里”。

通电后磁体的一极即围绕导线的一端旋转。

至此,法拉第完成了电磁学转现象的发现。

1821年10月,法拉第在《科学季刊》上发表了《论某些新的电磁运动兼论磁学的理论》一文,其中描述了自己的这一发现。

同年12月21日至25日,法拉第对通电导线在地磁作用下的运动现象进行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他成功地使通电导线在地磁作用下进行了旋转运动。

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电磁转动效应实验的成功,大大鼓舞了法拉第在这一领域里继续进行深入探索的信心,并引导他同样想到奥斯特发现的逆效应是否存在的问题。

在1822年的日记里他写下“由电产生磁,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着手于后一个转化的艰苦探索,最终实现了由磁向电的转化。

在1821年到1831年间,法拉第曾经由于冶炼不锈钢、改良光学玻璃和研究气体的液化而常常中断这一探索,但还是不时回到这个课题上。

起初,他试图用强磁铁靠近闭合导线或用强电流使临近的闭合导线中产生出稳定的电流,但都一次次地失败了。

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在进行这一实验时偶然
发现(如右图所示),当开关合上有电流通过线圈
A的瞬间,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随后又停在原来
的位置上;当开关断开切断电流时,磁针又发生
了偏转。

这表明,一个电流通过铁环介质而感应出了另一个电流。

法拉第把这一现象称为“伏打电感应”。

这个实验通常被称为电磁感应
的发现,但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

因为法拉第虽然想到了这就是他将近十年的由磁产生电流的现象,但还没有明确地领悟到这一现象的暂态性的本质特点。

这是法拉第第一个成功的电磁感应实验。

他进一步分析了这个实验的成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她发现,只要回路中电流发生变化,就会有电磁感应产生。

同年9月24日,他在一根铁棒上绕上铁圈,将铁圈与电流计连接,在铁棒两端各放一根条形磁铁。

将铁棒反复拉进拉出时,电流计指针会不断摆动。

10月17日,他将一个螺线管与电流计连接,将一根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中,当来回拉动磁体时,指针也会左右摆动。

10月28日,法
拉第将一根铜盘置于马蹄形
磁铁之间,从铜盘的轴心和边
缘各引出导线与电流计连接,
使铜盘不停地转动,就会有持
续的电流流过电流计(如图所
示)。

这其实是世界上第一台
原始的直流发电机。

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在伦敦皇家学会宣读了他的《电学实验研究》第一辑的四篇论文:“论电流的感应”、“论从磁产生电”、“论物质的一种新的点条件”、“论阿拉果的磁现象”。

在这组论文中,法拉第总结了关于电磁感应的研究成果,将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分为五类: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稳电流;运动的磁铁;运动
的导线。

这标志着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

1845年,德国物理学家纽曼(F.E.Neumann)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虽然法拉第并没有把他的研究结果用数学公式定量表示出来,但他对于电磁感应现象的丰富研究,无疑有资格赢得发现的全部荣誉。

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当回路内部的磁通发生变化时,回路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同总磁通的时间变化率成正比,用数学公式表示如图公式表达。

三、电磁力线理论的提出
为了描述电磁作用,法拉第构想出“力线”图像。

他认为,在电荷和磁极周围空间充满了电力线和磁力线,电力线将电荷联系在一起,磁力线将磁极联系在一起,电荷和磁极的变化会引起相应的力线变化。

之后,他有引入了“电力线”的概念,设想电力也像磁力一样是通过力线传播的。

在后来的研究中,法拉第发现了磁致旋光效应、顺磁体和抗磁体等与磁性有关的现象,使他充分认识到分布于一定空间范围的磁力线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1851年,他在《磁的传导能力》论文中提到了物质的导磁性原理,认为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磁导率,顺磁体的磁导率较高,能让空间较多的磁力线通过;抗磁体的磁导率较低,组织磁力线的通过,因而会排斥磁力线。

在同年写成的《论磁力线》一文中,法拉第肯定了磁力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它可以独立于磁体而存在,不论传播多远都不会减损、破坏、消失,磁力线不是由磁体产生的,而只能为磁体所收拢。

磁力线经过磁体进入空间,又返回磁体,形成
闭合的曲线。

所以,在空间和磁体中磁力线的数目相等。

法拉第也指出了电力线和磁力线的区别:前者是有源的,非闭合的力线,因而是有极性的,决定于介质的极化状态;后者则是无源的、非闭合的力线,因而是非极性的,代表“纯空间”的一种基本力的属性。

在1852年发表的《关于磁力的物理线》一文中,法拉第强调磁力线、静电的力线、电动的力线都是物理力线,它们是通过媒介传递的近距作用力。

在1855年发表的《论磁哲学的一些观点》中,法拉第论述了力线实体性的四个标志:力线的分布可以被物质所改变;力线可以独立于物体而存在;力线具有传递力的能力;力线的传播经历时间过程。

在1857年发表的《论力的守恒》中,法拉第把“热力线”、“光线”、“重力线”、“电力线”和“磁力线”都列入空间力场的范围,指出力或场是独立于物体的另一种物质形态,物体的运动都是场作用的结果。

法拉第的电磁学实验研究对电磁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拉第的学生和朋友丁铎尔(J.Tyndall,1820-1893)在法拉第传记中写到“这位铁匠的儿子,订书商的学徒,他的一生一方面是可以得到十五万英镑的财富,一方面是完全没有报酬的学问,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结果他选择了后者,终生过着穷困的日子。

然后,他却使英国的科学声誉比各国都高,获得接近四十年的光荣。


法拉第摆脱了传统思维的束缚,用他过人的实验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最终为电磁理论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他不愧为19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

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

——迈克尔法拉第
参考文献:
李艳平申先甲《物理学史教程》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
胡化凯《物理学史二十讲》中国科学计算大学出版社安徽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