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卫生经济学原理解读新医改方案
如何运用卫生经济学原理强化医院经济管理
就 目前的医院发展形式来看 ,主要 的能源损耗为 医疗 服 务中的卫生资源 ,因此医院针对这一方面也应 当重视对过度
医疗 卫 生 服 务 的 管 理 和 控 制 ,通 过 出 台 规 范 化 、科 学 化 的资
新 自身 的管理 观念 ,加强 医院 自身 的管 理模 式 ,提升医院在
市 场 竞 争 当 中 的 地 位 ,实 现 自身 更 好 更 快 发 展 。 因此 总 结 来 说 ,对 于 医 院 当前 的发 展 现 状 ,实 施 规 范 化
面 要保 证 医 院 在 市 场 经 济 的 条 件 下 ,能 够 有 充 足 的 医疗 设 备
事业 的改革 过程 中,实行大病统筹 、共 付保险等制度往往 大 大改变 了传 统的医院卫生付费方式 ,在 一定 程度上能够有效 地 限制 医院在发展过程 中由于出现 了供 需不合理现象而造成 的医疗 费用 过度增长现象 。通过运 用卫 生经济学原理 的相关
源 来保 证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效性 。从医院发展的角度 、患者 的满意程度两个方面出发 ,合理地开展服务体系 、尽可能地 降低成 本 ,增强医院在市场竞争当中的适应性 以及在市场 当
中 的优 势 地
指导是非常有必 要的一个任务 。
经 营 管 理
中国市场 2 0 1 7 年第 1 9期 ( 总第 9 3 8 期)
如 何 运 用 卫 生 经 济 学原 理 强化 医 院经 济 管 理
昔
盔 奎
1 ,
3 3 0 0 0 8 ) ( 南 昌市 洪都 中 医院 , 江 西 南 昌
[ 摘 要 ] 随着当前我 国经济体制的逐步 完善 以及发展 ,在进行 医院卫 生事 业的发展 过程 中,利 用卫生 经济学原理 的相
精品范文-新医改背景下卫生经济学课程教学探索
精品范文-新医改背景下卫生经济学课程教学探索医改背景下卫生新医改背景下卫生经济学课程教学探索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卫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庞大,涉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在卫生领域内的应用,课程考查非常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内外的卫生领域实际情况,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门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卫生经济学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目前,我国正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新医改三年,改革进入深水区,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体现出来。
目前我国新医改的现实情况,给卫生经济学教学带来了影响。
1 新医改对卫生经济学教学的影响(1)大量新医改实践为卫生经济学教学提供了教学素材。
新医改实施以来,各地积极探索改革路径,卫生改革案例频现。
这些做法为卫生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大量案例,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知识。
虽然目前很难对改革进行评价,但利于学生直观感受,启发思考。
(2)新医改案例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医改实施以来,卫生政策发布的频率前所未有,改革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甚至不同地区改革的思路大相径庭。
这些纷繁复杂的现状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深入分析能力,分析改革措施的原因和动机,才能真正应用好卫生经济学基础理论。
(3)新医改给卫生经济学基础理论理解带来了挑战。
卫生经济学从国外传入,目前很多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国外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各国的卫生状况、卫生改革差别很大,国外的基础理论在中国的应用范围受到局限,需要根据中国现实的需要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基本理论知识时,由于学习背景不同,结合我国实际会对基础理论产生一些疑问,更需要在教学中分析差异,让学生能力理解并更好应用基础理论。
2 卫生经济学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采取口述加板书或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和观点。
应用文-新医改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卫生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
新医改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卫生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新医改背景下类专业《卫生学》教学模式探讨卫生经济学是中医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理论体系庞大,涉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在卫生领域内的实际运用[1]。
课程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同时强调理论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传统的卫生经济学教学方法过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充分;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浓;考核方式不科学,学生自主学习受限,创新能力没有发挥空间[2],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新的政策对卫生经济教学产生了较深影响。
一方面,各地积极探索改革路径,卫生改革案例频现,为卫生经济教学提供了大量案例,有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卫生政策发布频率激增,改革方式各不相同,不同地区改革思路大相径庭,这些复杂的新医改措施给学生提供了运用卫生经济学深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契机。
笔者利用新医改契机,在卫生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引入PBL和Seminar教学法,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性改革探索。
一、P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运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首创的,有效的改变了“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积极性差、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足等教学弊端[3]。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第一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在绪论部分结合新医改最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出“看病难在哪里?贵在哪里?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并以此为主题展开各章节内容;第二,在各章节授课前提出问题,问题主要来源于历次中学生易答错的问题,报刊、杂志、中与卫生经济相关的新医改问题等;第三,由学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第四,在章节授课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第五,由学生自由发言形成活跃的课堂讨论;最后,教师对各问题进行精讲和。
卫生经济学原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
市 场 导 向型 。 因此 . 院 管 理者 需 要 更 新 观 念 。 医 院 的经 济 运 医 使 行 模 式 随之 改 变 。 院管 理 者 面对 市 场 , 对竞 争 , 医 面 面对 政 府 和
医 疗 消 费者 的双 重 压 力 , 能 再要 政 策 、 拨 款 , 划 经 济 下 的 不 等 计
忽 视 的重 要 影 响 。
一
理 知识 和经 济 管 理 经 验 。 医 院经 济 管 理 的参 谋 人 员 , 可分 工负
、
随着 卫 生 事 业 改革 的 不 断 深 入 , 们 对 医 院 和 医 务 人 人
员 提供 服务 的要 求 也 日益 提 高 , 因此 医 院 内部 的系 统 管 理 和 协 调 及 流程 设 计 就 愈发 重 要 。 二 、 医 疗 改 革 中 , 行 大 病 统 筹 、 付 保 险等 制 度 , 变 在 实 共 改 了 付 费方 式 , 一 定 程 度 上 相对 限制 了供 需 双 方 的不 合 理 行 为 在 以 及 医疗 费 用 的 快 速增 长 。 种大 部 分 费 用 由第 三方 支 付 加 大 这
医 院 为 了 生存 , 加 注 重 市 场 和 竞 争 , 绕 降 低 成 本 加 快 资金 更 围 变 现争 取 病 人扩 大融 资 等 方 面 的 竞争 更 加 激 烈 。
四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机 制 的不 断 建 立 和 完 善 医 院更 多 的运 用 市 场 经 济 的手 段 和 方 法 来 经 营 医疗 服 务 ,例 如 需 求 分 析 、 市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医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医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卫生经济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从医改背景、现状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就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一、医改背景医改是我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构建覆盖全民的健康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推动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自2009年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我国医改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医疗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逐步提高,慢性病管理不断加强等等。
而在这一过程中,卫生经济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二、现状分析在新医改背景下,卫生经济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在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则相对匮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区间的经济不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医生收入的高低差距等等。
这种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不仅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其次是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医疗费用快速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医疗费用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这些费用的增长不仅是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也和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医疗资源的紧缺等因素有关。
第三是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基本医保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并不完全,有些大病还不能完全得到保障;医保支付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公平性;医保基金的运行效率有待提高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也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未来发展趋势在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对我国新医改专项方案的解读与思考
对中国新医改方案解读和思索编者按:学校医疗改革专题课题理论研讨组于4—6月期间学习了中国医改政策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中国外医疗模式比较分析、医疗体制改革动态等专题进行了系统学习研讨,并对我校第一隶属医院和河南宏力医院进行了实地考察,赴济南听取了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秦佰益院士《医疗体制改革路还很长》专题汇报。
6月中旬课题组就以上学习研讨和考察情况撰文,作为第一阶段研究结果。
对中国新医改方案解读和思索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回顾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经历了两个不一样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50—80年代早期),第二阶段是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85年至今)。
1.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医疗制度始建于50年代早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医疗机构为主体,在城市以全供给公费医疗覆盖城镇居民,农村则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以计划配给福利分配方法,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制度,形成了分级医疗体制。
这个时期医疗卫生事业成绩显著,被部分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典范。
2.市场经济时期1985被称为中国医改元年,从1985年医疗卫生改革开启,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研究汇报得出“中国医改基础不成功”,期间20年,前后经历了五次较大医疗体制改革,尽管每次改革背景不一样,任务不一样,效果大小不一样,但全部适应了社会发展阶段性需要。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五次改革,关键成效有:1)经过竞争和民间经济力量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供给能力全方面提升。
2)医疗服务机构工作效率普遍提升。
管理体制变革和多层次竞争,显著提升了医疗服务机构及相关人员主动性,内部运转效率普遍提升。
带来消极后果关键有:1)医疗服务公平性下降。
2)卫生投入宏观效率低下。
3)简单照搬国企改革模式,让公立医疗机构自负盈亏、自我发展,造成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趋利欲望增强。
改革中凸现一系列问题,造成了消极社会和经济后果。
浅谈卫生经济学与医疗改革
这 些 问题 所 关 注 的 因素 无 一 不 是 制 约 我 国 当 前 医 药 领 域 发 展 的 主要 因素 ,这 些 问题 的研 究 如 何将 直 接 制 约 我 国医 疗 卫 生 事 业 的 发 展 前景 , 响 着 我 国 的 医 疗卫 生 发 展 状 况 。 影
[】 红 . 生 经 济 学 原 理 在 医 院 管理 中 的 应 用 U. 经 学界 , 1张 卫 ] 财
2 1 ,1 ) 0 0(2 .
『1 焕 . 生 经 济 学教 学 改 革 研 究 U. 疆 经 济 与 文 化 ,0 0 2昊 卫 J 边 2 1,
( . 8)
资 料 显 示 , 然 我 国从 0 虽 9年 就 开 始 实 行 医 改 了 , 实 施 的 但
岂 2
近 日有 媒体 报 道 称 ,北 京 市 将 对 公 立 医 院亏 损 项 目进 行 全 额补贴 , 以此 减 少 公 立 医 院过 度 医疗 行 为 。 此 前 , 湖北 省 召 开 公 立 医 院 改革 试点 工 作 会 议 ,动 员 部 署 全 省 公 立 医 院改 革试 点 工
多 还 仅 仅 是 局 限 在 文 字 方 案 上 ,执 行 的配 套 具 体措 施 还 都 没 有
真 正 出 台 。 我 国 目前 共 有 3 3万 多 家 医 疗 机 构 , 中 有 7万 多 家 其 医 院 , 生 部 公 布 的 医疗 机 构 分 类 登 记 的 统 计 分 析 表 明 , 利 性 卫 营
卫生 经济学作 为一门学科是 在 2 0世 纪 5  ̄ 0年 代 形 成 和 06 发展起来 的, 其发 展 有 着 很 深 的 历 史 背 景 。首 先 , 济 发 达 国家 经
医疗改革与公共卫生政策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医疗改革与公共卫生政策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一、绪论医疗改革是普世性问题,所有国家、所有社会,都面对着医疗资源短缺、医疗费用高昂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公共卫生政策是指政府为了维护公众身体健康以及通过制度和措施保障公共卫生的一系列行动。
本文旨在通过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医疗改革与公共卫生政策的互动关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医疗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1.需求侧问题在医疗市场上,患者之间的需求差异比较大,一些患者对健康十分看重,愿意花高价购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但一些人则持不同态度,他们更关注价格,并不会选择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另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也会对市场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2.供给侧问题供给侧方面,医院和医生之间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上也存在一些矛盾。
医生天生具有信息优势,而患者很难通过自我判断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进行某一项手术或者治疗,容易被医生误导。
对于医院来说,由于医疗行业在我国市场化的时间较短,很多医院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医院供给侧的服务。
3.市场失灵在医疗市场上,不同的患者与医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且市场中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够规范,价格缺乏透明度,从而导致个别医生和医院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出现了市场失灵。
三、公共卫生政策的必要性从宏观上来看,公共卫生政策是维护整体国民健康的一项必要手段。
政府通过制定医疗政策、发布相关规定和标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公共卫生行动,着力防范和控制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形成聚合效应。
四、公共卫生政策的微观经济学分析1. 针对需求侧问题在针对需求侧问题时,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健康意识等方法降低不合理的医疗需求。
此外,政府也可以适度调节医疗行业的市场结构,引导市场资源的优化分配,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专业化和集中化。
市场需求方面,政府可以给予相应的补贴或减免税收,鼓励大众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询问和购买。
2. 针对供给侧问题在针对供给侧问题时,政府可以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和监督,强化市场竞争,过滤低水平医疗机构和医生,从而使医生能够感受到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提高医生的服务水平。
《卫生经济学原理》课程教案
《卫生经济学原理》课程教案卫生经济学原理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卫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通过研究卫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卫生领域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卫生经济学在卫生政策制定、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供应等方面的应用,并掌握一定的经济学分析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卫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卫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3. 理解卫生经济学在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中的应用;4. 发展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卫生经济学导论1. 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3. 卫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单元二:卫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 供需分析及其在卫生领域中的应用2. 成本效益分析及其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应用3. 卫生政策评估方法单元三:卫生经济学与卫生政策1. 卫生经济学在卫生政策制定中的应用2. 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策略3. 卫生保险和医疗支付制度单元四:卫生经济学与健康服务供应1. 医疗机构的经济运作与管理2.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与监管3. 医疗技术评估与医药政策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卫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分析相关案例。
2.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深化对卫生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实践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卫生经济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
五、研究评价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
2. 作业考核: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案例分析、学术论文撰写等。
3. 学期论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和方法,撰写一份卫生经济学相关的学术论文。
4. 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测试学生对卫生经济学原理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鲍勃·毛勒等著,《卫生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年。
漫谈我国卫生改革政策的经济学
漫谈我国医疗费用过猛增长趋势和对策研究国际上通常通过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从宏观上评价医疗费用增长趋势。
主要评价指标是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特别是卫生总费用增长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弹性系数。
简称卫生费用收入弹性系数。
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卫生总费用/国内生产总值)×100%卫生总费用增长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弹性系数卫生费用收入弹性=(卫生总费用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0%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中国卫生费用核算小组测算,从1978年到2003年,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3。
04%,上升到1988年的3。
27%,10年增加了2。
3个千分点;但是,从1988年到1998年,上升为4。
7%,10年增加了23个千分点。
特别是1998年到2003年5年,上升为5。
62%,5年增加了9个千分点。
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有上升趋势是国际普遍规律。
反映卫生总费用的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用经济学术语说,叫做卫生费用的收入弹性大于1。
美国著名卫生经济学家纽豪斯认为收入弹性大于1的产品或劳务属于豪华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
至少其中有一部分是豪华奢侈品,而且这部分豪华奢侈品增长比较快。
具体分析卫生费用,就提出卫生费用中有一部分是必需品,叫做必需的卫生服务费用,在国内称为基本的卫生服务费用(英语都是expenditureofessentialhealthservices);另外一部分叫做非必需的卫生服务费用。
这些非必需的卫生服务费用,就是豪华奢侈的卫生服务费用。
在国民收入水平低的时候,这个豪华奢侈的卫生服务费用水平比较低,那时候,人们舍不得化钱,到了国民收入提高的时候,人们开始舍得化钱了,收入越高越舍得化。
所以,促使卫生费用收入的弹性大于1。
卫生部对我国卫生总费用连续进行25年的测算,发现我国卫生费用收入弹性如图所示:上述数据来源于卫生部卫生费用核算小组,本人对1988年和1989年的卫生费用收入弹性作了调整。
新医改方案解读
新医改方案解读M2009年新医疗改革方案究竟有哪些亮点?未来三年中国政府会在哪些地方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这些举措又能为广大民众带来哪些实惠?中国网《永蔚独家访问》近期采访了卫生部长陈竺,请他解读医改新方案。
陈竺透露,新医改方案实施后,民众看病自付比例会降低,药价会大幅下降。
公立医院的改革之难医改最难的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那么改革难在什么地方?陈竺介绍:公立医院主要是如何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问题,所以公立医院成了国家在卫生领域方面很多矛盾和问题比较集中的一个领域,这是一方面的挑战。
另外,公立医院的改革也需要公共财政的大力投入。
第三,目前公立医院的改革路径、方向,特别是一些具体措施有待于探索。
体现公益性这一总的原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实现途径却不容易。
所以,这一次的医改从今年到2011年的五项近期工作重点,公立医院改革我们提了四点,我们相信通过3年的试点工作,会为今后的改革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公立医院兼多职牵一发动全身从今年开始试点,试点的方向怎么选择呢?陈竺说:我想大方向就是要体现公益性,要扭转过于强调医院创收的倾向,让公立医院成为能为人民群众医治大病、重病和难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平台。
同时,公立医院肩负着关系整个医改全局的重要任务,比方说,人才的培养,例如,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他必须要经过实践的锻炼、培训,我们称之为毕业以后的教育,包括住院医生、专科医生这些培训,而培训主要依托公立医院,特别是教学医院这个平台来进行的。
此外,公立医院还要承担很多的医学科研的任务。
所以说,公立医院的使命是非常之重要的。
而且在一个区域,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公立医院还要承担支持、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个作用,它和我们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形成良性互动,我们要逐渐建立社区和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诊制,疑难重症就转到大医院。
反过来说,大医院确诊的已经建立了治疗方案的这些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慢性病的管理,或者进行一些疾病的康复等等,这些病人可以从大医院再转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健康管理的经济学原理与方法
卫生健康管理的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卫生健康是现代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卫生健康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维护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健康。
其中纳入了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是不可少的。
一、卫生健康的经济学意义经济学把人们的健康视为一种有价值的物品,为卫生健康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解决方案。
例如,健康问题与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状况可以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生产力以及普遍的经济活动。
同时,与健康相关的医疗服务市场、药品市场等,也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系。
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分析、估算和优化这些资源。
二、卫生健康管理的经济学原理1. 效益分析原理效益分析是经济学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用于评估行动或政策的效果。
在卫生健康管理的领域中,效益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最佳的卫生健康管理方案。
采用效益分析技术,我们可以以效益-成本比较的方式来评价一项卫生健康管理政策的影响。
这个比较可以是现在或将来的效益,也可以是各种成本负担。
通过效益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最适合我们需求的方案。
2. 支付意愿原理支付意愿原是指,人们为了获得一种健康状况或商品,愿意为之付出的最高价格。
在卫生健康领域中,这个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项卫生健康管理政策所需的成本。
相比较于效益分析,支付意愿原理不仅考虑了政策对健康问题的影响,也考虑了政策的应付能力。
3. 社会成本原理社会成本原理是指,一项活动所涉及的成本和社会上其他人的成本。
在卫生健康管理方面,社会成本原理可以用来衡量卫生健康问题对社会的整体经济影响。
社会成本是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成本,如医疗费用、关联的损失等。
三、卫生健康管理的经济学方法1. 卫生健康经济学卫生健康经济学是一个交叉学科领域,它涉及卫生健康与经济学的关系。
在卫生健康管理的领域中,卫生健康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行为和卫生服务规划等相关问题。
这项学科通常包括了成本效益分析、资源分配、医疗市场分析、医护关系管理等内容。
基于卫生经济学的医改政策评价与优化方案研究
基于卫生经济学的医改政策评价与优化方案研究卫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卫生领域中资源分配和健康服务的经济学分支。
在医改政策的评价与优化方案研究中,卫生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以促进卫生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和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
首先,医改政策应该考虑到卫生资源的分配问题。
卫生经济学研究表明,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是医疗服务不充足和贫困地区得不到医疗服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应该通过建立健全的卫生资源分配机制,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及性。
可以通过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建立医疗资源协调机制,以缩小地区之间的医疗服务差距。
其次,医改政策还应该关注医疗费用的控制问题。
卫生经济学研究发现,医疗费用的高昂是许多人无法获得必要医疗服务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限制医疗机构在药品、检查和治疗等方面的过度收费。
其次,通过建立医疗服务价格透明机制,提供医疗服务价格信息,使患者能够进行有意识的选择。
第三,加强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最后,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监管,促进医疗服务的提质增效。
第三,医改政策还可以通过促进医疗服务的竞争和创新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卫生经济学研究发现,医疗服务的竞争与创新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效率的关键。
因此,应该鼓励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建立医疗服务评价和监测机制,公开医疗机构的质量指标和患者满意度等信息,激励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同时,也应该鼓励医疗科技和药物的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科研经费支持,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最后,医改政策还应该注重加强卫生经济学研究和培养专业人才。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医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应该加强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深入分析不同医改政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评估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谈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模式的不断优化,我国的卫生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面对新医改环境下的卫生经济若干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医改前后卫生经济的变化1. 政府投入迅速增加医改以前,我国卫生经济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来维持正常运转。
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卫生经济的投入迅速增加,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服务和医保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为卫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医院改革带来的效率提升医改以前,我国的医院管理机制较为僵化,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医疗服务效率低下。
而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管理体制逐步转变为以效益和质量为导向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医院的运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为卫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医改以前,我国的医保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导致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医保覆盖面窄等问题。
随着医改的进行,我国的医保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医保覆盖面逐步扩大,医疗费用负担逐渐减轻,为卫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1. 资金紧张虽然政府对卫生经济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在整个医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资金紧张的情况。
在医保支付方面,医改后由于医疗费用增加,医保基金面临较大压力。
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为缺少资金投入,导致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卫生经济的发展。
2. 医药费用过高在新医改环境下,尽管政府对医药费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导致医药费用依然较高。
一些慢性病的治疗费用明显增加,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负担。
3. 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尽管政府对基层医疗服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完善,但是由于基层医疗资源的不足和医生的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仍然不高。
这将影响医改的整体效果,也是卫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新-新医改下的卫生经济学教学模式 精品
新医改下的卫生经济学教学模式摘要卫生经济学是一门涉及知识领域较广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实施和深入,我们可以运用卫生经济学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和学习,新医改也正影响着卫生经济学的教学模式。
通过多角度的教学手段,结合新医改的现实案例,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对卫生经济学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新医改;卫生经济学;教学模式一、新医改与卫生经济学教学我国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此后,我国的卫生部门运用卫生经济学原理用来总结和分析我国卫生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和卫生资源浪费的原因,并进行了体制改革,加强了经济学原理在卫生工作中的指导,推动了我国卫生经济学这门理论的发展。
目前,卫生经济学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很多医学类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均开设了该课程。
所谓新医改,就是200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我们将其进行了简化和概括,称为新医改。
在新医改的过程中,就谈到了将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作为改革的近期目标,将真正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改革的长远目标。
二、新医改对卫生经济学教学的影响1新医改为卫生经济学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实际的教学案例。
实施新医改以来,很多医学类院校都在努力探索卫生经济学的教学改革问题,认真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新医改推出的医药新政极大地丰富了卫生经济学的教学素材,教师对原有教学过程中陈旧的案例进行更新。
从教学角度来说,新医改为卫生经济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学生学习卫生经济理论知识提供了动力,为整个卫生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活力。
2新医改带来的改革案例提高了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医疗问题的能力,也对活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眼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有巨大的帮助。
实施新医改以来,医药新政陆续出台,从改革思路到改革效果,从改革方法到改革对像均大不相同。
复杂的现实案例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入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才能够真正学会和运用卫生经济学这门理论。
卫生是财富探索医疗改革的新思路
卫生是财富探索医疗改革的新思路卫生是财富:探索医疗改革的新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目前我国医疗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费用高涨、医患关系紧张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索医疗改革的新思路,将卫生作为财富来对待。
一、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是制约我国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跨地区医疗合作。
通过建立医疗联盟、推进医疗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让患者能够在离家近、服务优质的医疗机构就诊。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通过制定合理的医疗资源规划,合理分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满足不同地区的医疗需求。
3.鼓励医务人员下沉到基层。
通过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完善培训机制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医务人员下沉到基层,提供质量更高、价格更低的医疗服务。
二、降低医疗费用的负担当前,医疗费用的高涨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负担。
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推广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减轻医疗费用的压力。
2.加强医药价格监管。
通过严格监管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等,防止价格过高,保障患者的利益。
3.发展互联网医疗。
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远程医疗、在线问诊等,降低就诊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三、改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的紧张是当前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医患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下降。
为了改善医患关系,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加强医疗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评价机制,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培训,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和服务质量。
2.加强医患沟通和信息共享。
建立医患双向沟通的平台,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3.鼓励医务人员提高专业水平。
通过完善医疗教育体系、提供继续教育机会等措施,激励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医疗体制改革新方案的经济学分析
医疗体制改革新方案的经济学分析不久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研究得出结论——中国目前市场化取向的医改基本上不成功。
我国医疗改革的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集中反映为政策引导的转变与财政投入的加强。
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沿革(一)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与旧方案概述为了满足人民对于医疗的需求,早在1985年,我国就提出“医疗体制改革”的概念,并且尝试过许多办法,但总的来说,医疗体制改革主要走的是一条“市场化”的道路。
然而,这种“市场化”的探索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
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4年、2005年的资料,在这20年中,我国的医疗费用越来越高,且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们收入的增长速度。
从1990年到2004年,全国综合医院的门诊费用上涨了大约11倍、住院费用上涨了约9倍,而同期城乡民众的收入仅仅上涨了大约6倍和4倍多。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困扰我国人民生活的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不久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研究得出结论——中国目前市场化取向的医改基本上不成功。
这个问题,不单单是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能够解决的,它意味着在今后的医改进程中,政府的介入力度更大,介入面将更广,卫生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医疗体制改革新方案的争论“市场化的医改基本上不成功”并不意味着医疗体制改革的终结。
相反,医疗体制改革的初衷并没有因此改变,而且它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改变的,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加大了政府介入程度与投入力度的方法。
但新的问题也由此产生:政府应该如何介入?政策的引导与财政的支持应当依据什么标准?国际上的经验大约有三种:以全民福利为主的“英国模式”;以社会保障为主的“德国模式”;以商业保险为主的“美国模式”。
我国各个部门出于不同的考虑,所持观点也有所不同。
但在“政府主导”这一既定基调之下,显然“英国模式”与“德国模式”更为合适。
不过,在借鉴这两种模式之前,也必须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卫生经济学原理解读新医改方案
用卫生经济学原理解读新医改方案
首席医学网2010年04月22日
作者:管兰芳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关键词】卫生经济学;新医改方案;解读
“大病拖,小病捱,重病才往医院抬。
”这是对大多数低收入人群不敢随便就医的最好写照,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医药费太高,而相应的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健全。
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获得了很大好评。
新医改方案包含了哪些理念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重大创新?这些创新对新医改方案发挥新的作用和职能有何意义?制订方案的核心依据又是什么?下面我们通过卫生经济学原理来解读新医改方案的目的。
1 卫生经济学概述
卫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问题,揭示其中的经济规律,为实现卫生保健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和使用提供依据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是卫生部门和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学。
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卫生经济学是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卫生事业不断社会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在
探讨和解决我国当前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各种经济问题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即卫生生产力和卫生生产关系。
其任务就是揭示上述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以便最优地筹集、开发、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最佳、有效、公平使用稀缺的卫生资源,达到提高卫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或需要。
2 新医改方案简介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这是一部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新医改方案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本着以人为本,从六大方面阐述了从2009年到2020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任务和举措等。
新医改方案的颁布,是我国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内容涉及一个目标、四个体系、八个支柱、五项重点,是服务民生健康保障的一揽子方
案。
“一个目标”就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廉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做到均等各项资源,实现人人拥有医疗卫生服务的目的。
“四大体系”是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八项支柱”是不断完善医药卫生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五项重点”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是从根本上逐步完善医疗卫生的服务和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从老百姓的实际需要出发,均衡资源配置,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体系,使老百姓从中得到实惠;从医护工作者、医院的利益出发,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从而使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呈现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前进。
3 卫生经济学原理在新医改方案中的体现
在对新医改方案的分析中发现,新医改方案体现出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明确了医药卫生服务是公共产品,体现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二是新医改方案体现了改革的公正与公平性特点,新医改方案强调要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新医改方案强调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要与市场调控相结合,可见卫生经济学原理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新医改方案中提出要把医药卫生事业作为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公立医院作为公益性体现的场所首先要进行改革,而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难点在各级地方政府,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政府的主导职能,而卫生事业也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强调公益性,就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在这三
年中各级政府共需要为医改投入8 500亿元,为新的医药卫生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也为医药卫生良性循环的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背离公益性质,医生开大处方用高价药,从患者身上谋求经济利益,严重损害了患者的个人利益,现在公益性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基本性质,在改革中医院的经济管理是重点也是难点,实施科学的预算管理,狠抓成本控制,树立节约意识,处理好收入上缴、政府资金投入与医院效益等各种方面的问题。
这就是卫生经济学原理在新医药体制改革方案中的第一个运用。
(二)合理配置医药卫生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是新医改方案关注的问题,是本次医改老百姓受益最大的地方,也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新医改方案利用了卫生经济学中卫生资源的筹集和合理分配的要求,把有限的卫生资源最优化使用,从根本上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效率,为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从而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从这个特点来看,卫生经济学是新
医改方案制定过程中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核心依据。
(三)新医改方案中提出鼓励民营资本和各类社会力量举办医院,完善多元化办医格局,适应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当卫生资源充足,利用良好,人群医疗需要就能得到满足,利用了卫生经济学中的卫生服务评价模式,也可以检验新医改方案实施的成效。
4 卫生经济学对新医改方案职能和作用的意义
新医改方案作为我国今后十年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必须对卫生资源的配置进行重新思考,打破传统模式,敢于探索寻求合理的激励机制实现卫生资源在各个层次的卫生机构中分配,借鉴国外的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并有效控制卫生总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以研究卫生事业内部各种经济关系为对象的应用性经济学科,在研究
过程中,它主要是采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卫生部门各种资源配置的问题。
因此,研究卫生经济学对分析卫生部门内部矛盾、了解卫生部门发展规律以及提出新的战略对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卫生经济学原理为新医改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经过20多年的努力,这门学科已经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了很大的进展,在研究工作中将卫生与经济学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分析研究卫生部门内部经济关系,了解卫生事业发展根本规律,从而提出新的对策。
它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对于新医改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卫生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与新医改方案中努力改革和完善的体系密不可分,新医改方案正是要不断的建立健全和完善这种经济关系,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因此,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三)卫生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卫生服务领域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以便最优地筹集、开发、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达到提高卫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这与新医改的总体目标正好吻合,卫生经济学为新医改的实施、职能的发挥起着引导和辅佐的作用。
回顾我国的医药卫生改革历程,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经历了从“预防为主”到“市场化改革”再到“恢复公益性”三个阶段,这种转变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新“医改”方案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对促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卫生体制的转型是一项复杂而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医疗卫生的特点与规律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与具体国情,处理好改革中与人民利益相矛盾的各种关系,探索出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医疗卫生体系,从而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