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内容不仅涵盖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等基础知识点,还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探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所展现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

这些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设计思路在进入《制取氧气》这一课题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包括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以及纯净物、混合物等概念的理解。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对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了初步认识。

因此,学生在学习制取氧气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究欲望。

然而,由于制取氧气涉及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实验演示的规范性,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催化剂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掌握高锰酸钾、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通过对比方法,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

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

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1、教材中[实验2—5]、[实验2—6]以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仪器;2、教学过程所需的投影片;3、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b.在下一节课上,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实验方案的分享和展示。
5.观察日记:
a.观察日常生活中氧气的存在和作用,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b.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1.作业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确保作业质量。
2.认真思考,积极拓展课外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3.作业完成后,及时进行检查,确保无误。
3.加热氯酸钾: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
接着,我将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这些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详细解释每个反应的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制取氧气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制取氧气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哪些仪器和试剂?
5.能够正确书写氧气的化学式、电子式,并了解其分子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过程:
1.采用实验演示与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氧气的制取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氧气的制取原理和实验操作要点。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
-从分子层面解释氧气制取的原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生活中常见的氧气应用实例为切入点,如登山、潜水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氧气?怎样制取氧气?”引导学生思考。
2.理论知识讲解:
-采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展示氧气的制取原理和反应方程式。
b.分析制取氧气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氧气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4.增强社会责任感,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关心社会问题,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在理解制氧原理、实验安全意识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面仍需加强。此外,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不同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如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等;
2.学会使用实验室制氧设备,掌握操作要领,了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熟悉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现象;
4.了解氧气的应用领域,如医疗、焊接、登山等,增强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总结等环节,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不同制氧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回顾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应用及实验安全等方面内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实验活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实验活动)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实验活动。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过程中遵守纪律、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节能减排,减少废弃物排放。
4.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其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3.通过讲述科学家在氧气研究中的趣事,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需要制取氧气?”“氧气的制取方法有哪些?”“如何提高氧气的制取效率?”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各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小组之间交流实验心得,分享实验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各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2.强调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实验成功率。
3.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种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促进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互补,提高实验效果。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课题制取氧气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课程标准五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上对氧气的进一步探究,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

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重点学习制取的两种气体,所以这一节课为以后第六单元学习二氧化碳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一节课包括基本原理探究和装置的选择。

操作步骤两部分内容,而在第一课时对原理的探究又是整个探究的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梳理空气、氧气的学习要点,建构物质性质、用途和制法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分类方法对学习化学的作用。

科学思维: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探究氧气的制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会倾听、分享。

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难点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医疗、潜水、炼钢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呢?讨论思考根据生活情景引入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氧气的工业制法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在液态空气分离过程中,氮气、氧气两种气体哪种气体先出来?该过程的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属于什么变化?氮气;根据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交流讨论:倾听分享,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药品:高锰酸钾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

反应条件:加热制取气体收集装置:学生思考讨论,观察实验中注意事项先分析实验装置,然后观看视频动手操作,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以及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3. 通过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以及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2. 教学难点:(1)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2. 实验试剂: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等。

3. 安全防护用品: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气体的制取方法?今天我们将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

2. 知识讲解(1)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以及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原理。

(2)讲解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安全防护措施。

3. 实验演示(1)演示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实验。

(2)演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实验。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取氧气的实验。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制取氧气吗?引导学生思考并拓展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气的收集和检验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氧气制备实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制取氧气实验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3.学会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氧气的性质及制取方法;2.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制取氧气实验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⑴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⑵明白得分解反映的概念;⑶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原理。

2.进程与能力:⑴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式,在活动中激发学习爱好,在爱好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⑵学习运用观看、实验等方式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试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⑵维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踊跃性。

⑶慢慢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明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1.催化剂的概念;2.催化作用。

教学用具: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大试管(2支)、小试管(3支)、药匙、试管架、大烧杯、小木条、棉花团、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废液缸等。

教学进程:一、设疑自探:1.激趣导入:教师:请同窗们屏住呼吸,你能坚持多久?好多坚持不了了,是啊,咱们要不断地呼吸,没有氧气怎么能行呢?课件展现:氧气用于动植物的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教师:实验顶用到的氧气是如何制取呢?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

板书:课题3制取氧气氧气的制法分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2.学生设疑:请同窗们看一下本节的学习目标。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窗们必然有很多疑问和急于探讨的问题,你情愿说出来吗?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学生阅读后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归纳、整理、补充板书自探题目:⑴什么叫催化剂?⑵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有哪些方式?⑶什么叫分解反映?为了便于同窗们的探讨学习,教师把同窗们提出的问题细化为自探提纲。

教师板书:制取原理?催化剂?分解反映?工业制法?4.学生自探:方式指导:学生对照问题,有目的的阅读课文,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

若是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时刻5分钟。

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现与评判分工。

2.3制取氧气(2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3制取氧气(2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1.核心素养(1)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2)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3)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取物质的一般方法。

(4)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3.教学难点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语: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集气瓶。

你知道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 实验室制取氧气【讲述】实验室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方法制取氧气。

【提问】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在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演示】P43实验2-5。

【小结】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归纳总结】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①“检”——制取氧气前应先将仪器组装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将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然后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③“扣”——预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里;④“热”——加热试管(先预热,用酒精灯外焰在试管底部来回移动,然后再用酒精灯外焰集中加热盛放固体的部位),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即可收集;⑤“集”——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深入思考1】1.如何选择仪器装置?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刚开始产生气泡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4.实验最后应怎样操作?最后两步能颠倒吗?为什么?【归纳总结】(1)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仪器装置。

(2)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排气处,以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不是氧气。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涉及的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氧气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3.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2.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氧气制备的挑战和困难的克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意志品质。
3.强化实验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其在实验操作中能够遵循绿色化学原则。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学内容。在经历了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铺垫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但对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和原理理解仍显不足。此阶段,通过设计一个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对氧气制取过程的理解。
3.总结小组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下次实验中继续改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分析等。
2.要求学生在报告中提出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鼓励学生通过课后学习,进一步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案例以生活实际为例,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氧气制备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欲望。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制取氧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制取氧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以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实验演示: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氧气的制取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与氧气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等方法。
2.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包括仪器的连接与组装、药品的取用、实验数据的收集等。
3.学会使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如分液漏斗、试管、酒精灯等。
4.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5.能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和问题讨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实验心得,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3.合作完成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报告,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我认知。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了解工业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2.通过制取氧气,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等。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氧气的制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氧气的制取》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提高其综合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使其认识到实验操作中的不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其学习动力。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案例亮点突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探究精神、人文素养,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创新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认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学会与来自人沟通交流,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4.通过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其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与制取氧气相关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
3.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使其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4.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使其掌握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科学的欲望,树立其自信心。
2.通过实验演示、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形象地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课时1)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课时1)优秀教学案例
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氧气是如何产生的?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哪些方法?各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鼓励他们思考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得出结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氧气的重要性,如潜水员潜入深水压强增大,需要携带供氧设备等,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回顾上节课内容: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水的电解实验,引导学生联想到氧气的制取,为本节课内容做铺垫。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因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改进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课时1)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制取氧气”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步骤,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和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氧气的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和反应原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教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3)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4)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教学工具:PPT 、投影仪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

氧气除了能供人呼吸外,你还能说出氧气有哪些用途吗?(切割金属、登山、潜水、航天、炼钢)既然氧气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们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呢?这一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进行学习和探究。

新课教学:1、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把空气变成液态,然后控温蒸发,得到氮气和氧气特点:量大,设备要求高,成本高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2-5】:根据现象填写表格(见PPT),得出“在实验室里,常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的结论。

思考:在第3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剩余的还能不能二氧化锰再次使用呢?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演示实验2-6。

)结论:在这个实验变化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一直都没有改变补充: 在这个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是没有发生改变的。

(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特点:一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2.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水平,指导他们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享、交流、互助。
4.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情感态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在装置选择、实验操作细节等方面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氧气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3)巩固与拓展:
-学生完成实验Leabharlann 告,撰写实验现象和结论。-针对不同装置,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其优缺点,拓展思维。
-讨论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重点。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4.课后作业: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制取氧气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以及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收集方法及其原理。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收集方法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装置选择及操作要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双氧水、二氧化锰等。

2. 课件和教学素材。

3. 预习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过的制取气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探究氧气的制法:(1)介绍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介绍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介绍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 探究氧气的收集方法:(1)介绍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介绍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4. 实验操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6. 布置作业:设计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解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对氧气制法、收集方法及实验操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七、安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穿好实验服,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酒精灯的使用,防止火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学生回答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是氧气。

2. 把燃烧的木知分别伸入3个集气瓶中,若木知燃无什么变化则是空气;若木知燃烧更旺盛则是气气;若木条熄灭则是氮气。

3.氧气的重要用途体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

如: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足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课题3 、制取氧气介绍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实验2-5 可由投影仪打出实验内容)1.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作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小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

[实验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行氧气放出。

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3.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学生提问][问题]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口,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如果是,为什么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同样也能产生氧气?[老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及时,这也正是我想问大家的,二氧化锰到底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呢?[提问]什么叫反应物?[回答]参加反应的物质。

[提问]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是不是某一种反应物可以有也可以无呢?[回答]不,必须有。

总结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

反应物必须存在。

而在用过氧化氧溶液制取氧气这个实验中,有二氧化锰不加热即可产生氧气,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必须有的物质,它也就不是一种反应物。

学生提问[问题]二氧化锰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老师]为了问答大家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探讨,人家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思考。

[实验2-6]待实验2-5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本已不产生气泡的试管,重新加入氧化氢溶液不进行加热,仍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还是氧气。

[说明]此实验可以重复多次进行。

[提问]这种现象说什么?[回答]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气锰可以重复使用。

[讲解]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科学家们经过料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

[设问]他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学生看书回答]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设问]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热才能产生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而把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

如二氧化锰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问题]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这种催化剂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需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都起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呢?[学生议论][代表回答]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需要加快,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我们就希望它发生得越慢越好。

[设问]是不是催化剂就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呢?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教师讲解]事实上,为了加快化学反应的进行我们使用催化剂,而为了减缓反应的进行我们也使用催化剂。

如在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食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

所以催化剂的概念中说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片面地说成加快。

[补充]能加快化学反应进行的催化剂一直是科学家们致力研究的,因为它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更大。

[介绍]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许多反应需要借助于催化剂才能进行或者很快地进行。

例如,在化肥、农药、多种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都要用到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处理、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要用到催化剂,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酶其实都是起催化剂的作用。

[讲解]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应写在箭头的上方。

3.过氧化氢── 水+氧气[过渡]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呢?非也。

实验室可用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它方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它方法[教学情景]展示一些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描述。

[生]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

[介绍]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事实上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

它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讲解]通过预习大家知道,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这个实验下一课我们专门安排有实验探究,所以这里就不做实验了。

我们一起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1.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提问]还有哪种方法可以制取氧气呢?(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2.氯酸钾── 氯化钾+ 氧气[讨论]用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讨论结果]1.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 AB。

2.本节课所学制氧气的三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提问]化合反应可表示为A+B AB,那么分解反应该如何表示呢?[回答]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 A+B。

[总结]简单地讲,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说明]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类型,我们以后还会经常遇到。

[设问]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万,如果我们一种一种地去学,穷尽我们的毕生之力是否能学完呢?[学生]不能。

[承接]若我们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得多了,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前面我们学到过哪些有关分类的方法?[回答]按照物质的成分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等。

[小结]利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也是我们所走的一条捷径,今后我们还将分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所以遇到一些相关知识时,大家要注意进行归类。

课堂练习1.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化学变化制取氧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C.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两种方法。

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通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它在这里起催化作用。

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我们还知道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同时还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