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写作素材及范文点评专题:成为你自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你自己——卢梭

教学目标:

1.素材积累:从人物的人生经历深入人物内心,感悟其情感,体会其对人生的态度;

2.掌握并运用素材:范文及点评:像卢梭一样的活着。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运用素材:范文及点评:像卢梭一样的活着。

教学课时:共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把所有一切的书都合起来。只有一本书是打开在我们大家的眼前的,那就是自然的书。正是在这本宏伟的著作中,我学会了怎样崇拜它的作者。

——让·雅克·卢梭《爱弥尔》

当我们还对卢梭一无所知的时候,当你看到这样一段话,你首先对卢梭的印象是怎样的?如果你觉得印象还不够深刻,那么请大声地朗读这段话。是的,卢梭就是“自信”的代名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卢梭内心深处的世界,让我们真正明白到底什么才是自信,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自信的人”。

二、走进卢梭

1.简介:

卢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2.卢梭的著作

1750年(38岁)发表了《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淳化》

1754年《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57年开始写《爱弥儿》

1759年开始写《社会契约论》

1762年先后发表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

1766年开始写《忏悔录》

3.人生历程

①悲惨的童年

出生于日内瓦,母亲因难产而去世,由热爱读书、感情丰富、性格正直的钟表匠父亲抚养长大。10岁时,父亲因一场纠纷离家流亡,卢梭寄居舅父家,读过两年书,后又作雕刻匠学徒,受到奴役。

②流浪的少年

16岁起出逃流浪,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来维持生活,饱尝人间苦难,也广泛地接触了社会。其间结识了华伦夫人,并在她家度过了8年的宁静、甜蜜的生活,醉心于山间乡村的的美丽景色,勤奋自学各门学科,积累了广博的知识。

③隐居的中年

1749年,应征论文《论科学与艺术》(否认科学与艺术有助于人类道德的净化),获一等奖,从此声誉鹊起;后又撰写《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获得更大反响。

1752年,歌剧《乡村占卜者》成功上演,受到国王和王后的青睐,路易十五打算接见卢梭,并赐给他一笔年金,然而卢梭顾虑会因为接受年金而失去自由,就刻意回避,受到普遍的谴责。

1756-1762年,声望日高但鄙弃与贵族为伍的卢梭隐居于巴黎近郊森林,创作出一系列著名作品,如《新爱洛伊丝》、《社会契约论》(政治论著)、《爱弥尔》等。

④流亡的晚年

1762年,为逃避当局的逮捕,逃出巴黎,之后四处逃亡,几近举世共弃。悲愤中写成自传性作品《忏悔录》,控诉封建专制社会对人的迫害与腐蚀,又将自己的灵魂史无前例地坦诚披露。

晚年又于贫困孤独中写了自传的续篇《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深沉凝重,忧郁而从容。

1778年7月2日,病逝。1794年,遗体迁葬于巴黎先贤祠。

三、卢梭与伏尔泰

伏尔泰是1791年7月11日被迁进伟人祠,卢梭比他晚三年迁入,1794年10月11日。一个在大革命进入高潮之头,一个在进入高潮之尾。他们死在同一年:1778年,伏尔泰先走三十四天。的确有很多巧合发生在这两个无论从哪一点看都截然相反的人身上。站在这只有约十米之隔的两个墓穴之间,我想起他们之间的争执,一共三次,三次便足以将以后的世界一分为二,左翼的和右翼的,理想的和现实的,英美派

和欧陆派,穷人与富人,东方与西方,民主与专制,自由与道德,很多东西都能在这两个人身上找到源头。

①第一次交锋:

1755年卢梭把他参加第戎科学院竞赛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寄给了伏尔泰。

1755年8月30日,他收到伏尔泰的回信。回信的第一句话便是:“先生,我收到了您的反人类的新著。”

接着又写道:“从来没有人用这么多的才智来让我们变得愚蠢;读您的大作让人想爬在地上四足行走。不过,由于我丢掉这个习惯已有六十多年,我遗憾地意识到重操旧习在我是不可能的了……我也不可能乘船去会加拿大的野蛮人,首先因为我的病体使我离不开欧洲最高明的医生……其次是因为我们把战争带到那些国家,我们的榜样已经使那些野蛮人变得几乎和我们一样恶。……文学滋养人的灵魂,给它力量,给它安慰;先生,就在您写文反对文学的时候,您不也在使用它吗。”

同年9月11日,卢梭回了一封信,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对文学和艺术的嗜好滋长一个民族内心之恶……人类精神与知识的进步增长了我们的傲气,使我们更多地走入迷途,很快就会加速我们的不幸。……至于我自己,如果我没有丢下我最初的职业选择(应该是指他做雕刻学徒的生涯),如果我不会读书也不会写字,我大概要幸福得多。

……让我们来找找社会混乱的首要根源,我们会发现人所有的不幸,来自他们的错误要远远多于来自他们的无知,我们所不知的东西对我们的损害程度要大大小于我们自以为知道的东西。……要不是有人声称知道地球是不转的,也就不会有人去惩罚说地球自转的伽利略了。

②第二次交锋

这第一次交锋,双方各持己见,但还算心平气和。第二次就不同了。1755年11月1日上午10点半左右,葡萄牙里斯本的居民正在教堂做弥撒,大地开始发威,震动了整整十分钟,紧接着是海啸,再接下去是大火,里斯本城毁于一旦。

这场自然灾害在欧洲引发了一场非关科学而是哲学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面对人类的灾难上帝扮演什么角色?

一个城市被毁,几万人惨死,震动了伏尔泰。他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写了一首情绪激动的长诗,并将这首诗寄给了卢梭。诗中的一段,基本能概括全诗的大意:

看到这堆积如山的受害者,你们还会说:

上帝报复了,死亡是他们为其罪恶付出的代价?

那些匍伏在母亲被压偏而流血的乳房上的孩子们,

他们何罪之有?

伏尔泰是想借这首诗,表达他对善恶相替、因果循环的宗教观和乐观主义的哲学观的怀疑,在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