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共80页

合集下载

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综述

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综述

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综述智库时代·219·百家争鸣建筑作为现代建筑产业的最终产品,为达到产业转型的目的,坚持在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指导下统筹兼顾并秉持绿色和谐发展的宗旨,在当今的发展形势之下形成全面的产业链条,构建装修、结构、机电、建筑一条龙服务,形式的创新推动建筑产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逐步走上高技术、高品质、优服务的道路,从而使建筑产业在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上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发展装配式建筑应注重内涵式发展,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着力攻克技术单一、工业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等难关;重点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不连续、碎片化管理、技术与管理不统一、生产效率与效益底等问题[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倡议,推动经济结构倡议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使得城市经济模式更好的向现代型发展。

在装配式建筑的指导下,我国更加全面的重视管理的信息性、施工的组装性、设计的规范性、制造的工厂性、装修的一体性,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既减少了大量现场施工湿作业,又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它是混凝土结构由现场湿作业建造向现代化工厂制造转化的优选方式,符合国家倡导的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

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部品部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采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适用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包括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全部或者部分采用预制构件构建成)、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墙板构建成)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框架部分预制剪力墙现浇、装配)目前,在现场或是在工厂进行的现代化装配式建筑,在专业的施工过程中充分运用吊装模式,能够在冬天进行,且其具有较短的建筑周期性和施工的高速度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代房屋建筑学--建筑平面设计概述(ppt 47页)PPT学习课件

现代房屋建筑学--建筑平面设计概述(ppt 47页)PPT学习课件

度指标(m/百人),见上表。
② 满足人流股数要求:每股人流0.55+ (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 两股人流1.1m~1.4m之间,三股 1.65m~2.1m之间,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 所一般去上限。
③ 满足使用要求: ④ 走廊最小净宽:办公楼:走廊长度>40m
单面设房间≥1.5m 双面设房间 ≥1.8m(土 木楼2700mm);走廊长度≤40m 单面设房
公共活动房间(营业厅、剧院) 门窗大小、位置使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光通风良好。
11 m2/每日百人次 厕所、盥洗室、厨房等辅助房间设计先根据使用要求确定辅助房间设备数量分间情况,再根据设备大小、和人体使用活动尺寸确定房 间面积、尺寸。 完全为交通需要设置(办公楼、旅馆) 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1. 建筑面积——建筑物外边线
三、门窗在房间平面中的布置
住宅:卧室常用开间3.
1 m2/人、和班教室1.
12 m2/人、小学普通教
完全为交通需要设置(办公楼、旅馆)
1 m2/人、和班教室1.
门的大小(规范中规定了门的最小宽度和最小高度)
折角楼梯
双分折角楼梯
三跑楼梯
平行双跑楼梯
双分对折楼梯
交叉楼梯
弧形楼梯
螺旋楼梯
3. 楼梯间分类: 非封闭式楼梯间 封闭式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高层>32m的Ⅱ类建筑与Ⅰ类高
第一节 使用房间平面设计
一、使用房间分类及设计要求
在设计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操作面(洗涤池、案台、炉灶等)净长不应小于2.
按使用性质分: 住宅:一、二类 厨房最小使用面积4 m2,三、四类5 m2。
8m(土木楼2700mm); 第一节 使用房间平面设计 <<规范>>普通办公室≥3 m2 /人、单间办公室净面积≮10 m2 小会议室30 m2左右、中会议室60 m2左右有会议桌≥1.

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与思想基础(doc 6页)

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与思想基础(doc 6页)

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与思想基础(doc 6页)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 世纪20 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版玻璃、钢材的运用;新的形式― 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千年以来的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干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编辑本段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19世纪末叶、20世纪初,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工业技术发展迅速,新的设备、机械、工具不断被发明出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飞速的工业技术发展,同时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彼得·贝伦斯设计的AEG公司的工厂建筑设计界此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如何解决众多的工业产品、现代建筑、城市规划、传达媒介的设计问题,必须迅速形成新的策略,新的体系,新的设计观,新的技术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社会需求和商业需求迫在眉睫的任务;(现代设计体系)其二,针对往昔所有设计运动只是强调为社会权贵服务的中心,如何形成新的设计理论和原则,以至使设计能够第一次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彻底改变设计服务的对象问题.(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精神上,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材料----钢筋混凝土、平版玻璃、钢材的运用;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几千年以来的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编辑本段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的定义“现代主义”的定义是非常复杂的。

因为,这是一个席卷意识形态各个方面的运动,一方面是时间上现代主义设计的定义:这是20 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运动,包含范围极其广泛;同时它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定义,它的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都非常典型和鲜明。

上海近代建筑变迁

上海近代建筑变迁

上海近代建筑变迁上海,是一座经济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经过百年的沧桑变迁,在近代中国的血雨腥风中,愈来愈焕发出自我独特的光芒。

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因素,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民族传统、地域特性、时代精神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筑所反映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其深度和广度是无可比拟的。

而与现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上海近代建筑,则综合反映了上海的近代社会和城市的演变历程。

自1843年11月开埠以来,上海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成为中国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

中国的封建社会最早在上海解体,并奠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并且又发展成为一种折衷混合的社会,上海变成一座独特的城市,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城市。

一、开埠前的上海上海的近代建筑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近百年的建筑中,几乎囊括了世界建筑各个时期的各种风格,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世界建筑史。

在许多情况下,上海的近代建筑又与社会的现代化和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把舶来文化变成自己的文化。

因此,上海的近代建筑也构成了自己的特色。

上海现存的地面建筑文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陀罗尼经幢(859)和泖塔(874-879)、宋代的兴圣教寺塔(1068-1094)、元代的清真寺(1341-1368)和明代的豫园(1559始建)等,在开埠以前,大体上保持了传统的延续性,上海古代建筑,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嘉定孔庙和龙华寺各建筑群格守中国传统的中轴线排列,形制完整,布局严谨;南翔寺双塔和文庙魁星阁是中国木构架结构典型,体现了古代完美的结构工艺;龙华塔和真如寺的地基处理因地制宜,坚实牢固;书隐楼的木雕和砖雕艺术精湛,形象逼真。

所有这些均体现了上海在建筑造型和布局、传统的木构架结构、软土地基的处理、装饰彩绘、施工工艺方面的创造性和重要的贡献。

二、开辟租界/最初的西式建筑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允许英国上海设立租界。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资料

现代设计运动(德国工业联盟、风格派、构成主义)资料

1917年10月,苏联十月革命 成功,俄国激进的革命信念和纲 领所导致的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使得大批知识分子为之狂热,构 成主义运动即是这一时期产生在 俄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的 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在革 命成果的鼓舞下,加之这一时期 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学术气氛, 一批年轻的建筑师、艺术家和设 计师组织起来,试图在建筑、艺 术、平面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方面 探索出一种能代表新政权的形式。 他们有极为明确的信念:要建设 新世界,就要跟传统意识形态决 裂,建设新文化;新文化必须充 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反 映它们;新文化要直接为劳动群 众服务,由劳动群众亲自参加创 造。
现代设计运动现代设计运动俄国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现代设计运动现代设计运动俄国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现代设计运动现代设计运动俄国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现代设计运动现代设计运动俄国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现代设计运动现代设计运动俄国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盘子设计
世界现代设计史(3)
现代设计运动
德国工业联盟
德国工业联盟
1921年构成主义第一工作队
• 宗旨突出政治,明确提出“工 作队的唯一前提是科学的共产 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 基础”。目的是在工业技术、 材料性能和政治价值之间建立 有机联系。
• 1922年,工作队成员,A·甘出 本了一本《构成主义》宣言的 小册子,这是“构成主义”一 词第一次出现。
构成主义风格招贴画
以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
• 1917, 莱顿城, << 风格>>月刊的创刊,标志 着风格派运动的开始。
• 这是一场松散的运动,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 他的一些主要成员的接触不多,但他们有相 似的美学观念,即绝对抽象的原则。
排上,他们采用了未来主义杂乱无

广州现代城市发展历程

广州现代城市发展历程

第12页/共27页
Guangzhou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广州
城市规划转型时期(2000年~2010年 )
进入21世纪,广州受国内国际宏观环境变化(如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带来的挑 战,行政区划调整(花都、番禺撤市设区)的影响,在城市空间结构、土地资源配置方 式等方面发生了实质性转型。2000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 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对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综合交通进行专项研究,2003年,又进行了战略规划实施总结评 价。这种滚动式推进,将战略规划变成行动计划,并落实在实践中,阶段性总结体现 了城市规划重在“过程”的理念。
第15页/共27页
第11页/共27页
Guangzhou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第四期,城市规划制度建立与转型时期(1996年至今)
广州
城市规划制度建立(1996年~1999年 )
城市规划转型及升级时期(2000年至今)
城市规划转型时期(2000年~2010年 )
城市规划转型升级时期(2010年至今)
分期
规划事件
制定时间
制定主体
主要内容
波动与停 滞时期
城市总体规划第十方案
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一方案 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二方案、
第十三方案
1959年 1961年 1971—1976年
广州市城建委 广州市城建委 广州市城建委
采用组团式规划布局,确定城市向 东、向南发展,增加了工业和港区
的发展用地
进一步确定“分散集团式”布局, 空间结构呈“四团二线”组合
(三)在规划布局上,开始提出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城市建设用地主要 向东发展,建立员村、黄埔(包括吉山)、庙头等三个以工业为主的新区。 河南地区沿南石头及赤岗两个方向发展,并考虑珠江大桥通车后,向西发展 的趋势,继续把盐步一带规划为备用地区,发展芳村东朗为钢铁基地。规划 扩大市辖区的范围,把陈村、三洪奇、平洲、大石等地划入市辖区。

超高层建筑的起源_发展与未来_二_胡玉银

超高层建筑的起源_发展与未来_二_胡玉银
第 28 卷第 12 期 Vo1.28 No.12
● 施工新技术讲座
建筑施工
BU I LDI NG CONSTR U CTI ON
超高层建筑的起源、发展与未来(二)
Orig in , De ve lo p m e n t a n d Pro s p e ct o f S u p e r Ta ll Bu ild in g - Pa rt (Ⅱ)
□ 胡玉银
【 中图分类号】TU753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004- 1001( 2006) 12- 1020- 04
( 续上期)
2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2.1 世界建筑第一峰 超高层建筑因经济效益显著而诞生, 又因社会效益巨大而
受到人们青睐, 许多企业竞相建设超高层建筑以向社会和同行 展示财富和地位。自超高层建筑诞生以来, 这种竞争一直延续至 今。自 1894 年美国纽约高 106 m 的曼哈顿人寿保险大厦落成以 来 , 超 高层 建筑 的 高度 记录 不 断被 刷新 , 先 后有 12 栋超 高 层 建 筑成为当时世界第一高峰。其中 10 栋位于美国, 只有 2 栋位于 亚洲的中国和马来西亚,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社会、经济和
成就的重要标志。在目前世界上最高的 10 座超高层建筑中( 表
1) , 有 8 座建成于 20 世纪 90 年 代至 今, 而 这 8座高 楼全 部 建在
亚洲。1998 年 88 层、420.5 m 高的中国上海金茂 大 厦和 88 层、
452 m 高的马来西亚吉隆坡石油大厦相继落成标志超高层建筑
的发展重心已经转移到亚洲。2004 年, 我国台湾省的台北 101
图 6 中国上海金茂大厦
图 7 马来西亚吉隆坡石油大厦 图 硕成果, 世界各地兴建了不少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 超高层建筑, 如上海金茂大厦( 图 6) 、吉隆坡石油大厦( 图 7) 、台 北 101 大厦( 图 8) 。

中国十大现代建筑及介绍

中国十大现代建筑及介绍

中国十大现代建筑1.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新建的3号航站楼是曾经设计香港机场的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先生的作品,专家认为这是一项杰出的设计,具备世界一流机场的建筑功能和特色。

配上最新的技术系统,3号航站楼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场。

3号航站楼T3B屋面为双曲面外形,呈飞行体状;南北方向长约958M,东西方向宽约775M,其投影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屋顶顶标为42M(有正负0.00起算)。

在航站楼的指廊和主体连接处,设置一道温度缝,将整个航站楼屋顶钢结构分为了三部分。

本工程为大面积,大跨度抽空三角锥钢网壳结构,建筑造型新颖、独特,平面布置呈“人”字型。

总投资:167亿元2.中央电视台新楼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地处东三环路以东、光华路以北、朝阳路以南,CBD规划范围内。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用地面积总计18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最高建筑约230米,工程建设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确定采用荷兰OMA的设计方案。

专家评委认为这一方案不仅能树立CCTV的标志性形象,也将翻开中国建筑界新的一页。

总投资:50亿元3.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2008年北京的主体育场,“鸟巢”总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占地20.4公顷,地上高度69.21米。

整个建筑造型呈椭圆形马鞍形,混凝土结构主体分地下一层,地上七层,组成三层碗状斜看台,可容纳观众9.1万人。

总投资:31.5亿元4.上海世茂国际广场上海世茂国际广场,位于路步行街起点(靠近人民广场),总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达333米,居浦西楼宇之冠,十里南京路的繁华全貌尽收眼底,其鲜明独特的建筑艺术必将成为南京路又一标志性景观。

上海世茂国际广场的11至60层为五星级世茂皇家艾美酒店(内设710余套豪华套房)。

其-1至10层则定位为南京路上全新高档购物中心,涵括系列餐饮、娱乐等功能。

底层商场临南京路沿展165米,配以高雅的室内空间设计及琳琅满目的商品,俨然成为南京路又一购物天堂。

建筑的历程

建筑的历程

建筑的历程1. 早期建筑的起源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

早期建筑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居住和保护需求而建造的。

在远古时代,人类居住在自然环境中,为了躲避天气变化和野生动物的威胁,开始利用自然材料如树木、岩石与动物毛皮来建造简单的住所,这标志着人类建筑的起源。

2. 古代建筑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古代建筑经历了长期演变与发展。

古代文明如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和古罗马等都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建筑遗迹。

古代建筑不仅满足了人类的居住需求,同时也承载了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需求。

3.埃及古建筑埃及古建筑以金字塔为代表,其建筑风格庄重、辅助于宗教信仰,金字塔以其巨大的体积和精密的结构设计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古埃及人相信死后的世界与此世界相似,因此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充满宗教神秘气息。

此外,埃及神庙也是埃及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供奉神明,并进行宗教活动。

4.希腊古建筑希腊古建筑以帕台农神庙为代表,希腊人通过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展示了他们对理性思维的追求。

希腊古建筑注重对称与比例的运用,以及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帕台农神庙被认为是古希腊建筑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古希腊文化象征之一。

5.罗马古建筑罗马古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传统,同时又在结构与技术方面进行了创新。

罗马人精通建筑工程,建造了许多城市、大剧院、浴场和水利工程等。

其中,斗兽场和万神殿是最典型的代表作品。

斗兽场被视为罗马文明的象征之一,万神殿则是为了纪念罗马帝国的伟大胜利而修建的。

3. 中世纪的建筑中世纪的建筑主要围绕着宗教的需要进行发展。

基督教堂往往是中世纪城市的重要地标,代表了人们对上帝的崇敬与虔诚。

中世纪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形的拱门、尖顶和精细的雕塑装饰为特征。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等。

4. 现代建筑的崛起现代建筑的崛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境问题。

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将建筑行业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可持续发展型的建筑。

这样融合了环保健康舒适的绿色建筑就成为了世界建筑的主题和未来建筑的主导。

1、绿色建筑理念的诞生随着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技术的需要,人们所追求和需要的建筑环境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变化。

古代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护自己、求得生存,从巢居、穴居、散居到建房聚居正是人类力图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不懈改善其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从远古时代到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为防御自然气候与灾难对生命的威胁,所建的建筑仅仅是为了遮风避雨。

从工业革命到20世纪70年代,大量煤炭和石油的开采利用,发电和生产燃气技术的相对成熟,使人们得到了更多改善居住环境的方法。

空调和采暖技术以及照明技术的应用,使人类有条件去追求建筑的舒适性,人类进入了所谓的舒适建筑时期,产生了大量完全靠人工照明和空调来维持室内环境的现代化建筑。

然而,在1974年开始持续的石油能源危机,使赖以维持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能源供应产生了危机,而这些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对人类的居住环境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工业界以及人们对生活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建筑界也不例外。

于是很多节能规章制度和节能技术应运而生。

此阶段的建筑设计特征致力于在舒适与节能之间寻找平衡点。

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研究健康建筑,特别是室内空气品质,甚至在大楼里建设模拟自然环境的日光浴森林。

这一阶段,耗能有所反弹,但更多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而现代信息和技术的介入对提高效率和降低能耗有了可靠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