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浅谈智能建筑设计的未来趋势
浅谈智能建筑设计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能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行业的重要趋势。
智能建筑不仅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还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增强用户体验。
本文将探讨智能建筑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技术的应用、可持续设计理念、用户驱动的个性化设计以及建筑与城市的融合等方面。
一、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1.物联网(IoT)的整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中的各种设备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和通信。
这种连接不仅限于传统的安全系统和监控设备,更扩展到照明、供暖、通风、空调等多个方面。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建筑可以实时监测并调整使用状态。
例如,智能温控系统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自动调整空调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节能降耗。
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运用伴随着数据收集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更为精准的需求预测和决策支持。
通过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环境数据,可以优化建筑布局和功能规划。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能源管理,提高建筑的自我调整能力。
二、可持续设计理念的融合1.绿色建筑标准在全球都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建筑标准日益成为智能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的智能建筑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比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将成为新建智能建筑的标配。
2.材料创新与循环经济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创新材料如新型复合材料、超轻材料等已经逐渐进入建筑行业。
这些材料不仅轻便耐用,还能有效减少建筑本身对环境的负担。
此外,未来智能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还将更加强调循环经济理念,在材料选用、施工过程以及后期维护中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用户驱动的个性化设计1.用户体验至上的设计理念随着人的舒适度和便利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未来的智能建筑将在个性化设计上迈出重要一步。
通过前期对潜在用户需求的数据调研,以及后期通过物联网收集来的使用反馈信息,设计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用户偏好,从而提供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空间。
浅谈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当前建筑施工技术已经迅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从传统的施工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一大趋势。
本文将从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带来更深入的了解。
在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建筑施工技术已经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传统的施工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传统的机械设备,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多。
而现在,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领域也开始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设计和规划阶段,现代建筑施工公司广泛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准确展现建筑的结构和外观,大大提高了设计的精准度和可操作性。
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智能机械设备和机器人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施工工具和人工。
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还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数字化和智能化两个方面。
在数字化方面,建筑施工公司将更加广泛地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以优化整个施工流程。
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和装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监控施工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
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多样化的施工工序,如砌砖、抹灰、混凝土浇筑等,取代传统的人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和设备也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筑施工行业也在积极探索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方面,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公司开始关注环保材料的使用和节能设计的应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将逐渐采用更加环保、高效的施工设备和方法,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当代建筑设计的发展
当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浅谈【摘要】从建筑设计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古代采用的木结构建筑,还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结构建筑,无论是东方的典雅建筑,还是西方的简约大方的建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建筑设计,钢筋混泥土结构,自然,木结构,著名建筑设计师。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插画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人体艺术等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建筑设计逐渐成为了一门炙手可热的专业,为现代的艺术发展做了重大的贡献。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师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
可以说,每一栋建筑,都是建筑设计师们情感和思想的诠释。
在古代,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社会分工比较单纯,在中国,建筑通常以木结构为主,木匠根据主人的要求,并加上了自身的创造性,积累的中国古建筑的文化。
而在近代,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专门学科,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设计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建筑设计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其涉及建筑学、结构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园林绿化等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
当然,每一个建筑师都会遇到一定的瓶颈,例如如何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需要和可能之间的矛盾、投资者和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等。
建筑设计是一种需要有预见性的工作,在设计之前,首先要掌握和了解客观情况,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自然环境等。
还要考虑交通、供水、供电、排水、供天然气等情况。
每个建筑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要节省通道面积,收到经济效益,而且可使房屋内部使用者来往方便,省时、省力。
现代建筑节能的发展
浅谈现代建筑节能的发展彭正山 哈尔滨市群力开发办公室摘 要: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能源危机日渐明显,低碳环保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成为必然要求。
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材料;保温我国北方地区因气候寒冷,季节性差异较大,建筑外墙保温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
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缺陷预防等方面逐一分析,帮助合理正确选择外墙保温做法,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主要保温材料的种类现施工的建筑中,保温材料的使用以挤密苯板、聚苯板、聚苯颗粒和有防火功能的酚醛板保温材料为主。
挤塑苯板具有密度大,导热系数小等优点,它的导热系数为 0.029W(m.K),而聚苯板的导热系数为 0.042 W (m.K),因此挤密苯板与聚苯板相比,保温能力高于聚苯板。
但是聚苯板的抗裂性能却优于挤密苯板。
聚苯颗粒为主要原料的保温隔热材料由胶粉料和胶粉聚苯颗粒做成,胶粉材料作为聚苯颗粒的粘结材料一般采用熟石灰粉-粉煤灰-硅粉-水泥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胶凝体系,该类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为 0.06W(m.K)。
该种材料与挤密苯板和聚苯板相比,导热系数要小得多,因而能够缓解热量在抗裂层的积聚,使体系受温度骤然变化产生的热负荷和应力得到较快释放,提高抗裂成的耐久性。
酚醛板的导热系数为 0.025 W(m.K),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酚醛保温板采用酚醛泡沫的发泡技术,使得热传递效率极低,有效地阻止热量的散失,达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外墙用酚醛泡沫板具有阻燃性好、遇火不燃、低烟、抗高温岐变,有效保护层内的泡沫结构的特点。
2 建筑节能的几个措施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世界总用能量的 1/4,居耗能首位。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屋面、外墙、门窗节能等。
2.1 建筑墙体节能 墙体一般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 以及内部隔断,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整体的保温和耗热量。
浅谈现代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发展
浅谈现代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发展摘要:当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迅速,墙体保温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面保温技术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外墙外保温材料、屋面保温材料等方面也不断取得进展,但是我国的建筑节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
因此,应不断加强研究,提高外墙外保温材料的质量,并充分考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经济适用性,提高施工效率。
本文主要探讨了现代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发展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建筑墙体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建筑的使用寿命。
建筑外墙保温技术与传统的墙体保温相比,具有施工速度快、防火性能好、节能效果显著、能够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等优势,成为目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现代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价值1.施工速度快由于采用了保温材料和外维护技术,在进行建筑外墙保温的过程中,能够减少了模板的使用数量,减少了水泥砂浆的使用量,在进行外墙外保温的过程中,可以省去抹灰工序,节约了时间,大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另外在进行外墙外保温的过程中,可以在结构墙体内部进行抹灰作业,这样不仅减少了施工工序,同时也避免了施工时材料的浪费。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不需要对建筑墙体进行钻孔等工作,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同时也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2.防火性能好目前,我国的建筑外墙保温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有机保温材料和无机保温材料。
有机保温材料是一种易燃材料,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
无机保温材料是一种不燃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能够有效的防止火灾的发生。
另外,外墙保温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火灾在外墙上发生蔓延,减少了火灾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在建筑外墙保温技术中加入了阻燃剂和阻燃剂等化学成分,能够有效的提高墙体的防火性能。
3.节能效果显著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对节能效果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通过在外墙上涂抹聚合物砂浆和玻璃纤维网格布来增加外墙的保温性能,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室内的温度变化和外界温度变化对建筑墙体的影响。
浅谈中国建筑如何现代化
浅谈中国建筑如何现代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建筑已经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然而,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建筑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中国建筑如何现代化。
首先,中国建筑现代化需要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
传统的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倡导和谐、平衡的设计风格。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更需要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人们对于舒适、便利以及实用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建筑师需要更多地关注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使用需求,将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人性化和现代化的建筑。
其次,中国建筑现代化需要巧妙地应用科技创新。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新型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效率。
比如,智能建筑系统可以提供自动化调节和管理能力,通过智能化的监控和控制系统,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此外,3D打印技术、机器人施工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大大加快建筑施工速度,降低成本。
因此,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建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然后,中国建筑现代化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建筑行业也面临着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节能、减排、低碳的原则。
比如,建筑应该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率。
此外,建筑应该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回收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建筑应该考虑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因此,建筑的现代化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最后,中国建筑现代化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建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载体之一、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只追求新潮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建筑师应该注重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感的建筑风格。
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的发展状况
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的发展状况现代木结构建筑是指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优势,因此在当今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以及对传统建筑材料的需求减少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现代木结构建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它既可以满足人们对舒适居住环境的需求,又可以减少对传统资源的消耗,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由于木材的可再生性和可回收性,现代木结构建筑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符合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因此,现代木结构建筑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住宅、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领域。
在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发展状况方面,目前的状况良好,但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材料的选择问题。
随着现代木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对木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就需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木材的种植、培育和管理,确保木材的质量和供应。
其次是技术问题。
木结构建筑需要有专业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特别是对于大跨度、多层次的木结构建筑来说,需要熟悉该领域的专业人士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还需要考虑到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是推广和宣传问题。
虽然现代木结构建筑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观念的传统束缚和一些技术难题的存在,现代木结构建筑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因此,在推广和宣传方面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现代木结构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
总之,现代木结构建筑是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在当前社会越来越被重视和应用。
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对舒适住宅和工作环境的需求,还能减少对传统资源的消耗,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在持续发展方面,现代木结构建筑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材料选择、技术研发等。
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推广和应用现代木结构建筑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发展。
浅谈现代交通建筑的发展
浅谈现代交通建筑的发展摘要: 文中分析了交通建筑在目前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指出在我国现阶段中交通建筑的发展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同时围绕交通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城市与建筑发展的趋势性问题,如交通建筑将大量建设、交通建筑的综合化与大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大城市交通立体化和城市立体化的趋势等。
关键词: 交通建筑,立体交通,立体城市,交通立体模式,趋势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ffic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and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oints out that in our country present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question. At the same time transportation building around the c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rend of problems, such as traffic buildings will be a lot of construction, the integration of traffic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arge scale, big cities and city traffic three-dimensional stereoscopic trend, etc.Keywords: traffic construction, three-dimensionaltransportation, three-dimensional city, the trafficthree-dimensional model, the trend中图分类号:TU984.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全球经济与合作的发展,国际的来往日趋频繁。
浅谈未来建筑物的发展
环球市场工程管理/-249-浅谈未来建筑物的发展陈 辉宁夏理工学院摘要:当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是人类社会研究的主题,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是这个主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建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存在较大的不可逆性。
未来的建筑,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关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未来建筑;环境;可持续性;发展 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居住场所,伴随着人类社会已经超过几百万年,建筑文化也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从原始社会的穴居、巢居,到奴隶社会的高台,再到封建社会的殿宇、楼阁,直至今日的高楼大厦,建筑伴随着人类的历史长河,留下了许多的传世经典。
但在这经典的背后,能源的日益枯竭、环境的不断恶化等现象也相伴而生,这不得不促使人们陷入了思考,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建筑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未来的建筑又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就这一问题,我简单谈谈我的认识。
1建筑风格1.1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传统的建筑业一直极大地消耗着自然环境,同时附带着种种对自然环境的负作用。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关注逐渐从建筑本身投向了与建筑相关的环境上,这是当代也是今后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建筑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环境则是建筑所依存的条件,这已经成为建筑师们的共识,建筑与周边环境应当保持着和谐的关系。
从这一点出发就很容易得到建筑设计归根到底是环境设计这一结论,即:创造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并能激发心智的新环境。
这对保持人类社会空间环境的整体与和谐尤为重要。
1.2建筑的仿生从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城市建筑必将以仿生与生态环境相融合的发展为方向。
建筑仿生主要是通过研究动物、植物的生长机理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以及人们的需求,以达到建筑的自我完善、自我修复以及与环境相匹配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环境,当然这种最具有生命力的创作形式,仍需要科技与资金的大力支持,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潮流,它势必也会给人们丰厚的回报。
浅谈合肥现代建筑的发展
性。
这个 时期 的合肥 , 政治 、 文化氛 围全面
复苏 。城市建设 又重新步上正轨 , 一大批的 新 建筑破土动工 。经过文革 时期 的长期 压 抑, 人们迫切需要开展精神文明工作和进行
4 对于未来合肥城市建筑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今世界 , 口剧增 , 人 资源锐减 , 生态失衡 , 人类生存 和发 展面临严重 的环境 危机 。 发展高效 、 低耗 、 无废 、 无污 、 生态平衡的生态节能建筑 , : 如 星球大 战中的死 星, 黑客帝 国里 的“ 安” 锡 和蚁哥正传里 的蚁丘 , 是城市解决 生态危机 的有效手段 。 合肥 目前 的现代建筑还停 留在 满足传统 的使用功 能和兼顾美观 阶段上 , 虽然合肥 大剧 院工程在设计之初 就考虑 了生态节 能因素 , 但是这样 的建筑在合肥依然处于
不可 回避的是这个过程 当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 的问题。
① 目前大建设 时期建筑发展 出现 的追求建筑“ 、 、 外型的趋势 , 肥市 新 奇 特” 合 美术馆 工程 就是一个典型 的例 子 ,为了追求奇异的造型而使得 建筑成本大 大增 加 。众所周知 , 建筑设计必须坚持 “ 固、 坚 实用 、 美观 ” 的原则 。但是为了博人 眼球 ,
象 不仅 出现在合 肥 当地 的粮 票 、 布票 、 火柴 盒上 , 还成为天气预报节 目中合肥形象的代 表, 可见 当时它是合肥多么重要 的建筑 。
23进 入 改 革 开放 时期 (9 8 2 0 ) . 1 7  ̄ 0 5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或趋势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或趋势一、技术创新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1.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行业的重要趋势。
通过使用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建筑设计、施工过程和后期运营的全面数字化管理和优化。
而在装配式建筑中,数字化技术更能够实现模块化设计和制造的精准化和高效化,为建筑的快速组装提供了技术支持。
2.新材料的应用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应用也成为装配式建筑的关键。
高强度钢结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板等材料的使用,可以实现建筑结构轻量化、耐久性增强等优势。
而这些新材料的应用也将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智能化施工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施工技术已经开始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中,智能化施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可以保障施工质量,为建筑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1.个性化定制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个性化定制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装配式建筑中,通过数字化设计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可以实现建筑产品的个性化定制,为用户提供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建筑产品。
2.环境友好设计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友好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考量。
装配式建筑可以通过精准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3.混合式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中,混合式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即将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建筑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同时也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1.城市更新与改造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更新与改造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市场。
而在这个过程中,装配式建筑由于其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等优势,将会成为城市更新与改造中一个重要的建筑方式。
2.健康和舒适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舒适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健康和舒适已经成为建筑产品的重要标准。
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毕业论文
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毕业论文目录内容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1)1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种类和用材 (2)1.1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种类 (2)1.1.1 普通木结构 (2)1.1.2 胶合木结构 (3)1.1.3 轻型木结构 (5)1.2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用材 (9)1.2.1 原木、锯材(方木、板材、规格材) (10)1.2.2 胶合材 (19)2 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24)2.1 抗震耐久、防虫防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设计灵活,使用率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环保节能,保温隔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冬暖夏凉,采光性好、外观美雅,自然亲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施工周期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27)3.1 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27)3.1.1中国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木结构建筑类型本土化、多样化、现代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剖析园林建筑浅谈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剖析园林建筑浅谈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园林建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园林建筑是以自然为基础,以艺术手段进行构思和规划的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它不仅可以增添城市的美观度,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休憩、娱乐和交流的空间。
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打破传统格局,强调个性传统园林建筑比较注重规则和对称性,缺乏个性化。
而现代园林要求突破这种固有的建筑格局,注重体现个性化。
例如,可以采用大面积的曲线设计、不规则的形状、流线型的动感设计等,打破传统的园林框架,使其更富有创意和时尚感。
二、绿化环境、实现生态平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因此现代园林建筑更注重绿化环境和生态保护。
这不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实现城市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减少城市污染和城市的温度升高。
同时,在园林设计中引入廊桥、水井等,也有利于增加城市内的自然气息。
三、符合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现代园林设计考虑到了人们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园林建筑不仅仅是一个休憩场所,更是一个文化社交场所。
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可以采用多样化建筑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人造湖、园林墓园、化石公园、花卉世界等。
四、运用先进技术现代园林建筑的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新的工具和技术有助于实现设计理念的实现。
例如,现代建筑中高科技发展可以应用于光源、音响、水族箱等,可以轻松实现环境的变换和控制。
总的来说,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是注重个性化、绿化环境和生态平衡,符合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运用先进技术。
作为一个以自然为基础,为人们提供一个休憩、娱乐和交流的空间,园林建筑本身具有显著的文化、艺术和环境保护价值,发展现代园林建筑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园林建筑带给人文、艺术、自然的交流共赢,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持者和创新者。
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网络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与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学习中心:浙江临安奥鹏学习中心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13年秋季学号:1学生:王武指导教师:张静完成日期:2015年9月10日内容摘要木结构建筑从结构形式上分,一般分为轻型木结构和重型木结构,主要结构构件均采用实木锯材或工程木产品。
木结构建筑有着施工简易、设计灵活、保温隔热性能好、防潮防虫性好、抗震性好等诸多优点。
从国内外木质结构房屋的发展状况,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发展木结构建筑的可能性与存在的问题,结论是中国发展木结构建筑的市场前景很大,但真正的全面开发还有待时日。
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木结构建筑与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以与前景。
关键词:现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状况目录内容摘要 (I)引言 (1)1现代木结构房屋的先进性与发展 (2)1.1现代木结构的先进性 (2)1.1.1工业化 (2)1.1.2环保性 (2)1.1.3宜人性 (2)1.1.4安全性 (2)1.1.5舒适性 (3)1.2结构房屋在我国将迅速发展 (3)1.2.1顺应了现代住宅建筑理念 (3)1.2.2环境意识的增强 (3)1.3建造现代木结构房屋的效益 (4)1.3.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1.3.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5)2.1结构安全 (5)2.2节能保温 (5)2.3建造灵活 (5)2.4环境友善 (5)2.5良好的视觉和触觉特性 (6)3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7)3.1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7)3.2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8)3.2.1木结构建筑的教育与研究滞后 (8)3.2.2传统观念 (8)3.2.3规范和管理 (8)3.2.4国产化的木结构材料 (8)4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发展展望 (10)4.1国内建筑市场给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10)4.2我国木结构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10)4.2.1中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 (10)4.2.2对木结构建筑的传统认识 (11)4.2.3木结构建筑方面的法律和规范与管理的不完善 (11)5结语 (12)参考文献 (13)引言“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
浅谈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变迁
浅谈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变迁作者:周盈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摘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邹德侬教授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一书中将中国现代建筑师的群体特征总结为:中庸而辩证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创作中保有的传统情结和文化使命、高超的设计技艺和折衷的倾向、群体性封闭的建筑创作个性、封闭环境中自发探索现代建筑、建筑创作广有成就的地域品格以及形象思维重于建筑理论的思辨等若干方面。
本文将以时间线索为轴,以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为例,围绕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及其分别在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上的体现,进行梳理并加以论证。
关键词:中国现代建筑北京十大建筑时代性与地域性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国庆献礼与艰难探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全国农业展览馆、迎宾馆(笔者注:即钓鱼台国宾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华侨大厦”[]等。
这一时期的北京十大建筑,采用了“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的工作方法,集全国建筑精英之力在十个月内高质量地完成了从设计到竣工的全过程。
首先,在建筑艺术上,建筑师保持活跃的建筑思想与多样的创作思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在建筑技术上,现代主义所倡导的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中的运用得到了比较有探索性的尝试,这在当时国民经济和工业体系相对落后的时代背景下也是实属不易的。
由老一辈建筑师张镈主持设计的民族文化宫(图1)时至今日仍广受好评。
民族文化宫是供我国各民族同胞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其中“设有展览馆、文娱活动设施、图书馆及含有少数民族语言翻译设备的会议厅,总建筑面积30770平方米,主楼1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整体采用折衷主义的建筑手法,墙体为白色,顶部采用孔雀蓝琉璃,显示出宁静优雅与众不同的审美特征。
从中国建筑的现状浅谈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
、
引 言
中国——五千年的文 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 史, 灿烂的文化。我 国多种 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 文资源孕育 出了多种多样 的建筑 ,而建筑也成为 了我们 国家多彩文化 中重要的一笔。遥望古人悠 远的脚步 , 他们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令人惊叹的 建筑奇迹 ; 回首过去 的几 十年 , 中国的一代建筑 新 师作出了他们 自己的贡献 ;可看看 中国建筑 的现 状, 我们不禁感慨 : 新世纪的中国建筑人应该建出 什么样的建筑 , 才能传承中国建筑 的文明, 再创 中 国建筑的辉煌? 改革开 放 以来 , 国加 快 了经 济建 设 的步伐 。 我 特别是 2 世纪 9 年代以后 ,全 国各地都在大兴 O 0 土木。建筑设计蓝图很快便在大地得以实现, 这种 建设速度快得惊人。在这场建筑的变革浪潮 中, 建 筑设计行业在飞速成长、 壮大 ; 当然 , 国外的各种 设计思潮也汹涌而来。结果, 中国的建筑市场成了 某些外 国建筑师的试验场 , 许多造型新奇 、 怪异的 建筑在大城市中出现 。表面看起来它们光鲜亮丽 , 其实这些怪异 的庞然大物在大量地 消耗着 国家 的 资金和能源 , 而且这股风潮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 个建筑设计人 , 对此感到深深的忧虑 ; 笔者在彷 徨中追问: 中国建筑的现状怎么会这样? 看看当今中国新建 的城 市大型建筑和标志性 建筑, 有多少是我们中国人 自己设计的?绝大多数 都是外国建筑师的“ 创意灵感” 。他们把在 自己国 家不能实现的建筑在中国大地建造 出来 ,但他们
努力创作中国现代建筑 ,让中国现代建筑 以其 自 己独有的魅力展现于世界。因此, 建筑设计创作不 能再天马行空 , 必须认识到建筑设计的最终 目的 , 而回到创作最初 的出发点 :建筑是为了人类的活 动而设计建造的。也就是说 , 我们的建筑创作设计 应该是理性的, 中国建筑的发展也应该是理性的。
浅谈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设计艺术史概论——浅谈现代主义建筑经过八周设计艺术史的学习,对现代设计艺术史的来龙去脉有了一定的了解。
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到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再到现代主义和包豪斯学校的建立,最后到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设计艺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艺术家、设计师们的努力下走向了新的纪元。
下面我简要概述一下设计艺术史的发展历程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19世纪初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从此人类由农业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工业设计随之产生,1850年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代表着工业设计的萌芽,工艺美术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简单、朴实,功能良好。
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
20世纪初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一场对传统意识形态革命——现代主义设计,成为20世纪设计的核心。
主要是设计师为找寻代表新时代的形式,为改变设计观念,开始在设计观念、风格、形式及材料等方面进行探索,而集中在德国(始于工业同盟,包豪斯为高潮)、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进行试验,在30年代中期取得惊人成就。
二战的爆发各国的经济都遭到极大破坏,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西方各国才开始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战后重建时期。
两次大战期间,美国设计是最辉煌的时期,在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1、出现了独立的设计事务所。
2、美国大众文化对于设计风格的影响。
现代主义采用同一的、单调的设计对待不同的设计问题,以简单的中性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忽视了人的要求、审美价值以及传统的影响;另外人们开始重视设计责任,要求保护有限的资源,因此国际主义造成了广泛的不满,促成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的以改变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后现代主义是从建筑设计开始的,70年代建筑上出现了对现代主义的挑战,最早在建筑上提出比较明确的后现代主义主张的首推温图利。
浅谈建筑学的发展趋势
浅谈建筑学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的建筑风格一直呈现西化现象,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不能总是以西方的建筑学发展为模板,如今研究与探索建筑学的发展趋势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要正确处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规律与自由的关系,要更新观念,探索新技术,争取创建出能体现文化特质的建筑样式。
当今社会,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建筑学的发展趋势有了新的要求。
建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已经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研究领域,其要求的知识面广、思维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全面以及动手和实践能力强的特点,注定了今后应更多地在建筑领域中发挥作用,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发展。
一、建筑学发展现状(一)建筑文化模糊不清事实上,建筑学不仅仅是一种工程技术,它也是一种文化创造运动。
一所建筑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传统。
然而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开始迅猛发展,建造的规模和数量也在呈直线上升趋势,在建造的过程中,建筑业往往忽略了它的文化特质,开始追求高而美的建筑,对于所展现的文化特质却模糊不清。
建筑产品的华而无实是现代建筑学的真实写照。
(二)仿照、抄袭之风蔓延在建筑学中,手工操作和实践能力过分被重视,往往一有工程就直接动手操作,忽视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建筑人员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欲望不能充分发挥。
同时,理论知识的欠缺对建筑人员的方案构思能力和形成能力极为不利,理论知识的不足,导致建筑学设计中仿照和抄袭现象蔚然成风。
(三)建筑领域好大喜功当前,建筑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建造数量也迅猛增加。
于是,建筑商不得不拼命加班,也正因如此,饱和的工作量和高收入带来的收益使一些建筑商开始好大喜功,逐渐放弃理论的思考和学术追求,开始追求经济效益,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缺乏艺术独创性,使建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
二、建筑学的发展趋势建筑学要想在建设过程发挥作用,就要积极发挥生态化资源的重要作用,提升城市空间的活力和艺术力,真正体现自然与人为因素巧妙的融合,内涵与美学的辩证统一。
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摘要:建筑设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和功能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建筑发展过程中,人类充分发挥丰富的智慧和想象力,使建筑设计得到不断的创新,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本文先回顾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再论述现代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建筑设计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尽相同的侧重点,这似乎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着的。
在以前,由于经济和科学水平的落后,包括思维守旧等原因的影响,建筑设计的目的和手段都较为单一,大部分都只局限于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
如:传统的设计手段多为电算器、图板加手册,个体手工作业;在设计方式上则是以经验总结、规范依据为主等等。
以至于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建筑都是以“坐北朝南、通风采光良好、方正规矩、横平竖直”等模式而建造的。
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原有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居民愈加丰富多样的要求,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形象,所以创新理念开始成为新一代建筑设计师们的工作重心。
如果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建设可以形容为是为了实现“量”的突破的话,那么现在则应该进入了“质”的提升阶段。
相比以前,现代建筑设计在设计手段上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自动绘图和数据库管理,集团分工协作;在设计方式上强调预测与信号分析及创造性的相互配合;设计创作的最终目的也从过去的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转为追求“凸现城市个性,避免似曾相识”、“二十年不落后的标志性建筑”等一些全新设计理念。
然而在创新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设计师们应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避免为了所谓的“创新”而一味求怪求奇,却毫无根据的不考虑技术保障,导致无法安全、顺利施工,或是建造出来的建筑根本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和其他相关作用。
一味求新求怪只会适得其反,难以博得业主的青睐。
所以,创新固然重要,但这必须建立在对相关问题要求等各种关系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对一切理解、运筹帷幄之后再大胆的发挥创造性思维,才能做出令人满意和难忘的设计作品。
我国现代建筑外观的发展
浅谈我国现代建筑外观的发展【摘要】文章从社会发展对建筑的影响角度出发,首先阐述了建筑外观与装饰的发展过程,再写我国近年来建筑外观的变化,出现的误区及觉醒,最后针对现状提出展望与建议。
【关键词】建筑外观;坚固;民族特色1.前言建筑产生于人类对基本物质生活的需求,当其在物质之上无意中反映出人类某种精神需求的时候,便成为“艺术”。
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建筑的外观(包括材料、造型、色彩乃至光影变化)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当然,它也是建筑给人最初始最直接明了的体验。
在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外观的概念、设计手法和审美意象,也在经历一个不断演进与发展,甚至迷失与回归的过程。
这一过程充斥着建筑外观与建筑功能的博弈。
2.建筑外观与装饰的发展过程建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建筑的外观与装饰是一种伴随社会发展的普遍的文化现象,它便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尚的变迁经历着褒贬抑扬不定的命运。
建筑起源于人类的安全需求。
从旧石器时代起,人类为了躲避自然环境对自身的伤害,就开始栖息在山洞中。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有意识、有计划地改造山洞,使其自然属性减弱,烙上人类的印记。
如在法国的一些山洞中发现了这一时期的原始人壁画,这便是最初的“装饰”,建筑的大门由此真正打开,人类的创造力开始显露。
在建筑发展史中,建筑外观与装饰的产生有三个源头。
一是生产实践。
在希腊建筑由木结构向石砌建筑过渡时期,希腊制陶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建筑构件的定型化和规范化,有力地促进了希腊建筑一书中柱式的行程与传播。
二是功能功能构件的演化。
建筑中的某些形式在产生之初常具有实际功能,却又不受这些功能的制约,即当功能改变和消褪时,原有形式仍可作为一种纯粹的装饰语言而在其他建筑结构中的以运用。
爱奥尼亚柱式这一经典的装饰语言便是这种演化的产物。
三是宗教文化的衍生。
大多数史前装饰艺术的源头都是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凝聚起一个群体力量和意志的唯一事物,建筑恰以适当的形式为此种信仰和信仰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建筑中的装饰则是表达这种信仰的有力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一、可持续性建筑的提出背景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物质原料中有50%以上用来建造各种类型的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又消耗了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能源的40%。
而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环境总污染的34%。
这些数据结果足以说明,作为现代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是环境污染的“大户”,对自然生态平衡存在较大的破坏作用。
因此如何协调建筑质量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可持续性建筑的定义
可持续性建筑实际上也叫做生态建筑。
它的定义是在1987年的联合国《蒙特利尔协议》上提出来的,但真正受到世界范围内众多国家饿重视还是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召开之后的事。
可持续性建筑的一般性定义是:“一种开发模式,既可以满足我们这一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他们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四点:
1、尽可能使用天然材料;
2、尽可能使用天然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3、采用节能技术和防止污染措施;
4、建造地远离污染源。
对于可持续性建筑的质量评估标准分为:
1、在生理生态方面有广泛的开敞性;
2、采用无害无污,可以自然降解的环保型建筑材料;
3、按生态经济开放式闭合循环的原理作无废无污的生态工程设计;
4、有合理的立体绿化,能有利于保护,稳定周遍地域的生态;
5、利用清洁能源,降低建筑的运转能耗,提高自养水平;
6、富有生态文化及艺术内涵。
三、中国建筑的现状和国外可持续性建筑的技术应用
实际上,可持续性建筑这一概念中的“可持续”主要包括能源可持续、环境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
而能源可持续问题是三个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它包括了能源节约,能源替代和能源回收三个问题。
(一)能源节约
据了解,我国既有的城乡建筑中,98%为高能耗建筑,新建住宅中,也只有5%符合现阶段的节能标准。
这导致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高达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的3倍左右。
在建筑能耗中,空调又是“能耗大户”,夏季城市电能消耗的40%都用在空调上。
但这种状况不是不能改变,事实上,在建筑能耗中,空调制冷用电有巨大节能空间。
有专业人士算了一笔账:按现有建筑建设规模和增速,到2020年,全国制冷电力高峰负荷将会翻两番,即达到约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电力,为了满足空调制冷的高峰负荷,电力建设总投资共约需1.4万亿元,这是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如此以建电站应付高峰用电需求,是很不经济的。
但如果应用已经成熟的节能住宅技术,给住宅穿上一层“棉袄”,冬夏两季所用空调的耗电量就会大幅减少,住宅总能耗可减少一半以上。
再有就是水资源的节约问题。
很久以来,水都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物质;然而,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量需求呈直线增长,水荒初现端倪;另一方面,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突出。
因此,事实让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水,从而,水终于以一种资源的身份被提出来。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供水形式就非常不科学,非常不可取——无论是居民饮用水或家庭洗衣、冲厕用水还是交通、绿化、环卫等市政用水,绝大多数都是一管到底,等质供应。
并且在众多的给排水工艺上都没有做节水措施,这实质上是对水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
如果将供水系统按照不同水质的需求分为:生活饮用水系统和杂用水系统,再对供水环节进
行节水处理和安装中水回收利用系统,将会大大减少这种供需上的水资源浪费。
(二)能源替代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能源结构都是以矿物燃料为主,即煤、石油、天然气这三大能源。
在近几十年里,随着能源生产与消费的高速增长,矿物燃料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给短缺。
对于中国来说,尽管已探明的众多矿物燃料储量居世界前列,但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因素,能源的使用效率就相当低了!例如中国人均煤的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拥有量的11%,天然气为世界人均的4%,我国的年能源需求量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多。
因此,我国的能源问题比国外其他国家更加严峻!抛开这些矿物燃料目前的短缺情况暂且不论,他们本身所带给环境的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
其中最主要的当数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在建筑材料上,我国大多数的建筑都在使用砖石、沥青、混泥土、硅酸盐等高能耗的建筑材料。
这些建材本身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就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渣,从而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因此,在可持续性的能源替代问题中,我们应该提倡:
1、尽可能少用天然材料,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气物。
2、采用低能耗的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
3、在材料的运用过程中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得危害人体健康,并且要具有多功能性。
4、产品在消耗能源的同时具有可循环和回收利用价值。
(三)能源回收
能源回收主要指的是生产生活垃圾中有效能源的回收再利用。
在目前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回收能源所带来的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1、能保存自然资源;
2、在生产和运输中节省能量;
3、减少污染风险;
4、减少对垃圾填埋的需求;
5、通过对已有材料的回收,或者使用来自垃圾的能量,使商品的生产变得更加廉价。
我国垃圾处理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无害化水平还很低,处理率不足5%。
城市垃圾一般采取卫生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等三大基本处理技术消除对环境的恶劣影响。
而针对生活垃圾有机成分逐年增加的特点,国外研究采用蚯蚓分解技术及复合肥生产技术,有效地利用了部分垃圾资源。
利用垃圾制造烧结砖是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利用垃圾制造的烧结砖质轻、强度高,既可达到垃圾减量化处理的目的,减少污染,又可形成环保产业,提高效率,由此使得城市垃圾处理与建材生产相互补充成为可能。
这个方法在我国很有推广的必要。
四、给中国在推广实行可持续性建筑中的几点建议
我们中国在可持续环保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实际工程,例如浙江的生态村,上海的绿色节能大厦,香港将军澳绿色住宅等等。
虽然这些工程都是试点项目,本身具有模范推广的作用,但还是缺乏一定引导市场趋向的价值。
因为这种建筑的造价要比普通建筑高出近一倍,使投资商难以预见它的可持续性价值。
因此,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改善这种现状:
1、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可持续性建筑市场价值观念的政策引导和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可持续性建筑的市场价值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国外的先进事例,而是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在电视上制作专题片或名人访谈等形式的节目,以此使国内大多数人都能及时的了解到这么一种先进的设计理念及其长远的价值。
通过宣传可以在市场上创造一种普通老百姓对可持续性建筑的潜在需求,让准备投资或者准备买房的人脑中有这样一个概念:“现在都提倡可持续性建筑了……”。
这样一来,市场才会
向着这种需求趋势发展,可持续性建筑才会随着这种需求应运而生。
2、在教育上普及和提高全民绿色节约意识,带动可持续性建筑市场需求的进程。
3、用法律法规来引导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手段;制止和约束非可持续性建筑的建造。
地球的环境资源不仅仅是属于中国人的,也不仅仅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而是属于地球上所有既有和将有的生物的。
正如芬兰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所说:“建筑不应该脱离自然和人类本身,而是应该遵从与人类的发展,这样会使自然和人类更加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