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1005)
国内著名现代建筑
国内著名现代建筑在当今中国的大地上,矗立着众多令人瞩目的现代建筑,它们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更是时代发展的见证。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创新的建筑技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中国在建筑领域的辉煌成就。
北京的“鸟巢”——国家体育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的外观如同一个巨大的“鸟巢”,由纵横交错的钢梁编织而成。
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充分考虑了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性。
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鸟巢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无数运动员在这里追逐梦想,无数观众在这里见证了辉煌时刻。
如今,它已成为北京的重要地标和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也是一座令人惊叹的现代建筑。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超高的高度,成为了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其外观设计独具匠心,顶部的风洞造型犹如一把开瓶器,既增加了建筑的独特性,又有效地减少了风阻。
站在环球金融中心的观景台上,可以俯瞰整个上海的繁华景色,黄浦江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
广州的“小蛮腰”——广州塔,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的外形婀娜多姿,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其独特的扭转造型不仅美观,还能有效抵抗风力。
广州塔集观光、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广州的一张亮丽名片。
夜晚,塔身的灯光璀璨夺目,为城市的夜空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深圳的平安金融中心则展现了深圳作为创新之都的魅力。
这座摩天大楼以其简洁大气的外观和高效的内部空间设计,成为了深圳的新地标。
它不仅是一座商业写字楼,还拥有酒店、商场等配套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除了这些超高层建筑,还有一些文化建筑也展现了中国现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比如苏州博物馆,它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
这座博物馆巧妙地将传统的苏州园林元素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空间。
白色的墙体、灰色的瓦片和简洁的线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
另外,北京的中国国家大剧院也值得一提。
中国现代建筑
上海邮政大楼
上海邮政大楼 上海邮政大楼 陈毅塑像 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山东一路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金茂大厦 浦东的建筑群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位于浦西, 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 合璧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 群”筑
一、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 二、苏州博物馆
三、国家大剧院
四、国家游泳中心
上海外滩
亚西亚大楼
上海总会 有利大楼 日清大楼
海关大楼正门入口
四方形的钟楼 交通银行大楼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中国银行大楼
正金银行大楼 扬子大楼 怡和洋行大楼
俄罗斯领事馆
俄罗斯领事馆 法邮大楼 礼查饭店
元芳大楼
中国现代建筑
中国现代建筑
中国现代建筑指的中国现代建筑是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直至目前这段时 间的建筑活动,分为五个时期: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
3.“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4.“设计革命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5.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
轮船招商总局(又名旗昌洋行),
中山东一路9号 大楼建于1901年,系英商玛孔逊洋
行设计,是一幢高三层砖木结构的
建筑。外貌为新文艺复兴式,各层 间都有明显的腰线。底层是石砌的 外墙,门窗为拱形木结构,第二、
三层正面原有古典柱式外廊,后被
改为房间。外墙采用红色花岗岩石 料,门斗上设凸出的阳台,内部楼 梯曲折,木扶手和栏杆雕花显得十 分精致。这里原来属美商旗昌洋 行,解放后大楼交上海港务监督局 等单位使用。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轮船招商总局 汇丰大楼 汇丰大楼建筑风格 汇丰银行伊(分行) 汇丰银行伊(分行) 汇丰银行伊(分行) 海关大楼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
19 年 落 成 的上 海 浦 东 金 茂 大 厦 是 一 座 99 超 高层 标 志性 建 筑 ,地 上8 层 ,地 下 3 ,集 8 层
办公 、餐饮 、娱乐 、购物和休闲等功能 于一 体 ,采用超高层建筑史上首次运用 的最新结 构 技 术 ,其 手 法 反 映 钢 、玻 璃 等 现代 材 料 构 造 的特 性 ,用 高 新 技 术 打 造 时 尚品位 。但 金 茂 大厦 的八 角 形 平 面 和 整 体 造 型 ,特别 是 由 底往上微微收分 的艺术效果酷似 中国的密檐 塔 ,尤其是从各个角度看它的整体 轮廓 、剪
婕
土 设 计 师 的作 品 ,却 能 把 世 界 先 进科 技 与 中
国传 统 建 筑 风格 结 合 起 来 , 由注 重 西方 文化
质 成 果 ,是人 类 文 明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以其 独 有 的艺 术形 式 体 现 了人 类 文化 在 不 同历 史
阶 段 的发 展 水 平 。 随着 人 类 文 明 的进 步 和 社
影 时 ,极 易 形 成 这 一 联 想 。金 茂 大 厦并 非 本
现代建筑所追求的不仅是建筑形式与结 构 功能 的合一 ,更重要的是 对空间精神 的深
度 理解 。
以著名 的奥运建筑——国家体育场 “ 鸟 巢 ”为例 ,奥运会是面 向世界各 国的体育盛 会 ,鸟巢 ” 的 主设 计 者 也不 是本 土 设计 师 , “ 甚
的表征转换成对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神韵 的捕 捉与追求 ,使这座高达40 米的摩天大楼成 2. 5 为海 派建筑 的里程 碑 。 北京首都 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于20 年 08 投 入 使用 ,它 是 奥 运 重 点 工 程 之 一 ,被 称 为 “ 界最 大 的有 顶 建筑 ” 世 。三 号 航 站 楼是 英 国 建筑 大师 N r nF s r oma ot 的得 意之作 ,他 习惯将 e 本土元 素融人建筑设计 ,只要有机会 ,我们 “ 定会 把 一 些 本 土 的东 西 加 人 到 我们 设 计 的 楼 宇 里 ,这 不 是 妥 协 ,更 不 是 模 仿 ,而是 一
中国现代建筑
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国家的主 要建设对象是694个大型建设项目,其中有苏联援 建的156个项目中的145项。这些项目基本上都是 由二三十年代留学归国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及他 们培养起来并在40年代已经参加设计工作的第二 代建筑师完成的。
北京儿童医院
1952-1954 华榄洪
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1953
广州华南土特产展览大会水产馆,1951,夏昌世
广州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1958
同济大学文远楼,设计人毕业于之江大学, 年仅26岁黄毓麟,合作者哈雄文
由于苏联在当时社会主义阵营中的特殊地位和在 战争时期它所给予中国的帮助和支持,以及当时 西方对中国采取的孤立政策,使得中苏两国之间 形成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密切关系。全面学习和模 仿苏联成为当时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模式。在 中国的各个行业都有大量苏联专家直接参与各项 工作。建筑领域的情况也是这样。当时的苏联新 古典主义成为建筑形式的主流。1959年中苏关系 开始破裂之前,这些建筑对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广州白云宾馆 1973-1975
浙江人民体育馆,1967,屋盖为椭圆平面双曲抛 物面正交索网结构
广州东方宾馆 1972
韶山毛主席纪念馆 1976
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杨廷宝方案1972
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陈金涛1973-1975
北京十六层装配式公寓 1974
上海体育馆 1976
北京毛主席纪念堂
广州展览馆 1970s来自长沙展览馆1970s北京首都体育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张德沛、熊明、许振畅,1966-1968
乌鲁木齐机场1975
杭州机场1974
中国风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表达
中国风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表达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风格越来越现代化,追求简约时尚,但在具体的主题设计方面逐渐暴露出些许问题,出现主题“同质化”倾向。
相似的建筑方案大量涌现,造成批量化生产的不良影响。
建筑设计者都看到了传统元素的价值,纷纷将其运用至自己的建筑设计中。
虽然在建筑中运用传统元素十分重要,但完全照搬照抄是不可取的。
现代建筑设计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对其有所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中国风;现代建筑设计;艺术表达引言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受西方建筑思想的影响较为深远,然而,近几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风格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所回归,中国风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一种代表,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建筑艺术相融合,寻求中国风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表达形式,突出建筑布局、符号运用等多种设计思想,强调建筑功能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完美统一,使现代建筑艺术既体现出时代特色,也能够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1 组成部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元素的作用在于装饰,目的是增强建筑的美感,带给人美好的视觉体验。
随着历史的演变,传统元素得到洗礼与更迭,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具有极大的价值。
传统元素包括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题材,如彩绘、雕刻等。
无论哪种题材,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例如,花、鸟、鱼等元素,此类元素均被人们赋予了特殊意义,象征着吉祥与和平,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愿。
以建筑雕刻为例,主要包括三种雕刻元素,分别是木雕、石雕及砖雕。
不同的雕刻元素代表着不同的寓意,木雕主要用于骨架构件,带给人富贵华丽的视觉感受;石雕主要用于石碑、台阶等,通过雕刻不同的图案表达美好的期待;砖雕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墙体上,这种雕刻源于花草、鸟、山水、人,展示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求。
2 价值中国古代建筑有很多精巧的设计,如瓦梁上的花纹、让人赞叹不已的长城古建筑,其建筑理论与方法都可以应用到当今的环境设计中。
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中国现代建筑风格一.中国现代建筑发展阶段中国现代建筑有自己的优秀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也有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明晰的轨迹。
1.1现代风格的诞生作为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
从20年代中到30年代中,几乎与以上海为中心的其他受现代建筑思潮影响的城市同时期,东北的大城市中也出现了当时流行于日本,被称作"日本近代式"的现代建筑,1.2 民族建筑形式形成初期早在19世纪后半叶,已经出现了近代民族形式建筑的雏形。
这批建筑从单体建筑造型来说,主要有3类:①复古式建筑②古典式建筑③折衷式建筑。
1.3 50年代前期的复古主义把强调民族风格当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把“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提到建筑创作方向的高度来贯彻,从而掀起了创造民族形式的热潮。
1.4 国庆工程和中国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的出现为迎接国庆10周年,北京建造了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等十大建筑,设计手法有明显进步,但基本上仍未摆脱中国和西方的古典构图体量和装饰元件的沿用、改造。
1.5 广州风格的崛起60年代前期,广州的建筑师在他们他们创造性地在现代建筑中有机地融合进具有传统特色的庭院、园林,造就了富有现代气息、又有浓郁民族意蕴的建筑意境,形成着引人注目的广州风格。
同时,北京、杭州等地也出现了一些格调清新的建筑,它们和广州风格一起,标志着中国现代建筑风格发展的重要转折。
1.6 多元风格──80年代的新趋向进入80年代后,“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改革方针推进了建筑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建筑思想开始摆脱狭隘的、封闭的单一模式,逐步趋向开放、兼容,中国现代建筑开始迈上多元风格的发展道路。
1.7 二十一世纪科技环保新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深入,现代建筑逐渐融合高科技和环保概念,逐渐向高科技与环保方向发展。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China's modern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姓名:赵倩学号:200710600158 专业:07艺术设计环艺【内容摘要】: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展现于地平线上的一种巨大的空间形态。
这种为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构成的建筑,同时又反过来表现人自身。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传统是不能丢掉的。
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传统建筑更是独具一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不得不让我们把继承传统文化和争取传统建筑文化创新放在首要位置。
纵观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通过对中国建筑现代继承思潮的分析,来探讨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的关系。
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型转换是社会历史的必然产物,继承和发挥传统建筑文化不能停留于形式的模仿,而是要研究和认识形式所拥有的设计思想和艺术精神,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并加以现代体现,以求得当代建筑创新。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s a vector of human culture is created by human material civilizatio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by the system on the horizon to show the form of a huge space. This man'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posed by the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turn their own performance. For a country, the tradition is not lost. Our country has 5000 years of civilization, history,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s unique, is the treasure hou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treasure. This forced us to fight for the success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priority. Through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the succession of ideas in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modern culture conversion is an inevitable product of social history, inheritance and role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can not remain in the form of imitation, but to study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has the form of ideas and artistic spirit, and truly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the nature of content, and the modern manifestation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n order to achieve innovation.【关键词】: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现代建筑【Key word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Traditional Culture;Modern architecture引言:中国建筑是中华文明之树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姓名:朱丽蓉学号:201113401190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指导老师:吴少昆【内容摘要】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展现于地平线上的一种巨大的空间形态。
传统建筑更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艺术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先人留下灵气的“场”,他们用建筑特有的语言,向我们展示出伟大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用崇敬的心情去打开中国建筑艺术的大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
但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逐渐被淡化甚至被抛弃而变得杂乱无章,致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键词】传统建筑;现代建筑;传统文化引言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更是值得我们继承和珍爱,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不是简单地复古、倒退,而意在寻根,真正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我们要让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有机结合,使之在我们的设计中完美体现。
建筑是通过建筑的结构、建筑的形式、建筑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等艺术语言,表达出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对未来美好的追求。
以最概括的文字将中华几千年的建筑文化做一个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的结构—“木结构”、建筑的形式—“大屋顶”、建筑的空间—“四合院”、表达出建筑艺术的灵魂—“建筑意”。
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人类为了“艺术化的生存”。
建筑并不是木石砖瓦无情的堆砌,除了建筑的物质外壳之外,蕴涵在建筑中的“有意味的形式”,就是建筑意。
它反映出中国古建筑艺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彩的建筑意匠,也表达出中国古代建筑匠师超凡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感情世界。
大道至简—最复杂的问题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概括。
“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建筑意”,这几个字可以代表中国传统建筑的全部特征与面貌。
现代建筑简洁、新颖、科技与创新结合。
中国建筑的特征15段说明方法
中国建筑的特征15段说明方法1.建筑材料的运用:中国建筑注重运用石材、木材、瓦片等自然材料,以及土坯、青砖等本土建筑材料,使建筑更具地域特色。
2.结构系统的独特性:中国建筑采用的是“列缘”的结构系统,即通过柱子、梁、楼板等构件组合而成的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和韧性。
3.排水系统的合理性:中国建筑注重排水系统的设计,通过建造下沉式过厅、排水刨地等手法,有效防止水患。
4.屋顶的造型丰富多样:中国建筑的屋顶十分重要,常见的屋顶造型包括斗拱、歇山、檐板等,形态丰富并具有独特的风格。
5.中轴线的运用:中国建筑通常采用中轴线设计原则,即建筑物沿东西方向呈对称布局,强调和谐与平衡。
6.园林景观的融入:中国建筑常常与庭院、园林景观相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共生。
7.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中国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尊重自然地形和地貌,使建筑与周围的山水风貌相得益彰。
8.装饰之精细:中国建筑的装饰充满细致精美的工艺,常见的装饰手法包括砖雕、木雕、石雕等,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
9.木构建筑的重要性:中国建筑注重运用木构建筑,如寺庙、航空木结构,木构建筑具有轻巧、灵活、易于装饰等特点。
10.四合院的布局:中国传统建筑常采用四合院的布局形式,即四面围合一个庭院,形成私密的生活空间和亲密的家庭关系。
11.千层石的运用:中国特有的千层石是一种上海市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具有防水、透气、隔热、保温等优点。
12.清水墙的使用: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清水墙是由熟石灰、河沙等材料制成,具有防火、防震等功能。
13.对称与对比的运用:中国建筑善于运用对称和对比的手法,营造出稳定、庄重的建筑气氛。
14.抬梁纳屋的技法: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抬梁纳屋的技法,通过加高屋檐、加长柱子等手法,使建筑看起来更雄伟、庄重。
15.文化符号的体现:中国建筑常常融入文化符号,例如使用龙、凤、狮子等动物形象的装饰,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文化传统的重视。
对现代建筑中国式表达的思考
对现代建筑中国式表达的思考摘要:中国建筑师习惯于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去定义现代建筑中产生的种种现象。
同时几千年来形成的保守、缺乏激情和个性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现代建筑产生的思维方式有根本的不同。
同时中国人固有的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对现代建筑在中国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文章试图通过中国文人对外来文化传统的思维方式来探索现代建筑的中国式表达。
关键词:外来文化;传承;创新;西方现代建筑Abstract: China’’s architects are accustomed to the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to understand and to define the phenomena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ousands of years to form a conservative way of thinking, the lack of passion and personality,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the Western way of thinking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China’’s inherent foreign cultural attitude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China also have a profound imp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foreign cultural traditions by the Chinese literati way of thinking to explore the Chinese-style express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Key words: foreign culture; heritage; innovation;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West中图分类号: TU-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对外来文化的态度“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 是由一些国内知名的建筑专家提出的一个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命题。
中国传统的现代诠释
地面采用米色石材和 深色石材正拼的形式 。结合立面石材的干 挂,给人一种整个建 筑乃至银行的坚不可 摧的心里暗示。
谢谢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贝氏采用了非 常精彩的模数制,并用它贯彻设计的 始终,从而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 最基本的模数来源于立面上的一块石 材的尺寸。这个尺寸为1150×575, 是2/1的比例关系。而建筑的基本轴 网为6900,层高为3450,它们分别为 石材长宽的6倍。建筑的门高为2300 ,是3450的2/3,为四块砖的高度, 同时也是高级建筑的理想门高。。建 筑各处的尺寸都符合这个模数,到处 都是整块的石材。
狮子林是贝律铭的老家。贝老对园 林的难以割舍的情结也在这里得到了完 美的体现。江南的园林并不适合北方的 粗狂,而且银行需要看上去非常稳固、 安全。所以在园林造景上石头没有采用 太湖石而是采用从云南石林运来的石头 ;中庭种植植物选用的纤细挺拔的竹子 。
在江南园林中景窗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这里采用了两个巨大的圆形 景窗,既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使原本局促的办公入口门厅在视觉上变 的通透和深远,同时使得主大厅的空间和景色与办公区大厅相互渗透。
三角锥形的天窗是贝聿铭先生的惯 用手法,创造沐浴在阳光中的空间更是 他的拿手好戏,阳光投射在室内景物上 ,形成了变幻莫测的阴影,使中庭里充 满了活力,在本案中采用的井字格的钢 梁系统使屋顶显得轻盈、整洁。
墙面采用意大利米色洞石干挂,采用合欢铺 的形式。温暖的色彩,加上透过玻璃天窗照 射的阳光,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办公楼
中国传统的现代诠释
中银大厦是贝聿铭先生历时7年精心设 计的大作,他以成熟的手法,给人们带来了 一个卓越的作品。在这个作品中,贝聿铭先 生真正带来了中国传统的现代诠释,给人们 上了一堂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课。没有大屋顶 ,没有斗拱,也没有什么多余的符号,但让 人的的确确感觉到它是一个中国的建筑,一 个21世纪的中国建筑。整个建筑的灵魂之处 就在于中庭,又叫四季大厅(业务大厅)。 整个大厅设计成无柱的空间,屋顶采用以钢 网架为骨架的铝合金玻璃天窗,由16个金字 塔形结构组成。整个中庭有山,有石,有水 ,有竹,有窗,搭配合理,匠心独运,所以 中银的中庭又有“室内园林”说法。这些山 、石、水、植物以及倾泻的阳光组成了一个 美妙无比的自然生态环境,不但解决了采光 通风问题,而且带活了整个建筑。
对中国现代建筑的认识
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锋当我们讨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这一论题时,相信许多人心怀疑虑:"中国是否有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借用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至少,第一以"建筑大师的杰作"作为衡量尺码,第二以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轰轰烈烈发展的历史作为参照。
假如我们打破这种习以为常的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史观的思维定势,不是以西方体系作为参照,转而将目光放在中国建筑发展自身,我们蓦然发现,无论在近代还是在当代,中国均有自己的优秀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中国也有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明晰的轨迹。
一次大战之后,以格罗皮乌斯及其同事在包豪斯的教学和设计实践为标志,并以勒•柯布西耶在法国的建筑活动为另一标志,在德国、法国、荷兰乃至俄国,先锋派们的建筑设计实验导致各种现代建筑成果层出不穷,1925年前后,现代建筑运动已达到蓬勃发展的势头,并经此席卷整个欧洲,同时逐渐影响世界各地,包括亚洲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
1930年前后的中国建筑界有两点史实十分清楚。
其一,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汉、青岛,以及在日本人侵占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出现了现代建筑式样,或称"摩登式"、"现代风格"、"万国式"、"国际式"、艺术装饰风格、日本摩登等,其中包含有为数不多但较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
其二,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通过报刊杂志、建筑师的交流、建筑教育等方式在中国广为传播。
这说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在其肇端初始就已波及到中国,并产生效应,中国近代建筑界与世界建筑发展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一、现代风格的诞生作为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
1929年9月5日,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南京路口落成,由具有雄厚的设计实力,二三十年代称雄上海的最大设计机构公和洋行(Palmer&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即今香港"巴马丹拿事务所")设计,大厦10(局部13层),塔顶高77m,平面为A字型。
中式建筑的现代表现
中式建筑的现代表现摘要:中式建筑,就是中国传统建筑,其形成与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各处的气候、人文和地质等条件各不相同,形成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住宅设计上已经很难看到传统民居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功能至上、色彩鲜艳、立面现代的住宅。
本文对中式建筑在现代的表现进行了探讨。
中式建筑风格及景观环境,是由中式外立面形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这是居住区环境的直接外在体现,也是居民首先接触到的内容。
现代中式建筑特色体现在取用传统文化符号的同时,有机地应用了中国的传统建筑模式,同时依托原生地的地形、地貌布局围合,移景到现代的生活空间,单体的设计和住宅区的规划并重,融入城市环境,组成大环境的有机部分,创造出一个优雅宜人的人文环境。
一、中式建筑的现代设计手法我国建筑界对现代中式建筑没有明确定义。
现代中式建筑设计,可以看做是通过研究传统的居民建筑,传统规划理念,传统居民建筑的空间模式、设计手法及传统生活方式,然后运用到现代住宅设计当中。
现代中式建筑设计并未定型,但是可以探索其表现形式。
目前出现的现代中式建筑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1、取形形,即形式、符号。
其注重传统的建筑造型和建筑符号运用,将现代的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建筑材料与传统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将传统民居符号直接借用或适当加以提炼和简化。
2、会意意,即意境、意象。
其注重与传统民居空间的意境再现。
将现代的生活模式与传统的空间意味相结合,从空间组织和整体内在逻辑结构层再现传统生活的意境美。
香港著名建筑师严迅奇设计的上海九问堂,强调传统空间意境的再现,体现中国传统家庭族群化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意识,更关注中国传统建筑精髓―庭院空间的继承,在延续中国式居住方式的同时注入更多现代生活趣味。
3、传神神,即神韵,精神。
关注更多的是传统民居所蕴涵的空间精神,更注重对人的关怀而非建筑实体,关注新建筑如何继承和延续传统的生活模式和思想意识。
中国现代建筑
中国现代建筑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而在当代,中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蓬勃发展。
中国现代建筑艺术不仅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还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设计特点以及其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一、发展历程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以及中国革命时期。
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沉重和僵化,倡导引入西方建筑的理念与技术。
同时,在中国革命时期,建筑被用来表达社会主义思想和新中国的形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现代建筑进一步发展壮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的现代化建筑开始涌现。
许多国际知名建筑师受邀来华参与各种大型建筑项目的设计,为中国现代建筑注入了新的理念和创意。
二、设计特点中国现代建筑具有多样的设计特点,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首先,中国现代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许多建筑师在设计中运用传统的中国建筑元素,如屋檐、廊道和园林等,与现代建筑形式相结合。
这种融合使得建筑在保持现代性的同时,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
其次,中国现代建筑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建筑师们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建筑的实用性、舒适性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
他们通过细致的规划和创意的设计,将建筑变成了艺术品,让人们在使用建筑的同时也享受美的感受。
另外,中国现代建筑还注重节能环保。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建筑师们开始关注建筑的能源利用和环境影响。
他们采用高效的节能材料和技术,通过建筑的设计来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对城市化的影响中国现代建筑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大量的现代化建筑在城市中崛起,成为城市发展的标志和亮点。
首先,中国现代建筑提升了城市形象。
许多大型的现代建筑项目成为中国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这些建筑的独特设计和醒目外观,使城市更富有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近现代中国建筑中中国元素分析
近现代中国建筑中中国元素分析——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当前,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与碰撞,人们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西方建筑在我国大受欢迎。
随着“怀旧”思潮的出现,中国传统建筑也受到了大量的关注与追捧。
针对当前我国现代建筑的现状,我以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为例,分析了该案例中的中国传统元素,希望能更好地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04年8月13日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开馆。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陈列馆题写了馆名。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位于邓小平故居旁,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纪念邓小平为专题的博物馆。
陈列馆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为主题,全景式地展现了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坐落在“邓小平故里”园区内,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馆名遒劲有力、熠熠生辉。
它距邓小平同志故居约500米,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由1个序厅,3个展厅,1个电影放映厅及相关附属设施组成,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
陈列馆由上海现代集团邢同和大师担纲设计,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
它以精练简朴的建筑语言,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中融入川东民居的建筑风格,交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性变化的深刻内涵。
陈列馆座西向东,一字排开,三个青瓦坡形屋面,三叠三起,一起比一起高,最后耸立起一座丰碑,蕴寓着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和丰功伟绩。
陈列馆由序厅、三个陈列展厅、电影放映厅、珍藏陈列厅组成。
陈列布展工作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精神,在中共四川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协助下,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属大力支持下进行的。
陈列馆运用国际博物馆展示的成功理念,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展示手段,主题鲜明,特点突出,内容丰富,馆藏珍贵,设计新颖,庄重大方,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纪念邓小平为专题的博物馆。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内容摘要】: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展现在地平线上的一种巨大的空间形态。
这种人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构成的建筑,同时又反过来表现人自身。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传统是不能丢的。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还应遵循中国美的法则,要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观。
如封建统治阶级建筑的气派、华丽和民间建筑的灵活、轻快、朴素等。
这些美的法则就像不同载体文章中的不同核心思想一样贯穿于整座建筑或建筑群之中并统一建筑。
【关键词】: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现代建筑;现代表达中国建筑是中华文明之树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的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一个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基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建筑艺术有着自己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和艺术美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建筑艺术形式都无法取代的。
中国建筑将现代元素与古老元素的有机结合,既有时代的智能化和概念设计,又有传统的沉静与思考。
当前的中国建筑中,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现代化的全方位挑战,人们在热衷于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传统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思潮的矛盾统一关系按一般的解释,传统文化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
在当今杂乱无章的中国城市建筑以及千篇一律的城市面貌中,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创造新民族形式建筑对于我们现当代及未来的设计师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此我们要着力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目前国内某些建筑盲目追求现代,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至于城市建筑失去可识别性,形成“千城一貌”的尴尬局面。
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并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使传统的建筑文化重新活跃起来。
传统的建筑文化正逐步转化成适合现代建筑的建筑文化。
使用对传统建筑的整体形式或者局部构造的提取和创新的表现方式,将传统形式或结构经过选择和再加工.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使其符合现代的功能和要求.将传统建筑形式原型加以抽象和简化运用到现代建筑中。
现代中式建筑概念
现代中式建筑概念
现代中式建筑概念是指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传承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和精神,同时融入了现代材料、结构和功能布局的特点。
现代中式建筑概念注重传统文化的表达和创新的融合,注重与环境自然融合和人文景观的结合。
它借鉴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原则和材料运用,如庭院、对称性、建筑比例、屋顶形式等,同时注重绿色环保、节能等现代建筑要求。
现代中式建筑概念在建筑造型上通常会运用大量的木结构和装饰雕刻,以及采用传统屋顶形式如“歇山顶”、“飞檐”等等,使
建筑更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同时,它还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通过庭院、大窗户等设计手法,将室内与室外空间相连,并创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
总之,现代中式建筑概念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创新的方式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精神,既具有现代建筑的功能和舒适性,又传承了中国古典建筑的人文气息,充分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0年八国联军打 败了清政府,事后双方 都作出“调整”:满清 政府推行“新政”,基 督教本土化。
官民一心,力求改良,官工 如各处部院,皆拆旧建新,私工 如商铺之方有将大金门面拆去, 改建西洋者。
1929年10月征集上海市政府设计图案时提出:“建筑式样 为一国文化精神所寄,故各国建筑,皆有表示其国民性之特点 。近来中国建筑,侵有欧美之趋势,应力加校正,以尽提倡本 国文化之责任。市政府建筑采用中国格式,足示市民以矜式。 ”
上海市政 府大楼 1933 董大酉
在这一时期,还有两件事需要提到: 一是一批在海外学习建筑的中国留学生先后回国,并 在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领域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用现 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建筑; 二是中国建筑传统性和民族性的表达在主要采用“大 屋顶”形式之外,发展出另一种方式:建筑的形制是西洋 的,而装饰图案和建筑细部是中国传统的和民族的。如梁 思成先生1929年设计的吉林大学校舍和北京仁立地毯行( 1932),杨廷宝先生设计的北京交通银行(1931),还有 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1934赵深、童寯),南京国民 大会堂(1936奚福泉)上海中国银行(1936陆谦受)等。
传教士刚恒毅:“建筑术对 我们传教的人,不只是美术问题 ,而实是吾人传教的一种方法, 我们既在中国宣传福音,理应采 用中国艺术,才能表现吾人尊重 和爱好这广大民族的文化、智慧 的传统。采用中国艺术,也正是 肯定了天主教的大公精神。”
清政府新政运动,废科 举兴学堂,旧衙门改新政府 。学堂建筑和政府建筑采用 西洋形式。
1929年“首都计划”: “要以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为最宜 ,而公署及公共建筑物尤当尽量采用”。
许多重要的政府和公共建筑普遍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 如上海市政府大楼(1933董大酉)、武汉大学(1933开尔斯) 、南京国民党党史馆(1935杨廷宝)、南京中央博物院(1936 徐敬直)等。
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的民族形式虽然和教会大学、教会医 院建筑的中国式形式上相同,但背景和出发点却很不相同,不 宜混为一谈。
陆军部 1906年
大理院 1910年
资政院的设计图,1910年 设计人:德国建筑师 Curt Rothkegel
“商铺之 方有将大 金门面拆 去,改建 西洋者。 ”
六国饭店 1910年
两个大学
清华大学 1911 国立大学 西洋风格
燕京大学 1920 教会大学 中国风格
两个大学 一个建筑师 H. K. 墨菲 (1877-1954) 美国人
北京图书馆 国际设计竞赛 1927,美国建筑师 V. Leth Moller
南京中山陵 国际设计竞赛 1925,吕彦直
但是,普遍的变化出现在北伐战争以后国民党统一中国的 1928~1937这十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觊觎,中国经济建 设的发展,激起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加之蒋介石本人对孔孟之 道的推崇,“中国本位”、“民族本位”、“中国固有之形式”成为 一时的口号。
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
秦佑国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无需表达的表达” 建筑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社会 和时代的烙印。在当今中国大地上的建筑,哪怕是刻意求 洋的“欧陆经典”、“美国原版”,都脱不了“中国味” 。
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实质是传统性、民族 性的表达,而问题是:
是否需要表达? 如何来表达? 近百年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各种做法,未 能令人满意。中国的房子盖了千千万,却没有出现 世界级的建筑大师和现代作品。当然原因并不全在 (甚至主要不在)建筑师方面。 但,是摆脱传统性、民族性的表达,还是需要 传统性、民族性的表达,才能使中国现代建筑立于 世界之林?
北京辅仁大学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和协和医院
还有南京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长沙湘雅医院,成都华西医院等。
到20年代中期,一方面五四前后的思想启蒙运 动(对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和科学的召唤)转 向民族救亡运动,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的 知识精英看到了西方世界也非理想榜样,这就促使 了民族主义思想的高涨。在此背景下,政府和公共 建筑开始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典型的是1925年 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和1927年美国建筑师Moller设 计的北京图书馆,而且有意思的是两者都是通过国 际设计竞赛中选的。
梁思成
(1901~1972)
1924~1927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学院 学习
吉林大学(1929设计) 西洋建筑的形制, 中国传统建筑的细 部和装饰
仁立地毯行(1932,北京)
杨廷宝
(1901~1982)
1921~1925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学院 学习
交通银行
1931,北平
正因为这条民族形式之路的兴起和发展有着中国人 希冀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心结,所 以在抗战胜利后继续不断,以至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之后,一方面在国民党退缩而占的台湾继续;一 方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陆以“社会主义的内容、民 族的形式”发展。
中国(近)现代建筑始于何年,姑且不论。这里以1900年( 一个新世纪的开始)作为行文的起点。这一年,义和团“扶清灭 洋”,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全中国四万 万五千万人,每人赔一两白银。每一场战争和冲突过后,冲突的 双方都要作出调整,战败方调整可能大一些,战胜方调整可能小 一些。
1900年以后,一方面清政府推行“新政运动”,废科举、兴 学堂,旧衙门改新政府等等,这时学堂建筑(如北洋大学堂、清 华学堂)和政府建筑(如大理院、陆军部、资政院)都采用西洋 建筑形式,并扩展到普通民用和商业建筑,这个趋势在满清王朝 被推翻之后继续存在。
清华大学 1919~1921
北京(燕京)大学 1924~1926
亨利•墨菲的燕京大学校园规划图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前身是 1903年设置的京 师大学堂,1905 年设分科学堂。 国立大学 西洋形式
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理科教学楼和文科教学楼 1910年
欧美教会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督教本土化 ” ,一个主要的措施是教会大学 和医院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楼房顶上加上中国式的大屋顶,尽管 设计者是外国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