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间脑端脑内构

合集下载

小脑间脑端脑

小脑间脑端脑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 • • • • • 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听觉中枢 视觉中枢 语言中枢 内脏活动中枢
躯体运动中枢
位置: 中央前回 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特点: 1,左右交叉 2,倒置,但头部正立 3,投射区大小取决于 各部的功能
躯体运动中枢
示中央旁小叶前部
躯体感觉中枢
位置: 位置: 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脑 水 平 切 面
前肢: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膝: 皮质核束 后肢 后肢: 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内囊结构
“三 三
偏”
• 偏瘫:对侧半身运动障碍 • 偏感觉障碍:侧半身感觉障碍 • 偏盲:双眼对侧视野偏盲
脑 水 平 切 面
脑冠状切面
锥 体 束
视束和视辐射
内侧面和下面
中央旁小叶 楔叶、 楔叶、舌回 枕颞内侧回 枕颞外侧回 海马旁回、 海马旁回、钩 海马、齿状回 海马 齿状回 嗅球、嗅束、 嗅球、嗅束、 嗅三角、前穿质 嗅三角、
侧脑室
中央部 前角 后角 下角 侧脑室脉络丛
基底核
尾状核 豆状核 杏仁体 屏状核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新纹状体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苍白球 旧纹状体
端脑思考题
1. 大脑半球有哪些主要沟、回和分叶? 2. 躯体运动区、感觉区的位置及其定位关系? 3. 视觉、听觉和各语言区的位置? 4. 有哪几对基底核? 5. 胼胝体的位置与分部? 6. 内囊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7. 内囊各主要纤维束的局部位置及临床意义。 8. 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和交通? 9. 名词解释:纹状体、内囊、“三偏”、嗅脑、边缘叶 10. 依次说出从第三脑室到外侧沟的各结构。 11. 说出丘脑、尾状核、侧脑室和胼胝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小脑间脑端脑解剖精品PPT课件

小脑间脑端脑解剖精品PPT课件

(一)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核团
新丘脑:联络性核团(前核、内侧核、外侧 核的背侧组)
复杂的分析整合中枢----联系复杂. 痛觉的产生.
(二)后丘脑
位置: 位于丘脑枕的下外方,为 两个小隆起
包括两个特异性中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二)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听觉传导中继站 下丘臂
传入纤维: 下丘借下丘臂传来的 的听觉纤维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分叶
顶叶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半球外侧面额叶的主要沟回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上沟


上 回央


中 下

前 回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半球外侧面颞叶的主要沟回
颞横回
上回
颞 颞

中 下
回 回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半球外侧面顶叶的主要沟回
缘上回 角回
中央后沟
中 顶内沟
央 顶上
后 回
觉的最后中继站。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一)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核团
古丘脑: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中线核、板内核、网状核)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
(一)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核团
旧丘脑: 特异性中继核团(腹前核、腹中间核、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三叉丘系、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
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为脊髓、脑干的特异性上 行传导纤维或小脑传出纤 维的中继核,发出纤维投 射到大脑皮层。
发出:经齿状核中继后,组成 小脑上脚的主体,至对侧红核 和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再 投射到大脑皮质运动区。经皮 质脊髓束控制脊髓前角运动神 经元的活动。

小脑、间脑和端脑的外形

小脑、间脑和端脑的外形

下丘脑沟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1.背侧丘脑
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上面和内侧面游离。 左、右之间的窄腔为第三脑室。
丘脑的前端突起 丘脑前结节
后端膨大 丘脑枕
丘脑背面外侧缘和端脑尾状核
之间的间隔
终纹
连接两侧丘脑 丘脑间粘合
2.后丘脑
位于丘脑后下方、中脑顶盖上方。
包括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3.上丘脑
包括
松果体 — 内分泌腺
缰三角 — 缰核 缰连合 丘脑髓纹
缰三角
松果 体
丘脑髓纹 缰连合
4.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下方,组成了第三脑室侧壁的下半和底壁。
包括
视交叉 视束 灰结节 漏斗 垂体 乳头体
5、底丘脑
位于间脑与中脑的过渡区, 内含底丘脑核、红核和黑质的上端。 属于锥体外系的结构,调节躯体运动。
1)小脑皮质
小脑核
2)相邻小脑的叶之间或小脑各叶之间 的联络纤维
3)小脑与小脑以外其它中枢部位的传入 和传出纤维,主要组成3对脚:即小脑上 脚、小脑中脚和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小 小脑脑上下脚 脚 含 含有有来来自自脊齿髓状和延核髓、的栓传状入纤维, 核小以维状小桥及包小脑、核脑起括脑束球的中自脊束和核传顶 髓 和脚红的入核小橄核全主终脑榄纤小部止束小要维于、脑脑传由组延 三 束束出发成髓叉等等纤自。的小。传维脑传脑入以出束纤及纤、维楔维脊等小。髓。脑传束入、纤 网
3)漏斗核 — 结节垂体束 — 正中隆
起的毛细血管将神经内 分泌物质(促激素或抑 制激素)送至垂体前叶 (腺垂体)。
系统解剖学
一、小脑、间脑、端脑的外形 二、小脑、间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间脑,端脑

小脑,间脑,端脑
大脑横裂----分大、 大脑横裂 分大、小脑 分大
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3个面 : 上外侧面 、 个面: 上外侧面、 个面 内侧面、 内侧面、下面 3条沟 : 中央沟 、 外 条沟: 中央沟、 条沟 侧沟、 侧沟、顶枕沟 2条假想线 5个叶 : 额叶 、 顶叶 、 个叶: 额叶、 顶叶、 个叶 枕叶、颞叶、 枕叶、颞叶、岛叶
下丘脑 hypothalamus
• 组成和分区 脑底可见:视交叉、 脑底可见:视交叉、 灰结节、乳头体、 灰结节、乳头体、漏斗 等结构 • 核团: 核团: • 视上核 室旁核
下丘脑的功能: 下丘脑的功能:
神经内分泌的中心、 神经内分泌的中心、皮质下植物性中枢 • 调节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 调节体温、摄食、生殖、 内分泌活动 • 人类昼夜节律的起搏点 • 参与情绪行为反应


diencephalon
间 脑
diencephalon
•位置 位置 •分部 分部 •结构 结构 •功能 功能
间 脑diencephalon
• 位置 • 外形和分部
• • • • • 背侧丘脑thalamus 下丘脑hypothalamus 上丘脑epithalamus 后丘脑metathalamus 底丘脑subthalamus
大脑皮质机能定位
躯体运动区 躯体感觉区
书写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身体各部在躯体运动区 躯体感觉区的投射特点 的投射特点: 身体各部在躯体运动区 躯体感觉区的投射特点:
上、下颠倒,头面部不倒 下颠倒, 左、右交叉 投射区的大小与形体大小无关,取决于运动功 投射区的大小与形体大小无关, 能的重要性、 能的重要性、复杂程度及感觉的敏感程度 (右利者,左利者) 右利者,左利者)

人体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

人体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

小脑扁桃体
分叶:
1.前叶 2.后叶 3.绒球小结叶
后叶
前叶
原裂
绒球小结叶
后外侧裂
小脑的内部结构:
皮质: 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组成 髓质: 由神经纤维组成 小脑核: 位于髓质内的神经核团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小脑脚
功能分区: 绒球小结叶:原小脑/前庭小脑 蚓部+半球中间部:旧小脑/脊髓小脑 半球外侧部:新小脑/大脑小脑
额上沟 额下沟
额上回
中 额中回 央
前 回
额下回
外侧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顶枕沟
枕前切迹
32
顶叶: 中央后沟 中央后回 顶内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半球上外侧面
中央沟 中央后沟

顶上小叶 顶内沟

后 缘上回

角回
顶枕沟
外侧沟
枕前切迹
33
颞叶: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横回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沟 大脑回 每个大脑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半球内有三条恒定的沟:外侧沟、中央沟 和顶枕沟
中央沟
中央沟
顶枕沟
顶枕沟
外侧沟
每侧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 、枕叶、颞叶 和岛叶 5叶
中央沟
额叶
顶叶
顶枕沟
外侧沟
颞叶
枕叶 枕前切迹
额叶
顶叶
岛叶 颞叶
枕叶
半球上外侧面
额叶: 中央前沟 中央前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躯体感觉中枢
位置: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后部
功能:接受丘脑腹后核传来 的对侧半身的痛、温、触、 压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

《小脑间脑端脑外形》课件

《小脑间脑端脑外形》课件

小脑间脑端脑与其它脑区的联系和互动
与大脑皮层的联系
01
小脑间脑端脑通过复杂的神经网络与大脑皮层进行信息交换,
影响思维、感知和行为。
与边缘系统的联系
02
小脑间脑端脑与边缘系统相互作用,影响情绪反应、动机和行
为控制。
与下丘脑的联系
03
小脑间脑端脑与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睡眠和觉醒等
方面有密切联系。
05 小结
小脑间脑端脑外形的重要性和意义
揭示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小脑间脑端脑外形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 能,为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医学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支 持。
促进神经疾病的研究
对小脑间脑端脑外形的认识有助于研究神经性疾病的发病 机制,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 新的思路。
通过对小脑间脑端脑外形的深入研究,有望发现新 的神经性疾病治疗靶点,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 果。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小脑间脑端脑外形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未来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共同推 动神经科学研究的发展。
THANKS
小脑间脑端脑的神经元活动和电生理特征
01
神经元类型
小脑间脑端脑包含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如浦肯野细胞、篮状细胞和颗粒
细胞等,具有不同的电生理特性。
02
神经元电生理特征
这些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的膜电位特征,并在受到刺激时产
生特定的电生理反应。
03
神经元活动模式
小脑间脑端脑的神经元在特定刺激下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模式,如节律性
小脑间脑端脑疾病和障碍的症状和表现
头痛
是许多脑部疾病的常 见症状,可出现在头 部的一侧或两侧,呈 持续性或阵发性。

系统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课件

系统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课件

枕颞沟
海马回钩
距状沟
大脑半球内侧、底面
第 I 躯体运动区 第 I 躯体感觉区 平衡觉区 味觉区 听区 书写中枢 颞横回
运动性语言中枢 Broca 听觉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缘上回
角回
大脑半球上外侧面
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的 功能定位
1. 第 I 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2. 第 I 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平衡
脊髓小脑
脊髓小脑束
前庭N核 调节肌 网状结构 张力和 栓、球状核 红核丘脑 协调运动
齿状核 丘脑→ 大脑皮质 调节随 意运动
顶核
大脑小脑
大脑皮质 →脑桥核
间脑 diencephalon
• 位置:中脑mensenphalon和端脑telencephalon间
• 分部 背侧丘脑 thalamus 下丘脑 hypothalamus 上丘脑 epithalamus 后丘脑 metathalamus 底丘脑 subthalamus
丘脑底核
下丘脑

hypothalamus
终板 下丘脑沟
位置和外形
上界:下丘脑沟 下界:灰结节-正中隆起 -漏斗-垂体 乳头体mamillary body 前界:终板,视交叉
视交叉 optic chiasm
垂体 hypophysis
漏斗 infundibulum
乳头体
垂体 视束 灰结节 乳头体
下丘脑的功能
小脑
cerebellum
原裂
上面观
小脑半球
小脑 cerebellum
• 外形
蚓部 vermis 半球: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小脑扁桃体

人体解剖生理学11第五章 第3节 间脑、小脑和端脑的形态结构

人体解剖生理学11第五章 第3节 间脑、小脑和端脑的形态结构

四、脑、脊髓被膜
(由外向内):
硬膜:
硬脑膜:大脑镰、
小脑幕
硬脊膜:
蛛网膜:蛛网膜颗粒 软膜: 脉络丛
五、脑的血液供应
1.动脉来源: (1)椎动脉 (2)颈内动脉 2.动脉分布特点: (1)在脑的腹面形成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 (2)大脑的动脉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分别分布于皮质 和髓质。 3.脑的静脉: 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可分为浅深两种。浅静脉位于 脑的表面,收集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的静脉血,深部静脉 收集大脑深部的静脉血。深浅静脉均注入附近的硬脑膜 静脉窦。由静脉窦汇入颈内静脉出颅。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中央管
脉络丛:软脑膜及其 血管被室管膜包绕, 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 具有分泌脑脊液的功 能。 蛛网膜颗粒:蛛网膜 突入上矢状窦形成的 结构,可将脑脊液汇 入上矢状窦。
脑屏障
1.血-脑屏障: 由脑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2.血-脑脊液屏障:脉络丛 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和脉络丛上皮(室管 膜上皮)。 3.脑脊液-脑屏障:由室管 膜上皮、神经胶质细胞构 成。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支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支
大脑后 动脉

椎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结脑的血液供应
1.动脉来源: (1)椎动脉 (2)颈内动脉 2.动脉分布特点: (1)在脑的腹面形成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 (2)大脑的动脉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分别分布于皮质 和髓质。 3.脑的静脉: 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可分为浅深两种。浅静脉位于 脑的表面,收集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的静脉血,深部静脉 收集大脑深部的静脉血。深浅静脉均注入附近的硬脑膜 静脉窦。由静脉窦汇入颈内静脉出颅。

94小脑、间脑、端脑

94小脑、间脑、端脑

内囊
内囊
性质: 性质:由投射纤维构成的白质板 位置: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 位置:尾状核、 形态:大脑水平切面上呈开口向外的“ 形态:大脑水平切面上呈开口向外的“<”形 前肢: 额桥束、 前肢: 额桥束、丘脑前辐射 分部及各部: 内囊膝: 分部及各部: 内囊膝:皮质核束 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 通过的结构 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顶枕颞 桥束、丘脑中央辐射 桥束、 浅深感觉)、视辐射、 )、视辐射 (浅深感觉)、视辐射、 听辐射等 损伤表现:“三偏”综合症(即偏瘫、偏感、偏盲) :“三偏 损伤表现:“三偏”综合症(即偏瘫、偏感、偏盲)
解剖学 CAI课件 CAI课件
端脑的边远系统
组成: 1. 组成:由边缘叶和有关的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共同组成 边缘叶:由扣带回、海马、 边缘叶:由扣带回、海马、海马旁回等组成 皮质下结构:杏仁体、上丘脑、 皮质下结构:杏仁体、上丘脑、下丘脑等组成 功能:与嗅觉、内脏、情绪、 记忆等活动有关。 2. 功能:与嗅觉、内脏、情绪、性、记忆等活动有关。 个体生存(如觅食、防御活动等) 种族繁衍。 个体生存(如觅食、防御活动等)和种族繁衍。 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调节:(如切除两侧颞叶 调节:(如切除两侧颞叶, 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调节:(如切除两侧颞叶,包 括海马和杏仁体,动物变得温驯及性功能亢进; 括海马和杏仁体,动物变得温驯及性功能亢进;电 刺激海马、 刺激海马、杏仁体或扣带回可引起实验动物广泛的 内脏反应)。 内脏反应)。 记忆活动:颞叶海马与记忆、 记忆活动:颞叶海马与记忆、特别是近期记忆有关
解剖学 CAI课件 CAI课件
端脑的内部结构
1. 侧脑室 2. 基底核
大脑皮质 4. 大脑半球髓质
3.
解剖学 CAI课件 CAI课件

9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

9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

小脑(一)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小脑位于颅后窝。

小脑的中部狭窄称小脑蚓,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小脑半球下面的突起称小脑扁桃体。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分为小脑皮质、髓质(髓体)和小脑核。

小脑核有顶核、中间核(拴状核、球状核)、齿状核。

(三)小脑的分叶按形态结构和进化可将小脑分为绒球小结叶(原小脑或古小脑)、小脑前叶(旧小脑)、小脑后叶 (新小脑)3部分。

按机能又可将分为前庭小脑(原小脑或古小脑)、脊髓小脑(旧小脑)、大脑小脑(新小脑)。

(四)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小脑借3对脚与小脑的外部联系。

小脑的功能为:①前庭小脑:维持身体平衡;②脊髓小脑:控制肌张力和协调;③大脑小脑:影响运动的起始、计划和协调。

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

可分为丘脑(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五部分。

间脑的内腔称第三脑室。

(一)背侧丘脑(简称丘脑)1 、外形由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借丘脑间粘合(中间块)连接而成,其前端的突出部为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称丘脑枕。

2、内部结构丘脑被“Y”形纤维板─内髓板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3部分。

其中外侧核群又可分为背、腹两层:腹层由前向后分为腹前核、腹中间核(又称腹外侧核)和腹后核,腹后核又分为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

此外,在内髓板内有板内核,在第三脑室室周灰质内有正中核,在背侧丘脑外面有丘脑网状核。

3、丘脑核团按功能分类:①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包括正中核和板内核等。

②联络性核团包括内侧核、外侧核的背层及前核。

③异性中继核团包括外侧核腹层的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其中,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味觉纤维,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纤维。

腹中间核和腹后核接受运动纤维。

(二)后丘脑包括内侧、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接受下丘来的听觉纤维,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

(三)上丘脑包括松果体、缰三角和丘脑髓纹。

(四)底丘脑 (又称腹侧丘脑)位于间脑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地区,内含丘脑底核。

(五)下丘脑1、边界:上界:室间孔延至中脑水管的下丘脑沟。

系统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

系统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
保持身体平衡
2、脊髓小脑(旧小脑) 控制四肢及躯干肌的肌张力, 协调肌肉运动。
3、大脑小脑(新小脑) 控制上下肢肌的精确运动的 计划和运动的协调。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间脑 diencephalon
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 下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一、外形
(一)背侧丘脑 下丘脑沟、 前结节、丘脑枕 体、下丘脑沟、室间孔
与垂体的联系
视上垂体束 — 垂体后叶(神 经垂体)加压素
室旁垂体束 — 垂体后叶(神 经垂体)催产素
结节垂体束 —垂体前叶(腺 垂体)促激素或抑制激素)
下丘脑的功能: 1、内分泌中心。 2、内脏神经系统的皮质下中枢。 如:体温调节、摄食、生殖、水盐代谢等。 3、与边缘系统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
系统解剖学小脑间脑端脑
3、三对小脑脚 :下脚 — 连延髓 中脚 — 连脑桥 上脚 — 连中脑
4、小脑分叶: 前叶—原裂以前的部分 后叶—原裂以后的部分 绒球小结叶
二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皮质
•小脑髓质
• 四对小脑核: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三、小脑的机能分区、 纤维联系和功能
1、前庭小脑(原小脑) —— 绒球小结叶
书写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 纹状体 豆状核
尾状核
苍白球 -旧纹状体
壳 新纹状体
• 屏状核
• 杏仁体
Up
down
(三)大脑半球的髓质
(1)连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s • 胼胝体 • 前连合 • 穹隆连合
(2)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
• 弓状纤维 • 钩束 • 上纵束 • 下纵束 • 扣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后核J腹后内侧核
I腹后外侧核
核团名称
接受的纤维
©功能'、
甲 发出的纤维
腹前核 腹中 齿状核、 黑 投射到躯体
间核
质、苍白球 运动中枢 协调躯体运动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 味觉 丘脑中央辐
纤维
射,投射到
腹后外侧核
(孤束核) 脊髓丘系 内侧
大脑皮质
的躯体感觉 中枢
丘系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小脑上脚--
小脑下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含有
来自齿状核、栓状核、 小脑下脚全
有传出纤礙及脊髓小
U束和橄榄小脑束萼
脑束 网状小;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1、 古小脑(原小脑、前庭小脑) 2、 旧小脑(脊髓小脑) 3、 新小脑(大脑小脑)
簿布孝*学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一)、古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内构 间脑内构 端脑内构
教师:向宇燕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小脑内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小脑皮质 小脑髓质 小脑核
小脑髓质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1、小脑皮质的细胞构筑特点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小脑损伤的表现: 原小脑--平衡失调、站立不稳; 旧小脑--肌张力降低; 新小脑--共济运动失调;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背侧丘脑
“Y” 内髓板
前核群
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f背侧部
・腹侧部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背外侧核、后外侧核 和枕核
腹前核、腹中间核
传入纤维:

小脊
脑髓
下 脚




H
脊 髓 小 脑 前 束小
H脑
上 脚
旧小脑皮质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6击席
-大勲匱臆运动区
士寧
红墨
网状堵何 紅援音・衆一 皮龄青■柬 元
脊■小胸 *中岡概
L*■小18東
L飾庭警■束
网状欄■束
神径节
传出 r
r
/ 卜顶核
脑 一下厂
\
脚前 网
前核乳头丘脑束
Anterior nucleus
Mammillofhalamic gd amygdala
纹状体腹侧部 海杏仁体
From From other ventral ccxtical areas strialurn
隔核马 From From hippocampus amygdala
To adenohypophysis
传入纤维:
前前庭 庭神经 神核 经
小 脑 下 脚
古 小 脑 皮 质 rsity of South China
前角运动神经元
前庭脊・束 内侧纵束
传出纤维
古小脑皮质
硕核
小脑下脚G J
状结 .
脑桥 延 髓




网 状
髓脊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功能:维持身体平衡。
二)、旧小脑的纤维联 系 和功能
主要传导躯 体感觉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脊髓丘系、内侧丘系
© 帝孝*学
(二)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核) 外侧膝状体(核)
核团名称 内侧膝状体 (核)
外侧膝状体 (核)
◎帝#扌、学
接受纤维 外侧丘系 下丘
发出纤维
功能
听辐射,投射 传导听觉 到听觉中枢
视束
视辐射,投射 传导视觉 到视觉中枢
功能
垂体上动脉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垂体前叶 (腺垂体)
正中隆起 垂体门静脉 垂体静脉
3)与边缘系统的纤维联系 4)与脑干和脊髓的纤维联系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广泛的皮质区 To widespread Septal cortical areas nuclei
皮质第桥朿 皮质曾■東
約角远动神鏡元-
大■小■ 侨枝
传出纤维:
新小脑皮质
小纤


上 脚


红背 核侧
丘 脑
>大脑皮质
皮Hale Waihona Puke 脊髓束脊髓 成功能:协调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大■度质
©帝孝*学 综上所述:小脑与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核、 脊髓和大脑等有广泛的纤维联系。原小脑的 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旧小脑的功能是调节 肌张力;新小脑的功能是协调骨骼肌的随意 运动。
月泉垂^体
神经垂体
To brainstem, spinal cord
cortex
眶皮质视网膜
脊髓、脑干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三)下丘脑 1、分区及各区的核团
China
◎帝# 乂寧
视前区:视前核 视上区:视上核和
室旁核 结节区 漏斗核
腹内侧核 背内侧核
乳头体区:乳头体核
室旁核
室旁垂体 束
视上核
视上垂 体束
结节垂 体束
垂体前 叶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2、下丘脑的纤维联系: 1) 与边缘系统的联系: 2) 与脑干和脊髓的联系: 3) 与背侧丘脑的联系: 4) 与垂体的联系: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1)与垂体的纤维联系:
室旁垂体 束
视上垂体

结节垂体

University of South
室旁垂体束:室旁核一主要
输送催产素—垂体后叶
视上核 视上垂体束
I食蟲嘉扌、学
室旁垂体束
视上垂体束:视上核一主要输送加 压 素(抗利尿激素ADH) 一一垂体
后叶
垂体前叶(腺垂体)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垂体下动脉
垂体后叶 (神经垂 体)
垂体静脉
结节漏斗束(结节垂体束) \ ©击孝*学 ' 结节漏斗束
漏斗核 正中隆起 垂体门静脉 垂体前叶 神经内分泌物质 (如促激素释放或抑 制激素等) 控制腺垂体的内分泌
n庭 W 前庭神经
状、 脊网 髓状
脊核 束结
髓构
束▼

中间 核卜
纤 /価
维▼ 上
越 r脚
边丄
红 崩背
核侧
红 核 脊 髓 束
丘 纤脑 维 越 边
un v
ie
s出c I a o hn

功能:调节肌张力。
三)、新小脑的纤维联系和 功能
传入纤维:
大脑皮质
皮桥▼纤
质 核维


桥 ▼边






新小脑皮质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经小脑下脚止于前庭神经核和网状结构。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3、小脑髓质 1)小脑皮质小脑核 2)相邻小脑的叶之间或小脑各叶之间 的联络纤维
3)小脑与小脑以外其它中枢部位的传入和传出纤维, 主要组成3对脚:即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和小脑下脚。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