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和“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这一情景的相关段落。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素材包括:展现地震场景的视频,震后废墟图片,课文中的插图。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借助看书、上网查询等学习渠道,了解地震灾害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口语交际形式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师: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请同学们齐读课(生齐读课题)师:大地震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我们来看看曾发生的几次大地震。
(课件出示:震后废墟的图片并配以音乐)1./c/2008-05-13/172115530830.shtml 2./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 =2&fr=ala0&word=%E3%EB%B4%A8%B5%D8%D5%F0%CD%BC% C6%AC1976年7月28日凌晨,我国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24.24万人死亡,83万人受伤;/GB/192235/198137/12344643.htm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大地震,当天仅余震就发生了14次;/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 =2&fr=ala0&word=%B0%CD%BB%F9%CB%B9%CC%B9%B4%F3% B5%D8%D5%F0%BA%F3%B7%CF%D0%E6%B5%C4%CD%BC%C 6%AC而我们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1994年1月的洛杉矶大地震中,当时3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亿美元。
小学5年级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5年级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和坚定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教学内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通过讲述一位父亲在地震后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挖掘废墟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展现了父爱的深沉和坚定的信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资源:文章的电子版地震救援的图片和视频(用于情境创设)相关亲情和信念的资料和案例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地震救援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整体感知:学生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自学生词新词。
深入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父爱的伟大和坚定的信念。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总结延伸: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亲情和信念的重要性,并进行写作练习。
评估方式: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作业检查:通过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课后训练设计:读拼音,写词语。
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对《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所表达的亲情和信念的理解。
课外延展内容:《地震中的父与子》的作者是马克·汉林(Mark Victor Hansen),美国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演讲者。
他的作品通常以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来启发读者,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
马克·汉林的讲座包括优秀的销售策略、个人的能力和发展等。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
(出示影音)旁白: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
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
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
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书:了不起)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
(学生读划写)3、学生交流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_____,如此______(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打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如有条件,可让学生查阅有关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一、图片导入。
1.循环播放一组关于地震的图片,配乐,师深情介绍,营造感伤气氛。
2.复习6个生字新词“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
3.联系地震图片,用6个词语描绘地震画面。
师:同学们,地震过后,不仅仅留下的是满地的废墟,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悲痛。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洛杉矶大地震,一起去认识一对……生齐接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上新课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描写了一场怎样的地震?2.在这场地震中,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93页,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3.你觉得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呢?(生答:了不起)板书: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一)走进了不起的父亲1、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12段,画出相关语句。
(先读自己画的句子,再说体会)2、生读,再谈感受。
大屏幕出示相关语段:①、他顿时感到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的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那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初读课文(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
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惠农区简泉小学蔡军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
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我们刚学过《秋天的怀念》,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今天这节棵课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谱写爱子、子爱父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一定能吸引同学们。
板书:19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师板书,学生小声读课文)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生字、新词1.读课文,在文中圈画会写字(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画好后再读读带生字的词语。
2.记忆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考察学生的认读。
4.拿出练习本重点练习漆、挖、掘三个生字。
5.把生字带入课文用心朗读,读准本课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学习1至3自然段(1)指名朗读1至3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讨论:父亲的心理、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相机理解下面的两个句子,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句子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教师提问:句子中哪个词用的好,为什么?如果换成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向他七岁的儿子的学校跑去,会怎样?句子2:他一边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一边跪在地上大哭起来。
这个句子写出父亲当时的心情怎样?如果让你来读,你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教师鼓励学生用心带着绝望和悲痛的感情读)(3)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并快速默读课文像这样的话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父亲心理、感情的变化。
2024年北师大版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地震知识竞赛:组织地震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地震相关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父爱主题班会: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父爱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的感人故事。
3.观看相关电影:推荐学生观看与地震或父爱主题相关的电影,如《唐山大地震》、《父亲》等,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十八、教学资源补充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3.学习效果:通过测试或提问,评估学生对课文主旨和人物性格的理解程度。
十一、教学延伸
1.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探讨地震中的父爱主题。
2.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地震、父爱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4.测试评价:通过定期的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生字词的记忆情况。
十六、教学反思与总结
1.教师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教训。
2.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
3.教学总结: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5.情感体验(5分钟)
-学生模拟地震现场,体验故事中的紧张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6.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旨。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十、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在课堂上讨论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注意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人物语言、行动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1 / 7(学生谈感受)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整体感悟,把握基本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2、再次默读课文,读后,问:读完故事哪几个画面非常清晰地定格在你的眼前,哪几句话一直在你的耳边回荡?3、定格的画面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地震的强大:30万人——不到4分钟的时间一片废墟(2)不听消防队长与警察的劝告,一遍遍地请别人帮助。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 / 7(4)通道被打开,父亲接孩子上来,孩子却让其他同学先上来(5)父与子拥抱的情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述说定格的画面,并说明之所以定格的原因)4、回荡的声音:“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句话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遍遍述说的?当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观看汶川大地震的图片:倒塌的房屋、崩坏的路面、哭泣的人们、无助导语:同学们,这一幅幅撼人心魄的画面,就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场面。
这场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许多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生命在大灾难面前显得那么渺小,那么脆弱。
然而,“地震无情人有情”,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人们用真情演绎了一首首爱的赞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件感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生齐读课文题目)。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2、学习作者资料。
二、合作学习,识记字词。
1、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学习要求:2、同桌合作学习: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义,互相提醒怎样把字书写正确。
3、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让学生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
(要求说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
)(课文主要讲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即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记叙的。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全文分三部分:(1)第一部分(1~4段):写父亲决定寻找儿子。
(事情的开端)(2)第二部分(5~11段):写父亲坚持寻找儿子。
(事情的经过)①父亲在废墟上不停地挖掘。
②父亲不听别人劝阻,坚持寻找儿子阿曼达。
(3)第三部分(12~24段):写经过三十多个小时不停地挖掘,他的儿子和同学终于获救。
(事情的结局)5、根据划分的段落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及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小学五年级语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大意3.明确哪些描写表现了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感受父子深情4.初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明确哪些描写表现了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感受父子深情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本课的生字词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地震视频,学习生字词)1.完成填空这是一段关于1994年美国洛杉矶地震的视频,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人们井然有序的生活突然变得是十分混乱。
昔日的高楼大厦在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
地震引发的爆炸随时可能发生,一片片残破的瓦砾从高处砸下来,到处充满危险。
2.请同学解释自己理解的词语3.齐读生字词,用心记4.听写二、初读课文,理清文意快速浏览课文,思考:1.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这是一次怎样的地震?2.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地震中的父与子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三、细读课文,体会父子的“了不起”1.大声仔细朗读课文,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用横线画下课文中表现他们“了不起”的相关语句,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
2.小队交流看法3.请代表发言父亲的了不起:1. 别的父母已经放弃希望,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纷纷劝阻他,他却坚持不懈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儿子的了不起: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2.“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了不起”的动力来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当父亲看到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变成一片废墟,悲痛欲绝,感觉眼前一片漆黑的时候,让他重新挺立的就是这句话。
(生读重点句)当人们一次又一次来劝他放弃的时候,回响在她耳边的还是这句话。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和理解相关词语。
2、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心中的坚定信念,以及信念产生的奇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非同寻常的深沉父爱以及蕴藏其中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认为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积累活的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子心中的坚定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以及力量。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3、经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所讲的地震发生在什么地方?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
从哪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4、情境学词。
出示洛衫矶地震废墟图,师描述地震过后的惨状。
地震过后,留下来的是什么?是废墟,还有瓦砾,还可能会发生大爆炸,还有不幸被瓦砾砸着的人和物。
5、看到这片“废墟”,你有什么感觉?人们会怎样面对这片大地震后的废墟呢?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
释疑。
2、指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跟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思路:“六要素”??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品读“了不起”的父亲(3-12自然段)1、引读:在整件事情的发展中,有两个人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是??父与子。
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父亲,看到这片大地震后留下的废墟,他的感受与表现跟别的父母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快速默读文段3-11自然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等奖在地震中,人们面临巨大的灾害和生命危险。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我们要如何教导孩子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行动呢?父母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使孩子们具备应对地震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个被评为一等奖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孩子们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并提高他们的徒步安全技能。
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
2. 学会正确的地震逃生方法,如“下蹲、保护、避难、伸舌头、慢踩”等。
3. 掌握基本的徒步安全技能,如树的倒伏逃生、地震崩塌逃生等。
4. 提高孩子们对地震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介绍地震的常识,如地震的定义、原因以及地震带的分布情况。
可以通过简单的图表和幻灯片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地震逃生方法的教授:教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如何正确地进行地震逃生。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告诉孩子们地震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下蹲保护,并用手保护头部。
然后,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模拟地震时的避难行动,如躲在桌子下或者躲到墙角。
最后,教师可以教孩子们如何在地震结束后安全撤离,并采用“伸舌头、慢踩”等方法确保自身安全。
3. 徒步安全技能的训练:在地震中,徒步安全技能的掌握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将孩子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领队,然后利用课堂或者室外的空间进行徒步逃生演练。
教师可以教孩子如何快速而安全地躲过地震崩塌,如教孩子们如何辨别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树木,并教他们如何使用倒伏的树木作为避难所。
4. 地震安全知识的巩固和评估: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比赛和小测验,以测试孩子们对地震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孩子们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进一步加深对地震灾害的认知。
5. 总结和展望: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总结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展望未来,鼓励孩子们继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应对地震的能力。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杨琴弦子学习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父爱的伟大,儿子先人后己的品质,感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教学过程:一、观看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震后画面。
地震过后,不仅仅留下了满地的废墟,还让许多父母失去孩子,也让许多孩子变成了孤儿。
但是,也有人通过与灾难顽强地搏斗,最后活了下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地震中的父与子。
(板书课题)二、复习旧知。
师:打开书93页,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生:课文什么地方体现了父子了不起?三、学生自主学习(一)学生自学。
师:让我们走进课文,先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
请看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1至11自然段,找一找能体会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课件2)(二)学生汇报。
父亲的了不起:1、师:你从哪个地方感觉到父亲了不起。
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读:他顿时感到一片漆黑,他一边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一边跪在地上大哭了起来。
哭着哭着,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站起来,向那片废墟走去。
(课件4)①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特别悲伤、特别绝望。
生2:特别难过,想着儿子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②师:是什么让这个极度悲伤的父亲坚定地向废墟走去呢?生: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
(板书)师:不错。
③师:这段话作者是抓住父亲的什么来描写?生:语言、心理活动和动作。
师:谁能迅速找出有关动词。
生:喊、跪、哭、站、走④师:从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从这些词语感受父亲由绝望到坚定。
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 1994 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 38 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教学难点是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亲情也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会。
但是,他们对于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对于文中父亲在极其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挖掘救子的行为,可能理解得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
三、教学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字词、课文背景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地震的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震的可怕和父亲的坚定。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地震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地震的可怕和破坏力。
2、提问:在这样的灾难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地震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墟、砾、颤”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时教学设计1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热身:1、查阅资料,了解收集有关地震的知识,尤其了解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地震的情况。
2、回忆、观察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情景,了解父亲是怎样关心、疼爱自己的。
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情等具体的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3、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朋友的帮助,父亲的关爱,能给自己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而这个信念,能帮助你平安的度过灾难”。
三、教学重、难点:1、从文章具体的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
2、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整个教学由“知父爱——议父爱——演父爱——说父爱”构成。
七、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1、问题导入: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灾难。
当灾难真的降临到我们自己头上时,我不知道同学会想起些什么?怎样去面对眼前的灾难?(教师引导学生议论到父爱。
)2、设置悬念:1989年,在美国的洛杉矶,一次8.2级的大地震几乎铲平美国,在短短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3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3万多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
但是,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却有一对父子幸免于难。
这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我不知道这对父子靠什么死里逃生?请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学完后你就会明白。
(板书课题:22.地震中父与子)二、师简单介绍这次地震的有关资料,并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
(出示课件一)师:什么叫“传奇”故事?请同学们查词典找答案。
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1、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二)四、合作学习。
(教师相机指导:课文写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相互间坚定的信念,父亲终于救出自己的儿子,还救出14个同学的故事。
)分小组讨论: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情节离奇”或者“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地方,用“~~~~”划出。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孙菊艳
师:到底会发生M.html
5)师生分角色读——【课件出示】
6)这么危险,为什么父亲还是不顾一切的挖呢?
通过深入阅读课文内容,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pic/item/15815059a5743d042934f050.jpg【MP3】/yinyue/354559/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学生汇报;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你抓住了儿子语言读出了儿子的自信。)【课件出示】板书:坚信。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你也抓住了儿子语言读出了儿子的勇敢。)【课件出示】
2、请同学们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二)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过渡:在地震中,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内容,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在哪里。
1、请同学们细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及情节-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进行书面表达和文学作品分析2.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珍贵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和爱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和勇敢的品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家庭,关爱身边的人二、教学内容1.《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及情节3.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4.小说的主题和内涵5.小说的阅读分析和评价三、教学过程1.导入启发学生对地震的理解和感受,引入小说主题。
2.学习与讨论分段阅读小说,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情节,学习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分组练习设置小组讨论和分组展示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和文学评论,提高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家庭和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和责任意识。
6.总结与评价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应用。
四、课堂设计1.多媒体辅助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激发学生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
2.角色扮演设置小说中的人物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3.小组讨论设计小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综合能力。
五、课堂效果经过教学和学习,学生将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不仅提高了对文学作品和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家庭和人生,培养出积极、乐观、勇敢和有责任心的品格。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南靖山城中心小学肖丽卿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朗读课文,从课文具体的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教学重点难点感情朗读课文,通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感受他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准备有关地震的常识地震短片及背景音乐课文插图幻灯片若干教学过程一,揭题1、导入:地震,是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
1976年,我国唐山就发生了大地震,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整座城市变成一片废墟,20多万人丧失了生命。
1994年1月17日,在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地震。
2、播放地震短片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有60多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4千多座房屋毁坏,2万多人无家可归,灾难,使许许多多的人家破人亡,泪洒街头。
但是,几乎历史上的每一次灾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都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这次地震中,就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3、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请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成果(谁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注意“废墟”的读音。
(幻灯阿曼达洛杉矶废墟瓦砾爆炸昔日混乱)结合刚才所看到的短片和图片,你能理解“废墟”和“瓦砾”的意思吗?(师:除了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通过画面理解词语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2、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整体地反复阅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文章是怎么赞美这对父与子的?(幻灯: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让我们也来赞美这对父与子吧,读——读了这句话,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了不起的父与子?为什么说他们无比幸福?)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些“为什么”。
三、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请同学们认真朗读1-12自然段,划出能感受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
)指名说自己找到的句段。
1、(幻灯: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课时备课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型新授课案序151、用心品读课文,感悟地震中的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学习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目标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1、能正确认读 8 个生字,会写 16 个字。
用心品读课文,感悟地震中的父与子的“了重点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学习流程导航台修改栏一、揭示课题,初读感知1.读题目思考质疑:2、把句子读通读顺,读熟课文。
请把你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3、要把田字格中的字写两遍,然后对照田洛杉矶昔日混乱字格仔细检查,再请你把特别难写的或出爆炸阿曼达跪在错的在田字格里再写两遍。
瓦砾---------------------------------------------------------------------------------------------------------------------------------------------4、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研读感悟1、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2、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
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感情朗读、小
练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体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 小时”这个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体现“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这个情景的相关段落。
3.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
的巨大精神力量。
4.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
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详案)
一、导课
1976 年 7 月 28 日凌晨,我国唐山发生 7.8 级强烈地震, 24 万人死亡, 16 万人受伤。
我们一定不会忘记,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发生了 8 级特大地震,大地颤抖,山河移位,生离死别。
地震是可怕的,它是灾难。
今天我们这则故事,就发生在1994 年1 月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
这就是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时的情况。
(出示资料)板书课题。
二、整体入手,回顾课文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父亲和儿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揭示:了不起。
三、品味课文,体验父亲与儿子“了不起”
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研习课文
① 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 边读边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批注出理由。
③ 试着体会父亲救儿子时的心理变化。
2.交流自悟收获。
学生可能从以几下方面来谈:
先体会父亲:
他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24 小时,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课件出示
引导:先让学生自己来谈谈感受,再引导到走进父亲心里。
老师引父亲 8 小时心理的变化。
体会绝望,看不到孩子的绝望。
指导读: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体会他的普通,和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他的与众不同。
揭示废墟的危险,和父亲的动力。
信念使他重拾信心,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12 小时了, 24 小时了,父亲会是什么样子,他心里又会怎么想?联系好心人、警察、消防队长的表现,体现父亲的执着,深刻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指导朗读。
36小时了,他仍然在坚持人们以为父亲失常了,你觉得呢?引出这是来
源于他对于儿子深沉的爱。
(板书)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使用多种方式有感情地读课文。
导:38 小时了,已经两个白天,一个晚上了,人疲惫到了极点,黄金救援的时间也在逐渐缩短,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
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引读到最后一段。
儿子:
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
“不,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
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课件出示。
学生谈体会。
引导联系孩子的年龄、孩子所处的环境,想象他如何度过
38小时,体会他是多么的勇敢、坚强、无私。
指名读。
2.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激情:只因为那一句真挚的承诺,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在废墟中寻找儿子;只因为那一句朴素的承诺,儿子勇敢地与灾难作斗争。
多么了不起的父与子啊。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作业
学习完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想对这对也不起的父与
子说点什么,那就请你写在练笔上。
板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