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1. 概述 • 2. 地域分异规律的尺度 • 3.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1. 概述
• 1.1 概念 •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由这些要素组
成的整个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 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称为自然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制约或支配地域分 异的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干湿度分带性
大洋表层纬向自然带
• 大洋表层(大洋表面 以下200m深)纬向自 然带主要是太阳辐射、 温度、风向、降水等 气候地带性引起的大 洋温度、洋流、盐度 和含氧量差异,以致 海洋生物也有相应的 区别,从而引起大洋 表层自然综合体,按 纬线方向延伸而按纬 度方向有规律的变化。
大洋底层自然区域
• 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 地、山西高原、大同盆地等等
省性分异
• 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 在任何级别的地带性单位中得到表现。 • 热量带范围内的省性分异是最大一级的省
性。
省性分异
• 赤道带:气候省性差别不显著。 • 热带:西岸信风气候━内陆干旱气候━东
岸季风气候。 • 亚热带:西岸地中海气候━大陆内部亚热
1. 概述
• 1.2 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 • 太阳辐射能 • 地球内能
1. 概述
• 1.3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 由于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所具有的形状和运
动特性,以及它在宇宙中的位置,致使太 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称为地带性分异。 • 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 势起伏、构造活动等区域性分异,称为非 地带性分异。
洼地带、冲积洪积扇。
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
• 地方气候决定于范围比较小的气候形成因 素,如大片森林、湖泊、中等地形、城市 等,气温和湿度的水平剃度和垂直剃度比 大气候大。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7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为基础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答案】(1)从赤道向两级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或者纬度位置不同)(2)A 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解析】(1)读图,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多少不均,随着热量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 ,从①→②→③→④的景观变化。
山地的垂直变化特点,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与从赤道向两极变化一致。
【考点】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变化基础及形成的原因。
2.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答案】B【解析】从A到B,自然带呈南北方向有规律的变化,表示纬度地带性。
【2】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变化B.水分变化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答案】B【解析】从C到D,自然带呈东西方向有规律的变化,表示干湿度地带性,以水分条件为基础。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3.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的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A.52º~62ºN B.50ºN~54ºNC.52ºN~58ºN D.62ºN~68ºN【答案】C【解析】图中针叶林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在距42°N的1100km至1800km的范围内,经线圈为地球上的大圆,所以1°对应的水平距离为110km,那么1100km的距离跨10°,1800km的距离约跨16°,因此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为52ºN~58ºN。
高二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_______坡(北南),D表示________坡(北南)。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述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北南(2)纬度较低相对高度较大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雪量大(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处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气候的迎风坡(4)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解析】(1)根据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同种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较高。
读图,B坡同种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较低,所以是阴坡。
结合图中纬度判断是北坡。
根据右图的纬度和山坡以自然带分布特征,D坡自然带类型多,说明是阳坡,南坡。
C坡自然带少,说明是青藏高原一侧,是阴坡,北坡。
(2)D坡纬度较低,山麓与山顶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自然带数目多。
B坡是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雪量大迎风坡雪线低,所以冰川分布下限高度较低。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处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气候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乙山针叶林分布在阳坡,温度高,只能海拔更高处才适合生长。
(4)A坡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森林耗水量大,水源不足导致A坡缺少云杉林。
【考点】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雪线的影响因素。
2.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如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制约图中植被分布规律的因素主要是A.坡向B.海拔C.坡度D.人类活动【答案】A【解析】山地的不同坡向,导致了水热状况的不同,故一系列自然植被的分布,故本题选A。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垂直自然带最复杂、最典型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高纬地区D.沿海地区【答案】A【解析】影响垂直自然带的因素有山地海拔和纬度。
海拔越高、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
所以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故A正确。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赤道地区D.高纬地区【答案】B【解析】中纬度海陆位置差异大,由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大,所以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
故选B。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3.“≥10℃积温”是一年内≥10℃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大约是4500℃)。
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答案】B【解析】甲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为由赤道向两极分异,乙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为由沿海向内陆分异,两图中没有反映海拨高度的变化,所以A和D两项错了。
故选B。
【2】某地水热状况与B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B.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D.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答案】B【解析】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气候具有高温多雨的特征,即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故选B。
【考点】地域分异规律。
4.读下图,完成小题。
【1】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A.经度地带性规律B.纬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答案】B【解析】箭头a方向指示的是自然带南北方向上的变化,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
第七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一)
当水热对比相当时,水平地带明显地与纬线斜交伸展,像 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气温的南北差异和于湿度的东西差异 共同起作用,两者势均力敌,致使这里的水平地带呈与纬 线方向斜交的排列。
比较简单的卵形理想大陆图式
比 较 复 杂 的 方 形 理 想 大 陆 图 式 ( 马 克 耶 夫 提 出 的)
南北半球地带谱基本对称
若把地球表层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路半球的海 洋也将比陆地所占面积大(52.7%)
海陆分异具有重要的地理效应,表现为海洋和陆
地的强烈对比,使得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各
自然地理要素及其所组成的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
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形成两类
明显不同的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海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性质是地域分异的
环球分布的自然地带只限于极地、高纬和赤道,其它纬度出现了东西递 变的干湿度分带性。 大陆两岸除寒流经过的地方外,基本上分布着各种森林地带,向两极过 渡到苔原地带。 大陆性地带谱主要出现在大陆内部,自荒漠带开始,经草原、泰加林, 向两极过渡到苔原和长寒地带
在寒暖流发生分流的大陆西岸,出现的是地中海型自然地带。
大气降水是地表水来源的主要形式。由于不同气候带内降
水量和降水季节不同,因而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水文过程具
有地带性特征。诸如径流的补给形式,流量的大小,流量
的年变化;湖泊的热力状况,沉积类型,化学成分;沼泽 的沼泽化程度,泥炭堆积程度,沼泽类型等等,都具有明
显的纬向地带分异。值得指出的是,沼泽以及草甸、盐碱
流水作用强烈,等等。因此一些外力地貌,如高纬地区的
冰川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等也表现出一定的纬向地带性 分异。
土壤和生物(首先是植物)的纬向地带性 更是地带分异的集中表现和具体反映。不 同地域的特定水热组合长期与地表物质作 用就形成该地域中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揭示地球表层水平地带性和水热条件的关系 地理地带周期律:地表自然地带随着R和R/(L·r)发生周期性有规律的
变化规律 意义:可以在知道R和R/(L·r)情况下查表得知自然地带。
R/Lr
Ⅰ列 0
0~1/5
1/5 ~2/5
Ⅱ列 2/5~3/5
3/5~4/5
4/5~1
Ⅲ列 1~2
Ⅳ列 2~3
Ⅴ列 3~4
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 主导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 分异特点:每一个热量带不仅有它的热量﹣温度特征,而且在气压、
降水、陆地水文、风化壳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群落、外营力地貌 等方面都具相应的特征,形成相同的综合自然特征。 分布:理论上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低纬明显,但中纬不明显 (水平地带性)。 是陆地自然区划中划分地带性单位的理论基础。
自然地带学说
影响地球面貌最主要的因素是水热条件 水热的对立统一关系:热置于水运动之中并改变水形态,水又反过
来影响热运动 各区域水热的量和质的对比不同,导致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取决于
其矛盾的主要方面 水热关系的表达:湿润(干燥)指标
➢ 湿润度K1 = 降水量R / 蒸发力E ➢ 干燥度K2 = 蒸发力E / 降水量R
分异特点:气候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向等)在地表 呈纬度分布
太阳辐射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刘胤汉,2010)
RO 海洋辐射平衡 Rc 大陆辐射平衡 Re 整个地球表面的辐射平衡
kcal/cm 2.a
150 RO
100
Re
Rc
50
北纬
南纬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简述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简述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自然地理综合体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性,即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规律性。
具体表现为:
1. 地带性规律: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具有因纬度而变化的规律,使得热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这种热量分布的地带性差异是导致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地带性分异的基本因素,称为地带性规律。
2. 非地带性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球表面不按纬度地带分布的现象,称为非地带性规律。
非地带性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质构造、洋流等。
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两种规律,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
岩石
构成地球固体表面, 提供矿产资源,影响 地貌和土壤形成。
生物
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 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 活跃的要素,对土壤、 气候等产生影响。
土壤
是岩石风化物和生物 活动产物组成的地球 表面疏松层,为植物 生长提供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整体性
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它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地理学的重 要研究内容之一。
地域分异规律的分类
地带性分异规律
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特征引起的。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岩浆活动等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包括地方性分异规律和区域性分 异规律。
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机 制,包括地球自转、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 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影响 和作用机制。
地域分异规律与人类活动 的关系
探讨地域分异规律与人类活动 的关系,包括人类活动对自然 地理环境的适应和利用,以及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性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02 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气候类型的影响
气候类型是地域分异规律的重要表现之一,不同气候类型对应着不同的自然地理 环境和生态系统。
热带气候类型对应着茂密的热带雨林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温带气候类型对应着 广阔的草原和森林;寒带气候类型则对应着寒冷的苔原和冰原。
05 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
纬度地带性分异
热量带沿纬度变化
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变化, 导致不同纬度地区形成不同的热 量带,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VS
洋流对气候也有重要影响,暖流经过 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寒流经过的地 区气候寒冷干燥。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具有以下主要规律:
1.纬度规律:随着纬度的变化,自然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
赤道附近通常具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等热带气候和植被,而高纬度地区则倾向于温带和寒带气候和植被。
2.海洋影响规律:邻近大海和海洋环流对自然环境具有明显
影响。
沿海地区一般气候温和、降水相对较多,而内陆地
区则具有更大的温度幅度和较少的降水。
3.海拔变化规律: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气象要
素(如气压、湿度、降水量等)发生变化,植被类型和生
物多样性也会有所改变。
4.高原规律:高原地区通常具有特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高
原的气温较低,气压较低,降水较少。
高山上空通常云雾
缭绕,经常出现降雨或降雪。
5.河流和湖泊规律: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和形态对自然环境地
域分异有影响。
河流常常形成河谷,带来大量的水资源和
植被生长。
湖泊和水库的形成会改变降水、蒸发和植被分
布等,影响周边的自然环境。
6.大洋洋流规律:大洋洋流对自然环境地域分异有重要影响。
洋流通过运输热量和养分,影响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
例如,赤道附近的洋流可以带来大气能量,影响热
带地区的气候。
这些规律是基于大尺度的地理和气候要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复杂而多样的,同时受到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在较小的尺度上会存在更多的地域差异和变化。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水系(图甲)及植被带(图乙)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该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B.阳坡坡度大于阴坡C.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D.阳坡面积大于阴坡【答案】C【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植被类型,结合指向标判断,阳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阴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
该地应位于季风区,不能简单说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A错。
根据图示范围和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判断,阴坡在很短距离内海拔下降到812米,阳坡在较远距离上海拔仍1865米,说明阳坡坡度小于阴坡,B错。
根据图中植被分布的面积判断,阴坡面积大于阳坡面积,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C对,D错。
【2】该自然区位于()A.南岭B.秦岭C.天山D.长白山【答案】B【解析】结合前面分析,结合指向标判断,该山脉为东西走向,且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所以应是秦岭,B对。
【考点】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B.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C.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D.山麓1月份气温约为0℃【答案】C【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此山南坡基带海拔较高,应在高原面上,北坡的基带为荒漠带,说明深处西北内陆,综合判断,此山应为我国的昆仑山脉。
只有C答案正确。
【2】该山地以北地区A.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适宜水稻生长D.地势崎岖不平,森林覆盖率高,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昆仑山以北为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考点】中国地形。
西北地区。
3.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地球表面的地理区域会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生物、土壤和地形等自然特征,从而区分出不同的地域类型。
这些地域类型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地质、水文、植被等影响。
因此,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地球表面的地理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具体来说,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可以表现为:
1.气候分异: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有所不同,如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气候类型会导致不同的生物区域和自然景观类型。
2.生物分异:由于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如沙漠、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会导致不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3.土壤分异:地球表面的土壤类型因地形、岩石和水文等自然因素而异,不同类型的土壤也会影响到该地区的植被和生态环境。
4.地形分异: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也因自然因素而异,如山地、平原、河谷等地形类型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总之,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下的区域差异性表现。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
- 1 -。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完成下列小题。
【1】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湿度减少B.沿X方向热量减少C.沿Y方向湿度增加D.沿Y方向热量增加【答案】B【解析】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有水分、热量和地形,结合题意,该图表示北半球,则X代表纬度变化,Y代表自然带分布高度变化,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温度和湿度都减小,所以选B项。
【2】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图示植物为典型的板状根,存在于地位的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图中四点只有①符合,故选A项。
【考点】自然带分布规律;不同气候对应植被2.下列陆地环境中,属于以热量为基础的全球尺度的分异是()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B.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C.秦岭一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异【答案】C【解析】高山植物区是以水热为基础;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是受水源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现象;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秦岭一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因南北热量差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故选C。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读下图,“某地降水量和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地所在半球及其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B.南半球、地中海气候C.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D.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答案】B【解析】读图,该地7月份气温最低,是最冷月,说明位于南半球。
气温低时降水量大,气温高时降水少,最冷月气温大于0度,所以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
B对。
A、C、D错。
【2】该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A.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B.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C.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D.北纬30°—40°大陆西岸【答案】A【解析】结合前面分析,该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A对。
课练17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课练17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022·淮安市高三开学考试]山地的气温和降水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从而影响自然带的多样性和分布。
某山地自然保护区(25°38′N~25°43′N,118°05′E~118°2′E)主峰海拔1 856米,部分地区植物分布存在着人为干扰。
下图为该山地自然保护区南坡植物属数量分布与海拔格局图。
据此完成1~2题。
1.受人类干扰明显的海拔及海拔1 700米以上温带植物属数比亚热带多的主要原因分别是()A.1 300~1 500米,水分条件差B.1 500米以上,土壤肥力低C.1 700~1 800米,阴阳坡差别小D.1 100米以下,越冬条件差2.该地亚热带植物属数量的垂直分布特点及原因()A.乙处大于甲处是由于水热条件好B.数量变化与海拔分布均呈负相关C.从丙处到乙处数量变化与面积有关D.数量与海拔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2022·河北高三模拟]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称为高山林线。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1~2题。
3.青藏高原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林线高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不同B.下垫面差异C.人类活动差异D.土壤性状不同4.推测图中最高林线的形成得益于()A.向阳坡光照充足B.暖湿空气势力强C.迎风坡降水量大D.背阴坡蒸发量小[2022·辽宁高三模拟]下图示意“某山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5.与山地乙坡相比,甲坡()A.位于山地迎风坡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在山麓D.日照时数较长6.该山乙坡最热月均温0 ℃的海拔约为()A.6 200米B.2 500米C.4 200米D.5 200米[2022·北京高三三模]气候变化会引起垂直自然带的移动,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约4 800年前至今的垂直带谱变化情况。
高二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A.a B.bC.c D.d【答案】D【解析】根据地理位置可知,a是南方地区,b是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是青藏高原地区。
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由大到小排序是: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选择D项。
【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a——洪涝灾害B.b——土壤肥力C.c——灌溉水源D.d——生长积温【答案】B【解析】a南方地区——洪涝灾害是正确;b——土壤肥力不是制约因素;c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乏灌溉水源;d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长积温缺乏。
选择B项。
【3】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答案】D【解析】d—石油、煤、水能是错误的,因为d青藏高原地区——没有丰富的石油和煤炭资源。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雪线高度差异,在迎风坡一侧降水多,雪线低。
所以S是迎风坡。
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高,根据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判断,N是阳坡。
B对。
A、C、D错。
【考点】垂直自然带阴坡、阳坡的差异,雪线。
3.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答案】C【解析】读图,根据图中的数值判断,雪线高度从南向北逐渐降低,A错。
第十章_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于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
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自然地理地带的形成是以能量差异为基础的,太 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制约自然地理地带规律 的基本因素。 太阳高度角、黄赤交角、季节变化 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 寒带和寒带。
5
第一节 自然地域分异
Ⅴ 中 国 自 然 区 划
5.地带性
6.水 文 7.土 壤 8.植 被 9.利 用
28
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
自然区划是以地域分异规律为理论基础,划分地 把不同地段加以区分,把相似的部分加以叠加,组 成一个单元,确定单元界线,然后根据区域从属关
球表面自然区域的方法,它是根据地域内部差异性,
Ⅰ 概 念
系建立一个区域等级系统。
分两类:综合自然区划,其对象是自然综合体; 部门自然区划,对象是某个自然地理要素,如,气 候区划、水文区划、土壤区划、地貌区划。
第十章 自然地域系统
第一节 自然地域分异 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
1
第一节 自然地域分异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性
Ⅰ 自 然 地 带 性 的 实 质
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
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 异。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 性就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Ⅲ 垂 直 地 带 性 垂 直 地 带 谱 -
水热组合的综合反映。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
日照高于北坡,但有丰富的降水,所以雪线低于北 坡。
19
第一节 自然地域分异
4.顶带
Ⅲ 垂 直 地 带 性 垂 直 地 带 谱 -
顶带是某一山地垂直地带谱中最高的垂直地
带。它是垂直地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一个完整 的带谱,顶带应是永久冰雪带。如果山地没有足 够的高度,顶带则为与其高度及生态环境相应的 其它自然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概念 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时间上:自转产生昼 夜,公转产生四季。
春
夏
秋
冬
空间上:纬度不同,获得的能量不同,距海远近不同,
获得的水分不同,产生的自然景观也不同。
湿 润
半 湿 润 半 干 旱
干
热带
亚热带
北温带
亚寒带
寒带
旱
第一节 地域分异的基本概念
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产物; 纬向、经向、斜交; 分布规律由水热对比关系所决定。
方形 理想 大陆 水平 地带 图谱 (马克耶夫)
1.长寒地带 2.苔原地带 3.森林苔原地带 4.泰加林地带 5.混交林地带 6.阔叶林地带 7.半亚热带林地带 8.亚热带林地带 9.热带林地带 10.赤道雨林地带 11.桦树森林草原地带 12.栎树森林草原地带 13.半亚热带森林草原地带 14.亚热带森林草原地带 15.热带森林草原地带 16.温带草原地带 17.半亚热带草原地带 18.亚热带草原地带 19.热带草原地带 20.地中海地带 21.温带半荒漠地带 22.半亚热带半荒漠地带 23.亚热带半荒漠地带 24.热带半荒漠地带 25.温带荒漠地带 26.半亚热带 27.亚热带荒漠地带
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 主导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 分异特点:每一个热量带不仅有它的热量﹣温度特征,而且在气压、
降水、陆地水文、风化壳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群落、外营力地貌 等方面都具相应的特征,形成相同的综合自然特征。 分布:理论上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低纬明显,但中纬不明显 (水平地带性)。 是陆地自然区划中划分地带性单位的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1.地域分异:地球表层各组分及自然综合体沿着地理坐标方向,分化 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地理单位。
2.地域分异规律:反映地球表层各组分及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 (空间地理规律)。
3.地域分异因素:导致地域分异的各种因素。在各因素综合作用下, 地球表层分化为多级镶嵌的物质系统,形成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
自然地带学说
影响地球面貌最主要的因素是水热条件 水热的对立统一关系:热置于水运动之中并改变水形态,水又反过
来影响热运动 各区域水热的量和质的对比不同,导致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取决于
其矛盾的主要方面 水热关系的表达:湿润(干燥)指标
➢ 湿润度K1 = 降水量R / 蒸发力E ➢ 干燥度K2 = 蒸发力E / 降水量R
我国:大尺度(随纬度变化而发生的分异,海陆间的差异),中尺 度(具有足够高度的山脉的垂直带性差异),小尺度(河谷内部、 丘陵阴阳坡等的差异)
全球性分异 > 大陆或大洋分异 > 区域性分异 > 中尺度分异 > 小 尺度分异
规模 大尺度 中尺度 小尺度
层次
大陆 层次
区域 层次
局地 层次
范围
大陆或洲
约100万 平方公里 小于几百 平方公里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狭义:地带性即纬度地带性,其余属于非地带性 ➢ 广义: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 和垂直地带性,其余属于非地带性 ➢ 中义: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 其它属于非地带性
二.地域分异的规模与尺度
英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和局地尺度
2.干湿地带性(非地带性)
干湿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经度省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 和整个自然综合体从沿海到内陆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方向发生 有规律的更替(与经度无关)
主导分异因素:主要是海陆分异因素,还与距海远近、陆地大小、 陆地形状有关
分布:中纬度明显
3.水平地带性(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太阳能 → 按纬度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许多现象,沿 纬度有规律的分布。
非(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地球内能 → 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活动和 构造作用等,一般不按纬度有规律的分布。
概念辨析
基本、派生、局部地域分异规律 ➢ 基本: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基本地域分异因素) ➢ 派生:水平地带性,地带段性和地方性地域分异因素)
二.海陆对比性(非地带性)
分异因素:地球内能 分异特点:海陆分异(景观、起伏) 分异方向:海陆景观分异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从沿海向内陆发生
变化
(引自伍光和,2004)
第三节 大陆和大洋地域分异规律
一.大陆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地带性) 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分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按纬线方向延伸,按纬
地带性因素→ 气压、降水→
赤道高温 促进对流作用的强烈进行,降水丰沛
陆地水文→ 气候湿热,低压静风,径流充沛,沼泽广布
风化壳、土壤→ 生物群落→
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土层深厚 雨林植被等
地貌纬度地带性:外力地貌(气候地貌); 气候纬度地带性:气温、气压、大气环流、蒸发、空气湿度、云量、降水、气候带等; 水文纬度地带性:水位高低、水量大小、汛期长短、结冰期、补给方式、含沙量; 植被纬度地带性(标志):植被型,植被种类组成(群落构造、物质储量、生产率); 土壤纬度地带性(标志):风化过程、风化壳类型、土壤水分和盐分状况、淋溶程度、 腐殖质含量、pH值和土壤类型。
① H·H·伊万诺夫法
K1=R/E=R/[0.0018(25+t)2×(100-a)]
(引自刘南威,2009)
厚度
对流层至 沉积岩层
摩擦层至 风化层
林冠层至 土壤层
内部联系 全球性大气环流、水 分循环和地质循环 地区性大气环流及大
流域的物质迁移
群落的生物循环
更新速率 缓慢 居中 较快
第二节 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
一.热力分带性(地带性)
分异因素:太阳辐射能(地球形状、黄赤交角、日地距离、大气圈 的厚度及透明度)
分异特点:气候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向等)在地表 呈纬度分布
太阳辐射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刘胤汉,2010)
RO 海洋辐射平衡 Rc 大陆辐射平衡 Re 整个地球表面的辐射平衡
kcal/cm 2.a
150 RO
100
Re
Rc
50
北纬
南纬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