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及分异因素
高三二轮复习微专题地方性分异规律
微专题: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1.知道地方性分异的概念。
2.会分析影响地方性分析的因素。
3.理解地方性分异与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
【必备知识】1.地方性分异的概念地方性是指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共同作用的基础上,自然地理环境由于局部因素(如地貌部位、小气候、岩性士质、排水条件等)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性。
地方性分异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普遍和最低级的地域分异。
2.从区域尺度的角度看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区域尺度地域分异类型形成原因大尺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造成热量纬度分布差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海陆因素造成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中尺度垂直地域分异地壳隆起导致水热组合随海拔高度发生垂直递变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洋流、水源等因素,改变了水热纬向和经向分布规律小(微小)尺度地方性分异地形、岩性、土质等因素,改变了大、中尺度的水、热分布规律,造成物质和能量再分配3.地带性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昇规律的关系(1)地方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异规律显得不很完整、不鲜明。
(2)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地方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3)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自然环境。
地表各地的自然环境都具有所在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具有地方性特征,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活动过程】活动一:影响地方性分异的因素(2021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我国西部山地内某小流域面积23.1km2,海拔2960~4800m,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95mm,主要集中在7~9月,并随高程增大而增加。
流域内景观类型多样,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
下图为“某小流域景观类型图”。
据此完成1~3题。
1.该小流域内的()A.高寒草原是其所在山地的基带B.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基本相同C.稀疏林地可出现于各自然带内D.降水变化特点决定了带谱结构2.高寒草甸与高山寒漠分属不同山地自然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B.降水量C.风速大小D.太阳辐射量3.高寒草甸与高寒灌丛同属一个山地自然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子是()A.土壤肥力B.空气湿度C.日照长短D.地表水分黄河源某河湾宽谷地区,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兼有少量金露梅灌木。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的概念
概念
经度地带性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因地球 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气候、植被、土壤 等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呈东西方向上 的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移动,引起不同纬度地区接收 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差异,进而影响气 候、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分布。
经度地带性的表现
气候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类型由 热带雨林、亚热带湿润、温带湿 润、温带干旱、寒带苔原和冰原 依次更替。
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现象也是非地带性的表现之一。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气候条件可能会与周围 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土壤类型多样化
由于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均,土壤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母质、气候、地形 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可能会与周围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
土壤类型更加温暖湿润。
地形
地形对经度地带性规律的影响表现在高山地区,由于地形抬升 引起的气候变化,使得同一纬度不同地形区的气候、植被和土
壤类型存在差异。
04
垂直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的概念
垂直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随海拔高度 而产生的垂直变化规律,即不同海拔 高度的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 呈现出的垂直分布特征。
THANKS
感谢观看
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之 一,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生物群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不
同的影响。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地域分异的影响也非常显 著,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导致不同的水 热条件和土壤类型等。
人文因素
地域分异规律关系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全球范围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有存在着地域上的分异,所谓地域分异,是指地理环境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集自然区域的现象,导致这种分异的成因即为地域分异因素,而之约或支配这种分异的规律则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关系地域分异的基本形成因素有两个:一是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与此相对应的许多自然现象延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素。
二是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域分异,使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度方向延伸,因此相对于“地带性”而言,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
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基本因素,它们的能量来源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外部,前者来自太阳辐射能,后者来自地球内部聚集放射能,两种能源本身互不联系,也互不丛属,均作为外部条件对自然地理环境成分和景观起作用,使各自然地理成分和景观同时具有地带性非地带性。
(二)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关系不同因素造成的低于分异现象涉及的空间范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有派生的区域分异因素和局部的分异因素影响着低于分异的范围,一分异现象涉及范围做为(1)大尺度地域分异大尺度地域分异设计全球或分别涉及海洋与大陆,至少涉及一个广大区域,据此又可细分为全球性地域分异,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以及区域地域分异。
1)全球性地域分异(热量分带、海陆分异)2)全海洋和全陆地地域分异(陆地和海洋上的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分异)3)区域性地域分异(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区域内的地带性因素)(2)中尺度的地域分异包括由高原、山地、平原内部地貌引起的地域分异、地方气候和地方风引起的地域差异以及山地垂直性分异等。
(例如罗浮山的山麓多为冲积水稻土、300m以下地山丘陵的赤红壤、300m以上的山地红壤、600m 以上的山地黄壤、1100m以上的山地灌丛草甸土)(3)小尺度地域分异由局部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和土质差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积聚和排水条件不同引起的地域分异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可看做非地带性分异(例如华北平原的山麓到海滨依次出现褐土、草甸褐土、草甸土、海滨盐土等)大尺度分异规律构成小尺度的基础和背景,小尺度分异规律是大尺度的进一步分化,受大尺度分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及分异因素
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及分异因素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及分异因素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极其重要的基本理论,是认识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地域分异规律(rule of territorial differentiation)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地域分异因素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一是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带性,即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素;二是地球内能,这种分异因素称为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在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新的地域分异因素,叫派生性分异因素。
在这里,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的作用大致均等,很难分出以哪种因素为主。
在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作用的背景下,还存在着使自然地域发生局部的中小尺度分异的`因素,这类因素称为局部的地域分异因素。
在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派生性地域分异因素和局部的分异因素的作用下自然地理环境分化为多级镶嵌的物质系统, 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
规律分类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是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它们控制和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大尺度分异。
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俄国著名地理学家 B.B.道库恰耶夫于 19 世纪末发现并揭示出来的,其要点可以概括为:①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②由宇宙-行星因素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动力学原因;③带和地带只在理想情况下呈东西方向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生更替;④客观上应存在除地带性规律以外的另一种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是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决定的自然综合体的分【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及分异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揭示地球表层水平地带性和水热条件的关系 地理地带周期律:地表自然地带随着R和R/(L·r)发生周期性有规律的
变化规律 意义:可以在知道R和R/(L·r)情况下查表得知自然地带。
R/Lr
Ⅰ列 0
0~1/5
1/5 ~2/5
Ⅱ列 2/5~3/5
3/5~4/5
4/5~1
Ⅲ列 1~2
Ⅳ列 2~3
Ⅴ列 3~4
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 主导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 分异特点:每一个热量带不仅有它的热量﹣温度特征,而且在气压、
降水、陆地水文、风化壳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群落、外营力地貌 等方面都具相应的特征,形成相同的综合自然特征。 分布:理论上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低纬明显,但中纬不明显 (水平地带性)。 是陆地自然区划中划分地带性单位的理论基础。
自然地带学说
影响地球面貌最主要的因素是水热条件 水热的对立统一关系:热置于水运动之中并改变水形态,水又反过
来影响热运动 各区域水热的量和质的对比不同,导致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取决于
其矛盾的主要方面 水热关系的表达:湿润(干燥)指标
➢ 湿润度K1 = 降水量R / 蒸发力E ➢ 干燥度K2 = 蒸发力E / 降水量R
分异特点:气候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向等)在地表 呈纬度分布
太阳辐射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刘胤汉,2010)
RO 海洋辐射平衡 Rc 大陆辐射平衡 Re 整个地球表面的辐射平衡
kcal/cm 2.a
150 RO
100
Re
Rc
50
北纬
南纬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地域分异规律[整理]
地域分异规律[整理]地域分异规律是指由于不同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因素等的影响,导致不同地区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以下为地域分异规律的整理:一、经济方面:1.资源分异:不同地区的资源种类和数量不同,导致经济发展的结构和速度也不同。
如西南地区的石油、天然气、铜等资源丰富,成为国家重要的资源开发区域,而东北地区的煤炭、钢铁等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2.地形分异:不同地形的地区,其经济发展也会有所不同。
如山区交通不便,农业发展较为困难,而平原地区则农业发展较为便利,以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产量较高。
3.人力分异:不同地区的人口素质、教育程度等也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如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起飞与其教育程度高、人口素质优秀等因素有关。
4.外部市场分异:地区之间的贸易合作和外部市场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如浙江地区商贸活动频繁,与各地的贸易往来密切,成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文化方面:1.多民族分异:中国境内有着51个民族,不同民族在历史、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也不同,反映在制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出现差异。
如藏族的信仰、生活方式不同于汉族,导致考古学、文学等领域方向不同。
2.地域文化分异: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习俗礼仪等方面。
如江南地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文化特征较为浓郁,在饮食、旅游等领域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发展方向。
三、社会方面:1.人口性别比例分异:中国男女比例失调较为严重,导致不同地区其人口基本情况也存在差异。
如一些妇女少的区域,由于妇女生活较易,家庭儿童的教育和照料工作则由父亲更多地来承担。
2.城市与农村的分异:中国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文化程度都较高;而农村地区则相对简单、落后,但农业文化深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节日庆典等习俗也更为浓郁。
3.历史文化分异:不同地区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甚至存在对立的结果,如中原地区和南方各地的历史上就存在着多次的战争和纷争。
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1401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地域分异武花2016/5/1地域分异规律的定义,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具体表现,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分类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3)一:地域分异规律定义 (3)二:形成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 (3)1太阳辐射; (3)2地球内能: (3)3经济因素: (3)三:地域分异规律的具体表现 (3)1 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具体表现:纬向地带性 (3)(1)降水的纬度地带性 (4)(2)植被的纬向地带性 (4)(3)土壤的纬度地带性 (4)2 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经向地带性(干湿地带性) (4)3 地带性规律与非地带性规律共同影响下的具体表现:垂直地带性。
(4)(1)地带幅窄,递变急剧。
(5)(2)带间联系密切(带间分割不清楚). (5)(3)水热对比特殊。
(5)(4)节律变化同步。
(5)(5)微域差异显著 (5)四:地域分异规律等级分化 (5)1 全球性地域分异:全球性地域分异涵盖了全球纬度地带性分异和非纬度地带性分异 (5)(1)热量分带: (5)(2)海陆分异 (6)(3)海陆起伏分异 (6)2全大陆、全海洋分异 (6)(1)全大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6)(2)全海洋地域分异规律 (7)3 区域性地域分异 (8)(1)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引起的地域分异 (8)(2)省性分异 (8)(3)带段性分异 (8)4 中级地域分异 (9)(1)高原、山地平原内部地貌差异引起的区域分异 (9)(2)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区域分异 (9)(3)垂直带性分异 (10)5 低级地域分异 (10)(1)地貌部位和小气候引起的分异 (10)(2)岩性,土质和排水条件的影响 (10)(3)人为活动引起的地域分异 (10)五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联系 (11)浅谈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一:地域分异规律定义自然地理环境(系统)各组成要素(自然综合体)沿地球表面按确定方向有规律的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结果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自然地理地域分异现象,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二:形成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1太阳辐射;是决定地带性成因的概括,因为热量分带是地球球形引起的太阳辐射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异,而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的通常根据辐射平衡吧地球表面分成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几个热量带。
地域分异规律名词解释
地域分异规律名词解释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人口、地理、经济、社会及其他多方面现象存在着某
种区域性差异规律,其规律主要特征是不同地域内存在同一种物质水平、技
术结构、产品结构等差异现象。
地域分异规律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口、地理、经济和社会等
方面,比如在人口分布上,一般存在集聚性分布和集散性分布。
在集聚性分
布方面,一般集中在一些行政、经济或者文化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如大城市。
另一方面,在集散性分布中,一般分布于位于偏僻地区,如山林、沼泽、河湖等处。
此外,地理分布也不尽相同,一般在不同性质的区域之间,资源
密度是有较大差异的。
比如,海洋地区的资源密度比河流地区要高;大城市
比中小城市资源凝聚性更强等。
此外,地域分异规律在经济发展上也有其独特的特征。
一般来说,工业
发达的地区经济收入高于农业收入,经济总量比农业大;而发展较慢的地区
常会出现农业收入高于工业收入以及经济总量较小的特征。
而在社会发展方面,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往往更加高,教育资源也会比较充足,而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就会拥有较低的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地域分异规律是一种天然的现象,各地区存在千差万别的特征,但此外,因为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地域分异现象的程度也会随之
减少,此类现象的总体效果是让各地区的整体经济社会更加一体化,而拥有
更加统一的发展前景。
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中国自然景观和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在中国这一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其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高级单位分化成低级单位的形成过程,或各最终结果中所表现出的空间组合规律。
(一)纬度地带性规律中国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东部湿润区最为明显。
自北而南依次出现下列自然景观地带:1.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北纬49°以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地区。
这里是我国最寒冷区,多年冻土层分布广泛。
代表性的植被类型是耐寒的兴安落叶松,群落外貌是冬季落叶,结构简单。
此外,有小片的樟子松林。
落叶松林经采伐后,大部分为桦木、山杨等阔叶树次生林代替。
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是漂灰土,凋落物灰分中硅的含量丰富而盐基较贫乏,土壤溶液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
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与小兴安岭。
这里距海较近,气候湿润,分布着以海洋性针叶林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例如红松,阔叶树种有枫桦、紫椴、槭、水曲柳、花曲柳等。
原始林经采伐后,生长山杨、白桦林。
如果再经破坏则成为杂木林,在山麓南坡尚有蒙古栎纯林。
暗棕壤是针阔叶混交林下的地带性土壤,凋落物盐基较多,土壤溶液呈弱酸性至中性反应,肥力较高。
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及华北的山地丘陵地。
这里夏热多雨,冬季干冷,阔叶林冬季落叶,故又称夏绿林带。
其建群种主要是由包括辽东栎、槲栎、栓皮栎、麻栎等各种落叶栎类与其他落叶阔叶树组成的地带性森林植被。
此外,还有温性针叶林,例如赤松、油松等。
棕壤土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适于发展暖温带果木林。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
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地区,依植被、土壤的分布又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景观地带:①北亚热带是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景观地带。
分布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低山丘陵区。
以含有青冈栎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林(麻栎、栓皮栎、白栎等)为主;针叶树以马尾松林为主。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即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某个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
一、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少,因而产生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表13-2)。
由于这些热量带平行于纬线呈东西向分布,并且随着纬度的高低呈南北向的交替变化,故称之为纬度地带性。
热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及其两侧,热量平衡大于75 kcal/cm2a,是地球上最热的地带;亚热带分布在热带两侧的低纬度地区,热量平衡在75~45 kcal/cm2a之间,南半球的亚热带叫做南亚热带,北半球的亚热带叫做北亚热带;温带分布在亚热带两侧、中纬度地区,其热量平衡在45~35 kcal/cm2a之间,南北半球各有一个温带,分别叫做南温带和北温带;寒带分布在高纬度地区,热量平衡小于35千卡/平方厘米/年,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带,位于南半球的寒带叫做南寒带,位于北半球的叫做北寒带(图13-12)。
由上可知,实际上地球上的热量带有7个,即热带、南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由于热量的不同,导致了各个地带的地表环境不同。
当然有时些热量带可进一步细分。
纬度地带性规律是全球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于受海陆分布、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纬度地带性有时会受到干扰,显得没有这么理想,但纬度地带性规律却是普遍存在的。
中国地域宽广,南端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的纬度只有4oN左右,北端黑龙江省的漠河纬度可达53o31'N。
南北跨度近50个纬度,约5500 km。
因此地带性比较明显,跨越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
南方暖热、北方寒冷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干湿度分带性全球陆地降水量的89%来自海洋湿润气团,而海陆间的水交换强度越深入内陆越弱,因此导致了大部分大陆上的干湿度,由海岸线附近向大陆内部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沿海地带比较湿润,向内陆逐渐变干燥。
地域分异的相关概念
三、地域分异的尺度
(一)大尺度分异
1.全球性地域分异 地带性地域分异:热量带、气候带,贯穿海洋 和陆地。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海陆分异(四大洋、七大 陆)、海陆起伏(平原、高原、洋盆、海沟 等。)
2、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 海洋自然带并不延伸到陆地,陆地自然带总 是在大陆东西边缘被海洋切断。 干湿度分带性也属全大陆地域分异。
不同尺度地域分异间具有一定的从属关系:
大尺度分异构成较小尺度分异的北京,小尺
度分异则是较大尺度分异的基础。 无论何种尺度的地域分异,都是由地带性因 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
一、地域分异的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
是指地理环境整体及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成分的特征,按
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
的现象。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也就称为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界中地域分异现象非常显著。在我国, 从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东北,从多雨的东南 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从山麓到山顶, 都有地理环境特征的规律变化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不仅在自然界,而且在
经济和社会人文诸方面都有表现。
二、地域分异因素
地域分异的基本形成因素有纬度地带性因 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 1、纬度地带性因素
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素,是指 太阳辐射能在地球的纬度方向上分布的不 均及与此相应的许多自然地理现象沿纬度 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如气候带、植被带等。
2、非纬度地带性因素 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是指海 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 向的地域分异。 这种差异是地球内能所形成的海陆分布对比关系、 地势起伏、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等。 景观及其各成分的分布常常不是由地带性规律或 非地带性规律中的某一方单独决定,而是同时由 两种规律共同决定的。
对地域分异的理解
对地域分异的理解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整个自然地理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高级单位分化成低级单位的现象。
19世纪前期,洪堡就对气候地带和植被地带进行了描述。
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道库恰耶夫提出自然地带学说以后,人们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
一方面发现与自然地带相对立的分异现象,另一方面又发现自然地带内部的地方性规律的存在,但两者都不能否定自然地带,却进一步从侧面证实了自然地带的客观存在。
1.地域分异的因素1.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与此相应的许多自然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分异。
2.非地带性因素:决定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活动等现象的地球内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非地带性因素。
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它决定自然地理现象的大规模分异。
在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有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及局部的分异因素。
如地方性的分异因素只导致地表某一局部的分异,它同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完全不同。
至于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也是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如温带大陆的湿润森林地区、半湿润森林草原地区、半干旱草原地区及干旱荒漠地区就是这种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的反映。
2.自然带分布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
含义概念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自然带更替方向经线方向,即南北走向的更替自然带延伸方向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的延伸形成基础因素以热量为基础变化趋势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从低纬向高线递减分布显著地区低纬和高纬地区,中纬度在一定范围也有分布。
横贯大陆的自然带苔原带和针叶林带(高纬度),热带雨林带(低纬度)中纬度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内部中部: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两侧: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低纬地区: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过渡 高纬地区:自然带由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过渡 (2)由沿海向内陆的干湿度地带性在大陆中纬度表现明显 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3)垂直地带性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④中低纬度高海拔山脉表现最明显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大陆东部 受西风控制 深居内陆,离海较远 受季风影响 降水量较多水分趋于减少降水较多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单峰驼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 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带 苔原气候(极地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冰原带 冰原气候(极地气候)冰雪裸地北极熊,海豹未发育3.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分异因素即太阳能按纬度分布的不均和非地带性分异因素即地球内能引起的海陆分布是造成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原因。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地球表面的地理区域会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生物、土壤和地形等自然特征,从而区分出不同的地域类型。
这些地域类型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地质、水文、植被等影响。
因此,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地球表面的地理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具体来说,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可以表现为:
1.气候分异: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有所不同,如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气候类型会导致不同的生物区域和自然景观类型。
2.生物分异:由于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如沙漠、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会导致不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3.土壤分异:地球表面的土壤类型因地形、岩石和水文等自然因素而异,不同类型的土壤也会影响到该地区的植被和生态环境。
4.地形分异: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也因自然因素而异,如山地、平原、河谷等地形类型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总之,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下的区域差异性表现。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
- 1 -。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全球性分异 > 大陆或大洋分异 > 区域性分异 > 中尺度分异 > 小 尺度分异
规模 大尺度 中尺度 小尺度
层次
大陆 层次
区域 层次
局地 层次
范围
大陆或洲
约100万 平方公里 小于几百 平方公里
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 主导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 分异特点:每一个热量带不仅有它的热量﹣温度特征,而且在气压、
降水、陆地水文、风化壳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群落、外营力地貌 等方面都具相应的特征,形成相同的综合自然特征。 分布:理论上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低纬明显,但中纬不明显 (水平地带性)。 是陆地自然区划中划分地带性单位的理论基础。
(引自刘南威,2009)
厚度
对流层至 沉积岩层
摩擦层至 风化层
林冠层至 土壤层
内部联系 全球性大气环流、水 分循环和地质循环 地区性大气环流及大
流域的物质迁移
群落的生物循环
更新速率 缓慢 居中 较快
第二节 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
一.热力分带性(地带性)
分异因素:太阳辐射能(地球形状、黄赤交角、日地距离、大气圈 的厚度及透明度)
地带性因素→ 气压、降水→
赤道高温 促进对流作用的强烈进行,降水丰沛
陆地水文→ 气候湿热,低压静风,径流充沛,沼泽广布
风化壳、土壤→ 生物群落→
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土层深厚 雨林植被等
地貌纬度地带性:外力地貌(气候地貌); 气候纬水、气候带等; 水文纬度地带性:水位高低、水量大小、汛期长短、结冰期、补给方式、含沙量; 植被纬度地带性(标志):植被型,植被种类组成(群落构造、物质储量、生产率); 土壤纬度地带性(标志):风化过程、风化壳类型、土壤水分和盐分状况、淋溶程度、 腐殖质含量、pH值和土壤类型。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五章 地域分异规律
结论: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济文化中心 的迁移主要方向由北向南。纬度地带性转移是人 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的重要形式。
3.建筑园林的南北差异
由于气候等条件的差别,我国南北园林建筑风格迥异。 南方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 分明。 北方园林建筑平缓严谨,粗壮拙扑,内外空间界线分明。 陈从周(别名梓室,原名郁文,自称梓翁(1918—— 2000)中国闻名的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同 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南北园林风格有简要的概 括:“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前者原出 巢居,后者来自穴处”。 纵观我国民居屋顶坡度,从南到北逐渐减缓,到了河北平 原,出现平顶民居。南方坡大,可防雨水渗漏,可隔太阳 爆晒。北方坡缓,可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作物场地。
举例 公 元
我国北方与南方人口比重变化
纪 元 西汉元始二年 东汉永和五年 唐天宝元年 北宋咸平五年 明弘治四年 清嘉庆二十五年 民国21年 北方占全国(%) 南方占全国 (%) 19 41 40 59 60 67 62 57
2 10 742 1102 149l 1820 l932 1982
8l 59 60 41 40 33 38 43
3、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现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地带性现象和非地带性现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是形成地域分异规律的基 础。 ①形成机制的统一性。地带性现象和非地带性现象是地球内动力和外 动力共同作用的产物。 ②发生作用的统一性。每一个地点都有纬度、经度和高度,都有特定 的地质基础,都受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影响。春城昆明位于北纬25º , 东经102º ,海拔1900米。北纬25º ,东经102º ,海拔1900米三个条件相 加形成四季如春的昆明气候,缺一个条件都会变样。如果纬度向南或者 向北偏10º 经度向东或者向西偏10º ,高程升高或者降低1000米,都不可 能有这样好的环境。研究北京,不能离开北纬40º ,东经116º ,高程50 米三个条件。西安:34º20’,108º55’,400-500M。 霍普司金定律:美国地理学家霍普司金在研究北美洲纬度地带性、经度 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相互关系后指出,在北美地区,当其它因素相同 时,纬度北移1º ,经度东移5º9′,高程升高120米,植物发育日期,春 末夏初推迟4天,晚夏初秋提前4天。后人称这一地带性的相互联系为霍 普司金定律。 ③相互关系的叠加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 带性有互相叠加的关系。纬度地带性是基础。经度地带性是第一次叠加。 垂直地带性是第二次叠加。位于热带的高山,可以观察到从热带到寒带 的温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及分异因素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极其重要的基本理论,是认识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
地域分异规律(rule of territorial differentiation)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地域分异因素
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一是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带性,即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素;二是地球内能,这种分异因素称为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在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新的地域分异因素,叫派生性分异因素。
在这里,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的作用大致均等,很难分出以哪种因素为主。
在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作用的背景下,还存在着使自然地域发生局部的中小尺度分异的因素,这类因素称为局部的地域分异因素。
在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派生性地域分异因素和局部的分异因素的作用下自然地理环境分化为多级镶嵌的物质系统, 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
规律分类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是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它们控制和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大尺度分异。
地带性规律
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俄国著名地理学家 B.B.道库恰耶夫于 19 世纪末发现并揭示出来的,其要点可以概括为:①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②由宇宙-行星因素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动力学原因;③带和地带只在理想情况下呈东西方向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
南北方向发生更替;④客观上应存在除地带性规律以外的另一种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
非地带性是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决定的自然综合体的分
【地域性分异规律的定义及分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