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与椭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高中数学椭圆中的最值问题与定点、定值问题
椭圆中的最值问题与定点、定值问题解决与椭圆有关的最值问题的常用方法 (1)利用定义转化为几何问题处理;(2)利用数形结合,挖掘数学表达式的几何特征进而求解; (3)利用函数最值得探求方法,将其转化为区间上的二次 函数的最值来处理,此时应注意椭圆中x 、y 的取值范围;(4)利用三角替代(换元法)转化为 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处理。
一 、椭圆上一动点与焦点的距离的最值问题 椭圆上一动点与焦点的距离称为焦半径,椭圆上一动点与长轴的两端点重合时,动点与焦点取得最大值a+c (远日点)、最小值a -c (近日点)。
推导:设点),(00y x P 为椭圆)0( 12222>>=+b a by a x 上的任意一点,左焦点为)0,(1c F -,2201)(||y c x PF ++=,由 1220220=+b y a x 得)1(22020ax b y -=,将其代入 20201)(||y c x PF ++=并化简得a x acPF +=01||。
所以,当点),(00y x P 为长轴的右端点)0,(2a A 重合时,a c a a acPF +=+⋅=max 1||;当点),(00y x P 为长轴的左端点)0,(1a A -重合时。
c a a a acPF -=+-⋅=)(||min 1。
当焦点为右焦点)0,(2c F 时,可类似推出。
1. (2015浙江卷)如图,已知椭圆 1222=+y x 上两个 不同的点A 、B 关于直线21+=mx y 对称。
(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求AOB ∆面积的最大值(O 为坐标原点)。
解:(1)由题意知0≠m ,可设直线AB 的方程为b x my +-=1。
联立⎪⎩⎪⎨⎧+-==+bx m y y x 11222,消y 去,得012)121(222=-+-+b x m b x m 。
因为直线b x my +-=1与椭圆 1222=+y x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所以042222>++-=∆m b 。
高中数学椭圆的标准方程--利用定义求最值问题
椭圆的标准方程:利用椭圆的定义求最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定义求椭圆中的最值方法;2、过程与方法:由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出发,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熟练掌握利用定义求椭圆中的最值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求椭圆标准方程的学习,渗透概念与数形结合的思想,启发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问题本质,严谨思考,规范得出解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高考导向: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44页: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②《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45页:【学业要求】:能够掌握平面解析几何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根据具体问题情境的特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几何问题和图形特点,用代数语言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为代数问题;根据对几何问题(图形)的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代数方法得到结论;给出代数结论合理的几何解释,解决几何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利用定义求最值;2、难点:掌握方法并灵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1、(原创)已知点P 是椭圆13610022=+y x 上任意一点,21,F F 是该椭圆的左、右焦点。
则21PF PF ⋅的最大值是 。
28251664),,8(),,8(,25936),0,8(),0,8(),,(122221212221-=+-=⋅--=---=-=-x y x PF PF y x PF y x PF x y F F y x P 则:设任意点解析:法 .36.361028010102121故:最大值是有最大值是时,;当有最小值是时,当PF PF x PF PF x x ⋅±=⋅=∴≤≤- .363628cos 64281cos 01cos 128cos 6464sin 36cos 100sin 36)8cos 10)(8cos 10().sin 6,8cos 10(),sin 6,8cos 10)0,8(),0,8(),)(sin 6,cos 10((22122222221212121的最大值是(则三角代换法):设点法PF PF P F P F PF PF P F P F F F R P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二)利用椭圆的定义求最值 类型一: 的最大值。
浅议有关椭圆上动点最值问题的求解
浅议有关椭圆上动点最值问题的求解作者:陆卫杰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4年第01期在学习椭圆简单几何性质的时候,大家都会学习到椭圆方程中的几何意义,它们分别表示了椭圆长轴,短轴的端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也是有关椭圆上动点的最值性质,它们表示了椭圆上动点到椭圆中心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从而,在解决有关椭圆上动点的最值问题时感到很困难.而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能抓住这一性质的内涵,那么在解决有关椭圆上动点的最值问题时就显得游刃有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常见的椭圆上动点的最值问题与这一性质的联系.一、椭圆上的动点与平面内一定点距离的最值问题题1 已知P是椭圆x24+y23=1上的任意一点,O是坐标原点,则PO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 .解析由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易得:PO的最大值是2,最小值是3.题2 已知P是椭圆x24+y23=1上的任意一点,A(1,0)是平面内一定点,求PA的最值.解析因为A是椭圆的右焦点,故当点P是椭圆的左顶点时,PA的最大值为3,当点P是椭圆的右顶点时,PA的最小值为1.题2将坐标原点变成了焦点,还是可以由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易得PA的最值,那如果将这两类特殊的点变成了椭圆坐标轴上的任意点呢?题3 已知P是椭圆x24+y23=1上的任意一点,A(14,0)是平面内一定点,求PA的最值.解析设P的坐标为(x,y),则x24+y23=1y2=3(1-x24),所以PA2=(x-14)2+y2=x2-12x+116+3(1-x24)=14x2-12x+4916=14(x-1)2+4516.因为-2≤x≤2,所以当x=-2时,PA取得最大值为94;当x=1时,PA取得最小值为354.题3将特殊点变成了非特殊点,此时没有椭圆的几何性质可以使用,我们就应牢牢抓住P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而取得最值时的点P是椭圆上某个位置的点这一关系,先用坐标法表示出椭圆上任意的点到点A的距离,将此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以上3题将椭圆简单几何性质中a,b的意义进行了简单的变迁,在变迁的过程中比较完美地体现出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一变迁思想,那我们就能较为轻松地解决以下两类相关的最值问题.二、椭圆上的动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题4 已知P(x,y)是椭圆x24+y23=1上的任意一点,求P到直线l∶3x+4y=25的最值.解析一作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m∶3x+4y=t (t≠25),由3x+4y=t,x24+y23=1消去y得21x2-6tx+t2-48=0.由Δ=36t2-84(t2-48)=0得t=±221,直线m与直线l的距离是25±2215.所以P到直线l:3x+4y=25距离的最大值是25+2215,最小值是25-2215.解析二令x=2cosθ,y=3sinθ,θ∈R,则P到直线l:3x+4y=25的距离d=|6cosθ+43sinθ-25|5=|221sin(θ+α)-25|5=25-221sin(θ+α)5 (其中sinα=321,cosα=2321).所以d的最大值为25+2215,最小值为25-2215.因此P到直线l:3x+4y=25的最大值是25+2215,P到直线l:3x+4y=25的最小值是25-2215.题4将椭圆上动点到定点的距离最值问题转变为了椭圆上的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最值问题.解析一从几何法(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转化成两平行线间的距离),解析二从代数法(三角换元)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与求解.题5 已知P(x,y)是椭圆x24+y23=1上的任意一点,求3x+4y的最值.解析一令3x+4y=t,由3x+4y=t,x24+y23=1消去y得:21x2-6tx+t2-48=0,Δ=36t2-84(t2-48)=0,得t=±221,所以3x+4y 的最大值是221,3x+4y的最小值是-221.解析二令x=2cosθ,y=3sinθ,θ∈R,则3x+4y=6cosθ+43sinθ=221sin(θ+α)(其中sinα=321,cosα=2321).所以3x+4y的最大值是221,3x+4y的最小值是-221.此题是题4的变迁,是将题4中的定直线进一步变迁为动直线.题6 已知P(x,y)是椭圆x24+y23=1上的任意一点,求yx+6的最值.解析 yx+6的几何意义是椭圆x24+y23=1上的点P与定点(-6,0)连线的斜率.故本题求的是过定点(-6,0)且与椭圆x24+y23=1有公共点的直线斜率的最值.由题意可得,直线的斜率一定存在,设过定点(-6,0)且与椭圆x24+y23=1有公共点的直线方程为y=k(x+6)(k∈R),由y=k(x+6),x24+y23=1消去y得(3+4k2)x2+48k2x+144k2-12=0.,Δ=(48k2)2-4(3+4k2)(144k2-12)≥0 得-68≤k≤68.所以,yx+6的最大值为68,最小值为-68.此题是题5的一种变迁,将题5中定斜率的动直线变成了过定点的动直线.三、椭圆上的动点到定点与焦点的距离问题题7 已知F1,F2是椭圆x24+y23=1的左右焦点,P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A(1,2)是平面内一定点,求PA+PF1的最小值.解析因为14+43>1,所以,点A在椭圆外.连结F1A,F1A与椭圆的交点即是所求的P点.因此,PA+PF1的最小值为F1A=(1+1)2+22=22.题8 已知F1,F2是椭圆x24+y23=1的左右焦点,P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A(1,1)是平面内一定点,求PA+PF1的最值.解析因为14+43题7与题8两题看似无差别,但我们发现两题的解析截然不同,题8利用了椭圆的定义将,PF1转化成了PF2.所以,在解决椭圆上的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与焦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时,首先要判断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题9 已知F1,F2是椭圆x24+y23=1的左右焦点,P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A(1,1)是平面内一定点,求PA+2PF1的最小值.解析作PD垂直于椭圆的左准线x=-4,垂足为D.则PF1PD=12,即2PF1=PD,所以PA+2PF1=PA+PD.故当A,P,D三点共线时PA+2PD取最小值.作AH垂直于椭圆的左准线x=-4,垂足为H.因此,PA+2PF1=PA+PD≥AH=5,因而PA+2PF1的最小值为5.题9将椭圆上的动点到焦点的距离前添加了一个特殊的系数(离心率的倒数),巧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进行转化.通过以上的三类有关椭圆上动点的最值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都是从椭圆的几何性质出发,通过点与线,定量与不定量之间的相互转化,逐步演变出了三类最值问题.如果我们抓住了几何性质的内在含义并学会变化,那么我们就能轻松解决有关椭圆上动点的最值问题.当然,我们在掌握了如何求解有关椭圆上动点的最值问题的同时,如能熟练地利用椭圆的这一几何性质求解其余的问题,那么,我们对性质的理解就能更上一层楼.最后,用一例来说明熟练利用性质解题的重要性.题10 已知F1,F2是椭圆x2a2+y2b2=1的左右焦点,P是椭圆上的一点且满足PF1PF2=e,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因为PF1PF2=e,PF1+PF2=2a,故,PF1=2ae1+e.又因为a-c≤PF1≤a+c,得2ae1+e≥a-c,2ae1+e≤a+c,解得e≤-1-2或e≥-1+2.又因为0。
怎样利用定义求解与椭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椭圆是一种重要的圆锥曲线,与椭圆有关的最值问题在高中数学试卷中比较常见,定义法是解答此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椭圆的定义除了第一定义,还有第二定义、第三定义.下面,我们重点谈一谈如何运用椭圆的这三个定义来解答与椭圆有关的最值问题.一、利用椭圆的第一定义求解椭圆的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在运用椭圆的第一定义解题时,要先确定两个定点的位置,然后建立关于动点M的关系式:MF1+MF2=2a.这样便可根据该关系式来寻找取得最小值的点M的位置,进而求得最值.例1.已知P()-2,3,F2为椭圆x225+y216=1的右焦点,点M在椭圆上移动.求MP+MF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所求的最值与MF2有关,可利用椭圆的第一定义建立关系式MF1+MF2=2a,将求MP+MF2的最值转化为求MP-MF1的最值,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和性质便可求得问题的答案.解:如图1所示,连接PF1,延长PF1交椭圆于点M1,延长F1P交椭圆于点M2.由椭圆的第一定义知MF1+MF2=2a,所以MP+MF2=MP+2a-MF1,由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知-PF1≤MP-MF1≤PF1,当且仅当M与图中M1合时取右边的等号,M与图中M2重合时取左边的等号.因为2a=10,PF1=2,所以MP+MF2的最大值为12,所以MP+MF2的最小值为8.图1一般地,若椭圆的方程为x2a2+y2b2=1(a>b>0),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P()x0,y0为平面内的一个定点,M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当定点在椭圆的内部时,2a-PF1≤MF2+MP≤2a+PF1;当定点在椭圆的外部时,PF2≤MF2+MP≤2a+PF1.二、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求解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e的点的轨迹.在运用椭圆的第二定义解题时,我们先要明确定点(即焦点F)和定直线(准线x=a2c)的位置,然后建立关于动点P(x0,y0)的关系式MP=e||||||x0-a2c,利用其关系或关系式来解题.例2.已知F1是椭圆5x2+9y2=45的左焦点,P是椭圆上动点,点A(1,1)是一个定点,求PA+32PF1的最小值.分析: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后可以发现,所求目标中的32是椭圆离心率的倒数,联系第二定义:椭圆上的点到左焦点和到左准线的距离d之比为离心率e,可得PF1d=23,即d=32PF1,不难得到PA+32PF1=PA+d,所以PA+32PF1的最小值为椭圆上的P点到A点和到左准线的距离和的最小值,只需过点A,D作左准线的垂线即可.解:由题意可知,椭圆5x2+9y2=45的长半轴a=3,短半轴b=5,半焦距c=2,离心率e=23,右焦点F2()2,0,左准线x=-92.如图2所示,过点A,D作左准线的垂线,垂足为D1、D2.设P点到左准线的距离为d.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知PF1=ed,所以PA+32PF1=PA+32ed=PA+d,则PA+d的最小值就是点A到左准线x=-92的距离AD1=1+92=112,当且仅当点P在P1处PA+d取最小值,故PA+d的最小值为112.图2探索与研究颜琴55当与椭圆有关的最值问题涉及定点、定直线时,就要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把与动点有关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与定点、定直线之间的距离来求解.三、利用椭圆的第三定义求解椭圆的第三定义是指平面内动点到两定点A (a ,0)和B (-a ,0)的斜率的乘积等于常数e 2-1的点的轨迹.这也就是说,A ,B 是椭圆C :x 2a 2+y 2b2=1()a >b >0上的两个顶点,P 是椭圆上异于A ,B 的一个动点,若k PA ,k PB 的斜率都存在,则k PA ∙k PB =e 2-1=-b 2a2.运用椭圆的第三定义,可以快速找到过椭圆上两个顶点的直线的斜率之间的关系.例3.已知椭圆C :x 2a 2+y2b2=1()a >b >0的长轴长,短轴长和焦距成等差数列,若A ,B 是椭圆长轴的两个端点,M ,N 是关于x 轴对称的两点,直线AM ,BN 的斜率分别是k 1,k 2(k 1∙k 2≠0),则||k 1+||k 2的最小值为_______.分析:由长轴长、短轴长和焦距成之间的关系得到椭圆的离心率,由A ,B ,M ,N 的位置可联想到椭圆的第三定义,求得k 1∙k 2的值,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就可以使问题得解.解:由椭圆的长轴长,短轴长和焦距成等差数列,得2a +2c =4b ,又b 2=a 2-c 2,可得e =c a =35,由椭圆的第三定义可得k 1∙k 2=e 2-1=-1625,而M ,N 是关于x 轴对称的两点,则k 1=-k 2,可得k 1∙k 2=1625,所以||k 1+||k 2≥2k 1k 2=85,当且仅当k 1=k 2时取等号.由以上几个题目可以看出,与椭圆有关的最值问题一般都会涉及椭圆上的定点、定直线.如果问题中的定点为焦点,就要考虑利用椭圆的第一定义来解题;如果问题中涉及的定点、定直线分别为焦点、准线,就要考虑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来解题;如果问题中涉及了椭圆的顶点以及过顶点的直线的斜率,就要考虑采用椭圆的第三定义解题.(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第一中学)探索与研究在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抽象函数问题,此类问题一般侧重于考查同学们的直观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抽象函数一般没有具体的函数解析式,与x a 、sin x ()cos x 、ln x 、e x 的乘积构成的函数解析式也不明确,我们很难快速解出.而运用构造法,借助构造的新函数的性质、图象,则能快速破解此类问题.例1.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为奇函数,当x ≤0时,恒有xf ′(x )≥3f ()-x ,则不等式8xf ()2x >()1-3x 3x 2f ()1-3x 的解集为_____.解:∵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f ()x ,当x ≤0时,由xf ′()x ≥3f ()-x 可得x 3f ′()x +f ()x ≥0,令g ()x =x 3f ()x ,∴当x ≤0时,g '()x =2x 2f ()x +x 3f ′()x =3x 2éëùûf ()x +x 3f '()x ≥0,∴g ()x 在(]-∞,0上单调递增,∵g ()-x =-x 3f ()-x =x 3f ()x =g ()x ,g ()x 是偶函数,∴g ()x 在[)0,+∞上单调递减,不等式8xf ()2x >()1-3x 3x2f ()1-3x 等价于8x 3f ()2x >()1-3x 3f ()1-3x ,即g ()2x >g ()1-3x ,等价于||2x <||1-3x ,解得x <15或x >1,∴不等式的解集为æèöø-∞,15⋃()1,+∞.56。
苏教版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椭圆中面积最值问题
苏教版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椭圆中 面积最 值问题
典例剖析
苏教版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椭圆中 面积最 值问题
先画图 线参数
苏教版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椭圆中 面积最 值问题
典例剖析
苏教版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椭圆中 面积最 值问题
椭圆中面积最值问题
高三 数学
考点概述
椭圆背景下的面积问题,是椭圆性质的进一步应用.解 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根据问题中几何元素在变化过程中 互相制约的关系,找到构建面积的合理路径,构建可解出范 围的函数.这节课主要以椭圆中的三角形面积为例.
典例剖析
斜率参数
典例剖析
建立面积关于斜率的函数
典例剖析
点参数
建立面积关于坐标分量 的二元(或一元)函数
也可以三角换元 求此最值
典例剖析
先画图
典例剖析
线参数
D
参数m, n的关系
苏教版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椭圆中 面积最 值问题
典例剖析
D
建立面积函数
苏教版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椭圆中 面积最 值问题
苏教版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椭圆中 面积最 值问题
谢谢聆听!
苏教版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椭圆中 面积最 值问题
苏教版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椭圆中 面积最 值问题 苏教版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 椭圆中 面积最 值问题
1. 生 活 在 新 时代的 我们, 除了认 真学习 ,提高 自己的 知识水 平之外 ,社会 上的一 些热点 问题也 不容忽 视,这 是我们 应该思 考探究 的。1. 史料 一论述 了唐诗 的成就 及地位 。史料 一方面 说明唐 代诗人 和作品 众多, 另一方 面说明 唐代诗 歌内容 的广泛 ,全面 反映了 社会各 阶层人 物的生 活状况 和精神 面貌。 2. 史 料 二 反 映了宋 词的特 点及盛 行的原 因。史 料主要 说明宋 词具有 世俗化 的特点 ,其盛 行源于 民间市 民阶层 娱乐的 需要。
高中数学破题致胜微方法(椭圆的进阶性质):椭圆上点到坐标轴上点的距离最值
1根据两点距离公式,利用椭圆方程,借助代入消元法,消去其中一个变量,得到椭圆上点到坐标轴上点的距离关于变量的函数表达式,将点点之间距离的最值问题转化成常见函数——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进行求解。
先看例题: 例:已知椭圆1203622=+y x ,求椭圆上的点到点(2,0)M 的距离d 的最小值。
解:设椭圆上的点(x ,y )到点M 的距离d由两点间距离公式:222(2)d x y =-+, 由椭圆方程,可知2220(136x y =- 代入上式有 22225494420()15992d x x x x =-++-=-+ ∴当x =29时,d 取得最小值15注意:椭圆上的点x 取值范围为66x -≤≤,所以x =29可以取到,所以才可以取到距离最小值。
归纳整理: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x a y ba b 222210+=>>()上任一点(),P x y ,2(),0M m ,(点在x 轴上) 2222222||()()(1)x PM x m y x m b a =-+=-+- ()0,N n , (点在y 轴上)2222222||()(1)()y PN x y n a y n b =+-=-+-两点距离的最值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进行求解, 注意变量,x y 的取值范围,a x a -≤≤;b y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222210y x a b a b+=>>类似处理。
再看一个例题,加深印象例:设P 、Q 分别为22(6)2x y +-=和椭圆22110x y +=上的点,则P 、Q 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A. B.246+ C.27+ D.26解:先求椭圆上的点(x ,y )到圆心(0,6)的最大距离229()50523yP、Q 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P 到圆心的最大距离再加半径:即为=3总结:1.根据椭圆不同形式的标准方程及两点距离公式,写出椭圆上点到坐标轴上点的距离关于变量x 或y 的函数表达式。
高三数学典型课例椭圆的第二定义解一类最值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椭圆的第二定义解一类最值问题》课程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椭圆的第一定义、第二定义及其简单的几何性质的基础上,学习椭圆的第二定义的灵活应用,因此,本节是本章的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的概念及其简单的性质,有一定的探究基础和思维,但是,最值问题的求解思路、定义的灵活应用比较薄弱,导致本节课灵活运用定义解决最值问题的思维存在障碍。
教学模式: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设计理念: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理论中提出的学习方式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应遵循“探究-研究-运用”亦即“观察-思维-迁移”的三个层次的要素,侧重学生的“思”、“探”、“究”的自主学习。
教师的“诱”要在点上,在精不用多,让学生动脑思和究,动手探,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探讨解法。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学生的学习目的要达到“探索得资料,研究获本质”。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第二定义及其灵活应用。
2、智力目标:⑴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掌握椭圆的灵活应用。
⑵最值问题的求解思路。
⑶培养学生分析、类比、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诱思探究教学,使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体验数学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探究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掌握椭圆的灵活应用。
教学流程:一、特例激疑例题:给定A(2,2),已知B是椭圆2212516x y+=上的动点,F是左焦点,当53AB BF+取最小值时,求B的坐标。
师:本题是1999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试题,分值20分。
(学生的情绪已开始被调起来了,看来此题来头不小,看他有什么变化。
)二、探究分析师:首先,作图分析,看看题目提供了哪些已知信息?生1:定点A(2,2),椭圆方程,点B在椭圆上,左焦点F(-3,0)。
师:其次,分析题目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当53AB BF+取最小值时,求点B的坐标。
”表面上是点B的坐标,而实质上是如何使53AB BF+取得最小。
高考数学考点:椭圆的最值问题
2021年高考数学考点:椭圆的最值问题一、已知椭圆的方程,求线段或线段和的最值例1. 已知椭圆上的一动点P和一定点,试求线段|PA|的最小值。
分析:如图1所示,P为椭圆上的点,则点P的坐标有一定的范围限制,因此,求线段|PA|的最小值时要对a进行讨论。
解:设点P(x,y)是椭圆上的一点,则由两点公式可知当,即时,x取,当,即时,x取,当,即时,,点评:这里字母a是常量,但是不知道它的具体值,因此要加以讨论,许多同学会忽视这一情况。
例2. 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F,椭圆内有一个定点A(4,1),P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试求的最大值。
分析:如图2所示,设右焦点为C,式子|PF|+|PA|涉及到了焦半径|PF|,所以可利用椭圆的定义,将转化为,然后应用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性质求得最大值。
解:设椭圆的右焦点为C则(当点P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取“=”),所以说明:由上述求解过程可知,椭圆上任一点P到椭圆内一定点A及一焦点F的距离之和存在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就等于长轴长加上这个定点到另一焦点的距离。
二. 利用椭圆的定义或几何性质求最值(取值范围)例3. 已知椭圆的长轴的两端点分别是A、B,若椭圆上有一点P,使得∠APB=120°,求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分析:要求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根据条件建立等式,再根据椭圆上点的坐标的范围建立不等式求解。
解:由题设知设点,则有化简得由椭圆的几何性质知利用得,解得点评:当点P在椭圆上运动时,∠APB的大小也随之变化,且当点P在向短轴端点靠近时,∠APB逐渐增长,当点P为椭圆短轴端点时,∠APB达到最大。
因此,只要长轴关于短轴端点的张角大于或等于120°,椭圆上就存在一点P,使∠ABP=120°。
练一练:直线总有公共点,试求m的取值范围。
答案:。
圆锥曲线:有关椭圆的小题总结 高考数学
m足∠ = ∘ ,则
∘
≥ = ,
【解析】由题意得: +
=
,所以当>>,则< < ,所
以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所以对,错,当 = >时,曲线
+
= ,所以表示圆,半径为 ,当 = , >时,曲线为
= ,所以 = ± ,所以表示两条直线,故选:
为
以只要求∠ 为直角时点横坐标的值,因为 = ,所以当
∠ 为直角时,点在圆 + = 上,解方程组:
得: =
±
,
所以点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 =
�� +
−
<<
.
=
试卷讲评课件
【例3】已知椭圆
x2
上任意一点,则当点Q为椭圆短轴的端点时,∠AQB最大.
试卷讲评课件
【证明】如图,设 , ≤ <, < ≤ ,过点作
⊥ ,垂足为,则 = + , = − , = ,所以
∠ =
∠ =
+
,∠
=
−
迹E的方程为
+
=
所以动圆C的圆心轨迹E的方程为
+
=
,
+
=
试卷讲评课件
x2
练习3.已知A、B分别为椭圆E: 2
高中数学:椭圆相关角度的最值问题
高中数学:椭圆相关角度的最值问题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主要包括长度最值、角度最值及面积最值等。
例题:如图1,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长轴的长为4,左准线与x轴的交点为M,。
(1)求椭圆的方程;(2)若直线,P为上的动点,使最大的点P记为Q,求点Q的坐标(用m表示)。
图1解:(1)设椭圆方程为半焦距为c,则由题意,得解得故椭圆方程为(2)设当时,当时,所以只需求的最大值即可。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所以当且仅当时,最大。
所以最大值点Q的坐标为显然,第二问是考查和椭圆有关的角度最值问题,可联想椭圆中的两种特殊情况。
特殊情况(1)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点P为左准线上任意一点,求的最大值。
图2解:如图2,设准线交x轴于点M则又所以(其中)于是(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的最大值为此时点P的坐标为同理,当点P在右准线时的最大值不变,最小值均为0另外由可得,当椭圆的离心率e一定时,的最大值为定值;若给出的值时,可由求出椭圆的离心率e的范围。
(2)已知椭圆的两个顶点分别为,点P为左准线上任意一点,求的最大值。
图3可用与问题(1)类似的方法求解(如图3):(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证明过程请自己完成。
推广及本质两种特殊情况分别研究了椭圆准线上任意一点P到两焦点、两顶点所得张角的最值问题,而例题是将准线推广到非准线位置,通过问题(1)的解决方法不难看出这类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平面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如图4,A、B是直线同侧两定点,且直线,点P为直线上一动点,则∠APB有最大值。
使∠APB最大的点P有何几何意义呢?由于点A、B是定点,为定直线,我们不妨利用几何画板研究过三点A、B、P的圆,当点P在直线上运动时,过三点A、B、P的圆O与直线的关系是相交或相切,当圆O与直线相交时,(如图5),上总存在点Q在圆内且使∠AQB>∠APB;当且仅当圆O与直线相切时(如图6),直线上除切点外,其余点均在圆O 外,由同弧上的圆周角与圆外角的大小关系可知,此时∠APB最大,切点即为所求。
高中数学:巧用定义求椭圆中的四类最值问题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1-1
求椭圆中四类最值问题一、的最值若A为椭圆内一定点(异于焦点),P是C上的一个动点,F是C的一个焦点,e是C的离心率,求的最小值。
例1. 已知椭圆内有一点A(2,1),F是椭圆C的左焦点,P为椭圆C上的动点,求的最小值。
分析:注意到式中的数值“”恰为,则可由椭圆的第二定义知等于椭圆上的点P到左准线的距离。
这种方法在本期《椭圆中减少运算量的主要方法》一文中已经介绍过,这里不再重复,答案为。
二、的最值若A为椭圆C内一定点(异于焦点),P为C上的一个动点,F是C 的一个焦点,求的最值。
例2. 已知椭圆内有一点A(2,1),F为椭圆的左焦点,P 是椭圆上动点,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如图1,设椭圆的右焦点为,可知其坐标为(3,0)图1由椭圆的第一定义得:可知,当P为的延长线与椭圆的交点时,最大,最大值为,当P为的延长线与椭圆的交点时,最小,最小值为。
故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三、的最值若A为椭圆C外一定点,为C的一条准线,P为C上的一个动点,P 到的距离为d,求的最小值。
例3. 已知椭圆外一点A(5,6),为椭圆的左准线,P为椭圆上动点,点P到的距离为d,求的最小值。
解:如图2,设F为椭圆的左焦点,可知其坐标为图2根据椭圆的第二定义有:,即可知当P、F、A三点共线且P在线段AF上时,最小,最小值。
故的最小值为10。
四、椭圆上定长动弦中点到准线距离的最值例4. 定长为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在椭圆上移动,求AB的中点M到椭圆右准线的最短距离。
解:设F为椭圆的右焦点,如图3,作于A”,BB”⊥于B”,MM”⊥于M”图3则当且仅当AB过焦点F时等号成立。
故M到椭圆右准线的最短距离为。
评注:是椭圆的通径长,是椭圆焦点弦长的最小值,是AB 能过焦点的充要条件。
高中数学椭圆经典考点及例题讲解 (1)
椭圆考纲解读 1.利用椭圆的定义、几何性质求椭圆方程;2.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研究直线与椭圆的关系.[基础梳理]1.椭圆的定义(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这两个定点叫作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2)集合P={M||MF1|+|MF2|=2a},|F1F2|=2c,其中a,c为常数且a>0,c>0.①当2a>|F1F2|时,M点的轨迹为椭圆;②当2a=|F1F2|时,M点的轨迹为线段F1F2;③当2a<|F1F2|时,M点的轨迹不存在.2.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x2y2y2x2[三基自测]1.已知椭圆x2m-2+y210-m=1的焦点在x轴上,焦距为4,则m等于()A.8B.7C .6D .5答案:A2.已知椭圆x 225+y 216=1上一点P 到椭圆一个焦点F 1的距离为3,则P 到另一个焦点F 2的距离为( )A .2B .3C .5D .7答案:D3.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为F (1,0),离心率为12,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答案:x 24+y 23=14.过椭圆x 225+y 216=1的右焦点F 2作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AF 1B 的周长为________.答案:205.(2017·高考全国卷Ⅰ改编)A 、B 是椭圆x 23+y 2m =1长轴的两个端点,M 为短轴的一个端点,且∠AMB =120°,求m 值.答案:1或9考点一 椭圆的定义及应用|思维突破[例1] (1)已知圆(x +2)2+y 2=36的圆心为M ,设A 为圆上任一点,N (2,0),线段AN 的垂直平分线交MA 于点P ,则动点P 的轨迹是(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 (2)设P 是椭圆x 225+y 29=1上一点,M ,N 分别是两圆:(x +4)2+y 2=1和(x -4)2+y 2=1上的点,则|PM |+|PN |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 )A .9,12B .8,11C .8,12D .10,12(3)F 1,F 2是椭圆x 29+y 27=1的两个焦点,A 为椭圆上一点,且∠AF 1F 2=45°,则△AF 1F 2的面积为( )A .7 B.74 C.72D.752[解析] (1)点P 在线段AN 的垂直平分线上, 故|P A |=|PN |.又AM 是圆的半径,∴|PM |+|PN |=|PM |+|P A |=|AM |=6>|MN |, 由椭圆定义知,点P 的轨迹是椭圆.(2)如图所示,因为到两个圆心恰好是椭圆的焦点,由椭圆的定义可知|PF 1|+|PF 2|=10,易知|PM |+|PN |=(|PM |+|MF 1|)+(|PN |+|NF 2|)-2,则其最小值为|PF 1|+|PF 2|-2=8,最大值为|PF 1|+|PF 2|+2=12,故选C.(3)由题意得a =3,b =7,c =2,∴F 1F 2=22,AF 1+AF 2=6.∵AF 22=AF 21+F 1F 22-2AF 1·F 1F 2cos 45°=AF 21-4AF 1+8,∴(6-AF 1)2=AF 21-4AF 1+8.∴AF 1=72.∴S =12×72×22×22=72.[答案] (1)B (2)C (3)C [思维升华]椭圆定义应用技巧思路应用 解读求方程 条件转化后满足椭圆定义,直接求轨迹方程求焦点三角形 求焦点三角形周长或面积,根据椭圆定义、正余弦定理,其中|PF 1|+|PF 2|=2a .平方是常用技巧求最值 利用|PF 1|+|PF 2|=2a 为定值,利用基本不等式求|PF 1|·|PF 2|最值或利用三角形求最值.如a +c 、a -c[跟踪训练]1.已知圆C 1:(x -4)2+y 2=169,圆C 2:(x +4)2+y 2=9,动圆在圆C 1内部且和圆C 1相内切,和圆C 2相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 )A.x 264-y 248=1 B.x 248+y 264=1 C.x 248-y 264=1 D.x 264+y 248=1 解析:设圆M 的半径为r ,则|MC 1|+|MC 2|=(13-r )+(3+r )=16,∴M 的轨迹是以C 1,C 2为焦点的椭圆,且2a =16,2c =8,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x 264+y 248=1.答案:D2.椭圆C :x 2a 2+y 2=1(a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P 为椭圆上异于端点的任意一点,PF 1,PF 2的中点分别为M ,N .O 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MPN 的周长为23,则△PF 1F 2的周长是( )A .2(2+3) B.2+23 C.2+ 3D .4+23解析:因为O ,M 分别为F 1F 2和PF 1的中点,所以OM ∥PF 2,且|OM |=12|PF 2|,同理,ON ∥PF 1,且|ON |=12|PF 1|,所以四边形OMPN 为平行四边形,由题意知,|OM |+|ON |=3,故|PF 1|+|PF 2|=23,即2a =23,a =3,由a 2=b 2+c 2知c 2=a 2-b 2=2,c =2,所以|F 1F 2|=2c =22,故△PF 1F 2的周长为2a +2c =23+22,选A.答案:A3.已知F 是椭圆5x 2+9y 2=45的左焦点,P 是此椭圆上的动点,A (1,1)是一定点.则|P A |+|PF |的最大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设椭圆右焦点为F 1,则|PF |+|PF 1|=6. 所以|P A |+|PF |=|P A |-|PF 1|+6.利用-|AF 1|≤|P A |-|PF 1|≤|AF 1|(当P ,A ,F 1共线时等号成立). 所以|P A |+|PF |≤6+2, |P A |+|PF |≥6- 2.故|P A |+|PF |的最大值为6+2,最小值为6- 2. 答案:6+2 6-2考点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应用|方法突破[例2] (1)△ABC 的两个顶点为A (-4,0),B (4,0),周长为18,则C 点轨迹为( ) A.x 225+y 29=1(y ≠0) B.y 225+x 29=1(y ≠0) C.x 216+y 29=1(y ≠0) D.y 216+x 29=1(y ≠0) (2)已知椭圆C 1:x 24+y 2=1,椭圆C 2以C 1的长轴为短轴,且与C 1有相同的离心率.求椭圆C 2的方程.[解析] (1)(定义法)由A ,B 坐标可知|AB |=8,由△ABC 的周长为18可知AC +BC =10,由椭圆的定义可知,点C 在焦点为A (4,0),B (-4,0),长半轴长为5的椭圆上运动,则椭圆方程为x 225+y 29=1,当点C 在横轴上时,点A ,B ,C 共线,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y ≠0,所以点C 的轨迹方程为x 225+y 29=1(y ≠0).(2)法一:(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可设椭圆C 2的方程为y 2a 2+x 24=1(a >2),其离心率为32,故a 2-4a =32,解得a =4,故椭圆C 2的方程为y 216+x 24=1.法二:(椭圆系法):因椭圆C 2与C 1有相同的离心率,且焦点在y 轴上,故设C 2:y 24+x 2=k (k >0),即y 24k +x 2k=1. 又2k =2×2,故k =4, 故C 2的方程为y 216+x 24=1.[答案] (1)A [方法提升]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母题变式]1.本例(1)变为:一个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F 1,F 2在x 轴上,P (2,3)是椭圆上一点,且|PF 1|,|F 1F 2|,|PF 2|成等差数列,则椭圆的方程为( )A.x 28+y 26=1 B.x 216+y 26=1 C.x 24+y 22=1 D.x 28+y 24=1 解析: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由点P (2,3)在椭圆上知4a 2+3b 2=1.又|PF 1|,|F 1F 2|,|PF 2|成等差数列,则|PF 1|+|PF 2|=2|F 1F 2|,即2a =2×2c ,c a =12,又c 2=a 2-b 2,联立⎩⎪⎨⎪⎧4a 2+3b 2=1,c 2=a 2-b 2,c a =12.得a 2=8,b 2=6,故椭圆方程为x 28+y 26=1. 答案:A2.本例(2)变为:与椭圆x 24+y 23=1有相同离心率且经过点(2,-3),求椭圆方程.解析:法一:因为e =ca =a 2-b 2a =1-b 2a2=1-34=12,若焦点在x 轴上,设所求椭圆方程为x 2m 2+y 2n2=1(m >n >0),则1-⎝⎛⎭⎫n m 2=14.从而⎝⎛⎭⎫n m 2=34,n m =32. 又4m 2+3n2=1,所以m 2=8,n 2=6. 所以方程为x 28+y 26=1.若焦点在y 轴上,设方程为y 2h 2+x 2k 2=1(h >k >0),则3h 2+4k 2=1,且k h =32, 解得h 2=253,k 2=254.故所求方程为y 2253+x 2254=1.法二:若焦点在x 轴上,设所求椭圆方程为 x 24+y 23=t (t >0),将点(2,-3)代入,得 t =224+(-3)23=2.故所求方程为x 28+y 26=1. 若焦点在y 轴上,设方程为y 24+x 23=λ(λ>0),代入点(2,-3),得λ=2512,故所求方程为y 2253+x 2254=1.考点三 椭圆的几何性质|模型突破角度1 求离心率(或范围)[例3] (1)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右焦点F 是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两曲线的一个交点为P ,且|PF |=4,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A.7-23B.2+13C.23D.12(2)已知F 1,F 2分别是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若椭圆C 上存在点P ,使得线段PF 1的中垂线恰好经过焦点F 2,则椭圆C 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23,1B.⎣⎡⎦⎤13,22 C.⎣⎡⎭⎫13,1D.⎝⎛⎦⎤0,13 (3)已知F 1(-c,0),F 2(c,0)为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两个焦点,P 在椭圆上且满足PF 1→·PF 2→=c 2,则此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33,1B.⎣⎡⎦⎤33,22 C.⎣⎡⎦⎤13,12D.⎝⎛⎭⎫0,22 [解析] (1)(直接法)设P (x ,y ),由题意,得F (1,0),|PF |=x +1=4,所以x =3,y 2=12,则9a 2+12b2=1,且a 2- 1=b 2,解得a 2=11+47,即a =7+2,则该椭圆的离心率e =c a =17+2=7-23.故选A.(2)(几何法)如图所示,∵线段PF 1的中垂线经过F 2,∴PF 2=F 1F 2=2c ,即椭圆上存在一点P ,使得PF 2=2c . ∴a -c ≤2c ≤a +c .∴e =c a ∈⎣⎡⎭⎫13,1.故选C. (3)(直接法)设P (x ,y ),则x 2a 2+y 2b 2=1,y 2=b 2-b 2a 2x 2,-a ≤x ≤a ,PF 1→=(-c -x ,-y ),PF 2→=(c -x ,-y ).所以PF 1→·PF 2→=x 2-c 2+y 2=⎝⎛⎭⎫1-b 2a 2x 2+b 2-c 2=c 2a 2x 2+b 2-c 2.因为-a ≤x ≤a ,所以b 2-c 2≤PF 1→·PF 2→≤b 2. 所以b 2-c 2≤c 2≤b 2.所以2c 2≤a 2≤3c 2. 所以33≤c a ≤22.故选B. [答案] (1)A (2)C (3)B [模型解法][高考类题]1.(2016·高考全国卷Ⅰ)直线l 经过椭圆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若椭圆中心到l 的距离为其短轴长的14,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A.13B.12C.23D.34解析:|OB |为椭圆中心到l 的距离,设l 与椭圆交于顶点A 和焦点F ,则|OA |·|OF |=|AF |·|OB |,即bc =a ·b 2,所以e =c a =12.故选B.答案:B角度2 根据椭圆性质求值或范围[例4] (1)已知点P 是椭圆x 216+y 28=1(x ≠0,y ≠0)上的一动点,F 1,F 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O 是坐标原点,若M 是∠F 1PF 2的平分线上的一点,且F 1M →·PM →=0,则|OM →|的取值范围为( )A .[0,3)B .(0,22)C .[22,3)D .[0,4)(2)(2018·合肥质检)如图,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x 24+y 2b 2=1的离心率e =12,F ,A 分别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和顶点,P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则PF →·P A →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 (1)由题意得c =22,当点P 在椭圆的短轴端点处时,M 与点O 重合,|OM →|取得最小值0;当点P 在椭圆的长轴端点处时,点M 与F 1重合,|OM →|取得最大值22,由于x ≠0,y ≠0,故|OM →|的取值范围是(0,22).(2)设P 点坐标为(x 0,y 0).由题意知a =2, ∵e =c a =12,c =1,∴b 2=a 2-c 2=3.故所求椭圆方程为x 24+y 23=1.∴-2≤x 0≤2,-3≤y 0≤ 3.∵F (-1,0),A (2,0),PF →=(-1-x 0,-y 0), P A →=(2-x 0,-y 0),∴PF →·P A →=x 20-x 0-2+y 20=14x 20-x 0+1=14(x 0-2)2. 即当x 0=-2时,PF →·P A →取得最大值4. [答案] (1)B (2)4 [模型解法][高考类题]2.(2017·高考全国卷Ⅰ)设A ,B 是椭圆C :x 23+y 2m =1长轴的两个端点.若C 上存在点M 满足∠AMB =120°,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0,1]∪[9,+∞)B .(0,3]∪[9,+∞)C .(0,1]∪[4,+∞)D .(0,3]∪[4,+∞)解析:依题意得,⎩⎪⎨⎪⎧3m ≥tan ∠AMB 20<m <3或⎩⎪⎨⎪⎧ m 3≥tan ∠AMB 2m >3,所以⎩⎪⎨⎪⎧3m ≥tan 60°0<m <3或⎩⎪⎨⎪⎧m 3≥tan 60°m >3,解得0<m ≤1或m ≥9.故选A. 答案:A3.(2014·高考福建卷)设P ,Q 分别为圆x 2+(y -6)2=2和椭圆x 210+y 2=1上的点,则P ,Q 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 )A .5 2 B.46+2 C .7+ 2D .62 解析:设圆的圆心为C ,则C (0,6),半径为r =2,点C 到椭圆上的点Q (10cos α,sin α)的距离|CQ |=(10cos α)2+(sin α-6)2=46-9sin 2α-12sin α=50-9(sin α+23)2≤50=52,当且仅当sin α=-23时取等号,所以|PQ |≤|CQ |+r =52+2=62,即P ,Q 两点间的最大距离是62,故选D.答案:D考点四 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方法突破[例5] (1)(2018·新乡模拟)已知椭圆x 22+y 2=1,则斜率为2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2)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且长轴长为8,T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直线TA ,TB 的斜率之积为-34.①求椭圆C 的方程;②设O 为坐标原点,过点M (0,2)的动直线与椭圆C 交于P ,Q 两点,求OP →·OQ →+MP →·MQ →的取值范围.[解析] (1)设弦的两端点为A (x 1,y 1),B (x 2,y 2),中点为M (x 0,y 0),则有x 212+y 21=1,x 222+y 22=1. 两式作差,得(x 2-x 1)(x 2+x 1)2+(y 2-y 1)(y 2+y 1)=0.因为x 1+x 2=2x 0,y 1+y 2=2y 0,y 2-y 1x 2-x 1=k AB ,代入后求得k AB =-x 02y 0. 即2=-x 02y 0,所以x 0+4y 0=0.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x +4y =0,将x +4y =0代入x 22+y 2=1得:x 22+⎝⎛⎭⎫-x 42=1,解得x=±43,又中点在椭圆内,所以-43<x <43.(2)①设T (x ,y ),由题意知A (-4,0),B (4,0),设直线TA 的斜率为k 1,直线TB 的斜率为k 2,则k 1=y x +4,k 2=y x -4.由k 1k 2=-34,得y x +4·y x -4=-34,整理得x 216+y 212=1.故椭圆C 的方程为x 216+y 212=1.②当直线PQ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PQ 的方程为y =kx +2,点P ,Q 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直线PQ 与椭圆方程联立,得⎩⎪⎨⎪⎧x 216+y 212=1y =kx +2,消去y ,得(4k 2+3)x 2+16kx -32=0.所以x 1+x 2=-16k 4k 2+3,x 1x 2=-324k 2+3.从而,OP →·OQ →+MP →·MQ →=x 1x 2+y 1y 2+[x 1x 2+(y 1-2)(y 2-2)]=2(1+k 2)x 1x 2+2k (x 1+x 2)+4=-80k 2-524k 2+3=-20+84k 2+3.所以-20<OP →·OQ →+MP →·MQ →≤-523.当直线PQ 的斜率不存在时,OP →·OQ →+MP →·MQ →的值为-20. 综上,OP →·OQ →+MP →·MQ →的取值范围为[-20,-523].[答案] (1)x +4y =0⎝⎛⎭⎫-43<x <4 3 [方法提升][跟踪训练]1.已知椭圆E :x 2a 2+y 2b2=1(a >b >0)的右焦点为F (3,0),过点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AB 的中点坐标为(1,-1),则E 的方程为( )A.x 245+y 236=1 B.x 236+y 227=1 C.x 227+y 218=1 D.x 218+y 29=1 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代入椭圆方程得⎩⎨⎧x 21a 2+y 21b2=1,x 22a 2+y22b 2=1,两式相减得x 21-x 22a 2+y 21-y 22b2=0,∴x 1+x 2a 2+y 1-y 2x 1-x 2·y 1+y 2b 2=0.∵x 1+x 2=2,y 1+y 2=-2,k AB =-1-01-3=12, ∴2a 2+12×-2b 2=0,即a 2=2b 2. 又c =3=a 2-b 2,∴a 2=18,b 2=9. ∴椭圆E 的方程为x 218+y 29=1.故选D.答案:D2.(2018·林州模拟)已知椭圆E :x 24+y 22=1,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AB 的中点坐标为⎝⎛⎭⎫12,-1,则l 的方程为( ) A .2x +y =0 B .x -2y -52=0C .2x -y -2=0D .x -4y -92=0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则x 214+y 212=1,x 224+y 222=1,两式作差并化简整理得y 1-y 2x 1-x 2=-12·x 1+x 2y 1+y 2,而x 1+x 2=1,y 1+y 2=-2,所以y 1-y 2x 1-x 2=14,直线l 的方程为y +1=14⎝⎛⎭⎫x -12,即x -4y -92=0.故选D.答案:D3.(2018·河北三市联考)已知离心率为63的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一个焦点为F ,过F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AB |=233. (1)求此椭圆的方程;(2)已知直线y =kx +2与椭圆交于C 、D 两点,若以线段CD 为直径的圆过点E (-1,0),求k 的值.解析:(1)设焦距为2c , ∵e =c a =63,a 2=b 2+c 2,∴b a =33, 由|AB |=233,易知b 2a =33,∴b =1,a =3, ∴椭圆方程为x 23+y 2=1.(2)将y =kx +2代入椭圆方程,得(1+3k 2)x 2+12kx +9=0,又直线与椭圆有两个交点,所以Δ=(12k )2-36(1+3k 2)>0,解得k 2>1.设C (x 1,y 1),D (x 2,y 2),则x 1+x 2=-12k 1+3k 2,x 1x 2=91+3k 2, 若以CD 为直径的圆过E 点,则EC →·ED →=0,即(x 1+1)(x 2+1)+y 1y 2=0,而y 1y 2=(kx 1+2)(kx 2+2)=k 2x 1x 2+2k (x 1+x 2)+4,则(x 1+1)(x 2+1)+y 1y 2=(k 2+1)x 1x 2+(2k +1)(x 1+x 2)+5=9(k 2+1)1+3k 2-12k (2k +1)1+3k 2+5=0, 解得k =76,满足k 2>1.1.[考点二、三、四](2016·高考全国卷Ⅲ)已知O 为坐标原点, F 是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焦点,A ,B 分别为C 的左,右顶点.P 为C 上一点,且PF ⊥x 轴.过点A 的直线l 与线段PF 交于点M ,与y 轴交于点E .若直线BM 经过OE 的中点,则C 的离心率为( )A.13 B.12 C.23D.34解析:法一:设点M (-c ,y 0),OE 的中点为N ,则直线AM 的斜率k =y 0a -c ,从而直线AM 的方程为y =y 0a -c (x +a ),令x =0,得点E 的纵坐标y E =ay 0a -c.同理,OE 的中点N 的纵坐标y N =ay 0a +c.因为2y N =y E ,所以2a +c =1a -c,即2a -2c =a +c ,所以e =c a =13.故选A.法二:如图,设OE 的中点为N ,由题意知|AF |=a -c ,|BF |=a +c ,|OF |=c ,|OA |=|OB |=a ,∵PF ∥y 轴,∴|MF ||OE |=|AF ||AO |=a -c a ,|MF ||ON |=|BF ||OB |=a +ca, 又∵|MF ||OE |=|MF |2|ON |,即a -c a =a +c 2a ,∴a =3c ,故e =c a =13.答案:A2.[考点一、二、三](2015·高考全国卷Ⅰ)已知椭圆E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离心率为12,E的右焦点与抛物线C :y 2=8x 的焦点重合,A ,B 是C 的准线与E 的两个交点,则|AB |=( )A .3B .6C .9D .12解析:抛物线C :y 2=8x 的焦点坐标为(2,0),准线方程为x =-2.从而椭圆E 的半焦距c =2.可设椭圆E 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因为离心率e =c a =12,所以a =4,所以b 2=a 2-c 2=12.由题意知|AB |=2b 2a =2×124=6.故选B. 答案:B。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课件:椭圆的综合问题
又|PM|-|PF1|=-(|PF1|-|PM|),则求|PM|-|PF1|的最小值,即求|PF1|-|PM| 的最大值,延长 F1M 交椭圆于点 P2,则 P2 是使|PF1|-|PM|取得最大值的点,即 使|PM|-|PF1|取得最小值的点,于是(|PM|-|PF1|)min=-|MF1|=- 34.
【解析】 (1)由 e=ac= 36及 a2=b2+c2,得 a2=3b2. 又2ca2=3 2,所以 a2=3,b2=1. 所以椭圆方程为x32+y2=1.
(2)由 e=ac= 36及 a2=b2+c2,得 a2=3b2,则椭圆的方程为3xb22+by22=1, 设 A(x1,y1),B(x2,y2), 由题意知直线 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0,则设 l 的方程为 y=k(x+1)(k≠0),
(2)如图,连接 PF2,由椭圆定义知|PF1|+|PF2|=2a=10,则|PF1|=10-|PF2|, 所以|PM|+|PF1|=|PM|+10-|PF2|=10+(|PM|-|PF2|),连接 MF2 并延长交椭圆于 点 P3,则 P3 是使|PM|+|PF1|取得最大值的点,于是(|PM|+|PF1|)max=10+|MF2| =10+ (2-3)2+(3-0)2=10+ 10.又|PM|+|PF1|=10-(|PF2|-|PM|),延 长 F2M 交椭圆于点 P4,则 P4 是使|PF2|-|PM|取得最大值的点,即使|PM|+|PF1| 取得最小值的点,于是(|PM|+|PF1|)min=10-|MF2|=10- 10.
探究 2 求椭圆离心率(或取值范围)的基本方法:
(1)当题中出现焦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可以直接利用定义 e=ac求解.另
外,易求 b,c 时,可利用 e= b2c+c2求解;易求 a,b 时,可利用 e=
高中数学椭圆超经典知识点典型例题讲解
学生姓名性别男年级高二学科数学授课教师上课时间2021年12月13日第〔〕次课课时:课时共〔〕次课教学课题椭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选修2-1椭圆知识点一: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这个动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注意:假设,那么动点的轨迹为线段;假设,那么动点的轨迹无图形.讲练结合一.椭圆的定义1.方程x 22y2x 22y210化简的结果是2.假设 ABC的两个顶点A 4,0,B4,0,ABC的周长为18,那么顶点C的轨迹方程是椭圆=1上的一点P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那么P到另一焦点距离为知识点二:椭圆的标准方程1.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其中;2.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其中;注意:1.只有当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才能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2.在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中,都有和;3.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焦点坐标为,;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焦点坐标为,。
讲练结合二.利用标准方程确定参数1.假设方程x2+y2=1〔1〕表示圆,那么实数k的取值是.5kk3〔2〕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3〕表示焦点在y型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4〕表示椭圆,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2.椭圆4x225y2100的长轴长等于,短轴长等于,顶点坐标是,焦点的坐标是,焦距是,离心率等于,3.椭圆x2y21的焦距为2,那么m=。
4m4.椭圆5x2ky25的一个焦点是(0,2),那么k。
讲练结合三.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标准方程1.假设椭圆经过点(4,0),(0,3),那么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焦点在坐标轴上,且a213,c21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3.焦点在x轴上,a:b2:1,c6椭圆的标准方程为三点P〔5,2〕、F1〔-6,0〕、F2〔6,0〕,求以F1、F2为焦点且过点P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知识点三: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的简单几何性质〔1〕对称性对于椭圆标准方程,把x换成―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方程都不变,所以椭圆是以x轴、y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且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对称中心称为椭圆的中心。
高中数学必修2椭圆常见题型与典型方法归纳
椭圆常见题型与典型方法归纳考点一 椭圆的定义椭圆的第一定义: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1.22(2)a a 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定点12,F F 叫做椭圆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椭圆的第二定义:我们把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ac(0<e<1)的动点M 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个定点是椭圆的焦点,这条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这个常数e 是椭圆的离心率.注意:当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1.22(2)a a F F =的点的轨迹是线段12FF ; 当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1.22(2)a a F F <的点的轨迹不存在. 例 动点P 到两个定点1F (- 4,0)、2F (4,0)的距离之和为8,则P 点的轨迹为 ( ) A 、椭圆 B 、线段12,F F C 、直线12,F F D 、不能确定考点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一 标准方程1焦点在x 轴上 标准方程是:22221x y a b +=(其中222,0).b a c a b =->>焦点的坐标分别为(,0),(,0)c c -2焦点在y 轴上 标准方程是:22221y x a b +=(其中222,0).b a c a b =->>焦点的坐标分别为(0,),(0,)c c -3焦点位置判断 哪项分母大焦点就在相应的轴上 如 求22179x y +=的焦点坐标 4 椭圆过两定点,焦点位置不确定时可设椭圆方程为221mx ny +=(其中0,0m n >>)例 已知椭圆过两点1),(2)A B -,求椭圆标准方程5 与12222=+b y a x (a >b >0)共焦点的椭圆为12222=+++kb y k a x二 重难点问题探析: 1.要有用定义的意识例 已知12,F F 为椭圆221259x y +=的两个焦点,过1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2212F A F B += 则AB =________。
高中数学椭圆中的常见最值问题
椭圆中的常见最值问题1、椭圆上的点P 到二焦点的距离之积||||21PF PF 取得最大值的点是椭圆短轴的端点,取得最小值的点在椭圆长轴的端点。
例1、椭圆192522=+y x 上一点到它的二焦点的距离之积为m ,则m 取得的最大值时,P 点的坐标是 。
P (0,3)或(0,-3)例2、已知椭圆方程12222=+by a x (222,0c b a b a +=>>)p 为椭圆上一点,21,F F 是椭圆的二焦点,求||||21PF PF 的取值范围。
分析:22221))((||||x e a ex a ex a PF PF -=-+=,)|(|a x ≤当a x ±=时,min 21||||PF PF =222b c a =-,当0=x 时,2max 21||||a PF PF = 即≤2b ||||21PF PF 2a ≤2、椭圆上到的椭圆内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焦点距离之差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点是这个定点与焦点连线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与椭圆的交点,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定点到该焦点的距离和其相反数。
例3、已知)1,1(A ,1F 、2F 是椭圆15922=+y x 的左右焦点,P 为椭圆上一动点,则||||2PF PA -的最大值是 ,此时P 点坐标为 。
||||2PF PA -的最小值是 ,此时P 点坐标为 。
3、椭圆上到椭圆内定点的距离与它到椭圆的一个焦点的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或最大值的点是另一焦点与定点连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与椭圆的交点。
例4、已知)1,1(A ,1F 是椭圆15922=+y x 的左焦点,P 为椭圆上一动点,则||||1PF PA +的最小值是 ,此时P 点坐标为 。
||||1PF PA +的最大值是 ,此时P 点坐标为 。
分析:||||||||||2121AF PF PF PF PA ++≤+,当P 是2AF 的延长线与椭圆的交点时取等号。
||||||||||2121AF PF PF PF PA -+≥+,当P 是2AF 的反向延长线与椭圆的交点时取等号。
学习单元的高中数学可视化教学实践——以“椭圆中的最值问题”教学为例
学习单元的高中数学可视化教学实践——以“椭圆中的最值
问题”教学为例
刘九华
【期刊名称】《数理天地(高中版)》
【年(卷),期】2024()7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一些学生学习时往往较为困难.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指向下,教师需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提升数学学习素养.本文结合高中数学可视化教学实践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建立可视化教学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现以椭圆中的最值问题为切入展开分析.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刘九华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教学为例
2.浅析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单元主题教学--以“椭圆”教学为例
3.高中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以“椭圆的形成”主题教学为例
4.指向学习单元的高中数学可视
化教学实践探究——以“椭圆中的最值问题”一课为例5.从学科单元走向学习单元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探究——以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椭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圆锥曲线在高考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每年必考。
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研究方法基本相同,椭圆为三曲线之首,对椭圆的学习就更为重要了。
而椭圆中的最值问题是比较重要的课题,它主要体现了转化思想及数形结合的应用,涉及到的知识有椭圆定义、标准方程、参数方程、三角函数、二次函数、不等式等内容。
能够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与椭圆有关的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1.定义法
例1。
P(-2,3),F 2为椭圆116
252
2=+y x 的右焦点,点M 在椭圆上移动,求︱MP ︱+︱MF 2
︱的最大值
和最小值。
分析:欲求︱MP ︱+︱MF 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可转化为距离差再求。
由此想到椭圆第一定义 ︱MF 2︱=2a-︱MF 1︱, F 1为椭圆的左焦点。
解:︱MP ︱+︱MF 2︱=︱MP ︱+2a-︱MF 1︱连接PF 1延长PF 1 交椭圆于点M 1,延长F 1P 交椭圆于点M 2由三角形三边关系知
–︱PF 1︱≤︱MP ︱-︱MF 1︱≤︱PF 1︱当且仅当M 与M 1
22a=10, ︱PF 1︱=2所以(︱MP ︱+︱MF 2︱)max =12, (︱MP ︱+︱MF 2︱)min =8
结论1:设椭圆122
22=+b
y a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 P(x 0,y 0)为椭圆内一点,M(x,y)为椭圆上任意
一点,则︱MP ︱+︱MF 2︱的最大值为2a+︱PF 1︱,最小值为2a –︱PF 1︱。
例2:P(-2,6),F 2为椭圆
116
252
2=+y x 的右焦点,点M 在椭圆上移动,求︱MP ︱+︱MF 2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点P 在椭圆外,PF 2交椭圆于M ,此点使︱MP ︱+︱MF 2︱值最小,求最大值方法同例1。
解:︱MP ︱+︱MF 2︱=︱MP ︱+2a-︱MF 1︱连接PF 1并延长交椭圆于点M 1,则M 在M 1处时︱MP ︱-︱MF 1︱取最大值︱PF 1︱。
∴︱MP ︱+︱MF 2︱最大值是10+
37
,最小值是
41。
结论2:设椭圆122
22=+b
y a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 P(x 0,y 0)为椭圆外一点,M(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
则︱MP ︱+︱MF 2︱的最大值为2a+︱PF 1︱,最小值为PF 2。
2.二次函数法
例3.求定点A(a,0)到椭圆122
22=+b
y a x 上的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分析:在椭圆上任取一点,由两点间距离公式表示︱P A ︱,转化为x,y 的函数,求最小值。
解:设P(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P A ︱2=(x-a)2+y 2 =(x-a)2
+1-
x 212
=2)2(2
1
a x -+1-a 2
由椭圆方程知x 的取值范围是[-
2,2]
(1) 若︱a ︱≤
2
2
,则x=2a 时︱P A ︱min =
2
1a -
(2) 若a>
2
2,则x=
2时︱P A ︱
min
=︱a -
2︱
(3) 若a <-
2
2,则︱P A ︱min =︱a+
2︱
结论3:椭圆122
22=+b
y a x 上的点M(x,y)到定点A(m,0)或B(0,n)距离的最值问题,可以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表示︱MA ︱或︱MB ︱,通过动点在椭圆上消去y 或x,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三角函数法
例4:椭圆14
2
22=+y x 上的点M(x,y)到直线l :x+2y=4的距离记为d,求d 的最值。
分析:若按例3那样d=5
4
2-+y x 转化为x 或y 的函数就太麻烦了,为了统一变量,可以用椭圆
的参数方程,即三角换元。
解:d=
5
4
2-+y x ∵
14
222
=+y x ∴令
()R y x ∈⎩
⎨
⎧==θθθ
sin cos 2 则
d=
5
4
sin 2cos 2-+θθ=
2
)4
sin(25
2-+
π
θ
当sin )4
(π
θ
+
=1时,d min =
5
10
254-, 当sin )4
(π
θ+
=﹣1时,d max =
5
10
254+
结论
4:若椭圆122
22=+b
y a x 上的点到非坐标轴上的定点的距离求最值时,可通过椭圆的参数方程,
统一变量转化为三角函数求最值。
4.判别式法
例4的解决还可以用下面方法
把直线平移使其与椭圆相切,有两种状态,一种可求最小值,另一种求最大值。
解。
令直线m :x+2y+c=0 将x =﹣2y ﹣c 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8y 2+4cy+c 2-4=0,由△=0解得c =±22
,
c=-22 时直线m :x+2y -22=0与椭圆切于点P,则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最小值,且最小值就是两平行
直线m 与l 的距离,所以d min =
5
10
254-
c=22时直线m :x+2y +22=0与椭圆切于点Q ,则Q 到直线l 的距离为最大值,且最大值就是两平行
直线m 与l 的距离,所以d max =
5
10
254+。
结论5:椭圆上的点到定直线l 距离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与l 平行的直线m 与椭圆相切的问题,利用判别式求出直线m 方程,再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出最值。
说明:有些题目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我们必须清楚它们的最优解法,以便提高做题速度及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