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竹罐通络疗法 中药配方 竹罐穴位[终稿]

合集下载

竹罐治疗PPT课件

竹罐治疗PPT课件

06
常见问题与解答
常见问题
01
问题1
什么是竹罐治疗?
02
问题2
竹罐治疗有哪些适应症?
03
04
问题3
竹罐治疗的效果如何?
问题4
竹罐治疗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解答与建议
解答1 解答2 解答3 解答4
竹罐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拔罐的方式刺激穴位, 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竹罐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头痛、颈椎病、肩 周炎、腰肌劳损等。
轻便易携
竹子作为一种快速生长、可再生的植物, 使用竹罐代替传统陶罐或玻璃罐,有利于 减少对有限木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竹罐质地轻盈,方便携带,适合在户外或 旅行中使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治 疗方式。
温度适应性强
价格实惠
竹罐能承受的温度范围较广,既可用于温 热疗法,也可用于冷敷疗法,增加了治疗 的选择性。
竹罐治疗ppt课件
目录
• 竹罐治疗简介 • 竹罐治疗的优势与特点 • 竹罐治疗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 竹罐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享 • 竹罐治疗的科学研究与展望 • 常见问题与解答
01
竹罐治疗简介
起源与历史
起源
竹罐治疗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 年的历史。
历史沿革
在古代,竹罐治疗主要用于缓解 疼痛和舒筋活血,随着医学的发 展,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05
竹罐治疗的科学研究与 展望
科学研究进展
综述性研究
对竹罐治疗的理论基础、历史沿革、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 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临床试验研究
通过对照实验、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对竹罐治疗在某些疾病中的 疗效进行了验证,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壮医特色外治竹罐劳法

壮医特色外治竹罐劳法

壮医特色外治竹罐劳法作者:庞宇舟黄安来源:《中医健康养生》2017年第03期壮医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百病皆可罐之”,指的就是生病后可以运用壮医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大约于唐宋之际,壮医已形成了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法、灸法、挑针、金针等十多种特色疗法,并逐步具备了理论雏形。

竹罐疗法源于壮医“角法”关于“角法”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五十二病方》中。

其对“角法”治疗痔疾有详细的记载:“牡痔居寂(肛门)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枣核者。

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絮以小绳,剖以刀。

……若有坚血如拍,末而出者,即已。

”其大意为:“痔疮位于肛门旁,大的如枣般大,小的如枣核般大。

治疗这个疾病采用大小合适的兽角,经热水煮后,用在痔疮上,大约过了煮熟两斗米的时间后拉开兽角。

接着用细线结扎被吸出的痔疮,继而用刀进行剥离,痔核内有血块,剥离出来即完成治疗。

”由此可见,“角法”治疗疾病历史悠久、技法成熟。

“角法”又称作为“角罐”。

因为古代壮医拔罐所用的器材通常是采用动物的角来制作,所以被命名为“角罐”。

最常见的是采用壮族地区的水牛角进行打磨,制成角状的罐。

它利用空气燃烧后产生负压将角罐吸附于相应部位,常用于颈椎病、肩背酸痛、疲劳等症。

由于角罐的制作材料不易获取,加上广西地区盛产竹子,于是角罐逐渐被竹罐代替。

清代《医宗金鉴》中首次提到中药煮竹筒用于临床,把辨证用药和罐法紧密结合起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竹罐的制作竹罐选材以壮族地区特有的1年~2年竹龄的金竹为佳,选取近根部较直、口径1.5厘米~4厘米、长度10厘米左右的金竹竹节,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用砂纸打磨使口圈平正光滑,即成竹罐。

竹罐轻巧、价廉、不易跌碎、比重轻、吸得稳、能吸收药液,且取材容易、制作简便。

目前,市面可以买到各式各样便于携带、轻便耐用的竹罐。

竹罐准备好后,在拔罐前,用煮沸之壮药水加热,然后将竹罐趁热吸附在治疗部位。

(整理)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整理)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健康理念】:好轻松•好健康•好生活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主病病症与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非常感谢您对中华传统医学艾灸针灸·拔罐·刮痧疗法养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国好轻松医疗科技健康品牌团队好轻松拔罐的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知,沟通仙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

药竹罐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药竹罐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药竹罐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发布时间:2021-01-07T12:06:21.360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2期作者:陈婷婷[导读] 探究药竹罐疗法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

陈婷婷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00【摘要】目的:探究药竹罐疗法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所收治的7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中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7%,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1%,中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80%,中药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4.3%,中药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取药竹罐疗法,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药竹罐疗法;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效果前言胃脘痛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是胃脘部有明显的疼痛。

胃脘痛主要是由于风寒、暴饮暴食、进食过于油腻、情志失调等原因所引起的,主要的发病群体是以中期年为主[1-5]。

在临床治疗中,西医方面对于胃脘痛的治疗也还没有特效药,主要是以一些胃病药物为主,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我院在治疗胃脘痛患者中采取中药疗效,给予药竹罐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所收治的7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中药组,每组各35例患者。

其中常规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20-73岁,平均年龄为(49±3.7)岁;中药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在24-80岁,平均年龄为(48.3±2.9)岁。

壮医药物竹罐治疗顽固性感冒后咳嗽举隅

壮医药物竹罐治疗顽固性感冒后咳嗽举隅

壮医药物竹罐治疗顽固性感冒后咳嗽举隅标签:壮医药竹罐疗法咳嗽案1张某,男,41岁。

因反复咳嗽半月余于2007年1月19日初诊。

患者两周前因外出受凉出现头晕、低热、咳嗽、乏力伴全身不适到外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而予以输液抗病毒、抗菌等治疗,经治头晕、发热及乏力等不适症状消失,但咳嗽仍昼夜频作,表现为咽痒干咳为主,偶伴少许粘液性白痰,欲罢不能,颇为痛苦。

诊断为感冒后咳嗽, 予以壮医竹罐治疗。

治疗方法:①药液及竹罐制备:取口径为1~5cm,生长1~2年以上的金竹,长度为10cm,一端留节为底, 另一端作罐口, 罐口用砂纸磨光滑备用。

取验方(海桐皮40g, 宽筋藤60g, 五爪风30g,八角枫30g,吴茱萸20g,两面针60g,川椒20g,荆芥30g,防风30g,小茴香20g,独活20g,蒲公英30g,忍冬藤30g,麻黄10g,艾叶30g),加水5000ml,煮沸后将事先制备好的金竹罐,投入药液中同煮10min左右,每剂药可使用3天。

②选穴:大椎、肺俞(双)、风门(双)穴,定喘(双)牷重症者加膻中、肾俞(双)。

③操作方法:用长镊子将药罐捞出,甩净水珠,趁热吸拔于选定的施术穴位上(注意罐内不要留药渣,拔罐时以拔罐者手感不烫为宜,以免烫伤患者皮肤),15~20min后起罐,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干净,用湿药巾热敷拔罐部位(药巾为消毒毛巾浸于热药液,取出拧半干而成)。

每天1次,每次15~20min。

三天为一疗程。

一诊后症状明显减轻,夜间可入睡,续按上法施治一疗程,二诊后症状消失,生活工作正常,随访一个月无发作。

案2冯某,男,62岁。

因受凉后咳喘反复发作2周,于2007年2月21日初诊。

患者既往有10余年的慢支病史,2周前不慎受凉出现咳嗽,气促。

到外院求诊,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

经解痉、消炎及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但咳嗽不去,伴白色粘液痰。

近日天气变化症状加剧。

经人介绍到我院求治。

诊断“感冒后咳嗽”。

予以壮医药罐疗法治疗,方法按上述操作。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研究近况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研究近况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研究近况
施朝佳;曹知勇;覃歆媛;徐凤梅;罗筱凡;方刚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
【年(卷),期】2022(45)3
【摘要】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属拔罐法,亦属于古代壮医角法范畴,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独创的一种治疗方式。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不同于一般的拔罐疗法,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基本操作手法为:先将制备好的壮药煎煮至沸腾,投入特制的竹罐,再将其加热.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施朝佳;曹知勇;覃歆媛;徐凤梅;罗筱凡;方刚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
【相关文献】
1.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60例的临床研究
2.壮药内服配合壮医竹罐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临床观察
3.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技术规范研究
4.壮医药线点灸结合壮医竹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5.壮医药物竹罐疗法临床应用和护理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竹罐艾灸疗法治未病

中药竹罐艾灸疗法治未病

中药竹罐艾‎灸疗法治未‎病竹罐疗法是‎中华医学遗‎产之一,早在南北朝‎时代,便有用牲畜‎的犄角制成‎管筒来治病‎的方法,叫做角法。

后因当时南‎朝是位居于‎江南一带产‎竹的地区,因此逐渐用‎竹罐取代兽‎角。

角法至唐代‎时逐渐盛行‎,王焘所著《外台秘要》第十三卷引‎崔氏方中就‎有记载,而在当时广‎大民众中间‎就有“刮痧拔罐,病好一半”的俗语。

竹,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植物之一,在东方的古‎老传说中,它被奉为生‎命之树。

早在数百年‎前,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医学‎家就已经认‎识到了竹的‎神奇力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经提及‎,竹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滋润皮肤、抗疲劳、抗衰老的功‎效。

现代科技通‎过对竹子富‎含的竹叶黄‎酮、竹叶多酚等‎大自然中首‎屈一指的天‎然有机抗氧‎化物的认识‎,验证了竹元‎素在抗衰老‎、抗应激、抗疲劳方面‎的作用,除此之外,竹子中富含‎的多种营养‎,还能显著增‎强人体对不‎良环境和疾‎病的抵抗力‎。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无虫、无蛀、无腐蚀,在大自然中‎有很好的自‎我保护性,说明竹子是‎自身具有天‎然的抗菌性‎和抑菌性的‎物质,同时能抵抗‎外界病虫害‎,科学实验表‎明,将培植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有害细菌放‎在竹制品上‎一小时,细菌消失了‎48%,同样数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棉、木纤维中能‎够大量繁衍‎,而竹纤维上‎的细菌在2‎4小时后即‎被杀死75‎%左右。

竹子自身能‎产生负氧离‎子,竹纤维中负‎氧离子浓度‎高达 6000个‎/立方厘米,相当于郊外‎田野的负氧‎离子浓度含‎量,负氧离子能‎有效的增加‎血液的含氧‎量。

竹纤维内部‎特殊的超细‎微孔结构, 可以在水中‎瞬时润胀,使其具有强‎劲的吸附能‎力,能快速吸收‎并储藏水份‎,因此自古以‎来是中医进‎行药气拔罐‎的首选。

利用原生态‎竹子材料做‎成特制竹罐‎。

配合秘制中‎药配方把竹‎罐进行蒸煮‎,将药物分子‎充分导入竹‎罐纤维当中‎,使药物成分‎和竹罐溶为‎一体,在拔罐的真‎空负压环境‎下将药物分‎子快速充分‎的导入病患‎处,配合艺轩堂‎秘制药油套‎盒和刮痧、艾灸疗法,中药竹罐在‎热敷、药效、拔罐负压的‎综合作用下‎,把痰状暗红‎色血瘀从毛‎细血管内直‎接吸到罐内‎,这种拔罐方‎法比普通的‎拔罐功效提‎高几倍,对病症斩草‎除根,并且不伤害‎皮肤,罐口处皮肤‎不红不紫,没有粗大毛‎孔,避免了再次‎感受风寒。

中药竹罐在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

中药竹罐在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月第19卷第4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中风是中医里的病名,中医认为患者发生中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气血逆乱、脑部溢血以及脑脉痹阻等造成的。

患者在发生中风后会表现出突然昏厥的症状,同时患者很大程度会出现口舌歪斜、肢体麻木以及半身不遂等症状。

这种疾病具有起病快、变化快的特点,同时由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了相应的损伤,大部分患者在中风后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情况,因此,中风后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患者发生肢体功能障碍的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中风的概率也越大,所以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常规的治疗方式有针灸、艾灸以及平衡火罐等,然而以上几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时间较长且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2]。

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就中药竹罐在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9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收治的360 例中风后肢体出现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80 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95 例,女性85 例,年龄在52~84(75.27±2.54)岁;对照组男性93 例,女性87 例,年龄在53~83(75.43±2.35)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实验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发生中风且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者;(2)通过检查诊断为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

排除标准:(1)排除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2)排除患有急性传染病(尤其为急性传染性皮肤病)、高热抽搐、出血倾向疾病、活动性结核、急腹症者;(3)排除治疗部位皮下有大血管、骨骼凹凸不平、较大瘢痕上、乳头、毛发较多处者;(4)排除治疗部位出现皮肤过敏、烫伤以及溃疡等现象者;(5)排除某些年老体虚、久病虚弱者;(6)排除患有糖尿病的者;(6)排除儿童以及机体耐受性差者。

壮医药物竹罐拔罐疗法

壮医药物竹罐拔罐疗法

壮医药物竹罐拔罐疗法来源:来源:《医药养生保健报》时间:2008-3-4 13:09:00查看:9279本法是用煮沸之壮药水加热特制的金竹、楠竹罐,趁热吸拔于治疗部位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治疗机理:本法能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拔毒消肿,通龙路火路气机。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在拔罐时,除了负压吸拔的良性剌激外,拔罐部位药液被吸收,加上热敷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改变局部充血状态,神经得到调节,促进代谢,改善营养,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适用范围:壮医药物竹罐疗法适用范围较广,尤其对各种风湿痹痛、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肩背酸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跌打损伤、陈旧性损伤等,有独特疗效。

三、禁忌症:有下列情况者,不用或慎用少用。

1.心脏病心力衰竭者。

2.全身性皮肤病患者。

3.狂躁不安的精神病人。

4.极度消瘦,皮肤没有弹性者。

5.妊娠4个月以上者。

四、准备工作:1.仔细检查,明确诊断,确定是否为本法适应症,有无禁忌症,选定拔罐部位。

2.药液、药罐、消毒用品等的制备。

3.选定拔罐所用体位及穴位。

各种痧症可取太阳、合谷,胸背部肌肉较丰厚处的穴位,颈肩酸痛可取局部三四个阿是穴,风湿痹痛可在痹痛部位局部选穴,半身不遂、四肢麻木等4.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与解释,争取患者的配合。

药罐的制作:一般取口径1.5~4.0厘米,生长1~2年以上的金竹,以近根部正、直者为佳,去掉外皮,罐壁厚度适中,口边磨光平滑,长度为10厘米左右的竹罐。

常用药物:可选杜仲藤、三钱三、五爪风、三角风、八角风、伸筋草、臭牡丹、五加皮、鸡屎藤、石菖蒲等,各适量加水煎成药液,浸煎竹罐用。

五、操作方法:将上述药物适量加水煮沸,投入已制好的竹罐,同煮5分钟后捞出备用,边拔罐边捞,注意甩净水珠,趁热迅速扣于选定的拔罐部位上,每次拔5~10分钟,第一次拔的时间可短些。

如需配合放血疗法,可于第一次拔出竹罐后用锋利的三棱针在罐印部位重刺3~4针,再迅速取热药罐在针剌部位拔罐。

拔罐常用穴位及人体穴位图解

拔罐常用穴位及人体穴位图解

拔罐常用穴位及人体穴位图解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拔罐穴位有哪些?拔罐穴位图示是什么呢?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图)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

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

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

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穴(涌泉穴位图)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

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

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三阴交(穴位图)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

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四、神阙穴(神阙穴穴位图)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

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

壮医特色外治竹罐疗法

壮医特色外治竹罐疗法
● 类风 湿性关节 炎
杜仲藤 4 0克、三 钱 三 4 0克、 八角 枫4 0克、 大 钻 4 O克 、 小 钻 4 o 克 、 鸡 屎藤 3 0克 、丢 了棒 2 0克。
庞宇 舟
L ]广 西 中 医 药 大 学 副 校 长。 中央 民族大 学 民族 医 学博 士研 究生 导 师。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 壮 医学 ) 学科 带 头 人 ,世界 中医 药联合 会药 膳食 疗专 业 委员 会 副会 长 、中 国 民 族 医药 学会 副会 长 、广西 民族 医药协 会执 行会 长 。
由于角 罐 的制作 材 料不 易获取 ,加 上 广西 地 区盛 产竹 子 ,于 是 角罐 逐渐 被竹 罐代 替 。清

f 4 t { 医宗金鉴 》 中首次提到中药煮竹筒用于临床,
把辨证用药和罐法紧密结合起来 ,并一直延续 至今。
- r
灸法、挑针、金针等十多种特色疗法,并逐步
具 备了理论雏 形。
壮 医特色
竹罐劳 法
文 /庞宇 舟 广 西 中 医 药大 学 教 授 黄 安 中 央 民 族 大 学 博 士
壮 医 民 间流 传 着 这 么一 句话 , “ 百病 皆可 罐 之” ,指 的就 是 生病 后可 以运 用壮 医拔 罐疗 法进 行治 疗。 大约 于唐 宋 之际 ,壮 医 已形 成 了 内服 、外洗 、熏蒸 、敷贴 、佩药 、骨刮 、角法 、
剥离, 痔核 内有血块 , 录 0 离出来即完成治疗。”
由此可 见 , “ 角法 ”治疗 疾病 历 史悠 久 、技 法
煮竹 罐配方 :
“ 角法 ”又称 作 为 “ 角 罐 ”。 因为古 代壮 医拔罐 所用 的器 材通常是 采用动 物的角来 制作 , 所 以被命 名 为 “ 角 罐 ”。最 常见 的是 采用 壮族

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穴位及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穴位及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和穴位一、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

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

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

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

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

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

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

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

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

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

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 六、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

药罐理疗、竹罐理疗、汪氏中药竹罐疗法

药罐理疗、竹罐理疗、汪氏中药竹罐疗法

药罐理疗、竹罐理疗、汪氏中药竹罐疗法壮医的药物竹罐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和云南民间两千多年的传统疗法。

药罐法的治疗原理是用煮沸的中药液浸泡竹罐,然后事先把需要拔罐的部位的皮肤刺破,将竹罐吸拔于治疗部位,以疏通气机,达到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拔毒消肿的目的,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肩背酸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头痛等疾病。

药罐疗法集刺络、拔罐、热疗、药疗与一身,所以见效快、疗效好,自古以来就被众多医家所推崇。

最近经过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的发掘和整理,通过专家的技术鉴定,药罐疗法荣获了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

具考证,壮医中药竹罐疗法早在八百余年以前就传播到河南滑县(古代的滑国),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和发扬,形成新的流派。

河南流派的中药竹罐的内径只有大拇指粗,俗称拇指罐,拇指罐口径较小,拔罐时皮肤凸入罐内较少,所以虽然罐的吸力大但痛苦小,并且拔罐部位基本不受局限。

煮罐药物中含有乳香、没药等具有胶性的药物,不但利于罐口的密封,而且煮后竹罐晾干后不容易开裂,很适合干燥的北方的气候。

另外煮罐药方中还含有芳香开窍的药物,煮罐时气味芬芳,透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六大特点:1、吸力大疼痛小汪氏中药竹罐疗法中多采用内径和拇指大小差不多的竹罐,因此俗称“拇指罐”。

竹罐内的水蒸气冷却成水,产生的负压要比闪火罐法大的多,但由于竹罐口径较小,皮肤凸入罐内较少,所以基本上没有疼痛的感觉,还可以拔在身体上更多的部位。

2、排瘀彻底血液一旦离开身体就会因冷却而凝固,蚊子和蚂蝗在吸血前是先向人体内吐一些抗凝血的唾液,然后才能喝个饱。

瘀血则更容易凝结成块。

煎煮竹罐的中药具有去风、活血的作用,热药汽有效地延缓瘀血的凝固,恰如蚊子和蚂蝗吸血一样,可以有效地将瘀血排出体外。

《纸上的瘀血图片》3、绝不交叉传染精美设计的竹罐套装保证了竹罐一人一套,泻血笔使用的针和套都是一次性的,彻底杜绝交叉传染。

4、独特的围热效应《围热效应照片》中药竹罐的围热效应是汪女士对这一疗法的独到的发现。

中药竹罐疗法

中药竹罐疗法

中药竹罐疗法竹罐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遗产--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在隋唐的医籍《外台秘药-卷四十》中就有关于用竹罐吸拔的详细描述,此法沿用至今已上千年,属中医外治法之一。

是以专门选制的1~2年生坚固的细毛竹(斑竹)节,在剥去其外表皮(篾青)后半机械加工制成一端有节密闭、一端开口的不同规格的竹罐(竹管)。

通过中药煎煮后,罐内遗留膨胀的热气,气体在冷却过程中产生负压,大气压使罐口吸附于人体不同部位或经穴,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驱邪止痛、去瘀排毒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前,我科已开展该技术,现为使各位同仁能够更清楚的认识竹罐疗法,以便在临床中更好的应用,特将该项目技术的原理、优点、临床应用、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做一个全面介绍。

一、中药竹罐疗法的作用原理正常的血液循环可以给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同时运走二氧化碳和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和新陈代谢、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然而,当正常组织在感受寒凉等刺激或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局部软组织长时间的牵拉之后,便会造成局部组织的代谢障碍,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有些致痛物质就会长时间残留在组织间,从而引起疼痛。

竹罐疗法产生的作用属于一种动脉性充血(或称填空性充血),主要表现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液含量增多,器官或组织轻度肿胀,体积略增大,此症状很快或一段时间之后可自行消失。

这种改变对于机体是有利的,由于局部小动脉扩张、血流加快、温度升高,物质代谢增强,使局部的血液循环中氧及营养物质供应增多,并运走淤积的代谢产物。

另外,竹罐疗法在应用时一般与药物相配合,既可以直接通过负压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亦可以通过吸拔起皮肤时透过张开的毛孔将药物蒸汽渗透到局部组织,起到局部的熏蒸作用,形成双重功效,加强治疗作用。

用中药煎煮的竹罐,药物与拔罐相结合,达到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调整气血、扶助正气、祛除病邪之目的。

中药竹罐疗法集拔罐、热疗、药疗于一身,施罐无痛、见效快、疗效好,自古以来就被众多医家所推崇。

《药罐通络疗法》详细介绍

《药罐通络疗法》详细介绍

《药罐通络疗法》详细介绍一、疗法概述(一)疗法名称及传承药罐通络疗法是一种融合了传统中医理念与独特技法的治疗方法,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被誉为中医领域的一项绝技。

该疗法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央视国际《台湾频道》以及北京卫视《这里是北京》等媒体的共同推荐,彰显了其在中医界的重要地位。

其根源可追溯到古老的刺血疗法,相传是由神医华佗所发明,华佗曾运用此疗法为曹操治疗头痛,历经千百年,一直是中医界密而不传的治病绝技。

(二)理论基础1.中医经典依据瘀血学说在中医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肇始于《内经》,奠基于仲景。

在《内经》中就有血泣及恶血之论,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明确了瘀血的命名。

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关于针刺治疗,有近半数以上是采取针刺放血的方式。

2.气血与疾病的关系《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 这表明外感和内伤等因素均会导致人体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引发阴阳失衡、气滞血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导致各种病症的产生。

《素问・血气形志》篇又强调:“凡治病必先去其血。

”这体现了古人对放血疗法的重视,以及放血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3.放血疗法的验证经过历代中医名家的实践和总结,古人对放血疗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前贤屡试不爽的实践证明了放血疗法确有通经活络、开窍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各种气滞血瘀、经络瘀滞、疼痛等病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正如中医名家孙六合教授所说:“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症必瘀,必有瘀血阻滞气机,恶血邪气尽出,立起沉疴痼疾。

”4.二、疗法原理与特色(一)张氏药罐通络疗法的形成张氏药罐通络疗法是在继承历代医学名家的刺血疗法基础之上,经过张家几代人持续不断的临床摸索和实践总结,逐渐形成的一套独具特色的综合疗法。

它将刺血、拔罐、药疗三种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循经选穴配穴,运用刺血拔罐药气热敷的方式,以达到祛除邪气、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恢复正气的目的。

刺血拨竹罐与艾灸取穴原则

刺血拨竹罐与艾灸取穴原则

刺血拨竹罐与艾灸取穴原则(一)补益类补气穴:气海、气海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生津止渴穴:液门、照海、三阴交、然谷、太溪。

药.壮阳穴:命门、肾俞、关元、气海、关元俞、神阙、中极。

滋阴穴:三阴交、复溜、阴郗、太溪。

(二)温通类温中回阳穴:气海、关元、神阙(皆灸);足三里、内关、百会(皆针)。

通脉穴:太渊、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膈俞、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通经穴:天枢、水道、归来、血海、水泉、地机、太冲。

通乳穴: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

.通便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丰隆、支沟、阳陵泉、照海、大敦、内庭。

(三)祛痰、止咳、平喘.祛痰穴:丰隆、中脘、内关、巨阙、脾俞、列缺、肺俞、上脘、天突。

止咳穴:列缺、太渊、尺泽、肺俞、天突。

平喘穴:列缺、膻中、肺俞、璇玑、气海、膏肓。

脊柱是养生学家极为关注的区域,它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也是督脉的行经之地。

经常刺血拨竹罐保养脊柱,则可疏通经络,气血运行畅通,从而有益于全身器官的滋养而健身医学研究发现,位于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肽物质,有强大的抗癌作用。

只要坚持用刺血拨竹罐保养前胸(上至颈部下至心窝部),就会激活胸腺,起到防癌防病、健身延年作用。

肚脐为神厥穴,常被养生学家誉为保健“要塞”。

经常刺血拨竹罐保养肚脐有防治便秘、中风等作用。

脚被称为人体“缩影”、“第二心脏”。

经常做刺血拨竹罐保养,都能反射性增进全身各内脏器官的功能,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有了依据。

以下将常用的主要经穴,依其性能针灸减肥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认为,肥胖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水湿、瘀血充塞肌肤所致。

当人体阳气虚弱,血行失畅,脂浊痰浊,因而堆积体内,通过刺血拨竹罐在人体某些穴位,可以起到使肠蠕动和抑制胃酸和其它消化液的分泌延长胃排空时限,还可以增强肥胖者下丘垂体,促进机体脂肪代谢,消耗积存的脂肪,影响其营养状态达到减肥目的。

竹罐治疗

竹罐治疗
9
3.2 马氏操作流程
1、给顾客喝一杯红糖水。 2、放药包,放竹罐,加冷水在不锈钢盆里面水要淹没竹罐, 用火锅键大火煮开(电磁炉只有火锅键可以调节火力的大小), 至始至终水要淹没竹罐。煮开后开调成中火,直至操作结束。 3、确定拔罐部位:按照相关的骨骼定位,找到压痛点和阳 性反应物。 4、打开病患部位毛细血管(除肩颈部位刮痧,肌肉比较平 坦的地方都用经络刷刷红)碘伏消毒皮肤。 5、在确定好的拔罐部位,点刺每个竹罐里面点刺三针,点 刺的时候一针与一针之间的时间间隔半秒钟(每个竹罐里面的点 刺成三角形分布)。
11
四、中药竹罐主要的治疗病症
中药竹罐可用于治疗,颈椎病,颈肩综合症, 肩周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风 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12
五、中药竹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中药煮罐 辨血辨症 排瘀彻底
13
5.1 中药煮罐
采用中药配方煮制竹罐,使罐内吸收浓 浓的药气之后吸附于相关穴位之上,通过罐 力和药气热敷渗透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祛除 病邪的目的。
竹罐刺血疗 法
目录
A
竹罐刺血疗法简介
B
采用竹罐的原因
C
操作步骤
D
中药竹罐主要的治疗病症
E
中药竹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F
顾客回家后注意事项
2
一、竹罐刺血疗法简介
竹罐刺血疗法属于刺血疗法的一种,一直 以来在民间也广而流传的治病方法。关于刺血 疗法,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刺络者,刺小络 之血脉也,出恶血也。通过扎针放血,能将体 内的恶血放出,而不出好血。通过竹罐拔罐510分钟以后,竹罐下会有黑紫色的血块,还会 参有粉色和白色的物质,这种黑紫色的血块和 粉白色的物质叫做痰和浊,是由于人体受到风 寒、暑湿或者劳损造成的。竹罐刺血拔罐最多 的部位是背部,这是由于颈椎经常暴露在外边, 容易受到风寒形成气血瘀滞,而痰和浊正是气 血阻塞而造成颈椎病的罪魁祸首。中药竹罐刺 血疗法可以有效地吸出人体内的恶血,故对治 疗颈肩腰腿辨血辨症

秘特效拔罐去痛液秘方

秘特效拔罐去痛液秘方

秘特效拔罐去痛液秘方拔罐大家都熟悉就是把火罐拔在痛点上,或沿经络走罐。

这是最基本的保健罐法。

专治腰腿痛的御用拔罐去痛液秘方秘制方法:白芥子2两,朝天椒5克,白芷30克,细辛15克,樟脑20克,白胡椒10克,红花10克,将上药打碎加入1000毫升50%的酒精密封,七天以上(时间约九功效越好)然后滤出药液,加温开水300毫升.甘油100毫升,混匀后装瓶备用,操作时令患者卧位,暴露痛处。

把去痛液均匀涂在痛处再用闪火法将火罐吸在痛处然后快速循经走罐。

至皮肤潮红或稍有皮下出血时除去火罐。

每日一次。

10天一疗程。

同时服用六味地黄丸。

本法住址腰腿痛,有温经散寒除痹止痛之神效。

再给大家普及一下,拔罐的基础知识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 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

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拔罐的应用(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 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更多实用养生知识、中医秘方尽在微信号:zymf120专业中医师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3.拔罐注意事项(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

(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四、预防保健1.咳嗽拔罐疗法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氏竹罐通络疗法中药配方竹罐穴位[终稿] 2011年作于信阳
文化传承
千年绝技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
央视国际《台湾频道》
北京卫视《这里是北京》
共同推荐疗法竹罐疗法缔造神奇
刺血疗法简介
刺血疗法相传是神医华佗发明的,当年他就是这种疗法为曹操治疗头痛的,千百年来一直是密而不传的治病绝技。

瘀血学说肇始于《内经》,奠基于仲景:《内经》有血泣及恶血之论,张仲景《金匾要略》有瘀血之命名。

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关于针刺治疗,几乎有半数以上是采取针刺放血的。

《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即外感、内伤均致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阴阳失衡,气滞血淤,从而变生诸证。

故《素问血气形志》篇又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

”古人对放血的丰富经验,前贤屡试不爽的实践证明:放血疗法确有通经活络、开窍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各种气滞血淤、经络瘀滞、疼痛等病症确有效若桴鼓之功。

“祛病诸功,放血最捷。

”中医名家孙六合教授说: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症必瘀,必有瘀血阻滞气机,恶血邪气尽出,立起沉疴痼疾。

张氏药罐通络疗法
张氏药罐通络疗法是在继承历代医学名家的刺血疗法之上,通过张家几代人不断的临床摸索,总结出的一套独具特色的疗法。

它是集刺血、拔罐、药疗为一体的
综合疗法,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辨症施治,循经选穴配穴,通过刺血拔罐药气热敷以祛除邪气而达到调
和气血、平衡阴阳、恢复正气的目的。

它具有高效、安全、绿色、健康的特点,在治疗头痛、颈肩腰腿痛等方面往往能达到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

张氏药罐三绝
一、秘方煮罐:采用祖传42味中药秘方煮制竹罐使罐内吸收浓浓的药气之后吸附于相关穴位之上通过罐力和药气热敷渗透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祛除病邪的目的。

二、辨血辨症:以张氏辨血法为指导根据病血的颜色、性状来辨别病因、病症:
1、血黑如墨,则为久病,瘀血阻络。

2、血中夹水,属风湿或肝病
3、血出如丝,提示有高血脂、高血压
4、血出如果冻样粘稠物质,属湿毒瘀积,凝滞日久
5、血出如泡沫状物质,属风邪侵袭经络。

三、张氏奇穴:
采用张氏祖传奇穴、经验穴配合传统十四经穴、阿是穴通过辨症
选穴配穴进行点刺拔罐,标本兼治,疗效奇佳。

张氏药罐四大特点:
一、吸力大,疼痛小
张氏药罐通络疗法中,多采用内径和拇指大小差不多的竹罐,俗称“拇指罐”。

药罐内水蒸气冷却成水产生的负压要比“闪火罐法”大的多,但由于药罐的口径较小,皮肤凸入罐内较少,所以基本上没有疼痛的感觉,而且拔罐部位基本上不受限制。

二、排瘀彻底
中医认为,瘀血为离经之血,离开身体后比正常血液凝固的更快。

煮制竹罐的秘方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有效地延缓瘀血的凝固,将瘀血彻底地排出体外。

三、无交叉感染
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一次性竹罐、一次性针头、一次性笔套,从源头上彻底杜绝交叉感染,符合国家现代医学卫生标准。

四、病邪外提
普通的拔火罐直接作用于皮下,而对于深层次的病灶(例如深层次的软组织损伤)效果欠佳。

张氏药罐通络疗法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提病外出的技法,不但可以剥离组织粘连,而且还可将深层次的阻经滞络的病源呈现至皮下,而后施以
药罐,将病源拔出体外,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获得营养和氧气的补充,从而恢复人体自身的愈病能力。

张氏药罐通络疗法适应症范围
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颈椎病,颈肩综合症,肩周炎,腰肌劳损,
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女性痛经。

理疗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患处不能直接吹风。

2、不能吃生冷、寒凉食物,不喝啤酒(啤酒的原材料是大麦芽,大
麦芽缩筋,痛证一般在中医归为筋缩证) 3、适当食补,以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当归乌鸡汤,清炖羊肉,吃
肉喝汤)
4、注意休息,不能过度劳累。

禁忌症:
1、糖尿病患者
2、严重贫血患者
3、妇女妊娠期及月经期间
4、精神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出血倾向的疾
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