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寓言
孟子譬喻说理的例子
孟子譬喻说理的例子
孟子曾经用一个寓言故事来说明人们内心的善恶之辩。
故事中,有一个人在路边看到了一只摔入河中的小鱼,他心生怜悯,立即伸出手去拾起小鱼。
然而,在他即将触碰到小鱼的一瞬间,他突然想到,这只小鱼可能并不想被拾起,也许它希望能够重新回到水中自由游弋。
于是,那个人放下了手,让小鱼继续在河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告诉人们,人的本性内藏有天赋的善良和正义。
人们可以通过理性思考,以道德原则为指导来判断和行动。
在这个故事中,那个人以理性和善意为准绳,明白拯救小鱼的行为可能对小鱼产生不必要的伤害,最终公正地做出了放下手的决定。
孟子以这个譬喻表达了他对于人性的理解和修养的重要性。
他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人们通过修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使自己更加接近于完美的善。
孟子简短寓言故事
孟子简短寓言故事本文是关于孟子简短寓言故事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寓言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yuwenm 小编整理了孟子寓言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良臣尹绰】尹绰和赦(she)厥同在赵简子手下做官,赦厥为人圆滑,会见风使舵,看主人的脸色行事,从来不说让主子不高兴的话。
尹绰就不是这样,他性格率直,对主子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一次赵简子带尹绰、赦厥及其他随从外出打猎,一只灰色的大野兔窜出来,赵简子命随从全部出动,策马追捕野兔子,谁抓到野兔谁受上奖。
众随从奋力追捕野兔,结果踩坏了一大片庄稼。
野兔子抓到了,赵简子十分高兴,对抓到野兔的随从大加奖励。
尹绰表示反对,批评赵简子的做法不妥。
赵简子不高兴地说:“这个随从听从命令,动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办事,我为什么不能奖励他呢?”尹绰说:“他只知道讨好您而不顾老百姓种的庄稼,这种人不值得奖励。
当然,错误的根源应该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样的要求,他也不会那样去做。
”赵简子心里闷闷不乐。
又一次,赵简子因头天晚上饮酒过多,醉卧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梦中。
这时,楚国一位贤人应赵简子3月前的邀请前来求见,赦厥接待了那位贤人。
为了不打扰赵简子睡觉,赦厥婉言推辞了那位楚国人的求见,结果使那位贤人扫兴而去。
赵简子直睡到黄昏才醒来,赦厥除了关心赵简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对来人求见的事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了几句。
赵简子常对手下人说:“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爱护我,从不肯在别人面前批评我的过错,深怕伤害了我。
可是尹绰就不是这样,他对我的一点缺点都毫不放过,哪怕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也对我吹毛求疵,一点也不顾及我的面子。
”尹绰听到这些话后,依然不放过赵简子。
他又跑去找赵简子,他对赵简子说:“您的话错了!作为臣下,就应帮助完善您的谋略和您的为人。
赦厥从不批评您,他从不留心您的过错,更不会教您改错。
我呢,总是注意您的处世为人及一举一动,凡有不检点或不妥之处,我都要给您指出来,好让您及时纠正,这样我才算尽到了臣子的职责。
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原文
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原文
孟母断机杼的故事源自《孟子·尽心上》一则寓言故事。
原文
如下:
孟子小时候,住在齐国。
他的母亲非常重视他的教育,经常告
诉他,“孩子,你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德行的人。
”可是,
孟子总是不太听话,总是玩耍不务正业。
孟母非常着急,她想了一
个办法,就是把孟子喜欢的玩具——机杼给毁了。
孟子回来看到机
杼被毁了,很生气,母亲告诉他,“你连这个都不舍得,难道不应
该更加珍惜学问吗?”孟子这才懂得了母亲的用意,从此刻起专心
致志地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这个故事通过母亲断机杼的方式,教育孩子要珍惜学习,明白
知识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要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名轲,字子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
的思想影响深远,被后人尊称为“孟子”。
孟子的著作中,寓言故
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寓言故事,孟子传达了他的哲
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则孟子的寓言故事。
故事一,梁木之器。
孟子说,有一次齐国的国君问他说,“梁木之器,不可以为杼,大而无当也;细而不中也。
如是而已矣,何也?”孟子回答说,
“君子之器也。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一
个合格的君子,就要像梁木一样,大小适中,恰到好处,不可过大
过小,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君子。
故事二,鱼之患。
孟子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人养鱼,鱼不快乐,说,
‘无水则无处安身。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和
自然界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像鱼一样,珍惜自然资源,保
护环境,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
故事三,鸟之道。
孟子曾说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短暂和宝贵,我们要像鸟
一样,珍惜每一天,用善良的言行来对待他人,才能活得更有意义。
孟子的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它们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道德的启迪和教化。
通过这些
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感悟人生的真谛。
总而言之,孟子的寓言故事,虽然历经千年,但至今仍然具有
深刻的启示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修身养性,成为更好的人。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寓言故事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寓言故事孟子·公孙丑上一书中包含了许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富有启发性的情节,向读者们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寓言故事一:鱼》、《寓言故事二:鸟》和《寓言故事三:乌鸦和雀》这三个故事。
《寓言故事一:鱼》讲述了一个被捕鱼者远走高飞的故事。
故事中,一位聪明的鱼发现了网子的存在,它告诫了其他鱼要迅速逃离这个陷阱。
然而,大多数鱼无视了这个警告,只有极少数的鱼在聪明鱼的带领下成功逃脱了危险。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生活中不仅需要眼光敏锐,更需要果断和行动力。
《寓言故事二:鸟》则揭示了人们之间的真实面目。
故事中,一只在林间作乐的鸟被捕鸟者抓住,并被关进笼子。
然而,在笼子中的鸟并没有放弃,它专注地磨砺自己的喙,准备逐渐脱离笼子的束缚。
最终,这只鸟成功自由飞翔。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困境,只要有勇气和毅力,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
《寓言故事三:乌鸦和雀》则是讲述了胜者通吃的残酷现实。
故事中,一只自以为强大的乌鸦看不起其他的小鸟,而一只智慧的雀却看透了乌鸦的虚弱之处并借此获得了胜利。
通过这个寓言,孟子告诫我们不要傲慢自大,而应该保持谦逊,以免酿成错误。
这些寓言故事不仅给予了读者娱乐和启发,更传递了人生的智慧和真理。
它们引导我们正确的思考和行动,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读者们应该认真体味这些故事中蕴含的深意,在实践中运用它们,让自己变得更加明智、勇敢和谦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取得真正的成功。
《孟子》中的有的寓言故事
《孟子》中的有的寓言故事
《孟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书中记载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形象化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给人们以启迪和教益。
首先,我们来讲讲《孟子》中的寓言故事之一——“鱼之悦水”。
寓言中讲述了鱼在水中的快乐和得意,以及当被送上岸后痛苦的遭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要顺应自然规律,适应环境。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其次,还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是“樊哙舞剑”。
寓言中的人物樊哙是一个剑术高手,但他一直只顾自己的剑法,没有考虑到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结果,当他遇到了一个实力更强的对手时,却败下阵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还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
只有倾听和理解他人,才能在团队中取得最大的效益。
另外一个寓言故事是“舜发于畎亩之中”。
寓言中的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圣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但他通过勤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之,《孟子》中的寓言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智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如何努力奋斗等等。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更是一种教育和启示。
我们应该多读读这些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孟子的故事仁心与公平
孟子的故事仁心与公平孟子,字子舆,名轲,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的故事一直以来都以其仁心和追求公平正义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通过讲述孟子的几个寓言故事,展示他对于仁心和公平的价值观。
故事一:孟子与乡党在孟子的年代,齐国的国君惠王接见了孟子,向他请教如何治理国家。
孟子告诉王君,要想治理国家,必须注重仁心和公平。
他举了一个故事作为例子来说明。
有一天,孟子路过一个村庄,听到村民们在吵架。
原来,有一位村民借给另一位村民100斤大米,但是已经过了三年,债主仍未还钱。
孟子走过去问债主:“为什么你不去追讨你的债务?”债主回答:“他是我乡党,与我同属一个集体,我怎么能追讨他呢?”孟子对他说:“既然你们是同一个村子,就更应该互相帮助和支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不还债。
如果你们不保持公平和责任,社会上的秩序将会被打破。
”国君惠王听完后,深受启发,决心在国家治理中加强仁心和公平的实践。
故事二:孟子与竹丛孟子曾经说过:“竹子之间是有间距的,如果没有间距,它们就会互相压迫,无法成长。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看法。
有一天,孟子走进一片竹林,他发现有一些竹子太过茂密,它们无法正常生长,长得弯曲且破损。
孟子观察后,决定将一些竹子砍掉,给其他竹子留出空间。
他告诉众人说:“人与人之间也需要适当的距离,才能相互理解和尊重。
如果人们紧紧贴在一起,就像这些竹子一样,他们将会互相挤压和伤害。
只有通过适当的距离,我们才能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个体之间的关系应该基于相互尊重和公正,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够和谐发展。
故事三:孟子与小蝉在一次夏天的傍晚,孟子坐在树下休息。
突然,一只小蝉跳到他的腿上,向他哀求:“先生,请帮帮我!我被捉在小孩手中,他想伤害我。
”孟子看着小蝉说:“你明明很弱小,为什么还要在这个时候高声呼救呢?”小蝉回答说:“我只是想寻求一点点公平和正义。
”孟子微笑着对小蝉说:“你不知道,人们往往只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不论公平与否。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孟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论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孟子》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通常以动物或其他生物为主角,通过它们的行为和遭遇,来阐发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孟子的一些寓言故事。
第一则寓言故事是《鱼我所欲也》。
故事讲述了孟子和弟子们在濠梁观鱼时的对话。
孟子问弟子们,“鱼何以水而活?”弟子们纷纷回答,“鱼之所欲多,水之所欲少。
”孟子笑着说,“非也,鱼之所欲多,水亦多;鱼之所欲少,水亦少。
鱼之所欲水亦多,故鱼之所欲有水也。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孟子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但要知足常乐,懂得适可而止,才能真正获得快乐。
第二则寓言故事是《梁惠王》。
故事讲述了梁惠王问仁于孟子的对话。
梁惠王问孟子,“仁者爱人,恶者害人,如何?”孟子回答说,“仁者爱人,恶者亦爱人。
恶者爱人,仁者亦爱人。
”梁惠王不解,孟子解释说,“仁者爱人,恶者亦爱人,但仁者爱得其道,恶者爱得其欲。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孟子告诉我们,真正的仁爱是要顺应道义,而不是随心所欲。
第三则寓言故事是《公孙丑》。
故事讲述了公孙丑问义于孟子的对话。
公孙丑问孟子,“人皆有所好,何谓也?”孟子回答说,“人皆有所好,亦有所恶。
”公孙丑再问,“人皆有所好,何恶?”孟子回答说,“人皆有所好,亦有所恶,有所好必有所恶,有所恶必有所好。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孟子告诉我们,人的喜好和厌恶是相辅相成的,要懂得取舍,才能保持内心的平衡。
通过这些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孟子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情节,深刻阐发了人生的道德、伦理和哲学问题。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们以启迪和警示,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和领悟这些寓言故事中的智慧,让孟子的思想继续发扬光大。
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
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关于那些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篇一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既然梁惠王你喜爱打仗)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但同样是逃跑”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这是孟子向梁惠王讲的,其目的是含蓄地告诉梁惠王和其它诸候一样都实行的暴政,即使有时施些小恩小惠也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
所以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
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篇二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个大老婆和一个小老婆。
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饱肉、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
大老婆问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显贵。
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才回来;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是些有钱有地位的人。
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
我准备偷偷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悄悄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没见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
那齐人最后走往东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乞讨。
这便是他吃饭喝醉的办法。
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这情况告诉小老婆,她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这样!”她便与小老婆一道怨恨咒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哭泣。
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发财办法,不让他们的大、小老婆认为羞耻并相对哭泣的,简直是太少了!孟子借这个寓言讽刺和嘲笑那些以不正当手段谋求富贵利益的官僚。
关于孟子的寓言故事
关于孟子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孟子的寓言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孟子的寓言故事篇一:专心致志从前,有一个名叫弈秋的人,是全国最善下棋的高手。
有两个学生,一起跟弈秋学习下棋。
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老师教他下棋的时候,他心里却想着:现在天空中大概正有鸿雁飞来,我拉满弓搭上箭把它射下来,美餐一顿多好啊……结果,虽然这两个学生在一起学习,又是同一个名师传授。
然而,一个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有学到什么本事。
难道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不一样吗?不是呀!寓意:学习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否则,就会浪费光阴,一事无成。
关于孟子的寓言故事篇二: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
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关于孟子的寓言故事篇三:小偷改错有一个人养成了偷偷摸摸的习惯,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规劝他说:"正正经经地做人,要懂得是非好坏。
偷东西可不是好人的行为啊!"这人听了,表示要改正自己的错误,说:"既然如此,就让我慢慢地改正吧。
我先少偷一些,由每天偷一只改作每月偷一只,到明年再停止偷吧!"既然已经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就应该赶快改正,为什么要等到来年呢?寓意:发现了错误,要坚决地及时地改正;有错慢慢改,实际是自我原谅。
以这种态度是改正不了错误的。
关于孟子的寓言故事篇四: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
孟子里的寓言故事
孟子里的寓言故事有:
1. 郑人买履: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郑国人去买鞋子,他在家里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我脚的长短尺寸,并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
他来到集市后,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左挑右选,最终选中了一双自认为满意的鞋子。
然而,正准备掏出小绳来比比新鞋的大小,却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
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
他急急忙忙地回到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
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
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
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
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
最终,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我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此刻更大了。
2. 弈秋教棋:故事中提到两个学生跟同一个名师学习下棋。
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学生心不在焉,虽然老师教他下棋的时候,他心里却想着别的事情。
最终,专心学习的学生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而心不在焉的学生却没有学到什么本事。
这些故事旨在传达一些道德或哲理,比如做事不能只注重形式,要注重实际;或者学习需要专心致志,不能心猿意马。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孟子》中,有很多关于人生道德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向人们阐述了孟子的伦理道德观念,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孟子曾经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他认为人应该保持一种高尚的气质,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在《孟子》中,有一则关于浩然之气的寓言故事。
故事说,有一位叫做鲁颇的人,他的儿子在路上捡到了一把玉器,拿回家后,问他父亲这是什么东西。
鲁颇看了一眼,便说,“这是一块石头。
”他没有去认真辨别,而是随口一说。
后来,他的朋友告诉他这是一块珍贵的玉器,鲁颇非常后悔,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浩然之气,就会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轻易受到外界诱惑的影响,做出错误的选择。
因此,孟子强调要保持浩然之气,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不受外界的干扰。
另外一则寓言故事是关于孟子对待道德问题的态度。
故事说,有一位叫做梁惠王的君主,他问孟子,“人皆有所好,吾好利,人皆有所甚,吾甚于利,人皆有所贵,吾贵贞洁。
以利为重,不知贞洁,可乎?”孟子回答说,“不可。
夫贞洁者,天下之至美也。
君子之于天下也,犹水之于鱼也。
鱼必因水而生,人必因贞洁而成。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孟子认为道德贞洁是人生最重要的品质,比利益更加重要。
一个人如果只追求利益,而不注重道德,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孟子强调要重视道德贞洁,把道德放在人生的首要位置。
孟子的寓言故事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孟子对人生道德的看法,学习到如何保持浩然之气,注重道德贞洁,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这些道德观念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孟子的寓言故事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启示,向人们阐述了孟子的伦理道德观念,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这些故事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孟子寓言
孟子认为,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 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世俘》 中的这个记载,才说了这段话。 意思是提醒人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 书本。如果读什么书时,都照搬课本上的东西,不懂得灵 活变通,那么就像这句话说的,还不如不读书。然而,结 合商纣的历史战功和当时的客观情况(《世俘》称共18 万人在牧野之战中阵亡),《世俘》所记载的情况可能比 较接近事实。
3、司马迁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努力读书,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四处游历,广交朋友, 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历时18年完成。 现代 教育、投资、求职、做大企业 关键词:海尔砸冰箱 ,上世纪80年代,因为质量问题, 海尔总裁张瑞敏做出砸掉仓库中的76台冰箱。真正砸醒 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 ,让海尔日后成功走向世界。
(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灾祸或幸福没有不是自己寻求而来的。(《太 甲》 曰 : 天 作 孽 , 犹 可 违 。 自 作 孽 , 不 可 活 。)
揠苗助长: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 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 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 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 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 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 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 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 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 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 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 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 情操。
古代关于道德的小故事
古代关于道德的小故事古代关于道德的小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能让人们了解到古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还能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追求美好的人生。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经典的古代道德小故事。
1. 孟子寓言孟子寓言中的“扬州之水,自右而左,从我至于于若,恶且得其反者三十里,是极力而为之者也”。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追求短期的利益,而要追求长远的利益。
如果我们想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想清楚它的影响和后果,做到深思熟虑,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2. 鲁班拯救鲁班是古代中国家喻户晓的木匠,他与几个学徒正在盖一座高大的屋子。
突然间,建筑支架出现了问题,一群人慌张失措,唯有鲁班看到问题所在,并挽救了局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断探索的进取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匠。
3. 荀子劝学荀子曾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故事来劝勉人们学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如同游戏一样,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寻求新的突破,才能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
4. 雷锋的故事雷锋是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他在生命的短暂岁月里,以一种执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写下了爱国主义的丰功伟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应该有意义,只有为别人付出,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5. 三字经教育“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是古代中国著名的课文,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但是社会环境会让我们变得好与坏不同。
我们应该提倡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人们更好地塑造自己的道德伦理。
总之,古代关于道德的小故事不仅能够滋养人们的情操,还能引导人们的行为准则,让人们掌握深刻的生命智慧。
我们应该把这些故事珍藏在心中,时时提醒自己,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孟子的寓言文言文及翻译
昔孟子游于东海之滨,见一渔夫,垂钓于水。
孟子见其钓技纯熟,心中赞叹,遂至其旁而问之曰:“子钓于水,可得鱼否?”渔夫笑而答曰:“吾所钓者,非寻常之鱼也。
吾钓者,乃心之所欲,非口腹之欲也。
是以得鱼。
”孟子曰:“吾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渔夫闻言,愕然曰:“子之言,何其高也!吾乃渔夫,终日与鱼为伍,固知鱼之美味。
然吾心之所欲,实非口腹之欲。
吾欲者,乃是清闲自在,得以垂钓于水,悠然自得,何惧鱼之得失乎?”孟子曰:“子之见高,然吾欲以子之言明吾道。
吾闻之,鱼者,水之精也;熊掌者,山之华也。
水之精,山之华,皆天地之精华,非口腹之欲可比。
吾人欲求天地之精华,岂可舍鱼而取熊掌?”渔夫默然良久,曰:“吾虽渔夫,然亦知天地之精华。
然吾之所欲,实非天地之精华,乃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吾欲以钓者为乐,岂愿为世俗所累?”孟子曰:“善哉!子之心,吾知之矣。
子之所欲,乃是道德之欲,非口腹之欲。
是以子能钓而得鱼,不为鱼所困。
吾之道,亦如是也。
吾所欲者,道德之欲,非口腹之欲。
是以吾能舍生而取义,不为生所累。
”于是,孟子与渔夫相谈甚欢,各抒己见。
孟子遂作诗以赠渔夫曰:水清鱼自跃,山静熊掌来。
欲求天地精,莫为口腹哀。
道德存心间,清闲乐自在。
孟子与渔夫,共谈天地外。
翻译:孟子寓言:鱼我所欲也从前孟子游历到东海之滨,看见一个渔夫,正在水中垂钓。
孟子见他的钓鱼技术非常熟练,心中赞叹,于是走到他旁边问道:“你在水中钓鱼,能钓到鱼吗?”渔夫笑着回答:“我所钓的,并非普通的鱼。
我所钓的是我心中的欲望,而非口腹之欲。
因此,我能钓到鱼。
”孟子说:“我听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渔夫听后,惊讶地说:“你的话,何其高远!我只是一个渔夫,整天与鱼为伍,当然知道鱼的美味。
孟子寓言故事
《孟子》寓言1.拔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翻译: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将每一颗都往上拔了一点。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了。
”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寓意:欲速则不达。
2.月攘一鸡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翻译:从前有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就让我改正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寓意:亡羊补牢,犹未晚也.3.校人烹鱼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翻译: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
”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富有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寓意:善良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小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
4.弈秋诲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的寓言1、五十步笑百步原文:《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既然梁惠王你喜爱打仗)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但同样是逃跑”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这是孟子向梁惠王讲的,其目的是含蓄地告诉梁惠王和其它诸候一样都实行的暴政,即使有时施些小恩小惠也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
所以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
2、攘鸡者原文: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译文: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他)说:“请不要生气,(我)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攘”窃取、偷的意思。
孟子用这则寓言直接批评苛重的赋税。
他把贪婪的统治者比喻成偷鸡贼,明知错了,还要借故拖延,不肯改正。
“攘鸡者”的形象很刁巧,他因不愿干脆及时地改正错误,而挖空心思地为自己的错误辩护。
3、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译文: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就一棵一棵的把禾苗给拔高了,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总算帮助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寓意: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4、庾公之斯讲的是郑国派子濯孺子进攻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反击。
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疾病发作了,不能拉弓射箭了,我死定了!”接着,他问驾车的车夫:“追我的是谁”车夫说:“庾公之斯。
”子濯孺子道:“我死不了啦。
”车夫说:“庾公之斯是卫国最好的射手,先生说死不了啦,这是为什么”子濯孺子答道:“庾公之斯是跟着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跟着我学的射箭。
尹公之他是正直的人,他的学生也一定是个正直的人。
”庾公之斯追了上来,他问子濯孺子:“先生为什么不拉弓执箭呢”子濯孺子回答:“今天我的疾病发作了,不能拉弓执箭了。
”庾公之斯说:“学生跟着尹公之他学箭,尹公之他跟着先生学箭。
我不忍心用先生教的技术来害先生。
虽然,今天的事,是两国之间的事儿,所以我不敢违抗。
”庾公之斯说着,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掉箭镞,射了四支箭便回去了。
这则寓言是告诫人们,交朋友要选择正直的人。
5、墦间乞食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译文: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个大老婆和一个小老婆。
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饱肉、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
大老婆问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显贵。
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才回来;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是些有钱有地位的人。
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
我准备偷偷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悄悄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没见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
那齐人最后走往东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乞讨。
这便是他吃饭喝醉的办法。
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这情况告诉小老婆,她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这样!”她便与小老婆一道怨恨咒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哭泣。
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发财办法,不让他们的大、小老婆认为羞耻并相对哭泣的,简直是太少了!孟子借这个寓言讽刺和嘲笑那些以不正当手段谋求富贵利益的官僚。
把他们夸口、无耻、得意洋洋的嘴脸,描写的细腻逼真,令人过目不忘。
6、校人烹鱼原文: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选自《孟子·万章上》)译文: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
”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寓意:骗人的话往往有合乎情理的伪装。
善良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小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
7、学奕原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拿弓箭去射它。
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
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学习不可一心二用,必须专心致志。
或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方可成功!若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8、王良与嬖奚原文: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
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
”或以告王良。
良曰:“请复之。
”强而后可。
一朝而获十禽。
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
”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
”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
《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译文:从前,晋国大夫赵简子命王良驾车和他的宠臣嬖奚一起外出狩猎。
不料劳累一天,一无所获嬖奚回来报告说:“王良是天下最低劣的车夫。
”有人将嬖奚的告诉了王良。
王良说:“请再去打一次猎”嬖奚勉强同意了。
结果马到功成,一个早上就猎获十只飞禽。
嬖奚回来高兴地报告说:“王良真是天下最优秀的车夫。
”赵简子听了,对嬖奚说:“我让他为你驾驭车马吧。
”他对王良一讲,王良却执意不肯,说:“第一次虽然一无所获,但我是按御法驾驭!第二次我只好违法迁就,一举猎获十只飞禽。
《诗经》说:‘不违反驰驭的方法,射出的箭才能命中目标。
’我从来不给小人驾车,那就替我谢绝了吧。
”启示:孟子想说明一个道理:不应该放弃原则去迁就别人,即使迁就能从表面上得到一时的效果,也是不可取的。
9、楚人学齐语原文: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
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
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国王的身边,在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
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启示:1.人们要学会一种语言,掌握一门知识,认识一种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生活于(即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之中,同那个事物接触。
这也说明环境对于人的重要性。
环境,特别是周围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习语言是这样,学习其他知识是这样,在品德修养上也是这样。
2.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学习语言是这样,培养品德也是这样。
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青少年自己也要注意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好的精神养料,抵制消极的影响。
10、陈仲子原文: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放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孽焉。
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
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路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