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
关系代数
![关系代数](https://img.taocdn.com/s3/m/a862602fcc22bcd127ff0c2d.png)
第二章关系代数教学目的:本章实际上研究的是关系的运算。
学习目的:关系运算是设计关系数据库操作语言的基础,因为其中的每一个询问往往表示成一个关系运算表达式,在我们的课程中,数据及联系都是用关系表示的,所以实现数据间的联系也可以用关系运算来完成。
通过本章学习,应重点掌握:(1)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如何用关系代数表达式来表达实际查询问题;(3)如何用元组演算表达式来表达实际查询问题;(4)如何用域演算表达式来表达实际查询问题;(5)如何将关系代数表达式转换为元组演算表达式或转换为域演算表达式。
了解和掌握关系数据结构中涉及到的域、笛卡儿积、关系模式等有关内容的含义;掌握关系的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的定义;掌握关系代数中的并、交、差、笛卡儿积运算,以及选择、投影和连接运算。
教学重点:关系的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的定义;关系代数中的并、交、差、笛卡儿积运算,以及选择、投影和连接运算。
教学难点:关系代数中的并、交、差、笛卡儿积运算,以及选择、投影和连接运算。
教学方法:实例法教学内容:如下: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一种简单的二维表格结构,每个二维表称做一个关系,一个二维表的表头,即所有列的标题称为一个元组,每一列数据称为一个属性,列标题称估属性名。
同一个关系中不允许出现重复元组和相同属性名的属性。
1.关系模型组成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关系操作分为两大部分如图所示。
2.关系操作的特点关系操作的特点是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集合。
而非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作方式则为一次一个记录的方式。
关系数据语言分为三类: (1)关系代数语言:如ISBL ;(2)关系演算语言:分为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如Alpha ,Quel)、域关系演算语言(如QBE); (3)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如SQL 。
3.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式化定义 (1)域定义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数据库复习纲要(第二章)
![数据库复习纲要(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050c49bcf121dd36a32d8229.png)
第二章1、关系的性质,关系模式的形式化表示、各参数的含义。
答: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具有下列一些性质。
(1)任意两个元组(两行)不能完全相同;(2)关系中元组(行)的次序是不重要的,即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3)关系属性(列)的次序也是不重要的,即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4)同一列中的分量必须来自同一个域,是同一类型的数据;(5)属性必须有不同的名称,但不同的属性可出自相同的域,即它们的分量可以取值于同一个域。
(6)每一分量必须取原子值,即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
关系模式的形式化表示: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
它的形式化表示为:R( U, D, DOM, F)其中,R为关系名,U为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为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DOM为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F为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
2、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及分类。
答:关系数据语言可以分为三类:○1关系代数语言,如ISBL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如ALPHA、QUEL○2关系演算语言域关系演算语言如 QBE○3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如 SQL这些关系数据语言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具有完备的表达能力,是非过程化的集合操作语言,功能强,能够嵌入高级语言中使用。
3、完整性约束的分类,3类完整性规则的含义。
答:关系模型中有3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为了维护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在对关系数据库执行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时,必须遵循下述3类完整性原则。
(1)实体完整性规则:关系中的元组在主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2)参照完整性规则:外键的值不允许参照不存在的相应表的主键的值。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是用户根据具体应用语义要求,利用DBMS提供的定义的完整性规则的机制,用户自己定义的完整性规则。
4、关系代数中传统的集合运算有哪些,专门的关系运算有哪些。
答:关系代数中传统的集合运算有:并、差、交、笛卡尔积4种运算○1并(Union):设有同类关系R和S,则它们的并记为R∪S,仍然是R和S的同类关系,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但必须除去重复的元组R∪S={t∣t∈R∨t∈S},其中t为元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2章ppt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2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f156eaddccda38366baf58.png)
2.1.1 关系模型概述
3. 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 用户定义完整性 反映应用领域所遵循的约束条件, 体现具体领域中语义约束
2.1.2 关系数据结构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非常简单。在用户看来,关系模 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无论是实体还是实体 间的联系均由关系(表)来表示。
表 2.1 一个表示学生的关系
▪ 定义:
• 给定一组域D1,D2,…,Dn,这些域中可以存在相同的域。D1, D2,…,Dn的笛卡尔积为:D1×D2×…×Dn={(d1,d2,…, dn)|di∈Di,i=1,2,…,n}
▪ 说明:
• 其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做一个n元组(n-tuple)或简 称元组(Tuple)即行。元素中的每一个值di(i=1,2,3……n)叫做 一个分量(Component)即列。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Primary key)。 主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Prime attribute)。
不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码属性(Non-key attribute)。在 最简单的情况下,侯选码只包含一个属性。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侯选码, 称为全码(All-k) , (b,c,f) , (b,c, g) ,
•
(b,d, f) ,(b,d, g) , (b,e, f) , (b,e, g) }。
2.1.2 关系数据结构
结果用二维表格表示如表2-3所示,共有3个列,12个元组。
表2-3 用二维表格表示 D1×D2×D3
D1
为了维护数据库中的数据完整性,在对关系数据库执行插入、删 除和修改等操作时,必须遵守这三类完整性规则。
关系数据库关系代数运算
![关系数据库关系代数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61c5f057050876323012120e.png)
• 是一种抽象的查询语言
SQL
• 介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之间 • 集DDL、DML和DCL一身的关系数据语言
2.2 关系数据结构的形式化定义
关系模型建立在集合代数基础上,从集合论角度讨论 关系的形式化定义
定义1:域(Domain)-形式化表示为D
• 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如整数、实数等。定义
张三 女
802
李四 男
803
王五 男
804
赵六 女
805
钱七 男
01
19
01
20
01
20
02
20
02
19
专业号 01 02 03
专业名 信息 数学 计算机
关系间的引用
例2 学生、课程、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年龄)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外码说明
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 目标关系S的主码Ks 和参照关系的外码F必
须定义在同一个(或一组)域上 关于取名
外码并不一定要与相应的主码同名 当外码与相应的主码属于不同关系时,往往取
相同的名字,以便于识别
参照完整性举例
例1:学生实体与专业实体间的关系: 外码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年龄) 专业(专业号,专业名)
04
90
04
88
关系间的引用
例3 学生实体及其内部的领导联系(一对多)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年龄,班长)
学号
801 802 803 804 805
姓名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钱七
性别
女 男 男 女 男
第2章关系代数补充作业及答案(选做)
![第2章关系代数补充作业及答案(选做)](https://img.taocdn.com/s3/m/1610da0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2.png)
关系代数补充习题(摘自数据库系统导论)单项选择:1.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________。
(1)主码(2)候选码(3)主属性(4)外码2.________由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1)关系模型(2)关系(3)关系模式(4)关系数据库3.SQL 语言属于________。
(1)关系代数语言(2)元组关系演算语言(3)域关系演算语言(4)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4.关系演算是用________来表达查询要求的方式。
(1)谓词(2) 关系的运算(3)元组(4)域5.实体完整性要求主属性不能取空值,这一点可以通过________来保证。
(1)定义外码(2)定义主码(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4)由关系系统自动6.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称为________。
(1)关系(2)属性(3)分量(4)域7.在一个关系中,不能有相同的________。
(1)记录(2)属性(3)分量(4)域8.关系是________。
(1)型(2)静态的(3)稳定的(4)关系模型的一个实例9.所谓空值就是________的值。
(1)数值0 (2)空的字符串(3)未知的值(4)任何值10.集合R 与S 的差表示为________。
(1){t|t∈R∨t∈S} (2){t|t∈R∧フt∈S} (3) {t|t∈R∧t∈S}(4) {trts|tr∈R ∧ts∈S}问答题2.1 本章中,我们声称并、交、积和(自然)连接都具有交互性和结合性。
证明之。
2.2 在Codd 最初定义的八个操作符中,并、差、积、选择和投影可以被认为是基本的。
试用这五种基本操作来表示自然连接、交和除。
2.3 如果A 和B 没有共同的属性,则A JOIN B 等价于A TIMES B。
对其进行证明。
如果A 和B 有相同的表头,则上述表达式等价于什么?2.4 证明2.2 中提到的五个基本操作符是基本的(证明任意一个不能被其余四个来表示)。
第2章关系数据库(重点)数据库知识点整理
![第2章关系数据库(重点)数据库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362fd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4.png)
第2章关系数据库(重点)数据库知识点整理第2章关系数据库(重点)了解: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关系操作、关系的完整性、关系代数掌握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式化定义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关系代数及其运算,包括并、交、差、选择、投影、连接、除、⼴义笛卡⼉积知识点关系模型三个组成部分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规则: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户定义的完整性:针对某⼀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反映某⼀具体应⽤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的语义要求关系数据语⾔的特点和分类关系代数语⾔关系演算语⾔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域、笛卡⼉积、关系、元组、属性域:域是⼀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笛卡⼉积:D1*D2*…*Dn={(d1,d2,…,dn)|di∈Di,i=1,2,…,n}关系:在域D1,D2,…,Dn上笛卡⼉积D1*D2*…*Dn的⼦集,表⽰为R(D1,D2,…,Dn)元组:关系中的每个元素是关系中的元组属性:关系也是⼀个⼆维表,表的每⾏对应⼀个元组,表的每列对应⼀个域。
由于域可以相同,为了加以区分,对每列起⼀个名字,称为属性候选码、主码、外码候选码:若关系中的某⼀属性组的值能唯⼀地标识⼀个元组,⽽其⼦集不能,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candidate key)主码:若⼀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选定其中⼀个为主码(primary key)外码: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个或⼀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部码(foreign key),简称外码关系模式、关系、关系数据库关系模式: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关系模式形式化表⽰为R(U,D,DOM,F)。
关系运算----关系演算
![关系运算----关系演算](https://img.taocdn.com/s3/m/693863e8b8f67c1cfad6b8d1.png)
2.4 关系运算(二)——关系演算关系代数是将整个关系看作变元,并以其作为基本运算单位,同时以集合方法为关系运算的理论基础。
如果将组成关系的基本成分例如元组或者属性域看作变量,以其作为基本运算单位,同时以数理逻辑中谓词演算为相应关系演算的理论基础,就得到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关系数据语言——关系演算。
关系演算基于谓词演算。
在谓词演算中,如果谓词中的变元是关系中的元组,则得到所谓元组关系演算;如果谓词中的变元是关系中的属性域,则得到所谓域关系演算。
这样,关系演算就分为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两类。
在 2.4节和2.5节,均以本章 2.3.4节中的关系数据库{S,C,SC}为背景举例。
这里S (S#,Sn,Sex,Sa,Sd);C (C#,Cn,P#,Tn);SC (S#,C#,G),其中各个属性的含义见2.3.4节。
2.4.1 元组关系演算如果在一阶谓词演算表达式中,变量是以元组为演算单位,就称其为元组关系演算(Tuple Relation Calculus),其中元组变量表示关系中的元组,变量取值范围是整个关系。
1. 关系的元组演算表示(1) 关系与谓词的对应为了得到关系操作的元组关系演算表达式,需要考虑关系与谓词的联系。
z由关系R确定的谓词P在数理逻辑中我们知道,关系可用谓词表示,n元关系可以由n元谓词表示。
设有关系R,它有元组(r1,r2,…,r m),定义关系R对应如下一个谓词P (x1,x2, …,x n)。
当t =(r1,r2, …,r m)属于R时,t为P的成真的真值指派,而其他不在R中的任意元组t则是P 的成假指派。
即是说,由关系R定义一个谓词P具有如下性质:P(t) = T (当t在R中);P(t) = F (当t不在R中)。
z由谓词P表示关系R由于关系代数中R是元组集合,一般而言,集合是可以用满足它的某种特殊性质来刻画与表示。
如果谓词P表述了关系R中元组的本质特性,就可以将关系R写为:R={t | P(t)}这个公式就建立了关系(元组集合)的谓词表示,称之为关系演算表达式。
第二章关系代数2
![第二章关系代数2](https://img.taocdn.com/s3/m/7509d49851e79b8968022685.png)
查询是由高级查询语言表示的对数据库的一个
或一组操作。对于一个简单的查询,通常会有许多
种可能的求解方法。每种方法在特定情况下相对优
化,所以DBMS必须从所有的方法中挑选出开销最 小的方法。对于多个操作的查询,可选的求解方法 更多,因此选择最佳的执行方案对DBMS来说是一 个重要的挑战。
分为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
计算机理论教研室
元组关系演算
元组关系演算以元组为变量。元组关系演算表达式的一 般形式为: {t | (t )} 其中: t 为元组变量, (t ) 是以元组变量 t为基础的 公式。该表达式的含义是使
(t )为真的元组的集合。
用关系演算表达式来表示的五种基本运算:
By Example)是在70年代由IBM公司的M.M.Zloof提出的。
目前有不少DBMS支持这种语言。比如DB2,Paradox, dBASEⅣ等。这是一种以域关系演算为基础的说明条件查
询语言。QBE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屏幕编辑的表格对数据库
进行操作,不仅查询结果用表格的形式显示,而且用户的 查询要求也是在屏幕上用填写表格的方式给出,因此非常 直观,易学易用。
要想提高嵌套查询语句的执行效率,则应减少嵌套查询语句 的嵌套的层数。
计算机理论教研室
下课了。。。
追求
计算机理论教研室
计算机理论教研室
(4)选择 (5)投影
F ( R) {t | R(t ) F '}
i1,i 2,...,ik (R) {t (k ) | (u)(R(u) t[1] u[i1 ] ... t[k ] u[ik ])}
[例2.13] 查询信工学院的所有教师
S XG {t | T eacher(t t [6]' 信工'} )
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
![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54e5e1f172ded630a1cb67b.png)
元组就是一个记录。由于关系模式有键,因此存储一个
关系可用散列方法或索引方法实现。如果关系的元组数
目较少(100个以内),那么也可以用“堆文件”方式
实现(即没有特定的次序)。此外,还可对任意的属性
集建立辅助索引。
关系SC
关系STUDENT S# SNAME AGE SEX PTR S1 WANG 20 M · S2 HU 17 M · S3 XIA 19 F · S4 LIU 18 F ·
学号 姓名 年龄 性别 籍贯
S1 WANG 20
M 北京
S4 LIU 18
F 山东
S2 HU 17
M 上海
S3 XIA 19
F 四川
图2.1 学生登记表
7
2.1.1 基本术语(2)
在关系模型中,字段称为属性,字段值称为属 性值,记录类型称为关系模式。在图2.1中,关 系模式名是R。记录称为元组(tuple),元组的 集合称为关系(relation)或实例(instance)。 一般用大写字母A、B、C、… 表示单个属性, 用大写字母 …、X、Y、Z表示属性集,用小写 字母表示属性值,有时也习惯称呼关系为表或 表格,元组为行(row),属性为列(column)。
例 下面各种情况说明了参照完整性规则在关系中如何 实现的。
① 在关系数据库中有下列两个关系模式: S(S#,SNAME,AGE,SEX) SC(S#,C#,SCORE)
这里带 线者为主键,带 线者为外键。据规则要求关 系SC中的S#值应该在关系S中出现。如果关系SC中有一 个元组(S7,C4,80),而学号S7却在关系S中找不到,那 么我们就认为在关系SC中引用了一个不存在的学生实体, 这就违反了参照完整性规则。 另外,在关系SC中S# 不仅是外键,也是主键的一部分, 因此这里S# 值不允许空。
《数据库整理》第2章 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整理》第2章 关系数据库](https://img.taocdn.com/s3/m/dbfa253ead51f01dc381f181.png)
关系体
随数据更新不断变化
15
.
• 例如,在第1章的图1-22所示的教学数据库中,共有五个关 系,其关系模式可分别表示为:
–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别) – 教师(教师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工资,岗位津贴,系
别)
–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课时) –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 授课(教师号,课程号)
• 给定一组域D1,D2,…,Dn(它们可以包含相同的元素, 即可以完全不同,也可以部分或全部相同)。D1,D2,… ,Dn的笛卡尔积为
D1×D2×……×Dn={(d1,d2,…,dn)|di∈Di,i=1,2,…,n}
每一个元素(d1,d2,…,dn)中的每一个值di叫做一个 分量(Component) ,di∈Di 每一个元素(d1,d2,…,dn)叫做一个n元组(n-Tuple ),简称元组(Tuple) (注意:元组是按序排列的)
5
.
笛卡尔积D1×D2×…×Dn的基数M(即元素(d1,d2, …,dn)的个数)为所有域的基数的累乘之
n
积,即M= m i 。 i1
例如,上述表示教师关系中姓名、性别两个域的笛卡尔 积为:
D1×D2={(李力,男),(李力,女),(王平,男),(王平 ,女),(刘伟,男),(刘伟,女)}
分量:李力、王平、刘伟、男、女 元组 :(李力,男),(李力,女) ,M=m1×m2=3×2=6
第2章 关系数据库
.
• 本章主要按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讲述关系数据库的一
些基本理论(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的定义和性 质、关系的完整性、关系代数、关系数据库等 )
• 掌握关系的定义及性质、关系键、外部键等基本概念
以及关系演算语言的使用方法
02《数据库》第二章关系数据模型 #
![02《数据库》第二章关系数据模型 #](https://img.taocdn.com/s3/m/e1229f53eff9aef8941e066f.png)
• 结果关系的所有属性都是原关系的属性。 • 结果关系的所有元组都是原关系的元组。
• 例如:在学生表中将98管理班同学全部
学号 找出姓来名 。 出生年月 性别 班级
0001 • 李伟 <班19级80=.1‵2.0938管男理′>(学9生8管表理)
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 实体完整性:主码的任何属性值都不能为空。 • 参照完整性:若A是基本关系R1的外码。它与
基本关系R2的主码K相对应,则R1中每个元组 在A上的值必须为以下情况之一。 • 等于R2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 取空值(A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
• 例如:职工关系(职工号,姓名,…部门编号) 和部门关系(部门编号,部门名称,…)。
班级 98管理 98管理 98管理 98管理
学号 课程号 成绩
0001 01
85
0001 02
70
0003 01
80
0003 02
90
• 自然连接 • (学生表)(成绩表)
学号 姓名 0001 李伟 0001 李伟 0003 赵兰 0003 赵兰
出生年月 性别 1980.12.03 男 1980.12.03 男 1979.05.26 女 1979.05.26 女
《数据库技术原理与应用》
章、关系数据模型基础理论
TEL: Email:
本章教学内容
一、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二、关系代数 三、关系演算 四、查询优化 五、关系系统
一、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1、关系模型的数学定义: 关系模型是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的。 定义(1)域:域(Domain)是值的集合
(完整版)数据库系统概论各章复习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数据库系统概论各章复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a077846f1aff00bfd51e14.png)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一、选择题: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在这几个阶段中, 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 数据库系统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 •数据项管理 2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
A .具体的机器和DBMSB . E-R 图C •信息世界D •现实世界 3 •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B 。
A .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结构 5. 数据库中存储的是_C —。
A •数据B •数据模型 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 •信息 6. 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C ____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B .用户程序与DBMS 勺相互独立C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7.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_D_。
A •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B •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C .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D .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8.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B_。
A •数据库B .数据库管理系统C •数据模型D •软件工具 9.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_A —。
A .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B .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C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D .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10. 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 ①和②。
① A.数据独立性B .逻辑独立性C .管理规范性D .数据的共享 ② A.数据独立性B .物理独立性 C .逻辑独立性 D .管理规范性 【答案:】①B ②B11.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丄。
第2章 关系运算 第3讲
![第2章 关系运算 第3讲](https://img.taocdn.com/s3/m/4e26b6d5ad51f01dc281f148.png)
关系W
关系R R4={t|(u)(v)(R(u)∧W(v)∧u[2]=f∧t[1]=u[3] ∧t[2]=u[2]∧t[3]=u[1]∧t[4]=v[2])}
一、元组关系演算
R4={t|(u)(v)(R(u)∧W(v)∧u[2]=f∧t[1]=u[3]
t[1]=u[1]∧…∧t[r]=u[r]∧
t[r+1]=v[1]∧…∧t[r+s]=v[s])}
一、元组关系演算
5、五种基本关系代数表达式的元组演算表示形式
(4)πj1,j2,…,jk(R)≡{tk|(u)(R(u)∧
t[1]=u[j1]∧…∧t[k]=u[jk])}
(5) σF(R)≡{t|R(t)∧F’}
1、问题的引入
另外,在元组关系演算中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
与否,有时也会出现无穷次验证的情况。
例如,判断命题()u((u))为真,必须对变量
u的所有可能值进行验证,当没有一个(u)) 值能使 为假时,才能做出结论。当u的值有无限多个时, 验证过程就是无穷的。
一、关系演算表达式的安全性约束
1、问题的引入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第2章 关系运算
(第三讲)
主要内容
2.3 关系演算
2.4* 三种关系运算表达能力的等价性
第2章 关系运算
2.3 关系演算
关系演算是谓词演算在关系运算中的推
广应用。
关系演算:元组关系演算、域关系演算
一、元组关系演算
1、元组关系演算表达式
一般形式: {t|(t)}
其中:t 为元组变量,(t)为由原子公式和运算 符组成的公式。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王珊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王珊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49785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7a.png)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1 .试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答: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2 .试述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和分类;答:关系数据语言可以分为三类:关系代数语言;关系演算语言: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和域关系演算语言;SQL: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这些关系数据语言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具有完备的表达能力,是非过程化的集合操作语言,功能强,能够嵌入高级语言中使用;3 略4 .5 . 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部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答: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 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即属性F本身不是主属性,则可以取空值,否则不能取空值;6.设有一个SPJ数据库,包括S,P,J,SPJ四个关系模式:1求供应工程J1零件的供应商号码SNO:πSnoσJno=‘J1’SPJ2求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码SNO:πSnoσJno=‘J1’∧Pno=‘P1‘SPJ3求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码SNO:πSnoπSno,,PnoσJno=‘J1‘SPJ∞πPnoσCOLOR=’红‘P4求没有使用天津供应商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πJno SPJ- πJNOσcity=‘天津’∧Color=‘红‘S∞SPJ∞P5求至少用了供应商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πJno,Pno SPJ÷πPnoσSno=‘S1‘SPJ7. 试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和联系;答:连接运算符是“=”的连接运算称为等值连接;它是从关系R与S的广义笛卡尔积中选取A,B属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组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8.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有哪些如何用这些基本运算来表示其他运算答:并、差、笛卡尔积、投影和选择5种运算为基本的运算;其他3种运算,即交、连接和除,均可以用这5种基本运算来表达;第三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1 .试述sQL 语言的特点;答:l综合统一; sQL 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控制语言DCL 的功能于一体;2高度非过程化;用sQL 语言进行数据操作,只要提出“做什么”,而无需指明“怎么做”,因此无需了解存取路径,存取路径的选择以及sQL 语句的操作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sQL 语言采用集合操作方式,不仅操作对象、查找结果可以是元组的集合,而且一次插入、删除、更新操作的对象也可以是元组的集合;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两种使用方式; sQL 语言既是自含式语言,又是嵌入式语言;作为自含式语言,它能够独立地用于联机交互的使用方式;作为嵌入式语言,它能够嵌入到高级语言程序中,供程序员设计程序时使用;5语言简捷,易学易用;2.3 1 select from S where A='10';2 select A,B from S;3 select A,B,S.C,S.D,E,F from S ,T where S.C=T.C and S.D=T.D;4 select from S ,T where S.C=T.C;5 select from S ,T where S.A<T.E;6 select S.C,S.D,T. from S ,T ;4.用sQL 语句建立第二章习题6中的4 个表;答:对于S 表:S SNO , SNAME , STATUS , CITY ;建S 表:CREATE TABLE S Sno C2 UNIQUE,Sname C6 ,Status C2,City C4;对于P 表:P PNO , PNAME , COLOR , WEIGHT ;建P 表:CREATE TABLE PPno C2 UNIQUE,Pname C6,COLOR C2, WEIGHT INT;对于J 表:J JNO , JNAME , CITY ;建J 表:CREATE TABLE JJno C2 UNlQUE,JNAME C8, CITY C4对于sPJ 表:sPJ sNo , PNo , JNo , QTY ;建SPJ 表:SPJSNO,PNO,JNO,QTYCREATE TABLE SPJSno C2,Pno C2,JNO C2, QTY INT针对建立的4 个表用sQL 语言完成第二章习题6中的查询;l 求供应工程Jl 零件的供应商号码SNO ;SELECT DIST SNO FROM SPJ WHERE JNO=’J1’2 求供应工程Jl 零件Pl 的供应商号码SNO ;SELECT DIST SNO FROM SPJ WHERE JNO='J1' AND PNO='P1'3 求供应工程Jl 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码SNO ;SELECT SNO FROM SPJ,P WHERE JNO='J1' AND SPJ.PNO=P.PNO AND COLOR='红'4 求没有使用天津供应商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 ;SELECT DIST JNO FROM SPJ WHERE JNO NOT IN SELE JNO FROM SPJ,P,S WHERE S.CITY='天津' AND COLOR='红' AND S.SNO=SPJ.SNO AND P.PNO=SPJ.PNO;5 求至少用了供应商Sl 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 ;由于VFP不允许子查询嵌套太深,将查询分为两步A、查询S1供应商供应的零件号SELECT DIST PNO FROM SPJ WHERE SNO='S1'结果是P1,P2B、查询哪一个工程既使用P1零件又使用P2零件;SELECT JNO FROM SPJ WHERE PNO='P1'AND JNO IN SELECT JNO FROM SPJ WHERE PNO='P2'5.针对上题中的四个表试用SQL语言完成以下各项操作:1找出所有供应商的姓名和所在城市;SELECT SNAME,CITY FROM S2找出所有零件的名称、颜色、重量;SELECT PNAME,COLOR,WEIGHT FROM P3找出使用供应商S1所供应零件的工程号码;SELECT DIST JNO FROM SPJ WHERE SNO='S1'4找出工程项目J2使用的各种零件的名称及其数量;SELECT PNAME,QTY FROM SPJ,PWHERE P.PNO=SPJ.PNO AND SPJ.JNO='J2'5找出上海厂商供应的所有零件号码;SELECT PNO FROM SPJ,S WHERE S.SNO=SPJ.SNO AND CITY='上海'6出使用上海产的零件的工程名称;SELECT JNAME FROM SPJ,S,JWHERE S.SNO=SPJ.SNO AND S.CITY='上海' AND J.JNO=SPJ.JNO7找出没有使用天津产的零件的工程号码;注意: SELECT DISP JNO FROM SPJ WHERE JNO NOT IN SELECT DIST JNO FROM SPJ,S WHERE S.SNO=SPJ.SNO AND S.CITY='天津' 适用于JNO是唯一或不唯一的情况.注意: SELECT DIST JNO FROM SPJ,S WHERE S.SNO=SPJ.SNO AND S.CITY<>'天津'适用于JNO是唯一的情况8把全部红色零件的颜色改成蓝色;UPDATE P SET COLOR='蓝' WHERE COLOR='红'9由S5供给J4的零件P6改为由S3供应;UPDATE SPJ SET SNO='S3' WHERE SNO='S5' AND JNO='J4' AND PNO='P6'10从供应商关系中删除供应商号是S2的记录,并从供应情况关系中删除相应的记录;A、DELETE FROM S WHERE SNO=’S2’B、DELETE FROM SPJ WHERE SNO=‘S2’11请将S2,J6,P4,200插入供应情况关系;INSERT INTO SPJ V ALUES‘S2’,‘J6’,‘P4’,2006 .什么是基本表什么是视图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在sQL 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表;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视图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是一个虚表;即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视图在概念上与基本表等同,用户可以如同基本表那样使用视图,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7 .试述视图的优点;答l 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 2 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 3 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 4 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8 .哪类视图是可以更新的哪类视图是不可更新的各举一例说明;答:基本表的行列子集视图一般是可更新的;若视图的属性来自集合函数、表达式,则该视图肯定是不可以更新的;所有的视图是否都可以更新为什么答:不是;视图是不实际存储数据的虚表,因此对视图的更新,最终要转换为对基本表的更新;因为有些视图的更新不能惟一有意义地转换成对相应基本表的更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视图都是可更新的.9 .请为三建工程项目建立一个供应情况的视图,包括供应商代码SNO、零件代码PNO、供应数量QTY;CREATE VIEW VSP AS SELECT SNO,SPJ.PNO,QTY FROM SPJ,JWHERE SPJ.JNO=J.JNO AND J.JNAME='三建'针对该视图VSP完成下列查询:1找出三建工程项目使用的各种零件代码及其数量;SELECT DIST PNO,QTY FROM VSP2找出供应商S1的供应情况;SELECT DIST FROM VSP WHERE SNO='S1'第4章数据库安全性1 .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2 .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4 .试述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答: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有:l 用户标识和鉴别:该方法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的名字或身份;每次用户要求进入系统时,由系统进行核对,通过鉴定后才提供系统的使用权;2 存取控制:通过用户权限定义和合法权检查确保只有合法权限的用户访问数据库,所有未被授权的人员无法存取数据;例如CZ 级中的自主存取控制DAC , Bl 级中的强制存取控制MAC ;3 视图机制:为不同的用户定义视图,通过视图机制把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存取的用户隐藏起来,从而自动地对数据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4 审计:建立审计日志,把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自动记录下来放入审计日志中,DBA 可以利用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5 数据加密: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从而使得不知道解密算法的人无法获知数据的内容;5.什么是数据库中的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和强制存取控制方法答: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定义各个用户对不同数据对象的存取权限;当用户对数据库访问时首先检查用户的存取权限;防止不合法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强制存取控制方法:每一个数据对象被强制地标以一定的密级,每一个用户也被强制地授予某一个级别的许可证;系统规定只有具有某一许可证级别的用户才能存取某一个密级的数据对象;6. 1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Student,ClassTO U1WITH GRANT OPTION ;2GRANT SELECT,UPDATE家庭住址,DELETE ON Student TO U2;3GRANT SELECT ON Class TO PUBLIC;4GRANT SELECT,UPDATE ON Student TO R1;5GRANT R1 TO U1 WITH ADMIN OPTION ;7 .SQL 语言中提供了哪些数据控制自主存取控制的语句请试举几例说明它们的使用方法; 答:SQL 中的自主存取控制是通过GRANT语句和REVOKE语句来实现的;如:GRANT SELECT , INSERT ON StudentTO 王平WITH GRANT OPTION ;就将Student 表的SELECT 和INSERT 权限授予了用户王平,后面的“WITH GRANT OPTION ”子句表示用户王平同时也获得了“授权”的权限,即可以把得到的权限继续授予其他用户;REVOKE INSERT ON Student FROM 王平CASCADE ;就将Student 表的INSERT 权限从用户王平处收回,选项CASCADE 表示,如果用户王平将Student 的INSERT 权限又转授给了其他用户,那么这些权限也将从其他用户处收回;7.请用SQL的GRANT 和REVOKE语句加上视图机制完成以下授权定义或存取控制功能: a 用户王明对两个表有SELECT 权力;GRANT SELECT ON 职工,部门TO 王明b 用户李勇对两个表有INSERT 和DELETE 权力;GRANT INSERT,DELETE ON 职工,部门TO 李勇c 每个职工只对自己的记录有SELECT 权力;GRANT SELECT ON 职工WHEN USER=NAMETO ALL;d 用户刘星对职工表有SELECT 权力,对工资字段具有更新权力;GRANT SELECT,UPDATE工资ON 职工TO 刘星e 用户张新具有修改这两个表的结构的权力;GRANT ALTER TABLE ON 职工,部门TO 张新;f 用户周平具有对两个表所有权力读,插,改,删数据,并具有给其他用户授权的权力;GRANT ALL PRIVILIGES ON 职工,部门TO 周平WITH GRANT OPTION;g 用户杨兰具有从每个部门职工中SELECT 最高工资、最低工资、平均工资的权力,他不能查看每个人的工资;CREATE VIEW 部门工资ASSELECT 部门.名称,MAX工资,MIN工资,A VG工资FROM 职工,部门WHERE 职工.部门号=部门.部门号GROUP BY 职工.部门号GRANT SELECT ON 部门工资TO 杨兰;8 .把习题8 中1---7的每一种情况,撤销各用户所授予的权力1 REVOKE SELECT ON 职工,部门FROM 王明;2 REVOKE INSERT , DELETE ON 职工,部门FROM 李勇;3 REOVKE SELECT ON 职工WHEN USER =NAMEFROM ALI ;4 REVOKE SELECT , UPDATE ON 职工FROM 刘星;5 REVOKE ALTER TABLE ON 职工,部门FROM 张新;6 REVOKE ALL PRIVILIGES ON 职工,部门FROM 周平;7 REVOKE SELECT ON 部门工资FROM 杨兰;DROP VIEW 部门工资;9.理解并解释MAC 机制中主体、客体、敏感度标记的含义;答:主体是系统中的活动实体,既包括DBMS 所管理的实际用户,也包括代表用户的各进程;客体是系统中的被动实体,是受主体操纵的,包括文件、基表、索引、视图等;对于主体和客体,DBMS 为它们每个实例值指派一个敏感度标记Label ;敏感度标记被分成若干级别,例如绝密Top Secret 、机密Secret ·可信Confidential 、公开PubliC 等;主体的敏感度标记称为许可证级别ClearanCe 玫vel ,客体的敏感度标记称为密级Classification Level ;11 .什么是数据库的审计功能,为什么要提供审计功能答:审计功能是指DBMS 的审计模块在用户对数据库执行操作的同时把所有操作自动记录到系统的审计日志中;因为任何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蓄意盗窃破坏数据的人总可能存在;利用数据库的审计功能,DBA 可以根据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第5章数据库完整性1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答: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2 .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一定的联系;前者是为了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防止错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即所谓垃圾进垃圾出Garba : e In Garba : e out 所造成的无效操作和错误结果;后者是保护数据库防止恶意的破坏和非法的存取;也就是说,安全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完整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不合语义的数据;3 .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可分为哪几类答完整性约束条件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满足的语义约束条件;一般可以分为六类:静态列级约束、静态元组约束、静态关系约束、动态列级约束、动态元组约束、动态关系约束;静态列级约束是对一个列的取值域的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 对数据类型的约束,包括数据的类型、长度、单位、精度等; 2 对数据格式的约束; 3 对取值范围或取值集合的约束; 4 对空值的约束; 5 其他约束;静态元组约束就是规定组成一个元组的各个列之间的约束关系,静态元组约束只局限在单个元组上;静态关系约束是在一个关系的各个元组之间或者若干关系之间常常存在各种联系或约束;常见的静态关系约束有:l 实体完整性约束; 2 参照完整性约束; 3 函数依赖约束;动态列级约束是修改列定义或列值时应满足的约束条件,包括下面两方面:l 修改列定义时的约束; 2 修改列值时的约束;动态元组约束是指修改某个元组的值时需要参照其旧值,并且新旧值之间需要满足某种约束条件;动态关系约束是加在关系变化前后状态上的限制条件,例如事务一致性、原子性等约束条件;4 . DBMS 的完整性控制机制应具有哪些功能答:DBMS 的完整性控制机制应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l 定义功能,即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 2 检查功能,即检查用户发出的操作请求是否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3 违约反应:如果发现用户的操作请求使数据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则采取一定的动作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5 . RDBMS 在实现参照完整性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答RDBMs 在实现参照完整性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l 外码是否可以接受空值;2 册l 除被参照关系的元组时的考虑,这时系统可能采取的作法有三种:l 级联删除CASCADES ; 2 受限删除RESTRICTED ;3 置空值删除NULLIFIES ; 3 在参照关系中插入元组时的问题,这时系统可能采取的作法有:l 受限插入;2 递归插入;4 修改关系中主码的问题;一般是不能用UPDA TE 语句修改关系主码的;如果需要修改主码值,只能先删除该元组,然后再把具有新主码值的元组插入到关系中;如果允许修改主码,首先要保证主码的惟一性和非空,否则拒绝修改;然后要区分是参照关系还是被参照关系;6 .假设有下面两个关系模式: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职务,工资,部门号,其中职工号为主码;部门部门号,名称,经理名,电话,其中部门号为主码;用sQL 语言定义这两个关系模式,要求在模式中完成以下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定义:定义每个模式的主码;定义参照完整性;定义职工年龄不得超过60 岁;答CREATE TABLE DEPTDeptno NUMBER2,Deptname V ARCHAR10,Manager V ARCHAR10,PhoneNumber Char12CONSTRAINT PK_SC RIMARY KEYDeptno;CREATE TABLE EMPEmpno NUMBER4,Ename V ARCHAR10,Age NUMBER2,CONSTRAINT C1 CHECK Aage<=60,Job V ARCHAR9,Sal NUMBER7,2,Deptno NUMBER2,CONSTRAINT FK_DEPTNOFOREIGN KEYDeptnoREFFERENCES DEPTDeptno;7 .关系系统中,当操作违反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时,一般是如何分别进行处理的答:对于违反实体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的操作一般都采用拒绝执行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对于违反参照完整性的操作,并不都是简单地拒绝执行,有时要根据应用语义执行一些附加的操作,以保证数据库的正确性;第6章关系数据库理论1 .理解并给出下列术语的定义: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依赖、候选码、主码、外码、全码All 一key 、1 NF 、ZNF 、3NF 、BcNF 、多值依赖、4NF ;定义1:设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Y是属性集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即只要X上的属性值相等,Y上的值一定相等;术语和记号:X→Y,但Y不是X的子集,则称X→Y是非平凡的函数依赖;若不特别声明,总是讨论非平凡的函数依赖;X→Y,但Y是X的子集,则称X→Y是平凡的函数依赖;若X→Y,则X叫做决定因素Determinant;若X→Y,Y→X,则记作X←→Y;若Y不函数依赖于X,则记作X → Y;定义2:在RU中,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都有X’→ Y,则称Y对X完全函数依赖若X→Y,但Y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则称Y对X部分函数依赖定义3:若关系模式R的每一个分量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则关系模式R属于第一范式1NF; 定义4:若关系模式R∈1NF,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码,则关系模式R∈2NF ;即1NF消除了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则成为2NF;定义5:关系模式R<U,F> 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Z不是Y的子集使得X→Y,Y → X,Y → Z成立,则称R<U,F>∈3NF;定义6:关系模式R<U,F>∈1NF ;若X→Y且Y不是X的子集时,X必含有码,则R<U,F>∈BCNF;定义7:关系模式R<U,F>∈1NF,如果对于R的每个非平凡多值依赖X→→YY不是X的子集,Z=U-X-Y不为空,X都含有码,则称R<U,F>∈4NF;2.建立一个关于系、学生、班级、学会等诸信息的关系数据库;学生:学号、姓名、出生年月、系名、班号、宿舍区;班级:班号、专业名、系名、人数、入校年份;系:系名、系号、系办公地点、人数;学会:学会名、成立年份、办公地点、人数;语义如下:一个系有若干专业,每个专业每年只招一个班,每个班有若干学生;一个系的学生住在同一宿舍区;每个学生可参加若干学会,每个学会有若干学生;学生参加某学会有一个入会年份;请给出关系模式,写出每个关系模式的极小函数依赖集,指出是否存在传递函数依赖,对于函数依赖左部是多属性的情况讨论函数依赖是完全函数依赖,还是部分函数依赖;指出各关系模式的候选码、外部码,有没有全码存在解:1关系模式如下:学生:SSno,Sname,Sbirth,Dept,Class,Rno 班级:CClass,Pname,Dept,Cnum,Cyear 系:DDept,Dno,Office,Dnum学会:MMname,Myear,Maddr,Mnum2每个关系模式的最小函数依赖集如下:A、学生S Sno,Sname,Sbirth,Dept,Class,Rno 的最小函数依赖集如下:Sno→Sname,Sno→Sbirth,Sno→Class,Class→Dept,DEPT→Rno传递依赖如下:由于Sno→Dept,而Dept→Sno ,Dept→Rno宿舍区所以Sno与Rno之间存在着传递函数依赖;由于Class→Dept,Dept → Class,Dept→Rno所以Class与Rno之间存在着传递函数依赖;由于Sno→Class,Class→Sno,Class→Dept所以Sno与Dept之间存在着传递函数依赖;B、班级CClass,Pname,Dept,Cnum,Cyear的最小函数依赖集如下:Class→Pname,Class→Cnum,Class→Cyear,Pname→Dept.由于Class→Pname,Pname→Class,Pname→Dept所以C1ass与Dept之间存在着传递函数依赖;C、系DDept,Dno,Office,Dnum的最小函数依赖集如下:Dept→Dno,Dno→Dept,Dno→Office,Dno→Dnum根据上述函数依赖可知,Dept与Office,Dept与Dnum之间不存在传递依赖;D、学会MMname,Myear,Maddr,Mnum的最小函数依赖集如下:Mname→Myear,Mname→Maddr,Mname→Mnum该模式不存在传递依赖;3各关系模式的候选码、外部码,全码如下:A、学生S候选码:Sno;外部码:Dept、Class;无全码B、班级C候选码:Class;外部码:Dept;无全码C、系D候选码:Dept或Dno;无外部码;无全码D、学会M候选码:Mname;无外部码;无全码7.下面的结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对于错误的请给一个反例说明之;1任何一个二目关系是属于3NF;答:正确;因为关系模式中只有两个属性,所以无传递;2任何一个二目关系是属于BCNF.答:正确;按BCNF的定义,若X→Y,且Y不是X的子集时,每个决定因素都包含码,对于二目关系决定因素必然包含码;详细证明如下:任何二元关系模式必定是BCNF;证明:设R为一个二目关系RA1,A2,则属性A1和A2之间可能存在以下几种依赖关系:A、A1→A2,但A2→A1,则关系R的码为A1,决定因素都包含码,所以,R是BCNF;B、A1→A2,A2→A1,则关系R的码为A2,所以决定因素都包含码,R是BCNF;包含码;R是BCNF;C、R的码为A1,A2即A1 →A2,A2 →A1,决定因素都第七章数据库设计1.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答:这里只概要列出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六个阶段:l 需求分析; 2 概念结构设计; 3 逻辑结构设计; 4 数据库物理设计; 5 数据库实施;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这是一个完整的实际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不仅包括设计数据库本身,还包括数据库的实施、运行和维护;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往往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2 .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各个阶段上的设计描述;答:各阶段的设计要点如下:l 需求分析: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2 概念结构设计: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 的概念模型; 3 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 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 数据库物理设计: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 数据库实施:设计人员运用DBMS 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3 .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部分形成的数据库模式;答:数据库结构设计的不同阶段形成数据库的各级模式,即:l 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 产品的概念模式,在本篇中就是E 一R 图; 2 在逻辑设计阶段将 E 一R 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 娜,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3 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 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5 .什么是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试述其特点和设计策略;答:概念结构是信息世界的结构,即概念模型,其主要特点是:l 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 2 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设计成功的关键; 3 易于更改,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扩充; 4 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概念结构的设计策略通常有四种:l 自顶向下,即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然后逐步细化; 2 自底向上,即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将它们集成起来,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3 逐步扩张,首先定义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结构,然后向外扩充,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概念结构,直至总体概念结构;4 混合策略,即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用自顶向下策略设计一个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以它为骨架集成由自底向上策略中设计的各局部概念结构;7.学校中有若干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可由若干学生选修;请用 E 一R 图画出此学校的概念模型;答:。
数据库学习摘记——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
![数据库学习摘记——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https://img.taocdn.com/s3/m/1cdfa9e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e.png)
数据库学习摘记——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关系数据结构笛卡⼉积:给定⼀组集合D1,D2,…,Dn,这些集合可以相同, 定义D1,D2,…,Dn 的笛卡尔积为:D1×D2×…×Dn={(d1,d2,…,dn) | diÎDi,i=l,2,…,n},其中的每⼀个元素(d1,d2,…,dn)叫做⼀个n元组,元素中第i个值di叫做第i个分量。
关系:笛卡尔积D1×D2×…×Dn的任⼀个⼦集称为 D1,D2,…,Dn 上的⼀个关系。
关系是元组的集合,亦即实体的集合。
域:集合D1,D2,…,Dn是关系中元组的取值范围,称为关系的域。
关系中的每⼀列对应⼀个域,也称为关系的属性,不同的列可以有相同的域,列名对应域名,即属性名。
度:集合 D1,D2,…,Dn的n为关系的度。
候选键:能唯⼀地标识出⼀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
联合键:两个或两个以上属性组成的候选键。
全键:关系的全部属性构成关系的唯⼀候选键。
该关系称为全键关系(All-Key Relation)主键:在关系的多个候选键中选择的⼀个候选键,⽤它作为元组的唯⼀标⽰。
在⼀个关系中只能有⼀个主键。
外键:关系R中的⼀组属性A不是关系R的主键,但A是另⼀个关系S的主键,则属性组A就是关系R的外键。
关系模式:若U={A1, A2 …, An}为关系R的属性集,则关系模式简记为R(U)或R(A1, A2, …, An)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规则:关系中每个元组的主键属性对应的各个分量不能为空值。
参照完整性规则:设属性组A是关系R的外键且A⼜是关系S的主键,则对于R中的每⼀个元组在属性A上的值必须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键值。
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都是关系模型必须满⾜的完整性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由RDBMS⾃动⽀持。
⽤户定义的完整性:⽤户根据具体应⽤⽽对数据附加的约束条件。
关系代数中传统的集合运算关系R与S是相容的: 若关系R和S满⾜:R和S具有相同的度;R中的第i个属性和S中的第i个属性定义在同⼀个域上。
第2章(2)关系演算
![第2章(2)关系演算](https://img.taocdn.com/s3/m/944419d226fff705cc170a6c.png)
在ALPHA语言中,不允许修改关系的主码,例如不能 使用UPDATE语句修改教师表T中的教师号。 如果要修改主码,应该先使用删除操作删除该元组, 再插入一条具有新主码值的元组。
返回
12
(2)插入 插入操作使用PUT语句实现,具体操作分为以下两步: ①建立新元组:利用宿主语言在工作空间中建立新元组; ②写数据:使用PUT语句将元组写入到指定的关系中。 例2.24 在SC表中插入一条选课记录(S6,C1,85)。
TOTAL
MAX MIN COUNT
按列计算值的总和
求一列中的最大值 求一列中的最小值 按列值计算元组个数
返回
10
例2.21 求学号为S1学生的平均分。
GET W (AVG(SC.SCORE):S.SNO=’S1’
例2.22 求学校共有多少个系
GET W (COUNT(S.DEPT))
COUNT 函 数 自 动 消 去 重 复 行 , 可 计 算 字 段 “DEPT“不同值的数目。 2. 数据更新 更新操作包括修改、插入和删除。 (1)修改 修改操作使用UPDATE语句实现,具体操作分为以下 三步:
2.7 关系演算
关系演算是以数理逻辑中的谓词演算为基础的,通过 谓词形式来表示查询表达式。 根据谓词变元的不同,可将关系演算分为元组关系演 算和域关系演算。 2.7.1 元组关系演算语言 元组关系演算是以元组变量作为谓词变元的基本对象。 元组关系演算语言的典型代表是E.F.Codd提出的 ALPHA语言,这种语言虽然没有实际实现,但较有 名气,INGRES关系数据库上使用的QUEL语言,就 是在ALPHA语言的基础上研制的。 这里主要介绍ALPHA语言和QUEL语言 返回
返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5001 95001
πCno(K)={1,3} 95002 于是:πo(SC)÷K={95001}
95002
2
3
综合举例(续)
[例 8] 查询选修了2号课程的学生的学号。
πSno(σCno='2'(SC))
={ 95001,95002}
综合举例(续)
[例9] 查询至少选修了一门其直接先行课为 5号课 程的学生姓名。
运算对象:关系 运算结果:关系 运算符:四类
概述(续)
3. 涉及到的运算符
运算符 含义 运算符 含义
集 合 运 算 符
∪ ∩ ×
并 差 交 广义笛 卡尔积
比 较 运 算 符
> ≥ < ≤ = ≠
大于 大于等于 小于 小于等于 等于 不等于
概述(续)
3. 涉及到的运算符
运算符 含义 运算符 含义
专门的 关系 运算符
第二章 关系数据模型
2.3 关系代数 2.4 关系演算
2.3 关系代数
2.3.1 概述 2.3.2传统的集合运算 2.3.3专门的关系运算
2.3.1 概述
1. 2. 3. 4. 5. 关系代数 运算的三要素 涉及到的运算符 两类关系代数运算 表示记号
概述
1.关系代数 一种抽象的查询语言,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 达查询 2.关系代数运算的三个要素
王敏 张立 MA IS
3. 连接(Join)
1)连接也称为θ连接 2)连接运算的含义 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间满足一 定条件的元组
R
AθB
S = {t t r s
| tr R∧ts S∧tr[A]θts[B] }
A和B:分别为R和S上度数相等且可比的属性组
θ:比较运算符
连接运算从R和S的广义笛卡尔积R×S中选 取(R关系)在A属性组上的值与(S关系) 在B属性组上值满足比较关系的元组。
选择(续)
3) 选择运算是从行的角度进行的运算
σ
4) 举例
设有一个学生 - 课程数据库 ,包括学生关系 Student、课程关系Course和选修关系SC。
选择(续)
Student
学 号 Sno 95001 姓 名 Sname 李勇 性 别 Ssex 男 年 龄 Sage 20 所在系 Sdept CS
95002
95003 95004
刘晨
王敏 张立 (a)
女
女 男
19
18 19
IS
MA IS
例1
例3
例9
选择(续)
Course
课程号 Cno 课程名 Cname 先行课 Cpno 学分 Ccredit
1 2
3 4 5 6 7
数据库
5
4 2
4 3 4 2 4
数据处理
信息系统 操作系统 数据结构
5
1 6 7 6
R×S
2.3.3 专门的关系运算
1.
2.
3. 4.
选择 投影 连接 除
1. 选择(Selection)
1) 选择又称为限制(Restriction) 2) 选择运算符的含义
在关系R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诸元组 σF(R) = {t|tR∧F(t)= '真'} F:选择条件,是一个逻辑表达式,基本形式为: [( ] X1θY1 [ )] [φ [( ] X2θY2 [ )] ]… θ:比较运算符(>,≥,<,≤,=或<>) X1,Y1,X2,Y2:属性名、常量、简单函数;属性 名也可以用它的序号来代替; φ:逻辑运算符(∧或∨) [ ]:表示任选项 :取反运算符 …:表示上述格式可以重复下去
R∪S
S
A a1 a1 a1 a2
B b1 b2 b3 b2
C c1 c2 c2 c1
2. 交(Intersection)
R,S
具有相同的目n 相应的属性取自同一个域
R∩ S
仍为n目关系,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 R∩S = { t|t R∧t S } R∩S = R –(R-S)
交 (续)
数学
PASCAL语言
(b)
选择(续)
SC
学 号
Sno 95001 95001
课程号
Cno 1 2
成 绩
Grade 92 85
95001
95002 95002
3
2 3
(c)
88
90 80
选择(续)
[例1] 查询信息系(IS系)全体学生 σSdept = 'IS' (Student) 或 σ5 ='IS' (Student) 结果:
列:(n+m)列的元组的集合
元组的前n列是关系R的一个元组 后m列是关系S的一个元组
行:k1×k2个元组
R×S = {tr ts |tr R ∧ tsS }
广义笛卡尔积 (续)
A R a1 a1 a2 A S a1 a1 a2 B b1 b2 b2 B b2 b3 b2 C c1 c2 c1 C c2 c2 c1 A
A R a1 a1 a2 A a1 a1 a2 B b1 b2 b2 B b2 b3 b2 C c1 c2 c1 C c2 c2 c1
A a1 R∩S a2
B b2 b2
C c2 c1
S
3. 差(Difference)
R ,S
具有相同的目n 相应的属性取自同一个域
R-S
仍为n目关系,由属于R而不属于S的所有元组组 成
除(续)
2)除操作是同时从行和列角度进行运算
R
÷
S
3)举例[例6]
除(续)
A a1 a2
B
b1
b3 b4 b2 b6
C
c2
c7 c6 c3 c6
B
b1 b2 b2
C
c2 c1 c3
D d1 d1 d2
S
R
a3 a1 a4
R÷S
A a1
a2
a1
b2
b2
c3
c1Leabharlann 分析:在关系R中,A可以取四个值{a1,a2,a3,a4}
概述(续)
(3) tr ts
R为n元关系,S为m元关系。tr R,tsS, tr ts称为元组的连接。它是一个n + m列的元 组,前n个分量为R中的一个n元组,后m个分 量为S中的一个m元组。
概述(续)
4)象集Zx 给定一个关系 R ( X , Z ), X 和 Z 为属性组。当 t[X]=x时,x在R中的象集(Images Set)为: Zx={t[Z]|t R,t[X]=x} 它表示R中属性组X上值为x的诸元组在Z上分量的 集合。
连接(续)
自然连接(Natural join)
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 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 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 自然连接的含义: R和S具有相同的属性组B
R
S = { tr ts
| tr R∧ts S∧tr[B] = ts[B] }
连接(续)
4)一般的连接操作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
a1
a1 a1 a2
b1
b2 b2 b3
5
6 6 8
b3
b2 b3 b3
10
7 10 10
连接(续)
等值连接 R
A a1 a1 a2
S R.B=S.B
R.B b1 b2 b3 C 5 6 8 S.B b1 b2 b3 E 3 7 10
a2
b3
8
b3
2
连接(续)
自然连接 R
A
a1 a1 a2 a2
S
B
b1 b2 b3 b3
C
5 6 8 8
E
3 7 10 2
4. 除(Division)
1)给定关系R (X,Y) 和S (Y,Z),其中X,Y,Z为属性组。 R中的Y与S中的Y可以有不同的属性名,但必须出自相同 的域集。 R与S的除运算得到一个新的关系P(X),P是R中 满足下列条件的元组在X属性列上的投影:元组在X上分 量值x的象集Yx包含S在Y上投影的集合。 R÷S = {tr [X] | tr R∧Yx πY (S)} Yx:x在R中的象集,x = tr[X]
R÷S ={a1}
5.综合举例
以学生-课程数据库为例 [例7] 查询至少选修1号课程和3号课程的学生号码
首先建立一个临时关系K: Cno 1
然后求:
πo(SC)÷K
3
综合举例(续)
例 7(续)
πo(SC)
Sno 95001
Cno 1 2 3
95001象集{1,2,3} 95002象集{2,3}
a1的象集为 {(b1,c2),(b2,c3),(b2,c1)} a2的象集为 {(b3,c7),(b2,c3)} a3的象集为 {(b4,c6)} a4的象集为 {(b6,c6)}
S在(B,C)上的投影为
{(b1,c2),(b2,c1),(b2,c3) }
只有a1的象集包含了S在(B,C)属性组上的投影 所以
π
但投影之后不仅取消了原关系中的某些列,而且 还可能取消某些元组(避免重复行)
投影(续)
3) 举例 [例3] 查询学生的姓名和所在系
即求 Student 关系上学生姓名和所在系两个属 性上的投影 Sname Sdept πSname,Sdept(Student) CS 李勇 或 π2,5(Student) 结果: IS 刘晨
R -S = { t|tR∧tS }
差(续)
A a1 a1 a2 B b1 b2 b2 B b2 b3 b2 C c1 c2 c1 C c2 c2 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