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组教研活动学习材料2018.1

合集下载

政史地教研活动研讨主题(3篇)

政史地教研活动研讨主题(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史地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新时代背景下,政史地学科融合与创新教学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政史地学科的教学质量,本教研活动将围绕新时代背景下政史地学科融合与创新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讨主题1. 新时代背景下政史地学科融合的内涵与意义(1)内涵:新时代背景下政史地学科融合是指在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领域内,通过整合相关知识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实现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意义:政史地学科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学校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2. 新时代背景下政史地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1)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将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2)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包括图书、网络、多媒体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3. 新时代背景下政史地学科创新教学策略(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结合政史地学科特点,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政史地学科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政治和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三、研讨内容1. 政史地学科融合的案例分享: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在政史地学科融合方面的成功案例。

政史地教研活动小课题(3篇)

政史地教研活动小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三门学科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跨学科融合。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课题拟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的1. 探索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跨学科融合的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爱国主义情怀、历史责任感、地理环境意识等。

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 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

- 探讨核心素养的特点,如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等。

2.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析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如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

- 研究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设计原则,如目标一致性、内容互补性、方法多样性等。

3. 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案例- 收集整理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 结合实际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方案。

4. 跨学科融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研究跨学科融合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 探索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5.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分析教师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 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如培训、研讨、交流等。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相关文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案例分析法- 收集整理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中学政史地组教研活动(3篇)

中学政史地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教育对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中学政史地组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政史地组于近日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的1. 加强政史地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学经验的共享。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3. 深入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 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政史地组全体教师共同研讨了本学期将要教授的教材内容,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2. 课堂观摩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次活动安排了课堂观摩环节。

观摩了两位教师的示范课,分别是政治学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地理学科的《地球的圈层结构》。

观摩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针对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点评。

3. 经验交流在经验交流环节,政史地组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惑。

政治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历史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地理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与环境的关系。

4. 教育科研探讨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次活动还安排了教育科研探讨环节。

教师们就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探讨,教师们明确了教育科研的方向和重点,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政史地组教师们收获颇丰。

政史地教研活动资料

政史地教研活动资料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特举办政史地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教学理念的认识,强化课程意识。

2.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4. 提高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教师分组,每组由一位组长负责组织备课。

(2)组长带领组员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3)组员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教学建议,共同完善教学设计。

(4)组长汇总组员意见,形成最终的教学方案。

2. 教学观摩(1)邀请优秀教师在活动中进行公开课展示。

(2)观摩教师认真听、评课,提出改进意见。

(3)展示教师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改进。

3. 专题讲座(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

(2)教师积极参与讲座,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思考。

(3)讲座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心得体会。

4. 教学研讨(1)教师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

(2)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探讨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3)学校领导对研讨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指导意见。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1. 时间: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2. 地点:学校会议室五、活动组织1. 成立政史地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2. 设立教研活动记录员,负责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

3. 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担任活动顾问,为活动提供专业指导。

4. 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六、活动评价1. 教师对活动的满意度。

2. 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

3. 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2018学年第一学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8学年第一学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8学年第一学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本学期在学校教导处工作的指导下,在学校工作宗旨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及组员的积极配合下,政史地教研组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积极开展学科特色建设、云课堂教学等。

坚持“以创新求发展,向教研要质量”,现总结如下:1,教研活动认真、有序、有实效本学期的教研组活动内容,根据学校教导处及学校工作重点制订,每次教研活动有主题、有主讲人、有记录。

并且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反思。

本组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修改完善课件、做好日常教学的反思、加强沟通交流、加强互相听评课活动。

本组教研组教研氛围浓厚,在实践中互相学习,提供有效的经验,共同成长,体现了我们教研组的团结的精神,一直努力创新,与进俱进。

2.立足新教材、夯实学科特色建设本学期我组在预备年级部编教材的教学和实践上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究。

在教研活动中交流也十分的热情、高效。

大家结合教改畅所欲言,群策群力。

钻研部编教材,通过新课标学习、读书交流活动、互相听评课学习、培训学习、科研活动、网络研讨等,快速转换角色,提升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努力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能力。

在学科特色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和教学活动设计的环节,在作业批改、教学评价、教案撰写、教学反思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创新和调整。

总之,这学期是一个收获和有所突破的学期。

本学期,政治学科都分别通过小探究、小课题,开展自己的实践研究,有了一定的收获,并且在本学期进行了优秀作业的评比和通过小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家庭、社区资源更好的参与学习,获得更多的感悟。

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内教师积极研究交流,教师的教研意识和能力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3.教研活动重落实、边学习、边研究本学期教研组活动7次,做到了:有目标、有规划、循序渐进有序开展。

本组成员认真研读本学科的新课程标准,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念书籍,并上交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

政史地组教研活动材料(3篇)

政史地组教研活动材料(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政史地教研组于2023年X月X日开展了主题为“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实效”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深入学习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

2.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一)集体备课1. 备课主题:以“新课程背景下政史地学科教学策略”为主题,围绕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2. 备课流程:-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备课思路。

- 小组内教师共同讨论,对备课思路进行补充和完善。

- 形成统一的备课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

- 教师根据备课方案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

(二)教学研讨1. 研讨主题:以“如何提高政史地学科课堂教学实效”为主题,探讨以下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 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研讨流程:- 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教学经验。

- 小组内教师共同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 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经验交流1. 交流主题:以“政史地学科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为主题,分享教学经验和反思。

2. 交流流程:- 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 小组内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 教研组长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四、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2018学年上学期政史地组教研工作总结

2018学年上学期政史地组教研工作总结

2018学年上学期政史地组教研工作总结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随着期末考试、评卷的上场,又一次需要打点过去的时光。

回头望,再看看计划,比对一下教研活动记录,的确我们在教研中共长。

就像我们在计划中约定的一样,我们间周一次进行教研活动,一直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落实核心素养”,以主题式教研,听评课为主体思想,有活动有反思,有分享,做到集思广益,共同成长。

首先,我们结合新上岗教师需求,进行了师徒结对,明确备课组长,统一了教研活动方案和思想。

然后结合新上岗教师的愿望,分别由郭献明老师做了新学期课程纲要落实课分享,由宋亚娟老师按照“启智课堂模式”进行导学案模式背景下如何打造翻转课堂。

从备课上统一了以学生接受为本,目标,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课堂,在平实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重视表现性评价促进学习的方向。

接着倾听了郭良老师,宋巧珍老师,王飞飞老师,张宗婉老师新上岗教师汇报课的诊断课堂,大家主要从目标的拟定,课堂的组织管理,以及目标评价活动达成上进行评议,让新上岗教师明确了如何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力争打造高效课堂。

之后,结合创客理念的推广,以及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大讨论的学习,在郭芳副校长主导下我们研讨了教育的主导方向,如何在学科教学中突出学科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从而从知识到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多一些获得感和成就感,谋求个性化学习的张扬,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凝聚奠基性力量。

期中考试测评之后,我们从数据中分析,交流碰撞,一起探讨大班额下如何分层达标过关,提出了金字塔式管理递推落实思想,重视课堂反馈评价的及时性和鼓励性表扬。

“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从课堂情趣中爱上课堂。

同时,结合课堂达标活动,以及期末如何有效复习,我们分别以燕子老师和陈丽君老师为主导进行了分享,让每个人树立了全力以赴,时不我待思想,善待每一次教学课堂。

政史地教研组教研活动(3篇)

政史地教研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我校政史地教研组于2022年9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教学效果。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王教授作主题讲座。

王教授以“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2)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与要求(3)如何提高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教学效果(4)教师专业成长与团队协作2. 分组讨论讲座结束后,政史地教研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如何将新课程改革理念融入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教学中?(2)如何提高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如何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3. 优秀教学案例分享教研组邀请了三位优秀教师分享他们在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他们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2)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3)如何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视野?4. 总结与反思活动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

他强调,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要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四、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史地政组教研活动总结(3篇)

史地政组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史地政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校史地政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实践等方式,推动史地政学科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内容1. 教学研讨(1)教研组长带领组内教师共同学习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如课堂导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3)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如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评价等,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做法。

2. 教学观摩(1)组内教师互相观摩了对方的教学课堂,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针对观摩到的教学案例,教师们进行了点评和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

3. 教学实践(1)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制定了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实践。

(2)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们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4. 教学资源分享(1)教师们分享了各自收集到的优质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

(2)组内教师共同讨论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史地政学科的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2.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3. 教研氛围浓厚。

史地政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4. 教学资源丰富。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收集和分享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活动反思1. 教研活动形式有待创新。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尝试更多样化的形式,如线上线下结合、跨学科交流等,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初中政史地组教研(3篇)

初中政史地组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初中政史地组于近期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提升学科素养,促进教学创新”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政史地组全体教师针对本学期将要教授的教材内容进行了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 教学观摩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次活动安排了优秀教师的示范课。

观摩课上,教师们认真聆听、记录,对优秀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学习。

3. 经验交流观摩课后,进行了经验交流活动。

优秀教师在会上分享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其他教师也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4. 教学研讨针对当前初中政史地学科的教学现状,老师们围绕以下议题进行了研讨:(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3)如何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三、活动成果1. 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和经验交流,教师们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 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4. 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教师们在活动中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活动反思1. 教研活动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可以尝试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比赛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中学政史地组教研活动(3篇)

中学政史地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政史地组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政史地组于2021年10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期间,政史地组全体教师围绕教材内容,进行了多次集体备课。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针对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同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教师们还精心设计了课堂活动,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听课评课为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政史地组开展了听课评课活动。

活动期间,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认真记录课堂亮点和不足。

课后,各备课组组织教师进行评课,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通过评课,教师们发现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了参考。

3. 专题讲座活动期间,政史地组邀请了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讲座中,专家们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相关理论知识,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4.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政史地组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中,教师们就教材处理、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教学难题的有效途径。

三、活动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本次活动,政史地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2.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在活动期间,教师们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

3. 教师团队凝聚力增强。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活动,政史地组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得到了增强,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提升。

四、活动反思1. 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政史地教研组学科活动(3篇)

政史地教研组学科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综合化、多元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政史地教研组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政史地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政史地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学科活动。

现将活动总结如下:二、活动目标1. 提高政史地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加强政史地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提升学生对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与研讨(1)活动形式:邀请校内外优秀政史地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组织全体政史地教师观摩学习。

(2)活动内容:观摩课后,组织教师进行评课、研讨,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2. 教学技能培训(1)活动形式: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对政史地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

(2)活动内容: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 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1)活动形式: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2)活动内容:教师们积极参与,共同收集、整理、筛选各类教学资源,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4. 学科竞赛活动(1)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政史地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活动内容:竞赛包括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教研组内部分享与交流(1)活动形式: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

(2)活动内容:教师们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四、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2. 教学科间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3. 学生对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兴趣明显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4. 教研组内部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团队,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8-2019上学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8-2019上学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7-2018年度上学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组老师的一个学期又将结束了,回顾紧张忙碌的一学期,我们教研组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

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更有效的开展今后的教研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一、师德修养方面全组教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献身教育,认真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在提高教师政治素质上求突破。

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和质量观,以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提高依法执教水平,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志存高远,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通过思想政治学习,我们严格规范自己的师德修养,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组内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及文明公约的有关规定,政治思想及师德修养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我组是学校的大组,有政史地三个学科,分布的教学班面比较广,学科间的知识交叉性也比较多。

根据这一特点,教师们经常性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研究学生,研究问题,深入班级听课,- 1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老教师多出主意,年轻教师虚心好学,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学习热潮高涨,在教研中老师们做到了毫不保留,有问必答,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9-10月份,学校组织全校教研活动,全体老师都积极参与讲课,每人出一节组内公开课,胡景霞老师代表本组参加了校级公开课。

在所代班级比较多,调课比较困难的情况之下,各位老师都能不厌其烦的调课,按时参加教研活动。

在教研活动中都学到了很多的经验,课堂教学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每月的常规检查,老师们都能按时把自己的教案、听课记录及作业,及时的交回教务科,接受检查。

而且百分之百教案合格,超周备课,课后反思认真详实,作业批阅认真,纠错有针对性。

三、教研及业务理论方面本学期,我们政史地教研组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开展理论学习,领会新课改的思想内容,全面贯彻落实高效课堂构建活动.胡景霞老师在10月11号参加了四校联研活动,出了一节《气压带与风带》的展示课,并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政史地生组教研系列活动(3篇)

政史地生组教研系列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四门学科(以下简称“政史地生”)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政史地生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政史地生教研组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

各学科组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情,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能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2. 专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教师们开展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等方面。

通过讲座,教师们拓宽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3.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活动,选取优秀课例进行展示。

观摩课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分析优秀课例的优点和不足,以此为契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 研讨交流定期开展教研组内研讨交流活动,教师们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同时,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通过系列教研活动,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效果明显在教研活动的推动下,学生的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

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充分证明了教研活动的成果。

3. 团队凝聚力增强通过共同参与教研活动,教师们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更加紧密,团队凝聚力得到增强。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活动总结政史地生组教研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政历地教研活动(3篇)

学校政历地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政历地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国家意识、历史素养和地理知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政历地学科的教学质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日开展了政历地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各年级政历地教师根据本学期教学进度,共同研讨教学重难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2. 教学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年级教师针对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入研讨。

教师们结合教材内容,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3. 课堂观摩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次活动还安排了课堂观摩环节。

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展示优秀课例,其他教师现场观摩并进行分析、评价。

观摩课后,教师们就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学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教学反思课后,各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探讨如何将政历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等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2. 教学方法更加丰富。

教师们在活动中分享了多种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选择。

3.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4. 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本次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提高我校政历地学科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中政史地教研活动内容(3篇)

高中政史地教研活动内容(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高中政史地学科的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开展政史地教研活动,旨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4.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素养。

三、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政史地教学策略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明确教学方向,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高中政史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观摩(1)优秀教师示范课组织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让其他教师学习借鉴其教学经验和方法。

(2)同课异构选取相同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展示,比较分析教学效果,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3. 教学研讨(1)教学案例分析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2)教学设计研讨针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研讨,优化教学方案。

4. 教研组活动(1)集体备课组织教研组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2)教学反思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2.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3. 参加人员:全校高中政史地教师4. 活动形式:专题讲座、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研组活动等五、活动总结1. 教师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初中_政史地生_教研(3篇)

初中_政史地生_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以下简称政史地生)学科的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政史地生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各学科组根据学期教学计划,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集体备课。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结合教材、学情,共同探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力求使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富有实效。

2. 教学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学科组开展了教学观摩活动。

教师们通过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观摩课后,组织开展了热烈的评课活动,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改进意见。

3. 专题研讨针对政史地生学科特点,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

如:政治学科探讨了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历史学科研究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地理学科讨论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生物学科则关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4. 经验交流活动中,各学科组邀请优秀教师进行经验分享,介绍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做法和心得体会。

通过经验交流,教师们拓宽了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方法。

三、活动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2.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活动期间,各学科组教师认真备课、精心授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3. 团队凝聚力得到增强在活动中,教师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四、活动反思1.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外出学习等形式,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初中政史地教研(3篇)

初中政史地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政史地学科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政史地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政史地学科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明确政史地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探讨政史地学科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优化政史地学科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活动内容1. 新课程标准解读首先,教研组长带领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解读。

重点分析了课程目标的调整、课程内容的优化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通过解读,使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 政史地学科教学策略探讨接着,教师们就政史地学科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针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教师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具体包括:(1)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

(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开展社会调查等。

(3)注重学科交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将政史地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3. 教学设计优化教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和改进。

通过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师们学习了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具体包括:(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3)注重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教师经验交流教师们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交流。

通过分享经验,教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 教师们掌握了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学水平。

政史地教研组学习材料

政史地教研组学习材料

政史地教研组学习材料第一篇:政史地教研组学习材料营造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老师一定要有普遍的关注1.用微笑目光来流露你的关注。

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

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产生一种心灵感应,看老师在看着我呢!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教师关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

一定要找到欣赏、夸奖的理由,找到欣赏、夸奖的方向,找到欣赏、夸奖的那些“点”。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在一节课后有学生批评我不公平,原因是课堂上该生举了五次手要求发言,只获准了两次,而邻座的同学也举了五次手要求发言却获准三次。

可见,学生是多么地看重那不经意的允许呀!其实藏在背后的是学生的被认可感,是一种被承认的需要。

4.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

当一个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积极性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

什么叫中断定势?就是把他原来的思路打断,比如他说,我就是数学不好,你打断他这种固有的想法,告诉他,你数学进步很快,只要努力成绩会上去的。

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这时,课堂效率就会自然上去的。

二、从老师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创新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

如果一个人对某方面的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学习效率。

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

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其实从老师的角度看,可激趣的因素是很多的。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

政治历史地理教 研 记 录

政治历史地理教 研 记 录
教学是一个由外部的实在世界、内部的心理世界以及行为世界三个层面所构成的结构系统。外部世界指客观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以及物化了的精神活动产品,如教科书、教学软件等。内心世界指师生认知、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状态的过程。行为世界指课堂内讲述与聆听、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等具体可感知的师生活动方式与操作系统,它既离不开一定的教学设施、手段为载体,又集中反映出一定教学思想、内在素质,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比其它两个层面更直接。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研记录
时间
2017.09.0研地点
政史地组
记录人
xx
中心发言人
xx
参与教师
xx、xx、xx、xx、xx
教研专题
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综述》




学习的主要内容如下: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
的问题,这就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的教师到底应拥有什么样的有效教学理念,掌握哪些有效教学的策略,就显得格外的迫切与重要了。
关于有效教学理念的界定
关于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同仁的关注。其中“教学是艺术”的教学观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随着20世纪后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有人提出教学不仅是艺术,也是科学的观点。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史地组教研活动学习材料
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
到底该怎么样上一节课才算是优质课?公开课该怎么准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当前新课标的条件下,一节课的优劣,可以从一下三个层面加以判断。

一、理念层面
(一)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学习的程度。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

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创新。

一般来说,自学课学生是容易创新的,但不是每节自学课学生都能有创新。

2、合作学习的效度。

合作学习是指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

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生成。

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上的,有一个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

3、探究学习的深度。

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

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

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二)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依标施教。

“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

另外,在当前学业考试命题中,我们依据的也不可能是那套教科书。

所以,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不应是我们所关注的。

3、“两个基本点”之二,就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选择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综合,也可以是学教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等。

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而不是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过程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所谓实践性,就是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操作层面
(一)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

1、联系阅读。

“联系”即综合,或彼此接上关系,“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联系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

一节课是否优秀,我们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主动问答。

“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有学者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3、自主讨论。

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活动。

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

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自评互判。

自评是指自我评价,即以自己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反馈调节;互判即相互评价,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

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就会得到促进。

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关于这一点在其他年级的学生中是少见的。

(二)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1、引人入胜。

“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

“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

“引”是手段,“入”是目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

引人入胜指的就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2、精导妙引。

“精导”即精心指导。

“妙引”即巧妙引领。

精导妙引就是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

其目的是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教学高潮。

3、结尾无穷。

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

如果说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社会之面,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所以,一节课不仅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而且还应有一个回味无穷的结尾。

三、策略层面
(一)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

一节好课,除了开头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间要有高潮,不一定要“高潮迭起”,但至少要有一个“高潮”。

所谓高潮,就是一节课中最兴旺发达的阶段(亮点),或矛盾冲突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冲突点)。

教师精导妙引,用艺术性的手法掀起教学的高潮,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具体说,教师掀起的教学高潮,有强烈的激励功能、鲜明的愉悦功能、很强的促学功能和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

所以,在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指导、巧妙引领,努力掀起教学高潮。

在制造高潮的过程中,切忌“信马由缰”,随意拖堂。

该“出手”(开头)时就出手,该“收手”(结尾)时就收手,努力做到“收发自如”。

(二)能否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淋漓尽致。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不同的人特点不同。

一节课成功与否,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扬长避短,按照自己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

别人可能会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有的甚至是专家成功的法宝。

但对此决不能“照搬”。

说实话,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只要扬长避短,发挥出挥出自己的优势,终有一天会达到“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之境界的!
(三)能否做到出奇制胜。

优质课展评,是高水平的较量。

在高手如云、强手如林的情况下,要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气势,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当然,也不能有勇无谋,在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的,其中一条重要的“战术”,就是“出奇制胜”就是要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露一手”,以收“豁然开朗”或“拍案叫绝”之效!
一般来说,“出奇制胜”的“战术”往往是没有“套路”或“把式”的,因为“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平淡见真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