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对抗chapter7

合集下载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雷达对抗实验报告一、引言雷达技术是现代军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具有远距离、高精度、快速反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导航、目标跟踪等领域。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雷达对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本实验旨在探究雷达对抗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对雷达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2. 掌握常用的雷达对抗技术;3. 分析雷达对抗技术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研究雷达系统的原理和结构;2. 设计并搭建仿真实验平台;3. 使用干扰源和干扰手段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4. 分析干扰前后雷达系统的性能差异。

四、实验过程1. 研究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雷达系统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和信号处理器组成。

发射机产生脉冲信号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信号经目标反射后由天线接收并送入接收机,接收机对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最终通过信号处理器得到目标信息。

2. 设计并搭建仿真实验平台根据实验需求,我们搭建了一个基于软件的雷达仿真系统。

该系统包括一个模拟雷达系统和一个干扰源。

模拟雷达系统能够模拟真实雷达的工作过程,干扰源则用于产生各种干扰信号。

3. 使用干扰源和干扰手段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我们使用了多种干扰手段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包括噪声干扰、频率偏移干扰、多普勒频移干扰等。

通过改变干扰源的参数,我们模拟了不同程度的干扰情况。

4. 分析干扰前后雷达系统的性能差异我们记录了干扰前后雷达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目标探测率、定位精度等。

通过对比数据,我们得出了干扰对雷达系统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观察到,在干扰源干扰下,雷达系统的目标探测率明显下降,定位精度也受到影响。

特别是在强噪声干扰下,雷达系统几乎无法正常工作。

而频率偏移干扰和多普勒频移干扰对雷达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六、结论雷达对抗技术对雷达系统的影响十分显著。

在实验中,我们验证了噪声干扰对雷达系统的破坏性,同时也发现了其他干扰手段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雷达对抗原理 习题答案

雷达对抗原理 习题答案
(λτ ) n −λτ e n = 0,1,...... n! 试证明该流在单位时间内到达的平均脉冲数为 λ 。 Pn (τ ) =
有源
Ex1-4 解: τ 时间内到达的脉冲数为: ∑ nPn (τ )
n= 0 ∞
λ=
n= 0
∑ nPn (τ ) ∑ n
τ =
n =1∞∞( Nhomakorabeaτ ) e n! τ
n
− λτ
重复周期/ms 2 0.8 3 1.2 0.9 3.5
λ = ∑ fri
i =0 N −1
脉冲宽度/ µ s 1.2 1 40 15 3 64
没有特殊说明认为: Pi = 1
7.若将没有雷达信号存在的时间称为寂静时间,该时间的出现概率为寂静概率 Pq ,试求题 六所给信号环境的寂静概率 Pq ;若将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雷达信号的时间称为交叠时 间,该时间的出现概率为交叠概率 Pc ,试求题六所给信号环境的交叠概率 Pc 。 (提示:任意 时间可分为寂静时间、非交叠时间和交叠时间,三者互斥。 ) ex1-7 解:
分辨率=?r, 要使最高测角分辨率,取 ?r 最小值 12.96 o 。 2.某雷达侦察设备采用全向振幅单脉冲---相邻比幅法测向,天线方向图为高斯函数。试求: (1)由电压失衡、波束宽度误差和波束安装误差所引起的三项系统测向误差是否与信号的 到达方向有关,为什么? (2)对于一个六天线系统,波束交点损耗为 3dB,如果上述三项误差分别为:2dB、7 ° ,1.5° , 试分析系统总的测向误差在哪个方向最小?在哪个方向最大?其误差值分别为多少? (3)在上述同样条件下,如果采用四天线,波束交点损耗仍为 3dB,则最小、最大系统误 差方向有什么变化?误差数值又为多少? Ex3-2 解: (1) dϕ =

雷达原理习题及解答

雷达原理习题及解答

雷达原理习题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对抗技术系《雷达原理教研组》2007.9第一章1-1.已知脉冲雷达中心频率f 0=10000MHz ,回波信号 相对发射信号的延迟时间为500μs ,回波信号的 频率为10000.03MHz ,目标运动方向与目标所在 方向的夹角60︒,如图1-1所示,求此时目标距离R 、径向速度V r 与线速度V 。

解:波长m f c 03.0101031080=⨯==λ,多卜勒频率KHz MHz f d 3003.01000003.10000==-= 径向速度s m f V d r /450103015.024=⨯⨯==λ,线速度s m V V r/90060cos =︒=目标距离km t c R r 752105103248=⨯⨯⨯==-1-2.已知某雷达对σ=5m 2的大型歼击机最大探测距离为100Km ,a ) 如果该机采用隐身技术,使σ减小到0.1m 2,此时的最大探测距离为多少?b ) 在a )条件下,如果雷达仍然要保持100Km 最大探测距离,并将发射功率提高到10倍,则接收机灵敏度还将提高到多少?解:根据雷达方程,作用距离与目标RCS 的4次方根成正比,因此: a ) 此时的最大探测距离为km km R 6.3751.01004max =⨯= b ) 根据雷达方程,作用距离的4次方与目标RCS 、发射功率成正比,与灵敏度成反比,故当RCS 减小到50倍,发射功率提高到10倍,还需要将灵敏度提高到5倍(数值减小),才能达到相同的作用距离。

1-3. 画出p5图1.5中同步器、调制器、发射机功放、接收机高放和混频、中放输出信号的基解: 同步器调制器中放输出第二章2-1. 某雷达发射机峰值功率为800KW ,矩形脉冲宽度为3μs ,脉冲重复频率为1000Hz ,求该发射机的平均发射功率和工作比 解:平均发射功率368001031010002400() 2.4av tt r rP p P f W kW T ττ-===⨯⨯⨯⨯==工作比631010000.003r rD f T ττ-==⨯=⨯⨯=2-2. 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选用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在什么情况下选用单级振荡式发射机?答:单级振荡式发射机简单、经济、效率高,相对体积重量小,使用方便,适用于对脉冲波形、频率精度和稳定度、射频信号相位调制要求不严格的非相参雷达系统;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具有很高的脉冲波形和频率、相位稳定度,能够适用于对波形、频率、相位有复杂调制,且有很高的稳定性要求的雷达系统。

大学_《雷达对抗原理》(赵国庆著)课后答案免费下载_1

大学_《雷达对抗原理》(赵国庆著)课后答案免费下载_1

《雷达对抗原理》(赵国庆著)课后答案免费下载《雷达对抗原理》(赵国庆著)内容提要第1章雷达对抗概述1.1 雷达对抗的基本概念及含义1.1.1 雷达对抗的含义及重要性1.1.2 雷达对抗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特点1.1.3 雷达对抗与电子战1.2 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1.2.1 现代雷达对抗信号环境的特点1.2.2 信号环境在雷达对抗设备中的描述和参数1.3 雷达侦察概述1.3.1 雷达侦察的任务与分类1.3.2 雷达侦察的技术特点1.3.3 雷达侦察设备的基本组成1.4 雷达干扰概述1.4.1 雷达干扰技术的分类1.4.2 雷达干扰设备的基本组成习题一参考文献第2章雷达信号频率的测量2.1 概述2.1.1 雷达信号频率测量的重要性2.1.2 测频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2.1.3 现代测频技术分类2.2 频率搜索接收机2.2.1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2.2.2 射频调谐晶体视频接收机2.2.3 频率搜索形式2.2.4 频率搜索速度的选择2.3 比相法瞬时测频接收机2.3.1 微波鉴相器2.3.2 极性量化器的基本工原理2.3.3 多路鉴相器的并行运用2.3.4 对同时到达信号的分析与检测2.3.5 测频误差分析2.3.6 比相法瞬时测频接收机的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 2.4 信道化接收机2.4.1 基本工作原理2.4.2 信道化接收机存在的问题2.4.3 信道化接收机的特点和应用 2.5 压缩接收机2.5.1 Chirp变换原理2.5.2 表声波压缩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2.5.3 压缩接收机的参数2.6 声光接收机2.6.1 声光调制器2.6.2 空域傅立叶变换原理2.6.3 声光接收机的工作原理2.6.4 声光接收机的主要特点习题二参考文献 ?第3章雷达的方向测量和定位3.1 概述3.1.1 测向的目的3.1.2 测向的方法3.1.3 测向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3.2 振幅法测向3.2.1 波束搜索法测向技术3.2.2 全向振幅单脉冲测向技术3.2.3 多波束测向技术3.3 相位法测向3.3.1 数字式相位干涉仪测向技术3.3.2 线性相位多模圆阵测向技术3.4 对雷达的定位3.4.1 单点定位3.4.2 多点定位习题三参考文献 ?第4章雷达侦察的信号处理4.1 概述4.1.1 信号处理的任务和主要技术要求 4.1.2 信号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 4.2 对雷达信号时域参数的'测量4.2.1 tTOA的测量4.2.2 PW的测量4.2.3?AP的测量4.3 雷达侦察信号的预处理4.3.1 对已知雷达信号的预处理4.3.2 对未知信号的预处理4.4 对雷达信号的主处理4.4.1 对已知雷达信号的主处理4.4.2 对未知雷达信号的主处理4.5 数字接收机和数字信号处理4.5.1 数字接收机4.5.2 数字测频4.5.3 数字测向4.5.4 信号脉内调制的分析习题四参考文献 ?第5章雷达侦察作用距离与截获概率5.1 侦察系统的灵敏度5.1.1 切线信号灵敏度PTSS和工作灵敏度POPS的定义 5.1.2 切线信号灵敏度PTSS的分析计算5.1.3 工作灵敏度的换算5.2 侦察作用距离5.2.1 简化侦察方程5.2.2 修正侦察方程5.2.3 侦察的直视距离5.2.4 侦察作用距离Rr对雷达作用距离Ra的优势 5.2.5 对雷达旁瓣信号的侦察5.3 侦察截获概率与截获时间5.3.1 前端的截获概率和截获时间5.3.2 系统截获概率和截获时间习题五参考文献第6章遮盖性干扰6.1 概述6.1.1 遮盖性干扰的作用和分类6.1.2 遮盖性干扰的效果度量6.1.3 最佳遮盖干扰波形6.2 射频噪声干扰6.2.1 射频噪声干扰对雷达接收机的作用6.2.2 射频噪声干扰对信号检测的影响6.3 噪声调幅干扰6.3.1 噪声调幅干扰的统计特性6.3.2 噪声调幅干扰对雷达接收机的作用 6.3.3 噪声调幅干扰对信号检测的影响 6.4 噪声调频干扰6.4.1 噪声调频干扰的统计特性6.4.2 噪声调频干扰对雷达接收机的作用 6.4.3 噪声调频干扰对信号检测的影响 6.5 噪声调相干扰6.5.1 噪声调相干扰的统计特性6.5.2 影响噪声调相干扰信号效果的因素 6.6 脉冲干扰习题六参考文献第7章欺骗性干扰7.1 概述7.1.1 欺骗性干扰的作用7.1.2 欺骗性干扰的分类7.1.3 欺骗性干扰的效果度量7.2 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7.2.1 雷达对目标距离信息的检测和跟踪7.2.2 对脉冲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7.2.3 对连续波调频测距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7.3 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7.3.1 雷达对目标角度信息的检测和跟踪7.3.2 对圆锥扫描角度跟踪系统的干扰7.3.3 对线性扫描角度跟踪系统的干扰7.3.4 对单脉冲角度跟踪系统的干扰7.4 对雷达速度信息的欺骗7.4.1 雷达对目标速度信息的检测和跟踪7.4.2 对测速跟踪系统的干扰7.5 对跟踪雷达AGC电路的干扰7.5.1 跟踪雷达AGC电路7.5.2 对AGC控制系统的干扰习题七参考文献第8章干扰机构成及干扰能量计算8.1 干扰机的基本组成和主要性能要求8.1.1 干扰机的基本组成8.1.2 干扰机的主要性能要求8.2 干扰机的有效干扰空间8.2.1 干扰方程8.2.2 干扰机的时间计算8.3 干扰机的收发隔离和效果监视8.3.1 收发隔离8.3.2 效果监视8.4 射频信号存储技术8.4.1 模拟储频技术(ARFM)8.4.2 数字储频技术(DRFM)8.5 载频移频技术8.5.1 由行波管移相放大器构成的载频移频电路 8.5.2 由固态移相器构成的载频移频电路习题八参考文献第9章对雷达的无源对抗技术9.1 箔条干扰9.1.1 箔条干扰的一般特性9.1.2 箔条的有效反射面积9.1.3 箔条的频率响应9.1.4 箔条干扰的极化特性9.1.5 箔条回波信号的频谱9.1.6 箔条的战术应用9.2 反射器9.2.1 角反射器9.2.2 龙伯透镜反射器9.3 假目标和雷达诱饵9.3.1 带有发动机的假目标9.3.2 火箭式雷达诱饵9.3.3 投掷式雷达诱饵9.3.4 拖曳式雷达诱饵9.4 隐身技术习题九参考文献《雷达对抗原理》(赵国庆著)目录该书系统介绍了雷达对抗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组成,应用的主要技术等。

雷达对抗原理赵国庆

雷达对抗原理赵国庆

全方向比幅法(NABD)
■ 对称天线函数F(θ)可展开傅氏级数:
用权值cos(iθS),sin(iθS),i=0,…,N-1,对各天
出信号取加权和:
简化后得:
■ 当天线数量较大时,天线函数的高次展开系数很小 再次简化后:
■ 利用C(θ),S(θ)可无模糊地进行全方位测

(a) 高斯、半余弦两
测向技术
测频方法
频域顺序取样 频域取样
频域同时取样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 射频调谐晶体视放接收机 多波道晶体视放接收机 信道化接收机
频率—相位变化 比相法瞬时接收机(瞬时测频接收机)
频域变换
频率—时间变化 频率—空间变化
压缩接收机 声光接收机
频率—幅度变化 多波段比幅接收机
测向方法
空域顺序取样 空域取样
搜索速度
■ 慢速可靠搜索
1、在雷达天线扫描一周的时间内,侦察天线只扫描一个 波束宽度。 2、在雷达天线指向侦察天线的时间内,至少接收到Z个 连续的雷达发射脉冲。
■ 快速可靠搜索
1、在雷达天线扫描一个波束宽度时间内,侦察天线至少 扫描一周。 2、在侦察天线指向雷达的时间内,至少接收到Z个连续 的雷达发射脉冲。
的设计和调整,使j输出口的天线振幅方向图函数Fj(θ
) 近似为
从而使N个输出口具有N个不同的波束指向

相位法测向
■ 测角范围——短基线 ■ 测角精度——长基线 ■ 解决的方法:多基线相位干涉仪
图3―11 一维三基线相位干涉仪测向的原理
■ 四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各信道接收机(混频、 中放、限幅器),送给三路鉴相器。其中“0”信 道为鉴相基准。三路鉴相器的6路输出信号分 别为
种天线方向图函数 (b) 6元高斯天线比 幅测向的误差曲线 (c) 6元半余弦天线 比幅测向误差曲线

雷达对抗原理

雷达对抗原理

雷达对抗原理
雷达对抗是指敌我双方在雷达战中采取各种技术手段,以减弱或抵消对方雷达的探测、跟踪和导引能力,从而保护自己的飞机、舰船和地面目标免受敌方雷达的侦察和攻击。

雷达对抗是现代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和执行任务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雷达对抗的原理主要包括干扰、反制和隐身三种手段。

首先,干扰是指通过发射特定频率和功率的电磁波,干扰敌方雷达的正常工作,使其无法准确探测目标或者产生虚假目标,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干扰手段包括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有源干扰是指主动发射干扰信号,而无源干扰则是利用天线、反射体等 passiv e 的手段来改变雷达接收到的信号。

其次,反制是指采取针对敌方雷达的具体特点和工作原理,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削弱或抵消其探测和跟踪能力。

反制手段包括频率捷变、波形捷变、抗干扰接收机等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削弱敌方雷达的性能,使其无法准确探测到我方目标。

最后,隐身技术是指通过减小目标的雷达截面积,使其对雷达波的反射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使敌方雷达无法准确探测到目标。

隐身技术包括减小目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采用吸波材料、优化目标的外形等手段,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小目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从而提高目标的隐身性能。

总的来说,雷达对抗原理是通过干扰、反制和隐身等手段,削弱或抵消敌方雷达的探测和跟踪能力,从而保护自身目标免受雷达的侦察和攻击。

在现代战争中,雷达对抗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军事技术领域,对于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和执行任务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雷达对抗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成为战场上的一项重要利器。

雷达对抗侦察原理

雷达对抗侦察原理

雷达对抗侦察原理宝子,今天咱们来唠唠雷达对抗侦察这个超酷的事儿。

你知道雷达吧?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眼睛,它能发射出电波,然后这个电波碰到东西就会反射回来,这样就能知道有没有飞机呀、舰艇呀这些目标了。

那雷达对抗侦察呢,就像是一个小机灵鬼,专门去探这个雷达的虚实。

从最基本的说起哈。

雷达工作的时候会发出特定频率的电波,这电波就像雷达的小信号旗一样,是有它自己的特色的。

雷达对抗侦察设备就像一个敏锐的小耳朵,到处听着这些电波信号。

它能在很复杂的电磁环境里,把那些雷达发出的电波信号给揪出来。

比如说在空中呀,有好多好多的电磁信号在飞来飞去,就像一群小蜜蜂一样嗡嗡嗡的。

但是这个侦察设备就像是能识别出特定小蜜蜂的那种超能力者,专门找到雷达发射出来的那只“小蜜蜂”。

再讲讲这个侦察设备怎么识别雷达的方位呢。

当它接收到雷达的电波信号的时候,其实就像是听到了从某个方向传来的小暗号。

它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算法和技术,就像解开密码一样,算出这个雷达大概在哪个方向。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很吵闹的房间里,虽然有很多声音,但是你能听出来从左边角落传来的那个特别的声音是你朋友发出来的一样。

还有哦,侦察雷达的类型也是个很有趣的事儿。

不同的雷达就像不同性格的小伙伴。

有的雷达是那种很“高调”的,发射的电波功率很大,信号特征也很明显。

那对于侦察设备来说,就像看到一个穿着很鲜艳衣服的小伙伴在人群里,一下子就能发现。

而有的雷达呢,就比较“低调”,它的信号可能很微弱,还会做一些伪装,就像一个擅长隐藏自己的小忍者。

但是侦察设备也不会被轻易骗到,它会用更高级的技术,像什么高灵敏度的接收装置呀,还有超级复杂的信号分析技术,去发现这个“小忍者”雷达的真实身份。

雷达对抗侦察还有个很重要的事儿就是分析雷达的工作模式。

你想啊,雷达有时候可能是在搜索目标,就像拿着手电筒在黑暗里到处照,看哪里有东西。

有时候呢,它可能是在跟踪已经发现的目标,就像紧紧盯着一个小猎物一样。

侦察设备通过分析接收到的电波信号的一些变化,就能猜出这个雷达现在是在搜索还是在跟踪。

雷达对抗知识点

雷达对抗知识点
17.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方框图
接收天线——低噪放—fs—微波预选器——混频器—fi—中放——包络检波——视放—Et(——信号处理机)—门限检测——信号处理机——调谐本振—(fRt—微波预选器)—(fLt—混频器)
18.雷达侦察系统侧向定位的主要作用(侧向定位的作用):信号分选和识别,引导干扰方向,引导武器系统攻击,提供告警信息,提供辐射源、方向和位置情报
33.
对起边性干扰的分类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根据假目标TF与真目标T在V中的参数信息的差别分类产生六种干扰:
1:距离欺骗干扰
RF不等于R,AF≈A,贝塔F≈贝塔,FDF≈FD,SIF>SI
RF、AF/贝塔F、FDF、SIF分别为假目标的距离、方位、仰角、多普勒频率和信号功率。
距离欺骗是指假目标的距离不同与真目标,能量往往大于真目标,而其余参数则近似等于真目标参数。
26.在雷达侦察机中采用的灵敏度主要有切线灵敏度P(TSS)、工作灵敏度P(OPS)和检测灵敏度P(DS)
27.P(OPS)的分析计算
P(OPS)=P(TSS)+3dB 平方率检波/+6dB 线性检波)
28.按照干扰信号中心频率f(j)、谱宽Δfj相对于雷达接收机中心频率fs、带宽Δfr的关系,遮盖性干扰可以分为瞄准式干扰(一般满足f(j)≈fs,Δfj=(2-5)Δfr)、阻塞式干扰(一般满足Δfj>5Δfr, fs∈[fj-Δfj/2,fj+Δfj/2])和扫频式干扰(一般满足Δfj=(2~5)Δfr, fs=fj(t),t∈[0,T])。29.最佳遮盖干扰波形
射频对抗的频率范围为3MHz-300GHz,是雷达、通信、导航、敌我识别、无线电引信等微博电子设备工作的主要频段

雷达对抗原理

雷达对抗原理

雷达对抗原理
雷达对抗原理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技术来干扰和破坏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

雷达系统通常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其反射回来的波来探测目标。

雷达对抗旨在干扰或伪装这些信号,以误导雷达系统,使其无法准确探测目标或误判目标位置。

雷达对抗的方法主要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

主动对抗是指主动发射电磁波来伪装或干扰雷达系统。

其中一种主动对抗的方法是发射干扰信号,这些信号可以覆盖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使雷达系统无法正确识别目标。

另一种主动对抗的方法是发射干扰噪声,这些噪声可以混淆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使其难以分辨目标和干扰源。

被动对抗是指通过反射、散射或吸收电磁波来干扰雷达系统。

一种常见的被动对抗方法是利用反射面或干扰源使电磁波发生漫反射或散射,产生虚假目标,使雷达系统产生误差。

这种方法常用于隐身技术中,通过特殊的材料或结构设计,使目标对雷达波的反射尽可能减小,降低被雷达发现的概率。

此外,雷达对抗还可以利用电子对抗技术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

电子对抗包括电子干扰、假目标产生、波形分析等手段,通过改变雷达波的频率、幅度、相位等参数,使其无法正确工作或受到误导。

总之,雷达对抗原理是通过多种手段和技术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和破坏,使其无法正常工作或误判目标信息。

这不仅对雷达
系统的使用者造成困扰,也对雷达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习题答案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习题答案

第一章1、雷达的基本概念:雷达概念(Radar),雷达的任务是什么,从雷达回波中可以提取目标的哪些有用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些信息答: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电磁波和接收回波,对目标进行探测和测定目标信息的设备。

任务:早期任务为测距和探测,现代任务为获取距离、角度、速度、形状、表面信息特性等。

回波的有用信息:距离、空间角度、目标位置变化、目标尺寸形状、目标形状对称性、表面粗糙度及介电特性。

获取方式:由雷达发射机发射电磁波,再通过接收机接收回波,提取有用信息。

2、目标距离的测量:测量原理、距离测量分辨率、最大不模糊距离 答:原理:R=Ctr/2距离分辨力:指同一方向上两个目标间最小可区别的距离 Rmax=…3、目标角度的测量:方位分辨率取决于哪些因素答:雷达性能和调整情况的好坏、目标的性质、传播条件、数据录取的性能 4、雷达的基本组成:哪几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答:天线:辐射能量和接收回波发射机:产生辐射所需强度的脉冲功率 接收机:把微弱的回波信号放大回收信号处理机:消除不需要的信号及干扰,而通过加强由目标产生的回波信号 终端设备:显示雷达接收机输出的原始视频,以及处理过的信息 习题:1-1. 已知脉冲雷达中心频率f0=3000MHz ,回波信号相对发射信号的延迟时间为1000μs ,回波信号的频率为3000.01 MHz ,目标运动方向与目标所在方向的夹角60°,求目标距离、径向速度与线速度。

685100010310 1.510()15022cR m kmτ-⨯⨯⨯===⨯=m 1.010310398=⨯⨯=λKHzMHz f d 10300001.3000=-=s m f V d r /5001021.024=⨯==λsm V /100060cos 500=︒=波长:目标距离:1-2.已知某雷达对σ=5m2 的大型歼击机最大探测距离为100Km,1-3.a)如果该机采用隐身技术,使σ减小到0.1m2,此时的最大探测距离为多少?1-4.b)在a)条件下,如果雷达仍然要保持100Km 最大探测距离,并将发射功率提高到10 倍,则接收机灵敏度还将提高到多少?1-5.KmKmR6.3751.010041max=⎪⎭⎫⎝⎛⨯=dBkSkSii72.051,511.010minmin-===∴⨯=⨯b)a)第二章:1、雷达发射机的任务答:产生大功率特定调制的射频信号2、雷达发射机的主要质量指标答:工作频率和瞬时带宽、输出功率、信号形式和脉冲波形、信号的稳定度和频谱纯度、发射机的效率3、雷达发射机的分类单级震荡式、主振放大式4、单级震荡式和主振放大式发射机产生信号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答:单级震荡式原理:大功率电磁震荡产生与调制同时完成,以大功率射频振荡器做末级优点:结构简单、经济、轻便、高效缺点:频率稳定性差,难以形成复杂波形,相继射频脉冲不相参主振放大式原理:先产生小功率震荡,再分多级进行调制放大,大功率射频功率放大器做末级优点:频率稳定度高,产生相参信号,适用于频率捷变雷达,可形成复杂调制波形缺点: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笨重是非题:1、雷达发射机产生的射频脉冲功率大,频率非常高。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指导书NEW4(学生)2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指导书NEW4(学生)2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指导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信息对抗系目录实验一基于FPGA 的mif 文件创建与使用 (3)实验二嵌入式逻辑分析仪SignalTap Ⅱ使用 (9)实验三基于FPGA产生M序列 (22)实验四基于FPGA产生高斯白噪声 (26)实验五基于FPGA滤波器设计 (30)实验六卡尔曼滤波器的仿真实现 (36)实验七压缩接收机仿真 (46)实验八 AD_DA实验 (51)附录一 (58)附录二 (59)实验一基于FPGA 的mif 文件创建与使用一、实验目的1. 了解mif文件的用途;2. 掌握mif文件的创建方法;3.掌握mif文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 PC机;2. GN0204信号处理开发板。

三、实验内容1. mif文件的创建;2. mif文件的使用;3. mif文件的修改;4. 基于FPGA的ROM的实现;四、实验要求按照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原理mif 文件的创建与使用是在基于FPGA 的系统设计中引入ROM的关键环节。

对mif 文件的创建与使用进行实验, 给出两种可行性方法, 并引入实例在QUARTUSⅡ环境下做详细的仿真验证。

在一些需要特殊运算的应用电路中, 只读存储器ROM是关键元件, 设计人员通常利用ROM创建各种查找表, 从而简化电路设计, 提高电路的处理速度和稳定性。

FPGA 是基于SRAM的可编程器件, 掉电后FPGA 上的配置信息将全部丢失, 所以由FPGA 构造的数字系统在每次上电后要依赖于外部存储器来主动配置或在线被动配置。

真正意义上的ROM应具有掉电后信息不丢失的特性, 因此利用FPGA 实现的ROM只能认为器件处于用户状态时具备ROM功能。

使用时不必要刻意划分, 而ROM单元的初始化则是设计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实验讨论FPGA 的ROM初始化问题, 详细介绍mif 文件的创建与使用。

六、实验步骤:1、 mif 文件的格式及创建1.1 mif 文件格式mif 文件是在编译和仿真过程中作为存储器(ROM或RAM) 初始化输入的文件, 即memory initialization 文件格式为:WIDTH=14; %存储器的宽度%DEPTH=1024; %存储器的深度%ADDRESS_RADIX=UNS; %内容中的地址基,此为十进制,HEX为十六进制% DATA_RADIX=DEC; %数据基,此为十进制,HEX为十六进制%- - 地址的指定值为单个地址或范围CONTENT BEGIN %表明内容开始%% 地址:数据%END; % 结尾标志 %1.2 mif 文件创建mif 文件的创建很简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QUARTUSⅡ环境下,新建文件,选文本输入,保存为mif 文件。

雷达战对抗概论

雷达战对抗概论

雷达对抗概论雷达对抗是指采用专门的电子设备和器材对敌方雷达进行侦察和干扰的电子对抗技术。

雷达对抗包括雷达侦察和雷达干扰。

其目的是获取敌方雷达的战术和技术情报,采取相应的措施,阻碍雷达的正常工作,减低雷达的工作效能。

雷达对抗的基本原理是雷达辐射电磁信号,是实施雷达侦察的前提。

通常,雷达的类型、工作体制和基本性能由其特征参数表示,如载波频率、发射功率、调制类型、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天线方向图、天线扫描类型、极化形式和频谱宽度等。

在这些参数中,有些只能间接测量计算,如发射功率、调制类型等;有些可直接测量,如载波频率、脉冲参数、频谱等。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判断雷达类型及其配属的武器系统。

例如,探测到低重复频率的雷达信号,表明为预警雷达;探测到高重复频率的雷达信号,表明为控制武器的跟踪雷达;同时探测到相同重复频率的多个载频信号,表明为频率分集雷达;通过对雷达测向和交叉定位,可以判断出雷达的地理位置等。

利用这些信息即可判断武器防御系统的组成。

对于雷达侦察设备来说,这些雷达的特征参数以及雷达信号的到达方向和波束指向侦察波束的时间,都不具备先验信息。

因此,侦察设备截获信号,除了接收机具有高的信号检测概率外,还有侦察接收机频率与雷达工作频率、侦察天线波束与雷达天线波束重合问题。

因此,侦察设备截获威胁雷达信号的概率是信号检测概率、频率重合概率和波束重合概率等各种概率的乘积。

对于短暂信号,截获概率要高。

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组成复杂的综合系统。

雷达用途广泛,体制繁多,频率覆盖范围宽,信号形式复杂。

雷达侦察设备一般由天线和伺服控制器、接收机、信号分选和处理器以及显示记录设备等组成(见图)。

它的主要特点是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相结合,具有抑制旁瓣的功能;瞬时测频接收机引导超外差接收机提高了频率截获概率,并具有较好的信号分析功能。

天线和伺服控制器从空间接收电磁信号和测量信号的到达方向,通常采用圆极化或斜极化形式。

测向的方法有搜索测向法和非搜索测向法。

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

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

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一、引言雷达对抗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试验手段,用于验证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对抗能力。

由于雷达对抗试验的复杂性和成本较高,很多时候难以进行实际的对抗试验。

研究如何进行雷达对抗试验的替代等效推算,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的原理与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二、雷达对抗试验的原理雷达对抗试验是一种通过模拟敌对雷达干扰来验证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对抗能力的试验手段。

在对抗试验中,一种雷达系统会受到来自敌对雷达的攻击,如干扰信号、噪声等。

通过对雷达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可以评估其对抗能力和脆弱性,并进一步进行改进和优化。

1. 数学建模方法数学建模是一种常用的替代等效推算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平台,可以模拟出对抗试验中的各种情况,并进行仿真测试。

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可以评估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对抗能力,同时避免实际试验的高成本和风险。

2. 基于敌对雷达库的虚拟对抗试验方法3. 基于机器学习的替代等效推算方法机器学习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用于替代等效推算。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建立雷达系统的模型,并进行预测和模拟。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替代等效推算,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四、总结第二篇示例:雷达对抗试验是模拟实际作战环境下雷达系统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混编、干扰等方式对雷达系统进行验证和评估,是提高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雷达对抗试验存在成本高、时间长等问题,因此研究雷达对抗试验的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对于加快雷达系统性能验证和评估过程至关重要。

一、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1.1、原理概述雷达对抗试验主要通过模拟实际作战环境下的干扰情况,验证雷达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性能。

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则是通过建立一套合理的数学模型,根据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推算出在某一特定情况下雷达系统的性能表现,从而达到替代雷达对抗试验的目的。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对抗实验报告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无线电物理姓名YYY学号2000指导老师饶鲜实验一 雷达测距和接收机灵敏度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目标回波测距的方法。

2、 雷达回波信号能量变化对接收机输出的信号的幅度(包络) 的影响。

3、 掌握切线灵敏度的定义。

二、实验内容利用雷达对抗实验仪, 示波器,按照实验步骤调节稳定的基准信号,同时测试一下参数:1、 测量回波信号与时间基准脉冲信号的时延,利用公式计算目标距离。

2、 通过改变目标回波幅度的衰减,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测量回波信号的电平。

3、 改变目标回波衰减的大小,直到示波器输出的脉冲与噪声叠加后信号的底部与基线噪声的顶部在一条直线上,记录对应的信号衰减值,计算切线灵敏度,测量此时有信号位置的噪声电压峰值m U 和基线噪声电压峰值n U 。

三、整理后的数据和结果目标回波幅度衰减百分比与回波信号幅度表目标回波时延:52us有信号处噪声电压峰值m U : 22mv 噪声的最大值n U :16mv 两目标回波间的间隔:400us 目标回波脉冲宽度 :240ns 四、结论及讨论1.根据记录回波的时延,计算目标回波距离。

答:目标回波时延:tr=52us ,根据公式R=C*tr/2计算得回波距离R 为7.8km 。

2. 距离分辨率为多少?答:距离分辨率 Bc vd c r n c 1*2)(2≈+=∆τ实验测得目标回波脉冲宽度τ为240ns,代入距离分辨率公式得到c r ∆约为36m.3、目标回波输入信号的幅度改变,示波器输出信号有何变化?答:由前面数据整理的表格可以看出,目标回波输入信号的幅度衰减越来越大时,示波器输出信号幅度越来越小。

4、雷达的切线灵敏度是多少?答:接收机灵敏度为:95。

5、基线噪声电压峰值 n U 和满足切线灵敏度条件下有信号处输出噪声的峰值m U 是否相同?为什么?答:基线电压峰值 n U 小于满足切线灵敏度条件下有信号处输出噪声的峰值,因m U 为 n U 只是接收机内噪声而不仅m U 包含接受机内噪声还包含外界干扰噪声所以n U <m U .实验二 脉冲积累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脉冲积累改善接收机检测能力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利用雷达对抗实验仪,示波器,改变可变参数积累脉冲数,测量目标回波信号的幅度和噪声信号的幅度最大值。

第1章雷达对抗概述优秀课件

第1章雷达对抗概述优秀课件

3. 信号综合威胁程度高
现代雷达与各种杀伤性武器系统的结合十分紧密, 如制导雷达、炮瞄雷达、反辐射寻的等,都直接威胁到 雷达对抗设备和人员的生存。由于受到杀伤性武器系 统威力范围的限制,这些雷达往往在目标尚未进入攻击 范围时保持电磁静默(不发射),由其它探测设备提供 信息保障,一旦目标进入攻击范围则立即投入工作,迅速 捕获目标,引导武器攻击。
波束宽度θa在Ωθ范围内扫描
S′是N个具有周期特性的脉冲信号序列
{si(n)}n1,iN01 按照(1―4)式条件的合成。当N
的数量很大时,由于各信号序列的到达时间是相互独立的,
在一定时间内近似满足统计平稳性和无后效性,根据随机
过程理论,S可以采用泊松(Poisson)流近似描述。
在时间τ内到达n个脉冲的概率
i0
(1―5)
式中,fri为第i部雷达的平均脉冲重复频率。在典型 情况下,如果i雷达的工作频率、所在方向、脉冲宽度都 在雷达对抗设备的检测范围内,只要其天线波束指向雷 达对抗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功率就能高于接收机灵敏度, 则Pi为
Pi
0 1
a
波束始终不指向雷达对抗设备 波束始终指向雷达对抗设备
第1章雷达对抗概述
1.1 雷达对抗的基本概念及含义
1.1.1 雷达对抗的含义及重要性 在现代战争中,每一个作战装备和作战人员都会因
其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受到多种雷达和武器系统 的威胁、杀伤。如图1―1所示的一架作战飞行中的军 用飞机,可能会同时遭受到敌方数种雷达、杀伤武器的 威胁。如果它及所在方不能有效地对抗敌方诸多的威 胁雷达和武器系统,则其不仅不能完成预定的作战任务, 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
2. 信号调制复杂,参数多变、快变
雷达通过信号调制波形和参数的选择与变化,可以 获得诸多目标信息检测和抗干扰等方面的利益。随着 信号产生技术和处理技术的发展,一部雷达往往能够根 据需要,产生多种不同调制特性的波形,特别是在脉冲持 续时间内的频率和相位调制;此外,出于反侦察、抗干扰 等的需要,许多雷达都可以改变发射信号的载频、脉冲 重频、脉冲波形或其它调制参数;这种变化的时间可能 是数秒、数十毫秒,甚至到每个发射脉冲都发生捷变。

某舰载雷达发射机机柜抗冲击仿真分析

某舰载雷达发射机机柜抗冲击仿真分析

某舰载雷达发射机机柜抗冲击仿真分析孟庆鹏;庄文许;顾郑强【摘要】针对某舰载雷达发射机机柜抗冲击设计要求,进行了机柜的抗冲击仿真分析.利用动力学分析方法,在抗冲击仿真软件中建立了机柜的仿真模型,在显式动力学分析步中将冲击谱时域曲线直接作用于机柜上的连接部位,并根据减振系统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发射机机柜在垂向、横向和纵向设计冲击谱作用下的冲击响应.结果显示,最大应力均不超过材料抗拉强度的90%,满足强度设计指标,为后续抗冲击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雷达与对抗》【年(卷),期】2014(034)003【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抗冲击;雷达系统;机柜;减振系统【作者】孟庆鹏;庄文许;顾郑强【作者单位】海军驻南京地区雷达系统军事代表室,南京210003;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南京211153;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南京2111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7.82相对舰艇有一定距离的水下非接触爆炸作用将引起舰艇突发的瞬态相对运动,该运动对舰艇而言就是冲击载荷。

冲击载荷对舰总体、设备和船员的作用,是关键的破坏因素之一,需要在舰船研制时予以全面考虑并对设备进行良好的防护[1]。

目前,主要有3种抗冲击设计方法:等效静力、动态设计分析法和时域模拟法。

时域模拟法考虑各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可以较真实地反映系统的动力学特征,应用广泛。

汪玉等对一类船舶设备的限位器进行抗冲击刚度计算,并运用带间隙的弹簧单元逼近限位器的冲击刚度,实现了非线性系统冲击响应模拟[2];林道福等在总体坐标系下建立了浮筏隔振系统的运动方程,并采用直接积分法计算了在基础冲击激励下的动力响应[3]。

发射机是舰载雷达系统的重要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受到自身重量和安装在其内部组件重量产生的惯性力,产生冲击响应和变形。

本文采用时域模拟法[4]对某舰载雷达系统发射机机柜进行抗冲击仿真计算。

首先,在抗冲击仿真软件中建立机柜的仿真模型,将内部组件简化为质点耦合到相应的安装部位,然后将冲击载荷时域冲击谱作用于发射机机柜与减振系统的连接部位获得机柜的冲击响应和应力,最后依据减振系统的试验数据估计机柜实际工况下的应力分布。

雷达对抗技术

雷达对抗技术
Ω扫A描O周A期: TR , TR = ΩAOA/ vr
慢速可靠搜索需同时满足的条件: 1)(慢速条件)在雷达天线扫描一周的时间Ta 内,侦察天线最多只扫描 一个波束宽度 r
2)(可靠条件)在雷达天线指向侦察机的时间Ts 内,至少接收到 Z 个连 续的雷达发射脉冲
Tr 为雷达的脉冲重复周期。
9/40
a 的时间内, 侦察天线至少扫
2)(可靠条件)在侦察天线指向雷达的时间Ts 内, 至少接收到 Z 个连续的雷达 发射脉冲
Tr 为雷达的脉冲重复周期。
10/40
3 .测角精度和角度分辨力
角度测量均值: 无偏 测角方差: 波束宽度越小越好,信噪比越大越好 辅助支路: 采用全向天线,消除由于雷达天线扫描、发 射信号起伏、电波传播起伏等对测向的影响; 还能够用于旁瓣匿影。 角度分辨力:
第3章 雷达的方向测量和定位
1. 概述 2. 振幅法测向 3. 相位法测向 4. 对雷达的定位
3.1 概述
测向的目的 测向的方法 测向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40
3.1.1 测向的目的
· 信号分选和识别 · 引导干扰方向 · 引导武器系统辅助攻击 · 提供威胁告警, 指明威胁方向 · 辅助实现对辐射源定位
对各天线的输出取加权和
其中,
,超过此范围时按照2 取模。
当天线数量较大时,天线函数傅氏级数展开的高次系数
很小,简化为:
无模糊方向估计
全方向比幅测向法的主要优点是,对各种天线函数的适 应性强,测向误差小,没有强信号造成的虚假测向,但 信号处理复杂,不能同时进行多信号测向和分辨。
18/40
3.2.3 多波束测向技术
5/40
3. 2 振幅法测向
• 波束搜索法测向技术 • 全向振幅单脉冲测向技术 • 多波束测向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95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3.1 雷达对目标角度信息的检测和跟踪

圆锥扫描角度跟踪
28/95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检波后输出

F 0 cosst s e t K F 2 0 天线方向图的一阶近似
2
F 0 F 0 F 0
'

近似后的包络输出
F 0 s e t K 1 cos s t F 0 29/95
' 2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误差信号的基频分量
U K d cos 低频分量 U K d sin (滤波后输出) ' 高斯方向图时的误差系数 F 0 0 F 0 2.8 2 30/95
K d cos U 2 K d sin U 2 32/95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线性扫描角度跟踪
33/95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线性扫描角度跟踪

回波信号
2R 2 s r t F min st st t ,0 t T C
t f t f 0 2t f , t f 0
11/95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12/95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带通滤波 1 2 检波视放 门限检测 干扰控制 3 定向耦合 储频电路 功率放大 4
1 2 3 4
t t t t
13/95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带通滤波 1 定向耦合 IFM测频 2 2 闭环频率引导 3 干扰控制 VCO 定向耦合 功率放大 4
0 t t1 , 停拖期 t1 t t 2,拖引期 t 2 t T j。关闭期
0 t t1 t1 t t 2 t2 t Tj
0 2a 2v t t1 2 t f t t t1 或 C C 干扰关闭
16/95
23/95
R T T R T
'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24/95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距离波门拖引干扰
0 0 t t1 f cj k t t1 t1 t t 2 干扰关闭 t t T 2 j
25/95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s s
检波视放
门限检测
1 2 3 4
t t t t
14/95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带通滤波 1 VCO 功率放大 3
检波视放
门限检测
2
干扰控制
f r T f j
15/95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距离波门拖引干扰
R R vt t 1 R f t 2 或 R a t t 1 干扰关闭
, T fi V , T fi T , i 1, n
3/95
1 概述

1.2 欺骗性干扰的分类

根据假目标与真目标在雷达检测空间中参数 信息的差别分类

距离欺骗干扰 角度欺骗干扰 速度欺骗干扰
R f R, f , , f , f d f f d , S f S
9/95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10/95
CTf i R 2f m
Rmin
CTmin f i 2f m
Rmax
CTmax f i 2f m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2.2对脉冲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距离假目标
R tr 2 C Rf tf 2 C
R f R R
2R j C
2R sr (t ) F [ ( min S t )] F ( )sr (t ) c

输出误差信号
KF [ ( min S t )]F ( ) se (t ) 2 F (0)
37/95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单脉冲角度跟踪
38/95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混频、中放、检波输出
KF 2 [ ( min S t )] se (t ) 34/95 F 2 (0)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1 2 峰值检波输入 2 前选通门 5 3 1 t0 4 波门形成 后选通门 6 积分器 积分器 7 4 8 9 误差积分 5 6 7 8 9 t t t t t 相减器 3 t t t t

混频、中放、相位检波后输出
2 2
K ( F ( 0 ) F ( 0 )) se (t ) 2 41/95 F ( 0 )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天线方向图近似后:
se (t )
4 K F ( 0 )
'
F ( 0 )
42/95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相位和差
43/95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两天线收到的回波信号
2 j j
2R E1 F ( )(1 e )e st (t ) c 2R 2 j E2 F ( )(1 e )st (t ) c

sin
2d
2R E F ( )(1 e ) st (t ) c 2R 2 j 2 E F ( )(1 e )st (t ) 44/95 c

2R ) c
混频、中放、检波输出的误差信号
u' j u se (t ) (1 m j cos(' S t i ))F (0 cos(S t )) 2 s F 2 (0 cos(S t )) F (0 ) F (0 )
21/95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R j fi CT f i Rf 2f m f i f cj
'
R
R
22/95

Rf R R

f cj f i f cj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f m fc T 2R j C t rj
C R f R j t rj 2
j 2
和差信号 2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混频、中放和相位检波后的输出信号
se (t ) 2 K sin(
1, 2d
2d

sin )
4d se (t ) K 45/95
sin 1,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3.2 对圆锥扫描角度跟踪系统的干扰

3 单脉冲角度跟踪

振幅和差
39/95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两天线收到的回波信号
2R E1 ( F ( 0 ) F ( 0 ))F ( 0 )st (t ) c 2R E2 ( F ( 0 ) F ( 0 ))F ( 0 )st (t ) c

1 倒相干扰与倒相方波干扰
46/95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干扰发射信号
R U j (t) u j (1 m jcos( S t j ))s t (t - ) c 进入雷达接收机的干扰信号
'

U j (t) u ' j (1 m jcos( 'S t j )) F ( 0 cos( S t )) st (t

质心干扰
T f T V
T f T V
0 T f T 0 Vmax T 消失 f
T
' f
S f Tf

假目标干扰
拖引干扰
Sf S

0 t t1 , 停拖 t1 t t 2,拖引 t 2 t T j。关闭
5/95

结束条件


0
0
暴露式圆锥扫描雷达的天线扫描与调制
26/95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3.1 雷达对目标角度信息的检测和跟踪

圆锥扫描角度跟踪
jt
st t Arectt nTr , e
n
2
2R s r t F 0 coss t st t C
0.5
s e t 2 K
F 0
'
F 0
cos s t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Fig7-14
U i t
U ref t
31/95
3对雷达角度信息的欺骗

发射不扫描(隐蔽圆锥)时的回波信号和误差 信号
2R s r t F 0 F 0 cos s t st t C
n
19/95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对连续波调频测距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距离假目标
2 Rf m T Cf i
2 R j f m CT
'
f cj f i
20/95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2 R j f m CT
'
f cj f i
T
'
C f cj f i
2R j f m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17/95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18/95
2对雷达距离信息的欺骗
Rmax vt t1 2 at t1 匀速拖引 匀加速拖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