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景阳冈》教案优秀6篇

五年级语文《景阳冈》教案优秀6篇

五年级语文《景阳冈》教案优秀6篇五年级语文《景阳冈》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抵御、推辞。

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

课文是根据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景阳冈》(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景阳冈》(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景阳冈》(5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景阳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景阳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景阳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读8个字。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能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思品目标感受武松打虎的精神,产生喜爱这个英雄形象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教学难点:绘声绘色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阅读兴趣。

1.谁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2.今天我们要读读武松打虎故事的原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原文比看电视、听人说的收获大多了。

现在请你们打开书91页,自己读一遍课文。

二、自学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1.我们读课文前,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①自学认读字表中的字。

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自学带注音的字。

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准备与同学交流。

③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集体交流。

①谁能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读三声)景阳冈读一声一双箸少刻读三声綽了哨棒将哨棒绾在肋下毡笠掀在脊梁上袒开踉踉跄跄光挞挞撺将下来一步步捱下冈子来②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按照提取中心段法给课文分段。

提问:课文从哪自然段至哪自然段写的是武松打虎的经过。

结果怎样呢?第一段(1——4)一天晌午时分,武松来到一家酒店喝酒。

第二段(5——9)傍晚的时候,武松走上景阳岗,知道山上真的有老虎,但他仍旧向山上走去。

_第三段(10——13)太阳落山后,老虎真的来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

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觉得最精彩的是那部分?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④比赛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

(板书:20.景阳冈)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

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小黑板出示)(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

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景阳冈》优质课教学设计最新5篇

《景阳冈》优质课教学设计最新5篇

《景阳冈》优质课教学设计最新5篇《景阳冈》教案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景阳冈》一文改编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第23回。

课文记叙了武松趁着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经过。

赞扬了武松豪爽倔强、沉着机智和英勇无畏的性格。

教材可分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部分。

纵观全文,有如下特点:1、全文篇幅较长,适合学生进行快速默读训练,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本文生字和难读字较多,在自学课文时,应该指导学生多花时间练读。

3、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学生日常阅读中较少出现的文言词汇,很多字词的古今意义相差较大,在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只有在扎实理解这些词汇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理解课文。

所以在处理教材时,应该把对文言词汇的理解作为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之一。

4、教材在具体描写人物时,突出了武松的语言和动作。

特别是描写“打虎”一章时突出了武松的动作描写,而在“喝酒”一章中则强调了人物的对话。

分析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主要围绕“喝酒”与“老虎”展开:前一部分突出了武松的豪爽倔强,后一部分反应了武松的英勇无畏。

在第一课时的阅读指导中,应紧紧抓人物的对话,指导学生通过读懂人物语言来概括分析人物个性品质,这也是第一课时的另一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15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注意部分文言词汇在课文中的意思;会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并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段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快速默读课文的训练,抓住人物的对话来体会武松鲜明的个性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研读名著的热情。

教学重点:1、快速默读课文,在理解文言词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段落。

2、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验,抓住人物语言描写,感悟武松个性特征。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语言描写,感受武松个性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课心得:阅读教学是座大厦,对教材的处理是大厦框架决定着教学方向,教学语言是水泥和石灰起粘合作用,教学机智是大厦的装饰决定大厦的特色,而教师的个性能给大厦带来生命与活力!让我们努力使老教材焕发出新生气,使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开心!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首先要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张扬,并通过教材传达给学生!让我们带着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快乐成长,个性飞扬!教学过程:一、音乐激趣,谈话导入:1、课间休息时播放flash音乐《好汉歌》,师生同唱一首歌。

《景阳冈》教案优秀10篇

《景阳冈》教案优秀10篇

《景阳冈》教案优秀10篇《景阳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梢棒、筛酒”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

3.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节选自名著的文章。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师出示生字,指名读。

(重点指导“跄、蹿、抡、簌”的读音)3.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师重点指导。

梢棒:一种防身用的棍棒。

筛酒:斟酒。

这里指从壶里往杯子里或碗里倒。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吊睛白额大虫:文中指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4.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俺”字第十画是竖折钩,上边出头;“兼”第五画是长横,右边出头。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完成课后填空题。

喝酒→()→()→()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四、学习“喝酒”部分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作者在这部分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他们主要在谈论什么?(谈酒、谈虎)(2)分角色读这一部分。

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3)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

(豪放、倔强、勇敢的性格)(4)讨论:这一部分与打虎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作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景阳冈》教案(精选17篇)

《景阳冈》教案(精选17篇)

《景阳冈》教案《景阳冈》教案(精选1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景阳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景阳冈》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读8个字。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能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思品目标:感受武松打虎的精神,产生喜爱这个英雄形象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教学难点:绘声绘色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阅读兴趣。

1.谁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2.今天我们要读读武松打虎故事的原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原文比看电视、听人说的收获大多了。

现在请你们打开书91页,自己读一遍课文。

二、自学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1.我们读课文前,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①自学认读字表中的字。

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自学带注音的字。

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准备与同学交流。

③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集体交流。

①谁能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读三声)景阳冈读一声一双箸少刻读三声綽了哨棒将哨棒绾在肋下毡笠掀在脊梁上袒开踉踉跄跄光挞挞撺将下来一步步捱下冈子来②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按照提取中心段法给课文分段。

提问:课文从哪自然段至哪自然段写的是武松打虎的经过。

结果怎样呢?第一段(1——4)一天晌午时分,武松来到一家酒店喝酒。

第二段(5——9)傍晚的时候,武松走上景阳岗,知道山上真的有老虎,但他仍旧向山上走去。

_第三段(10——13)太阳落山后,老虎真的来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

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觉得最精彩的是那部分?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④比赛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自己先练习讲——然后俩人一组讲评出一人——组内比赛——最后展示⑤揣摩这段文字的准确性,学习写法,感受读书的魅力。

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优秀教学设计篇1设计意图:基于“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这一理念,从学生的“预习”切入教学,以“小组合作”为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

从而凸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研读“武松”这一人物形象,学会客观评价一个人。

教学目标:1.会认“唬、诡、踉、跄”等11个字,初步理解“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软”等词的意思。

2.在合作探究中,通过对“打虎”这部分的读、悟,领会作者的谋篇布局、写作等的精妙,从而习得写作方法。

3.以“武松”这一人物形象为起点,学会客观评价一个人,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研读武松这一人物,会客观地评价武松。

教学过程:一、谈背景,知武松1.话说,北宋政和年间,纲纪败坏,贪官污吏把持朝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天下英豪纷纷起义。

于是,一部经典巨著就此诞生,它叫——《水浒传》。

今天,咱们就去熟悉其中的一员。

此人,正是曾被人誉为“水浒第一人”的“行者”——武松(板书:武松)。

2.说起这个武松,还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水浒传》中,从第二十三回到三十二回,非常集中地写到了他。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选自其中的第二十三回。

(出示:景阳冈)二、查预习,理思路1.根据预习的课文内容,给第二十三回补上回目:横海郡柴进留宾——2.检查导语中的问题。

(1)写了打虎,还写了什么?(喝酒、上冈、下冈等)(2)除了打虎,为什么还写了这么多事情?你怎么看?(3)谈谈对武松的印象。

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课前的词语。

3.这些词语很乱,怎么办?该怎么分类?出示:任务一:把课前写下的词语进行归类。

学法提示:合并、删除、补充4.小结:通过这样一整理,我们眼前出现了两个武松:一个优点多多、一个缺点多多。

到底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去研究这个人物。

三、入文本,探武松(一)任务二:合作研究武松的“优点”或“缺点”1.明确研究内容:课文的哪部分写出了武松的优点?(打虎)哪部分主要写出了武松的缺点?(喝酒和上冈)2.出示任务,小组讨论后选择任务。

景阳冈教学设计(5篇)完美版

景阳冈教学设计(5篇)完美版

《景阳冈教学设计》景阳冈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以歌曲导入,明确阅读要求1.播放《水浒传》主题曲,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跟着一齐唱。

你明白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连续剧的主题曲吗(《水浒传》)2.《水浒传》塑造了多少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108位)真不错,同学们明白得真多。

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这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武松,他因何而出名(在景阳冈上打虎而出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景阳冈》。

板书课题:景阳冈二、学习提示,初读感知1.明确课型,学习提示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我们来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有什么务指名读学习提示。

2.读通课文,初知文意(1)根据学习提示任务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小黑板出示)A、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B、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述武松打虎C、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跟打虎有什么关系D、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自学反馈课文篇幅很长,谁能用简要的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品读打虎,体验精彩1.透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描述武松打虎2.请同学们默读8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哪些精彩片段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资料,点拨引领,指导朗读。

(1)预设一[出示第9自然段]①朗读感受武松打虎精彩片段我们把武松打虎的精彩部分读出来,老师读写武松的句子,请个同读写猛虎的句子。

同桌合作读。

分组读。

②感受老虎的凶猛。

透过读句子,这大虫给你什么感觉(虎很凶猛,)作者为什么写虎(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

这是反衬的手法。

)③透过刚才的读,我们发现大虫的动作是什么(一扑、一揪、一剪,)应对大虫的举动,此时的武松只有一招,谁能发现(闪)能够给闪换个词吗(躲),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躲而用闪呢(闪是突然袭击的动作,更能表现人物机智灵敏,而躲却显的很被动)④再读句子(齐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倚、箸”等17个生字,读准“绰、呵”等3个多音字,会写“冈、饥”等15个字,会写“半夜三更、寻思”等5个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3.能按故事的发展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2.能按故事的发展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能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2.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1.播放《武松打虎》相关视频片段,学生观看,有什么感受?2.导入,这段视频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视频直观形象,学生能感受人物语言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文中文言词语,为课文学习做铺垫,同时也利于学生初步感受武松的形象特点。

导入语具有悬念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记字词情况。

1.默读课文,不懂的词语可以画出来,做个标记。

2.出示会认的字,指名认读,读错时给予指正。

①“肋”“踉”字音要读准。

②“勿”与“匆”,“跄”与“抢”分清特点,“勿”可联系生活中的标志牌记忆、理解,如“请勿吸烟”“请勿大声喧哗”。

③“踉跄”“霹雳”“咆哮”都是同偏旁双音节词,指导读准字音;出示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④多音字“绰”“呵”“泊”引导学生据义变音。

⑤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自主观察,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占位,以及笔画的穿插、避让。

“截”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示范书写。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较多,提前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再检查字词掌握情况,点拨多元化识字的方法,字词学习是阅读的基础,要抓实。

)3.出示文中一些文言语句,交给理解方法。

①“梢棒”联系上下文和文中插图。

《景阳冈》教学设计 15篇

《景阳冈》教学设计 15篇

《景阳冈》教学设计 15篇《景阳冈》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品字析句、诵读感悟研读全文,感受武松形象。

2、研读发现作者刻划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3、激发阅读兴趣,引导研读名著。

【课件准备】课件一:“武松打虎”影片片段(2分30秒)课件二(词句):第一组:1、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

2、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3、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出门倒。

第二组:1、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2、武松看了笑道:“……我怕什么!”3、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4、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当时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你读懂了什么?)第三组闪躲(用“闪”好在哪里?)课件三:武松下冈遇“虎”影片片段(30秒)。

【阅读准备】学生在课前大致了解《三国演义》或初步浏览其中的一些章节。

【教学过程】一、读影片说感受提炼研读专题1、师出示课题(课件界面)后放影片“武松打虎”片段(课件一),学生欣赏。

2、师要求学生结合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个字赞扬武松,并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

师巡视,请三位学生把赞扬字写在黑板上,鼓励不同意见的学生写在黑板上。

(生可能会写:“勇、猛、智、神、威”等。

)3、师提示学生用“武松真()啊!”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武松的赞叹之情。

先请在黑板上写赞字的同学说,教师适当指点,再让所有学生自个儿尽情地说一说后。

师点击:“这些字中,哪一个最全面最概括地赞扬了武松?”生比较后认为是“神”。

师随即用红笔板书“神”。

全体学生赞“武松真神啊!”二、围绕专题自主研读交流点拨感悟人物形象1、师顺势提出研读专题:武松究竟“神”在哪里?从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来?用笔读课文,(默读、点划)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处,研究研究准备告诉大家。

2、学生各自研读,教师巡回了解自读情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3、学习阅读小说、感悟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应用。

教学过程:一、揭题:1、同学们,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想来大家都比较熟悉,关于《水浒传》,你有哪些了解?(生自由回答)2、其中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好汉——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老虎,被传为佳话。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武松打虎)3、课文就是从《水浒传》的第23回节选的,稍稍作了改动,题目就是:(板书:景阳冈)4、课文既然写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题目为什么叫《景阳冈》而不叫《武松打虎》呢?(学生自由思考,回答)5、总结:其实,两者都可以用,但《景阳冈》更好些,因为围绕景阳冈课文还写了另外的几件事。

6、哪几件事?分别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喝酒(1-4)——上冈(5-7)——打虎(8-12)——下冈(13)7、其实,在原著中,这一回的题目叫《横海郡柴进留客景阳冈武松打虎》,把“景阳冈”和“武松打虎”这两个题目连在一起的,倒是在这一回中还有其他的内容,那就是“横海郡柴进留客”。

二、细读文本,研读人物形象。

1、在小说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在这篇课文中,梁山好汉武松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我们今天就细细研读课文,来谈谈你对武松这位英雄好汉的感觉。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作为英雄好汉,在他身上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请你细读感悟,做做批注,我们一会儿来交流。

3、学生读文、批注。

4、交流、板书、评价。

5、武松毕竟不是神通广大神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

课文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他作为英雄好汉的特点,但还是可以看到他作为普通人的蛛丝马迹。

你能找到他真的不是神仙,只是个普通人的依据吗?(学生划找课文内容,批注,交流。

《景阳冈》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景阳冈》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景阳冈》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3、学习阅读小说、感悟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应用。

教学过程:一、揭题:1、同学们,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想来大家都比较熟悉,关于《水浒传》,你有哪些了解?(生自由回答)2、其中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好汉——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老虎,被传为佳话。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武松打虎)3、课文就是从《水浒传》的第23回节选的,稍稍作了改动,题目就是:(板书:景阳冈)4、课文既然写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题目为什么叫《景阳冈》而不叫《武松打虎》呢?(学生自由思考,回答)5、总结:其实,两者都可以用,但《景阳冈》更好些,因为围绕景阳冈课文还写了另外的几件事。

6、哪几件事?分别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喝酒(1-4)——上冈(5-7)——打虎(8-12)——下冈(13)7、其实,在原著中,这一回的题目叫《横海郡柴进留客景阳冈武松打虎》,把“景阳冈”和“武松打虎”这两个题目连在一起的,倒是在这一回中还有其他的内容,那就是“横海郡柴进留客”。

二、细读文本,研读人物形象。

1、在小说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在这篇课文中,梁山好汉武松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我们今天就细细研读课文,来谈谈你对武松这位英雄好汉的感觉。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作为英雄好汉,在他身上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请你细读感悟,做做批注,我们一会儿来交流。

3、学生读文、批注。

4、交流、板书、评价。

5、武松毕竟不是神通广大神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

课文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他作为英雄好汉的特点,但还是可以看到他作为普通人的蛛丝马迹。

你能找到他真的不是神仙,只是个普通人的依据吗?(学生划找课文内容,批注,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示学法。

1、这样全面地了解了武松后,说说你现在对武松的了解。

《景阳冈》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

《景阳冈》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

《景阳冈》优秀教学设计《景阳冈》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景阳冈》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景阳冈》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课文第一段与第三段细致描写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突出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在“喝酒”和“打虎”两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点详细叙述的也是文章的重点。

2、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是文章的难点,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如何详细叙述的也是难点。

3、解决办法:采用教学时先从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借助文言注释、字典解决重难点。

【教学构想】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用了“为武松写简历找工作”的形式,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读书变成学生自主的行为,自读自悟,并在其中结合写的训练,从而更好的感知文章内容和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读《水浒传》,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重点阅读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

这样做,一是能激发起学课文的兴趣,而是更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一、切题导入把握结构1、师:今天咱们学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你肯定喜欢。

(板书课题:景阳岗。

)(引起学生注意,发现问题,帮助老师纠正错字:“岗”应作“冈”。

)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山冈,一个是岗位。

)2、师:题目既然叫景阳冈,那么这是一篇写山水风光的文章?(这是写事的文章。

)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谁通句子,等会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课文大意,开始。

《景阳冈》教学设计10篇

《景阳冈》教学设计10篇

《景阳冈》教学设计10篇五年级语文《景阳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1、(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2、请一名学生来介绍《水浒传》。

3、《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条好汉,你认识几个?(引出武松,揭示课题,板书:20.景阳冈。

)4、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屏幕出示)(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提示:“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2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①男生读老虎,女生读武松,看看老虎怎样,武松又怎样。

一人一句对读。

边读边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和句子。

适时板书:扑——闪掀——闪剪——闪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老虎)②请左边这两组读老虎,右边这两组读武松,看看这回谁厉害?适时板书:兜——抡劈扑——跳退搭——揪按挣——按踢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势均力敌)③最后谁占上风了?(男生读武松,女生读老虎)。

《景阳冈》教学设计3篇

《景阳冈》教学设计3篇

《景阳冈》教学设计3篇《景阳冈》这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

下面是小编准备的《景阳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景阳冈》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

(板书:20、景阳冈)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

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小黑板出示)(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

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景阳冈》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景阳冈》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景阳冈》教学设计篇4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景阳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武松的倔强豪放、机智勇武的性格。

3、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武松打虎一部分内容。

难点: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具准备:小黑板,dvd,电视机。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吗?谈一谈你对《水浒传》的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景阳冈》,去认识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书课题:景阳冈(解题)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⑴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与打虎有关系吗?⑶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把字音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可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小黑板出示:吓唬、诡计、踉踉跄跄、腰胯等词语。

⑵指名朗读。

⑶重点指导个别字词的音、形、义。

⑷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读“打虎”片段。

1细读打虎的内容,说说老虎和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横线画下来品析。

3展示交流打虎:⑴引导学生抓住老虎伤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对付老虎的三闪来学习。

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闪在青石旁闪在大虫背后又闪在一边)⑵武松的这一系列的“闪”能否换成“躲”,说说理由。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抡劈揪按踢提打),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

⑷让学生试着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师生共同点评。

⑸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机智勇敢和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老虎的凶猛,读出武松的机智勇武。

⑺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喝酒:⑴引导学生抓住武松喝酒时的语言与动作描写来学习。

⑵感受到武松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景阳冈》教学设计8篇

《景阳冈》教学设计8篇

《景阳冈》教学设计8篇《景阳冈》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景阳冈》是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这个单元共4篇课文,分别节选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本单元第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是翻译成了现代文呈现的。

《景阳冈》则是选用的名著原文,它选自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好房、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选作课文时有一些删节。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背景,解决了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条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欣赏作者打虎描写中用词的精妙,从打虎描写中体会武松的特点。

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过程,并从中体会武松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能从打虎的描写中体会武松的特点,并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武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经过。

在这四个部分中,哪一部分是孩子们平时听得最多的?(武松打虎部分)二、分析武松打虎部分。

(一)默读第6、7自然段“打虎”部分,思考:1、老虎是怎样攻击武松的?后来武松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反击打死老虎的?(老虎攻击武松是扑、掀、剪,武松则是闪,躲、闪。

武松一步步反击:棒劈——老虎没被劈到,脚踢——老虎扒个土炕,拳打——老虎像锦布袋,棒打——老虎气都没了。

)2、帮助理解难理解的语句:“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3、打虎过程中,武松身上有怎样的特点?(武艺高强、伸手敏捷,有勇有谋。

)4、思考:如果让你复述武松打虎的经过,你怎样讲述能更吸引观众?(抓住文中精彩的动词讲述,讲述时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5、学生练习讲述武松打虎的片段三、分析武松是不是真的很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景阳冈教学设计

景阳冈教学设计

景阳冈教学设计篇一:景阳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筛酒、吊睛白额大虫、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通过人物的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英雄性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学法指导先让学生按要求预习、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组织学生重点阅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

教学方法谈话法,导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四大名著导入你们知道四大名著吗?学生一一回答,《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景阳冈》一课,里面的主人公是武松。

谁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武松,让学生初步了解武松的基本情况,课件出示武松的基本情况。

二、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检查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踉跄霹雳唬诡胯泄簌迸稣抽一名学生读出来,检测掌握情况,及时调整,适时评价。

2、出示生词,抽学生读,检测生词理解情况。

出示课件:客官如何但凡榜文吊睛白额大虫哨棒请勿自误印信耻笑踉踉跄跄说时迟,那时快掀他不着霹雳平生气力酥软提问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解释,适时评价,及时解释。

3、检测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出示问题。

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武松打虎,文中还讲了武松的哪一些事情?用两个字概括出来。

()-()-打虎-()教师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4、依据喝酒—上冈—打虎—下岗发展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段意。

由学生回答分段情况,说出各段段意。

(1—4)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

(5—7)武松上冈,见到庙门上有官司的榜文,才知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8—12)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猛虎。

(13)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走下冈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梢棒、筛酒”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

3.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节选自名著的文章。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师出示生字,指名读。

(重点指导“跄、蹿、抡、簌”的读音)3.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师重点指导。

梢棒:一种防身用的棍棒。

筛酒:斟酒。

这里指从壶里往杯子里或碗里倒。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吊睛白额大虫:文中指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4.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俺”字第十画是竖折钩,上边出头;“兼”第五画是长横,右边出头。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完成课后填空题。

喝酒→()→()→()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四、学习“喝酒”部分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作者在这部分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他们主要在谈论什么?(谈酒、谈虎)(2)分角色读这一部分。

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3)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

(豪放、倔强、勇敢的性格)(4)讨论:这一部分与打虎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作铺垫。

《景阳冈》教案精选八篇

《景阳冈》教案精选八篇

《景阳冈》教案《景阳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

2.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什么?(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3.从这部分课文我们了解到武松的什么特点?(豪放、倔强)4.谈话过渡:酒家说冈上有虎,经常出来伤人。

真的有虎吗?武松遇到虎了吗?会不会发生危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文。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做好与上节课的衔接,为学习下文做好准备。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板书:倔强、固执和无畏)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作者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深入体会。

这部分课文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景阳冈》这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淋漓尽致;对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二是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等感受。

”《景阳冈》这篇经典之作,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武松性格鲜明,个性彰显,他的倔强、豪放和无所畏惧能够吸引学生并使他们有表达自身感受的愿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品读、感悟、研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听歌曲,聊水浒1.(播放课件《水浒传》主题曲)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看几幅画,会唱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

你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连续剧的主题曲吗?(《水浒传》)刚才哪几个人物你认识?2.《水浒传》塑造了多少位(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真不错,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武松。

他因何而出名?(在景阳冈上打虎而出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景阳冈》。

板书课题:景阳冈二、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

同学们课前已经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来考考你,谁会读一读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满满筛了一碗酒但凡客人来我店中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

现在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相信会读得更好。

二、学习提示,初读感知1.明确课型,学习提示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我们来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有什么任务?指名读学习提示。

2.读通课文,初知文意(1)根据学习提示任务快速默读课文,思考:A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B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武松打虎?(8——12)C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D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自学反馈课文篇幅很长,谁能用简要的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打虎”,体验精彩1.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武松打虎?2.请同学们默读8——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哪些精彩片段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指导朗读。

(1)预设一[出示第9自然段]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中窜下来。

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①朗读感受武松打虎精彩片段我们把武松打虎的精彩部分读出来,老师读写武松的句子,请个同学读写猛虎的句子。

同桌合作读。

分组读。

②感受老虎的凶猛。

通过读句子,这大虫给你什么感觉?③感受武松的机智敏捷面对突如其来的这只身手敏捷,又饥又渴,兽性大发,恶迹斑斑曾经伤过二三十大汉性命的大虫,此时的武松只有一招,谁能发现?(闪)A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可以给“闪”换个词吗?(躲),写文章最忌讳重复用词,为什么作者一次又一次地用了“闪”?(作者紧紧抓住武松的动作写出武松的机智灵敏)④再读句子(齐读)。

(2)预设二[出示第11自然段]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

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

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拳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①自由读句子,读出武松打虎的精彩。

②这时候的武松转守为攻,你能圈出武松打虎的动作词吗?这些动作的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

第9自然段反复用一个“闪”字,写出了武松的机智敏捷,第11自然段运用了多种不同的动作词凸现武松勇武机智。

③有感情地朗读。

师生合作读(感受武松的勇武过人、无畏、勇中有谋的性格特点。

)四、回顾全文,体会写法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这就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的优秀之处:不仅情节精彩生动,更重要的师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要打死老虎并非易事,武松虽然力大过人,但已筋疲力尽。

这样写,更突出了人物的真实可信。

)3.我为武松设计新名片如果你是英雄人物评委会成员,你为武松写怎样的颁奖辞。

五、课外延伸,鼓励阅读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书设计:景阳冈打虎上冈机智勇武喝酒 (动作) 下冈第21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温州市瓯海区景山小学陈瑶碧【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设计理念】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预案的设计努力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导语中的提示自主学懂文本。

以课文学习带动名著阅读,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根据阅读提示,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课前准备】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

所以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教学流程】一、漫谈“悟空”,激发学习兴趣1.看过《西游记》吗?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板书课题)。

3.师:书上课题后面有一个①,这种叫注释。

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读起来与我们现代白话文有很大不同,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所以课文中有比较多的注释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已经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漫谈悟空引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本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因此渗透学会读“注释”的方法读懂难读难懂的字词句很有必要。

]二、自主合作,整体感知内容1. 四人小组合作(1)合作逐段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并用4个字为每个自然段概括主要意思。

(2)讨论课前预习课文时画出不懂的地方。

(3)学习“阅读提示”,快速浏览课文: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2. 交流反馈。

3.师小结: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

[设计意图:采用整体阅读来教学略读课文,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更应该放手,自读自悟、伙伴合作、集体交流等方法应该成为略读课文教学的主要方法。

]三、聚焦语言,解读石猴形象1、默读读文。

思考:石猴是凭借什么成为猴王的?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2、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1)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②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③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指名板演。

(2)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石猴勇于担当责任,勇敢地担当起了探险的责任。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瞑、蹲、纵、跳等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石猴敏捷的身手,表现了他过人的本领。

)(4)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着,就拜他威望。

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慧、机敏。

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

至此,一个天设地造的神猴就走完了从石猴到猴王的过程。

)3.总结石猴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语句感受石猴的丰富形象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的自主性,符合略读文章的特点,即教略学不略。

]四、拓展延伸,推进后续阅读1.孙悟空真是一个勇敢、机灵、才智过人。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西游记故事吗?2.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3.摘抄喜欢的语句,积累到“采蜜集”本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西游记中的故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板书设计】21*猴王出世活泼可爱勇敢机智敢作敢为……[设计意图:此板书由学生填写完成,随着学生的学情而随机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