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_各区期末试题(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

合集下载

2017—2018年度七上语文期末复习卷——现代文阅读(2018.1)

2017—2018年度七上语文期末复习卷——现代文阅读(2018.1)

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班级: 姓名成绩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3分)启蒙师琦君“不倒翁,翁不倒,眠汝汝即起,推汝汝不倒,我见阿翁须眉白,问翁年纪有多少……”我摇头晃脑,唱流水板似的,把这课国文背得滚瓜烂熟,十分得意。

“唔,还算过得去。

”老师抬起眼皮看看我。

于是他再问我:“还有常识呢?那课瓦特会背了吗?”我楞头楞脑的,不敢说会,也不敢说不会。

“背背看吧!”老师还没光火。

我就背了:“煮沸釜中水”这第一句我是会的,“化气如……如……”“如烟腾。

”老师提醒我。

“化气如烟腾,烟腾……”我呢呢唔唔地想不起下一句。

老师的眼皮耷拉下来了,“啪!”那只瘦骨嶙嶙的拳头一下子捶下来,正捶在我的小拇指上。

我骇一跳,缩回手,在书桌下偷偷揉着。

“像锯生铁似的,再念十遍,背不出来还要念。

”老师命令我。

鼻子尖下面一字儿排开十粒生胡豆,念一遍,挪一粒到右手边,念两遍,挪两粒。

像小和尚念《三官经》,若不是小拇指疼得热辣辣的,早就打瞌睡了。

已经九点了,还不放我去睡觉,我背过脸去打了个哈欠,顿时计上心来:“老师,我心口疼,我想吐。

”我捂着肚子喊,妈妈时常是这样子喊着心口疼的。

“胡说八道,这么点孩子什么心口痛,你一定是偷吃了生胡豆,肚子里气胀。

喏,我给你吃几粒丸药就好了。

”他拉开抽屉,里面乱七八糟的,有断了头的香,点剩的蜡烛,咬过几口的红豆糕,还有翘着两根触须的大蟑螂。

老师在蟑螂屎堆里捡出几粒紫色的小丸子,那是八字胡的日本仁丹,又苦又辣,跟蟑螂屎和在一起,更难闻了。

我连忙抿紧了嘴说:“好了,好了,这会儿已经好了。

”“偷懒,给我念完十遍,明天一早就来背给我听。

”我很快念完十遍,抓起胡豆就跑。

一日习字,他把一个小小银珠盒放在我手腕背上,我的手只能平平地移动,稍一倾斜,银珠盒滑下来了。

我还得握紧笔杆,提防老师从后面伸手一抽,笔被抽起来,就是字写得没力气,又须重写。

上夜课时,老师把我写的五张字拿出来,原来满纸都打了红圈圈,他以从未有过的温和口气对我说:“你要肯用心临帖,字是写得好的,你看这几个字,写得力透纸背。

【八年级语文】内蒙古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内蒙古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内蒙古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5
c
内蒙古16小题。

(12分)
(甲)环滁皆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之间也。

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故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1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
13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故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上面两段字都写了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和“水”的成语。

(2分)
(1)(2)。

16.(乙)的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

假如他去游览琅琊,他会喜欢这座吗?为什么?(2分)。

安徽省五省六校2018届高三期末检测联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五省六校2018届高三期末检测联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五省六校2018届高三期末检测联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

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美国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在大众层面上科学被迷信击败。

这样一部令人有点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

虽然“崇尚科学,破除途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

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

至今在居住区外面的马路上,还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

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

譬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

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等等。

这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背道而驰。

在中国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最为典型的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

新闻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媒体倾心于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

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科学的余味——其实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毫无科学理性可言。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8东城期末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

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

9月28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

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

”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

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

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

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2018届高中语文期末考试(附答案解析)

2018届高中语文期末考试(附答案解析)

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本套试卷共22小题,请同学们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9分)导学号 30994195几个世纪以来,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

在中国,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

对于汉字的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做出很有洞见性的分析:“我们可以说中国画,主要是受到了书法的影响,而不是书写,但我们同时必须牢记,这两者之间并无实质的差别。

”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都依赖于创新和表达,这与象征性符号不同,象征符号的主要目的在于图示化以实用。

书法和绘画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环境,比如说中国画匠的作品与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人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

据此而言,在中国书法与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这是由中国的书画传统所决定的。

西方文化中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讨论,常围绕着争论绘画和诗歌哪个更具重要性。

莱辛的《拉奥孔》探讨了诗歌和绘画的相对优点,充分地显示了它们各自对于认知理解的贡献。

莱辛意在凸出诗歌的优越性,能够比绘画达到更广泛的境地。

绘画受限于视线,需要将焦点固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所得为视线所过滤。

即便被理解的物体已经发生变化,从焦点出发也还是有诸多局限。

莱辛认为诗歌能够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大范围的资源,同时也包括直觉和想象,能够提供一个关于对象的更为整体的观念。

随着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地发生转变。

比如,20世纪40年代,格林伯格的写作是在寻求一种纯粹的、互不混杂的艺术介质,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

也因此,他攻击文人化的绘画,辨析诗歌在视觉艺术上的局限,以及叙事与绘画的不同。

他想维护的是绘画的纯粹性,反对诗歌(文学)对于绘画的入侵。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2018东城期末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芍药盈筐满市香难忘那些美好的日子。

杂院里有位大姐在小厨房里操持晚饭,不断地吟唱着当时极为流行的《乡恋》。

我在自己的小屋里收拾东西,心想就要迁往的新楼单元,该不会再一家之音大家皆听、一家烧鱼各家皆闻吧。

忽然窗外有人唤我,是住在不远的什刹海湖畔的张叔,忙迎出去。

他听说我就要搬离北边杂院,往南边去住单元楼了,特来送行。

他手里提了个藤筐,筐里是满满的芍药花。

我见了大吃一惊:“这不是把您那屋前花池里的花儿,全剪给我了吗?”他笑:“可不是!早告诉过你,当年有人去糟害我那池芍药,手拔脚踹,还拿开水泼根!可是也怪,那宿根竟然不死,也没怎么施肥拾掇,嘿,它就猛开大花!这不,今年又这么灿烂!”我接过满筐芍药,感动得不行:“真是的,您把芍药全给了我,难道不心疼吗?”他笑:“今年的花剪了,明年开得更旺呀!”又说:“你搞文学的,你该懂得白居易那诗吧?‘离离原上草’,吟的是什么?今儿个我给你个别解吧,离草,说的就是这芍药,我给你送芍药,就是跟你来惜别呀!”我还真觉得新鲜:“白居易那诗,吟的不是野草,竟是芍药?”他笑解:“可不是!芍药在几千年前,就出现在中华大地上了,有特别栽种的,也有自然野生的,它是宿根植物,可不是‘一岁一枯荣’嘛,当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繁殖起来,势不可挡。

为什么说‘远芳侵古道’? 一般野草有什么芳香?只有大片的芍药才会香满古道城郭嘛!那诗怎么收尾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离草嘛,送别的时候引出诗情的植物,就是芍药嘛!”他说的时候,一直望着我的眼睛,最后问:“你这一去,还会常回这边来吗?”我别过头,望着那搁在小桌上的满筐芍药,一瞬间,觉得包括那邻里间声音气息的强制性共享,竟也难舍难分。

迁走以后,其实遇上原来邻里的机会还是不少。

比如到王府井新华书店去,排队购买西方古典文学名著,就会遇到原来胡同里的邻居,他排在前头,很幸运地买到了《欧也妮·葛朗台》,到我买时傅雷译本都售罄.,但我买到了包括《大卫·科波菲尔》等五种书,也非常高兴。

2018年秋季学期期末试题(高一年级语文)

2018年秋季学期期末试题(高一年级语文)

2018年秋季学期期末试题(高一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6套)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6套)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本试卷包含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

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

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

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浑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

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

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 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 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 μm,平均直径为1-2 μm。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

【配套K12】[学习]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配套K12】[学习]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贵阳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学——对文化传统继承最多,对政治现实关怀最切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貴族垄断的王官之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貴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自汉代以来,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术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王官之学,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可能是来源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关系。

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的论点,以胡适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已经脱离貴族统治集团的天下之治的轨道,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士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学派。

当我们考察诸子起源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来学界将诸子起源简单归结为“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合适的,从学术资源文化背景来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源于西周的王官之学。

诸子百家不同学派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渊源,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文化母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但另一方面,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焦点来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动荡、社会失范、诸侯争霸的现实关怀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这个意义上,亦可以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这一个视角特别能够说明儒家的起源。

强调“诸子出于王官之学”,是肯定儒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的渊源;强调“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忧志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

儒学的形成离不开对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和探寻。

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儒学推崇的“六艺之学”,就是源于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儒家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其实就是儒家子学,将儒家的六艺之学与诸子之学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儒学,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取得最大的成功,一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学派是最为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继承的学派,他们自称“述而不作”,通过“六艺之学”的整理、传播,继承了三代时期的优秀华夏文化传统。

-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丰台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从20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城市问题日益加剧,包括环境污染、资源匱乏、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等;全球化更加剧了城市间的资本、资源和创造力的竞争,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命题。

2008年,IBM公司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的主题报告中,首先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希冀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人们所面对的各行各业中,2010年IBM又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IBM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六个核心系统组成。

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

而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智能互联时代;利用遍布全市的各类硬件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随时随地实现对城市全面感知和监测,通过传感设备智能识别及立体感知城市的位置、人口、环境、状态等信息的变化,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提取、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交通、医疗、安全等具体的业务流程进行智能化集成,从而能及时主动作出响应,保诬城市各个关键系统高效地运行。

所以,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此后这一理念被世界各国接纳,并作为应对金融海啸刺激经济增长的策略。

2018北京西城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8北京西城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7 -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2018.1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

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

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到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

这种审美意激。

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色的纯洁如皑皑..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

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

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

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

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

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色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

(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1。

下列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元代之前,中国的传统制瓷业以烧制素瓷为主B。

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协调温和,具有简净雅逸之美C。

2018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

2018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

2018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2018东城期末一、基础运用(共15分)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的文学社团组织大家来到位于朝阳区文学馆路45号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学习。

现代文学馆主要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以及重要作家和文学流派的文学成就,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阵地。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7题。

1.阅读下面展厅里的一段话,在横线处填入正确的字形和读音。

(2分)1917年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终结和现代文学的发端。

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作家怀着强国富民的理想,虽饱受苦难而不悔,致力于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汇与对传统文化的革新创造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为中国文学贡献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作家们关注现实,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以敏锐的洞chá力担当思想解放的先锋,在文学的题材、风格和手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为推动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学新局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深信,经过一代代中国作家前赴.后继的奋斗与努力,中国文学一定会以崭新的风貌矗立在世界文学之林。

2.集合时间就要到了,但你的好友顺顺还没到。

原来他到了下图中星号处,但不知道路该怎么走。

请你给步行的他发一条指路信息。

(2分)答:3. 终于你等到了姗姗来迟的顺顺,他激动地说:“你的指路太暖.心了!”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与上句中“暖.心”的“暖”含义最贴近的一项是(2分)A.北京的冬天十分寒冷,人们出门时总是习惯的带上手套暖.手。

B.20I7年11月7日,因突然降温,北京市启动了提前试供暖.。

C.东城区委开展了“支援西部,情暖.人间”爱心捐赠公益活动。

D.到了10月,装修市场明显回暖.,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4.顺顺突然指着下面的图问你:“这幅油画里的主要人物是谁呢?”你笑了笑,说:“这幅画中的主要人物就是咱们读过的名著《①》中的②和③。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2018年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

走进语文大观园,我见到了鞠躬尽(cuì)_____的XXX,目光深邃_____的XXX,还欣赏了令人亢______奋的安塞腰鼓,变(huàn)______多姿的印度舞蹈。

感受了冒着(biān)______骨的风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中国登山队员的伟大精神,领略了有着豪迈而剽_______悍气质的动物——马的风采……这一切让我多么沉迷,多么难忘啊!2.用横线标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XXX说更害怕回家。

()②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眬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③有时蝴蝶安祥的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④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

()3.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命运之神给他的第一个惊喜首先是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

②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了“我要读书”,同学们都积极参加。

4.按要求填空。

①故园东望路漫漫。

(XXX《逢入京使》)②《夸父逐日》讲述了一个巨人和太阳赛跑的故事,其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纵览中华五千年汗青,英雄辈出,誊写了一幅又一幅波涛壮阔的汗青长卷,使人想起清人XXX在《论诗》中的名句:_____,__。

④在XXX的《约客》一诗中,施展阐发作者寂寞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口技》一文中,总写失火、救火声复杂逼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母亲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复习语文试卷

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复习语文试卷

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复习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2017-2018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一下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任何一件美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词,都是有“象”的(“在场的东西”)。

能体悟到“象外之意”“词外之情”,就是一种美感。

此种美不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

“意象说”突破了美在声色之类的局限性,深刻地揭示了美之为美的本质内涵,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也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但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达到此种美的境界呢?“意象说”没有做论证。

我根据“万有相通”的哲学本体论认为,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者凝聚了作品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的结晶。

这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说得通俗具体一点,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

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不过是把凝聚在作品这一点“在场的东西”中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展现在想象中,点点滴滴地加以玩味;不过是回归到形成作品的母源,从母源中,我们对作品获得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从而产生了一种满足感。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这种愉悦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

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河在”是一点在场的东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东西,则是什么都“不在”。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2018东城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16.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赠汪伦》)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

(黄滔《马嵬二首》)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李约《观祈雨》)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

(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17.《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白居易《琵琶行》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其诗云:“_______,________。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本诗写送别,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_______,僮仆欢迎, ________。

”③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王诗云:“城阙辅三秦,________。

与君离别意,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B16.D17.(6分)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2018 东城期末】(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8—20题。

(9分)1938年的较量郭凯冰宫本傍晚进门的时候,天一阁的裱糊匠汤文刚把民国十八年日本人血洗济南府的事讲给年幼的儿子。

听人打门,知道是保长说的人来,把儿子推回后院,开门迎客。

宫本穿一长袍马褂,面相斯文,手中托一黄绢包起的卷轴,见汤文开门,鞠一躬。

汤文跟在客人身后。

这个斯文的背影,让他感受到隐隐的杀气。

宫本不落坐,环厅踱来踱去,看墙上字画。

汤文牵一下嘴角。

好东西谁家挂在厅里,再说,这年月,还给你小日本留着?“听说府上世代裱画,可当真?”宫本说一口文绉绉的福建官话。

“是。

我汤家有祖训,男不读书为官,故传一裱糊手艺,赖以糊口。

”汤文落座,安静回答。

“汤先生过谦。

济南府人都知道汤先生颇通古字画鉴赏,怎会是一裱画匠?”宫本摆手,一绺小胡子下的嘴角翘起。

汤文感觉那手臂像一把日本战刀,扬起落下都干脆。

“过奖了。

我汤家在济南府居住多年,全赖大伙提携,混些许薄名,有口饭吃罢了。

”“汤先生不要自谦。

近日鄙人偶得一画,来府上是请先生指教的。

”宫本毕恭毕敬将卷轴放在八仙桌上,慢慢打开。

汤文身子哆嗦一下,站起,复坐下稳住——桌面上,赫然是一幅《清明上河图》。

宫本侧脸,审视汤文表情,示意近前观赏。

汤文懒懒站起,含笑俯身细看。

一个钟头过去,门外两个日本兵踱来踱去。

厅里,宫本和汤文依然俯在画前。

“汤先生,画可是真的?”宫本意识到汤文已经看完,抬头问。

汤文笑笑:“宫本先生,恕汤某眼拙,实在辨不出真伪。

”宫本眉头一皱,眼中电光一闪,战刀样的手臂猛然扬起又缓缓落下:“汤先生不愿将真象告诉鄙人?”汤文沉吟一番,作无可奈何状:“不,宫本先生,汤某只是不愿打扰先生雅兴。

我看先生表情,必认定画是真迹,汤某说假,先生会信?再说,这画逶迤壮观,定为名家所绘,即使假的,若先生喜欢,赏心悦目,作真品藏之,又有何妨?”宫本听完,离开八仙桌,在屋里急速踱几圈,站定在汤文面前:“汤先生,实不相瞒,此画是前几年你们的皇帝溥仪去东北之时从故宫带出,在长春送我们少佐转交天皇的。

此次鄙人奉命来中原,其实就是找人鉴定真伪。

你们中国,此画赝品太多了。

”说完,重新落座。

汤文微笑:“既然宫本先生如实相告,我也就实话实说。

自此画出世,受徽宗皇帝喜爱,用瘦金体题‘清明上河图’并盖上双龙小印,就有历代名家争相临摹,故赝品颇多。

真迹藏于皇宫,虽偶有流落民间之时,一旦世道太平,朝廷即悬赏搜寻缴入皇宫,见真迹之人并不为多。

加之此画是巨幅长卷,所绘人物五百多个,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多艘,房屋众多,结构严密,临摹非一朝一夕可成。

由此,赝品笔法精湛者不少,毫无差错者却无。

”听完汤文一席话,宫本沉吟好久:“先生果为饱学之士,宫本佩服。

不知汤先生如何知晓此画秘密,可否赐教如何看出为赝品?”汤文悠然叹一声:“我祖上本御用画师,素喜此画,以身份之便,常观之忘食,且时有临摹。

因一宫廷政变,怕此画落入叛臣之手,故将之藏于御沟石缝内。

谁料当夜天降暴雨,沟内水涨,淹及石缝,待到雨停水退,画已尽毁。

祖上悔之不已,逃离宫廷流落民间,并立下家规,男不入朝为官享受俸禄,女不入宫为妃亲近帝王。

”见宫本张大嘴,汤文继续道,“先生不要失望,此画确有真迹。

张择端本一爱国之人,靖康之耻后流落南方。

每念及故园,痛恨金狗,彻夜难眠,于是重新绘制一幅,流落南方。

清时被一高官得到,后高官获罪处死,家产尽没入宫,此画复收入宫中。

可先生此画确非真迹。

”汤文伸手指“市区街景”部分四个掷榖子人道:“先生看桌面上榖子,掷出两颗为六点,有一颗尚在旋转。

以先生想来,此掷榖子之人希望自己几点呢?”宫本不假思索:“六点!”“对,此人定然希望如此。

耍钱人皆为急功近利之徒,此时定会在口中狂喊。

先生细观此人口型,他喊的可是此数?”宫本张开嘴巴:“六……”汤文如释重负般笑笑,抬手拭额:“先生以为,此画是真是假?”宫本满面颓丧。

沉吟片刻,见汤文作势要为他收起画幅,不耐烦挥手:“天皇索要真品,假画又有何用。

既然先生熟知真迹,又是画师之后,鄙人请先生细观此画,找出其中错处标之,可好?”说完,细眯了双眼,看定汤文。

汤文作为难状笑笑,片刻方说:“既然先生抬爱,汤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不过实在力不从心,怕耽误大事。

我勉力为之吧。

”宫本走了,留下一日本兵,立在汤文正屋门外。

夜晚,又有一对日本兵驻进了院子。

第二天,天已大亮,日本兵还不见汤文出门,进屋察看,汤文竟没了踪影。

后来济南府的说书人快嘴张编了评书,在听雨轩道出真相:那宅院本是一官宦的后院,家道中落,这后院就卖给了汤文。

寝室中有一地道通到后街,是防备兵乱修的。

那《清明上河图》竟是真的。

张择端画的上河是现在河南开封府,开封府人喊“六”,本就是嘬口音,可宫本有点福建口音,福建口音的“六”是张着嘴巴喊。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2分)答:19.下面两句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复杂的情绪,请任选一句说出你的感受。

(2分)A.汤文身子哆嗦一下,站起,复坐下稳住——桌面上,赫然是一幅《清明上河图》。

B.宫本眉头一皱,眼中电光一闪,战刀样的手臂猛然扬起又缓缓落下。

答:20.读了这篇文章,汤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50字左右。

)(5分)答:答案:18.汤文用智慧保全了国宝清明上河图并顺利脱身的故事。

(共2分,保全清明上河图1分,顺利脱身1分)19. A. “哆嗦一下”写出汤文看到《清明上河图》的激动、兴奋。

“复坐下稳住”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以此来迷惑宫本。

B.“眉头一皱”、“眼中电光一闪”写出宫本听到汤文辨不出真伪的回答后的恼怒,“猛然扬起”到“缓缓落下”,反映出宫本瞬间经历了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强忍住内心的恼怒而假装平和。

(共2分,两种情绪,每种各1分)20.(共5分,结合内容2分,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2018 西城期末】(二)阅读《寻找木头里的声音》,完成22—24题。

(共10分)寻找木头里的声音牛放木头里一定是藏有声音的,一个懂得木头的人能够发现那些藏匿的声音。

音乐家是解读声音的高手,他们可以将散落在木质里的声音编织成音乐,像引导清泉一样让木质里储存的声音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让那些大地生命、森林鸟语、天空流云经久不衰地穿越时空,流进人们的耳朵。

而要想找到木头里的天籁之声,需要既懂得木头又懂得音乐的人,何夕瑞就是这样一个人。

何夕瑞1945年生于重庆荣昌县。

他的母亲是音乐教师,早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父亲是南京金陵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的高材生。

何夕瑞继承了父母的基因而颇有音乐天赋,识谱、拉琴,只要稍加指点,便能掌握八九分。

他12岁时,父母双双被划成了右派分子,命运发生了转折。

他13岁当了给人挑送东西的“挑夫”,16岁时,正式叩头拜师成了木匠学徒。

何夕瑞天资过人,生就是块当木匠的料。

一年后,他的手艺竟然超过了所有的师兄弟,成为师傅最看重的徒弟。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为厂里的文艺演出做了一把二胡,结果这把琴竟成了厂里的宝贝,谁拉都夸琴的音色好,这让他兴奋了好一阵子。

正是这个机缘,改变了何夕瑞。

木头与声音结合的魅力,让他如醉如痴。

此后,他迷上了制作乐器,而他决定这样干了,九头牛也拉不回头。

1979年,34岁的何夕瑞带着自制的小提琴来到四川音乐学院,恭敬地恳请内行鉴定他的“成果”。

他踌躇满志,自制的小提琴在小城荣昌已经是名闻遐迩了,他更希望这把琴可以登上音乐学府的大雅之堂。

然而,教授的话泼了他一头冷水。

“这明明是板胡的声音,”教授拉了何夕瑞的琴后说,“不是模仿就能制作小提琴的,一个好的制琴师是在音乐的灵感中获得制琴的技巧。

”这番话对于信心十足的何夕瑞来说既是当头打击,又是明路的指引。

百折不挠的何夕瑞看到的是后者。

他心中堵塞很久的暗渠仿佛一下子被凿通了。

从此他走路睡觉都在想着他的“琴事”,这个初中未毕业的木匠,一边自学乐理、乐器、有机化学和材料学等知识,一边继续探索着制琴技术。

他渐渐发现,制琴的木材选择至关重要,而木材材质的好坏,与其生长的土壤、气候、海拔以及树种都密不可分。

他越是往深里钻研越是感到事情艰难,也越是被深深吸引。

(A)何夕瑞,一个中国乡镇的木匠,在自己设定的工作目标中迈着坚定的步子。

他无数次去到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原始森林里,在高山沟谷之间仔细寻找他认为的优质木材——那种藏匿着万千美妙音律的优质木材。

1997年7月他去西藏找木材,在杳无人烟的阿里地区寻找了32天,最后因“弹尽粮绝”困于山中,差点把命丢在藏北。

那些经过千辛万苦弄回家的木材是他的宝贝,家里没有谁敢随便动。

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将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叮叮当当,哗哗啦啦,又是锯又是敲,什么工具都用,什么声响都有……设计、制作、失败,再设计、再制作、再失败。

木材、时间在他的坚忍中消耗和流失。

他的信念也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失败的锤炼。

何夕瑞吃尽苦头,终于发现了木头藏匿声音的种种奥妙,终于透彻地掌握了制作小提琴的要领,并完全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这时,他发现自己追求的并不止于此,他要制造的是具有中国元素的“中国小提琴”。

何夕瑞认为西方的小提琴体型是西方少女的胴体,宽肩、丰乳,个性张扬;而中国的小提琴应该是唐朝的少妇,削肩、蜂腰、肥臀,含蓄温婉,性格内敛。

但是小提琴一旦改变原来固有的造型,声音也势必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要想将造型与声音完美融合,无疑是个世界难题!因此,中国式的小提琴也许是这位木匠的非分之想罢了。

但他生性就是一个善于给自己出难题的人。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这个重庆荣昌木匠研制的中国小提琴“何氏三圆琴”诞生了。

这把有着显著中国特色的“中国小提琴”,震惊了世界。

2011年4月30日,何夕瑞迎来了中国国家大剧院的邀请,他研究自制的“何氏三圆琴”走进了中国最高的艺术殿堂。

专场演奏结束后,现场长久而热烈的掌声传达出了所有听众的称赞与享受音乐饕餮的满足。

专家们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琴的音色如同散发着橡木味的陈年葡萄酒般沁人心脾,从低音到高音,清澈透明,无一杂音,特别是高位音,声如珠玑。

”好一个(B)何木匠!一次偶然的拜访,我看到何木匠的院子里堆积了很多木头,知道这些木头都是他从遥远的森林中寻觅来的,甚至每一根都可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年届七十的何木匠一定不愿意让这些蕴藏着无数美妙声音的木头永远沉睡,他想用他那双灵巧的手将那些酣睡的声音唤醒。

然而这些木头却让我为何木匠担心,如果他将它们全部制做成琴的话,一定会被累死许多次的。

我看着一天天老起来的何木匠,心中不由为他祈愿:老命只有一条,千万不能硬拼。

(C)何大爷,您还是慢慢来吧!(选自《第七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集》,有删改)22.为了寻找木头里的声音,成为好的制琴师,何夕瑞做出了哪些努力?(3分)答:23.对人物称呼的变化,往往与记叙的内容相匹配,也往往表达作者不同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